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创业维艰》担任 CEO 8 年多的时间,只有 3 天是顺利的

铛铛铃2025-08-22管理31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为你推荐的是本·霍洛维茨的《创业维艰》。

这本书自2015年出版后,就一直是顶级畅销书,在互联网圈里人尽皆知。本·霍洛维茨在硅谷科技圈名气大得很。熟知互联网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互联网的兴起,离不开一个关键产品的出现,就是网景浏览器。网景浏览器的兴盛,几乎可以算作是互联网萌芽期最重要的事件。

20世纪90年代,网景浏览器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甚至已经到了90%以上。要是对这个数字没有直观的概念,那么我给你念一下2017年底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的前三名:googlechrome浏览器65%,火狐浏览器12%,微软的IE浏览器8%。也就是说,哪怕是现在最受欢迎的chrome浏览器,都远低于当年网景浏览器在全球的占比。

网景浏览器的衰败也很有戏剧性。微软当时非常担心网景会影响他们软件市场霸主的地位,于是不惜一切代价阻击网景,最终的手段是破釜沉舟一般地把IE浏览器全部免费,并且捆绑在所有windows操作系统里。这一做法让网景无计可施,虽然后来微软捆绑的这个行为被判为垄断,但网景再也没有回天的机会了。

今天这本书的作者霍洛维茨,就是早年加入网景,并且与网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有过近20年密切合作的互联网第一批创业者。在他创业的过程中,遭遇到许多难以想象和无法预期的困难、挫折,甚至连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都被他赶上了。他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是这么说的:“在担任CEO8年多时间里,只有三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这句话听起来非常夸张,却一点都不是玩笑。我之所以有底气这么讲,是因为我也曾经是个创业者,也曾经在各种泡沫中探索方向,试图跟合伙人一起将公司带入正轨。很可惜的是,我失败了。对于霍洛维茨提到的许多经历,我都感同身受,这也是我希望能够将这本书分享给你的原因,希望这些关于创业的血泪经验能够帮到你,也希望对创业感兴趣的朋友,甚至觉得创业是一件轻松又有趣的事的朋友,有一些警示。创业并没有那么容易,创业是一条艰难的不归路,一旦踏上去,就没有回头的说法,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书名《创业维艰》。

整本书分为了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霍洛维茨创业经历的概述,第二部分则是这本书的核心,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如何应对。

咱们直接跳过作者关于创业经历流水账一般的描述,直奔主题。它给创业者们提供的建议分布在五个章节。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章节,叫“陷入绝境”。这是创业时最痛苦、最艰难的时刻。当你真的进入绝境了,无力回天了,这时候你该做些什么?霍洛维茨给了一些建议。

第一,当你遭遇到这种残酷的挣扎时,先要调整好心态,要意识到每个出色的企业家,乔布斯、扎克伯格,他们都会挣扎,而且是苦苦挣扎,只要挺得过去,也许就能变得更强大。这时候不要扛下所有责任,可以去找同甘共苦的伙伴,一起来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在经营第二家公司时,霍洛维茨在竞争中惨败给对手,他召集了一次全体员工会议,一起商讨办法,最后他们团结一致开发了一款新产品,拯救了公司。同时也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有转机,天无绝人之路。她曾经带着一个有几百人要养活的公司,在当时只有200万利润的情况下上市,要争取第2年的7500万的利润,公司才能活下来。她坚信事情可以做到,最后也居然都完成了。

第二,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实话实说。作为CEO千万不能有所隐瞒。有时候CEO会担心员工的士气问题,会担心不良的情绪转移下去,但如果一直只强调积极正面、忽略负面,那就会变成粉饰太平,让人觉得CEO只是在描绘一个不存在的美好世界,只会说空话、大话。只有实话实说,员工才能对你有所信任,大家才能够帮你出主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让员工可以积极反馈问题的企业文化,要让问题暴露出来。如果公司自上而下都愿意粉饰太平,那就太可怕了。

第三,当不得已要解雇员工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步骤。第一步,要保持头脑清晰,不要被各种情绪冲昏了头脑。第二步,当机立断,一旦决定了,就要尽快执行,不要横生枝节,造成各种各样的麻烦。第三步,对裁员的原因要有清晰的认识,要传递给大家,真实的原因就是公司的业绩不佳,而不是为了什么业务简化,为了什么新的绩效考核机制。第四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自己的员工一定要自己亲自辞退,更不要让hr甚至是外包团队去完成,这是一种基本的尊重。第五步,向全体人员发表讲话,CEO必须为管理者解释裁员的合理性。第六步,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你,一定要在公司出现,不要逃避。

如果说解雇员工比较难的话,那裁撤高管就相对简单一些,因为专业的高管也都有解雇别人的经历。当然这也要掌握一些方法,同样的有几个步骤。第一,要明确解雇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职责定位的问题,还是岗位匹配度的问题,又或是管理人员的个人抱负和公司目标相悖的问题,这个要足够明确。第二,要告知董事会,并且注意技巧,经常解雇高管会造成董事会的焦虑,为了防止焦虑,要注意得到他们的支持,也要获取他们的意见。另外要注意的,要保护被解雇高管的声誉,不要在董事会面前贬低别人。第三步,为面谈做好充分准备,要准备清楚原因,说话的时候要果断,不要留下空间,说清楚这是一个已经决定的事实,并且谈清楚解雇补偿金的方案。第四步,准备向公司宣布消息,告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首先是高管的直接下属,其次是其他高管,最后是公司的其余员工。方式也一定要正面积极,不要让人觉得是一脚把人踹出去,这样往往会让其他员工也很心寒。

以上便是在遇到困境的时候,创业者可能需要的一些建议。其中裁撤高管或者裁掉员工,也是我本人曾经经历过的,都是很痛苦的经历。尤其是大家创业时,许多同事实际上也都是多年的朋友,或者共同战斗过的战友,要跟他们说公司现在没有办法留下他们,真的会耗掉你许多的意志。但创业若没有这种强大的内心,根本没有办法撑得住,也许在第一个困境到来的时候,就受不了把团队彻底解散,选择放弃了。

接下来霍洛维茨提供的是管理方面的建议,章节的名字叫“依次管理好人、产品和利润”。霍洛维茨认为,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并不存在一种公司是产品做得不错、管理混乱,最后还能在市场里成功的。管理的重要性在于,要让公司成为一家好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在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让公司撑下来,否则平时看起来一帆风顺,一旦有风吹草动,或者员工早有怨气,那么困境来的时候就根本留不住人了。

管理是重要的,对人的管理是首当其冲的。创业公司要进行人员培训,原因有几个。第一,培训会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培训就是生产力。第二,培训要将绩效考核制度落实。第三,培训能够保障产品质量。第四,培训可以通过增强管理者的水平,解决员工流失的问题。

在招聘主管方面,霍洛维茨认为,大公司的主管比较难以胜任小公司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节奏不够匹配,大公司的主管已经习惯等邮件、等电话、等开会的这种井井有条的工作方式,而小公司却需要一个主管更加积极。第二,技能不匹配管理,大公司可能对复杂的决策和流程改进比较熟悉,而小公司需要从零开始搭建这一整套流程。那么如何防止主管出现这种不适应呢?可以先在面试中就做一步初步的筛选,问一下对方上班后要先做哪些事情,让对方自己判断一下工作的差异区别,了解清楚对方加入小公司的原因。如果已经招聘了他,那就要努力帮助他融入新的环境,给他制定详尽的目标,帮助他明白自己要做哪些事情,并且确保她跟公司里的其他重要的人员保持接触。

另外提到招聘,霍洛维茨还认为,从朋友的公司挖人一定要足够谨慎,尤其是合作伙伴那里要挖的话,也只挖顶尖的人才。

说完招聘,霍洛维茨提到,公司一定要关注产品,关注用户的真实体验,不要只去追求业绩上的数字。比如惠普公司,就是将公司当作黑匣子一样进行管理,以降低竞争力为代价,只关注眼前利益,公司只对实现了短期目标的管理者予以奖励。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国内也屡见不鲜,几年前搞得沸沸扬扬的支付宝生活圈事件历历在目,支付宝的产品和运营,为了做出社交方面的业绩,不惜在新产品中加入了很多擦边球的话题和内容,让人大跌眼镜。究其原因,倒不是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的价值观有问题,反而是公司自己的导向出了问题。

霍洛维茨还提出了管理债务的概念,管理债务指的是那种牺牲长期利益,作出权宜之计的短期管理决定,而造成的债务,就相当于说你做了一个不够好的决策,迟早还是要还的。有这样比较常见的三种管理债务。第一种债务是“一山藏二虎”,就是同样优秀的两个员工,你在难以取舍的时候考虑,干脆不管,就都留下来吧。短期内看起来问题解决了,但长期来说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工作的效率会越来越低,因为两个员工会互不相让,增加了决策成本,同时你还让两个人都没有了责任心,最终造成难以下咽的恶果,还不如早就做好取舍。第二种债务是,有一个员工得到了另外的工作机会,就给他补偿,这会造成每个人都知道,有一个绝佳的涨工资的方式,就是去其他公司拿到offer,然后用辞职来威胁,这会让你的管理特别吃力。第三种债务是缺乏绩效管理机制,这些机制不去建立,当然可以让人感觉其乐融融,大家都过得很开心,但等到真的要评价业绩的时候,就要偿还债务了,这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没办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了。

以上就是在管理人和事情方面,霍洛维茨给的建议。很显然,他的关注点大都放在了人的身上,对于创业者来说,许多时候的确都是团队的管理和运作,远比制定宏大的目标,监控各种数字来得重要。

刚刚我们提到了公司在遇到绝境时,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麻烦,但其实在日常的管理当中,也有数不清的麻烦。接下来的一章,我们来看下如何处理眼前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一个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员工在职场进阶的过程中,玩手段的行为。比如如果你答应了某个员工加薪的要求,而且不是为了推动公司发展,单纯就是因为这个员工提出了要求而已,那这个消息一旦蔓延到整个公司,后果真的就不堪设想。要应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呢?首先就是在招人的时候,就判断清楚对方是不是野心家,是不是只希望个人的成功,而把公司的发展单纯当成自己的跳板。其次是要建立严格的流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业绩评估体系,还有机构设置和职权划分。在此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员工的态度和看法,看看大家对晋升的主管评价如何。如果有人投诉某个主管,要去看是私人矛盾,还是他的确在质疑这个主管的工作能力。私人矛盾其实好解决,只要能让双方坐下来好好谈一下,往往就能化解矛盾,改善关系,而且千万不要私下处理矛盾,否则会助长猜忌。相对麻烦的是,真的有人在对主管的工作能力有质疑,还要分两种情况。如果是你已经很清楚这个主管的确不太靠谱,那就要快刀斩乱麻,否则会失去人心,让人觉得你在包庇没有能力的人。如果你并不太了解这个主管的情况,那就先停止谈话,先去了解真实情况之后再做判断。这种处理方法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作为CEO,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关注中。

那么到底该怎么晋升员工,并且给他们合适的头衔呢?关于晋升和头衔,有一个定律和一个法则。一个定律是彼得定律,指的是在一个集团中,员工只要表现出众,就能获得提拔,直到提拔到一个他不能胜任的岗位,自此无法再获得晋升。有了这个定律,我们就知道,许多看起来很年轻,升职加薪又很快的员工,并非都是不合理的存在,实际是只要是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就会一直晋升。一个法则是坏榜样法则,就是一个团队内部,无论哪个层次出现了滥竽充数的人,它们就都会像蛀虫一样影响其他成员,最终就是大家都逐渐变得平庸了。这个法则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员工会拿他们上级中能力最差的那个人作为标杆,如果某个副总裁水平特别差,那部门主管就会以他为标准,提出升职的要求。

假如我们已经把机制搭建好了,那接下来要处理的则是考虑如何对待资深的专家,到底是应该外部聘用还是内部提拔这个难题。我之前创业时遭遇过,对于很多创始团队的成员,尚无法掌控的复杂的事务,从外面招聘一个行业的专家,看起来似乎是个好办法,好像能快速解决问题。可相反的,这个专家的经验可能不太符合创业团队的需求,或者他的能力无法应用到公司的这个阶段,甚至有可能他无法融入创业团队的氛围,这都会导致外聘专家的结果是一拍两散,还会把公司的事务给耽误了。霍洛维茨同样在书里作了警告,外聘专家会有很多风险,在他来到公司之后,要在很多方面都足够谨慎。最重要的还是得要求外聘专家遵从公司的企业文化,不能因为资格老就听之任之,让它来改变原有的创业氛围,要制定一个清晰明确并且标准比较高的工作要求。你需要的是这个专家真的为公司带来极其不一样的改观,不能只是仅仅比你擅长一点而已。最后还要确保它能够与人合作,跟团队足够融洽。只要能保证这些点,至少能大大降低空降一个专家的风险。

除了以上几点,霍洛维茨还提到了几个管理者可以关注当下的问题,规避风险的方法。一个是一对一的沟通,这个方式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效果,但霍洛维茨却非常提倡,因为无论怎么样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渠道,都未必能覆盖全面,能够替代一对一沟通。在一对一沟通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员工的表达,作为上司要少说多听。第二个是要打造好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公司有独特的气质,吸引更多员工,也能够保证一个良好的目标贯彻到每个人行为中。不过企业文化并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应该是从经年累月的工作中提炼出来,逐步打造出来的。还要注意带小狗上班,或者在上班的时候做瑜伽,这不是什么企业文化,这只是简单的员工福利,并没有跟你的企业目标有什么结合,也不会推动公司的发展。第三个要控制公司规模,控制规模有几方面,分别是专业上的分工、组织的设计和流程的设计,宗旨就是既能够让大家各司其职,又要确保整体的沟通成本不要过高。

书的最后一部分,霍洛维茨探讨的是CEO要如何提升个人修养。作者的内容丰富多彩,所以我们不妨拆解成14条建议,当作是霍洛维茨的14CEO的军规来理解。

不能觉得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错,这样会忽略掉真正问题的所在,有时也忽略掉真正有问题的人。

也不能觉得所有的问题都跟自己没关系,这样就无法规避问题再次出现。

多交朋友,朋友既能帮你调整心态,也能给你很多建议和援助。

盯着路看,不要盯着墙看,永远看的是目标,而不是困难和阻碍。

要培养自己的勇气,像塑造自己的性格一样,这样才能更勇敢地做艰难的选择。

既要保持战略眼光,又要成为行动派,像乔布斯一样勾画引人入胜的蓝图,像坎贝尔一样具有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像格鲁夫一样具有强大的落地、实现理想的能力。

不要只关注成熟的管理经验,这都是顺境的经验,更要关注逆境的经验。

CEO意味着要做很多有违本能的事,有时也要违背大家的意愿,千万不要过于顺应大家的意愿。

要不断评估大家的工作表,并给出反馈。

要确保团队的品质,打造一流的团队。

永远不要放弃。

这些就是在最后一部分,霍洛维茨给CEO的核心建议。

那么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简单讲述完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一部分是当我们真的陷入绝境了,要面临许多不得不面对的糟糕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比如该怎么解雇员工。第二部分是如何管理员工以及产品,怎样培训、怎样招聘,这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第三部分是日常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坑,比如有员工比较喜欢投机取巧怎么办,外部聘用专家担心会有风险怎么办等等。第四部分是作为CEO的一些建议,我帮大家整理成了霍洛维茨的14条军规。

听完这些内容,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是不是感觉作为创始人,管理和运营一个创业公司,真的并非是很简单的事情。这里面有许多感同身受的案例,都让我回忆起了几年前热血沸腾跟朋友去创业的经历。当时对创业的预期过于美好,我们都以为只要有热情,只要肯努力,就能把事情做好,但事实证明,要做成一个项目,要做出一个优秀的产品,远没有那么简单。在创业时,你要遭遇的困难、痛苦、折磨、伤感,会远比作为一个员工给其他人打工要多得多。我之前的一个项目真的也是九死一生,遭遇到了很多书里提到了的绝境。当你得知几十甚至上百个同事下个月工资都要发不出来的时候,当你被用户在网上骂得狗血喷头的时候,当你身边器重的员工要离职的时候,那种掉落深渊的绝望,很难用言语描述。你不仅要调整好心态,还要尽快寻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径,把问题解决掉,因为作为创始人或者合伙人,如果你倒下了,那整个公司就没有机会了。

如果你过去对创业的理解非常美好,那这本书可能会给你泼一盆凉水,希望这盆凉水能够给在创业或想创业的你一些启示和警醒。

最后,用一句书里某一个章节的标题作为结尾吧:“创业的头条法则就是没有法则”。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里了,以上我讲述的内容,基于20152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创业维艰》。希望我的推荐能帮助你读懂这本书,愿好书能够陪伴你成长。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