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铛铛铃2025-08-30【励志】16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呢,为您解读的书是《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那不知道各位听众朋友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几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一直很努力,将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工作和学习上,可并没有明显的进步?
有的人十分勤快,而且做事速度也不算慢,但事情却总也做不完?
有的人工资不高,消费能力却很强,虽然尽力克制了,但始终入不敷出,一直处于贫穷的状态,好像是陷入了一个魔咒,他们奋力挣扎,却难以逃脱。
就这样,忙碌的人始终忙碌,贫穷的人始终贫穷。
是工作能力问题吗?还是知识水平不够高呢?还是因为不够努力?
那这些因素呢,固然重要,也往往是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但是在《稀缺》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沙菲尔。
在长期的研究和扶贫的经历中,他们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
之前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富人所拥有的资源是穷人难以企及的。比如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受精英教育,家里也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他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在这种优越的成长环境中,他们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穷人。
但作者呢,对这种观点却嗤之以鼻。研究表明,长期陷入贫穷的人,哪怕给他提供一大笔钱,按照他们的运营方式,也会导致最后的破产。从长期来看,他依然是贫困的。
在这里,穷的意义不局限于缺钱,也包括缺少人际关系、知识和技能等等。概括来说,只要缺少某种资源,都可以叫穷。
作者发现,长期缺少某种资源的人,会产生一种稀缺的心态,这种心态是导致穷人更穷、忙人更忙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这本书,去摆脱稀缺心态,摆脱贫穷和忙碌,过上富裕的生活。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本《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首先,在这本书的开篇,作者写了这样的一句话: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而节食之人也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这些表面上毫无关联的现象,都是因为相同的心理学原因——稀缺心态造成的。
那么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稀缺心态,稀缺心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什么是稀缺呢?稀缺就是一种未得到的感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下意识地关注那些未必满足的需求,它们会自然而然地侵蚀我们的大脑,成为我们时刻不忘的事情。
比如,下个月就要考试了,但是你还没有开始复习。越是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你就会越着急,就会利用所有的时间进行复习。复习对你来说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根本不能望其项背,复习的效率也大大提升,这其中就进入了稀缺心态。
再比如说你要赶火车,你坐在车上悠闲地玩手机,但走到一半,路上却堵车了。眼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这个时候你绝不可能专心地玩手机了,你感到心急如焚,全身心的都在想堵车什么时候结束,自己能不能赶上火,而顾不上玩手机了。这也是一种稀缺心态。
说到这里呢,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了,好像稀缺也不是那么可怕。
确实啊,稀缺心态还是有好处的,比如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的专注力集中地爆发出来,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的高效。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时间紧迫的情形下,我们的工作效率会变得很高。在短时间内,这种由稀缺带来的超强专注力,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
但要是长期处于稀缺状态下,我们就会被拖向穷困的深渊,变得越来越贫穷。
那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讲到稀缺心态会带来的一种效应,就叫管窥效应。
管窥也叫隧道视野,在这里呢,可以这样理解: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进入了稀缺心态,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狭窄,仅关注一件事,我们就容易忽略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们先举个消防员的例子。在美国,要求消防员在收到报警后的60秒内,拿上该带的东西,跳上消防车。而在赶往火场的路上,他们仍然需要做诸多的灭火准备工作,他们直面的是时间稀缺问题。
然而,这样的状态导致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根据统计,美国的消防人员将近一半以上不是死在火灾现场,而是丧生于车辆事故中。但是最多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没有系安全带,导致丧命于赶往火场的路上。
如果不是消防业内人士就很难理解消防员的这种死因,因为系安全带是安全培训上反复强调的,是不应该犯的错。
那在赶往火场的这段时间呢,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在时间稀缺的状态下,他们会用管窥心态来对待任务,这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但稀松平常的事情被疏忽,其中就包括系安全带。
管窥效应会出现在所有人身上,比如说平常你总会早早的起床,去锻炼一下身体,但某一天你刚起床就发现了一个紧急任务,你今天可能就不会去锻炼了,会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这个紧急任务上。
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有太多太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虽然短时期看来,锻炼这些事并不是非做不可的,但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对身体的投资显然是最重要的。
包括学习也是这样,生活中的很多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去学习,却有时间晚上去酒吧喝一杯。这根本不是时间不够的问题,而是一种时间稀缺的心态,这种心态就容易让人们变得目光短浅。
从心理学上来解释,这种行为就是意志简单来说就是对一项事物的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书上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当你生某人的气时,抑制作用会令你忽略它的好处,专注于那些他让你生气的地方,就会抑制你记忆中他积极的一面。
稀缺导致的管窥效应,把我们的目光局限于隧道之中,看不到隧道之外的风景,我们对于其他事情的关注,也会被一再的抑制,陷入死循环。
上一部分的内容中呢,我们了解了,作者在书中把稀缺界定为一个心理问题,而不是资源问题。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的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这种匮乏会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不利影响。
那么,稀缺心态是如何导致我们贫穷和忙碌的呢?
在本书中啊,作者认为,稀缺心态之所以导致我们陷入贫穷和忙碌,就是在于稀缺心态会产生借用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会让一个人花明天的钱。
举个例子,支付宝花呗大家都用过吧,每一个月都有一定的借用额度,限时无息还款,还有每月的最低还款金额。比如你每个月都超支很多的话,就会面临着拆东墙补西墙的困境,这样呢,就会一直处在稀缺的状态。
稀缺的两位作者通过研究大量的实例,得出了一个结论,生活越贫困的人,越喜欢借高利贷,因为相较于富人,他们更喜欢及时满足。拥有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往往在破产的边缘徘徊。
难道他们自己不知道财务状况已经很糟糕了吗?实际上啊,他们心里很清楚这样做的坏处,但相对于现在的欢愉,他们并不在乎以后会怎么样。通常他们都是抱着这种心态,未来可能会有转机存在。
上面说的是花未来的钱,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花未来的时间。
那举个例子,一个人总是不能按时的完成工作,今天的事总会留一个尾巴到明天做,就这样工作量一点一点的积累,月底时就发现自己还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完成,必须要加班赶工。
用两句诗来形容和评价这种时间上的稀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人们为什么说心亡为忙呢?因为一个不会管理时间,且做事效率有问题的人,会一直很忙碌,你总是在忙,而且感觉还会有很多事情等着自己去忙,你陷入了忙碌的怪圈。久而久之就会忽略那些真正对我们有益的事。
所以长期来看,借用明天的资源会让一个人更加匮乏,因为时间和金钱被借用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那就是金钱和空闲越来越少,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贫穷。
但稀缺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远不止如此,很多人会感觉生活的特别累,为什么呢?
作者说穷人为什么感觉生活特别累呢,就是权衡的思维过程太多,这种思维看起来很高效,其实会让一个人产生大量的心智负担,这些负担会消耗注意力,消耗一个人的精力,进一步就产生了管窥效应。
所以凡事都要留有余弦。
什么叫权衡思维呢?举个例子,你将要去旅行,现在要收拾行李。开始时呢,你拿了一个大行李箱,装了好多你认为一定需要的东西,但转念一想,旅行时带那么大的箱子,会不会有点不方便呢?于是你又拿出了一个小一点的箱子,重新开始整理。显然,小箱子并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起来,因此呢,每从大箱子中拿出一件东西,你都会反复的权衡思考,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必要带呢?你花了更久的时间整理好了行李,这个时候呢,你可能会感到很开心,因为你的行李更加的精简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你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忙碌且贫穷的人来说,他们只在乎眼前的较为重要的事情,而不关注那些有长远意义的事。他们会为每天的生计而手足无措,在意的问题都是,这里要怎么省钱啊,那个东西是不是有特价,任务还没有完成,明天就截止了,怎么办呢?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呀,貌似都被眼前的这些事占据了,从来不会静下心来想一想,怎么才能逃脱这种怪圈。他们能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这些蝇头小利,不愿意为未来的自己花费时间学习提升,只能一直处于贫穷之中。
了解了稀缺心态是如何导致我们贫穷和忙碌,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如何摆脱稀缺心态了。
那么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使我们从稀缺走向富足。
作者给我们支了三招,节约带宽、留有余弦和设置提醒。
我们先来看第一招,节约带宽。
一个人能关注的事情是有容量的,就像电脑内存。因此如果你脑海里都是对现状的关注,把内存装的太满,就没有余力去处理将来的打算。因此啊,当一个人把他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眼前的满足上,而没有给思维留下足够的带宽去考虑未来的发展的话,他的未来就肉眼可见了。
节约带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过多的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比如不要因为不知道要买更喜欢喝的酸奶,还是优惠力度更大的酸奶,而在超市的冷藏柜前纠结半天,也不要将目光总是投放在自己没有用的东西而自怨自叹,尽可能的将带宽空下来,将那些看起来很遥远,但是有真正价值的,关乎到自己一生发展的事情上去,这是摆脱稀缺心态的关键一招。
第二招叫做留有余弦。
给自己创造一个储蓄罐,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保证每天都能往里面放一点东西,金钱、时间都可以。这样做呢,实际上是为了养成一种习惯,一种高效完成工作的习惯。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经济上尽量不要超支,时间上要牢记明日歌的教诲,不要明日复明日。还有就是别把自己的工作排的太满,按时的休息,给自己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定期放空自己,将一些占据内存的杂事删除,拓宽带宽,从而保证自己做事的效率。
第三个妙招叫设置提醒。
穷人的带宽往往被塞得满满的,那些重要却并不怎么急的事,总是容易被忽略,就像学习,每个人都知道,学习这件事对我们很重要,关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但因为它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件需要长期付出的过程,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学习一点儿也不急,总是会忽略掉它。可当我们在需要用到知识却不知道的时候,又会将其归咎于自己没有时间去学习。这种情形下,设置提醒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它能够提示到底什么才是更重要的事,从而把你的精力扯回更重要的事情上。
那打个比方,你计划在每天晚上的十点钟到10:30听一本书,为了防止忘记,你就需要设置一下闹钟提醒。
我们来总结一下,想跳出稀缺的怪圈,有三个方法:
节约带宽,就是减少权衡式的思维;
留有余弦,就是让自己的效率更高;
设置提醒,就是不要让重要的事情离开视野。
说到底啊,稀缺只是一种心态,人和人之间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对于资源的运用能力,以及对自身的掌控能力上。有时候,一点点的差距会慢慢的变成巨大的沟壑。
到这里呢,这本《稀缺》的重点部分就讲完了。
我们最后呢,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稀缺就是一种未得到的,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呢,我们会下意识地关注那些未必满足的需求,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侵蚀我们的大脑,成为我们时刻不忘的事情。
第二,稀缺心态很容易让人产生借用明天资源的想法,而这种借用是无穷无尽的,一旦开启就难以结束,人将会进入更加匮乏、更加稀缺的心态。
第三,如果我们想摆脱稀缺,有三个方法,节约带宽、留有余弦和设置提醒。
那在本书的最后呢,作者这样说道: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搏,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造成的。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本书之所以是《金融时报》2013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仅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以及是怎样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而且也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亨利·大卫·梭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学会摆脱稀缺心态,管理好我们的带宽,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轻松应对很多我们原本认为很难的问题。
那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感谢聆听,下期读书,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