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能断金刚》超越业力法则的智慧心法与人生破局之道
铛铛铃2025-09-07【管理】577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咱要分享的这本书呢,叫《能断金刚》。
这本书啊,是十周年的征订版。原来呢,叫《当和尚遇到钻石》。这一听书名觉得挺酷炫,对吧?但这不是什么噱头,因为作者真是一位出家人,修行了20多年。最后呢,在他的根本上师堪仁波切的指导下,下海经商,用他学到的佛法知识在商界里边儿继续修行。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入世的修行方法。
而且他修行的时候呢,根据上市的要求,他不能暴露出他是出家人的情况,不能光头,还要留头发,外在穿着呢,也要像普通人一样。那么他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用佛法进行修行。
所以啊,这本书它不是一本单纯讲佛法的书,而是一本从佛家角度指导商业经营的书。这和我们前段时间分享冯唐写的《成事》那本书一样,只不过那本是从《曾国藩嘉言钞》里边儿悟出来的道理,这本呢,是从佛法中重要的著作《金刚经》里边悟出的商业道理。
那现在的这个世界范围内啊,很多人开始注重人生观或者说价值观了。你看我们讲了很多稻盛和夫老先生的著作,里边有句话叫“敬天爱人”。包括这个松下幸之助也说过:“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马云也说过:“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等等。在今天这又来一位美国人,通过修行佛法而带来企业核心的理念。你说这会儿都是在哗众取宠吗?对吧?就是和那个所有学科到最后都在哲学里边寻找价值意义一样,其实企业也是这样。咱们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啊,或者我们说万法归宗,这都是讲啊,我们企业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想再次寻找价值,就一定要从企业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意义着眼了。
那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啊,也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我们做战略、做方案最核心的是什么?是赚多少钱吗?赚钱是目标啊,但它不是你的方向。所以作者呢,在序言中一开始就说了三个原则。第一个,你生意应当是成功的,也就是说你应该是能赚到钱的,必须的,而且要以干净、诚实的方法来赚这笔钱。第二个,我们应当享受金钱,就说你赚钱的同时呢,你也应当学会保持身心的一种健康,应当知道用金钱让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那种良性的发展。第三个,就当你做生意做完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你能够坦诚地说出来,那些年的生意我做的是有意义的。而这些原则和智慧都是从《金刚经》里得来的啊。作者是这么想的,他也是这么做的,而且还做得很好。
那老规矩啊,咱说一下作者。这本书的作者呢,叫麦克·罗奇·格西。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在位于印度的塞拉梅西藏寺院学习了22年之后,他成为了第一位得到格西学位的美国人。这格西学位啊,相当于佛学里的博士这么个地位。那么他从1981年开始教导佛法,研究梵文、藏文、俄文,翻译的作品等身。在他的根本上师鼓励下呢,开始经商,运用《金刚经》的智慧,将位于纽约市的安鼎国际钻石公司打造成了年营业额突破2.5亿美元的企业,并且最后这家企业被巴菲特收购。他也是亚洲经典机构的创办人,著有全球著名的商业畅销书《能断金刚》和《业力管理》等等。
这本书一共有三大部分,15个章节。咱们呢,从三个部分聊聊这本书啊,分别是佛家的空和业的意义,还有呢,就是商业问题和金刚解药,以及最后一个如何修行金刚智慧。
那咱们先聊这个佛家的空和业的意义。这词儿大家应该很熟,对吧?其实说实话,讲这种书不太好讲,但凡有这种几千年、几百年历史的,它有广泛受众的理论或者说信众的这种书,它都是有体系的。它对于没有接触过这类知识的人来说,难免有门槛儿,都听不太明白。所以说你太过于讲这本书的理论,你会让人很难接受。那对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呢,你要讲得太浅了呢,又显得没啥意义。所以说,老郑说的难讲。
那既然咱们创意课堂是以分享知识为己任的,老郑先说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我会尽量以大家能接受和能理解的角度进行讲述。如果有修持佛法的书友,你请注意了啊,咱今天不是在讨论佛法,只看佛法在商业中的实际应用。
那好,交代结束,咱可以正式开始聊了。咱先说这本书的书名啊,这本书叫《能断金刚》,这里这“金刚”啊,就取自佛家经典著作《金刚经》。那《金刚经》的全称啊,叫《圣般若波罗蜜多金刚能断大乘经》。老郑刚才也说过啊,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呢,叫《当和尚遇到钻石》。你说这个“金刚”和“钻石”有啥关系呢?钻石从根本上说啊,是金刚石的一种,只不过它是宝石级别的。另外呢,钻石还有俩特点。第一个就是纯净,你说那玻璃也纯净啊,唉,它不一样。这玻璃啊,你从正面看,它是透明的,可你要到它侧面看,你就能看见啥呢,绿色。但钻石不一样啊,如果是D级钻石,你不管放多大啊,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通透的,都是纯净的。这种通透和纯净,正是《金刚经》里提到的潜能,唉,它无处不在,而且每个人都有,但如果你不通透、不纯净,你就发现不了这种潜能。
那钻石的另一个特点呢,就是坚硬,有多硬呢?它是宇宙中最坚硬的物质,你没听错啊,宇宙中最坚硬的物质,除了另一个钻石从软的那一面才能把这个切开以外,没有任何物质可以切割钻石。你说那这最坚硬咋的,这就很厉害呗,那有意义吗?有,你想一下啊,咱们很难说什么东西在这宇宙里边是最长的、最高的、最短的,你很难说,因为你但凡说一个东西出来,你都能往上加一点或者再减一点,所以它不叫“最”,但最坚硬这种事,你没办法加,你没有别的东西整它,对不对?唯一能整它那个也是钻石。所以呢,这也是《金刚经》里的另一种意义,叫做终极。所以现在知道为啥叫《能断金刚》了吧,能断金刚的或者超过金刚的,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却遍寻不到的啊,看不见的潜能。而要想拥有这种潜能,那就只有纯净和终极这两大方式。
那刚才我提到一个概念叫D级钻石啊,最好的钻石这个级别。你说这怎么还倒着排呢,不A级最好吗?在以前确实钻石行里也这么排的,只不过后来呢,这个随着更高品相的钻石出来的时候,原来叫A级,那就排不上了啊,大家在这里以次充好,什么都有,所以没办法就单独跳一类就叫D级了。所以买钻石前D级那是最好的啊。
那咱们知道了书名的来历和《金刚经》的渊源啊,其实也就知道了这本书要传达的根本意义啊。现在我们就可以聊一下这“空”和“业”了。大家都知道这“空”啊,这个咱们可以从佛陀与弟子须菩提的一段令人惊讶的对话来开始讲解一下空性的意义啊。原文是这么说的: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啊,这原文说了,那我解释一下啊,要不然不太知道。就须菩提问说,我们怎么称呼这本书呢?佛陀就说,就叫他《大智度》吧,啊,这智慧的智啊,这个啊,度量的度。须菩提说了,那我们如何来理解这本书呢?佛陀说,你把它理解为大制度,就是完美的智慧,就这意思。这是因为啊,我写的大制度是永远都不可能存在的,大制度,完美的智慧嘛,对吧,完美的东西哪存在,对吧?正因为这件事,我正因为它不能存在吗,我反而会把这本书命名为《大智度》啊。那对了,须菩提,你是不是认为这本书它就是本书呢?须菩提说:“没有啊,没有的事,完全没有。我们知道您从来不写书。”
你说都对话完了,本来听原文没听懂,那现在你翻译完,我其实还是不太听明白,对吧?觉得很悬吗?这是空性的第一层含义,那就是啥,不存在。也就是说你可以称这本书是一本书,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本书,那正因为啥你还能这么做呢,因为他从来就不可能是一本书。
你还觉得悬,我继续给你举例子。咱们最近啊,流行很多词儿,什么这个比如说极简主义啊,啊,再比如说这个极致啊,就把甚至说有的企业把这极致当成文化了。那什么是极简主义和这个极致主义呢?这个极简主义存在吗?用咱刚才的说法啊,它不存在。你要说简主义这行,但你说极简主义,这就不行了,因为它不存在。正因为它不存在,所以你可以叫他极简主义。
在科学界啊,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不论你是什么理论呐,什么观点,那都无所谓,你必须要能够被证伪,就证实,证证证明你是错的,往错了说证明你。你说你都不存在了,怎么证伪呀?那证不了伪,它变成啥了,传说了吗,对不对?他就有了存在的土壤了,就这意思。对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给它们命名,但是不能把它们当成目标,当成方向,当成未来。极简主义就是捡点儿东西了吗?不是啊,你得捡你的欲望啊、想法啊,对吧?那捡哪些欲望减哪些想法呢?这东西有嘴吗?20岁的你做体检和50岁的你做体检,你觉得减那玩意是一样的吗?
还有一个问题,减,那实际上你得有东西让你减,对吧?而且减你不能减成没有,减成零了吗?不是,对吧?因为减成零以后就没东西可减了,那你这极简主义不是个伪命题吗?所以我们现在流行这句话,什么极简主义,讲的是啥,简主义。所谓的记忆就是为了好听而已。你说我跟你说简主义,他说啥简主义捡捡垃圾,你看你懵了。但我跟你说极简主义,哈哈,这个名儿好啊,这个高大上啊,不明觉厉啊。这种事儿啊,大家听听就算了,你要找合适自己的,找自己能应付得来的东西去捡。减下来的干嘛呢?留给那些已经存在的,自己离不开的那些事儿。唉,有些事不要听着好听啊,就觉得对,那你会过得很痛苦啊。
那跟这个极简很相像的是啥呢?就是那个极致也一个道理。你说你唱到极致,那我问你了,你告诉我什么工作能做到极致,或者说什么工作做到什么算是极致。你们单位的销售工作做到极致是什么样,你知道吗?财务做到极致是啥样,你知道吗?当老板做到极致是啥样,你知道吗?谁知道啊?古代当皮匠的一辈子就在那造皮具啊,皇上都找他做,你说他他厉害吧,厉害!他到极致了吗?时代进步了,近代的工人通过先进工具一天生产的量,可能比那个古代皮匠一年生产的量都多,而且质量还比它好,你说这算极致不?现代工人不仅可以通过生产线,还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这种信息整合样式啊、图案啊、制作工艺啊,更经济、更有效的制作更好的皮具,这是不是极致啊?那再过200年呢,想过没有,极致有吗?有,一定有,但你得先活到那个岁数啊,你和天帝同寿,你有可能说这话,对吧?问题是谁能啊?所以和极简主义一样,这所谓的极致啊,也是为了让大家工作更用心的一种说法啊,就仅此而已,就好听就行了。
那这个时候作为企业家,你就要注意了,如果这个机制就你自己觉得是那么回事儿,那毫无意义,除了意淫,什么价值都没有。你非要用也行,那你就自己用吧,是你拿出来往企业里带,把员工往这里带,你说那不是坑吗?因为不存在呀,没有人能做到啊,也没有企业能做到。阿里还说呢,我做102年的企业,他咋不说自己万岁、万岁、万万岁呢,说我与天地同寿,做到极致不就完了吗?他为啥说一做102年呢?世间万物都有客观规律,这是存在的,你不理会客观现实,只看不存在的东西,起了个名儿,你就,你就上了,你说你没研究,根本就你说你能做成吗?这就是作者说的佛家“空”的第一层意义,对不存在的东西可以命名,随便起名,但不要被它控制。
接下来我们说“空”的第二层意义叫空性,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是没有自主性的啊,这一点用的是最多,我们正常理解也这个。什么是空性呢?啊,或者说啥叫没有自主性呢?《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边有一段话,大家耳熟能详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哎,这段话大家耳熟能详,咱哪儿都各种文学作品里都听过。具体啥意思呢?我们说什么色不异空,这里的“色”呀,代表是物质的现象,这指的就是存在的东西啊,也是那种啊,具备形体的这种东西。“空”啊,指的是没有实体性啊,没有自主性,叫做空。“不异”呢,就是不离,“色不异空”就是说一切事物都离不开空性的存在。再直白点说,就是世间万物啊,是没有什么有用没用啊、好啊坏啊,没有这些分别的,这些都是主观的情绪和观感,是我们加给他们,而我们所说的因果是啥呢?正是因为我们家给了他什么,他就反馈给了我们什么,这是很关键的论点啊。
你像作者提到了说安鼎国际啊,他到那公司嘛,做钻石的,开始的时候啊,这公司租房子没,一共也没几个人小买卖,后来呢,他生意越来越好,他们就开始租更多的房子,满足事业生长,咱就租房子挣钱,挣钱再租房子,钱呢,越挣越多啊,最后他自己这层楼满了,那不行,我还得没有地方啊,对面街对面有个楼,有个房子,没办法在那个房子租下来了。但你那个租下来就出了个问题,原来是自己在自己楼里转,现在不行了,现在你得过马路,你琢磨吧,天天拎一大包钻石满街走,你说这是个事儿吗?这玩意儿危险呐,对吧?那这时候怎么办呢?买楼吧,是吧,在哪呢?曼哈顿西区有一栋九层的大楼,哎,这好事,这有楼,这好事啊。那这还是个问题吗?商人啊,一定要衡量利弊。首先呢,我说如果买了楼,这个房价涨了是好事,房价要跌了呢,每个月还得还高额的利息,那我对我来说,这变成坏事了啊,投资投失败了。其次啊,咱们对公司的高层来说,这地方大了,有独立办公室了,不像以前了,大家坐一块,哎,这是好事,但对于家近的员工来讲呢,也是好事,但是你要对离家远那伙人来说呢,就变成坏事了。再次,对供应商来说,他们要是觉得你实力雄厚,买楼了嘛,对吧,好事他愿意跟你合作啊,那你这挺好的,但如果这供应商觉得说,行啊,买楼了是吧,挺挣钱呗,你挣的钱不都是我的血汗钱吗,用我的血汗钱盖楼,你们也行,是不是,好,我开始提高供货价了,那完了,那这就变成坏事了。
你看,所以关于买不买楼这件事,每个相关的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你怎么判断谁对谁错,你闹不闹心怎么衡量?那其实啊,我们生活当中这种事很多。那么从“空”的角度怎么看这件事呢?其实买楼这件事本身没有自主性啊,它没有好坏,之所以会觉得他有问题,唉,正是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所以他才变得有好有坏了。这就像你特别讨厌一位同事,你觉得他啥也不是啊,这什么人呐,这是要啥没啥,长得不行,学识不行,啥也不行,就各种不行,给埋汰,不行不行的。可就这么一个人,他一样会有朋友啊,他一样会有家人呐,他一样会有人觉得他非常好,非常非常爱他呀,对吧?老话讲,秦桧还有俩朋友呢,是吧,一个道理。以空性来看的话,这个人的好坏是由你来决定的,那么你的决定也就决定了接下来他会给到你什么反馈,这就是我们说的因果。
想通了这些啊,“空”的架势呢,就出现了。首先我们确定买楼和交朋友这事啊,这些事呢,这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这种存在它是空性的,没有自主性的。接下来我们要赋予它属性了,而且我们希望它对我们有利,那怎么做呢?如果我赋予买楼的属性,是可以让生意更上一步,更进一步,唉,那这就是可以操作的事情啊。房价波动怎么办?这就和你在北京有套房一样,这房子是住的,你也不想搬走,那它涨了和跌了对你有啥意义吗?因为你不卖呀。那咋房子涨了你就卖了呗,卖完你你还买回来了,不对不对,这房子是住的,他不是投资啊。那员工觉得远怎么办?调整工作时间呀,提高工作环境和待遇啊,是吧,原来是破厂房是吧,现在这家伙怎么样,我就这整个办公室里边福利待遇,一进来你就赏心悦目不好吗?这事对吧,那时间也是你家远,你晚点来呗,对不对,下班早点走呗。那供货商觉得你是吸血鬼怎么办?先问你一件事,真有这样的供货商吗?或者换句话说,你问自己,你真的是吸血鬼吗?退吧,钻石行业再神秘,对供货商来讲也不存在什么信息不对称,同样的收购价格,在更好的环境里边,喝着咖啡,抽着雪茄对吧,咱们交易和在那个闹哄哄的厂房里边,你说哪个好?还有啊,如果因为这栋楼,你在钻石圈儿里边儿有了自己的地位,那安鼎国际这个牌,这算是搭出去了,这样的话呢,你会让自己在上下游都能借到力,那你为啥不做呢?
咱们刚才就讲到了,如何理解“空”以及如何应用“空”啊,也提到了要赋予世间万物一种自主性,那这种行为是什么呢?就是工具是什么呢?在佛家里边叫“业”啊,就是作业的“业”啊,“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业力。那说“业”大家不太好理解,咱就可以把它变成“铭印”,也可以叫“发心”。咱们都知道是世间万物是空的,我们想赋予它有利于我们的属性,怎么办呢?我们得用到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业”,就是这个“铭印”。
佛家常说啊,修行的时候身、口、意,这是啥呢?这指的就是“铭印”的三种方法。具体方法,“身”是动作、行为,“口”指的是语言,“意”指的是想法。就是说,当你要赋予一个空的事物以属性的时候,那么你的行为、语言、想法只要有一个出现了,那就是再给它赋予属性了。当然啦,这三个是有层级的,最先出现的是什么呢?想法,就是我想他怎么滴啊,这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这个想法他只是想法哈,他的这个“铭印”效果很小很弱。你说那怎么加强他呢?就比方说我就想中这个500万,我就光在这想,我也不去买彩票,那就算是等着我呢,说你来买就中了,我也不去买,就在这想,那有啥用啊?没用。那接下来我想加强他怎么办呢?就到了第二个层次,语言啊,语言说出来就会加深你的“铭印”,让他从想法的层面上升一个层面,效果呢,更加的明显了。这就是好多高僧啊,大能告诉大家说,没事啊,你别乱发誓是吧,这是一个道理。那更高一个层次是什么呢?就是行为,就我不光想,不光说我还做了有行动,这样“铭印”呢,才可以真正起到有用的效果啊,效率也就大了。
同理啊,如果你的想法支配你的语言,你的语言不只是你说出来啊,就因为你说出来有可能影响到别人的行为,对吧?那同样呢,也会加深“铭印”啊。所以出家人有个五戒,这里边有一项叫做不妄语,原因是啥?你是修行人,对信众来说你就是专家呀,你说的话对人家有直接影响啊,如果你说假话、说谎话,你骗人,影响了人家的行为,那你这干嘛,你造的就是“业”呀,那这种“业”还是个负面的,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想要消除就非常难了。那想明白这一点啊,各位如果身居高位或者影响极大,那你的言行啊,就一定要注意了。咱们讲《形象事实》那本书里边提到过啊,企业领导人这方面如果不注意,造成的影响是极大极坏的,如果再加上你初心不好,那你就完蛋了。
以上呢,就是咱要分享的第一部分内容,佛家的“空”和“业”的意义啊。“空”是我们看待万事万物的基本法则,“业”是我们在与万事万物产生联系时的工具和方法。“空”有两个层面,第一个要警惕对不存在的事物的具象化,这是一种欺骗,别被这个迷惑了。第二个就是空性啊,它万事万物没有自主性,遇到问题呢,以空性观之,再以“业”或者“铭印”来让它们有利于我们。“业”怎么应用呢?三个层面,身、口、意、行为、语言、想法。首先,发心是好的,要利他。其次,要知道行为是最重要的“铭印”手段。那最有效的“铭印”就是发心利他的基础上,从想法到语言再到行为是一致的。
唉,那说完了理论啊,大家觉得可能还有点悬,是不是啊?咱们来点实际的商业问题和金刚解药啊。商业上遇到问题了,《金刚经》给你答案。那作者在书里边一共列举了46个这个商业问题啊,以及当然了,46个问题就配了46个金刚解药。那金刚解药呢,就是用佛法的这种想法,哎,去解惑。老规矩嘛,太多了,46个是吧,我挑两个分享一下,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个商业问题是,当你设计出一个重要项目,规划了每个细节,然后努力筹备,认真推进,可是结果一败涂地了哈,这种事经常发生啊,只要你还在干事,你肯定能遇上。那关于这个问题的金刚解药是什么呢?作者说,这种结果啊,源自于一种特殊的“铭印”,就是不明白事物真正运作的方式,把事情搞砸的原因啊,不单单是因为你不了解刚才说的法则啊,就是不明白事物真正运作的方式,还包括你每次实施一个项目的时候,都抱着对事情如何运作的错误观念,这不是“空”的啊,你这根本不是“空”的,反而是负的,知道是错的。比如说你会觉得说,只要我自己足够努力,我投入足够多的时间,那每件事我都有可能圆满的完成,如果有这种想法,你的意识里就会植入了继续误解事物运作的方式,持续承受失败打击的这种“铭印”。项目失败的原因很多啊,资金不能算,那很多有钱项目这个资金很充裕的,他也失败,人员也不是,许多项目它不光有一个优秀人才,可能各个方面都有优秀人才一样,失败市场也不是原因,因为同一个市场你败了,那有人成功了,那是不是努力,它也不是原因,有的人边吃边玩,人家干就成了你熬夜加班,整一身病一样败了,对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明白事物真正的运作方式,不了解这种特殊的“铭印”啊,要么是经验主义,要么是主观意淫,这和咱们之前讲的《知识的错觉》那本书一样的是通的,就是你并不清楚自己知识的边界和级别,所以就没有自知之明。这个世界上所谓的成功啊,那是“空”的,对成功来说,谁获得它都无所谓,所以他只会选择对他最了解的人,所以如果你没有用空性的角度去观察啊,你不了解啊,抛开主观之后他在客观世界是如何运作的,那对不起了,你就不可能成为成功所选择的人。
接下来呢,咱说说第二个问题,在你每天的商业交易当中啊,啊,你周围的人就是客户、供应商啊、员工啊,他们都有欺骗和误导你的倾向,这可怎么办啊?比如说你的客户向你保证啊,这周五你放心,我这钱肯定到账,结果周五都快结束了,你才发现这钱根本就到不了账,而且这件事儿,嗯,跟你承诺的客户早就知道,他跟你说周五到账钱,他就知道周五不可能给你。再比如你订了一批货啊,有一次重要的交易啊,订了一批货,结果到了交货日期了,人家说对不起,货没了,你说你闹呢吗,都啥叫订的货呀,我定金都付了,怎么能没有呢?再说没有钱,你当时为啥不早说,对吧,你就说实话,到底咋回事啊,说实话了啊,这货有,但是人家要价更高,人家给的更多,所以我就卖卖他了啊,你亲人不,你说这是。再比如说一个重大的项目,你带着大家伙开了会,在会议上把重要任务交给了一个人,这事你前头啊,交给你,我放心,当然他也一如既往的让你放心啊,隔段时间就主动汇报项目进展,你看起来很好,没问题啊,对不对?可当项目要面试那天,你才发现你这玩意儿拿不出手哈,就一部分核心任务到现在其实还没干完呢。这些例子不熟悉吗,对吧?怎么来应付呢?作者给了两种方法,来停止这种被别人误导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什么,察觉傲慢。在作者看来啊,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来自于傲慢。在西藏的牧牛人里边儿流行一句话,在夏日,牧草总是先从较低的草地长起,然后才慢慢长到雪山脚下。这句话的重点就是一个不傲慢的人,一个谦卑、有敬畏心的人,能更好地倾听来自公司各个阶层员工的心声,要学习他人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知道在哪儿能获得更多的牧草。那作者呢,在书里也讲了一句话,可以非常好的说明傲慢的危害,傲慢就是当你在谈论的时候,你以为是沟通,是关怀,但实际上你只是为了听到自己说话而已,太精彩了啊,你觉得我这关心我找谈话,其实你就想听自己说,看文汉武做的多好,心里根本就没别人,你都傲慢到啥样了。一旦你的傲慢主导了沟通,你得到反馈一定不是你希望得到的,别人就会有目的的敷衍你、骗你、误导你,对吧?西方的天主教为什么把傲慢当做原罪之一,就是因为他造成的伤害非常巨大,不论是对你还是对别人,或者说对本该正向发展的事情来说,都是如此,所以他是原罪。咱们之前讲过华为的战略,也经常听,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参与决策啊,这这不也是对这一观点的诠释吗?佛家也说,杯满则溢则有空杯的这种心态,你才能听得进东西,这都是一个道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啊,是不是我是领导,我比你有钱,我就可以无视你的任何建议和想法呢,对吧?你求我办事,我帮你忙,是不是我可以就忽略你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了呢?如果你是这么做的,甚至说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傲慢,那对不起了,你能得到的反馈,都是因为你做出的“铭印”,才给你带来的结果,咱说过因果嘛,对吧?事本身是“空”的,你给了啥你就能返回来啥。
第二种模式就,你必须要避免落入为博得他人认可而生活的陷阱。每一个在职场里边打拼的人,必须让自己呀成熟起来,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不会为了赢得别人的感谢和赞美才去做正确的事儿,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尽己所能,行所当行。越是优秀的主管和领导,越不需要任何来自他人的认可。在公司啊,真正能干称职的主管和领导应该独具慧眼,能够认可他人,这不仅只是一个公司的战略,而是公司主管对周围形势的准确察觉,他们非常敏锐的洞悉周围人员的贡献,对他们的贡献呢,给予认可和奖励,不是因为那是一个激励员工的好办法,而是由衷的认可,每一位员工在公司迈向成功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便他们只是你认为毫不起眼的保洁和门卫,也该如此。所以,改掉希望获得他人认可和赞美的习惯,养成,努力寻找机会认可和赞美他人的习惯,然后在你的世界里,你就会发现,突然间再没有人向你做出误导的行为了,因为你真诚地认识到了周围人的贡献,那就在意识里植入了不再看到别人误导你的“铭印”,你得到了这个果儿。当然呢,老郑给你强调一下啊,呃,有的是不值得赞美的人,你也没必要言不由衷的去非得夸人家啊,这只是要提醒大家伙儿,公司的稳步发展乃至获得成功,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他不是一个人,对吧?这里边大部分人是啥呢,默默无闻的,但是没有闪光点不代表它没意义呀,对吧?还有一个是因为他们在你身边很容易造成啥,灯下黑,就是我们常说的哈,越是身边亲近的,我们往往给到的关怀和理解越是不够,这一点一定要认清啊。啊,之前老郑就说过了,没有人走近你是为了让你伤害他,你把这事想清楚了啊,那对于那些根本不在意你的人产,说实话,你身边的人,这才是你的守护者啊,千万别整领。
以上咱说的第二部分,商业问题和金刚解药,我从这个作者的46个问题里边选俩啊,就跟大家说一下。那大家一定要把这部分内容,和我第一部分讲的,那“空”和“业”联合起来,你不要单纯的理解说有这么一个商业问题,然后佛法给了一个答案,不是啊,作者是位出家人,在他上师的指导下下海经商,一直用佛法的理论和观念,指导自己的商业行为,这一点大家伙一定不要忘了。
那说完了这一点啊,看看第三部分,我们如何修行这种金刚智慧呢?一天念多少遍经嘛,对吧?不是。这里边我们要重点提一下,作者提到的一种修行的工具,叫“60书”啊,这这就是也简单,就是六个时间段的数啊,这这你好理解。你准备个记事本,然后你回顾一下啊,作者提到那46个问题,从这里边你先找出来三个和自己最相关的,或者说你最棘手的吧,是吧,你写上,然后解决了一个,你再换一个上来,以此类推。在记事本上呢,画六个格子,每个格子留下能写五六句话的地方,然后你给格子标号啊,一、二、三、四、五、六,然后写上几个字,提醒自己的解决方案。那每天早晨出门检查一下第一个格子的解决方案,然后这一天每隔两小时啊,就检查一次,一共六次。那在你检查的时候呢,在格子的左边,哎,画一加号就好,悬唱出来哈,左边画个龙,哈哈,画个加号,然后详细标明你的做法啊,你不能写这我是个好人,这这不行,你得具体,比如说,呃,周二下午02:30,我要走到老张的身边,当众感谢他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默默无闻的把仓库管理得非常好这件事。然后在这个加号下面呢,你再画个减号,标明一下同类或者同一件事,你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说昨天下午四点,老李过来跟我说他的采购建议,但我拒绝清兵,哎,写的一定要详细啊,这很重要,这是让“60书”生效的唯一的方法,你记着我们说“铭印”吗,这来干嘛,这是行为啊,对吧?想法、语言、行为,你这个“铭印”就种下去了。最后在减号的下边写上待办事项,就相当于你的一个小计划吧,比如说前两天老郑给你提了两个好的建议,我呢要回复并且感谢他啊,再或者说今天我至少要感谢一位员工,感谢他的付出等等。这代办的大家伙要牢记啊,我们使用“60书”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所为犯下的过错感到内疚,在藏文里边儿是没有内疚这个词儿的,最贴近的说法叫理智的忏悔,并决定采取不同的行动,这种忏悔要求你保持冷静,深谋远虑地调整你的未来,通过善待他人,创造充实的未来,这你的未来才有意义嘛。
咱们提到了《金刚经》,提到了“60书”,呃,提到了商业问题和金刚解药,这些就是金刚智慧的全部吗?不全是。作者是出家人,他经营钻石生意,那他在商业上的金刚智慧是什么呢?啊,从作者的角度,他也给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关于财富是可以无限创造的这一观点。咱们可以想一下啊,整个经济学理论和这个经济体制,以及这些理论体制的实践,比如说国家、公司啊,啊,或者说不论什么政体的国家或者公司吧,对吧?呃,其实归根结底都在研究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分配资源和财富啊,就是我得多少你得多少啊,具体的分配原则,这件事有两个共同的大前提,一个是分享资源的时候,你和我,咱俩是分开的,你得多少我得多少,这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前提,我们必须建立某一种分配机制,我们按这个分,比如说三、七、四、六啊,对不对,五五,唉,就这个。为什么要这么分呢?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多少年以来我们好多人都觉得对呀,那资源可不就有限的嘛,所以说是应该的呀,你多多少我多少少嘛,对吧?但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是错的。《金刚经》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啊,一个人认为事物它不是“空”的啊,是具有自主性的,虽然这是错的啊,假设他就是错的这么想的,但是他仍然可以通过布施等等这样的行为,干嘛呢,积聚很多福德,这我可能不信佛,我也不知道啥公不公,什么自主性、不自主性,但我就做善事,我就做好事,我帮这个帮那个,哎,这也在积德,但如果某人已经理解到这事儿是空性的,不具自主性的,那么他同样在这种积德的事儿的时候,他得到的福报要比前者大得太多,大到难以衡量。你说这不一样的事吗,怎么那咋这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