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创业在路上》从0到1的破局指南,在不确定中缔造商业新物种

铛铛铃2025-09-08管理45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聊的这本书呢,叫《创业在路上》。

这本书啊,是罗永浩的个人自传,讲的就是他在创业路上的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最近呢,在知乎上面啊,有一道热题比较火,说是啥呢?说什么事是你当了领导你才明白的呢?下边的回答呀,基本上都是一个观点,就是很多东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对吧?你没有过那种经历,所以呢,是没有办法感受的,也永远都不会懂。别人要是跟你讲呢,说当领导怎么回事,讲得就算再细致,哎,你也该不懂,你也不懂,因为你没经历过嘛,对吧?

这句话呀,老郑是非常同意的。你就像我们想象那些大富豪的生活,你没达到那种财富的水平,当然也就接触不到他们的那个圈子,所以呢,很难想象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对吧?我们总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嘛,对不对?

你再比如说,一个没有参加过工作的全职主妇,你跟她讲职场上那些微妙的勾心斗角也好,潜规则也好等等,她很难理解这个道理。

虽然大家伙对罗永浩这个人褒贬不一,但是老郑看来呀,这其实是一个很了不起、很执着的人啊。独自一个人在北京打拼,倒卖过二手车,然后在英语培训学校任过教,干过自己的网站,创办过自己的培训学校,在高校的剧院演过讲,创办了锤子科技等等等等。其实我们就能从他的身上看到,这不是一个什么富二代,这也不是什么大土豪,甚至说他现在也没有一步登天,对不对?他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平平凡凡的芸芸众生里边,我们经过努力、拼搏,最后达到这样的一个程度而已,这就是我们真实的一个写照啊。所以老郑觉得应该把它拿出来,咱们看一看,了解了解,看看这里边我们能悟到些啥。

那这本书呢,一共分成了七个章节,老郑呢,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伙好好地聊聊这本书的精彩内容,这分别是早前找人和定战略。

那好,接下来咱们就开始今天的分享啊。我们先聊聊第一部分,找钱。

那说到企业管理啊,罗永浩就概括说,呃,几乎所有的企业啊,都大同小异,最重要的永远是那三件事,找钱、找人和定战略。跨界的创业了6年,罗永浩融资啊,将近十个亿,这在很多人的眼里啊,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表现了啊。但是呢,罗永浩本人对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满意。那当然他不满意的这个点,不是钱还不够多,而是觉得在找钱这件事上自己不专业。他认为啊,锤子科技在资本运作呀,金融运作这些方面,并不是一家很强的公司,融资能力实际上是由其他方面的长板来带动的,比如说创始人老罗他的个人光环等等。

那么你说问题就来了哈,如果说企业的创始人,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光环很强,或者说个人魅力很强的人,那你说他怎么能拉到投资呢?咱们可以先站在一个投资者的角度上去看这个问题啊,假设你手里边有笔钱,想要投资一个团队,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团队值得你信赖呢?就是你觉得把钱放他们身上,你觉得靠谱、放心呢?一般呐,我们都会看两点,一个是看这个创业者和这个团队是不是靠谱,另一个是看这个创业项目是不是靠谱,对吧?你得看这俩嘛。

那作为一个创业者呢,通常都是想给投资方形成一种“我和我的团队就很靠谱”的这么一种印象。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嘛,这就跟求职面试一样嘛,你让人觉得你靠谱才能用你,对吧?那如果你本身拥有很丰富的市场经验或者创业经验的话,那恭喜你,你的印象分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能得个高分。但是啊,一般情况下,唉,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啊,因为大家伙刚开始创业的比较多嘛,对吧?你一开始创业需要找钱的时候,这时候你哪有啥经验呢,对不对?

那你要在这种资历尚浅的情况下,给投资方足够的信心,你就要让他们感受得到,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整体上是能干的,思路是清晰的,对于要做的这个业务和项目还是充分了解和专业的,而且呢,对于未来又是充满激情、有理想、有追求的,你这几方面因素缺一不可,要不然你说你靠啥说服人家,对吧?

老罗呢,就很直白地说了,他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哈,99%的投资人对产品完全不懂,但是呢,这并不影响人家在那儿做投资啊,所以你不要指望说投资者什么都懂,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只懂两个半,这什么叫两个半呢?一个就是大趋势,再来一个是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还有那半个就是看人。这看人咋还能看出半打来呢?就因为他们看人的时候啊,心里其实也是没把握,这人太难看了,对不对?画龙画虎难画骨啊,这太难了。

所以在这一点上啊,在这个创业上有着丰富经验或者说教训的罗永浩,他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呢,就语重心长地表示,早期的天使投资人基本上看的都是大趋势和大方向。所以啊,如果你在一个正确的大趋势或者大方向上面创业,也就是我们说的风口,对吧?那你融资就相对来说就很容易。

那如果说上述的那些外在的因素咱们大家伙都准备妥了,那么投资计划书的内容就变成你决胜的关键了。一个准备充分的创业者,再去见投资人之前,你要对数据分析呀、行业分析呀和前景分析啊这些数据了如指掌。那有着丰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老罗还非常贴心地告诉咱,他说你要想让自己的商业计划书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你咋整呢?你最好准备多个时长的方案。啥意思啊?比如说你的这个PPT,最好要有一个一小时的、45分钟的,还有30分钟的不同版本,你甚至说就连你15分钟的版本,你都准备得必须要特别的熟练。为啥呢?因为这投资人呐,很有可能在开场的时候临时有事,说这本来说好一个小时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结果他临时有事了,时间变成30分钟,甚至夸张点说就剩15分钟了,这时候你怎么办?如果你没准备,那你完了就败了。所以这些版本你要都准备妥,根据实际的情况去调整,这样的话你就表现得不管出现什么事都很从容。因为不排除啊,有的投资人可能他并没有事,他故意要用这种情况去刺激一下你,就看看你有什么反应,就看你在市场面临这种突发变化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所以这个准备你看它是很重要的。

另外呢,哎,你还要随时准备应对投资人的提问啊。比如说你说啊,我自己公司财务报表上说,成立的这几年时间,公司的营业额高速增长,但是在中间有一段时间增长回落了。那假如说恰巧那一年又是什么污染很严重的一年,那如果投资人问你说,这为什么污染严重和你的企业增长有关系呢?但如果你要没准备啊,那你可能就直接傻眼了,支支吾吾的,因为你觉得说啥呢,就好像问我今天晚上这个月食,为啥你今天晚上不吃火锅呢?你说这挨着吗?这玩意都啊,这哪跟哪啊,这都是对吧?但是实际上放在商业领域,他如果这么问你,你又没准备好,你会让人感觉到你对大环境或者说市场不很了解,对吧?你连基本的商业环境你都没有研究透,对这些大趋势、大行业的走势你不敏感,你说这不毁了吗?

而如果说你要这么回答,你说那一年呢,国家调整了国标的政策,我自己的产品没有紧跟国标的更新,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生产了一些不符合新国标的产品,就按照以前的老国标走嘛,所以就不合格了。但是啊,后来经过我这个生产技艺的改良,我这个符合了新国标,所以啊,我的销量又重新又上升了。那导致我当年营业额明显有回落的根本原因呢,其实就是我跟政策没有跟进,但它并不是我的产品需求在市场上没有了,不是,哎,他对我产品需求没改变,对吧?你看我符合国标以后,又开始增长,你这种清晰明了的回答,就很容易给投资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聪明的、思路清晰的、熟练的、对大趋势有敏感性的这么一个经营者。

那即使是有一些人,觉得我内向,不擅长于表达什么外露情感的,又搂又抱的整不了那玩意儿,对吧?那你也要牢牢地记住,就是拿着项目计划书去见投资人的时候,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表现出激情和活力。哎,不用你去演别的、哭戏呀,什么一秒钟换多少个表情,用不着,你就表现出激情和活力就够了。而且我觉得这种事儿,不管你是不是内向,再内向的人说到自己擅长、喜欢、热爱的东西,他也一样会让人感受到那种激情和活力,对吧?演你自己就好了。

那关于这一点呢,咱也可以举个例子,对吧?大家伙肯定都知道乔布斯乔帮主,还说他这是一个情绪很外放的人,你咋知道的呢?你看苹果发布会就知道了呗,他的激情啊,对这个产品的自信和执着呀,真的有时候很打动人的啊,所以就产生一大堆粉丝嘛,追随者。可是你看他的继任者库克正好相反呀,当他作为公司CEO的时候啊,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本色出演,那他啥本色呢?他本来的性格就是偏内敛一点,比较沉稳的人,所以他面对公众演讲的时候呢,唉,一说话就挺严肃的。但是你看,等他成了这个苹果公司的CEO以后呢,任何一场面对公众的演讲里边,他都会违背他性格本身的状态,哎,变成另一种状态,你看到的都是非常强烈的热情和激情,为啥?CEO就必须要与苹果的企业精神相符合,也就是说呀,你不管说我内向、我技术,你别提那些东西啊,你就想一点,你就是演也演一会,装也装那一阵。

那以上呢,就是老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部分,叫找钱。这里边主要谈了罗永浩对投资者的态度和咱们拉投资的一些建议。他就说啊,你看这个作为一个创始人,首先呢,早期的天使投资基本上都是看大趋势的,如果说你在一个正确的趋势上,在风口上,那基本你融资就会相对容易。同时呢,见投资人拉投资的时候,你要多做准备啊,不管是情绪上的、表达上的,甚至包括你计划书的时长上面这些准备,大趋势的这种了解,他提问的一些准备,这些东西你一定要有多熟做多熟。你要想一件事啊,他把钱能投给你,这充分是一种信任,那么为了对得起这份信任,你从最开始的这一步就要多做工作,你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而且要把这份多做工作的心放到以后,投资成功了,你说我就高枕无忧了,把钱都取出来,完了铺一床上面睡觉,精神病吗?那不是。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你也要坚持这种准备,多做努力,多了解这个大趋势等等等等这些,甚至要让你的团队也能这样,这样才能对得起这笔钱啊。

那说完了钱的事儿啊,咱再说说人的事,就是第二部分,找人。

这罗永浩他并不否认金融方面是他的弱项,并且他也认为他说:我自己啊,这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办法成为专家,所以他就在那总结,他说找钱啊,最好解决的办法是啥呢?是找人。嗨,你看这想法,这都是连着的啊。也就是说啊,你如果找到一个脾气相投、理念相同,而且能力很强的CFO,你就能解决找钱这件事。

那有网友可能问,啥是CFO啊,对吧?这个也简单,他就是首席财务官或者财务总监,管钱的这伙人。他就认为啊,除了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或者说你创始人本身就是什么科学家、发明家啥的,否则一个公司的CEO至少要把30%50%的时间投入到招揽人才上。就大家都知道哈,说人他才是这个公司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对吧?

那作为一个创业者呢,罗永浩犯的第一个较大的错误,就是他在找人这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因为你想哈,老罗呢,他在互联网上是有一定的名气和影响力的,这大家都知道,对吧?所以呢,很多人都以为说罗永浩在创业初期,想招人嘛,招呼一声呗,好多人都能来为他卖命。可是呢,事实正好相反,因为罗永浩他之前从事的行业和文化圈有关,不是什么英语培训,就是什么媒体,对吧?你是接触了很多人,但它跟技术不相关呐,跟科学技术没关系。所以你等他尝试创建一家科技公司的时候,这种跨界,就咱说隔行如隔山嘛,这种跨行,唉,就使得他第一次深入地接触到了工程师、科学家这伙人。

那在这群人面前,罗永浩以往的影响力、名声变成啥了?不是什么助力,反而是异常沉重的包袱。你说那为啥呀?名人就是名人呗,那咋的,我是个电影明星,做包子的喜欢我,那卖菜的就不爱我了呗?不是那个意思。因为一个正儿八经搞技术的人呐,他们佩服啥?他们佩服是真正技术上的大牛,这技术比自己还牛,佩服这人。而罗永浩,你这一个相声演员,异想天开要做手机,这就很不靠谱的事儿嘛,那这跨界也跨得太大了,对吧?你说老罗你嘴皮子溜嘛,就会说啊,这反正扯到正经事估计也干不了啥,对吧?

而罗永浩本身呢,还有很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啊,叫社恐症,所以他开始的时候啊,有名还社恐,放不下身段去找人,就给人那种感觉。所以在创业初期的时候呢,罗永浩的团队还是一个低水平的团队。等到他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啊,为了弥补这方面不足,唉,他就开始一本正经地、用心的去招揽人才。

那当然,这也不是你想就行的,对吧?这条路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一开始嘛,他没啥经验啊,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咋整呢?唉,不停的给身边的朋友打电话,唉,托各种各样的朋友,唉,到处去要求和那些做手机的、资深的这种工程师见面啊、吃饭呐、交朋友啊,对,但凡能约到的或者见到的人啊,都要排除万难,最起码我要见你一面。而见到面之后呢,那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对吧?二三十个人里边才能成功地劝说那么一个人进来,你说你这样花费的时间长不说,你效率得低成啥样?咱们大家伙儿可以想象一下啊,说如果咱们创业了,干这一家公司,现在学校招人,要按这个效率去招人的话,你估计这半年咱这公司能不能开起来,对吧?你最后找到人的时候,这时机还在吗?可能就错过了。

所以说,当老罗发现这样走不下去以后啊,他立刻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啊,就是术业有专攻啊,专业人干专业事。你想解决招人的问题,而且是招有科技行业背景的人,那你说最直接的方法是啥呀?你是找一个在这个方面背景足够深、能力足够强的这么一个主管,然后你让他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这不就完了吗?

你说老罗招人,哎,都对自己都不够信任,你也不干这行了,我说点这些行内的话,你也听不懂是不是?你这外行,你这还领导我,这不扯呢吗?你可是如果是一位业内比较有影响力的、资深的这种人力资源的主管,他去和他们沟通,唉,人家基于对这个主管的信任,他也会慎重地考虑加盟这件事。

那想到了就去做,对吧?老罗就通过这种方法让自己招人这个事啊,一个是从自己身上把这大难卸下去了,二一个呢,他能够很有效地解决当前的这个问题。

那我们既然提到了人哈,那有一伙人就不得不提,就是初创团队的合作伙伴。你说他们你怎么去找呢?老罗呀,他其实有这么一个观点,他说当一个年轻人远比自己同龄人优秀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啥错误呢?就是他们坚信以自己这种异于常人的优秀啊,我带着一帮能力一般的小伙伴,我也能把事做起来,我优秀就够了,对吧?但是在投资人看来,一个优秀的人的作用也远远不如一个优秀团队,所以呢,你不要过分地迷恋于一个人的独断专行的状态,而是要找几个能跟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一起创业,你这样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那提到人呐,这就说了招这个有背景的专家级的人物,说到找这个创始团队了,初创团队,那你还有一会儿也得说啊,就是咱们的基本的员工吧,基层的员工对吧?他们怎么来提升自己呢?

其实我们身边啊,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就很多内心丰富啊、能力出众的人,但是啊,由于不善表达啊,在外向型的这个职场人管理的市场里边,他很难出头啊,这反那出头都算小的了,他甚至会吃亏,对吧?大家都说的这样天花乱坠,他就不会说就知道闷头干,那你不吃亏谁吃亏,对吧?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啊,他已经不是你就是做好自己,让这个内在变得优秀,你就能够有伯乐去发现你优点了,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是啊,现在说啥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啊。所以啊,罗永浩就建议说,如果你是这种内向腼腆的人,你不用想第一件要干的事,你先练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那你先把自己这个情绪管理做好是吧?别再做以前那种什么就茶壶煮饺子啊,有准倒不出,你别干这事。

有的时候我可能会说了,说这是道理都懂,这老话也都常说,那提升表达能力咋的,我上下嘴唇一碰我就提升了,不是那样的,这需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基础的训练啊。你比如说想方设法的多做一些当众的演讲啊,这个当众啊,也不是说非得说底下坐几万人,你真有那本事,你你说你就成功了是不是?你不用当众是啥呢?一个人俩人这都算啊,这都算。然后尽可能给自己创造机会,有机会和更多的人,唉,去沟通,这种情况,你就可以刻意地逼自己啊,多参加一些社交场合啊,比如说参加什么学习班啊、课程啊、读书会呀、这种沙龙啊,去参加这东西。总之就是创造一切机会,让自己得到锻炼,你就一个目的,一个是听,二一个就说。等你把这两步做完以后呢,你再来个第三步干嘛呢?收集反馈,就是你说是穿,那你一个是说完没人听,二一个说完人家误会了,你还不如不说,对吧?所以你要锻炼啥呢?你第一个反应是我准备好了,我也说了,我确认我表达得很清楚了,第三步,你确认表达清楚的信息人家是不是也这么听的,没听差评咯,对吧?你都达成一致了,恭喜你,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告诉自己了,我在领导面前或者说公众场合里边需要发言的时候,我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了。

马东不是说嘛,说这个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啊,这话说的很对呀,你不说就没人误会你,你说了他就误会你,那你需要练的是啥呢?尽量别让人误会你啊。

那以上呢,就是老郑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部分啊,就是找人。首先,初创企业,唉,你要找一个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关键人,由他去负责沟通你想要的人才。其次呢,对创业团队来说,一两个人的优秀不足以支撑企业的成长,你还需要找到平均值差不多的优秀团队一起共事。最后呢,对于普通的员工,如果你不善于表达自己,那你在职场上是一定会吃大亏。大家都很忙啊,没事,谁关注你啊,对不对?你不在自己这不表现吗?表现你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啊,对不起,到现在还有金子埋在里面没被挖出来呢,让你想当那个,所以呢,你要着手去改变,变成一个在关键场合敢于发言的人,发言说话,这是最先能让人意识到你存在的一种方式,你一定要练好嘛。

那说完找钱和找人啦,咱聊第三部分就是定战略这个事。大家也别烦啊,这天天就战略战略,虚头巴脑的形而上的,这这不至于啊,至少说人老罗不会干这事,对吧?

罗永浩啊,他反省自己在创业前期,其实也没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我跟你说啊,呃,大家伙现在创业里边,我给你得有一大部分人,就基本上也没意识到,你不光是他啊,你比如说在主营业务变现困难的情况下,应该先做一些其他赚钱的项目来补贴主营业务啊,你得有现金流啊,得挣钱、有利润,对吧?可是当时他也不知道被哪句鸡汤洗了脑了啊,就是坚持干哈呢,专注匠人精神,我就干这一件事啊,他一门心思的就要做出满意的产品。

那后来呀,他才意识到说,企业专注呢,它是必须的,但是你专注的同时,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变现没那么理想的话,那企业呢,还是需要想一些办法来收获一定的利润,对吧?这是必须的。如果你企业的业务降维到那些相对容易的领域里边,往往啊,你是能够找到那一两个项目,然后能帮助你实现这种快速变现啊,而直接产生一些利润。为啥要这么做?你得先活着啊,对不对?你就像我们捡到一本这个武功秘籍,可简单了,全是那个小人书级别的,这看着就会告诉你,十天练完以后举世无双,谁打不过你,夸,练到第七天不吃不喝,你饿死了有啥用,是不是?你得先活着,他才有机会嘛。

那在这个部分呢,咱们分成两个方面去说,一个是产品,一个是用户,唉,这是支撑你战略的两条腿,少了谁都不行啊。

咱先说产品,呃,咱都知道啊,这个手机行业实际上是红海,这个血红血红的海哈,产品呢,是创业的核心。那罗永浩就认为啊,他说只有革命性的产品,他才能够打破僵局。那他呢,就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如何才能打造革命性的产品。

首先第一个产品的思路,就人类电子产品的消费历史上,有三家重要的公司,第一家呢,叫博朗公司啊,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电动剃须刀的生产商,在20世纪50年代,那是人家的黄金时代。第二个呢,索尼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是人家的黄金时代,你比如说划时代的workman啊、PSP啊等等些,都是人家的。第三个就是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它成为改变人们使用习惯的这种转折点,把这个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唉,结合在一起了。你为啥你说你说这三家公司,因为他们在与竞争对手竞争的时候,他都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啊,就是如果放在用户的角度上看啊,就是唉,这产品有意思、好玩,还有细节大一大堆。那从企业战略的角度上看呢,创始人或者说整个创业团队,唉,兼具这种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智慧,就是既有情怀,能抓住用户眼球,打动用户,又能生产出供应的产品,在技术上给人惊喜,甚至呢,直接改变用户的生活习惯。

那了解了这些,罗永浩就受到启发了,唉,他就尝试用这个思路去创业,并基于这个呢,去规划自己要做的这个科技产品。我们今天聊的就是思路啊,这这个做法,而不是最终做出来的产品到底如何啊,这个老郑不做评价,咱就说这种思路啊。

其次呢,就是产品的质量,这个产品质量其实它是可以通过数据进行这种把控的。罗永浩认为啊,说当产品的开箱退货率能够达到行业主流大厂商的平均标准时,那这个时候公司就不需要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了啊,因为已经差不多了,大家都这样啊,都都都这个情况,他是万分之三,我是万分之2.9,或者我万分之3.1无所谓,这就可以了,就没有必要再花大精力、大价钱,我再把这个3%、万分之3.1,我这就换成一个什么万分之三,你降那个万分之0.1没意义,花那么多钱对吧?这个时候你应该干啥呢?差异化对吧?你要做到和别人不同的时候,你才能让用户的挑剔感解放出来啊,你俩不一样,那你俩不一样,他就开始挑了,那为啥他有你没有啊?啊,为啥他这你不这样啊?唉,如果说那个你照着这东西符合他,他就挑别的了,挑低杆就放出来了。那反过来说呢,说如果别人做啥,你做啥没啥区别,那完了那用户就把你和他们都放在一块儿了,一个是比较过多,选择够多,他自己就困扰消费者的机会成本会非常的大,而且比较的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啥呢?就其实你们这一堆呀,都都一回事,哈哈,是吧?都给你放到一个量级去比量了,除非你跳出来,你就有一个东西他都没有差异化嘛,那只要想要这个功能呢,没得选,他只能选你啊,你就赢了。

那这也就是老罗说的,他说你要是自己开辟一个战场,哎,那你就能将用户的挑剔啊,给他藏起来啊,因为没有人和你比了,他就是想挑毛病,他也没地挑去了,这个时候你的对手是谁啊?就是你自己呀,你把这种迭代呀、更新呐、变革的节奏把握好,唉,你做好你自己行了,你就赢得先机了。

那最后呢,再说说这个设计,现在是看脸的时代,对吧?大家都看脸,所以罗永浩就总结他说,一个商业上的好的设计,你既要兼顾创新、差异性、设计上的美感,你还要兼顾公众的接受度,这几点非常重要。公众的审美中啊,很重要的一点是啥?说绝大多数人在这方面其实他没有信心,这就使消费者他盲目地选择什么,一个权威的产品跟风,我也不知道啥好看啥不好看,那大伙都用这个,那我也用是吧?阶级也无所谓,俗是俗,但你不能说我没品位,你看从众了嘛,这就是盲目的崇拜强者嘛。但企业你如果要也这么做就毁了,咱刚才说了嘛,最终结果就是老大做啥我做啥,你做一辈子你也干不过他,他还是老大。

咱举个例子啊,咱说这个苹果手机啊,一般都是手机界的流行的风向标啊,这他他做啥了,一般引领着整个手机的发展方向。那当他做了一个不那么美的东西的时候啊,除了在美学上有判断力的人啊,会有自己的言论以外,那些没判断力的人,他还是会跟在权威的后边啊,苹果出了我就买啊,反正是苹果的对吧?你说别的,我不管什么刘海不好看呐,这个那不重要,是不是苹果,哼,这就是这伙人。而且呢,他反过来会说其他那些人的观点,你们懂不懂审美啊,刘海多好看啊,是不是?这种事简直太多了哈,放在苹果身上更多,对吧?你像那水滴屏,大家都觉得丑,但是你不妨碍现在是手机这个屏的标配了。再比如,呃,苹果出那个金色版之前,国内只有深圳的山寨机厂商敢做金蛇手机,主流大厂没有一家敢做的,谁也不敢,你说为啥呀?金色啊,金碧辉煌,这多好啊,象征寓意也好,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它土,还因为啥,就是土呗,这是我们的共识啊。结果你看人苹果IPHONE,他来个金色手机好了,全世界都跟着来了,这回不土了啊,变土豪了,这回。这就充分说明消费者是有盲目性的。

那到这儿,有的这个书友可能用这个锤子手机啊,你可能会说,哎,你说这老半天不对呀,那老罗就吹能耐,那锤子科技他不也跟着人家做金色手机了吗?你刚才还说要差异化呢,不一样了,这不冲突了吗?你不说不跟风,要差异化嘛,对吧?这老罗给出的理由是啥?他说锤子科技呀,嗯,做的是给消费者的电子消费品,而不是艺术品,那作为商品,那就要追,争取能从审美上引导顾客,而且呢,在企业不够强大的时候,引导的步子也不能迈得太大,对吧?呃,步子迈得大了容易,那啥,对吧?那要妥协,同时呢,又不能迎合,这段话我给满分啊,说的这句,嗯,好,嗯,好。

最后呢,咱再说说这个用户啊,这里边有一个观点啊,就是你把你的用户变成你自己产品的粉丝啊,这大家看看小米啊,就这么做的,为这个发烧而生嘛,在这个粉丝经济的时代啊,把粉丝转化成自己产品的用户,或者说把自己产品的用户转化成自己的粉丝都很重要。而且这件事啊,对许多名人来说,这是水到渠成嘛,太容易了,比如说这个雷布斯哈,雷军的追随者啊,啊,罗振宇的追随者呀,这都是从使用者变成他的粉丝的。

那在创业之前呢,你说这罗永浩,实际上人家在网上也很有人气嘛,是吧?这也是个名人,但是对于粉丝经济啊,他却有自己的看法,为啥呢?他认为他说粉丝经济的载体,通常是一个20美元左右的东西,唉,这是全世界通行的商业规律,从粉丝身上挣钱的明星都是通过卖一本书啊、一张光盘呐,啊,一张电影票啊,这种单价20美元左右的东西来挣钱的,你如果卖上千元的东西,在商业上成功的案例是几乎没有的。有些人不了解这一情况啊,说老罗你有1300多万的微博粉丝,你随便把它转化成销量,你不是赚飞了吗,对不对?一个人买你1000块钱,那得多少钱呀,这完全是错误的观点。

那在初期呀,买这个锤子科技手机的人啊,有相当高的比例,都是老罗的粉丝,他们不是产品的受众,而是老罗的受众,这就是我们刚才说那个就是创始人他个人的魅力。那当这个产品呢,在这个粉丝自己的小圈子里传播的时候啊,评价还都不错,为啥呢?那粉丝也体谅老罗的难处嘛,对吧?你他也不干这玩意呢,是吧?头回整支持一下呗,所以说还,还行,能体谅,即使产品有不咋地或者说有不足的地方,唉,他也能给出那个充满鼓励的建议,这就是粉丝嘛。可是你一旦出圈儿了啊,就扩大你的粉丝,这人你说既不是你的粉丝,也对你没啥好感,那妥了,这回他用了这个产品,纯纯的是消费者,没什么光环加持了,这就产生很多问题了嘛,对吧?

所以这个群体他对垂直早期的产品呢,很多都是那种负面评价啊,这都远超过那种正面评价,原因就是他觉得你这手机、你锤子、铁锹都无所谓,你这有一些基础功能你都没有做好,你就敢出来卖。所以啊,在经营用户的方面,罗永浩就强调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用户变成我产品的粉丝,而不是把自己的粉丝转化成产品的用户,来,大家把这话好好听听啊。

那以上啊,就是老郑给大家分享的第三个部分,叫定战略啊。这里边只说了产品,咱也说了用户,对吧?产品呢,有四点需要注意啊,啊,第一个就是这既要有情怀,唉,能抓住眼球、打动用户,又能产出过硬的产品,技术上给人惊喜,甚至啊,改变用户的生活习惯。其次,你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然后创造差异化的产品,最后呢,是产品设计,既要兼顾创新、差异性、设计上的美感,你还要兼顾公众的接受度。而对于用户来说啊,就是把用户转变成产品的粉丝,才是你企业长盛不衰的奥秘。

这老郑比较喜欢听这个郭德纲的相声,他有一段他自己说的,我觉得说的挺好啊,他说这个活的明白啊,需要的是经历,30岁前经历一件事你就明白了,活到95了,你还没经历这个事,你也不明白,但是这吃亏呀,要趁早一帆风顺,它不是什么好事,从小到大娇生惯养啊,没人跟他说过什么横话没有,65岁走在大街上,有人瞪他一眼,当时气死了,对吧?那就再有一个,从小出生就挨揍,一天八个大嘴巴,对吧?这都25岁了,铁金刚一样,谁也不能把他咋地,啥都不在乎了。

虽然说这个罗永浩创办的锤子科技啊,在手机世界,他不算什么一个大品牌,对吧?并且身为一个年过40的多次创业者,他吃过的亏呀,也挺多,唉,他的人生就不是一帆风顺,这就是老郑开篇就跟大家伙聊的说,为啥要分享这本书,拿老先生的传记,咱不说,你非得说他的对吧?你又不是首富啊,产品又不是风靡全球,这哪个也挨不上,为啥说他就是老郑想说的是什么,就是他呢,恰恰就是我们这个芸芸众生的普通人、平凡人,就是他做了,他想了,他干了,然后他做出现在这样了。如果说换成我们,我们也就想也去做,很大几率干的程度跟他也差不多,那如果说大家各方面情面都齐备了哈,也做的跟他差不多,就你现在想要是首富那样的太少,但是老罗这样至少我们还能看得见,跳起来使劲够,还能有可能摸得着。

那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的警醒实际上是很多的啊,不管是好的,不管是坏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老郑也是非常佩服这个人,也是非常喜欢这个人。所以呢,这个老郑用网上的一段话形容老罗的诶,也给大家咱们一起共勉啊,就是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永远都在进取,永远都在奋斗,永远在路上,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创业者的魅力所在。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