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聚焦关键,解锁人生高效能法则

铛铛铃2025-09-08管理325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啊,叫《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那之所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啊,其实还是源于一个我们平常对成功的一个误解。一般来说啊,说成功呢,我们都说是源自于不懈的努力。那要想取得成功啊,也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学到很多东西,然后再去做很多事情。而这本书却说啊,要想成功,要想拥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你就要学会放弃很多事情,专注于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而且啊,做一件就够了。

这本书的作者啊,是一个叫加里·凯勒的美国人。他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凯勒·威廉姆斯国际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他写过好多本畅销书,在全球范围内一共卖出了几百万本。那我们现在要讲的这本书啊,就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呢,也曾经在美国的亚马逊网图书销售榜持续排名第一。

这本书啊,一共分成了18个章节。今天呢,老郑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分享这本书里的精彩内容,它们分别是:为什么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关于成功的谎言;以及最重要的事到底是哪一件。

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咱们今天的分享。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个部分啊,就是为什么最重要的事它只有一件呢?那说这个话题之前啊,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他自己的一个创业的小故事。那听完这个故事啊,可能各位书友呢,就会明白为什么作者会提出这个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个观点了。

那在作者创业的第一个阶段啊,他用了10年的时间,创办了一家很优秀的公司。那这一段时间呐,他做得相当顺风顺水了啊,一切都没有什么阻碍。所以呢,他信心满满地觉得,我的公司啊,很快就可以把业务拓展到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里去了,成为一个巨无霸公司。

那出乎他意料的是啊,就在这个时候,公司突然间全面陷入了困境。那尽管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和牺牲啊,他的业务还是一团糟,没有任何起色。他后来形容自己啊,他说:“我当时就像卡在一个陷阱里边一样,然后拼命地向周围的人去寻求帮助,希望有人能够拉我一把,把我从这个陷阱中拉出来。”

那这个时候呢,他曾经的一位老师啊,就向他伸出了援手。他有一天呢,就找他的老师啊,然后两个人呢,就一起相约散步。那在充分了解了相关的细节以后啊,老师呢,就开始思考要怎么解决他的问题。等到他们散步快结束的时候啊,老师这个时候已经想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了。老师就问加里·凯勒说:“你觉得如果要扭转现状,你需要做些什么呢?”然后加里·凯勒就很困惑地摇摇头,心里想:“你说我要知道,我还问你干嘛,对吗?我就是不知道嘛,才困惑的。”

然后老师啊,就在墙上写下了14个关键的职位,告诉他了:“说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能够扭转现在整个公司的尴尬处境,那就是你把我标出来的这14个关键的岗位,指派给真正能够胜任的人。你只要选对了这14个关键职位的人,你的公司就能够朝好的方向去发展了,你就做这一件事就够了。”

那加里·凯勒当时是非常震惊的,他根本不敢相信,说这解决方案就这么简单,是不是有点对付事啊。他就问老师说:“你这个解决方案,是不是应该再稍微复杂一点,是吧?或者说我是不是再多做几件事,然后,哎,这样扭亏为盈是不是保险一点?”老师非常简短有力地告诉他:“用不着啊,耶稣只需要12个门徒,你只需要14个关键岗位上的人。”

那事后啊,加里·凯勒就说了,说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那个时刻就是我人生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时刻。那他和老师讨论之后啊,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首先他把自己给解雇了,他从公司的CEO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然后开始专心地去找那14个关键岗位上的人。

结果怎么样啊?他找到了这14个关键的人,那么不到3年的时间,公司就实现了持续的盈利,而且啊,利润连续10年以40%的速度进行增长。他迅速地就从一个地区性的公司,然后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司了。

那不知道刚才各位书友有没有注意到,当老师说出“你只需要找到这14个关键的人”以后,作者反问了老师一句,说:“这难道不需要做更多吗?我用不用再多做几件事,然后显得更有保障呢,更保险点呢?”作者这个时候啊,他其实也不是很相信,就是我就做一件事,那我就能把公司给拯救了啊,也不是很信。

那但是你看,当老师非常明确地告诉他“对你不需要再干别的事了,你就干这一件事就行了”,他马上照做了,于是呢,他就收获了一个从地区性公司迅速成长为一个全国性公司的大礼包。

那根据作者的讲述啊,在他相信老师提出这种建议以后,而且他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以后,他把这14个人找了以后呢,其实啊,他又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找来的这14个人呐,尽管能够很好地适应了公司的氛围,也完成了大部分他们承诺给公司带来效益的工作,但是啊,有的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反而没完成,那就导致了所有人都陷入了一个困境。

那加里·凯勒啊,他就尝试着和这些人去沟通啊,说:“你看你们有啥问题没有,要不要我简化你们的工作啊?”比方说这个从本周需要做几项工作,咱们给它简化成本周最重要的三项工作,而且效果不好。那我们在哪儿呢,就本周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吧,哎,效果还是不明显。最后啊,他就想起自己的经历了,他就决定试一试这个只做一件事这个办法。然后他就问他们说:“你们觉得你们本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哪一项工作一旦完成,就能让其他的工作变得简单,或者说不太重要了?”

那这个办法实际上是,在他当年绝望的时候啊,老师给到他的,这一次这个方法又给他带来了惊喜。在他这么问完和确定完以后啊,每周只做一件重要工作以后,这14个关键人的业绩是直线上升的。

那正因为有了这两次陷入困境的经验,加里·凯勒呢,就开始总结公司的状况和他的这种做法之间的关系。结果他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一次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都是他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时候。

于是呢,加里·凯勒就开始了更深层次的一种思考,那就是谁一天都是24个小时,对吧,同样的时间,为什么别人会成功,而有的人却不行呢?那假设说,如果我们把时间看成是一个人事业的原始资本啊,那么每个人的原始资本呢,他都是每天24小时。那成功的人是怎么分配他们的原始资本呢,并且得到远远超过别人的收益的呢?

加里·凯勒认为啊,答案就是,成功人士的所有行为和经历都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那他们成功啊,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可以做,但不是必须做的事情,反而呢,去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那在此基础上啊,作者就提出了说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他认为啊,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想要取得最好的结果,你就要尽量缩小目标。那当然啊,这个缩小目标不是指缩小目标的范围,跟他没关系,是指缩小目标的数量啊。你不是所有做大事的人呐,你都需要从早到晚,你把自己的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对吧,也不是一定你要消耗很多的时间啊,非得经历什么很多的波折,不一定啊,那是电影里演的,对吧,现实生活中不一定。

作者说说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想面面俱到,你很可能会筋疲力尽啊,然后哪头你都顾不好。你一心想要多面开花结果啊,反而降低了你的效率。而且呢,由于这个任务太多哈,目标太多会导致你的压力过大,压力大了,就会让你没有办法去按时完成任务了啊,质量也不高。接下来呢,吃不好、睡不着啊,没时间运动,没时间陪这个家人、朋友,心理压抑、情绪抑郁,对吧,你更可能让身体出现不好的状况。

所以在加里·凯勒看来,这就是误入歧途了。那以上啊,就是老郑为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部分内容,为什么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作者在自己的创业经验中啊,总结出了这么一条规律,成功人士的所有行为和经历都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他们的成功啊,正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可以做,但不是必须做的事情,然后呢,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这样呢,他们才获得的成功。

那接下来我们聊聊第二个部分啊,就是关于成功的那些谎言啊。其实啊,作者认为说成功其实是有捷径的,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哈,我们把时间、精力聚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上面,而我们呢,绝大多数人平时都不是这么去做的。因为啊,我们对成功呢,有很多误解,我们平时听了太多关于成功的谎言了。实际上啊,就是这些谎言一直在误导我们,然后阻碍我们获得成功。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第一个谎言啊,就是每件事都很重要。我们在生活中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就是每天呐,工作任务很多啊,列个表一看是从早忙到晚上,不休息都干不完,以至于我们有时候会经常加班。那加班干不完呢,就积压到第二天再去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么干。那到最后啊,只能自己调侃自己了,说:“你看我这么努力,但是成功呢,还是看不着我。”嗯,就这种感觉了。

作者就说说我们多劳,但是没有多得,正是因为我们的忙碌啊,很多时候他是盲目的,我们都误以为啊,每件事都很重要,然后呢,想把它们都做完,就变成了我们经常犯的一种错误。所以啊,市面上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啊,特别多,你比如说啊,列出待办事项的清单,就是这些书里边最常见的一类啊。

那当然啊,办事有清单呢,的确是一个有用的方法,对吧,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但是啊,清单上面待办的事项如果过多的话,你还是要按照他一项一项去做完的话,那你说你列它跟不列不是一样的吗?那我们普通人啊,正常情况下都这么做了,那成功人士是怎么处理这个清单列表这样的问题的呢?

作者就说了,说那些成功人士啊,在做出决策之前,他会充分的思考,直到找到了最主要的任务,然后呢,把这个主要任务啊,拿出来当做核心,然后围绕着这个核心再去做其他的事情。那相比于繁琐冗长的这种待办事项清单呐,他们更倾向于列一张短小精悍的成功清单。那这里面提到的概念呢,其实咱们创意读书会在《清单革命》那本书里面也提到过,有兴趣的书友啊,可以找来听一听。

那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啊,我们还是看一个故事啊。说有一个人叫朱兰啊,这个是翻译过来啊,他不是中国人哈,他是一个破译密码的大师啊,对科学和商业领域呢,他也做出过卓越的贡献。那这个人的成就啊,就引起了通用电气公司的注意,然后呢,这通用电器啊,就邀请他,希望他能够参照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理论啊,检验公司为管理层设计的薪酬分配方案是不是合理。

那什么是帕累托理论呢?啊,其实翻译过来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二八法则啊,就是19世纪的时候,这个意大利人呢,帕累托他经过计算提出了一个看法,说世界上20%的人口占有了80%的财富。这本来说的是财富分配失衡的一种问题,但是朱兰当时就意识到,他说这很有可能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你不仅是可以放在财富失衡这里边去解释,你还可以把它放到商业里面去解释它。

那他将这个二八法则进行延伸以后啊,朱兰就发现了,说带来大量成果产出回报的,往往是少量的原因、投入和付出。也就是说,对于成功来说啊,分配也是不公平的,很小的投入呢,获得很大的成功,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啊,有选择的付出,你才能够有效地获得回报。

那朱兰那就根据这种思路,重新调整了通用电气的薪酬分配方案,也由此啊,大获成功。那当然了,这种方法呢,不止他能用,我们也可以参照这个二八法则,来设计成功清单嘛。也就是说,我们先从我们的清单里边挑出来最重要的20%,然后我再从这20%里边缩小范围,直到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

那关于成功的第二个谎言啊,就是同时做几件事效率会更高啊,我们管这个叫统筹法,对吧,我们都听说过说想要更快的完成工作啊,同时做几件事,可以帮助我们很迅速的达到这个目标。那单位时间内呀,同时开展多项任务,比一项一项的这么做呢,耗费的时间更短啊,这本身那没什么毛病。所以呢,很多人都说自己是多面手。

但是啊,多面手在工作当中真的是最高效的那个吗?在2009年,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就做了一个研究,他就想看看所谓的这个多面手啊,到底是怎么同时完成几个任务。然后这个教授呢,就带领这个研究团队,一共发出去200多份的问卷,去调查学生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情况。他们把这个调查对象啊,分成了两类,一类呢,就是经常同时做好多事的这伙人,一类呢,就是不经常这么做的啊。然后他就推测了啊,先下了一个推测的结论,就是经常同时做很多事的人,他的工作效率一定非常高。但是结果我们应该能猜得到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这位教授后来就说:“我原本以为啊,多面手一定有某种神奇的能力,结果却发现他们根本抓不住重点嘛,他们看起来好像每方面都兼顾到了,没什么事能够难倒他们,那实际上每件事他都做的不怎么样。”

那尽管有实验已经证明了这多面手啊,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呢,我们很多公司啊,在招聘的时候,甚至都把它当成一种拥有明显优势的能力了。但其实啊,他只是一个盲目的谎言,同时处理几件事,既没有效率,也很难成功。如果你尝试同时处理两件事哈,你结果就是要么根本做不到,你要么两件事啊都做不好。有句话就是说的好嘛,就是同时处理几件事,就等于同时要搞砸几件事。

那说到这儿啊,可能有的书友就说了,说你这不对吧,你看我就能做到,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你看这事我就能做到,对吧。你说的没错,这种事呢,确实可以同时的去做啊,你再做几件也行啊,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撇帽子,这都是可以的哈。但是这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是不可能同时做两件需要我们专注的事儿啊。就说我们工作的场景吧,这个其实我们现在办公室就是一个要求每个人都有三头六臂的一个地方。

比如说你正在这儿专注的创作呢,哈,老板突然来了,说:“哎,那个我有一个报表啊,着急要啊,你赶紧给我做一下,下午我就要用。”怎么办,你停下来呗,赶紧去把这报表拿出来,开始做报表对吧。这时候当手机来条消息,告诉你啥呢,快递到了,让你下楼取一下。你还没等你喘口气呢,你旁边同事过来了,“哎,你忙不啊,我有个事问问你啊。”哎,分心、干扰、中断,每时每刻都在那发生。根据调查的研究显示啊,一般来说,员工在办公室里边每11分钟都会被打断一次,他们一天哪有1/3的时间在干嘛,在从这个干扰中啊,去试图恢复到正常状态,你看看吧,1/3的时间。

所以啊,各位领导应该就知道了,你的工资有1/3是被浪费在哪里了。那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啊,说那是你,你都是单核的,你像我大脑就是多核的哈,我可以多任务处理啊,而且我可以在任务中呢,切换来切换去很顺畅、很自然。作者就说啊,说这样的说法呀,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研究人员就发现了,说切换任务啊,他不是没有成本的,你如果是简单的任务,那你多消耗的时间成本啊,就小于等于25%,你如果是复杂的任务,那你多消耗的时间呢,就很可能会超过100%。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想到啊,为了多面手这个形象,我们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

那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关于成功的第三个谎言啊,就是自律和意志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很多关于成功学的书里边,都会把这个成功和意志力绑在一起啊,还会给你举很多历史上成功的名人的例子啊。比如说在咱中国啊,咱就是翻译成咱中国的话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吧,这是一大堆,然后告诉你,闻鸡起舞也算对吧,凿壁偷光也是,悬梁刺股更是,对吧。

但问题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啊,这个意志力啊,他不是随传随到的,也不是想有就能有的,他更不是什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这就要求,一旦我们想要利用好意志力,那我们就要意识到,把握这个最好的时机,在每天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再去做我那个最重要的事,然后争取在意志力衰竭之前把它做完。啊,这也是我们之前讲过的,就是《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那本书里提到,说人每天哪都有最高效的两个小时,那在这两个小时里边呢,去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那提到了意志力啊,就不能不说说自律啊,这哥俩是一个好伙伴哈。自律啊,同样也不是一件我们想控制就能控制的这种习惯,它是需要后天养成的啊,它需要我们通过固定的训练方式和足够长的训练时间,来养成某个非常良好的习惯。那成功的诀窍啊,就是选准一个正确的习惯,训练自己呢,去养成这个习惯,当这个习惯呢,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在别人看起来你就先是一个自律的人了啊。

那刚开始培养习惯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太难了,对吧,但是你只要养成了习惯,保持它,你比养成它要容易得多。那么我们需要多长的时间啊,自律才能够变成一种习惯呢?伦敦大学的调查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养成一个习惯,平均需要的时间是66天。那我们平时也会啊,被鼓励啊,说这个21天啊,就能养成一个习惯,但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千万别太早放弃,对吧,你说我都22天了,为啥我还没养成习惯呢,别着急,实际的数是66天。

那澳大利亚的研究者还发现了说,习惯养成的过程当中啊,它有一种光环效应。在实验的过程中呢,养成好习惯的学生普遍反应啊,压力比较小,冲动性的购物减少,饮食习惯更好,那看电视的频率呢,也降低,甚至说攒了这种脏盘子不洗的情况,他都有所改善啊。这就说明了保持好习惯呐,不仅越来越容易,而且能给自己的这个生活的其他方面去带来好处。

咱们讲一个咱中国自己的故事啊,这刚才也提到了悬梁刺股里边这个悬梁啊,头悬梁这个故事。这个主角呢,叫孙敬,是汉朝信都人啊,也就是今天的晋州市人啊。他是个乡村的小伙子哈,唉,这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一般啊,住在这个茅草屋里边。那个时候啊,你要想脱贫致富呢,那你就是读书、考试、当官、走仕途,你没啥别的方法,对吧。所以呢,这孙敬啊,就参加了很多次的科举考试啊,也多次尝试到这个达官贵人的府里啊,去做这个幕僚啊。然而大家呢,都认为说他这个知识浅薄啊,不值得重用,甚至说呢,也讽刺他和嘲笑他。慢慢的连他家里人都开始看不起他了,这就让他大受刺激,并且啊,下定决心啊,我要认真钻研学问。

甚至他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个人不停读书。就在那个时候,邻里们都管他叫做“闭户先生”,就不出门了。这人他每天从早读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啊,读书时间长啊,累了还不休息。那时间久了以后啊,有时不免就打瞌睡了。等他睡醒了,哎,就是后悔,“哎呀,浪费时间了怎么办?”然后他就想出一招嘛,找根绳子啊,一头拴在房梁上边,下边拴自己头发上啊,一低头一打瞌睡就把他头皮给扯痛了,自己马上就醒了。然后他坚持这种方法,就年复一年的在那学。那就通过这种方式啊,这种习惯的养成,他慢慢的就进入了一种状态啊,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理解呢,越来越通透,终于成为了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的江淮以北啊,颇有名气,那经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啊,就跑过来啊,向他求学、解疑、讨论、询问。那这就是好的习惯啊,带来好的成长的著名的例子啊。

那以上呢,就是老郑为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内容,就是关于成功的谎言。作者在这里边提出了三条谬论啊,第一条,每件事都很重要,这是不对的;第二条,同时做几件事效率更高,这也是错的;第三条,自律和意志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不是,实际上是习惯。

那说了这么多啊,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了啊,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呢,只有一个。那你说我们怎么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呢?啊,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聊的第三个部分,就是最重要的事啊,是哪一件。

作者呢,提供了一套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首先,我们把这个问题呢,分成以下的三个部分来看待。第一个,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儿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目的啊,就是要激发自己的行动力。啊,我们要注意这里的用词啊,一定是最重要的那件事,是一件不是很多件,对吧。而我能做的,这就是在暗示我们自己,我们要采取自己能够控制得了的行动啊,因为能做而去做,你这种力量啊,要比那种想做要大得多。

那第二个问题呢,就是做了这件事儿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啊,是在说你的答案呢,必须要达到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呢,就让你从“哎呀,随便找件事做吧”,就转变为了为了某个明确的目标而去做某件事。也就是说啊,我们必须要深挖下去,因为做了这一件事以后啊,接着就会有另一件事发生。那我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就是这么一件一件的连起来的,最终引领着我们向成功准确而且有效地前进。

那第三个问题啊,就是为什么做了这件事,就会让其他的事变得更简单,或者说不再必要了呢?作者就说了,做了最重要的那件事之后啊,你就会发现为了实现目标而要做的其他事呢,其实少花点力气啊,你就可以做成了,或者说有时候你压根儿都没有必要去做了。那你就可以对琐碎的事情啊,视而不见了。你就像给自己戴上了一个眼罩,一个过滤器一样,对吧,这样呢,你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心无杂念地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儿。

那在问完自己这三个问题之后啊,我们心里边关于最重要的事呢,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了。那也许有的书友啊,还是有一点不太清楚,就是说,那我自己最重要的事是啥呀,你说了一大堆,对吧,那有没有具体点的,我还是没太整明白。别着急,作者还给了一个很实用的建议,就是倒推法啊,这点我们也做过好多了,比如说这个《高效能人士》里边提到的那个以终为始,唉,就是这个意思。

首先啊,我们先考虑我们的长期目标,把它确定下来。然后呢,我们一步一步的往回想,倒推出现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在这里边我们可以连着问我们五个问题。第一个啊,为了长期目标,我未来5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为了我这个5年目标,我今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第三个问题,为了今年的这个目标,那我这个月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以此类推啦,我就不多说了啊,为了本月的、本周的、今天的呢,对吧,一个个问下来,你就能问到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内最重要的一件事到底是什么。

那接下来呢,你只需要把这些目标啊,一件一件的给它连起来,直到用这最重要的一件事啊,把最终的长期目标连起来了,那你就成功了。你像在这里啊,作者也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人呐,就问这个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叫杰瑞·宋飞,他说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喜剧演员呢?那宋飞说了,说我呀,反正就是每天写下来一个笑点。什么意思呢,他的方法就是在自己家墙上,挂这么一幅巨大的日历啊,哪天写下了笑点,他就在当天的日历上啊,打个大红叉。他说呀,这列红叉会越来越长,他会很希望看到它继续下去,而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让它断开。所谓坚持啊,不是长跑,而是很多次的短跑串联在一起的。

那以上啊,就是老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三个部分内容,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哪一件啊。每个人,我相信都有不同的回答啊,每件事都不同嘛,但是方法应该可以是一样的。你就像作者一样啊,在这里他把这个最重要的事呢,这个概念拆解成了三个问题啊,第一个,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第二个,做了这件事啊,会怎么样;第三个,为什么做了这件事,就会让其他的事变得简单,或者说不再必要了呢。回答好这三个问题,你对最重要的事儿啊,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大概的雏形了。

那老郑还记得啊,这个前两年有个很火的印度电影哈,《三傻大闹宝莱坞》,一喜剧片,其中就有个片段啊,说这校长拿着这个太空钢笔,骄傲的跟所有人说,说为了解决在太空上钢笔和圆珠笔没有办法写出字的情况,科学院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终于研究出了一支可以在太空,甚至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字的钢笔的时候,主角就问了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用铅笔呢?”哈,其实这个段子好多啊,最早是埋汰那个美国宇航局的嘛,对吧。

其实啊,问题不是在什么钢笔啊、铅笔不在这上面啊,是在于你有没有找到目标的关键点,对吧。想要取得超常规的成就,你就必须要知道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目标,一步一步倒推进而去找到最重要的那个事。那我们大家可以现在就来想一想啊,就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是哪一件呢?那这本书听完以后合上书本,唉,暂停以后你可以想象一下,跟我老郑一起啊,说现在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到底是哪一件啊。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