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亲子亲子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以情感联结为钥开启亲子共长的幸福密码
铛铛铃2025-08-30【亲子】17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到的书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优秀的人一定是优秀的父母吗?精英的孩子一定拥有好的人生吗?不知道你身边这样的家庭是什么情况。解读本书之前呢,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
朋友和她的丈夫都是大学教授,文化水平、智力水平都可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他们的孩子也遗传了他们两人的优秀基因,智力超群,从小就鹤立鸡群,远远领先同龄人。同时呢,这个孩子又非常可爱,与我们脑中高冷学霸的形象完全相反。
但是可惜的是,虽然朋友和丈夫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在孩子教育方面却是两张白纸,教育方法十分不得当。严格的时候恨不得胖揍一顿,溺爱的时候又对各种缺点视而不见。最终,那个智力超群、领先同龄小伙伴一大截的孩子,发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休学在家,闭门不出。不要说985、211,就是和普通大学也情深缘浅。
这么有知识的一对高学历夫妻,却不会做父母,这充分说明,优秀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父母,聪明的孩子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会拥有美好的人生和前途。教育孩子的能力和学历、知识并不一定成正比。
还好在孩子开始排斥同伴,甚至家人的时候,朋友意识到了自己欠缺做母亲的能力。5年前开始投入各种教育心理的学习,几乎所有的假期和周末,她都奔波在学习的路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没有能够最终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呢,当我读完这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我第一时间就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她,希望那个曾经可爱聪明的孩子,能够尽快回归人生的正轨。
你有和我朋友一样的烦恼吗?你会做父母吗?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他们某个时刻的某个行为,是在表达什么吗?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总是不听你话,和你对着干吗?读完这本书你会找到答案。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是美国儿童教育专家们一致推崇的育儿指南,作者是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书中,作者和我们分享了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模式——情感引导育儿模式。读了这本书,你会拥有神奇的魔法,让熊孩子远离你的家庭,同时也有助于帮助你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让你学会如何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也能教你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那么,现在我就从三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的核心。
首先呢,只有认清自己的家长角色,并根据角色特点发挥,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家长。所以呢,在第一部分,我想向你分享一下家长的不同类型,帮助你找到改进的方向。
其次呢,是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他是如何表达负面情绪的,代表着什么含义?学会辨别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属于哪种类型,才能找到对应的方法,切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最后呢,亲密关系的促成,需要家长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因此呢,在第三部分,我想向你分享一下这本书的情感引导五步法,帮助你奠定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作者要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收获:了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家长,认清自己的家长角色,并根据角色特点转变成为一个称职的家长。本质上来说,父母其实分为三种类型:控制型、放任型、情感引导型。控制型、放任型的父母,都无法完美地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无法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那如何辨别自己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呢,从而根据自己的类型予以改善呢?我们先来看看三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控制型妈妈多半会粗暴地干涉孩子的行为,经常训斥孩子。放任型妈妈多数是无作为,不管孩子有啥缺点,都视而不见。只有情感引导型的妈妈,会把孩子情绪失常看作是了解孩子内心的好机会,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自然就能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
举个例子,女儿和妈妈在餐厅吃饭,她不停地喊叫。那如果母亲严厉地说:“闭嘴,不许喊叫。”这位妈妈就是控制型的。如果妈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她就是放任型的。如果妈妈尝试和女儿沟通,走进她的内心世界,那么这位妈妈就是情感引导型的。
控制型妈妈的厉声喝止的确会起到作用,但孩子是因为怕妈妈发火或者失去关爱,而不得不顺从。那些在控制型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受到压抑,会渴望一切可以放纵的机会,当这种机会出现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作为父母,你希望孩子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服从你吗?
放任型妈妈呢,就不用说了,孩子要一直喊到自己不想再喊,才会安静下来,周围的人深受影响。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不会懂得规则和如何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他的生活一定会烦恼丛生。
情感引导型的妈妈呢,她们努力的目标不会是孩子的顺从。首先她会尊重孩子的愿望,并找出喊叫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她着急回家了,或者呢,是她累了,也或者是饭菜不合心意。总之呢,引导型妈妈会找出根源,而不是急着制止或者威胁,更不会放任不管。
我们来看这样一段对话。当孩子在餐厅里大声哭闹的时候,妈妈说:“怎么了,亲爱的,你看全餐厅的人都在看着我们呢,这些菜你不爱吃吗?”女儿回答说:“妈妈,我觉得很闷。”“为什么闷呀?”妈妈试探着问道。“老是批评我了。”女儿闷闷不乐。妈妈关切地问:“老师为啥批评你啊?”女儿不好意思地说:“我抢小朋友的笔了。”妈妈语气平和地问:“为啥要抢人家的笔呢?”女儿心虚地说:“嗯,因为那支笔太好看了。”“好看多好看啊,你给妈妈说说,妈妈也想看看呢。”妈妈故作好奇地追问。女儿描述一通,妈妈兴奋地喊:“真是很好看啊,妈妈也喜欢呢。不过我们喜欢啥,可以从别人那里抢吗?”女儿难为情地说:“不可以。”妈妈趁势问道:“那么老师批评你对不对呀?”女儿此时已经渐渐冷静下来,回答道:“对。”“既然老师是对的,你以后按老师说的做就不会闷了,是不是?”妈妈继续引导着女儿。这个时候女儿的心情已经不再郁闷,坚定地回答道:“是的,妈妈。”妈妈趁着机会又深化了谈话的主题,说道:“那你刚才大叫大嚷,很多人都受到干扰,是不是应该道歉呀?如果别人在你身边大喊大叫的,你是不是也会很难受?”女儿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对不起,妈妈。”至此,不只是孩子的不当行为结束了,孩子心里也明白了如何与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还懂得了尊重别人。这就是情感引导的优势所在,不仅可以妥善地处理好孩子的错误,同时可以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责任感。
控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取得的教育结果,通常都不尽如人意,都不能教会孩子如何去尊重他人的需要,而这正是孩子们人生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从长远角度讲,无论是制止威胁还是放任自流,都不会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所以控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都应该学习引导型父母,积极转变。
了解了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父母,懂得了如何向情感引导型父母学习,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者带给我们的第二个收获:了解自己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类型,从而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切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孩子们表达负面情绪各有特点,父母只有充分了解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并找到对应的教育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平时能够看到的熊孩子通常分为五类:寻求关注而耍脾气的孩子、经常抱怨的孩子、专横的孩子、爱哭的孩子、害羞的孩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熊孩子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是寻求关注而耍脾气的孩子。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类孩子的特点。有个孩子叫乐乐,他最近很郁闷,因为妹妹出生了。自从有了妹妹,妈妈很少看自己,只有在自己发脾气的时候,妈妈才会关注自己。虽然这个时候妈妈给自己的是训斥,乐乐也觉得很幸福。于是他不停地发脾气,希望妈妈的眼神从妹妹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这就是寻求关注的表现。
而面对这类孩子,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就是提前计划,事先提醒。比如说,你可以对孩子说:“最近妈妈要照顾妹妹多一些,毕竟她还小,但妈妈依然爱你,也需要你的帮助,你愿意和妈妈一起照顾妹妹吗?”这样一来呢,孩子事先就知道你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会更关注妹妹,而且觉得自己也能在这件事上起到作用,他会更容易接受接下来的局面,不会在突然面对的情况下抗拒强烈。
另外呢,这类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让他知道你会帮他,千万不要对孩子发脾气,不要争吵或者威胁孩子,更不要对孩子动手。
而对于喜欢抱怨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知道抱怨不能达到目的。比如你可以告诉他:“你好好说,我会认真听你抱怨,请回到你的房间说个够。”而当孩子不再抱怨,你可以试着了解他抱怨的原因,例如:“是你的朋友提前离开,让你不高兴了,那你现在想做什么呢?”还可以对孩子说:“谢谢,你不再抱怨。”但没必要更多表扬。
4~7岁的孩子可能会步入专横的阶段,你可以提醒孩子:“不友好的态度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愿望。比如,当孩子和朋友发生矛盾时,先听一下孩子的想法,然后再私下提醒他:“你的态度太糟糕,小明以后可能不和你玩了。”然后帮她想办法恢复和朋友的关系,并在他尝试努力后表扬他:“你向小明道歉了,真棒。”孩子表示你已经看到他的努力。
对于哭泣的孩子,要给予足够的同情、爱和支持,鼓励孩子用语言或者图画表达感情,让他们知道你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这些痛苦,而且在任何时候,你都愿意帮助他们。在孩子难过的时候,同情会让父母和孩子更亲密。
而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你可以说:“我也会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不好意思。”让孩子觉得不只是他一个人紧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角色扮演游戏,操练如何应对不同的场景,例如在学校结识了一个新的孩子,锻炼孩子的勇气。还有,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比如和别人说“这个孩子害羞”,容易给孩子不好的暗示,可以换一种说话的方式,例如:“你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来热身罢了。”
刚刚介绍了一些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类型和相应的对策,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打开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完美引导孩子。
了解了自己是怎样的父母,也了解了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属于哪种类型,那接下来呢,我要分享如何促进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用情感引导五步法,奠定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所谓情感引导五步法,实际上呢,是非常的简单。我们先来看一个示例,然后从示例中对应了解五步法都是哪些方法和步骤。
周五晚上,小熊妈妈告诉小熊:“周六下午我们要去游乐场,但去游乐场之前呢,我们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你也要帮妈妈一起来打扫哦。”小熊不想做家务,于是大吵大闹,为什么做家务这件事让她如此烦躁呢?小熊妈妈为了了解小熊的想法,就蹲了下来,细心聆听小熊的话,也仔细地观察了小熊的肢体动作。通过这些观察,她了解到孩子并不是排斥所有的家务,只是对擦地板很反感。这个时候小熊妈妈想起小时候,自己也曾经非常地排斥洗袜子,每当妈妈让自己洗袜子,自己就很烦躁。同理心使小熊妈妈并没有生气呵斥孩子,而是和小熊约法三章,周六小熊可以不用擦地板,但要用下一周的零花钱交换。当然,小熊也可以通过良好的表现再换回零花钱。小熊对这个约定非常满意,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了。
通过这个案例呢,我们可以发现,小熊妈妈在向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是提前和孩子商量的,这也是情感引导五步法的第一步:播下种子,也就是提前告知要做啥。这一步的意义在于,将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提前播种到孩子心里,让孩子知道他需要做什么事情,你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自己的任务,孩子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然后是观察和判断,观察孩子什么情况下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什么事情最让他不满,从而准备好应对的策略。上面的例子中,小熊妈妈观察到孩子烦的原因是因为不想擦地板,并及时准备好了应对策略,因此呢,小熊才开心地接受了原本强烈排斥的家务活。
其次呢,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也至关重要。听年幼的孩子说话,除了用耳朵,还需要用眼睛。一些懂得与孩子交流的家长,和孩子说话时,会先选择蹲下来,和孩子保持视线齐平的,这样可以直接和孩子进行眼神的交流,就像小熊妈妈做的一样。你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这也是为什么小熊妈妈可以很快就找到小熊情绪激动的症结所在。
接着呢,父母要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状况,或者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她最需要的是家长去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作为情感引导者,你的责任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小熊妈妈接受了小熊拒绝擦地板的想法,给出了替代的办法是给小熊选择,这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式。
最后呢,要富有同理心,特别是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你能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就会更快消失。我们可以看到,小熊妈妈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到位,她从心里去接受了孩子的喜恶,并没有强制她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从而让小熊的负面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这就是情感引导的五步法,使用这个方法,最重要的原则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当然,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是一岁、三岁、14岁还是20岁。
那到了这里呢,《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的重点基本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认清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父母,从而有的放矢做出改变;认清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从而因孩视角,用无条件的爱和情感引导五步法,培养和孩子一生的亲密感情。那了解了这些呢,你就是一个称职的父母,你的孩子一定会是出色的孩子。
今天的分享呢,让我们知道了如何让孩子心甘情愿听话,如何让孩子愿意和我们合作。教育孩子是一项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本书让家长们通过学习,掌握情感引导的方法,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和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
那现在呢,就让我们再回味一下今天的收获,学习做更好的父母吧。
好了,今天的分享呢就到这里了。我是应由,下期读书会让我们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