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富爸爸,穷爸爸》跨越贫富鸿沟,个人成长和财富积累必读书籍,掌握理财技巧、改变思
铛铛铃2025-08-02【管理】354人已围观
简介
你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那本颇受欢迎的《穷爸爸 富爸爸》。这可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理财经典,无论你对理财是否关心,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这本书。它问世于2000年,当时连续18个月霸占全国图书榜首,此后一直牢牢守住前十的位置,至今销量依旧看涨,一直牢固地占据纽约时报畅销榜前十,总销量已超过了3000万册。这本书更是在109个国家畅销,几乎成为改变一代人理财观念的标杆。
作者罗伯特·清崎,一个备受尊敬的美国人,被誉为百万富翁的教父和金钱教练。之前网上流传着一些关于他个人破产的传闻,有人谴责他是洗脑作者,教人致富却自己申请破产,声称他是个大骗子。但实际上真相是,罗伯特·清崎通过他名下的环球财富公司申请破产,成功规避了上千万的债务。因此,我建议我们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暂时搁置对作者人品的质疑,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内容的卓越之处。毕竟我们阅读的初衷是,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好的,接下来我们聊聊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他出生在夏威夷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和其他人一样,他接受了传统的教育。但与众不同的是,他有两个爸爸,一个是他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聪明绝顶,拥有博士头衔,他在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深造过,是别人眼中的高知分子,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过着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另一个爸爸是他好友的父亲,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企业家,虽然知识不多,但理财技巧娴熟。因为小时候经常和好友在一起,这个好朋友的父亲也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教育罗伯特。于是,罗伯特同时接受了两个爸爸的不同价值观,但矛盾出现了,他发现两个爸爸对待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完全不同,展现出不同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尽管亲生父亲在别人眼中过得不错,但罗伯特知道他一生都在为钱烦恼,为应付各种账单而忙碌,甚至申请过破产,他总是很忙,没有时间陪家人,但始终未能改变财务状况。而另一位企业家父亲则完全相反,他有大量时间陪家人,还攒下了数亿美元的资产,成为芝加哥最富有的人之一。面对这两个现实,罗伯特不得不做出选择,他选择接受企业家父亲的价值观。几年后,他也变成了一个富有的人,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避免了像他亲生父亲一样为钱操劳一生的命运。
那这位企业家爸爸的价值观是什么呢?他给罗伯特说了哪些从此改变他的命运呢?下面我就从这两位爸爸价值观的区别和富爸爸给罗伯特的两堂课来说一说这本书。
首先,让我们谈谈罗伯特的两位父亲在价值观上的分歧。这两位父亲都是聪明而勤奋的人,不过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金钱的态度。罗伯特的亲生父亲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总是强调贪婪是万恶之源,人应该懂得节制,不沉迷于金钱的诱惑。相反,另一位企业家父亲则坚持认为贫穷才是万恶之源,他会夸大人性中恶的一面,消磨掉人善良的品质,拥有财富才能更多地帮助他人,才有望消除更多的世界恶行。最终,这两位父亲都离世了,亲生父亲留下了一大堆银行账单,而企业家父亲则留下了数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他还将自己的事业托付给了亲密的朋友,为创造更多财富和机会。
再举个例子,当亲生父亲面对昂贵的物品时,他习惯性的说:“这个我可买不起”,就不要再去想这个问题了。这有点类似于我们许多人看到北上广深的房价时,心生习惯性的想法:“这一辈子都买不起”。然而,企业家父亲却坚决制止这种消极的言论,不允许罗伯特这样想问题,他鼓励罗伯特和他的朋友思考:“如果我想买这个东西,我应该如何赚钱才能够负担得起呢?”你瞧,这两位父亲一个习惯性地陷入陈述句,一句买不起就直接跳过所有的思考,带来挫败情绪,企业家父亲则惯用疑问句,总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允许自己逃避。这两种思考方式的长期影响显而易见,亲生爸爸沉湎于惯性思考,财商日益降低,而企业家父亲则勇于思考解决问题,财商逐渐攀升,就好比一个人总是懒散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而另一个则乐此不疲的外出锻炼,这两者的体质当然有所不同。
他的亲生父亲总是感叹政府的黑暗,抱怨1/3的工资都交税了,而企业家父亲却持不同看法,认为政府有权这样征税,因为税收有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它本就是奖励勤奋者,惩罚懒惰者的工具。亲生父亲总是教导他好好学习,找份好工作,能够自给自足,这似曾相识,仿佛我们大多数家长的叮嘱。而企业家父亲却不同,他鼓励好好学习,因为这将来能让他开创自己的公司,为更多人创造就业机会。两位爸爸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完全不同,一个被恐惧驱动,不好好学习会怎样,而另一个被爱驱动,好好学习将帮助更多人。
在饭桌上,亲生父亲保持安静,不允许谈论金钱,而企业家父亲则一直在讨论生意,从头到尾说个没完。亲生父亲谈及金钱时小心翼翼,像是割自己一块肉那般心疼,生怕花出去的钱再也回不来,而企业家父亲则放得更开,教导罗伯特学会风险控制,只要在控制范围内大胆地进行投资。面对账单,两人也有所不同,亲生父亲总是拖到最后期限才支付,而企业家父亲会提前支付,绝不逾期,因为逾期通常伴随罚金,对信用有影响,对他而言,哪怕是微小的罚金,也是极不必要的开支,几乎是对自己理财能力的侮辱。亲生父亲信任政府,会满足人民需求,将老年退休计划寄托在政府身上,最关心的是加薪、退休政策、医疗补贴等琐事,他梦想政府在晚年时定期给他发钱,而企业家父亲则对此毫不信任,他认为依赖他人会使人变得软弱、依赖,失去进取心,这正是导致贫穷的最根本原因,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财务负责,不断学习才是最好的保障。亲生父亲整天教别人如何制作引人注目的简历,而企业家父亲则鼓励写商业计划书和财务计划表。
这两位父亲都曾经历破产,亲生父亲对此感到极度悲观:“我永远都不会成为富人了”,结果是他在破产的漩涡中挣扎多年,而企业家父亲则持有不同观点,破产只是暂时的,虽然银行里没有钱,但我有头脑,有丰富的理财知识,我仍是富人。因此他一直按照富人的行为方式行事,最终用了几个月便东山再起。
说到这里,两位爸爸对待金钱的思想和价值观已经表述得十分清晰,亲生父亲对于金钱总是避之不及、轻视、漠视,对她缺乏关心,结果也不言而喻,而企业家父亲则时刻保持对金钱的关注,设定高远目标,勇往直前,最终让财富源源不断地汇聚过来。这番话听起来或许有些像励志鸡汤,但实际上不然,对金钱坦诚相待的态度至关重要,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却因对金钱的排斥而过上贫困的日子,其中的根本原因往往是高级知识分子那种傲慢、清高的氛围在阻碍他们的发展。很多人对商人存在着一种低看一眼的鄙视态度,这背后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学校财商教育的不足。比如罗伯特的亲生父亲,智商绝对高,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最终的观念却是对金钱的抗拒,因为学校未曾灌输这方面的思想。而像罗伯特的企业家父亲,他们一直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磨练自己的财商,他们不认为通过合法手段赚钱有什么丢人的,因此最终创业、创造就业机会,甚至接纳那些学校培养的精英。这可能有点以偏概全,实际上,在市场打拼或接受学校全面教育,培养财商都是重要的能力。财商不同于可以测量的智商,也不像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商那样,但他是一个人想要走出困境,实现财务自由,掌控生活的关键能力。学校不教授并不意味着不重要,这只是教育体制的失败。建立理财意识,越早就越早实现财务自由,掌握自己的生活。
那么,如何提高财商呢?所有书中的道理可以概括为一句,不要为钱工作,要让钱为你工作。罗伯特的企业家父亲告诉他,富人不会为一点点小钱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富人将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非常珍惜时间和精力,即便是工作,也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快乐,而不是为了眼前的生存问题,急于将时间廉价卖出。企业家爸爸给罗伯特分享了一个关于老鼠赛跑的预言,他说,虽然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千差万别,但从整体来看,受到传统教育的人却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就像是被告诉要好好学习,毕业后才能找到工作的那些人,他们宛如一只老鼠,在笼子里不停奔跑,最终如愿以偿的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步入婚姻,迎来小孩的降临,他们的职业可能是医生、律师,拥有不俗的收入,但工资往往只够支付房租和生活费,孩子上学的开销也在其中,为了改善生活,他们努力工作,刚刚升职加薪,其他支出也随之而来,他们需要交更多的税,面对更多的开支,使用更多的信用卡、积累更多的债务,最终陷入了更加辛苦的工作中。这就如同一只小老鼠,在一个圆形的木头笼子里不停的奔跑,看似努力,实际上却原地打转。
那么如何逃离这种老鼠赛跑的陷阱呢?企业家父亲说,首要之务是学会正视内心的恐惧和欲望,做到内心坦然,此外,不要被微不足道的小利所左右。很多人为了找工作的动力都源自恐惧,害怕付不起账单,害怕失业,害怕没有足够的钱,大多数人的奋斗是为了消除这些恐惧感,而为了这些,他们常常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实际上,他们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获得的回报。为了培养罗伯特和他的朋友对恐惧和欲望的免疫力,企业家爸爸早早就开始了特殊的训练,一开始给他们一些小钱做点事情,两个小家伙乐不可支,每小时一美元的工资,开心的不得了,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企业家爸爸出生了,说如果想一直拿这个工资也可以,但是这样下去就学不到真本事了,问他们愿不愿意学怎么赚更多的钱,两个小家伙当然义不容辞,当然想啦,然后他们的父亲提出条件,学是可以的,但是以后这份工作就得白干,不再有一分一毫的报酬,不过他们可以从他那里选一个工作,每个工作对应一个技能,而这些技能又能够组合成一个事业。首先确定自己的事业,两小家伙商量半天,决定开一家可以给别人借漫画书的店。确定了事业方向后,他们开始从销售可乐这项工作入手,这时,企业家爸爸开始引诱他们,说隔壁邻居的草坪需要修剪,一小时一美元,你们愿意去吗?两小家伙思索了一会儿,不发一言,好吧,两小时二美元还是沉默,最后提升到五美元,罗伯特按捺不住说了,我们还是想开漫画屋,企业家爸爸这才点头,好吧,看来你们抵挡住了诱惑,这一关算是过了。罗伯特回忆说,经历了这一段经历之后,无论别人给他们多少工资,他们只关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是否能够从工作中学到需要的技能,学习、成长、成为工作的主要动力,与那些依然受到恐惧和欲望驱动的人在每个决策节点上已经完全不同。这就是企业家爸爸教给他们的第一课,时刻为自己的成长而努力,不要像那只陷入笼子的老鼠一样只是原地奔跑。
企业家父亲传授给作者的第二课,便是要学会区分资产和负债的差异。这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难以明白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以一辆车为例,许多人或许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资产,然而实际上他却是个明显的负债,想想看,为了保养车源源不断的费用是必不可少的,对吧?罗伯特的富爸爸给他传授的第二课一是理财的唯一法则,就是要清晰认识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并持续购入资产。这一观点听起来颇为简单,但实际上,许多人的思维中并未涉及这个概念,他们往往认为我挣得多就能花得多,于是他们大量购入负债,最终导致经济状况崩溃。我们身边常见的情景就是,某人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或许是中了大奖,或者得到了一份遗产,最初她的生活或许过得轻松自在,但只要他的思维模式是指消费不投资,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回到原点,而且他掌握的钱越多,这种模式在他头脑中就显得越加明显,这正是典型的穷人思维,这类思维惯性的人,无论他们挣多少钱,本质上都是穷人。
那么富人又是如何消费的呢?他们绝对不会用原本用来购买资产的钱去购买负债,如果他们想要提升生活品质,购买一些奢侈品,那一定是用资产赚来的钱来进行的,也就是说,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先建立起能够钱生钱的模式,然后再考虑消费。提到建立钱生钱的模式,作者建议我们夯实四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财务、投资、市场和法律,而其中财务知识就是地基,是我们在进行投资之前应该首先掌握的一门知识。作者强调,每当有人问他从何入手或如何能够迅速致富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他小时候富爸爸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致富,就要学习财务知识。从小,作者和他的朋友在富爸爸的督促下学习了大量财务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可能有些枯燥,但若想善于经营自身资产,他们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夯实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再去深入学习法律,投资以及市场运行等方面的知识,才能事半功倍。
对于那些可能没有足够时间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人,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他鼓励这些人不要自行进行资产管理,而是将其委托给更专业的人士。对于资产相对较少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公开发售的投资标的物,而对于资产较多的人,则可以寻找专业的理财顾问或资产管理公司等。总之,确保负责管理资产的人具备可靠的理财技能至关重要,如果自己并非专业人士,委托他人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毕竟,各行各业都有其专业性,许多聪明的人都懂得雇佣其他聪明的人为自己工作的道理。在投资领域,尊重自身知识边界至关重要,了解这一点是你拥有的一大财富,而不了解则可能成为你面临的最大风险。
那谈到购买资产,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资产呢?嗯,就像那些优质的房产、股票、基金和债券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如果你留心市场,你就能发现很多具有升值潜力的东西。可穷人通常不太愿意购买资产,原因有两方面,首先,他们可能比较懒,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这些信息,其次,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本金太少,即便买了升值的钱也微乎其微,收益不大,所以就顾不上了,这也正是为什么穷人一直贫困的根本原因。而富人呢,会像对待军队一样把每一块钱都看作自己的小兵,让他们时刻为自己赚钱,自己则出征攻城,稳固领土,而穷人呢,却难以忍受这个搭建财富过程的压力,无法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有钱就花,这就是根本的区别所在。因此,罗伯特学到的第二堂课就是要明辨负债和资产的不同,控制自己的消费冲动,先把资产堆积到能够为自己创造财富的程度,这才是明智的理财之道。
以上就是这本书提出的最核心的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主要讲的是不要为钱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不能过于看重工资这个维度,以至于成了钱的奴隶,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工资,更多的加薪,却从来不问自己的人生之路要通向哪里,这就是把自己变成了钱的奴隶。企业家爸爸认为,之所以很多人会变成钱的奴隶,是因为恐惧或欲望占据了他的大脑,代替了思考,他们以为拼命赚钱能安抚他们备受恐惧和欲望折磨的灵魂,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如果不想做钱的奴隶,我们就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明确一个观念,那就是工作不是为了领工资,而是为了学习新的技能,只有个人技能不断加强,掌握技能的广度不断拓展,让技能和知识的组合能够支撑你开展自己的事业,才能从根本上给你带来安全感,而赚钱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第二个观点,富爸爸所说的让钱为你工作,就是少积累负债,多积累能增值的资产,用增加资产的方式来支付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思维的实质是把资产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在作者和他的富爸爸看来,这是一种重要的富人思维,这种思维的实质是把资产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而要想经营好自己的资产,我们需要夯实财务、投资、市场还有法律方面的知识,其中财务知识是基础。如果我们没有时间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把资产委托给更专业的人来经营。在投资中,尊重自己的知识边界很重要,如果不懂这一点,将会成为你面临的最大风险。
作为一本20多年前问世的经典的财商教育书,《富爸爸穷爸爸》里面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可能并没有多么新奇惊人,但是他之所以能够畅销20多年,拥有广泛的经久不衰的影响力,正是因为他接受了很多关于财富积累的最朴素的道理,比如不要只为了钱而工作,要多注重个人技能的提升,不要说自己付不起,要问自己怎么才能付得起,不要一拿到钱就消费掉,要尽量用资产的增值来反哺消费,不要把职业等同于自己的事业,要懂得把资产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不要做超出自己知识边界的事情。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了。关于这本书,我摘录了几句本书的精彩文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一、不要为金钱工作,要让金钱为你工作。二、负债是让钱从口袋流出的东西,而资产是让钱流进口袋的东西。三、学习财务知识是通往财务自由的第一步。好啦,感谢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