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日本制造》匠人精神与极致品质背后的文化密码
铛铛铃2025-09-08【管理】63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本书啊,叫做《日本制造》。这本书是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盛田昭夫的创业历程和经营哲学。
那我们提到日本的汽车或者说电子产品的品牌啊,我相信很多书友随口就能说出什么丰田、本田、索尼、东芝等。这些日本制造呢,一直给我们国人留下来的印象啊,就是质量上乘、品质的保证。但是他们呢,曾经也有一段时间是以低价、低廉、低品质为代名词的。而索尼的盛田昭夫通过一系列的经营举措,改变了西方世界对日本制造的刻板印象,从此呢,索尼也就一步一步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大公司。
这本书描述的啊,不论是日本制造本身的崛起过程,还是日本产业界对自身的宣传战略,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的。这本书的作者盛田昭夫啊,他是日本索尼的公司创办人之一,也是名誉董事长,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他具有国际的眼光和先进的思维方式,被誉为经营之圣,他和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齐名。那他在经济界呢,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你像他写的《学历无用论》和《新实力主义》等等作品,都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
这本书啊,一共分成了九个章节。今天,老郑啊,将带着大家从三个方面好好地分享一下这本书的精彩内容。第一个方面,索尼的创新基因;第二个,超前的国际化视野;第三个,索尼是如何克服文化差异的。
那不论大家是正在带领一个企业奋发前进,或者说是准备创办一家企业,然后完成自己的梦想,再或者呢,我们可能是跨越了国籍之间的这种差别,而希望把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到全球去,那不管是哪一个,这本书呢,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
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分享。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部分,索尼的创新基因。说是曾经啊,《时代杂志》评选出了50项震撼时代的设备,那索尼呢,有两项排进了前十。其中啊,沃克曼名列第四,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便携的、易用的,而且是大多数人都能够负担得起的音乐播放器。那靠着这个发明啊,巅峰时期的索尼啊,被誉为业界先锋,不仅在技术上遥遥领先于同行,而且它每发布一款产品,都会开创一股时尚热潮。这一点可以和乔布斯时期的这个苹果相媲美了。
那么,索尼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科技市场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呢?那就要从索尼的创业经历开始说起了。索尼公司的主要创始人呐,有两位,一位叫井深大,这是一个天才级别的工程师,那另一位呢,就是本书的作者盛田昭夫,他是一个天生的营销高手。这两个人呐,搭档起来是珠联璧合,简直是绝配。
1946年啊,二战刚刚结束不久,他们两个人呢,就在东京一栋被炸得摇摇欲坠的破楼里,成立了这个索尼公司。那我们都知道索尼啊,是靠这个磁带录音机起家的,现在不太好见了哈,基本见不着这种设备了。那磁带录音机啊,最早是由德国人发明的,美国人当时呢,也掌握了这种生产技术,可是在日本呢,还没有这种同类产品,当时呢,也没有办法去引进这个技术。
那据说第一次啊,井深大看到这个磁带录音机的时候,那当时就被迷住了哈,迷得不行不行的,当时就认定了,说这就是索尼应该要生产的产品,索尼就应该干这样的事。那老郑当年还记得哈,学营销、学策划的时候,第一课讲的就是这一个。说因为没有办法引进这项技术呢,那没办法,这两个人呐,就自主研发了这个日本产的原生的这种录音机。可是这个录音机也太大了,那就是一个几十斤的大铁盒子就放那儿了。然后他俩就出去推销,去让这个买,让那个买,你录音,你说一句,哎,就给你放一下,你唱一句再给你放一下好不好?好,哎,有没有意思?有意思,你买不买?不买。没有人买,说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这么一个大铁盒子玩具呢?
那产品是造出来了,井深大已经就是做到了极致了,对吧?那盛田昭夫就领了这个活,他是做营销的,他负责这块,我怎么卖出去呢?那老郑还记得啊,当时讲到那前儿呢,啊,对我印象很深,就是说这井深大有一回到古玩店里去溜达去啊,就发现这个博古架上面放最上面啊,放了一个破坛子,哎呀,那可埋汰了,那就可破了。嗯,盛田昭夫就说了,说这东西给我当夜壶我都不要。结果正在这看前感慨前,唉,进来个人花了几十倍于他卖了个大铁盒子的价格把那个当宝贝一样买走了。瞬间啊,瞬间盛田昭夫从这个古董店里出来就顿悟了,就说一个东西,它产品的价值啊,它不是说谁都认可的。那么作为企业来讲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产品最适合谁,也就是说我们的痛点谁最迫切的需要它,你卖给他,你对那些没有痛点的人,你怎么推销都没有意义。
那盛田昭夫第一笔买卖卖给谁了?卖给军事法庭了嘛。因为当时这个二战刚结束,日本战败嘛,那在国际法庭上有好多的日本战犯。那打仗的时候呢,不让你学英语,对吧?谁学谁就是叛国了,对吧?所以说现在麻烦了,就缺翻译。那怎么办呢?啊,雇了好多人在那去写,效率极低。那现在盛田昭夫就找到了,说您别的了,你把我这机器摆那,爱说啥说啥,收完以后录下来,你把录完的东西拿走,哎,咱们回过头来放到学校啊,放到什么地方一块放,然后大家一块记,你这样效率就能提升起来嘛。那就这一点,唉,卖给法院了,唉,先挣了一小笔。
接下来他就想了,那你不是要学英语吗?哪有那么多会懂英语的人啊?怎么办呢?把这个东西交给外国人,你就给我录,按照课程录,录完以后我把磁带拿回来,找个大教室,装全学生,我放一台录音机,结束了,它往外放声,你们跟着学就得了。他把这个又卖给了教育。那也正是靠着这个录音机的产品啊,索尼就收获了企业的第一桶金。
那尝到甜头以后啊,索尼就以技术为中心,不断的在那研发新产品,直到他又迎来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就是我们说的WALKMAN随身听。这个沃克曼随身听啊,可以说是MP3播放器的前身,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啊,那是风靡全球的最时尚的电子产品,没有之一啊,是最时尚的,风头绝不亚于现在的IPHONE。
那说起这沃克曼的研发过程啊,就不得不提到盛田昭夫的性格。他最初接触到电子产品呢,主要是因为愿意玩儿啊,就特别爱玩,为此啊,还一度耽误了学业。那他父母就是曾经非常生气啊,后来到他选专业的时候呢,他也照着自己的兴趣选了个物理学,也很任性啊,这家伙。那他父亲呢,当初是希望他学经济,再不然呢,你选跟这个酿酒有关的专业也行,将来可以继承主业,他家是酿酒的啊,可是他都没有。
那这种爱玩的性格啊,实际上也影响到了他发明创造,你尤其是WALKMAN的设计啊,最为典型。那个时候啊,一些爱音乐的年轻人呐,为了能够随时的听音乐,那怎么办啊?他经常就扛着个录音机在街上走。嗯,他的几个小孩啊,每次一回家啊,放学回来,迫不及待的就回到房间里,然后把录音机打开,那别的拿不走嘛,他只能回到房间里打。这些现象啊,就都在启发他说,我为什么不能设计一款能随时携带的录音机呢?
那你要说这种时候还仅仅是一个启发的话,那最大的触动啊,有一天就到了。就他的合伙人井深大嘛,有一回也带着一个很重的录音机回办公室了,完了一边拎着还一边说,你这玩意也太沉了,太笨重了,我拎它一天得累死。就这一点,这一刻彻底刺激了盛田昭夫,他就觉得说我应该设计出一款小巧的播放器。
可是他当初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啊,几乎没有人会相信前景,包括那些接到命令去设计的工程师。你说那为啥呀?这么好的东西难道他们都看不见吗?不是,是因为这款小播放器啊,它没有录音功能啊,你只能播放,那跟那个大录音机比起来,我既能录也能放,你这倒好,你少了个功能。当时的人们就会觉得这肯定没人要。而且呢,在这款产品刚推出的前两个月,也确实不怎么好卖。其实现在我们知道了,这市场和消费者啊,他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像你这种划时代的东西,它确实需要这么个理解过程。
结果也不出所料啊,度过了这两个月之后,这款叫WALKMAN的产品,最终成为了索尼有史以来最爆款的产品。而这里边最好玩的啊,你像workman这个名字,其实就是work和men这两个名字的组合嘛。最初他也不是盛田昭夫起的,他当时啊,出差去了,可是等他回来以后啊,他发现他们公司的几个年轻人,就已经把这个名字给定下来了,而且你像什么宣传广告准备好了,这个新名字啊,也印在产品上了。
然后他一开始就很担忧,说,你看这个单词吧,你自己造的,没有这么个词,你也不合语法啊,你这将来会不会影响销路呢?而且当时啊,他们在英国和美国的分公司啊,那些人也觉得说,你造这么个词儿肯定会影响销路的,那谁认识这玩意啊?那在收集到这些想法以后啊,他曾经甚至说想打电话告诉他们,把名儿给我改过来,但是他最终下定决心告诉所有分公司,名字就这个了,不改了。结果呢,这个产品超级畅销,而沃克曼呢,也几乎成为了随身听的代名词。那从此以后啊,为这个新产品深造一个词汇,成为了索尼的一大传统。而后来的苹果呀,还有现在我们好多制造手机的企业啊,都是喜欢生造词汇,原因呢,也就来自于这里。
所以这段历程就告诉我们说,创新这东西,烧钱呢,很重要,对吧?专注呢,也很重要,但是你像盛田昭夫这样轻松啊,好玩的这种心态其实更关键。你作为一个创始人,你拥有这样的心态,有的时候啊,就能让好多灵感呢,从生活出现,而不至于让一些伟大的点子在苦思冥想里慢慢的消沉。
那盛田昭夫啊,一直秉持着这样一个创新的观点,说消费者啊,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这是真的。消费者的需求呢,是企业自己创造出来的。你公司必须要领导消费者的口味,而不能落在消费者之后。那其实常听我们创意读书会的书友啊,也都对这句话应该很熟悉了。你不光是他呀,你像乔布斯啊,你像福特啊等等,好多这些有开创性的世界顶级的商业奇才啊,他们都抱有同样的想法。
那这种理念呢,本质上就是从0~1的创新。实现了这种从0~1的创新呢,就使得了索尼在日本的电子市场获得了垄断的地位,并且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独占利润。你就好比索尼旗下的这个磁带录音机啊,这款产品因为掌握了核心的专利技术,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啊,整个日本市场全是它,没有任何一个竞争者和他竞争。你现在想想这种情况多爽啊,多美哈,可能是很多创业者或者说企业家都梦寐以求的。
可是当时呢,这种状况却让盛田昭夫啊非常不安。为什么呢?因为盛田昭夫觉得说,只有竞争才会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创新,所以他干脆就转卖了部分专利,把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啊,降到了30%。大家想想,这是多大的勇气啊。
那盛田昭夫啊,之所以说需要竞争,主要是因为他一直相信一个东西,从创造出来之后,就意味着不断地改进。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竞争是有益的。
那索尼的成功啊,除了经营者的决策以外啊,企业内部创造环境也很重要。索尼就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他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啊,就在那研究该应该怎么办,能够让自己的这个活力呢,从内而外的这种爆发出来。所以在索尼内部啊,他公司当年啊,当年他就鼓励员工以项目形式去申请资金,然后搞发明,甚至说花钱呢,给那些不可能马上带来利润的基础研究。那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索尼这样一家私人企业,他竟然能够培养出一位物理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你就能看出这种做法的一个巨大的回报。
以上就是老郑为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部分啊,叫索尼的创新基因。索尼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多划时代的电子产品,除了来源于盛田昭夫本身的乐于钻研呐这种性格之外,更源于他的创新理念,就是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啊,是企业自己创造出来的,公司就必须要领导消费者的口味,你不能落后在消费者身后。
那了解了索尼的创新基因啊,接下来我们聊聊第二个部分,索尼的经营之道。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啊,是索尼在开拓美国市场的时候,那就是我们说从一个文化区域进入到另一个文化区域里,这个时候呢,索尼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创立品牌的时候啊,盛田昭夫就是独具慧眼,唉,他有自己的这个套路。既然呢,你要现在要发展这个海外市场了,那你就需要让外国人呢,能够轻易的记住你产品的名字,这是最基本的嘛。那当时呢,他决定要启用索尼这个名字,这在当时啊,我们现在看可能觉得无所谓,在当时这可是一个壮举啊。因为那个时候啊,是20世纪的中叶,日本几乎没有用英文命名的公司啊。当然,最开始是那个索尼,他也不是就是叫这个名啊,他最早叫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它叫这么个名字。可你这个名儿对外国人来说太拗口了,你叫起来也别扭,我不了解。
那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啊,两个人就绞尽脑汁在那查阅各种词典,最后呢,有两个单词进入到视野了,一个呢,是拉丁语的单词叫SONUS,这是声音的意思,而索尼的产品呢,正好都和声音有关。另一个单词呢,叫sunny,这是可爱的意思。盛田昭夫啊,就把两个单词呢,合在一起了,变成了索尼。那这个词啊,能代表公司的业务,也具有明亮、欢快的感觉,也很符合索尼的产品形象定位。
可是最初这个品牌名称拿出来的时候啊,很多人都在那反对,他们认为说你这名字也没什么日本特色呀,你还看起来特别像一个被一家叫做索尼的美国公司给收购了的感觉。那听到这呢,盛田昭夫反而更坚定了哈,我就可以有意的利用这种误解。因为啊,你在开拓市场的时候,当时的日本制造啊,我们开篇说了,给人最初的印象就和有一段时间那个中国制造是一样的,就是低价呀、低品质啊,都是这样的代名词。那为了减少这种刻板的印象给索尼带来的这种影响啊,他们在销往海外的每个产品上面,都打上索尼的显著商标,这个时候呢,把made in japan,把这个字样啊,印得很小很小,要多小有多小。这种做法啊,在索尼刚到美国市场的时候,其实给他们起到了巨大的帮助的作用。
那你说名字起好了,对吧?那我们上到美国市场就开始推呗。后来我们就都知道结果了,这过程多顺利啊,是不是这样?不是,因为他在推广美国市场的时候,马上他就要面对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什么选择啊?就是最开始他刚到美国市场的时候,有一家叫做宝路华的美国公司,唉,他也看中了这款收音机,然后他就告诉这个盛田昭夫了,说我们呢,打算订购10万台。我天,这对当时的索尼来说,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大订单啊,你这一开张,这好几年都不愁销量了,对不对?
可是等到对方和索尼进一步详谈的时候,你就发现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哈,这个大订单是有一个附加条件的,就是你这一批的10万台的收音机上,必须要打上宝路华的商标,不能有索尼啊,听明白了,你让我给你贴牌生产嘛,不就这意思吗?那现在摆在盛田昭夫面前就是这样一个场景,一边是索尼急需的大订单,一边呢,是建立全球知名品牌的理想,怎么选?这个时候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决定着索尼这家企业在未来长成什么样子。
那考虑再三呢,盛田昭夫还是拒绝了这个订单。他说啊,我现在就是要凭借我们的新产品,迈出缔造50年辉煌的第一步,等到50年之后,我们公司的知名度一定不亚于你们。所以你别在这吓我啊,后边这句我加的哈。所以呢,从一开始,索尼就拒绝做一个代工工厂,那为此碰得头破血流也不退缩。
那第二个他遇到的波折就是刚进美国的时候,索尼呢,就跟一家叫德尔莫尼克的公司进行合作,把这家公司啊,当成索尼收音机在美国的经销商。可是这个经销商,他为了提高自己的销售额啊,不断的去打折、促销、送优惠券,你看,很熟悉吧,大家很熟悉对吧?他还要求呢,说,索尼你必须生产一批廉价的收音机,用来干嘛?提升销量啊。哇,这盛田昭夫特别的恼火,他就认为我牺牲品质,提高销量毫无意义。为此,索尼不惜赔付了几万美金,也要立刻决定停止跟这家公司的合作。这就是索尼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啊,遇到困难的时候仍然要坚持品质的一个最好说明。
那除此之外啊,盛田昭夫的国际化视野呢,也一直被无数的企业家所推崇。你当他去美国推销的时候啊,他发现自己这个卖自己东西这个销售环节太多了,所以干脆他就主张在那边直接设立一个销售公司,后来呢,为了优化这个流程,干脆就在那边开工厂,以至于最后自己干脆搬到美国去了。他的目的啊,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能够真正地进入美国的交际圈儿。那这种做法就帮助了索尼有了一个巨大的腾飞,因为后来索尼的销售额啊,有一半都是来自于美国,那他外国的员工数量呢,超过了本土员工,就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了。
那除了在美国啊,你像法国、德国、英国这些老牌的发达国家,索尼也很早就开设了分公司或者说分工厂。他在任何一个国家去开这种工厂啊,都会特意让人去寻找远离日本人聚集区的地方。在他看来啊,要融入一个地方的文化,你就必须去和当地人交流,而不能自我封闭。那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呀,索尼彻底成为了一家跨国的大公司,后来呢,还直接任命了一位美国人当自己的总裁。
那以上啊,就是老郑为大家分享的第二个部分,索尼的经营之道。在这个部分里啊,我们讲到了索尼的品牌起名的故事,一个好的品牌名字要易于记忆啊,让消费者呢,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够记住索尼。此外呢,无论何时,产品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核心,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你才能够保持品牌的竞争力。
那接下来啊,我们了解一下索尼是如何克服文化差异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三个部分。索尼在整个国际化的过程当中啊,最重要也最艰难的一步,就是我们刚才提的那个要打入美国市场,而这其中最大的阻碍之一啊,就是显著的日美文化差异。那索尼是怎么克服这个差异的呢?
我们都知道啊,就是日美两国企业哈,这个文化之间呢,是有明显差异的。那索尼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有两点呢,是最值得盛田昭夫思考的啊。第一个就是日本采用的终身雇佣制,第二个是两国企业间的竞争关系。
我们先说说这个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啊。在当时啊,日本很多大公司啊,它都是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啊,企业不能随便就开除员工,一旦你要开除了,唉,你就要支付对方高额的赔偿款。这种形式啊,有利于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呢,然后呢,可以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计划。这样做呢,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有利的。
那企业的高管们呢,因为他是终身制嘛,所以绝大部分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来。好多时候,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员工都会自发地回到公司去做事,哪怕是拖地、除草之类的工作,只要能为公司出一份力,大家就愿意去做。
那为什么日本会采用这种终身雇佣制啊?其实这种制度的历史并不长,是在二战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这是由驻日的美军对日本的社会做出的一种改革。当时的美军呢,为了肃清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啊,他就推行了一项政策,叫新劳动法,用来保障劳工的利益。正是这个新劳动法啊,使得日本企业解雇员工的成本非常高,让当时的日本企业界怨声载道。可是没想到,这部法令啊,反过来就催生了日企的终身雇佣制,让企业和员工呢,形成了长期相互信赖、同舟共济的这种关系。
而反过来你看看啊,推行劳工法的美国却不是这样啊,他们正好相反,因为一切是以资本利益为主导的。企业和员工之间除了一份劳动合同之外,没有任何的情感连接,企业给员工发薪水,那他自然就会最大限度地压榨员工的价值,如果企业的效益不好,或者说领导不开心了,随时他都可以去解雇员工。
那盛田昭夫就认为说,人们之所以工作并非只是为了钱,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在工作当中啊,要有归属感,是为了企业和自己共同的未来而奋斗。所以呢,盛田昭夫啊,就把企业员工当作了企业的核心。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成目标,那个长远的、伟大的目标,首先你就需要有很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然后啊,你就需要把他们分配到各自的岗位上啊,做到责任到位、目标明确,最后呢,要采取有效的激励的机制,从而帮助他们完成目标。
那当你有一个合理的目标的时候,所有岗位上的人,就都能够协同一致地来实现的。这种制度呢,就能够保证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的相同,也能够保证日本始终有够用的人才。
那为什么要这么说啊?因为如果我们把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人给他裁掉,而不是去培训他们,那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有可能通过自我学习去另谋生路,也有可能继续找另外一家仍然使用旧技术的公司啊,这技术不合格,但在那是合格的,他上那去了。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在日本的当时的市场上啊,就始终会缺乏那么一种人才,就是这个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人才。你这样的话就难以实现这种充分的人才竞争,进而啊,推动技术的改进。
所以看到这啊,大家应该有所感触了,说这个盛田昭夫啊,干的已经不再像是一个企业家干的事了,有点像日本首相干的事了。
那盛田昭夫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呢,还体现在亲如一家的这种管理模式上。他鼓励经理和自己的下属呢,培养家族感情,这公司啊,不轻易招人,可是一旦招进来了,哎,那你就是公司大家庭的一份子。那当然,这里说的爱护员工,你不是让员工在企业里吃大锅饭啊,不是那意思。
那在索尼的内部啊,他自己有一套这种激励员工的方法,其中有一条呢,就很绝啊,老郑认为,到现在我觉得也是很有效的一招,就是索尼内部啊,实行这种调岗竞聘制啊,就是每到两年的时候,这个员工呢,都会有机会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去申请调整岗位。那有能力的人呢,就可以申请,说我调到其他评级的岗位上,甚至说,唉,管理的岗位上去。那当然了,那接下来还需要根据员工的表现和综合能力,哎,统一进行考虑啊,不是说你递个申请就行,不是那个意思。只不过他这样一做啊,就把那些不得人心的管理不善呐,那些经理啊,全给他暴露出来了。你说这招绝不绝?
老郑之所以认为他绝啊,就是因为我始终觉得说这个一个企业,他做的好与不好,最重要的啊,占最大责任的应该就是中层啊,好也是他们不好也是因为他们,可是好多企业啊,对这个中层招很少啊,除了那种看起来挺严谨的怎么也能扯淡扯淡,好多这种企业里边,他没有什么太有效的方法啊,你评估不到。那我觉得这招如果今天大家听到了,可以尝试一下啊。
那接下来我们再说说第二个差异,就是两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这日本呐,它由于地少人多的缘故,它各行各业的竞争程度呢,都比其他的国家要激烈的多。而且啊,这个日本呢,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是很深的。尽管这个竞争呢,异常激烈,但是日本人呢,他也具备这种怜悯对手的关怀之心,一旦有了利益冲突啊,双方各退一步啊,牺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然后呢,达成这种共同的目标,这也是有的。
可是啊,这种情况到美国就不一样了。盛田昭夫就说了,说他在和美国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他就发现了,说美国的企业之间呢,竞争更加残酷,资本呢,是逐利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他们总是无限制地强调自己的利益,并且啊,强行给自己的行为呢,做出正当的解释。
那正是因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像盛田昭夫就觉得了,日本企业更注重长期发展和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美国企业呢,它一切向前看的这种思想,过分追求短期内回报的这种做法,急功近利的风格就会毁了企业的未来。当然,盛田昭夫老先生发出以上感慨的时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你像现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以及这个新一代互联网人群的成长,但凡正常点的企业啊,都不会再单纯的强调利益了,而是把重点呢,放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了,不会再做以前那种蠢萌蠢萌的做法了哈。
那除了上面两点以外呢,沟通也是跨国企业或者说外贸企业最不适应的一点。如果有做跨境电商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这多听一听哈。当时呢,索尼研发了一款功能强大的新型家用录像机,盛田昭夫啊,对这款产品呢,寄予厚望,他就希望在美国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去引爆市场。可是当时索尼在美国公司的负责人呢,叫哈维·沙恩,他却认为他说,你看这个新东西前途还不明朗,我现在就花这么多钱进去干嘛呀?你万一我卖不到那些钱,我不白花了吗?我当年的利润就没有了呀。
那盛田昭夫啊,一直在试图说服他接受自己的观点,说:你呀,这个眼光长点,你别盯着今年行不?但是这哈维呢,始终不肯加大广告投入。这两个人在那争执不下,最后盛田昭夫气得不行了是吧,如果你不执行命令,马上我就炒你鱿鱼。这句话说完,唉,那哈维马上就广告打出去了,你就差这一句话。
那从这件事里边盛田昭夫也就发现了,说这美国人和日本人表达意见的方式啊,非常不一样。日本人呐,他就认为说我直截了当的我就把这话告诉你啊,你这种有可能会产生冲突啊,有可能会伤和气啊,这点和咱中国人也很像,对不对?而在美国人看来啊,越是好朋友,我就越要直截了当的跟你说,有话直说嘛,我沉默,或者说我这个迂回啊,我是左绕右绕回避,这就是不诚恳的一种表现,这证明咱俩不是好朋友。
那从那以后呢,但凡涉及到这种跨国跨文化的沟通啊,盛田昭夫采用的就是这种融合他们的表达方式,然后进而从这个基础上跟他再进行沟通。
以上啊,就是老郑为大家分享的第三部分内容,索尼呢,如何克服文化差异。索尼的成功经验就表明了,对这些价值观或者说立场上的差异啊,日本人不应该畏手畏脚、回避冲突,而是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呢,也要多了解对方国家的这种文化,然后站在那个角度上,尽量用对方能够接受和理解、习惯和喜欢的方法表达意见,这样的成功率就会很高,效率也会很高。
那读完这本书啊,老郑也是很有感慨啊。你像我们国家呢,改革开放这些年啊,大多数的这个制造业的企业啊,它这个依靠大规模、低成本都获得了这种胜利,对吧?可是实际上有一段时间,这个缺乏创新设计、缺乏核心技术,甚至连生产制造的环节也不比人家更精密,都成为了我们整个行业的一种现象了。你就在10年前呢,还有人在那说呢,说当时的中国就是30年前的日本,就一时我们赶不上人家,对吧?
那盛田昭夫的时代啊,日本制造曾经也给人这种价格低,然后那个质量差这种印象,但是现在呢,现在我们提,他们宣扬更多的是什么工匠精神,对吧?日本至少也已经成为工匠精神的代名词了。这里边的原因呢,实际上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并且学习的。这也是我们国家最近一直在号召说,中国的制造业应该是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为目标的原因。
我们分析一家企业的成功或者失败啊,重要的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客观的分析呢,能够找到在时代的背景下,什么样的企业能够乘风而起,就是就着风口飞起来。你毕竟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而那些在那个时代里发出灿烂光芒的企业,就是能够带给我们启迪的闪光时刻。
那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收听。创意读书会有输才有赢,我是老郑,咱们明天再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