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原则》以理性框架破译人生算法,在混沌世界中构筑通往卓越的永恒秩序

铛铛铃2025-08-30励志1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原则》。

在解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谈一个人,那就是瑞·达利欧。可能有人看过他的经典论文三部曲,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叫做《经济机器如何运转》。这个论文出名到被人做成了视频,放在了网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点击量就达到了惊人的995万次。

达利欧是美国桥水基金的掌舵人,这是当今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规模超过了1000亿美元。当然,规模大并不能说明问题,重点在于它的回报也是惊人的高。在1975年到2011年,达利欧管理的纯阿尔法基金累计回报358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大名鼎鼎的索罗斯量子基金同期的总回报。

能获得如此高的收益,是因为达利欧有一套极其复杂而又强大的投资方法。如果给他分个级,那就基本属于投资中博士后导师的难度级别,普通人想学也学不会。既然他的投资方法大家模仿不来,那为什么要谈这个人呢?这是因为他把自己成功的秘诀写成了《原则》一书,把自己取得成功的方法赤裸裸地展现给我们,任何人都可以从他的书中找到启发,走向成功的道路。

在《原则》这本书里,达利欧指出,自己的成功并非因为个人的特质,而是因为他从失败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原则,而大多数人和公司都可以运用他的这些原则,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角度为您剖析这本《原则》,教你掌握这些原则,实现自我净化,取得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关注各种成功人士的建议,无意识地向优秀的人学习,这就是在学习这些人的处世原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默默遵守着某些原则,但是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必须得把这些隐藏的原则显露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原则究竟是什么。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原则的内涵。原则二字拆开来看,“源”就是本,“则”就是规则。我们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在不同的阶段,我们都在不自觉地学习,接受着不同的规则,这就是每个人原则最初的样子。它像是人生的纲领,指引着你,并且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错误的,什么是有意义和无意义的。

在《原则》这本书当中,达利欧指出了一条适用于我们所有人的道路,那就是你要努力过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每当需要做决定时,我们就可以这样问自己: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原则是什么?

比如说你正在经营一家餐饮公司,你的一个员工工作了一天之后,觉得非常的累,在接待顾客的时候,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的样子,让顾客很不满意,顾客争着吵着向你投诉他。你作为老板,是该维护员工呢,还是让员工主动向顾客承认错误呢?作为一个商人,又是在服务业,你很自然的应该把“顾客是上帝”当做准则,那么你就应该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考虑,主动向顾客道歉,再让员工真诚地向顾客说明情况,以得到顾客的谅解。

你会发现,当你明确了自己做事的准则是什么之后,做事情会更加的顺利和明确。你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并且当你有了明确的原则之后,你就可以尝试从原则出发,把自己处理各种事情的方法写下来,嗯,然后根据以后遇到的不同情况,不断更新,正确的继续坚持,错误的进行改正。随着时间推移,你的原则会越来越充实,行动也会更加高效正确。

然而,实际上大多普通人的人生原则并不完善,所以无法顺利地找到成功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最有效的完善自身原则的方法就是模仿。本书的作者达利欧也在书中说到,他的成功是能够被复制的。所以第二部分我们不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达利欧的人生法则。

大家应该都知道,项羽的故事是胜多败少,甚至只败过一场,但也正是这一场败仗,使他一蹶不振,自刎于乌江。其实有机会逃跑,但是他不愿意,他自语:“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可见项羽不敢面对失败、面对现实,宁可带领28骑战死乌江,最终获得个悲壮的下场。其实,他渡过乌江,卷土重来也是可能的,但他无法面对失败,直面自己,只好一死了之。

项羽的故事确实让我们觉得可惜,但今天我们可以以史为鉴。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原则》这本书里,作者就告诉我们,首先要拥抱现实、应对现实,直面自己的缺点,从自身开始,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不断反思自己。纵观历史,如果项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自负,改变自己对失败的态度,那历史会不会重写呢?

然而,历史不会倒流,我们且看作者达利欧是如何做的。作者达利欧在书中讲到,他为了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创办了桥水后,开始把自己对市场的观察,比如说谷物和油料、种子、牲畜和肉类的价格走向,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动等等,写成一个叫做《每日观察》的文档,通过电报发给客户。

达利欧说:“我们的客户经常给我打电话,请教我对市场的看法。接这些电话很费时间,所以我认定更有效的方式是每天把我的想法写下来,以便其他人能理解我的逻辑,并帮着一起改进它。这是一项很好的自律措施,因为这迫使我每天都进行研究和反思,这也成为我们企业的一个主要的沟通渠道。”

达利欧记录着《每日观察》,将工作中的感悟,以及公司内部发生的错误和不良后果,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找到问题的原因,系统地解决问题,而且避免重复地犯同一个错误,就像中学时期的错题本一样。每做错一个题目,我们就会把它记录在本子上,考试之前就拿出来复习,知道自己容易犯错误的地方,防止再次出现。

其次呢,我们想要成功,仅仅依靠自己积累的错题本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从自我走出去,去看看别人的思维世界。因为有一些人能看到大图景,但看不到小细节,另外一些人能看到小细节,但看不到大画面。一些人习惯线性思维,另外一些人习惯发散思维。所以很自然的,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我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事物。那我们自己的方式是否正确呢?该如何意识到自己认知的对与错呢?

作者告诉我们,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人生中有两大障碍阻碍着我们不断前行,一个是自我意识障碍,一个是思维盲点。所谓的自我意识障碍,其实就是内心的最深处,人总会极其认同自己的观点,把别人反驳自己的观点看成是对自己的冒犯,即使别人是正确的,可能你心里也想接受别人的意见,可就是不自觉地抵抗对方。而所谓的思维盲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遇到某些不熟悉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的东西,头脑就会一片空白,造成决策的失误。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每天做菜的时候都是早早地放盐,有人反驳:“你炒菜要出锅前放盐,炒出来的菜才能嫩而不老,养分损失较少。”这个时候你可能下意识地想:“不过就是调味而已,何必分的那么清,我做了这么多年菜,你难道在质疑我吗?”这个时候你就是遇到了自我意识障碍,不自觉地有抵抗情绪。你事先不知道出锅放盐可以使蔬菜的养分损失少,便是思维盲点。针对这个意见,你可以试着改变一下做菜的方法,看看蔬菜的口感会不会更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把这个意见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做菜的原则之一。这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会因为接纳了别人的意见,获得了许多正确的原则,这也是成功的基础。

最后,作者告诉我们,要做出有效的决策。在决策一件事情之前,先要做好充分的了解。比如说你遇到一件好看的衣服,价格偏贵,内心无比纠结,你可以考虑衣服的材质是否值这个价格,你的衣柜里是否有替代品,你能够搭配哪些衣物来穿它,穿它场合是否适合你的职业等等,根据这些了解综合考虑,而不是冲动地做出消费。

讲完了原则的含义,以及作者的人生原则之后,我们紧接着就来说说书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那就是自我净化。作者认为随着原则不断地被优化,人也会不断地进化。那么我们如何实现自我提升,在自己所属的领域取得成功呢?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个世界更新换代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前段时间,美国对华为公司采取制裁,禁止销售华为芯片,而芯片作为生产科技产品的核心,美国的这种做法无疑给华为以致命一击。我们正在担忧华为公司的前途和命运的时候,华为公司的总裁任正非站出来说:10年前就预估到了今天的困难,并且拿出了华为自己研发的芯片,挽救了这场危机。”正是因为华为公司始终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进化的原则发展着,它才能以前瞻性的眼光克服了困难。

我们个人也是如此,要么进化,要么经不起困难的打击,被时代淘汰。那我们究竟该如何进化呢?作者达利欧在书中写道,他制定了一套个人进化的方法论,这套方法我们可以分四步来模仿。

第一步,制定一个新目标。目标要可以执行,可以量化。你要实现哪方面的能力提升,就要先制定一个短期的具体目标,将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把目标转化成具体可以实施、调整和优化的步骤,积累小胜利变成大胜利,一步一步前进,始终保持充沛的热情。这有点像爬山,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把目标定在高耸入云的山巅,在艰难地攀爬,可能会慢慢地丧失信心,还未到达山腰就失望地放弃了。如果一开始不是将目标定在山巅,而是定在山脚的某个山头,那么你可能就会一鼓作气地征服这个山头,有了成功的经验之后,你又会满怀信心地去征服另一个更高的山头。也许最后你到达山头的时间推迟了,但你收获的快乐比别人多得多。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讲的那样,确立目标这件事情谁都会,但很多人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目标,一般都是好高骛远,目标定得过高,以至于坚持几天就主动放弃。人都是有贪欲的,想得到全部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我们时间精力有限,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最重要的目标。

第二步,走出舒适区,突破自我。追求舒适是我们人类的天性,陷入舒适区也是造成一生平庸的元凶。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是自我进化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游泳运动员孙杨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男子游泳在世界大赛上至今共获得18枚金牌,孙杨独揽14枚。在2011731日,孙杨以143414刷新了尘封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在更新记录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但孙杨还是加大了平时的训练,不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一次次刷新自己的成绩。所以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在体育运动会上看到孙杨夺冠的身影。

作者达利欧认为,成功是一个进化过程,是人根据环境改变提高自我的过程。走出舒适区是提高自我能力的必要条件。孙杨就是根据竞争条件的改变,不断走出原有的舒适阶段,不断增强实力。所以如果你想要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你就必须走出自己心里的一块舒适区,可能是你习惯的生活状态,也可能是你习惯的环境等等。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主动接受挑战,突破自我,不断变得更强大,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第三步,实现目标。作者认为,首先你要学会区分目标和欲望,欲望往往是目标的巨大障碍。大自然在进化过程当中甩给我们两个按钮,分别是一级效应和二级效应。当我们按下按钮,马上就会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一级效应,日后才出现的间接影响是二级效应。进化的秘诀就在于遇到选择,记得选二级效应那个按钮。

举例来说,健身这事儿,一级效应是运动时感到的疲惫、累,甚至是浪费时间,二级效应是运动后带来的健康和好身材。一阶效应和欲望有关,它能立即作出反应,二级效应和我们的目标有关,它长期才能显示,但是效用和意义是极大的。所以在实现目标这一步,我们关注的不是眼前,而是想一下长远的利益,选择二级效应的按钮。当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你就获得了大自然的奖励,你就会进化,成功也就来临了。

到这里,《原则》这本书的重点部分内容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首先,原则就是我们平时做事的准则,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一套体系,但我们得像达利欧这样的成功人士,把这些隐藏的原则显露出来,把它写下来,让它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我们的工作或者学习中去。

其次,达利欧建议我们的人生要拥抱现实,应对现实,面对最真实的自己,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做出有效的决策,避免过多的错误。

最后,在掌握了原则的规律之后,我们需要实现自我净化,进而取得成功。这就需要书中所说的一套个人进化方法论,先制定一个新目标,再走出舒适区突破自我,紧接着实现目标,获得最后的成功。

《原则》一书字里行间透露着达利欧的真诚,他白手起家创办桥水,经历40多年,把它打造成一个全球巨无霸投资公司。常人想来,这应该是一本无限吹嘘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投资之神的常规自传,但让我们意外的是,作者反复地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卓越的人,他只是一个不断在试错中总结经验的人。他奉行凡事皆有迹可循,他把这种计总结成了各种原则,于是有了这本书。

作者达利欧相信,自己的成功并非因为个人的特质,而是因为他从失败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原则,而大多数人和公司都可以运用他的这些原则,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座未开发的宝藏,蕴含着无限的潜能,衡量自身的特点,结合达利欧的原则,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专属原则,将其内化于心,用一次次行动去检验原则的正确性,并将它贯彻到底,不断成长、不断进化,方能走向成功。

好了,那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整篇经典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