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铛铛铃2025-09-14管理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啊,叫《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我们都知道,小米刚开始只是做手机的,但后来啊,它的路子越来越野,开始卖充电宝、耳机、电饭煲,甚至还卖起了毛巾和牙刷这些完全和互联网不沾边的东西。用小米自己的话来说,他们是在打造一个生态链。

2013年到2016年年底,3年的时间,小米生态链上已经拥有了77家企业,整体销售额突破了100亿元。20187月,小米正式上市,这家成立仅8年的公司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呀,我们要分享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就为你深入解读小米生态链成功的秘密。

为什么说是战地笔记呢?用作者的话来说呀,商场如战场,这本书是小米在前线打仗时的一些思考,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小米和生态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像是一起打仗的战友。

这本书的主要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院长洪华,他长期致力于创新创业方法论研究;另一位是董军,曾经是中国经营报主笔,还参与撰写了《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两本畅销书。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态篇,主要讲了小米的生态链思维;第二部分产品篇,主要介绍了小米的产品价值观,总结了小米做产品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呀,我们讲第一部分生态篇。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小米生态链是什么。生态链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的统称。后来啊,这个概念又引申到互联网领域。互联网时代的生态链,企业提供的主要是软件服务,采用的模式是自己直接管理或者控股管理,像爱奇艺、糯米网这些企业啊,都是百度生态链的一个部分,要接受百度的管理。

而小米生态链,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互联网时代过渡到物联网时代产生的新模式,它是一个智能硬件孵化器。与百度的管理模式不同,小米与生态链上的企业是合作关系。这里有两个关键信息,物联网和合作。

接下来呀,我们就从这两点展开解读一下小米生态链。

首先说第一个物联网。物联网就是在硬件中植入芯片,然后和互联网相连,这种连接可以自发地传递信息。比如你家的空气净化器,如果有智能芯片,它就会自动检测净化滤芯,一旦发现滤芯已经老化,起不到净化作用了,它就会提醒你订购新的滤芯,这就是物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成就万亿级大公司的机会。第一个阶段是互联网,这个阶段的主要媒介是电脑等PC终端;第二阶段是移动互联网,这个阶段的主要媒介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而第三个阶段就是物联网,这个阶段的媒介更丰富,电视机、洗衣机、电饭煲等都可以作为媒介终端。

小米创办于2010年,那一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元年,也就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阶段,小米赶上了这个风口,短短3年就在手机领域杀出了一片天地。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很快就会过去,而且僧多肉少,小米很难在这一阶段成长为一家大公司。所以在对下一个互联网发展阶段有了判断之后,小米决定布局物联网。

接下来呀,我们说第二个关键点合作。小米生态链上的产品,大多都不是小米自己做的,而是用投资的方式进行合作,让别人来做。

你可能会想,小米为什么不自己做,而要用投资的方式做呢?投资别人的公司,他们肯定不会让你占股太多,万一赚了大钱,大头都被别人拿走了,这不是很不划算吗?

其实啊,如果小米自己做的话,有三个问题不好解决。第一个问题是精力,小米的确可以自己做,但小米是做手机的,如果要去做,其他的人员和精力肯定都忙不过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更专业、更优秀的人来做,用投资加孵化的方式,弄一堆兄弟公司,大家一起来打群架。

第二个问题是速度,速度在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商业指标,如果自己单打独斗这么多领域、这么多产品,那得干到什么时候?

第三个问题是机制,如果把这件事放在小米体系里做,那激励的力度就会降低。你想啊,打了半天江山,好事都被雷军和几个当官的占了,谁愿意呀?用生态链的模式干,每支队伍都是独立的公司,打下来的是自己的天下,可以自己当家做主,这样的机制才更有生命力。

所以啊,小米决定采用投资加智能硬件孵化器的战略,和企业进行合作。这和传统的投资方式相比有三个不同之处。

首先第一点,投资不控股。这个比较好理解,给钱但不要求别人百依百顺,什么都听你的,但可能在条约上做个规定,比如一定话语权等。小米的这个做法,主要用意是让创业者自己管理公司。

第二点,输出价值和资源。你缺少技术,我们就给你技术;你缺流量我们就给你流量;你没有售后没关系啊,小米有啊,直接嫁接到小米的售后就可以了。小米对生态链企业输出统一的产品价值观、方法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他们一起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协助开发、协调供应链。生态链企业的产品在通过内测后,小米还会提供渠道支持和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说白了就是为这些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持,做一个服务者。

最后一点啊,是生态链企业独立化。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这些生态链公司可以同时研发、销售自有品牌产品。比如说你可以研发一款叫大米的洗衣机,或者研发一款叫玉米的鼠标,这些都可以和小米完全无关。

我们举个例子,华米是小米生态链上成立比较早的一家公司,也是小米手环和小米体脂秤等产品的生产商。它的前身是华恒电子,由黄汪创办,主要生产平板电脑和阅读器等产品。2013年底,小米开启了生态链计划,CEO雷军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有一次,小米生态链产品总监孙鹏到安徽合肥出差,他和黄汪是校友,在黄汪的邀请下,孙鹏到华恒电子体验了一款智能手表。戴了几天后,他把这款智能手表推荐给了雷军,雷军也比较喜欢,于是啊,小米就和黄汪确定了合作投资,共同成立了华米科技。小米参股,但是不控股,管理工作仍然由黄汪进行。

华米有很好的设计开发能力,之前也有智能硬件的研发经验,而小米凭借着多款手机产品的成功运作,拥有巨大的用户流量、强大的设计师队伍、完善的营销体系和先进的产品价值观,小米电商平台更是一个难得的销售平台,这些呀都可以给到华米很多资源和帮助。他们的合作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

20147月,华米和小米共同推出了小米手环一代,在整个产品的运作过程中啊,华米负责研发生产,小米为他们提供营销、推广和销售平台的支持,还为他们找高端人才、打通供应链、设计产品,并把控产品品质。8月量产销售后,小米手环的销量只用了三个月就突破了100万。到了20159月,小米手环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枚,单月出货量也高达150万。

不过呀,除了主打产品小米手环外,华米也有自主品牌的产品,这些小米是干涉不了的,原因就是投资不控股的原则。截至20171231日,小米手环总出货量突破4500万只。201828日晚,华米科技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的CEO黄汪也迎来自己创业生涯的最光辉时刻。

在这个例子中啊,我们可以发现,小米生态链的特别之处就是投资但是不控股,建议但是不决策,只输出价值,提供资源。这种情况在小米生态链上的其他企业中也是一样,除了华米之外,小米生态链上的其他公司,像是青米、纯米、米雾等,也都比较成功,这也说明华米不是一个偶然,小米生态链的确拥有一定的优势。

好,说完了小米的生态链模式,我们再来讲一讲小米的产品价值观,这也是本书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我们讲两个问题,为什么好的产品那么重要,小米又是如何做出一款好的产品的。

小米生态链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小米手机的周边产品,比如说像小米移动电源等;第二种是智能硬件,比如说智能空气净化器等;第三种是生活用品,像是毛巾、牙刷等等。这些产品给人的感觉都是便宜,性价比高,这是小米输出给所有生态链企业的必杀技之一。比如在市面上的智能手环普遍卖几百块、上千块的时候,小米推出了79元的小米手环,功能和品质并不比当时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差,结果一炮走红。

为什么好产品那么重要?在工业时代啊,企业推出新产品后,为了能够让消费者第一时间知道,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铺天盖地打广告,虽然目标不明确,但总能打到一些消费者,这就是所谓的喇叭式营销,比的就是谁钱多、谁的嗓门大。到了互联网时代,活跃的是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这些消费者消费都会货比三家,对不同厂家的产品了如指掌,他们对产品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对品质有很高的标准,喇叭式营销虽然覆盖范围很大,但很难打动他们,口碑传播和病毒式营销才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如果产品本身不好,就无法形成口碑效应,也就更谈不上病毒式传播了。所以啊,好产品非常重要,这也是小米输出给所有生态链企业的价值观。

那么怎么做出一款好产品呢?小米认为主要有三个要点。

第一点,突破蚂蚁市场。什么是蚂蚁市场呢?整个市场啊,就好像一块巨大的蛋糕,被无数的小厂商分食了,这些小厂商就像是蚂蚁。在被蚂蚁分食的市场里,没有绝对领先的大企业。比如说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小米做插线板时,有个产业分析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时插线板产业的第一名是公牛,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是30%,插线板领域的第二名就一点也不出名了,市场占有率甚至不到3%。这个结果让小米非常惊讶,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更让人惊讶的是,整个插线板市场没有第三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所有剩余的市场份额,都被很多小公司、小品牌甚至可能是小作坊瓜分掉了。这个现象在中国制造业中非常常见,内衣行业也是这样,中国内衣行业销售额是2000多亿,但市场份额最大的三家厂商加起来都不到15%,剩下的份额都被小厂商瓜分了。这样的市场就是蚂蚁市场。蚂蚁市场的特点是双低,门槛低、价格低,而且竞争非常激烈,要么出现大量廉价的差评产品,你便宜我更便宜,品质再差也不在意;要么就是优质的产品价格过高,因为占的市场比例太小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盈利。所以啊,蚂蚁市场里的产品要么贵,要么差,不存在中间状态。要想突破蚂蚁市场,在其中求得生存,突破口是性价比。

拿电池来说,中国的电池市场是一个十分明显的蚂蚁市场,每年大约有30亿节电池的总销量,除了南孚这个中国电池市场的老大外,其他几乎都是一些小品牌。南孚的电池平均价格是2.5元一节,价格不算便宜。小米决定进入这个市场,小米对电池生产线进行了改造,使用了很多比较先进的技术,电池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控制了成本,推出的彩色碱性电池价格是0.99元一节,因为品质优良,价格又相对更低,小米电池迅速抢占了电池市场。

做好产品的第二点是要有精准的产品定义,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80%用户指的是大多数的中国普通老百姓,80%需求指的是相对集中、普遍的需求。这个原则的核心要求就是必须聚焦产品的核心功能。比如说市场上的一些空气净化器,它们有很多我们搞不懂的功能,价格也非常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我们购买空气净化器的核心初衷是更有效、更快捷的净化室内空气,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并不是我们的核心需求。如果企业把这个重点放错了,一味的研发新功能,而忽略了最核心的部分,那就很可能走错了方向。

做好产品的第三点是追求设计的最优解,用小米的话来说,就是做设计要讲道理。其中啊,最重要的就是把合理性最大化,合理性的最大化也被小米看作是设计的第一原则。这里我们举一个小米电饭煲的例子,小米和米家的很多产品在设计上都是以白色哑光为主,因为看起来会比较有质感。但是米家的第一款产品电饭煲却做成了白色高光,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哑光可能是更文艺、更小清新的,但是中国大多数人的家庭中,厨房的环境都很重油,哑光的材料在清洁的时候很不方便,所以啊,最终小米选择了高光的设计,这就是合理性的最大化。

好,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呢,就讲得差不多了。除了书中介绍的优势啊,我们发现小米生态链其实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小米的许多产品被消费者质疑,比如移动电源电量少、握持感差,二代手环颜值普通。生态链上企业众多,小米该怎么保持较高的产品水准?

第二,很多竞争对手也已经开始入局物联网了,有的企业紧盯着小米的弱项,在各大电商平台公开对标小米,如果小米不保持对市场风向的敏感度,就可能会被竞争对手吃掉。

更重要一点是,生态链上的企业和小米之间的关系并不够牢固,中小企业借助小米打开市场做大,随时有脱离小米的可能,如何继续团结这些企业,也是小米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小米模式不是一个公式,更不是万能的,在残酷的商业战争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战地笔记,才能真正的获得胜利。

好,《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到这。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