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谈判是什么

铛铛铃2025-08-30管理17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谈判是什么》。

说起谈判,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小到买菜砍价,大到国家之间的交流对话,都是谈判。

但是你有思考过吗,谈判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谈判,以及在谈判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可以运用的战略和方法呢?

今天要介绍的这一本《谈判是什么》,就完美地给出了答案。

先来说说作者盖温·肯尼迪。他是世界著名的谈判大师和谈判培训专家,他曾经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家公司进行商务谈判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并有过上千次的关于谈判策略的演讲经历。他所写的这本书堪称经典的谈判宝典。哪怕这本书是比较早期的作品,但是书里的一些谈判策略、谈判技巧,还有谈判原则,对现在的我们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

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每一篇的开篇,都设定了一个情景,抛出一些疑问,但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通过一些案例分析,讲明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更好,来理顺谈判的思路。在结束案例分析后,会回过头来对前文提出的疑问作出一个解释。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觉得,这是一本生动有趣、观点新奇的学术类书籍。通过盖温·肯尼迪对谈判行为的深刻分析和一目了然的文字叙述,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谈判的本质,以及谈判的各种策略和技巧。

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部分,来带你一起感受这个精彩纷呈的谈判世界。

首先来了解一下谈判是什么,为什么要谈判。

谈判是什么?谈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谈判是指除正式场合下的谈判外,一切交流、交涉、协商、磋商等;狭义的谈判仅仅是指正式场合下的谈判。

那谈判的目的是什么呢?书中的解释为,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互相磋商,寻找解决途径并达成协议,最终实现双赢。

先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一位爸爸送给邻居家两个孩子一个橙子,这两个孩子就开始研究怎么分这个橙子。研究来研究去,总也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其中的一个孩子就问另一个孩子:“你要用这个橙子做什么呢?”这个孩子回答:“我想用橙子磨成的粉,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提问的那个孩子就说:“那我们这样分,我把橙皮给你,果肉给我,我想要拿橙子的果肉榨汁喝。”最后的结果是,两个孩子都达成了各自的目的,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在这个例子中就能看到,谈判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人在一个问题上展开讨论研究,交流各自的想法,一起找解决方案和让想法达成一致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谈判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双赢。换句话说就是,谈判的目的不是谁赢谁输,而是双方的成功。

那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有没有一些促成谈判的策略和技巧呢?在这本书当中,作者把对谈判有不同反应的四种人,比作四种动物,分别是驴、羊、狐、枭。

作者又是怎么样通过这四个动物来分析的呢?书中提到的是,有种人对很多事情都懵懵懂懂,很无知,又不爱动脑子,做决定也很轻率,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还是会固执地坚持下去,或者天天守着不符合实际的想法,这像不像驴这种动物呢?

那么羊所代表的人群又是什么特点呢?这样的人对什么需求和条件都能接受,做事情没有自己的想法,什么都无所谓,习惯性让别人来做决定,不敢给自己争取利益,常常屈从别人的想法,就怕对方不开心或者得罪了对方。

接下来说的就是像狐狸的这种人,他们就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谈判的动向,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地获取想要的东西,很会使用套路,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他最擅长的就是抓住羊和驴的弱点来压榨。

最后一个是枭它所代表的人群,习惯建立真诚的关系来获取想要的东西,在谈判过程当中更有远见,面对困难和机遇都能泰然自若,平静对待,凭借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赢得对方的尊重。

其实很多人第一次谈判,都发生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就会进行谈判。书中说,人在还没有踏入社会之前,从会尿床的婴儿时就开始学谈判了。因为婴儿的啼哭不就是在提要求吗?“你给我换尿布或者喂我奶,我就不哭了。”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谈判的能力也在日益地增长。她的需求五花八门,还会选择谈判对象,鬼点子多得让专业的销售员都自叹不如。而这时的他可能还不到五岁呢。

慢慢的,孩子学会了抓时机,在大人心情放松的时候去提要求,会更容易一些。要是敢在大人很忙的时候去打扰他们,可能会碰壁。相对于爸爸妈妈来说,爷爷奶奶更容易满足他提出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的就会满足,可以说是百无一失。于是孩子又学了一招,她还知道面对哪个大人,提什么样的要求会同意,知道怎么去讨好大人。机灵的小孩,还知道在父母吵架的时候,对着笑笑或者抱抱其中的一方,就表示他站在哪一边。

这些案例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在教育孩子方面,每个家庭里的父母和孩子都不一样,教育方式也不一样。爸妈和子女之间就像谈判,双方不停地在协商和交涉,以此来实现一个共赢的局面。而现实中往往是孩子占了上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双方的价值观不对等,孩子不用学就能很快地知道父母想要什么,没事就会用捣乱来威胁。就像很多时候,父母想静静的待一会儿,孩子就一直在大喊大叫,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有的父母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大部分会用威胁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的方法只对小孩子有用,再大一点也就没有什么效果了。孩子用尽全力后仍然达不到目的,就会在一次次哭泣难过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到下次再想要达成目标时就变得聪明,不提过高的需求,再伪装成难过痛苦的样子。这是不是更像书中写的狐的特性呢?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作者在书中写道,孩子能得到什么,全得看大人准备给什么,好坏都是他。这样的孩子,慢慢会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遇事往往缺乏主见,这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像羊的人群。

如果孩子得不到满足,那他的失望也可能升级成为愤怒,其宣泄的途径无非是两种。一是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尽管自己心中还是不服,以为人人都错,只有他自己对,但还是自叹倒霉,让怒气慢慢平息,这就有点像驴这种动物,懵懂无知、不动脑筋,轻率反应、固执坚持,或是死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

还有些孩子想要什么礼物的时候,面对父母的威胁或者转移注意力,都能想办法去破解,比如会以一些家务劳动承诺、考试会进步等为代价,换取心仪的礼物。这是不是很像枭这种动物呢?

作者通过小孩子的种种心理表现,用四种动物做形象的比喻,说明不同谈判者的性格及心态,影响着不同的谈判结果。

从对上面小孩子的四种形象的解析中,可以看出,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随地都可能需要谈判的时代,所以能掌握一些谈判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对我们是有实际收益用处的。

那么提升谈判策略和技巧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是在谈判开始要敢于开高价,这样能有很大的还价空间。假如你是卖方,你在买卖一开始就开了高价,那么对方在讨价还价的过程当中,会觉得自己赚了。而另一点原因就是,人们容易被第一印象所支配,然后思想就会固定在某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锚定效应。不过用这个策略时也要注意,不能不符合实际的坐地起价,开价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然后呢,可以虚构一个更高的权威。好比在谈判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更高的权威,领导能保证在谈判中有回旋的机会。不论什么人都有更高权威,就像一个家庭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有一个更高权威,这个人可以是爸爸或者是妈妈。当与孩子出现分歧的时候,家庭中的最高权威者,就在谈判过程当中斡旋。

再一个就是绝不能让步,除非交换。在谈判中可以用其他的交易方式来交换,就像即使是小朋友都知道,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交换。比如说有的小朋友会用哭泣来交换,达到目的;有的小朋友会用做家务来达成;甚至有的小朋友会提前预知自己的权利,来达成目的。

在父母和孩子的谈判过程中,孩子的胜算更多一些,因为孩子为了能如愿以偿,会不顾一切。可是不管用什么交换方式,在谈判过程中,都不能随随便便地做出不合理的让步。就好比孩子挑食,很多蔬菜孩子都不爱吃,孩子不肯吃盘子里的菜,就说自己已经饱了。而妈妈会觉得蔬菜对身体有好处,能够补充维生素,保证身体营养均衡。可是孩子太小,也不懂什么维生素和营养,妈妈只好通过谈判来帮助孩子不挑食。孩子最喜欢吃棒棒糖,妈妈就会对孩子说:“吃完青菜就能吃一个棒棒糖。”这时候有的孩子还是不吃菜,就要直接吃棒棒糖。这时候妈妈又气又急,孩子又软硬不吃,只好再让一步说道:“那这样再吃五口菜,妈妈再给你吃棒棒糖。”孩子还是不吃,妈妈只好再次让步:“宝宝乖,只要再吃两口。”孩子仍然不吃,妈妈就让再吃一口菜,就打开棒棒糖。这个时候孩子会用手遮住眼睛,连看都不看眼前的菜。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不用吃菜,也能心满意足地吃到棒棒糖。

像这样的谈判是不是很熟悉呢?没有经历过,应该也会看到过。你更同情孩子还是妈妈呢?照这么看,这次谈判谁是赢家呢?很明显孩子得偿所愿,但辜负了妈妈想营养均衡的苦心。为了实现个人的愿望,孩子是多么无情无义啊。可是妈妈也可以无情无义的,她可以从此不再买棒棒糖、巧克力或者其他零食,看孩子还服不服从自己的营养学要求。不过这么做会有效果吗?大部分就是家长越不让吃,孩子就越想尝尝。所以说在谈判过程当中,不能做出不合理的让步。

最后一点呢,就是关注双方给的利益,而不是关注对方的立场。谈判的目的就是双方达成共识,得到一个共赢的结果。所以说双方的利益才是最关键的,要是在谈判的过程当中,双方都集中看重立场,就会很轻易陷入僵持不下的局面。

在了解了谈判的策略和技巧后,有没有一些需要避免的错误呢?

先说一下大部分人都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在谈判的过程当中,如果轻易地接受对方的第一次报价,双方就会觉得自己吃亏了,没有占到便宜,还做了亏本的生意。这就是书中讲的吃亏效应。大多谈判会犯这个错误,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相对于实际利益而言,更看重的是成交量。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在谈判中有一方疾言厉色,攻击性很强,这样不仅不能弱化对方的态度,反而有极大的可能,造成双方关系的僵化。就像商场餐厅等位问题,逛商场的时候,会经常看到有些餐厅门口等位的人很多,但也会有人提前预定好。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因为预定好的位置没有及时腾出,而引发的争吵。

有一次我去一家餐厅吃饭,有位先生带了三位客人,但他预定的位置,一桌客人还没有用完餐。这时这位先生就要求老板马上腾出位置,这个要求肯定是做不到的,因为总不能把没用完餐的客人赶走吧。然后这位先生就和老板争吵起来,说老板接受了订做,又不及时准备出来,太不像话了。大家最后不欢而散。这时老板注意到我,以为还有一场争吵时,老板连忙向我解释:“真是不好意思,之前的客人还没有结束用餐,大约还得等上十几分钟。”我说没关系的,我和朋友可以先去旁边喝点水。老板一听笑了,连忙说着:“太感谢了,我让服务员先给你和你的朋友送点饮料。”结果饮料还没有喝完,餐桌就准备好了。

所以说,从老板的角度上来看,食客的理解和共情,更能让他们感到高兴,通情达理的解决方法更能被老板所接受。而要是不近人情的责备,那他反而不会再为你服务,而且可能连心怀歉意也没有了。

所以当与人发生矛盾时,最好的方法是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而且应该就事论事,一码归一码的说,不要把事情扯远了。比如在夫妻相处当中,要是老公晚到了,做老婆的,就别扯到他对岳父岳母的态度,或是她前几天忘了给纪念日的礼物,甚至把陈年旧事都抖落出来。

最后,可以退而求其次,找到对自己有利的其他解决方法。比如说面条不好吃,少算点钱可不可以;刚买下没两天的照相机就不好用,商店修好之后再赠送一些礼品行不行;在外面住酒店,房间里的网络不好用,酒店白送一顿午餐能接受吗;或者服务员忘了叫醒你去赶飞机,酒店打个出租车把你送到站,这样可以吗?

所以说在谈判的过程当中,要少一点抱怨,多考虑一些利益。谈判中最忌讳的无非三点,一个是抨击对方,第二个是指出对方的不足,第三是想让对方负责。注意好这三点,谈判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从上面的三部分讲解分析中,我们了解到了谈判的本质,以及相关的谈判策略技巧,来帮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灵活运用,达成自己的目的。

尽管生活里处处都是谈判,但还有很多人对谈判这件事情望而生畏,也有人觉得谈判是战争,充满火药味,而且会针对某个问题集中攻击,更有人觉得谈判是力量的博弈,强势一方会绞尽脑汁去压榨对方,不达目的不罢休。但是听完盖温·肯尼迪的《谈判是什么》,你应该能自信地说,谈判不算什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泥巴,下期读书会我们再来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上一篇: 蛋镇电影院

下一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