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内向者沟通圣经》 以静默力量破译社交密码,在深度倾听中构筑穿透喧嚣的能量共振场

铛铛铃2025-08-30励志1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内向者沟通圣经》。

一提到“内向”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呢?一个沉默寡言、沉浸于自我世界,拒绝与他人交流的消极人物形象。这种刻板印象太深入人心了,大家都很抗拒这个词,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中,内向者往往不擅长与他人沟通,也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不善言辞,内向者往往会因此错失很多机会,成功的几率也大幅度降低。

在许多公司发布的招聘广告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诸如“性格开朗,擅长与人沟通”的要求。因此,很多人都急于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在各种演讲类培训中进修,恨不得一夜之间,自己就变成了一个能够在大众面前放言高论、侃侃而谈的人。

但内向者真的有那么糟糕吗?你不知道的是,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巴菲特、斯皮尔伯格等等这些世界名人,他们都是性格内向的人。那么内向者是怎样在生活和职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呢?或许《内向者沟通圣经》可以给你最好的答案。

本书的作者珍妮弗·康维勒,是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开发专家,被尊称为“内向型人格之王”。他为很多政府机构和著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比如像通用电气、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都是他的客户。他本人特别擅长把深奥的领导力理论转化成实际的操作方式,帮助大家去改变,尤其擅长帮助内向的人找到自身的优势。这是一本内向者的职场升级宝典,它能够帮助内向者在外向者占主导的商业世界中轻松突围。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内向是一种偏好,一种性格倾向,并不需要改变,但需要管理。内向者,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并进行持续的练习,完全可以将这所谓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实现真正的逆袭。

那么接下来我会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解答,为您解读这本书的精髓,并教您学会如何管理内向型性格。

首先提到“内向”,我们可能会想到很多种表现,像是在聚会时,一个人默默地躲在角落里,看着别人在那里欢声笑语;每逢周末,总是自己一个人看着虐狗的电视剧;聊天通常都是别人问你一句,你回答一句,被大家称为话题终结者。

那么具备内向的表现,就是一名真正的内向者吗?到底什么是内向者呢?很多人对于内向一直有着很深的误解,我们常常将一个人的内向说成是害羞。其实内向不同于害羞,害羞指的是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也可以指因胆怯怕生,或者做错了事情,怕人耻笑而心中不安;而内向则表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但是在做事方面,内向的人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十分可靠。

所以当某个人总是做不好事情,问他原因时,得到的回答是:“唉,是因为我太内向了。”也许不是内向的原因,而是因为他的害羞造成的。

还有许多人觉得自己内向是有问题的,甚至是一种病,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真正的内向者比较典型的特征应该是:情绪不怎么外露,只与认定的挚友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相对于面对面的沟通,更喜欢书面交流等等。

作者告诉我们,鉴定一个人是否内向,可以看他是否具备这样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总是想把别人交代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打个比方,一个叫小张的广告策划,在实习期间勤勉工作,上司对他非常满意,也认可了他的能力。因此,实习期结束后,上司不断地将一个又一个项目丢给他,她没有拒绝,照单全收,并且全部努力做好。为了完成工作,她早晨六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小张担心别人会认为她没有能力,同时也担心因为做不好而影响到别人,所以陷入了一直做但一直做不完的无底洞。小张之所以陷入这样的窘境,就是因为他没能设置底线,也没有向她的领导寻求帮助,导致她的工作与生活失去平衡。这种现象基本上就是内向型性格产生的影响。

内向的另外一大特征是,在跟别人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精力,舒缓压力。想想你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是不是也具备这样的特征?作者有一个内向的同事跟他说,自己宁可在家里看一本以前看过的很无聊的书,也不愿意去参加什么社交活动。这就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待在人多的地方,就会觉得很疲惫,参加这种社交活动,就会觉得压力很大,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舒缓压力,恢复自己的精力。

据统计,有40%的企业高管都是内向者。一些成功的企业都拥有一位谦虚、不喜欢出风头、低调沉稳的领导者,这些特点与内向型的特征非常一致。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善言辞、善于独处,热爱研究新技术;股神巴菲特也曾患有自闭症,盯着一把牙刷一看就是两个小时;乔布斯童年的经历造就了他内敛的性格,使他倡导简约的品牌理念。所以说内向并不影响人的工作与生活,内向者也可以取得非常伟大的成就。

了解了内向的真正含义,我们不难发现,性格内向的人有时即使长期超负荷工作,也很难得到关注,他们会拒绝当众发言,面对大家讲话,有时会紧张到结结巴巴。事实上,内向的性格的确会让人丧失很多东西。第二部分我们就来看,内向者的性格会让他们面临怎样的挑战。

在生活当中,有时候内向的性格会让自己丧失很多机会。因为内向的性格确实和任何一个性格一样,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挑战。

第一种挑战就是会有很大的压力。内向的人不太擅长拒绝别人,他不懂得说“不”。比如领导同事给你安排一个活儿,你没有拒绝,还没有完成得很好,然后他们又给你安排活儿,你又不会拒绝。这个时候作为内向者,你的心理压力就非常大。因为一方面你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另一方面你的工作压力和强度超额了,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就会带来一种压力。与此同时,内向者在职场当中,有时会不愿意和一帮人在一起工作,尤其是发觉身边的人都那么能说的时候,内向型的人压力就更大。而这些感受是外向型的人感受不到的,他们应付这种场合是游刃有余的,而对内向者而言,在职场和工作的时候,会自然地面临这种挑战。

第二种挑战,别人可能会对内向型的人评价偏低。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总是通过看到的表象来评价一个人。比如你在思考,不太想说话,即使你想的很多,别人也可能觉得你这个人笨笨的,反应慢;你在分析和判断或者在倾听,别人却可能觉得你是优柔寡断;你在公众场合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别人却会觉得你是害怕公众场合。而这些优柔寡断、胆小、害怕、反应慢,其实都是你无意识中给别人留下的负面印象,即使你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有的内向者就会说:“我只是想要听别人先讲,再把别人的想法都理解透彻之后,再开始处理问题,属于那种慢热型的人。”可是别人就会觉得我反应迟钝,优柔寡断。所以这也是内向性格在职场上的一个弱点。

第三种挑战是,因为内向者不太善于交际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所以在职场竞争中容易占劣势。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和能力有关,也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密切相关。你如果能够不断地拓宽人际关系,那么你职场发展的机会就更多。可是内向的人却不太善于这一点,而且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成就和功劳挂在嘴边。然而事实上,不善交际,不善于展示自己,事业上的发展机会就会损失很多。你不能指望别人有读心术,或者能一眼看穿你在想什么,你做过哪些成就。书里有一个内向者这样说道:“人家外向者都轻易地能给自己争取到在大众聚光灯下表现的机会,而我自己却只能在那静静的等电话响起。”因为对于内向者而言,要与陌生人建立联系,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就会影响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

内向者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很容易成为职场的隐形人。因为不愿意站出来表现,或者不愿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很常见的情况是容易被别人忽略。比如在公司开会,是让公司的同事了解你、认识你,对你形成判断的一个重要的场合。可是很多内向的人在会议上的时候,就不愿意发言。那可想而知,如果你不能够在其他重要的领导或者同事面前展露你自己的才华,那你就很难成为别人合作或者提升、提拔的时候优先考虑的对象。长此这样下去,即使内向的人很努力工作,但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忘了这么一个人的存在。而又因为大家对你的忽略,形成这种负面的消极循环,进一步导致自己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内向者的这些不足好像听起来都很糟糕,让人觉得很难过。然而作者在书中说道,不用那么担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内向者的性格是可以进行管理的,成功的领导者都能够把内向者的这些弱点转化为优势。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作者提出了4P法则,帮助内向者管理自己。什么是4P法则呢?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易记的行动指南,包括准备、展示、推动、练习这四个步骤。因为这四个步骤所对应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都是P,所以就简称为4P法则。这四个步骤就是解决我们刚才提到的内向者所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压力、别人的低估、不懂得经营关系和容易成为职场隐形人的关键法宝。学会这个4P法则,如果你是内向型的领导者,那你就可以用这个法则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而如果你本身是外向型的人,你又可以很好地跟内向型的同事更好地沟通。

那么这四个步骤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一来看。

先看第一步:准备。内向者在人多的公开场合往往会感到压力,因为无论是要公开发言,还是参与会议上的讨论,都意味着内向者需要与人打交道。在这种情形下,内向者一样可以表现得很好,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现在就面对着陌生的人,他问你“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我相信不论你是外向还是内向,你都不会紧张,能够自信地给出回答。为什么呢?因为你对答案太熟悉了,不就是“疑似地下霜”吗?因为你很清楚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所以你就不会觉得紧张。一样的道理,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内向者感受到压力最大的原因,其实是自己对将要面临的情况很陌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熟悉,因为没有充足的准备,所以就进一步产生慌乱。因此,对于内向者而言,迎接挑战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做足准备。比如你今天要去和客户的高管进行一次沟通,你觉得很紧张,那这个时候你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做什么样的准备呢?比如你可以把对方可能会提到的问题全都列出来,构想一下怎么回答,然后找一个你信任的朋友来模拟一下这次面谈的场景。当你的朋友来给你反馈,甚至你去模拟自己进入办公室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场景,如果客户做出哪种反应,我应该怎么去处理。如果能够把准备做到这个程度,那相信你再接触到客户的时候,心里就会有底得多。

4P的第二个步骤就是展示。内向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的努力会被别人看在眼里,可是事实上,如果你不主动向别人展示出来,别人很难发现你真正的成绩。因此展示自己很重要。如何展示自己呢?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专注,只要你能够专注到当下,能够和要交流的人真诚、无私、坦诚地沟通和分享,那么对方就一定能够感受到你的期望和想表达的意图。内向的朋友们在需要展示自己的时候,一定要真诚勇敢地表达。

我们要如何展示自我呢?要想达到展示的最佳效果,可以从三步入手。首先要懂得倾听,这一点其实是内向者非常擅长的专注,倾听对方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正如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你对别人感兴趣,那么你在两个月内交到的朋友,就比你试图让别人对你感兴趣,花两年时间交的朋友还要多。”其次,当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之后,你就要记住对方的姓名,最好能够让别人记住你的姓名。你可以训练很多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姓名,比如你在心中不断地默念呀,或者你把他的名字和另一个和他重名的人联系起来等等。但对你而言,让别人记住你的名字只是第一步,你还得让别人记住你是做什么的。最后要告诉别人你是做什么的。作者总结了一个三段式的模板来自我介绍,这个公式就是:首先介绍你的职业或者职位是什么,其次你在工作当中具体做什么,最后举个例子。而这个公式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三部分。比如在这次会议上,客户问你:“小王你是做什么的呀?”这个时候由于你此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你的回答就有的放矢。用这个三段式的公式,你可以这么说:“啊,刘总您好,我是公司的客户主管,主要工作就是给像您这样的公司管理人员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比如你们公司现在的业务发展得很快,对人才需求多,但新招聘进来的员工呢,还暂时不能满足需求。这个时候呢,我就要和你们的同事一起合作,为员工成长提供培训,这样他们胜任工作的时间就会快得多。如此一来呢,我们就能够帮助您公司更快的实现今年的目标。对了,你以前对员工有进行过这样的培训吗?”这种回答,首先你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刘总”,一旦你知道他姓什么,就会赢得一定的好感。然后呢,你还要把回答引向一个他关心的话题,有助于建立双方的联系。

4P的第三步是推动,就是说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前面我们提到过,做了充足的准备,也要进行展示,但其实做起来还很难,因为你会觉得害怕。但是正如爱默生曾经说过的:“去做你最害怕做的事情,只有把自己推出舒适区,进入有挑战的领域,你才能真正的进步。”因此,推动这一步,就需要内向者为自己设立一个能够完成的小挑战,或者可以达到的目标。一旦突破了自己过去的舒适区,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就有可能迎来全新的机会。书中作者就讲了自己一个较为内向朋友的故事,这个朋友呢,很不喜欢参加聚会,可是她却强迫着自己一定要多参加聚会,并且每次参加聚会都会提出两个要求:一,最少要待够30分钟;第二,一定要收集到20张名片。她长期强迫自己这么做,后来成为了公司里有名的社交专家。因此推动自己走出舒适区,关键就是一定要给自己设置有挑战的场景。如果你不擅长当众演讲,就一定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公共演讲的机会;如果你不擅长和客户沟通,就一定要假设一段很难的对话。就如作者引用的一个内向型领导者说的话:“是什么让自己不舒服,还愿意让自己不断强迫挑战自己呢?那是因为你毕竟想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能做点什么吧。”这也许是每个内向者都愿意去尝试和挑战的原因吧。

最后4P的第四步就是练习。前面所提到的几个步骤,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体育运动的选手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是练习,反复的练习。内向者想要突破自己的局限,要做的也是练习,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不断的熟练。你可以试着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观点,看看哪一种表达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

4P的步骤就是准备、展示、推动和练习。准备主要让你了解目标,了解自己知道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展示呢,就是让你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关注当下,真诚的面对和你相处的人,把正面的印象传递出去;推动呢,就是要你走出舒适区,勇敢的尝试挑战;而练习呢,就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你要告诉自己:“我知道我能做到,但是还需要付出一点努力。”

说到这呢,今天的内容就聊的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说完这本书,最重要的收获应该是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学会管理内向的性格。孔雀不开屏则已,一开屏必让人惊艳。许多内向者平日看似波澜不惊,但他们推波助澜的能力却惊人。因此内向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阻碍,反而会帮助人们对自己的领域更加的敏感专注,从而在安静中汲取更多能量,蓄势待发。相信内向的你也可以光芒万丈。

好了,那今天的内容呢就分享到这里。我是泥巴,下期读书会呢,我们再来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