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金字塔原理》 以结构化思维搭建逻辑通天塔,在信息迷宫中开辟高效沟通与决策的黄金

铛铛铃2025-08-30励志14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金字塔原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感觉自己的语言很苍白,一件事情在心里想的是一个样子,可从嘴里说出来又成了另外一个样子。明明自己心里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可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以至于当别人说出来之后,才恍然大悟:“对对对,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相信大家都特别羡慕那些讲话有逻辑、思维清晰的人,特别是在面试的时候,面对HR突然抛出来的问题,也能应对自如,对答如流。

其实,这种清晰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都是逻辑能力。逻辑能力可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它需要你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和学习中慢慢锻炼。

那么,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让自己说话更加清晰、更有逻辑,有没有什么办法呢?还真有。今天我们要解读的《金字塔原理》,就是一本教你如何提高逻辑与思维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大有来头,他是知名的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公司的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本书一经问世就大获好评,成为了麦肯锡公司的培训教材,堪称一本教人思维和说话的教科书。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金字塔原理》吧。

既然这本书叫做《金字塔原理》,首先我们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正三角的形状,石块层层累积,结构森严。金字塔原理就是说,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这个中心论点可以有论据进行支撑,每一个论据它本身又可以成为一个论点,如此重复,就像金字塔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注重我们自身要表达的内容,一上台噼里啪啦,只管自己挥斥方遒,然后看到下面有人在玩手机,有人看电脑,顿时心情就不好了:“我再好好的讲,结果你还是不听。”然后自我安慰:“我只讲给愿意听的人,不愿意听的就弃吧。”但是这样对吗?如果是比较熟悉的人,我们可以任性,那在工作中,如果客户不听呢?我们似乎把我们的受众群体给遗忘了,一直想着我们要输出观点,但是他们希望听到的是什么呢?我们满足他们了吗?

比如说你是一个学校的校长,这时一个老师来跟你汇报工作,说:“本来咱们计划这周五举办运动会,但是天气预报说周五要下大暴雨,咱们学校的排水系统不是特别好,一天之内排水不完;周六举办的话也不行,许多老师周日要到林市参加教学研讨会,要到周一下午才能来。所以咱们的运动会只能延期到周二了。”你要是校长听他说了一大通,晕不晕?能不能抓住重点?

如果你在职场中是一个普通的小员工,汇报工作光描绘过程就花了足足20分钟,还没等你说出结果,可能上司已经不耐烦了。而这样一次汇报,可能会降低你在老板心中的位置,或者失去一次赚钱的机会。

那么,怎么样说话才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呢?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要结论先行。什么是结论先行呢?就是在你表达观点时,要开门见山地讲主旨,先把你的结论说出来,然后再阐述你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

就拿刚才的例子来说,跟校长汇报工作,你一开始就要汇报你的结论,那就是运动会延期到下周二举行。不先说结论,当别人听到后面的时候,已经把前面的论据给忘了,甚至于当你把论据列举完之后,听众心里可能会产生与你不一样的结论。1000个读者能读出1000个哈姆雷特”,于是,当你的论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对听众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先入为主的是自己的论点,而不是你的。

沟通表达,其实就是观点的阐述。我们在倾听的时候都喜欢抓重点,但有意思的是,我们表达的时候却没有抓重点的意思。作为听众和作为讲演者时,我们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当你站在听众的角度去看待演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自己表达上的问题。许多专业的演讲人士会录音自己的演讲,事后反复地去听自己的演讲,真的会找到无数问题,甚至有时会想:“这讲的都是啥呀?”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改进的地方。

知道了结论先行,还要了解金字塔原理的使用是有一个注意事项的,那就是所有的论据最好不要超过七点。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能够同时接受的数据极限就是七条。让你在短时间内看一串数字再背出来,往往人们就只能记住前七个。

总之,金字塔式思维能够使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更加有条理,也让听众能够快速抓住你要表达的主旨,从而实现沟通和传达的目标。

上面的内容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金字塔原理,但是仅仅知道道理还是不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组织自己的逻辑框架,然后根据这个框架把想说的内容说出来。如何组织我们的思想框架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部分。

一般情况下,思想本身是零散的、模糊的,我们只有在把自己的思想完整地用语言或者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我们才能真正形成和把握自己的思想。大多数时间里,我们也只有大概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不确定自己具体要表达的细节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这种表达,直到最终一篇文字或者一段讲话完成那一刻,我们的思想才算完整的形成。

所以,为了让思想的形成更加顺利,金字塔原理中,作者提供了三个组织思想的逻辑顺序,帮我们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想。这三种逻辑顺序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重要性顺序。我们先来一个个地看。

时间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发生事情的时间的顺延来进行的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事必然需要一系列的步骤,而这些步骤主要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的。按照时间顺序,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

比如你们公司为了迎接双11,进行了一次促销活动,活动结束后,老板向你询问活动进行的怎么样,你可以这样说:“这次双11促销,我们的订单超过了10万个,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0%。在双11之前的预售活动中,我们的成交量就达到了2万个;活动进行中,每天有超过5万个客户咨询,最终促成了8万个订单;活动结束前夕又促成了2万个订单。”像这样,以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为时间节点进行叙述,很容易就能让听者跟上你的思路,这就是时间顺序。

第二种逻辑顺序是空间顺序。所谓空间顺序,是按照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的,能够呈现事物各方面的空间视角。公司的组织可以分为董事长、总经理、各部门主任,再到具体职员;学校可以分为办公楼、教学楼、餐厅、体育场等等,按照空间的顺序依次排列。

比如说你们公司新建成了一个工厂,领导来参观,你作为主持人要给他们讲解,这时候你就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来:“东边是我们的生产部,所有的商品的生产和质量检查都在这里;南面是我们公司的行政部,负责公司对内和对外的联系与协调;西面是我们公司的食堂和体育馆;北面是公司的停车场。”这样一来,公司的内部结构就十分清晰了。

我们还可以根据重要性的顺序来分。重要性顺序,就是按照重要程度进行的信息归纳与呈现。当我们在认识或者介绍一个事物时,必然是通过化整为零,一部分一部分地去了解或呈现的,那么哪一部分应该是我们最该思考与呈现的部分呢?当然是重要的核心部分,之后再逐次涉及其他次要部分,这样更容易抓住该事物的核心。

举个例子,你在互联网公司从事市场工作,在一场行业交流会上,你有机会在大会上发言,给大家介绍你们公司的产品系列,你如何介绍呢?你可以说:“公司当前已规划的产品分为三类,一类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校园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二类包含了三个垂直系统,分别是什么、什么、什么;三类是围绕垂直和核心系统做的多个周边产品,包括什么、什么等多个产品。”这样依次重要性先后呈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学习了这三个方法,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织结构,然后根据这个结构往里面添加内容,这样就会让听众感觉条理清晰,逻辑分明,你自己也不会说着说着就不知所云了。

现在我们通过金字塔原理可以成功地把思想组织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结论和分析,可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别人会不会对你的分析不感兴趣,不愿意听呢?所以在第三部分,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让别人对你的观点感兴趣。

我们在表达的时候非常容易忽略开头,甚至不能够说忽略,因为其实是一点意识都没有。就比如说有很多的讲座就有这个问题,我相信大多数人听完各种讲座之后,都会觉得很浪费时间,因为根本没啥收获,或者感觉很难听进去,这是为什么呢?不可能所有的讲座都没有干货吧?其实就是因为大多讲座都是平铺直叙,没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导致一开始就让大家丧失了兴趣,说的内容自然就听不进去了。

所以说,要想让别人对你说的话感兴趣,就必须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就像我们去看电影,好的电影全程无尿点,因为电影通过情节的设计,可以从电影一开场就通过悬念吸引住观众,让观众期待悬念的解开,但是每一个悬念的解开,背后都会引出另外一个悬念,然后观众的注意力就都在电影上了,甚至电影结束后还会等待片尾的彩蛋,意犹未尽。人性是喜欢猎奇的,所以用好的开头吸引住观众或者听众,就是成功的一半。

在金字塔原理中,作者建议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写序言,序言包括背景、冲突、疑问,用读者已知的信息作为背景,用现状作为冲突,然后提出疑问,一般要解决的疑问就是本文的核心主题。

举个例子,我们就以说服老板购买新打印机为例吧。首先你需要用已知的信息作为背景,你就可以这样说:“老板,最近咱们公司的那台老打印机坏的频率特别高,还总是不出墨,近期需要打印的文件又特别多,搞得工作效率也低了。”领导一听确实是这么回事,接下来就要设置一个冲突,你可以说:“我觉得提高工作效率是最重要的,现在瓶颈就出在设备上。”接下来你就要引出疑问了:“如果再增加一台打印机,双管齐下是不是就会好一些呢?”这样就给老板设置了一个疑问,让她明白问题出在哪里,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到这里,这本金字塔原理的重点部分内容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金字塔原理就是在表达的时候,把任意的一件事情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在每个论点下面提供论据去支持。作者教给我们组织思想的方法,可以按照时间、空间、重要性的顺序来组织我们的思想。我们怎么样让别人对我们的观点感兴趣呢?就是用背景、冲突、疑问的方法讲故事,吸引大家对自己的方法感兴趣。

总之,金字塔结构原理是一种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井井有条地完成获取信息、思考整理、形成一整套的思想活动。金字塔结构原理也是一种理论体系,让我们能够摆脱自发、盲目的状态,在正确理论的指引下不断积累和提高。金字塔结构原理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体现了我们不断追求更严谨、更规范、更科学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最大的部分是表达的逻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进行改变,在说问题的时候,先说总结性结论,然后看对方是否感兴趣,如果有兴趣的话就展开说,如果没兴趣的话,或者对总结性结论没有异议,那么就愉快的结束了谈话。尝试了几次,虽然很不熟练,有时候也会掺杂之前的习惯,扯上一些无关的或者无谓的言论,但总体来说自我感觉不错,这是一个不错的改变。有时候一些不太好的东西,习惯了就无视了,得真正有人提出或者摆在你眼前,才会忽然发现:“呀,这是个坏习惯。”

所以在平时的思考和工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金字塔原理来训练自己。尽管工具是固定的,但人的思维是无限变化的,因此在有意识的培养训练之下,希望能够推导固有的思维模式,建立全新的结构化思维。只有多练才能真正消化知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整编经典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经典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