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能实践『七个习惯』的人都会成为五星级领导者
铛铛铃2025-08-22【励志】25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书是《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7年,在全球以32种语言发行,共超过1亿册。2002年,《福布斯》将其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这本书的作者叫史蒂芬·柯维,他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联合主席。富兰克林·柯维公司是一家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的世界顶尖级公司,与财富500强中80%以上的公司和成千上万家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有建设性合作关系。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接下来我就为你详细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提到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分别是哪些。
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习惯,意思就是努力成为积极主动的人。大部分的人认为,我们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左右,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目前社会上广为流行的三种决定论。
第一种就是所谓基因决定论,可以大体理解为你的爷爷决定了你的行为。如果你脾气不好、情商低下,那是因为你爷爷留给你的基因不好。在我看来,这确实是拒绝改变的良好借口。
第二种决定论可以解释为家庭决定论,也就是你的父母对你产生的影响。这种决定论认为你的童年经历、家庭教育背景是塑造你人格的根本原因。例如,如果你的父母从小就对你要求严格、鲜有鼓励,但凡做错事就大声责备,那么你长大后必然会是一个不自信、缺乏自我认同感、在公众面前不敢讲话的人。在我看来,这个论调其实和目前很受欢迎的原生家庭影响论不谋而合。
第三种决定论就是环境决定论,你的老板、你的朋友、你的配偶,你所处的社交圈子等,一系列的外部环境决定了你的人格。那也就意味着,你所处环境的某些因素应该对你的言行负责。
作者认为,这三种决定论本质上都是基于一种刺激方式带来对应的反馈,这显然是动物最擅长的模式。而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在于我们具备自我认知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评估和判断自己的行为,对之产生态度。这点我是极为赞同的。
就拿环境决定论为例,我很赞同你的朋友和老板都会对你造成很大的影响,古语也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我们是有权利选择近朱还是近墨的。
再比如家庭决定论,离异家庭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确实客观存在,但另一个事实是,面对类似的情况,有的孩子就此沉沦,有的却最终以逆境为动力,实现了完美的逆转。造成这种差异的本质就是,有的人积极主动,而有的人消极被动、逆来顺受。
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认为“我负不了责任,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而积极主动的人则主动承担责任,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关于信奉决定论的消极型人格,作者还给出了一个令我茅塞顿开的观点。作者认为,如果你总是将一切怪罪于外部因素,那你的人生将是莫大的悲哀。因为按此逻辑,客观条件让你高兴你就高兴,让你悲伤你就悲伤,身边的人将决定你的一切选择,那你个人是没有任何自由可言的。如此的人生,想想都让我觉得不寒而栗。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成为高效能人士,那么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具备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离开主观能动性这个大前提,其余一切道理都是纸上谈兵。如果你实在认为自己是一位病入膏肓的外部环境决定者,那我建议你多和主动型人士交朋友,让他们来影响你。
积极主动的人总是专注于用行动构建自己的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面对困难或者逆境,他们所散发的能量总是积极的,这些行为总是能够使其影响圈不断扩大。现实情况就是,往往具有影响圈的人总能迅速成为团队领袖。我们经常看到伟大的领袖身边往往会聚集很多优秀聪明的人才,很多人选择跟随积极主动的人,也恰恰印证了这类人的智慧。
第二个习惯是要事第一。
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时都缺乏优先级的考虑。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第一,仔细审视自己目前的状况,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境遇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二、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职业生涯发展得到优化,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深有感触。近几年我已经听过身边不下十个人向我发誓要学好英语,他们深感英语不好会错失很多职业发展的机会,但他们没有一个人真正采取行动。有的人是因为最近工作很忙,打算过一阵子再学,还有的人是贪图享受,一想到周末还有饭局或者游乐活动,就无限期地推后了这个计划。显然,这几位当事人都意识到,学习英语是可以极大改善自己职场发展路径,进而改善自己人生的事情,它非常重要,但却不紧急,因此总是被屡屡搁置。
最近很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最可怕莫过于穷忙。其实所谓穷忙,就是把时间都花费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身上,虽然完成它们可以给你带来即刻的满足感,但是却根本没有长远的价值,而这就是穷忙最可怕的地方。
我们可以再重新审视一下曾经很受欢迎的时间管理。我认为很多江湖术士对时间管理总有一种谬论,认为时间管理的核心就是精细化定制日程。但人不是机器,恐怕99%的人都有计划很完美、现实很骨感的经历。更何况,即便完美执行了计划,如果你的时间都用在了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那也是徒劳无益的。
我听说过有人利用下班时间学习英语、写作、编程而改变职业生涯发展的例子,但我从来没听说过是谁在公司夜以继日的打杂而获得了晋升。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时间管理就是有效执行要事第一这个原则。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精细化安排,而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你身在外企,技术能力优秀,但因为英文不好而遇到了发展瓶颈,那最好立刻行动,不光是个人的娱乐活动可以放弃,工作生活中的琐事也要为它让路。当你因为英语的精进而获得了更好的职业发展,你会得到晋升,收入会提高,掌握的资源会增加,那个时候,很多现今你不得不做的琐事会随之消失。我们通过要事第一的原则解放了自己的时间,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
第三个习惯是双赢思维。
作为一名经历过多场商务谈判的职场人士,我对这个理念很熟悉,也很赞同。最大化自己利益的途径往往是靠双赢,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这种思维在商务谈判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作者也认为,所谓双赢思维,就是我们要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决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我们不必将他人之得视为自己之失。
作者在书中建议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思考他的诉求和顾虑,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需要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其次,认清双方存在的主要矛盾;再次,确定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结果;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方案。
我认为简化言之,就是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通过理解他人或者帮助他人解决他的顾虑,从而令其配合自己的过程。用这个原则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他人配合的案例简直不要太多。
在我看过的一本著名有关谈判的畅销书中,作者的一位女学生就曾经遭遇过这样的一次经历。她当时要乘坐从弗朗西斯到费城的航班,这个呢是过夜航班,我们可以想象旅程会非常的辛苦。当她来到值机柜台的时候,发现柜台的工作人员早已经被乘客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向这位工作人员索要过道的座位,因为这样在旅途中可以获得更好的休息。作者的学生注意到,这位柜台的工作人员早已经是满脸疲惫,还不时用自己的手捂住嘴,低声咳嗽。然而此刻她面前的人群似乎并不会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大家冲她叫喊抱怨,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
正巧她手里还有一瓶额外的矿泉水,于是她把这瓶水送给了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还给了她一些缓解咳嗽的药物,当然还有一些对她的安慰。在交流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位同学礼貌地询问,如果可能的话,麻烦给她提供一个靠过道的座位。大家猜猜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她得到了一个位于安全出口的座位,这就意味着更好的空间,同时还有免费的餐券,还有可以在飞机上看电影娱乐的耳机。是的,这就是双赢思维的魔力。对于疲惫不堪的、深陷病痛折磨的工作人员来说,再没有比一杯水、一些药和一颗理解她的心更有价值的东西了。抱怨和威胁只会让你的诉求变得更加无力,我向你提供你需要的水、理解和安慰,而你向我提供一个舒适的座位,大家各取所需。
作者在这本书中也着重强调,双赢思维是从个人领域的成功走向公众领域成功的关键习惯。
这三个习惯是我比较有感触的,所以上面讲的比较多,剩下的四个习惯,我就简单的为大家说明一下,不详细展开了。
第四个是以始为终。所谓以始为终,其实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务必盯紧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的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今社会,很多人过度忙于工作,一切为了升职加薪,致使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和家人聚少离多渐生矛盾。其实大多数人争取升职加薪背后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幸福美满,而健康的身体与和睦的家庭,才是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决定性指标。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东西。
第五个是知彼解己。很多时候我们收获了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恰恰是从我们不再急切所求,该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开始。
第六个是统合综效。这个习惯其实就是在强调团队合作,即做事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选择。
最后一个是不断更新。作者提出要在生活的四个基本层面,即身体、精神、智力、情感中不断地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实际上,这几种习惯并非随意提出,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很有趣的关于个人思想走向成熟的发展路径,那就是从依赖到独立,再到相互依赖。
我们最初降生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还只是婴儿,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他人的供养、指引和保护,没有这些帮扶,我们可能无法在这个世上生存几天,此时我们还处在依赖的阶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独立,精神、情感、认知、财务,我们都可以更好地自我依赖。曾经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成熟的最终标志,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整个自然世界本质都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过程。的确,现今社会高度发达的一大标志就是全球化的分工协作,往往一支铅笔的生产就需要数百人的参与,每个人都专注于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大家相互依赖,最后实现一个宏观的大目标。
处在依赖阶段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永远是“你来照顾我,你来帮我解决这些事情,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都怪你”。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真的不缺乏这种人,很多甚至已经成年,这或许就是巨婴的一种表现吧。而处在独立阶段的人,更多的是内心独白:“我可以做这些事情,这个问题我来解决,我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在我看来,责任感、勇于担当是对这类人的最好描述。实际上,在职场中,拥有这类心态的人往往也都是团队的骨干和领袖。而具有相互依赖思维意识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会是:“我们可以一起做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更好的合作,让我们共同用自己的才智来达成更大的目标吧。”“我们”二字的这种思维的核心更强调共赢合作。
习惯依赖他人的人,只能靠别人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独立自主的人,可以依靠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具有相互依赖思维的人,可以和别人一起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理解了个体思想走向成熟的三个发展路径,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作者介绍的七个高效习惯:主动积极、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其中前三个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从依赖别人走向自我独立,这是取得属于个人的胜利;而后的四个习惯是帮你做到与他人相互依赖,让你能够取得更大范围的成功。
上面为你讲的是这本书的第一个要点,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分别是什么,以及这七个习惯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接着咱们来说说第二个要点,践行这七个习惯的时候,如何做才能更高效。
作者介绍了一个他自己感悟的自然法则,那就是生产效能平衡法则。什么是效能平衡呢?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农夫,发现了他饲养的一只鹅可以下金蛋。起初他认为这只是个鬼扯的事,并把金蛋扔到了一边,不过之后他还是忍不住好奇心,并把鸡蛋拿去鉴定,结果那居然真的是纯金的鸡蛋。农夫大喜过望,他感觉自己走上了财富自由之路。第二天清晨,这只鹅又下了一只金蛋,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天早上,农夫期待的金蛋总能如期而至,农夫变得十分富有。然而,农夫的贪婪是没有极限的,渐渐,他认为每天一颗金蛋的财富增长实在是太慢了,他决定把鹅杀掉,并一次性拿走所有的金蛋。不过,当他切开鹅的身体的时候呢,却发现空空如也,一个金蛋也没有。更糟糕的是,他失去了这只会下金蛋的鹅,未来也再不会有金蛋了。
这则寓言很好地阐述了效能的基本定义,金蛋代表了我们希望获得的价值产出,能下金蛋的鹅则代表了生产价值的能力,也就是产能,而真正的效能就是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很多人并不能够很好地意识到这个平衡的存在,频繁地破坏这种平衡,自然也就受到了恶果。大多数人都一味地追求高产出,而忽略了对产能的建设和维护。比如很多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方面的错误理念,总是一味逼迫孩子熬夜学习,增加学习的时长来换取更大的产出,但却忽略了这番做法会让孩子学习的效率急速下滑,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现实中,很多高中前彻夜苦读,从没有玩过电脑游戏的尖子生,到大学之后彻底堕落,沉迷电脑游戏,最终荒废学业的案例呢,简直是太多了。这种做法无疑就是杀鸡取卵,为了短期的产出,破坏了孩子的长期产能。
好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讲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为你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
首先,我们介绍了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分别是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正好体现了个体思想走向成熟的三个发展路径,分别是从依赖到独立,再到相互依存。
最后,我为大家阐述了生产效能平衡法则,希望大家不要为了短期的产出而破坏了长期的产能。
在这本书的开篇,有一句话令我陷入了沉思:“播种一个思想,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某种性格,最终收获一种命运。”人们总是在感叹性格决定命运,但其实很多优秀的品质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的行为和习惯积累而来的。当然,失败的性格亦是如此。那习惯作为性格的种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才能收获更好的命运呢?相信本书中提及的七大习惯绝对值得我们每个人投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里了,以上我讲述的内容基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希望我的推荐能帮助你读懂这本书,愿每本好书都带你上一个小台阶。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