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苦酿百威》啤酒之王的百年风云
铛铛铃2025-08-22【管理】414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向你推荐一本很棒的传记,叫做《苦酿百威》,其作者是美国作家威廉·克诺德斯德。这本书讲的是美国最有名的啤酒品牌——百威啤酒的发展史,和它背后家族的历史兴衰。
创立百威啤酒的家族叫做安海斯·布希家族,一听名字,你大概就可以猜到,这是一个德国后裔的家族。事实上的确如此。1857年,阿道弗斯·布希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圣路易斯,和一位名叫莉莉·安海斯的女生结婚。莉莉的爸爸艾伯哈特·安海斯在圣路易斯当地有一家啤酒厂。因此,阿道弗斯和莉莉结婚后,他和自己的岳父共同创建了安海斯·布希啤酒公司。
从阿道弗斯·布希开始,百威啤酒经历了安海斯·布希家族中六位掌门人,分别是阿道弗斯、他的儿子奥古斯特、奥古斯特的儿子阿道弗斯三世和他的弟弟格西·布希、格西的儿子奥古斯特三世,以及奥古斯特三世的儿子奥古斯特四世。2008年,在第六代掌门人奥古斯特四世掌管公司时,百威啤酒被比利时的英博集团收购。至此,这个有着长达160多年历史的、特别是密苏里州人自豪的啤酒品牌,不再为美国人拥有,令人唏嘘不已。
站在今天,当我们回顾百威啤酒的百年历史时,可以看到,百威啤酒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各种斗争,这些斗争包括百威和政府的斗争、和竞争对手的斗争,以及百威掌权家族内部的斗争。接下来,我会为你挑几个精彩的例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斗争,从而了解百威这样一个百年品牌的发展史。
我们先来讲讲百威和政府的斗争。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宪法第18条修正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国禁酒令,在1920年1月正式生效。从此以后,美国国内禁止酿造、运输和销售任何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当时的百威由第二代掌门人奥古斯特掌管,同时他的两个儿子阿道弗斯三世和格西·布希也在家族企业中辅佐父亲。对于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主的企业来说,禁酒令造成的打击可想而知,简直要断了百威的生路。但是在父子三人的协力合作之下,百威啤酒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百威应对禁酒令的策略主要是多元、分散,去从事那些啤酒生产周边的行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来啤酒厂所拥有的产能。举例来说,百威分散经营的行业包括铁路和卡车运输、冰箱制造、冰激凌、无酒精饮料、面包、酵母等等。这些行业本来都是生产啤酒的周边行业,但是由于禁酒令的实行,百威无法再继续其主营业务,只能硬着头皮进入这些不被禁止经营的行业,维持工厂的运转。
在禁酒令一开始实行的那几年,百威啤酒损失惨重,公司在1919年亏了250万美元,在1920年亏了160万美元,在1921年亏了130万美元。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营,当时的董事长奥古斯特不得不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650万美元,以避免公司倒闭清算。
百威所在的圣路易斯市在禁酒令实施期也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有几十家啤酒厂倒闭,4万多酿酒工人失业。在这个危难的时候,受益于多元分散的策略,百威啤酒挺了过来。1920年的经济萧条期间,圣路易斯市的失业率高达30%,但即使是那个时候,百威啤酒雇用的工人还多达2000人,这也让安海斯·布希家族在圣路易斯建立了很好的声誉。
事后来看,20世纪20年代的禁酒令虽然对百威啤酒造成了很大打击,但也有一个好处,很多百威啤酒的竞争对手都没有熬过禁酒令就破产了。英语里有句俗语叫“没有把你杀死的,会让你变得更强”,百威啤酒的历史就印证了这句话。举例来说,百威啤酒在圣路易斯的第一大竞争对手圣路易斯联合酿酒厂,他的老板奥托·史蒂夫由于撑不过禁酒令对公司的打击而在家中自杀身亡。另一个竞争对手威廉·雷普啤酒公司在1922年以58万美元的价格被贱卖给了一家制鞋公司。在禁酒令实施之前,雷普啤酒公司的估值在500万美元以上。在雷普公司被贱卖后不久,公司总裁小威廉·雷普在家中自杀身亡。1914年,美国全国大约有1400家啤酒酿造厂,到了1933年禁酒令被解除之时,差不多九成酿酒厂都已经倒闭,活下来的只有区区164家。
1933年,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以救济、复兴和改革为核心的罗斯福新政,其中就包括废除禁酒令。同年12月,美国超过3/4的州政府批准了通过第21宪法修正案,正式废除禁酒令。百威啤酒终于熬到了苦尽甘来的那一天。百威的董事长奥古斯特在第一时间装了24瓶百威啤酒,命令快递去送给罗斯福总统,以示感谢。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无疑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只有能够在困难时期熬过去并且生存下来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常青树。不在一棵树上吊死,通过多元分散的方式让企业保持运作,是百威能够在这场酒类行业大灾难中活下来的关键武器。而一旦挨过了困难时期,在后来会变得更强,在自己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头羊。但是十多年禁酒令的艰苦岁月,也为奥古斯特带来了沉重的挫败感,为了维持家族企业不倒,他一个人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苦不堪言。1934年2月,奥古斯特在自己的卧室中草草写下了“再见了,我亲爱的妈妈和可爱的孩子们”的临终遗言后,用一个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奥古斯特虽然战胜了禁酒令,但他终究没有战胜自己,以这种令人悲伤的方式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讲百威啤酒和竞争对手斗争的故事。在百威100多年的历史中,曾经遇到过非常多的竞争对手,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在和百威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被历史遗忘。在这里和你分享一下百威啤酒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施利茨啤酒之间的恩怨情仇。
施利茨啤酒厂是在1849年由一位德裔美国人奥古斯特·克鲁格创办的。1858年,这家啤酒厂被另一位德裔美国人约瑟夫·施利茨收购,更名为约瑟夫·施利茨啤酒公司。1902年,施利茨的年产量超过了100万桶啤酒,是美国当时最大的啤酒公司。和百威一样,施利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遭受了禁酒令的沉重打击,但是他也挺过来了。1933年禁酒令解除之后,两家公司同时开始恢复产能,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针锋相对。
施利茨和百威的竞争持续到了二战期间。一开始百威的安海斯·布希家族非常害怕由于二战,美国人会对德国后裔控制的百威啤酒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抵制。因此,布希家族号召百位公司员工购买了大量的政府债券,以支持美国政府生产轰炸机、战斗机等军火。美国空军中甚至有两架B17轰炸机被命名为百威小姐和布希大力神。为了显示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奥古斯特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百威后来的掌门人格希·布希甚至加入了美国军队,服起了兵役。1942年,在珍珠港事件六个月后,43岁的格西·布希加入了美国军队军械部。格西·布希并没有直接上欧洲战场去打仗,但他需要从老家圣路易斯搬去军械部所在的首都华盛顿特区上班。事后来看,布希家族的德国背景并没有在二战中影响百威啤酒的销量。1944年,百威卖掉了370万桶啤酒,创下了公司的历史记录。其竞争对手施利茨也趁二战发了一大把财,大幅度地扩大了他们的啤酒产量和市场份额。
但是,百威的啤酒生意也并非一帆风顺。同年,当格西·布希在华盛顿特区上班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原来是他手下的一名员工告诉他,公司有大约价值100万美元的啤酒过期了,一尝就能知道味道不对。当时公司的董事长、格西的哥哥阿道弗斯三世准备蒙混过关,把这些啤酒装罐出售。格西听到以后大吃一惊,连忙打电话给哥哥,坚持要求他把这些啤酒倒掉。阿道弗斯三世非常愤怒,后来在董事会的调停下向弟弟妥协。百威啤酒因此损失了100万美元。雪上加霜的是,1946年,百威啤酒的董事长、55岁的阿道弗斯三世因患胃癌而去世。六天后,阿道弗斯三世的弟弟格西·布希上任成为一把手。
由于这些变故,百威在美国啤酒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被其竞争对手施利茨悄然代替。1947年,百威被施利茨甩在后面,仅在啤酒销量上面排名第四。格西·布希无法接受自己的家族啤酒品牌落在他人之后,于是大张旗鼓地增加投资,在各地建啤酒加工厂,力图恢复百威的昔日雄风,重新成为啤酒品牌的老大。不懈的努力加上一点运气,让格西·布希实现了他的目标。1953年,美国密尔沃基州的施利茨啤酒厂工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罢工,这场罢工持续了76天,严重影响了施利茨的产能。施利茨被这场罢工弄得精疲力竭,又将美国第一大啤酒制造商的宝座让给了百威。
1973年,施利茨啤酒卷土重来,挑战百威的啤酒界老大位置。这次施利茨的武器是啤酒中的添加剂。传统的啤酒最关键的原料是大麦、酒花和水,用这些原料来酿制啤酒有两个缺点。首先是加工时间长,一般来说,在啤酒酿制的过程中,当啤酒冷却下来时,其中的蛋白质会形成一些浑浊,只有把啤酒在仓库里放上一个月以上,这些浑浊才会慢慢沉淀,最终让顾客享用到清澈的啤酒。为了保持啤酒口感的自然纯正,百威在酿制过程中从不使用任何可以加快生产进度的人工添加剂。由于这个工艺要求,百威啤酒的制作周期在30天以上,这个因素也限制了百威啤酒的产量。其次是原料成本高,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美国经济整体深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像大麦这样的农产品价格飞涨,造成百威啤酒的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因为面临着激烈的同业竞争,啤酒消费者们普遍对价格比较敏感,百威很难把高昂的生产成本传递给喝啤酒的消费者。而且百威也不愿意使用可以代替部分昂贵材料的人工添加剂,所以它的利润空间就受到了很大的挤压。光1973年一年,百威啤酒的股价就下跌了一半。
施利茨啤酒使用了人工添加剂,所以其生产成本低于百威,加上酿制时间更短,让施利茨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和百威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当时不少华尔街的分析师都极度看好施利茨,预计施利茨很快就会超过百威,成为美国第一大啤酒厂商。百威的管理层向格西·布希提议借鉴施利茨的做法,改进酿制工艺,加入添加剂以降低成本。这个提议遭到了格西的坚决抵制,格西向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宣布,他永远不会为了利润而牺牲百威啤酒的质量。格西坚持沿用百威的传统工艺,不做任何改变。
这样一来,此消彼长,施利茨啤酒的盈利超过了百威,成为美国最赚钱的啤酒公司。但是施利茨这种弯道超车的做法并不是没有风险,一个明显的短板是施利茨经常被像百威这样的竞争对手抨击,说他的啤酒不够天然,有人工添加剂。由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FDA,要求啤酒厂商在酒瓶上标示产品成分,因此施利茨决定用一种叫做chill guard的水凝胶来代替之前提到的添加剂。用这种水凝胶的好处是,在啤酒装瓶之前就可以把它过滤掉,这样就不必显示在成品成分的列表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施利茨可以继续宣称自己的啤酒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人工添加剂。但是施利茨的技术人员没有想到的地方是,chill guard会和啤酒中的另一种化学成分海藻酸丙二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团一团的白色沉淀,啤酒存放的越久,这种沉淀就越多,让人一看就知道啤酒有问题。
这个出乎意料的技术问题造成了施利茨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其管理团队不得不硬着头皮悄悄地召回多达1000万瓶啤酒,并且将这些啤酒销毁。在两座啤酒加工厂的后院里,由于这些劣质啤酒的数量实在太多,整个回收和销毁的过程持续了好几个月,最终东窗事发,被媒体曝光。这场1976年发生的质量丑闻对施利茨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下跌了40%。没过几年,施利茨就被底特律的另外一家啤酒公司低价收购,从此,施利茨再也没有和百威竞争的实力和资本。
讲完了百威啤酒和竞争对手的斗争故事,我们下面来讲讲布希家族内部的斗争。我们纵观百威的百年历史,就会发现其家族内部的斗争非常激烈,丝毫不输影视剧里的宫廷斗争。你要是细心的话,可能已经注意到,安海斯·布希家族的后人,其名字高度重复,经常是阿道弗斯几世、奥古斯特几世,这是因为这个家族的家族传承意识非常强,并且长时间保持传统,将百威公司的管理权一代又一代的传给布希家族的男性继承人。
当格西·布希的第一个儿子奥古斯特三世出生的时候,他的爸爸格西非常兴奋,并且给刚出生的儿子喂了一口百威啤酒。从此以后,这个传统被布希家族传承了下来,家族中的男孩出生时,他们喝到的第一口不是乳汁,而是百威啤酒。
之前提到过,格西和他的哥哥阿道弗斯三世在百威的领导权上有过激烈的竞争。在格西阻止阿道夫斯三世将过期的啤酒罐装出售,并且导致公司损失了100万美元后,他的哥哥非常愤怒,甚至威胁要辞职。后来阿道弗斯三世在50多岁时就因病去世,因此兄弟俩的矛盾没有进一步恶化,格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百威的下一代掌门人。
在格西的领导下,百威的规模飞速扩大,同时他倾尽全力培养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奥古斯特三世。但是两人的领导风格迥然不同,格西的作风比较粗犷和随性,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个人判断和第六感,而奥古斯特则是在自己旗下聚集了一群MBA毕业生,他更喜欢基于数学统计方法来做出决策,并且强调精密计划,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
父子两人的领导风格之争在格西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因车祸丧生后更加尖锐。克里斯蒂娜是格西的第三个老婆楚迪的女儿,格西老来得女,对克里斯蒂娜非常宠爱,因此当他得知克里斯蒂娜因车祸丧生时,痛不欲生,性情大变。这个巨大的痛苦极大地影响了格西的工作状态,在公司里,格西经常魂不守舍,并且易怒暴躁。对于自己的接班人的问题,格西也变得更加变幻莫测。本来公司内部员工的期望是格西的大儿子,也就是奥古斯特三世接班,但是在克里斯蒂娜车祸事件后,格西频繁地将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克里斯蒂娜的兄弟阿道弗斯四世带进公司。阿道弗斯四世当时年仅22岁,想要接父亲的班显然还太稚嫩,但是格西逢人便说:“我要你们见见我这个小儿子,他以后会成为我在百威的继承人。”这种情况显然让奥古斯特三世感受到了威胁,他开始频频的和他的MBA团队在周末秘密开会,讨论如何抢班夺权。这些会议通常在周六早上06:30在奥古斯特居住的别墅里召开,让他的下属们感到痛苦不堪,但是没办法,老板要讨论的是头等大事,因此这些MBA毕业生下属只能硬着头皮顺从。
1975年,奥古斯特三世等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当时美国的啤酒市场涌现出了一位强有力的竞争者——米勒啤酒。米勒啤酒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淡味啤酒,酒精浓度不到5%,这款新的淡味啤酒成为美国啤酒消费者们的新宠,在销售排行榜上节节高升,甚至威胁到了老大百威啤酒。奥古斯特三世把5月份的董事会作为自己架空父亲、抢夺领导权的最佳时机。在董事会前,他各个击破,说服董事会成员,他的父亲格西已经太老迈了,脑子糊涂,意志不清,对美乐啤酒的威胁后知后觉,照这样下去,百威啤酒迟早会被美乐啤酒打得一败涂地。对于百威的股东来说,最好的办法是逼迫格西退位,并且让奥古斯特三世上位成为新的董事长。董事会中的大多数成员都认同奥古斯特三世的观点,同意加入他的阵营,逼迫他的父亲格西退位。
奥古斯特三世和百威的董事会成员在这次政变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甚至叫了一位医生在会议室外随时待命,以防格西在听到自己被架空的消息时受不了刺激而突发心脏病。在董事会上,事情的发展正如奥古斯特三世的预料,董事会成员们投票要求格西退休,并且让奥古斯特三世即位。格西大感意外,在会议室里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我以为你们是我的朋友,你们却背叛了我!”最让格西感到无法接受的是,这一切都是他的亲儿子奥古斯特三世在背后的操作。除了奥古斯特三世和克里斯蒂娜以外,格西还有九个孩子,他逼迫其他孩子们在自己和奥古斯特三世之间二选一,要么支持父亲,要么支持他们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出乎他的意料,差不多有一半的孩子表态支持哥哥,而不是他们的父亲。在极大的痛苦中,格西被迫让出百威啤酒的领导权,让大儿子继位。
格西对于大儿子的夺权一直心存不甘,他甚至曾经通过自己的密友联系过潜在的买家,将他手中的股份卖给对方,以换取儿子的下台。但是后来格西还是选择将父子仇恨留在家庭内部解决。如果当时格西一时冲动引入了外部大股东,那么百威啤酒的历史很可能会被改写。
在和自己的父亲的争权斗争中,奥古斯特三世表现得非常冷静和精准,甚至有一些冷血,但从百威股东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的可能恰恰是这种置亲情于不顾的算计。然而在对待自己的儿子奥古斯特四世时,三世却表现得充满了妇人之仁,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清醒和精明。
从奥古斯特四世一出生,他就注定是百威的下一代继承人,是标准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子弟。从小奥古斯特四世便过着王子一般的生活,这样优越的环境也造就了他花花公子的生活作风。从年轻时开始,四世就麻烦不断。在他19岁时,有一次在深夜酒后驾车并发生车祸,同车的女朋友米歇尔·弗雷德里克当场丧生,而他一声不响的离开了现场,直到第二天才被警察在他家中发现。后来四世又有一次在晚上开车被缉毒警怀疑藏毒,要求他停车检查,但是他拒绝停车,和后面的警察进行了一场惊艳的高速公路追逐。四世在离婚后,曾经一度和一位离过婚的女士阿德里安·马丁走的很近,但是后来马丁女士在四世的家里神秘死去,原因不明。
由于四世是奥古斯特三世的宝贝儿子,每一次发生这样的意外,三世都出面摆平。在百威内部,四世被火箭般的速度提拔,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百威的市场营销部总裁。奥古斯特三世对自己儿子的秉性一清二楚,但是爱子心切的他一直期望儿子可以快快长大,挑起管理百威啤酒的重任。然而父亲的极力提拔并不代表四世有能力胜任这些重要的工作,四世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深夜喝酒和聚会上,就连在百威啤酒的全国分销商大会上,他在演讲时也浑浑噩噩,一副喝醉酒的样子。
最后,百威啤酒在奥古斯特四世担任CEO时被英博集团收购,从此这家百年老店不再为布希家族所有,这也成为了四世和他的父亲奥古斯特三世一生的遗憾。
百威啤酒的历史长达160多年,作者克诺德斯德花了一整本书讲述了安海斯·布希家族的兴盛交替。如果我们看到这个家族的前120年的历史,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国梦,新一代移民阿道弗斯·布希从德国来美国的时候身无分文,赤手空拳打下了一番事业,之后在他的子孙的努力下,百威啤酒成为像可口可乐、麦当劳那样家喻户晓的美国品牌。但是,如果我们看布希家族后40年的历史,又让人深深感觉富不过三代,创业难,守业更难。家族企业如果不顺势而为,及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那么很可能就会被时代抛弃,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事实上,像百威啤酒这样连续几代掌门人都由同一个家族中的男性后代继承的做法,在上市公司中反而属于异类。这是因为美国大部分大型上市公司中创始家族的股权已经被高度稀释,更普遍的做法是引入职业经理人,用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公司。百威啤酒的特殊之处在于,布希家族对于公司股权的掌握并不占完全多数,但是家族对于公司董事会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其股权,董事会的其他成员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个约定俗成的管理制度,即每一代CEO都由布希家族的男性成员担任。这导致我们看到曾经美国最大的啤酒集团,其管理方法在21世纪却还十分老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族内部的继承人有足够的能力和事业心,那么对于集团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如果继承人像奥古斯特四世那样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地方,可能就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百威啤酒和布希家族的百年兴衰史值得我们思考。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