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从0到1》突破常规思维,开启创新商业的破局之道

铛铛铃2025-09-08管理48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与各位分享的是《从01》。

这本书的作者是彼得·蒂尔,他被誉为美国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也是PAYPAL的公司创始人,同时也是硅谷的创投教父。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有一个非常闪耀的履历和光环——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者。

彼得·蒂尔颠覆了关于创新的一个常识,他讲述了创造未来的一个商业秘密。这本书不是一本创业指南,也不是一本成功学的书,它更没有什么深奥的知识,让你听起来很迷糊。但为什么我们要推荐这本书呢?就是因为它发起了一场思维的运动。

这本书不只适合创业者,每一个不满于现状、对这个世界有点想法的人,其实都应该读一读。

这本书用了14个章节,讲述了这样一个思想的核心:只有实现了从01的创新,才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作者好几次强调,好的思维的起点就是颠覆。所以虽然大多数人创业想的是怎么从1N,但真正伟大的事业实际上就是从01

那今天老郑呢,从四个方面入手,谈一谈什么是从01、要竞争还是要垄断、要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及成功企业要解决的七个问题。

那好,话不多说,咱们开始今天的分享。

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叫从01,先把这概念给弄准。

我们一般所有人期待的未来,都是一种进步的未来。所以说,进步呢,在作者看来,是可以呈现两种形式的。

第一个呢,叫水平进步,意思就是要照搬已经取得的成功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的这种情况。那水平进步呢,实际上比较好理解,因为我们就已经知道它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我们未来能把它复制成什么样,已经了解了大概了。所以从宏观的层次来看,可以用一个词来代替水平进步,那就是全球化。中国是全球化的一个范例,它的20年计划就是成为今天的美国。那中国到现在为止,已经直接复制了发达国家那些对我们有帮助、有益处的东西好多好多,比如说19世纪的铁路、20世纪的空调,甚至说城市规划。

那第二个呢,就是指垂直进步,意思呢,就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就是从01的这种进步。垂直进步的比较难想象,这个东西人们需要尝试从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说,如果说你根据一台打字机,然后你自己造出来100台打字机,那这就叫水平进步。但如果说你有了一台打字机,你根据它,你又造出了一台什么文字处理器,那这个就相当于是一种垂直的进步。

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作者是这么认为的,他说从1N,这种是企业靠复制同质化的产品,然后在红海里去竞争,他们关注量的积累,靠这种薄利多销过日子。而从01的企业呢,它是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产品,在只有自己的这个蓝海市场里进行垄断,他们更关注的是质的变化,然后通过这个去创造丰厚的利润。

那比方说,苹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安卓系统你再怎么改良,你也不是IOS,在这一点上你就是追不上他的。

那从01的创新,不是在市场上已有产品的基础上稍加改良、更新、迭代,不是这种,而是一定要比现有的同类产品好用十倍以上。

其实呢,从1N的思维方式,正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里蔓延。在任何一个市场里,它都有复制、有抄袭、有山寨、有非常激烈甚至惨烈的竞争存在。那早期的竞争,最典型的莫过于团购的这种千团大战,大战的最高峰,中国大约有将近8000家的这种团购企业的存在。那现在泡沫散去了,大家想想团购网站还剩下几个?而这种资本的竞争,滴滴团队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就说了,他说:“我呢,先在自己身上插一刀,然后放5L血,然后我们就等着,我就看我的竞争对手跟不跟。如果竞争对手比较狠,他也来一刀,放了10L血,那这一仗就算他赢了,我就怂了,我就算他赢了。那如果说他软了,他不敢放这十层血,那就是我们赢了。这样的话呢,那些吸血鬼就都上来吸我们的血了。”这是内部的一个说法哈。

那这种竞争是一种不死不休的决斗,其实也是一种零和的博弈,除非所有的对手都死去了,只剩下你一个人独孤求败了,否则这个竞争就没完没了的一直持续下去。那这个呢,就是我们说的从1N的这种模式的一种宿命。走在这条路上的企业厮杀在红海里边,无时无刻不在竞争里边拼搏、厮杀。他们信奉的生存法则,就是从竞争对手那里夺食,打败竞争对手,获取市场份额,讲一句叫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在市场里能做到第一,原因就是把竞争对手都烤死了。

但是除了这种方式以外,还有另外一种企业,它做的就是从01的事情。那这些企业通过创造和创新呢,尤其是技术的创造和创新,它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类的经济文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步。那这些企业呢,通过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等等,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从而实现了一个在垂直领域的质变,由此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进而成为这个市场的唯一。那后来,即使有竞争对手想加入到这片蓝海中来,也得先经历过这个企业设置的层层壁垒,极大的增加自己成本,才能够一头扎进这个蓝海里来。

那以上呢,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部分,就是什么是从01。作者就认为了历史上的进步是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从1N,意思就是复制和照搬别人的经验或者自己的经验;第二种是从01,意思就是自己创造一个新的产品、新的产业。只有从01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那我们了解了这样一个概念以后,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有了这种创新以后,我们是要做垄断企业,还是去与其他企业竞争呢?那听第一部分作者讲的那个意思,我们就不能竞争啦,竞争那最后都是我捅一刀,他捅一刀的,那很残忍的,我们是不是就找蓝海去做垄断呐?完了你就想到了,说那蓝海哪有那么多,我也找不到蓝海,对不对?那其实我们就来看看第二部分,是要垄断还是要竞争。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琳娜》里边就提到了,他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这句话在商业里边儿,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进而获得自己的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基本相同,他们都没有办法逃脱竞争。

比如说美国航空公司啊,每年都要接待几百万乘客,它能创造出数千亿美元的这种价值,可是结果是什么?它只能从每位乘客身上赚到37美分,每个乘客只能赚到37美分,同志们,就是这么一个利润的情况。而谷歌创造的价值,就比不上人家数千亿美元啊,但是从中盈利却多得多,它可以从每一个用户身上获利,能达到21%,这个利润率是当年航空业的100多倍。

那多家航空公司之间是存在竞争的,但是谷歌呢,谷歌只有一家,所以他利润率极高。

那经济学家们就用两个简单的模型解释了这两种现象,第一个叫完全竞争,第二个叫垄断。

在经济学入门的第一课里边,完全竞争是一种理想的默认状态。所谓的完全竞争啊,是指市场在供求相当的时候达到平衡,这种状态下处于竞争市场中,每个公司之间没有差别,卖的它都是同质产品。因为这些公司都没有市场的支配力,那么它的产品价格呢,就必须由市场来确定。那如果有钱可以赚,那就会有新的公司加入进来,这样呢,供给量就上升了,就是供大于求了,那它的价格就自然而然会下落。这期间呢,后来被吸引过来的一些公司,尤其一些新公司,它的利润就会变得荡然无存了。那如果进入这个市场的公司太多了,那这些公司就会亏损,有的还会倒闭。那最终倒闭了一定数量以后,又回到了供小于求的情况,那最终的价格呢,就会回升到原来可维持这个若干公司生存的这种水平线上。

所以说,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从长远来看,是没有公司能够获得长久的经济利益的。这是供大于求、供小于求这种关系,我们其实都已经学到过。

那与完全竞争相反的是,垄断公司的产品由市场定价,而垄断公司用自己的市场,所以他就相当于自己定价了,那自己当运动员,自己又当裁判了,它等于是没有竞争的。那垄断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可以自由地决定供给量和价格,用来实现它的利益最大化。

那教科书上经常说,竞争是健康的,垄断是有害的,要鼓励竞争,要反对垄断,但事实啊,恰好相反,所有失败的企业恰恰都是死于竞争,而利润最丰厚、最让人类受益的企业,往往都是创造性的垄断企业。每个成功的企业,恰恰就是因为他做了其他企业不能做的事情,所以垄断不是商界的、政界的,也不是什么不正常的存在,那垄断是每个成功企业的真实写照。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啊,要垄断还是要竞争呢?作者就认为了,垄断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理想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给了三点原因。

第一个,竞争意味着大家都很难获得利润。你像存在竞争的企业之间啊,产品的同质化很严重,大家基本都是你争我夺,抢的呢,也都是同一个市场,那蛋糕就这么大,你吃一口,那别人就少一口,别人吃一口你就少一口。我们举个简单的生活里边的例子来看,我不知道在座的有谁经常去买菜,你要买菜就能去那个农贸市场,对吧?其实农贸市场它就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你看啊,他们产品卖的大多数是相同的,你家有黄瓜、西红柿,那我家也有这些玩意儿,那每个摊位卖的东西既然差不多了,那么它的价格就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就是物价局啊或国家监督,你黄瓜就应该卖两块钱一斤,那你就大家都不会超过这个标准。任何一个摊子的囤货量呢,你囤多少,它也不会影响你这个价格。那比如说你的黄瓜卖的特别好啊,利润是大于零的,那就会有好多人过来摆摊,或者在自己的摊里增加的黄瓜这项,然后去赚钱。他们在干嘛?他们在分掉你的利润。因为一个农贸市场,它周边辐射的范围就那么大,消费者的人数就那么多,是有限的,你摊位越多,那每个摊位的利润其实就越少,有些可能一年到头都挣不够租摊位的钱。完全竞争很有可能导致的就是这种情况。

第二个呢,我们看一看,说垄断者还有精力去想创新,而竞争者只能去想赚钱、去生存。当企业成为市场的垄断者以后啊,他就可以用余下来的精力去想,如何改进这个产品,如何创新这个产品,或者是进行另外一种行业的垄断。但是如果是你在红海中拼搏的这种竞争者,那你只能从现有的市场利润里边,尽可能多的去抢蛋糕,多抢一口吃一口。那这种情况下,你想的就是先挣钱,等你挣了钱以后,你才有精力去搞研发、搞创新,去成为下一个垄断型的企业。这种可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的竞争,如果你们有一些本质性的、颠覆性的创新的话,你只是同质化里面的竞争,你除了降价,你就别无他途。那如果你陷入到降价这个狂潮里面去,那实际上这是伤敌1万、自损8000的打法,能不能生存下去,那就看运气了。

我们在这里举一个关于垄断的例子,我们提提谷歌。它有个最神秘的创新基地,据说就位于这个美国旧金山的谷歌X实验室。那外界就传说呀,说这个谷歌X实验室里边,有一个改变未来的100项高科技创业清单,其中就包括什么太空电梯、热气球计划等等等等。那为了给谷歌X提供持续的经费保障,谷歌给自己设立一个著名的702010的资源分配法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将70%的资源去配备给自己的核心业务,比如说搜索呀这些,20%去配备给一些新兴的产品,那剩下的10%就投给谷歌X的项目。谷歌可以用10%的资金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大量的深陷竞争泥潭的企业,只能想着怎么尽快把自己从泥潭里边给扒出来,哪有功夫、哪有精力、哪有资金去做那些创新的。

接下来就是第三个问题,如果说竞争者只把精力放到竞争对手身上,那么就一定会忽视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举个例子啊,说过去微软和谷歌是各霸一方的,它分别垄断了电脑的操作系统、软件领域和搜索引擎的领域,这两块谁也不搭理谁啊,井水不犯河水。那事业发展壮大以后呢,他们才开始争夺地盘,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就生产了大量的同质化产品,结果出现了谁呢?苹果。这苹果出现就横插一脚,他成了最大的赢家。2013年的1月份,苹果的市值是5000亿美元,而谷歌和微软加起来只有4670亿美元,就俩加一起还不顶印一个呢。

那么,想成为垄断的企业,你要具备哪些特征啊?

第一个呢,就是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能够使得产品很难或者说不能被别的公司去复制。比如说三星手机的双曲面屏幕,就成为它垄断手机屏幕市场的核心技术。任何一家企业想要生产这样的手机,那你就只能向他去购买这种产品。而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十倍,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你只好一点点呢,分分钟就让人颠覆了。那要做出十倍的改进呢,最明确的方法就是创造全新的事物。如果你在一个领域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价值,理论上讲啊,公司的价值就会无限的增长。那你像2010年以前呢,平板电脑在生活中其实不怎么使用的,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微软在2002年推出了微软的windows xp版的平板电脑,诺基亚呢,在2005年发布了网络的平板电脑,但是都不好用。结果之后呢,苹果发行了IPAD,你就单从设计上看呢,苹果公司在所有方面他都做了大幅的改善。那平板电脑从不好,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用而且很有用的东西。那这就是垄断企业要具备的第一个特征,你的创新要有专利技术。

第二个特征呢,就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就是指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变得更加有用了。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微信,那你注册一个账号,他就变得很有意义,因为是社交嘛,你加入到这个社交的体系里面去了。但是这种效应啊,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大规模的,而是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去做起,然后迅速以病毒式的速度去蔓延。那FACEBOOK的例子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FACEBOOK的最初使用者只是一群哈佛的学生,扎克伯格的第一个产品,是为了让同班的同学们注册,而并不是去吸引全地球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网络企业很少像工商管理硕士一样为了开公司而开公司,他们最初的市场都是很小的,小到有时候你看上去都不太像是一次机会。

那谈到了大小啊,我们就讲讲规模,也就是我们说的规模经济。这软件开发呀,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成本呢,它基本就是在研发这一块儿,成本非常高,产品就可以无限的复制了。那一个好的初创企业,他在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之后我大规模发展的潜能,有没有能达到什么程度,你就得提前考虑。好,比如说你开了一家瑜伽馆,你只能有一定数量的顾客,你比如说你房子就这么大,对吧,你老师就这么多。那当然了,你也可以去雇更多的瑜伽老师,然后扩大自己的这个训练场地,但是你的利润呢,还是是有限的,因为你即使扩大了,但是你的模式没变,所以说你的利润还是有限的。你永远也不可能像软件工程师那样,以优秀的人才组成核心团队,为上百万的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那你一个健身房、瑜伽馆,你一想服务上百万里库克,你算算吧,这你要是一家店,他得多大,你要是开分店,他得开出多少家,你的管理成本会有多高。

那第四个呢,我们就要聊一聊品牌优势了。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就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的品牌啊,它是形成垄断的有利方式。今天最强势的科技品牌是苹果,它具有吸引人的外观、精挑细选的材质、时尚简约的设计,对消费者体验的细心调查、无所不在的广告,以及优质产品该有的价格,这些都是苹果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那许多公司都想去效仿苹果啊,花钱做广告啊、开品牌店呐,使用奢华一点的材料啊,做一些幽默啊、有逼格的这种主题演讲啊,然后给自己定的价格很高啊,甚至去模仿他的简约设计,但是这些表面光鲜的模仿,他却没有强大的内在实质去支持,因为你的科技不如他,所以说你的模仿根本就不会起作用。

那么,如果说我们具备了以上的特征,我们如何去打造一个垄断型的企业呢?品牌、规模、网络效应和科技组合,就可以打造一家垄断公司了吗?其实不是,你要想使一家垄断型的公司运转起来,你还需要仔细地去选择市场,谨慎地扩大范围。

那针对这一点啊,作者给出了三种方法,能够帮助企业主打造垄断企业。

第一个,要占领小市场。一个初创企业的完美目标,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这种环境对你来说就是非常理想的环境了。那就是开始很小,但必须在自己的市场内占据主导地位,理由很简单呐,在一个小市场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要容易得多啊。那FACEBOOK的发家,咱们刚才讲的例子,他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

第二个呢,我们讲叫扩大规模。你不能一直小啊,对吧?一旦成功地创造或者说主导了一个市场,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种小市场,那接下来你就要逐步扩展到相近的市场里去,就是由自己的核心事业逐步的往外扩展。比如说亚马逊,他一开始主要精力就是在图书市场,当它形成垄断地位之后,它才逐步扩展到相近的,像光盘呐、影像啊、软件啊等等等等,最后他才成为世界级的一个综合商店,有个轻重缓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一个步骤。

那我们从一个小市场开始,站住脚跟以后,开始扩大自己的规模,那这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呢?就是第三点,就是不要搞破坏。破坏就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的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你比如说个人电脑的出现,它就瓦解了大型计算机市场,起初它毫不起眼,到最后他变成了主导。那同样的,现在的移动设备,也许正在瓦解个人的电脑市场,那这一点其实已经看出端倪了啊。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要竞争还是要垄断。作者认为,垄断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理想状态,尽量多争取这种状态,因为竞争就意味着大家都很难获利,竞争呢,也会扼杀创新,竞争者只把目标放在眼前的对手上,却忽略了外来者。那你具备了专利的技术、网络的效应、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以后,就有机会使企业成为垄断型的企业。同时呢,你还要从占领小的市场入手,然后逐步的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最后要注意不要搞破坏。把这几个因素再加进去,你在建立垄断企业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第三个部分呢,就是要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那大多数人相信啊,说别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每个人都被告知说不要孤注一掷啊,但是其实真正维护利益的做法是尽可能的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有时候你说,那不对呀,那老人们也总说,身边的朋友总说说,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因为在不确定的未来,你选择的篮子越多,你投资组合的多样化也就越多,那么你承受的风险也就小,你这个没有了,我还有那个。但实际上这样做是有问题的,问题在哪呢?他在于忽视了幂次法则。懂得幂次法则的人呐,一定懂得要把精力专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也就是说,你应该做的是尽可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密色法则又叫二八法则,嘿,一提这个大家就都知道了,它是由经济学家帕雷托于1906年提出的,他就发现了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此外呢,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那20%的关键事物往往能带来80%的收益。那二八法则告诉我们,某个微小的事情有可能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专业的一些投资者们,他都会建议投资人是吧,呃,你最好啊,你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对吧,你多分散一点,这样一旦投资出了问题呢,你还有这个多元化的避险的策略,这多好啊。但这些只是因为二八法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预测未来啊,这往往就是不太可能,因为这太难了,这谁怎么可能有人去预测未来呢?但是所有人,所有人,我是说所有人啊,都有一种预测未来的心啊,无时无刻在想,我要是能知道怎么样就行了,都是这么想的。一旦你这么想了,你就会忽略到事物的本质。因此呢,作者认为,不论是投资还是生活,都要遵循这个二八法则,就是20%的关键事物能够带来80%的收益。

那为什么作者不建议说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呢?实际上这个大家不用抠这个字眼儿哈,那你说你觉得分散投资,这是一种安全的做法,也不是不对,你要往下了解作者的实际的想法,作者是这个意思,就是对于创业者来说,实际上你是没有办法做投资组合的,因为你总不能一个人去运营几十家公司,然后如同买彩票一样,坐在这等着说某家公司就盈利了,我就坐着数钱了,不是这种。他说当你花时间成立一个新的公司的时候,那你在自己众多的公司里边,你就不可能平均用力了,你必须要做最重要的事儿,比如说你要精准地选择市场,不能盲目的扩张,你要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你不能追求广告的数量,那是非常盲目,你要构建匹配的人才团队,而不要追求员工的人数,你也需要认真的去思考,找到你真正需要去做的那20%,你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它做好。那如果说你手里边有80家公司,而都是你来负责运营的话,那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所以以上呢,就是本书的第三个部分,就是要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呢?作者的答案是不要,他说的是经历,就是创始人的经历,你不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整出七八家公司,然后同时去做了这种创业,是等于早死了啊,他指的是这种啊,而不是说你做大做成以后,你又拿出精力做什么,他不是这个,不是这个啊。所以作者更强调的是啊,在某一个阶段,你要运用好二八法则,并且把它放到企业当中去,就是在那个时间段,你要集中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那不相干的事就不要做了。

那接下来就是这本书的第四个部分,就我们说企业要想成功,需要解决的七个问题。

那我们有时候就讲说创业啊,有时候特别讲究这个天时、地利和人和。天时就是讲创业的时机,地利就是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人和就是合适的创始团队。作者在这本书里啊,给出了一个成功企业需要考虑的七个问题,用它来衡量创业者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大家可以把这个当成一个标准啊。

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你必须要保证你的产品技术比你的竞品要好了十倍以上,否则消费者是无法感受到产品品质之间是存在差别的。

第二个叫时机问题,雷军有句名言啊,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哈。你只有充分了解所在行业的竞品情况,以及相关政策,还有一个消费者的用户习惯,你选择正确的时机去开创事业,才能够获得指数级的增长。

那第三个呢,就是垄断问题,你需要避开行业竞争,一开始选择一个较小的市场去起步,而且这个市场你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在这个小市场里一出手就在第一位,这才可以。你只有在这个小市场站住脚了,你才有可能逐步的去扩大你的规模。

那第四个就是人员问题,你需要有合适的创始团队,那这些人就不会把精力花在一些肤浅的那些装扮上了,而是和你的价值观非常相似,并且具备卓越的能力。

第五个呢,就是销售问题,销售和产品销售是一样重要的,所以企业必须要选择合适的销售人员,才能够把自己的产品有效地宣传出去、推销出去。

那第六个呢,是持久问题,企业的经营啊,有赖于长久的利润,你需要预想所在行业10年以后的情况,由此呢,给公司的发展找到一条可持续性的模式。

第七个呢,就是商机的问题,那你的商机需要真正有益于企业,这样才能够通过垄断一个新的市场去实现盈利。它最好是人们一直忽视的项目,或者说,呃,一直没有人解决这种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这种痛点。

那无论你处在哪个行业,企业要想成功,都必须先解决这七个问题,否则任何一个错误都足以毁掉公司。

那以上就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企业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七个要素,记住时机、垄断、人员、销售、持久和商机,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创业。

那我们今天可以回顾一下啊,在好多行业里面,企业和企业之间短兵相接的这种情况是越来越常见了。那市场其实就是一块有限的饼,当你不能勇猛的切的比别人更大时,那你就开始落后了,从开始吃的小、吃的小,你体格就不好,你就越抢不过人家,然后恶性循环,最后你把自己饿死了,这月饼都没有你了。所以为了活着,企业之间都是开始了比速度、比执行,比谁能更好、更快的复制和翻版等等等,做这些事情。但纵然如此努力哈,大多数企业仍然逃脱不了靠微薄利润度日,乃至亏损被淘汰的命运。那这一点在作者上看来,这就是从1N的这种宿命,走在这条路上的企业厮杀在红海里,他们奉行的生存法则就是从对手那里去夺食。

那作者就认为,这种只盯着竞争对手的零和游戏实在是不怎么高明,他特别推崇的是从01,或者说从无到有,这个更好理解,那就是通过创新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进而创造新的这个价值,让这个蛋糕变得更大,原来没有这个蛋糕,你把它变出来了,而且越变越大。

所以我们相信,《从01》这本书的出现,它一定能帮助我们去实现梦想,尤其是对一些不甘心于什么山寨模式、期待有创新这种小梦想的人,我觉得这本书大家应该认真的去读一读,真正了解到如何去从01,怎么是从无到有,找到这样的机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能够发展、能够壮大的这么一个空间。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