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以多维棱镜透视晚清名臣,在功过交织中解码传统士大夫的复杂
铛铛铃2025-08-30【管理】2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说到曾国藩,你一定不会陌生。在历史课本当中,曾国藩是组建湘军、攻灭太平天国的清朝大臣,是洋务运动中最积极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市面上写曾国藩的书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读这一本呢?
很简单,这是讲述曾国藩生平书籍中最丰满、最有趣的一本。它全面还原了曾国藩复杂的性格,很多细节都是第一次详细研究。你说他值不值得读呢?
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展现了曾国藩性格的两面性。这样的曾国藩可能会让你感到陌生。据说,曾国藩的生活很节俭,但他也会收受贿赂;他创办过近代的兵工厂,但同时也沉迷于风水、算命等迷信活动。
曾国藩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又复杂的形象。这也让我们对于历史上真实的曾国藩,更有探究的欲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感受曾国藩的人生历程。
首先,毛泽东主席在青年时曾经评论:“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意思是我对于近代的人,只服一个曾国藩。
史料所载,曾国藩小时候是一个资质平平、十分平庸的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庸人,却凭一己之力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先来看一下曾国藩的正面,他是如何完成从庸人到圣人的跳跃的。
虽然曾国藩出生于耕读世家,自幼勤奋好学,但资质却不是很好。参加了七次考试,才中秀才,考官甚至公开表示,他的文章文理太浅。他的学生李鸿章曾当面说他太儒缓,梁启超先生也认为,相对于其他的贤杰,曾国藩是最钝拙的一个。连他自己也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于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说自己不光没有什么才华,就连做事的反应都很慢。
这样一个庸人是如何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呢?那要从他30岁时说起。古人说“30而立”,曾国藩就是在30岁这一年,立下了向圣人看齐的伟大志向,并决心用他的后半生去践行这个志向。
从立下志向的那一天开始,曾国藩每天都以圣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一举一动,并将不符合标准的言行记录下来,深刻反省。
他靠以下三点完成从庸人到圣人的转变:
第一点,自强不息。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强,才能在世间立足。他一生都用“困、知、勉、行”四个字来要求自己。因此他面对磨难从不屈服,反而在迎接挑战的过程当中求得知识,勉励前行。
第二个支撑他的是勤勉。曾国藩反感懒散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勤则百弊皆除”,大意是只有勤劳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他1分1秒都不会浪费,即使是走在路上,也会默诵文章或者思考问题。
第三,持之以恒。无论曾国藩做什么,都将“恒”字作为最高标准,永不放弃。他处理事情的方法特别简单,就是一个字儿“做”。不管难不难,做不做得到,都要坚持做下去。
在一次次的磨难中,他的为人处事与性格气质都发生了变化。他的性格越来越宽厚,待人越发的周到、赤诚,朋友也一天比一天多。
晚年的曾国藩在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时说:“人的一生就如同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
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当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心灵遭受过各种煎熬与磨难,他的每一步都困而求之,勉力而行,没有灵光乍现,没有立地顿悟,有的只是如同我们每一个凡人一样的情感。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平庸的人,通过自我磨练、自我完善,也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增长十倍,并且看得透、站得直、说得出、办得到,可以成为圣人。
在刚才的内容当中,我们了解了曾国藩的正面,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他的侧面。
本书作者通过对曾国藩的财务收支的详细研究,发现,作为晚清的封疆大吏的曾国藩,每年的年薪以及他收受的贿赂,可以让他有180万两的盈余,但是曾国藩去世后,他的财务收支最终是一个零,他没有为自己攒下一分钱。
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到底是一个清官还是贪官呢?
曾国藩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十分随意。1863年,组织烧毁圆明园的英国军官戈登来到安庆看望曾国藩,他惊讶的发现,曾国藩衣衫褴褛,衣服上有油渍,一点也不像封建官员。
其实除了衣服,曾国藩的食物也很随意,吃饭的器具其实都是陶罐。除了读书和书法,他对收集古董和建造花园都不感兴趣。所以不看曾国藩的官场表现,他的私生活几乎和普通人一样。这不禁让人质疑,曾国藩的个人生活如此简朴,怎么会贪污腐败呢?
那么我们不得不说清末的腐败风气。曾国藩早年当官时态度十分强硬,就连咸丰皇帝也帮不了他。当时的曾国藩是完全不接受贪污受贿这种腐败行为。但后来曾国藩因为性格强硬而被罢免,在被罢免的那段时间里,曾国藩不停的思考和反思。当他再次回到官场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在与同僚和皇帝打交道时,他多了一份谦虚和理解。同时,他也开始慢慢接受各种官场的潜规则,变得圆滑起来。
难道曾国藩开始堕落了,开始放弃廉洁从政,成为平庸的贪官?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他想要依靠政治利益来对付他人,就不得不接受官场现有的潜规则。比如清朝的官场,朝廷实行的是低薪制,所以即使是高官,俸禄也很低。因此就出现了“宋敬”这一说法,名义上是联络官员之间的感情,实际上是贿赂。如果想在朝廷上拥有体面的生活,“宋敬”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曾国藩想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没有同僚的支持,所以他也必须表达自己或接受别人的意见。但这些灰色收入并不是曾国藩做官的目的,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但他必须假装是一个腐败的官员,这与他的政治环境和官场气氛密切相关。
可以这样说,曾国藩在面对自己时,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大臣,而当他面对整个官场时,就是一个圆滑务实的政治实干家。
曾国藩的一生是成功的,他创立湘军,官至总督,门生满天下,是道光咸丰时期清王朝的中流砥柱。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功成名就的曾国藩,一生竟然经历过五次屈辱。那么他经历过什么样的屈辱,又是为何遭到屈辱的呢?
在道光12年间,曾国藩参加秀才考试,这是他第六次参加,因为前五次都名落孙山。为了这次考试,曾国藩做了充足的准备,结果发榜之日却被学台公告,被批评说文理太浅,只能成为“佾生”,也就是成绩还可以,但还没有能够成为秀才的那些人。曾国藩认为,在公共场合受到批评是一种极大的耻辱,于是他回家闭门思过,咬牙发愤读书。等到第2年第七次参加考试时,一举成为秀才。这是第一次奇耻大辱,但也成为了曾国藩一生功名的开始。自此以后,曾国藩走向开挂之路,中举、中进士、点翰林,飞黄腾达。
第二次奇耻大辱发生在曾国藩成为礼仪部副部长的时候。当时清朝病入膏肓,满清文武多磕头少说话,整个朝廷就像一辆残破的马车,正在一步一步地奔向深渊。正直的曾国藩看不惯当时的官场现象,他向道光皇帝写了一封奏折,谴责当时的官场作风,并且建议道光举行日讲。日讲就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举行日讲就是要大家加强学习,以帝王本身的正直之气,扭转官场的歪风邪气,同时改革官员选拔办法,使有进取之心的人有机会脱颖而出。为了这场日讲,曾国藩精心准备了讲稿,不会画画的他,甚至还画了一张相当难看的讲堂布局图。因此,曾国藩成为朝廷议论的中心,大家纷纷讨论他的丑画,一时间,京城所有人都嘲笑曾国藩,这令他非常没有面子。然而这次耻辱不仅没有让曾国藩从此气馁,反而更激起了他与整个官僚体制战斗的决心。
第三次耻辱是在咸丰2年间,陕甘总督琦善和大将军塞尚阿因为镇压太平无功面临被处决。当时文武百官都为他们讲好话,希望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曾国藩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要求从严处罚琦善和塞尚阿。他的刚直破坏了这些朝廷重臣的好事,让犯事官员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原本曾国藩在官场上很受欢迎,但经过这两次挑战大员后,人际关系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因为他打破了官场保护的潜规则,成了朝廷中的异类,很多人开始与曾国藩拉开了距离,与他断绝关系,成为人人唾骂的对象。这次经历使曾国藩精神上十分痛苦,越来越想念家乡。终于在咸丰2年六月,他得到了江西乡试正考官的外差,得以逃离这座令他失望厌恶的京城。正好在此时,他接到了母亲去世的讣文,马上回家奔丧,结束了他14年的京官生涯。
第四次耻辱让曾国藩险些丧命。他在湖南练兵时太过认真,想要改变当时打仗不行,欺负老百姓却个个勇武的不良军风,将手伸向了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外的绿营,这个行为惹怒了武将,于是怂恿绿营士兵闹事,将曾国藩的公馆包围起来,让他差点挨刀。事情发生以后,巡抚大人非但没有责罚绿营士兵,反而对曾国藩说:“将来打仗还要靠他们呀。”曾国藩气得哑口无言,一副部级官员居然差点让兵痞给杀了,还没处说理。此为曾国藩的长沙之辱。
曾国藩一心为国,为何会遭遇耻辱?是因为他的行为把大清官场上官官相护的潜规则给破坏掉了。曾国藩的行为令他们人人自危,这次挫折更强化了曾国藩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性格。她咬紧牙关,把屈辱生生吞下,化屈辱为自己的决心和意志,这些就成了曾国藩生命中最重要的经验。
第五次耻辱发生在江西。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意外崛起,成为了抗击太平军的希望。正常来说,作为大清的救星,曾国藩应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然而事实上,湘军在那时只能算是编外部队,甚至连军饷都需要自筹。那个时候,曾国藩只有听当地巡抚的话,才可以得到军饷。可这个巡抚不懂军事瞎指挥,曾国藩不听他,江西巡抚只好开始处处针对湘军,给曾国藩下绊子,不让他好过。曾国藩在江西被欺负的日子,可以说相当的委屈痛苦,关键还得不到咸丰皇帝的支持,甚至趁曾国藩回家奔丧守孝的时候,解除了他的兵权。这让曾国藩对官场更加心灰意冷。
经历了种种,曾国藩开始研究道家之法,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为什么如此不受人待见,处处都有人和自己作对呢?是不是自己本身有很大的问题?曾国藩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致命弱点:自傲急切,只会埋头苦干,太固执。
被削职两年后,由于太平军的重新崛起,咸丰皇帝不得不重新召回曾国藩,曾国藩二话不说,立即出征。回来以后,曾国藩周围的朋友们发现他变了,变得不认识了。以前他做事很正直,不虚伪,现在她很会看脸色,并且在出发去长沙,给每个官员写一封信,表示谦恭。到达长沙以后,第一时间拜遍了所有官员,就连小小的县衙也亲自造访。以前寄给他的无用文章,他看都不看,现在有信必回复。以前他给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现在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不易,包容他们,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宦,并极力拉拢他们。
通过这套处事方法,使得曾国藩在官场上如鱼得水,顺顺利利。
曾国藩的态度和做法,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极好的借鉴,可以让普通人明白,成功没有捷径,面对挫折必须要勇敢地面对,要有走出坎坷的蜕变。
到这里呢,《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的重点部分内容就讲完了。让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正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好读书的精神,曾国藩才完成从庸人到圣人的跳跃。
第二,面对自己时,曾国藩是一个问心无愧的清廉大臣,而当他面对整个官场时,就变成了一个处事圆滑且务实的政治实干家。
第三,五次受辱的经历并没有打倒曾国藩,反而使曾国藩锻炼了忍耐精神,并从耻辱中反思自己应该改变的方面,实现了脱胎换骨。
张宏杰笔下的曾国藩是一个农民出身,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一个复杂且腐败的清政府下,创立不朽功绩的神奇人物。
回顾曾国藩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挫折是他最大的助力。如果没有经历这些挫折,曾国藩不会反思自己,不会大彻大悟,做到外圆内方。
曾国藩最大的财富,就是通过曲折的道路,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够在不忘初衷的情况,追求完美,以自己为榜样,带动身边的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这也是为什么世人常说,做官当学曾国藩。
愿你我都像曾国藩一样,坚定的向梦想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读书会我们继续来解读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