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社交红利2.0》从流量争夺到价值共生——社交时代的新增长引擎
铛铛铃2025-09-08【管理】86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聊的这本书呢,叫《社交红利2.0》。你听这名,这肯定是我们中国作家写的这本书,对吧?之所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呢,主要是现在好多啊,不管是老郑身边的,还是网上接到的私信等等吧,大家都在做新媒体,觉得这是一个不管是创业,还是做服务,做营收,甚至存私房钱,都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而现在呢,新媒体可以说大行其道,玩法也多,对吧?短视频啊、抖音啊、H5啊,这都可以玩。每一个玩法背后,其实都是无数个广告策划人、出创意的市场部人员挠破脑袋想出来的创意。可是你看每天这么多的创意,最后说实话,可能能用上的万分之一都没有。那剩下绝大部分海量的创意,都已经被浪费了,而且这种行为已经成为常态了。几千个创意里边儿可能才出那么一个爆款,就这样,这个数据已经算很不错了。
那当这个想法受挫以后呢,好多人又回到老路上了,对吧?没有啥是钱解决不了的,我就烧钱呗,我就贴钱呗,我给用户发优惠券,或者我直接给他现金,对吧?可是你再有钱,也不能老当个ATM机呀,是吧?靠按按钮你就给人,那不现实,对吧?你总有没钱的一天,那你靠着烧钱留住的用户,你没钱那一天你靠啥留人家呢?
这本书啊,讲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各位书友,咱们可以回想一下,现在做得好的应用,是不是多少都带了点社交属性?你比如说用户人数最多的微信,好多追星族年轻人喜欢的微博,人家走的都是社群的关系,不管是强关系平台还是弱关系平台,它都是有关系,什么关系?社群的关系。你再比如说当下比较流行的游戏,几乎都带着点交友的属性。那当然了,除了微博、微信这些比较老牌、根基深厚的应用以外,还有好多其他应用一夜之间瞬间爆火,对吧?尤其在这个社交应用方面,很可能就一夜之间,你都不知道咋回事,身边人迅速都用上这个东西了,你都不知道他怎么出现的,哎,就是一夜之间爆火。但是这种情况呢,火得快,但衰弱得也快,这就是我们说的昙花一现嘛。那你说我们怎么防止这种事呢?作者就给出一种答案,就是社群运营,就是解决这个疑难杂症的解药。
这本书的作者啊,叫徐志斌,他是畅销书《社交红利》的作者,这本书叫《社交红利2.0》。他之前写过《社交红利》,是前腾讯的资深员工。07年的时候呢,加盟了腾讯,15年离职创业。离职前呢,任腾讯微博开放平台的负责人、微视商务副总监。那加盟腾讯之前啊,就曾经在internet、硅谷动力以及新浪网工作,反正啊,他就一直是互联网圈里的人。
这本书呢,一共分成了六个章节。咱们今天从两个大的方面,好好聊聊这本书的精彩内容。那第一个呢,就是社群运营的四大定律,咱捞干的说;第二个,逆转快衰的方法。
那行,接下来咱们就开始今天的分享。咱先聊聊第一部分,社群运营的四大定律。前一阵子我们都知道啊,一条锦鲤帮支付宝把11全球出境游战役打成了全球品牌爸爸加上全民信小呆之神。嘿,如果我说的这句话,各位书友有不知道的,我劝大家,新媒体、自媒体你就别做了,对不对?这种现象级的事件,你要都不知道,那我估计你这个敏感度实在是太差。
那这条锦鲤带来的这么大的现象级影响啊,除了支付宝自身强大的流量,然后联动了好多品牌,覆盖精准渠道的打法之外,社交网络及时引爆的特性是什么?是底层逻辑在起作用。那你说这跟社群运营有什么关系吗?实际上是有的啊。老郑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作者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啊,社交积累的曲线是基于三个东西构成的,一个是信息,一个是关系链,还有一个是互动。这三个呢叫做原点,哎,他仨就构成了这个社交积累的曲线。你别嫌烦啊,这三个实际上是一步带一步的,就是我要把这三点说得再直接一点,就是你要有内容,然后你要有链接,就这俩维度就够了。
你像现在啊,在我们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社交迁移的成本非常的低,所以他就更注重什么?用户的基数。你给我举个例子啊,你比如说有这么一款游戏吧,手游,你比如说大家都在玩,你呢不玩,那你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人家在那热火朝天的,哎,你这怎么回事,那怎么回事,你就插不上嘴,因为你没有谈资啊,对吧?或者说反过来,这游戏只有你玩,别人都不玩,那好了,你憋一肚子话没地儿说去啊,你跟谁说啊,你听不明白。这种情况啊,就使得社交领域的马太效应更加突出,就马太效应就是强者越强,弱者愈弱嘛,就这种关系。第一和第二的差距啊,往往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就比如说第一,在这呢,它市场份额比如说是60%,是吧?那你第二是多少呢?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一直往后加吧,加到第1000、第1万了,可能都不抵他的零头。可能说第一都占着市场份额,比如说40%多,对吧?那第二呢,可能连他一半都赶不上啊,可能是1/10或者是几分之一,就这么一个体量级,和我们常规的理解那种第一和第二差不太多,那个不一样。那在这里边我们常说这个二八法则嘛,对吧?在这里边我估计就得改成一九法则了,对吧?再使点劲,我估计就零点几和九点几的法则。
那想要引爆社交网络啊,实际上这里边就有四个定律啊,我们就一定要说一下,那就是短、新、好友和快衰。咱们详细说一下啊,咱先说第一个,这个短定律。短是啥?时间短。在这个节奏非常快的社会里边,短这个词其实特别有效。你看大家都知道嘛,这个时间呐,信息啊,越来越碎片化,我成熟啊,越来越粉末化啊,都不是碎片化,有时候这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啊,过了四篇我们就不读了,两篇、三篇我们有可能也不读了,对吧?你更别说一本书了。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看东西的时候,一目十行啊,瞬间用手指头就划过数十条信息,啪啪一顿划,然后呢,在12分钟之内,可能打开和关闭好几款这个app了。你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产品你要想有效的吸引住用户,你必须要很轻松去满足用户在短时间就可以享受到愉悦的体验的这种诉求。
那我们说的这个短定律啊,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所谓的短,就是指用户花费的时间最少,投入的成本呢也最少。那虽然时间少,成本也少,但是啊,他获得的这种愉悦和享受却不少啊,被解决的某个实际问题呢,也非常有效。而我们在具体的社交网络里边儿,时间呢,它就是最主要的成本和支付的货币。用户呢,他进入你的门槛越低,诶,他的时间成本就越低,也就越容易操作,而且呢,也就越容易引爆。
那短定律啊,这个概念在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设计上,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你只有一个产品在细节上优化了,让用户省力了,并且呢,你让用户在体验的过程当中获得愉悦,你这个产品才有可能成功嘛。那那些引爆社交网络的应用,无一例外全都符合这个要求。让老郑给大家举个例子啊,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就几年前有那么个微信的小游戏,叫做围住神经猫。他的开发者秦川呢,当初是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啊,就把这个小游戏给设计出来。那我知,我相信啊,他设计师设计了,他肯定没想到这只扭来扭去的猫,那居然三天之内就圈粉了6500万用户啊,他肯定想不到,对吧?
其实啊,围住神经猫的这个玩法呢,借鉴了日本的一个游戏,叫黑猫。他只是做了一些玩法上的改进。他日本那个黑猫是啥呢?就是猫一出来吧,它向四面八方跑,那你玩家需要非常高的技巧,你才能把他围住,要不然你围不住它。那秦川觉得这难度有点高,他干嘛呢?他调整了一下这个规则,就是他让这个神经猫啊,优先先往一个方向逃,只有这个方向被堵住了,哎,这个猫呢,才会往别的方向逃。通过这一修改呀,让这游戏变得就有点规律了,这样的话,难度系数呢,就降低了,你不像黑猫那样,那干脆就是抓瞎了。就那因为这款游戏的操作啊,比当时其他的小游戏啊,简单得多,花费的时间呢,也更少,对吧?简单玩几下,消磨一下时间,然后该干嘛干嘛去,那啥也不耽误。所以呢,围住神经猫就抓住了短定律的核心,所以这火爆啊,虽在意料之外,但是呢,却在情理之中。
那说完了短定律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定律,叫新定律。这说的就是玩法越新,你产品传播的速度就越快。你看现在啊,新的应用啊,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应用在那排着队,等着上架呢。你怎么能够在这么多应用里边去脱颖而出呢?这个新定律啊,就一语就能道破里边的奥秘,越新的玩法,你引爆的速度就越快。这个喜新厌旧,它是人类的天性,和现实的生活相比啊,在网络世界里边,人们更容易在满足短期的愉悦体验以后,迅速离开,再去寻找新的玩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呢,新应用、新玩法、新服务的崛起速度越来越快,每一次都代表着一种新的玩法的出现。
那除了这个玩法上的新呢,你比如说在应用领域上的新,对吧?大部分还出现在这个细分领域。你比如说在电商领域,对吧?可以有这个全品类的,也可以垂直到图书类、生鲜类的等等都可以,对吧?还再比如说呢,很多女生的手机上,大概都有一些像魔漫相机呀、B612咔叽呀这样的图片处理app。那这俩放在一起呢,它也有所细分。你像摩曼针对的是啥呢?就是用户啊,想要自己的漫画形象,唉,你用我这个,你就给你生成一张啊,带漫画形象的这个头像。那B612咔叽呢,它是可以轻松的拍摄那些啊,或者萌啊,或者搞怪呀,唉,这些视频或者图片,然后呢,还可以一键生成个性化的表情包,你跟别人斗图片你就发,对吧?这些新鲜的玩法,无一例外都击中了用户心目中的某个点,那就靠着这个点,从而他就能够得到用户。
那说完了新,咱再看看第三个,叫好友定律,说的是用户越投入,他对好友的影响呢,就越大。你像我们刚才说过,那个玩过围住神经猫的这个朋友,你那肯定记得吧?这游戏结束以后,弹出一个东西是吧?我用了啊几步,比如说我用了八步啊,实现了目标,我击败了全国呢,92%的人。你就能想象啊,当时呢,这么一条具有挑战性的信息弹出来的时候,自然会引起这种链式的反应啊,尤其你好友看到了嘛,对吧?你就激起人们就尝试啊,我也想试试啊,你怎么就八步,我能不能六步,对吧?那每一次这种的尝试呢,他都带来了下一位新的用户。
你像我们之前都听过一个理论啊,叫做六度分割,对吧?就是说这个两个陌生的人,比如说,呃,正在听书,你和我老郑之间,对吧?咱俩都不认识,那咱俩呢,也可能就通过六个人,唉,我咱俩就能认识,就能找到彼此,这就是六度分割的这个一个意思。你看啊,现在的时代呢,在变,你说这六度分割它还有没有效呢,对不对?依然有效,只不过这个数啊,有了变化啊。一个叫做杏仁医生的这个医患沟通管理工具,将这个影响力啊,在好友链上一直传递到了多少呢?12个人以外。这就意味着杏仁医生这个app啊,这上面的医生他发出的推荐信息,他一直能够影响到12个人以外。所以说,相对于那个六度分割,这个应该叫做12人传播,对吧?也正是因为啊,用户在社交网络里边影响好友,转化为用户的这个数量在不断的增多,所以呢,口碑营销这几年就越来越被大家所推崇。那好多时候啊,我们从这个自己主动寻找一些东西,和朋友呢,人家直接给你推荐一个东西,这里边肯定能省下不少时间呢,对吧?你省下来这个时间,这就是好友定律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你节省下来的这个时间成本它越大,那你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那接下来啊,咱说说第四个定律,叫快衰。快就是快速的快,衰就是衰落的衰,这个说的就是使用时间越短,你衰减的速度就越快。那各位书友,咱可以想象一下,你说把手机拿出来,你仔细查查你里边有多少个app,对吧?这个年纪轻点多一点,二三十个都有可能啊,再多也有可能,岁数稍大一点的呢,哎,有个这个十几个也是正常的。可是大家想一下啊,有多少应用你每天都要打开啊?不超过五个吧。咱就说游戏来说,你要说老郑手机里边光游戏就五个,对吧?每天都玩的,或者你隔两三天都打开,它也就那一两个。你能做到像什么微信啊、微博啊、钉钉啊、淘宝啊,这种国民级应用的一样,同时触及亿万用户的优秀产品啊,寥寥无几。
那为什么这些应用啊,在短时间内就吸引我们注意力,然后我们把它下下来,可是在实际的使用的当中呢,就是在实际往后这个日子里面,我们却不那么使用它了,慢慢他跟死了差不多,假死状态了。这是什么原因啊?快衰定律啊,实际上就能解释这种原因,这来的快,它去的也快,这是我们的老话,对吧?我们都知道这个事。你应用快速爆红的原因呢,无非就是玩法新,对用户痛点拿得准,推广呢跟得上,所以说大批量的用户啊,就进入到你的这个平台了,这就是啥?这是爆发呀。而且为了达到这一点呢,前面咱讲了三个定律嘛,短、新、好友啊,你这仨就能做到这一点。那这个第四点是要解决你不要那么快的火起来,以后又那么快的完蛋。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啊?也挺简单,你说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啊,呃,实际上就会导致什么呢?热点的产品一窝蜂的全堆到用户面前了,但是呢,边际效益的递减,你就让非刚需的用户啊,很快就开始干嘛?厌倦了、烦了,然后呢,大量的离开。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了,我们说人家宣传你啊,给你拉粉的时候啊,唉,咱们说那个短、新、好友啊,他是有效的,我告诉你啊,他走的时候它更有效,这破玩意不玩,那什么玩意不行了,哗大一顿走起来更快。这个东西这就像极了一个浪潮啊,汹涌而来,仓皇而去。那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啊,那我们就说了,制约前面三个大定律的第四定律叫快衰定律,它就出现了,就快速引爆的曲线也会快速的衰减。
那以上呢,就是老郑跟大家聊的第一部分,社群运营的四大定律。第一个定律呢,短定律,用户投入的时间成本越少,它就越容易引爆;第二个定律呢,新定律,玩法越新,引爆速度越快;第三个定律啊,好友定律,用户越投入,对好友的影响呢,就越大;第四个定律,制约前面这仨,就说快衰定律,使用的时间越短,你衰减的速度就越快。
那聊完了第一部分呢,咱们都清楚了,说看来想持续地运营下去,我们先要解决的一个点就是那个快衰,因为它制约前面那仨嘛,对吧?那关于这一点呢,咱们就有三个对策,咱们可以聊一下。第一个叫肥尾效应,这个不是长尾效应,就把那长啊,改成肥啊,合肥的肥,肥尾效应。那啥意思呢?它这里边有一句话,就是通常情况下,起点既是引爆的应用,它都存在着一根巨大的肥尾。你即便是用户在流失,但由于有巨大的分享基数啊,他依然能够给你带来这种涓涓细流的这种新用户,然后竭力呢,能够挽留你掉落的曲线啊,至少让你跌的就是不那么难看吧。
那你听名字你就知道了,这个肥尾理论实际上就来自于长尾理论嘛,对吧?那在社交里边儿,肥尾对这个各大合作伙伴啊,公众账号啊,跟他们来说实际上是非常普遍的。你无数啊,迅速上升的应用曲线所积累的肥尾,它呢,能够拉升你各项关键数据。有的时候啊,说引爆应用啊,它会导致社交网络中信息的同质化,当大量啊,类似的信息你像被刷屏一样刷出来,就在你眼前唰唰一遍遍出现,刷到哪儿都是,这种情况下,反而干嘛让用户失去了娱乐的兴趣。那你说作为社群的运营者,我们怎么能获利呢,对吧?我们可以开发很多小的社群以量取胜,也就是说,维持无数小范围、小群体,依靠小引爆所积累的这种流量,不仅同样能够获得惊人的效果,同时呢,还能让用户啊,避免他、让他呃,更加的厌倦。
那举个例子啊,你比如说碰碰,这是一款以游戏化机制建立交友关系的移动软件,就是把欢乐小游戏和这个互动大社区完美进行结合的次世代这个呃,社交应用。碰碰把我们生活里边常玩的一些互动游戏形式,像什么啊,你懂我吗、性格测试、真心话大冒险、趣味抢答等这一大堆吧,都给他搬到了这个移动端。这俩陌生人呐,你们必须得互动三轮以后,你才能成为好友。那碰碰呢,他就是用轻量级病毒性的小应用,来快速将用户吸引到一个完善的社交平台上面去。那它根据不同的游戏干嘛呢?去建立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小的,哎,这个社群,然后啊,在大的平台上面把这个社群呢,一大堆社群吧,给它整合上去,然后对不同病毒性的小应用呢,进行多角度的试探,这就为这个国民级应用的诞生啊,打好了这个坚实的基础。
那说完第一个对策啊,咱再聊聊第二个对策,这叫啥?复制。这说的是啥呢?就是一样的配方,不一样的包装,复制一遍游戏,然后再火一次,炒炒冷饭,有时候也是对的。你就好比这个支付宝这个锦鲤这件事过去以后哈,全国各地都开始这个照猫画虎啊,都开始锦鲤营销,这锦鲤满大街都是锦鲤,这其实就是一种复制营销。咱们举个例子啊,那个疯狂猜,这游戏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吧?做这个游戏的团队呢,他在这个疯狂猜图火了以后,又陆续推出了什么呢?疯狂猜歌啊、疯狂来往啊、疯狂来找钱等等吧,就各种疯狂系列一顿出。那仅仅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后来出那个叫疯狂来找钱这一款游戏啊,它就在推出后的一天之内,凭借着社交的分享力,冲到了苹果应用商店游戏榜的前三名,这就是典型的起点即引爆点的这么一个案例,也是复制能力的一种做法。
咱们总结一下这个复制啊,它指的就是社群的运营者,在充分理解了用户在社群当中的这个状态之后,结合用户的新痛点,把它整合到新产品里边儿去。在这类引爆当中呢,用户可以在社交网络里边体验某款游戏的核心环节,你比如说利用这个H5技术,对吧?你即使不用下载,你也可以实现后续的传播和扩散。那复制的另一种含义呢,是深度啊,就是通过某一款应用将用户啊给他吸过来,再通过更多优秀的应用,让这个用户啊持续使用下去就别走,这就是解决快衰呀。
那第三种对策呢,就是频度和宽度,我们能够有效地改善自己产品或者服务的频度和宽度,这也有可能让我们去摆脱快衰。那你说具体应该咋做啊?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展我们自己的产品,在各个环节、各个接触点,你都要找到新的方式和谁呢?和用户进行接触。你比如说啊,用户看到了分享的信息,他会点击链接打开应用,打开以后看到的第一个欢迎页面啊,那你放啥呢?对不对?你放一些尝试上手制作呀,并且分享啊等等,放这些还是只放一个,那我直接开始游戏吧,你觉得放哪个好一些,对不对?
你再比如说春节的时候啊,这个朋友圈都干嘛呀?这都发微信红包对吧?大家咔咔一顿发支付宝红包、微信红包都发。那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是红包啊,那这很适合春节期间,这没毛病,可是你春节过了呢,你这还有谁用啊,对不对?谁没事,你个三八妇女节发红包给你,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对不对?只有过年前才发。可是结果呢,微信红包啊,迅速找到了下家了,接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里去了,比如说这个滴滴打车呀、大众点评啊等等这些使用场景。用户在享受完服务以后,哎,可以分享一个红包给好友,那在下次打车或者说吃饭的时候呢,唉,可以抵消一小部分费用。而像现在啊,什么扫描支付啊、群收款啊、面对面红包啊等等,这一系列功能,已经让微信红包成为人们的第二钱包啊,钱呢,没带现金,钱在哪存呢?没在银行卡里,在微信里面存的,所以我们叫它第二钱包。
你看,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呢,快衰定律它不是制约的应用和服务的发展,而是从不同的层面推动你的合作伙伴,在频度或者说宽度上,持续不断的找到新的突破点。那到这可能有的时候也会问啊,说老郑,你就算你这说的都对,对吧?但你看我单位不行,我单位根本没什么大型的这种开发团队,哎,就别在这吹了,还大型开发团队,压根连开发团队都没有啊,还大小呢,对吧?那所以我没什么新的创意啊,支撑我不断地拓展我自己的产品领域,你说我咋整啊?这社群一大堆,我怎么运营啊?
那作者其实还提供了一个办法,叫做小细胞管理法。所谓这个小细胞管理法就是,唉,一个企业由一个大组织,它变成许多个小个体、小团队,并且呢,营造试想去引爆这个产品生长的环境。这种管理方式它不仅出现在社交网络里边,在电商行业里边,人家可能都先行一步了。你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阿米巴经营啊,这本书咱也讲过对吧?还有这个韩都衣舍啊,那这些模式就咱都说过嘛,在这个欧洲人叫海星模式,日本呢,阿米巴经营,中国呢,就韩都衣舍,对吧?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那韩都衣舍的产品人员有多少人啊?600~700人不少吧?他把这600~700人呢,分成了267个产品小组,每个小组呢,就两到三人。这个小组啊,自负盈亏,你自己根据集团的促销政策,去定制自己的价格,然后呢,自己呢,也负责运营社群。每个小组平均每个月推出6.2款服饰,整个公司每个季度能推出5000多款东西,然后同时呢,他这5000多款呢,每天还得在这进行排名,按照这个销售量呢,分为爆款、旺款、平款和滞款。那在这里边只有这个爆款和旺款,你可以去追加订单,剩下的你必须在集中的时候打折清仓了啊,就不卖,这不玩不行。而小组和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呢,就决定了谁可以进入公司的首页的推荐资源位。这种制度啊,不仅使每个季度推出的5000多款新的服饰啊,这里边有30%都可以实现这个一推出就引爆,而且保证了每个季度的售罄率达到了95%以上,就没有那么大的库存了。
那这就是老郑啊,跟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内容啊,叫逆转快衰的方法。这对策呢,也给了仨,第一个,肥尾效应,就是利用原先积累的用户啊,开发很多小的社群,然后呢,以量取胜;第二个,复制,社群的运营者啊,你在充分理解了用户,在社群里边儿的状态之后,结合用户的心痛点,把它呢整合到新的产品里去;第三个,要扩宽自己的这个频度和宽度啊,要找到这个新的跟用户之间的这种接触点。
那最近这几年啊,这个在社交领域上,实际上是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上的四大服务啊,你比如说信息获取啊、社交、娱乐、游戏,还有一个购买、支付啊,互联网上的四大服务嘛,这都在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上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啊,信息更多的时候呢,是自动的出现在用户眼前的,这根本用不着他费心去找了,越来越,我估计这懒人呢,估计会越来越多。这个社交呢,通过新的服务,让好多不认识的人啊,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边,能够时刻去保持联系。
你看这本书叫《社交红利2.0》对吧?这里边说的红利啊,指的就是用户,谁拥有海量的用户,唉,你就拥有了这个红利的基础。那这本书呢,实际上是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真实的数据,引导我们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环境里去。然后啊,通过分析和推导规则,让我们更好接入大流量的社交平台,然后利用这些平台的各种接口和技巧,更方便、更快速、更科学地导入大量用户。这说白了就是大平台给我们建个房子,我们要做的呢,就是如何利用这个平台的优势,给我们的社群呢,进行导流。那怎么导流呢?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一系列的重点。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