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传记传记

《史蒂夫·乔布斯传》 以偏执狂想撕裂现实边界,在科技与艺术的熔炉中锻造颠覆时代的

铛铛铃2025-08-30传记1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

《史蒂芬·乔布斯传》

对于广大的苹果用户而言,创始人乔布斯可谓是果粉眼中的科技大神、心中偶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改变着世界,用科技撰写着人生传奇。

有的人这样评价乔布斯说:“他是一位嬉皮士、资本家,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公司变得既时髦又性感,而且很酷。”可是他并不愿意让自己也活在这样的标签或者是序列之中。

在苹果工作任职之前,他大胆突破,敢于革新,推出了不同凡响系列广告。广告中的人物以爱因斯坦、爱迪生、马丁·路德·金等人为主,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看待事物拥有与众不同的眼光,并且改变了世界。不难看出,乔布斯也想变成历史上的巨人,他更想待在这个伟人的序列中,这是他邀请艾萨克森给自己写传记的动机。

那么乔布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他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不断持续的创新力呢?又是什么样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来支撑着他一生的追求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外界对他的个人生活以及管理风格的一些负面言论呢?或许这些问题可以在这本书中给你找到答案。

一本好传记,会清清楚楚地记录自己的真实人生经历,不论正面或负面,都会一一体现,不做作。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人生体验越广泛、越多样,他的设计也会越好。”

下面呢,让我们分三部分一起走进乔布斯的一生。

第一部分,乔布斯传奇的一生与他年轻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通过了解乔布斯在创办苹果公司之前的人生,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寻找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改变了他的性格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乔布斯的成长历程中,有两件事对他影响比较大,就是被抛弃和被收养。1955年,他的亲生母亲没有结婚便生下了他,他们没有选择亲自抚养他,而是将他送给别人抚养。领养他的便是乔布斯夫妇,他们虽然学历不高,经济条件一般,但是一对尽职尽责、充满慈爱的合格父母。他们竭尽自己全力给乔布斯最好的养育和教育。

乔布斯从小便知道他并不是养父母亲生的。有一次他跟一个小女孩讲述起这件事,小女孩好奇地问道:“这意味着你的亲生父母不想要你吗?”小女孩不经意间的疑问,彻底打翻了乔布斯心中的五味瓶,他哭着跑回了家。但是他的养父母告诉他:“不是他们不要你,而是我们选择了你。”

尽管乔布斯从来没有承认被亲生父母抛弃这件事给他的童年造成了创伤,并且他声称自己从来没有感到被遗弃,相反,养父母的悉心照料让他觉得自己很幸福、很特殊。不可否认的是,被遗弃和被选择的这个过程极大可能对他日后人格的形成带来矛盾的一面。一方面他拥有强烈的控制欲,他想完全掌控自己所处的环境,甚至是自己所面对的每一件事情;另一方面,他反倒觉得自己很特殊,一般的常规法则在他身上并不适用,所以他从来不会拘泥于这些规则,不受其束缚。这很有可能又助长了他性格里的顽固与叛逆。

尽管他很感激并且很爱他的养父母,但是他喜欢在感情上操控他们,他会让父母服从于他的想法。例如,他强烈要求他的父母送他去私立大学里德学院,那个时候学费也是非常昂贵的,甚至在入学之后不向父母表达任何的谢意,就连简单的告别也让他给拒绝了。在学习一个学期后,他认为高额的学费不合理,他便自己做主选择了退学,但是依旧在学校里旁听他喜欢的课程。

他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日后与他人的交往模式。假如乔布斯经常会对别人提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要求,并要求他们听从他的意志。

乔布斯五岁的时候,跟随自己的养父母搬到旧金山湾区的山景城生活。那个时候的旧金山湾区就是现在的美国硅谷,科技水平先进、文化氛围浓厚、经济发展迅速。在环境的熏陶下,乔布斯从小便对数学、科学等知识异常感兴趣,并且加入了很多极客俱乐部。同时,他又是非常热爱摇滚音乐的嬉皮士,音乐方面的艺术细胞也比较发达。

宝利来创始人埃温德·兰德作为乔布斯的崇拜者之一,在一次交谈中告诉他:“当科学和艺术相互交叉时,那便是创造力涌现的时候。”恰好乔布斯在科学和艺术方面都比较有天赋,这或许是天赋异禀,又或者是他自己故意而为之。在苹果发布会上,经常会使用一张有着两个相互交叉路标的图片,上面标记着一条是艺术之路,另一条是科技之路,他就精神抖擞地站在两条路的交汇点。同时他表示,苹果也可以站在那里。例如在苹果的大多数产品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定是与完美的外观设计、个性化体验等相结合的。

但是在当时那个科技欠发达的时代,站在十字路口讲求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乔布斯与世界格格不入,被一些精明的商人称作怪人。庆幸的是,美国硅谷的社会环境能够做到宽容和保护这部分科技怪人。例如13岁的乔布斯便加入了惠普探索者俱乐部,他为了得到一些制造零件的材料,为了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便自己直接给当时的惠普CEO比尔·休利特打去了电话。令人意外的是,工作繁忙的比尔不仅接听了他的电话,还跟他畅谈了很长时间。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拿到了自己想要的零件,还收获了一份去惠普公司实习的大好机会。

正是因为当时的硅谷所具备的这种宽容的氛围,乔布斯才能够全身心的专注于科技,建立了研究科技的坚定信念。

了解了乔布斯的性格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之后,我们应该来分析一下他的个性特征与苹果产品之间的关系,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完美主义、控制欲极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影响苹果的。

在外人看来,乔布斯就是个矛盾体。他虽然对产品的艺术美方面有着近乎完美的追求和疯狂的热情,但是在他的性格中又处处体现着自私、暴躁甚至是冷酷。那么问题来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又或者是苹果产生的衍生与乔布斯的性格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在作者艾萨克森看来,乔布斯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他对两者直接的完美融合。苹果公司取得成就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乔布斯的个性,而他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不好的一面,也大多数是因为对产品高要求、高标准的完美主义有关系。

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可以说是在产品的设计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是对别人的设计很挑剔,他更不允许别人随便改动自己的设计。比如在研究苹果第二代电脑的时候,乔布斯曾经允许电脑里为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安装两个扩展槽,但是沃兹尼亚克不顾反对,最终在第二代电脑上一共装了八个扩展槽。之后,乔布斯再也不允许别人破坏他的设计。为了避免用户随意打开机箱碰到主板,他把产品设计成了一个整体,只有苹果的技术人员用专门的设备才能打开。这种一个整体的设计方式也成了苹果电脑的标准化设计。

在作者看来,如果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和控制欲都达到顶峰时,在两者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独特的现实扭曲立场。也就是说,乔布斯会产生一种强大的作用力和气场,根据自己的设想扭曲并改变现实,让自己甚至是别人相信一些现实生活中原本不会发生的事情。

艾萨克森认为,现实扭曲立场的根源在于在乔布斯的内心深处一直树立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便是世界上存在一部分人是非常特殊的,例如他自己、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他们被上天看中,天赋异禀,世间常规的法则对他们来说是不适用的,他们可以漠视甚至是重新制定新的法则来服务于自己或者其他人。

因此,当现实与乔布斯的意志不相符的时候,他就会忽略现实,发挥现实扭曲立场的作用。很多曾经与乔布斯共事过的人表示,虽然有时候现实扭曲立场给他们的工作增添了很多痛苦,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确实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发挥超乎平常的水平。

有一次,乔布斯因为对电脑的启动时间过长而不满意,他一气之下便冲进了麦金塔操作系统设计师拉里·肯扬的办公室,让他想办法缩短开机时间。在肯扬解释无法缩短开机时间的限制性因素和困难时,乔布斯打断说:“假如你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那你会拼尽全力让启动时间缩短十秒吗?”他一边跟肯·杨辩论着,一边在白板上写着算式,嘴里不断重复着:“假设世界上只有500万人在使用麦金塔电脑,所有人每天都会因为电脑开机时间浪费十秒,一年就是300万个小时左右,这就好比我们迫害了100条无辜且正在努力奋斗的生命。”

经过乔布斯的一番说教,肯阳被彻底征服了。让人惊喜的是,几周过后,在肯阳的不懈努力下,电脑的启动时间整整缩短了28秒。

当然,现实扭曲立场也并不是万能的,就好比麦金塔市场的不断消沉一样。不得不承认的是,麦金塔电脑不管是在操纵界面系统还是在鼠标的操作上,都具备很多优势,但是由于乔布斯对设计的完美主义,它不允许电脑设置硬盘、驱动风扇等,这就直接导致电脑的内存小、运行速度慢、散热性差的问题出现。尽管在麦金塔刚刚上市的时候引起不小的轰动,之后弊端慢慢的暴露出来,在市场上便逐渐失去了地位,销售量也直线下降。这也进一步激化了乔布斯与公司董事会之间的矛盾。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乔布斯的个性特征既给苹果产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在乔布斯的人生中,也发生过一系列由于个性而带来的失败,这些失败让乔布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后成就了我们眼中的苹果之父。

所以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究竟是哪些失败让乔布斯产生了转变呢?

毫无疑问,乔布斯个性十足的性格和特殊的管理方式一定会引来不少人的反感,加上当时麦金塔电脑在市场上的节节败退,更加剧了公司董事们对乔布斯的不满。19854月,公司董事们决定剥夺乔布斯在公司的权利,几次夺权失败后,乔布斯在1985917日辞去了董事长职务,离开了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苹果公司。

离开苹果后,他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沉寂了整整11年。直到1995年,他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先是由皮克斯制作的首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上映,成为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电影。到了第2年,实力犹存的苹果公司收购了乔布斯名下的电脑公司,他也因此回到了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开启了人生新的高峰。

不得不说,乔布斯沉寂的这11年,对他踏上新的事业巅峰是至关重要的。连作者都说,乔布斯的巨大成功离不开他在下台之后的失败经历。

那么,乔布斯都是经历了哪些失败经历,他又是如何在失败中慢慢走向成功的呢?

从苹果公司离开之后,乔布斯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他又凭借自己的经验创办了一家电脑公司。他开始毫无节制的放纵自己对完美的要求,例如花100万美元请人设计公司的logo,机器的外观必须是一个立方体,就连机器内部的螺丝都要镶嵌上一层昂贵的镀层等等。他的完美主义体现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中。

事实证明,他设计处理的产品尽管非常强大,但是过于昂贵,过于华丽的外观也不是很实用,这严重违背了他最初的目标,那就是设计出一款性能强大、价格合理的软硬件一体产品。这次的失败让他非常痛苦,他开始尝试着反思自己存在的一些性格缺陷。他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太过于要求细节完美了,是不是自己的偏执和控制欲遮蔽了他对市场的正确判断等问题。很明显这些问题是无解题,但是乔布斯知道,反思自己就是莫大的转变了。

之后乔布斯从大导演乔治·卢卡斯手中花重金买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对于皮克斯来说,研究出一款能够集动画制作、高端成像的软件于一体的计算机是工作室一直以来的攻坚问题,多年的心血都集中于此,并且没有大的进展和突破,日常运转只能是靠着乔布斯开的个人发票维持着。直到3D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的火爆上映,问题才得以解决。

皮克斯的精神领袖卡特·穆尔,他总是赋予设计人员足够的自由空间,供他们去想象,他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善于发现员工的长处。受卡特莫尔的影响,乔布斯也开始慢慢的收敛自己的控制欲,他也察觉到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完全都是正确的。毕竟如果按照他原有的意思,他不会同意皮克斯把工作重点放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上。庆幸的是,皮克斯工作人员的独立思想没有受到干涉,一直没有被打消。

从此以后,乔布斯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不断收敛自己的控制欲,同时也变得更加有耐心。这些性格上的改变对于以后苹果公司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大家熟知并广泛应用的app store,最初考虑的是对IPHONE安全的考虑,乔布斯是不允许对任何外部开发者开放的。好在他立马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想出了一个周全的办法。他为开发者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标准,并要求外部开发人员必须严格遵从标准,同时编写的程序要经过苹果官方的测试和批准,而且只能在苹果的商店里出售给用户。这个方法在保证apple store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又让苹果公司拥有了足够的把控力,来保证IPHONE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可见,正因为乔布斯在失败中不断改变自己、优化自己,才助推了苹果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

说到这儿呢,今天的内容就聊的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

读完全书,我们了解了乔布斯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潜心经营、艰苦奋斗,更离不开宽阔的眼界、坚定的信念和优良的性格品质。同时,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忽视一些短视之人,不受他们影响,唯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特有的、符合基本规律的方法获得成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应由,下期读书会我们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