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经济经济

《支付战争》PayPal 从 0 到 1 改变全球金融的创业史诗

铛铛铃2025-08-23经济2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埃里克·杰克逊的著作《支付战争》。

如果说互联网创业也有自己的史诗,那这本书一定是其中最亮眼的篇章。

大家对埃里克·杰克逊或许不大熟悉,但你一定知道硅谷的投资教父彼得·蒂尔、领英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以及创办了特斯拉和SpaceX的“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在他们都还很年轻的时候,埃里克·杰克逊曾与他们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这家人才济济的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PayPal。《支付战争》这本书就是关于PayPal的创业故事。

那么多创业公司,为什么单单向大家推荐PayPal的故事呢?

首先,这家公司足够成功。从1998年创业开始,到以15亿美元的高价被收购,它只用了4年时间。而现如今,PayPal市值接近1000亿美元,在为全球2亿多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其次,作为创业公司,PayPal遇到了当代创业公司可能遇到的几乎全部问题:赤字危机、团队失和、与巨头企业竞争、被政策监管限制。PayPal九死一生的闯关历程,相信能为奋斗中的年轻人带来新的启发。

此外,还有一个推荐原因。我认为这虽然是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关于失败的创业故事。这本书会告诉你,PayPal的成功源自于多次的妥协与屈服,彼得·蒂尔等创始人的终极梦想,其实最终并没有实现。理解他们的失败,我想比理解他们的成功更加重要。

关于《支付战争》这本书,我为大家分三个要点来介绍。这三个要点,其实便是PayPal早期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PayPal01的过程,他们是如何起步,并在短时间内做到杰出的。

第二个阶段是PayPal成长的烦恼,他们是如何解决企业内部的混乱问题,同时与强大的对手展开激烈竞争的。

第三个阶段是PayPal上市之后的境遇,他们几乎遭到了来自全世界的阻击,最后被易贝高价收购。我们将一点点揭开这背后的秘密。

下面让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听听关于PayPal的创业故事。

先来看第一个要点,即PayPal是如何起步,并在短时间内做到杰出的。

PayPal这家公司的诞生源自一场演讲。那是1998年,34岁的彼得·蒂尔在自己的母校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场演讲,题目是“市场全球化和政治自由之间的联系”。此时的他,已经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是如假包换的成功人士、杰出校友。

这场演讲想必非常生动,因为他打动了一个关键人物——24岁的程序员马克思·列夫琴。别看列夫琴很年轻,他已经成功研发过一套自动化的营销工具,并把公司卖给了微软。他来到硅谷,就是来寻找新的创业机会的。

演讲过后,列夫琴主动找到彼得·蒂尔,两人相谈甚欢,只用了几周接触,便决定一起创立一家公司,重点是做网络安全方面的研发,允许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存储加密信息,之后又进一步细化到做电子钱包、做支付工具。列夫琴负责技术,而彼得·蒂尔不仅用自己公司的基金投资了新公司,还担任了新公司的CEO

你一定会问了,现实中找到一个合作伙伴是何其困难的事啊,为什么彼得·蒂尔和列夫琴能这么容易达成一致呢?我的答案是三个字:价值观。

彼得·蒂尔和列夫琴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他们都是典型的自由主义者。在一次欢迎新员工的演讲中,彼得·蒂尔阐述了他们的愿景。一方面,他们想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免去现今社会的种种烦恼;而更远大的目标,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彼得·蒂尔说:“在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朝三暮四,国家有时让货币贬值,有时又故意创造通货膨胀,借此把老百姓的钱抢走。PayPal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老百姓如果对本国货币没有信心,可以随时把它换成美元、英镑或者日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安全。”

彼得·蒂尔作出上面这番发言时,本书的作者埃里克·杰克逊恰好刚刚入职PayPal,成为这家公司的27号员工。他是彼得·蒂尔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友,加入PayPal之前,他在一家传统的会计咨询公司做着毫无乐趣与前途的机械劳动。当彼得·蒂尔向他发出邀请时,他甚至在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况下,就欣然接受。

虽然在入职时,他一度感慨这家创业公司的无序,例如管理混乱、人员散漫,但很快他适应了自己营销经理的工作。

就在PayPal的支付平台上线六周之后,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竞争者dotBank。这家公司不仅模仿了PayPal的功能,还抄袭了PayPal推荐用户可以获得奖励的营销方法,甚至在一些服务功能上,他们做得比PayPal还要好。

于是PayPal整个公司全员调动,他们夜以继日地完善产品功能,力求在竞争中保持领先。这个在平时看起来无序的团队,在这时才表现出他们真正的能力,那就是极强的工作热情和个人责任心。

然而坏消息接踵而至,两天之后,他们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对手叫X.com。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埃隆·马斯克。

面对强大的对手,彼得·蒂尔把扩张放到了首要位置。他把我们的作者叫到办公室,问道:“你最快多久能花掉100万美元?”这个问题把埃里克吓坏了,要知道他此前的工作环境是报销五美元都要提交两张表格,他从来没掌握过这么一笔巨款。更何况这份工作是她第一次尝试做营销经理,而面对这个问题时,他只工作了几个星期。

彼得·蒂尔的信任激发了埃里克。此前PayPal的推广重点是发掘个人支付的用户,而埃里克想到网络购物也许是PayPal使用的新场景。他把目光瞄准了大名鼎鼎的拍卖网站易贝。在1999年底,易贝已经有1000万用户。于是埃里克用邮件推销的方式,建议卖家采用PayPal收付款,与此同时,他们还提供十美元的推荐费。这是一个极其成功的营销策略,埃里克的100万美元只花了40多万,就让用户数在八周内成长了40倍。在20001月,PayPal的注册用户突破了10万大关。

可是,尽管PayPal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背后仍有隐忧。一方面,马克思的X.com也进入了EBAY,和他们展开了同场竞争;另一方面,一向以开放著称的易贝,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他们收购了一家叫Billpoint的信用卡公司,准备自行搭建支付系统。此外,开启烧钱模式之后,PayPal每天都要支付十多万美元的奖励,而他们的资金回流却很少。最新一轮融资,他们募集了2300万美元,可照这样下去,他们也坚持不了太久。

不过无论怎么说,创业只有一年半的PayPal,在2000年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杰出企业的跳跃。总结他们的秘方,我想一是得益于斯坦福班底组成的高质量团队,二是彼得·蒂尔敢于信任员工的粗放信任管理,而最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有一个大多数企业并不会有的理想愿景。把这些优秀的人集结在一起,他们是真的相信自己有能力颠覆全球的金融体系,让全世界的普通人都可以在金融面前获得平等与尊严。

以上便是《支付战争》这本书的第一个要点,也就是PayPal01的过程。他们并不知道,未来还有那么多的挑战等着他们。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属于PayPal的成长的烦恼。

2000年的2月末,一个重磅消息传来,PayPal与马斯克的X.com合并了。两家公司各占一半股份,合并后的公司名叫X.com,马斯克担任董事长,彼得·蒂尔担任高级财务副总裁。用作者的话来说:“我们不仅放弃了公司名称,还丢掉了领导权,这哪里是合并,完全就是收购。”但这或许是一个不得已却又不得不做的选择。激烈的竞争让PayPal的资金流失严重,与最大的竞争者合并,能让他们获取到更多的资金。而另一方面,X.com有将近20万用户,和PayPal几乎一样多,而且X.com为用户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他们的账户比PayPal更值钱。彼得·蒂尔判断,这个行业只有一个玩家可以上市,上市的那一个就能压垮其他对手,X.com的管理团队和用户群体,以及他们手里的资金优势,很有可能会率先上市。若不是因为在易贝上有更高份额,PayPal或许连平等合并的条件都争取不到。

事实证明,这次合并是正确的。就在合并了一个月之后,易贝突然修改社区规则,以保持网站整洁为理由,预备开始限制第三方广告的尺寸,这让PayPal广告的展示尺寸降为了原来的1/4,只有半块口香糖大小。与此同时,易贝开始扶持自己的支付工具Billpoint,他们能拥有更大的展示页,还推出了免费拍卖陈列的优惠,Billpoint的份额大涨,EBAYPayPal战争也就此拉开大幕。

就在易贝步步紧逼的时候,PayPal却不得不处理合并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两家公司的技术团队无法融合。PayPal的工程师使用UNIX,而X.com的工程师使用Windows NT,两种技术语言很难妥协。此外,PayPal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思·列夫琴在担任了新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之后,X.com的前任首席技术官立刻离职,两个团队的分歧进一步激化,工程部的工作也一度因此停滞不前。

另一边,公司的客服团队也遭遇了危机。每天他们都有2万多名新用户注册咨询,邮件像滚雪球一样涌来,客服团队应接不暇。到3月末,他们未能回复的客户邮件竟然高达10万封。不难想象,这些感到自己被怠慢的用户,会如何在网络上攻击这家公司。危急之下,PayPal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奥马哈建立了一个500人的客服中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新的棘手问题,那就是有人开始用PayPal进行诈骗,实施者很可能是俄罗斯和尼日利亚的黑帮,他们开始用PayPal洗钱。2000年年终,一场为时四个月的诈骗,让公司直接损失了570万美元。为此,马克思·列夫琴发明了现在普遍采用的反向图灵测试,也就是用歪曲的字母和数字作为验证码,区别人和电脑,有效防止了诈骗分子批量注册账户。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新公司的高管也出现人事动荡。合并三个月后,彼得·蒂尔宣布辞职,因为他极力反对为了缓解赤字而向用户收费。紧接着是董事长埃隆·马斯克,开除了刚刚上任六个月、工作乏善可陈的CEO,他决定自己亲自担任CEO,并把董事长的席位让给了彼得·蒂尔,以此缓和公司合并带来的负面情绪。

又过了几个月,因为执意要废除PayPal品牌,全力打造X.com品牌,马斯克又遭遇了公司高管的极力抵抗。最终马斯克宣布卸任,彼得·蒂尔再度回归接受管理,保住了PayPal品牌。

彼得·蒂尔回归时,距离两家公司合并已经过去了七个月的时间。在PayPal处于混乱中时,EBAY已经直接将Billpoint改名为EBAY支付,将市场份额提升到了20%。而PayPal的应对方式是主动出击,他们开启了国际账户模式,让30多个国家的民众可以使用PayPal。到2000年第四季度,他们在EBAY上的份额达到了50%,注册用户突破500万。与此同时,由于转变业务模式向卖家收费,且遏制了诈骗损失,PayPal的收入上升,成本下降,公司即将开始盈利。因两家公司合并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终于得以缓解。

2001年,PayPal与易贝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易贝由于长期落后,竟然偷偷修改了用户设置,将默认的支付方式修改为Billpoint,也就是易贝支付,这让他们的市场份额在一夜之间从25%增长到了30%。这一行为被发现之后,引来了用户的强烈不满,媒体也纷纷报道这一操纵用户的恶劣行为,他们的市场份额再次跌回25%。而另一方面,PayPal开启了所谓的拉斯维加斯计划,也就是将PayPal的应用场景扩展到娱乐产业,例如博彩业。这或许不够体面,但却能让PayPal最大限度地获取用户。

以上就是《支付战争》这本书的第二个要点,PayPal遭遇的种种烦恼以及他们的应对之策。他们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合并,产生了团队融合危机,克服危机以及诈骗危机,他们的管理层发生了剧烈的人事变动,还遭遇了强大对手易贝的持续竞争。而凭借知错就改的强大的调整能力,以及公司上下的主人翁精神,这家公司得以幸存下来。彼得·蒂尔作为PayPal的灵魂人物,也在这一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创业家应该具备何其卓越的个人素质。

下面我们来了解PayPal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上市和被收购。

2001928日,彼得·蒂尔认为时机成熟了,他们提交了申请准备上市。此时刚刚发生过震惊世界的911事件,股市大跌,但彼得·蒂尔认为危机总会过去。但是媒体记者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他们对PayPal开始了猛烈的批判,指责这家公司成立3年从来没有盈利过,他们的服务可能用于洗钱和滋生金融腐败,甚至还说他们的产品是为毒品交易商和恐怖分子设计的。

与此同时,易贝再次出招,规定北美所有用户必须使用对Billpoint有利的新功能。虽然这一功能在三周后便由于用户的强烈不满而下架,但仍然给PayPal的上市带来了麻烦。

真正的麻烦来自于一家从未听说过的公司,叫TcertCo。这家公司在PayPal上市前三天起诉了PayPal,控告他们侵犯技术专利。这致使PayPal必须修改招股说明书,上市时间不得不推迟。

而就在处理官司问题时,PayPal收到了某金融机构总顾问的通知,要求他们停止在路易斯安那州提供服务,除非他们办理转账许可证。PayPal不得不开始联系每一个州,填写文件并支付费用,他们的IPO计划岌岌可危。

在解决与TcertCo的法律纠纷的同时,PayPal积极配合了每一个州的政策要求,上市计划终于重启,开盘价13美元,一天之内上涨了55%,他们终于迎来了一场狂欢。彼得·蒂尔兴致大发,一个人对付十名高管,同时下十盘国际象棋,其中只有一个人战胜了他。

但快乐是短暂的,上市后的几个月,PayPal官司不断,收到四个集体诉讼,称他们不正当的限制账户的使用。媒体的添油加醋,加上一些州的政策管控,让这家非常年轻的创业公司饱受其扰。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说他们上市似乎是在与全世界为敌。

唯一的乐趣应该就是他们在继续碾压易贝。此时PayPal已经意识到,易贝的Billpoint已经无法战胜自己,而他们需要做的是彻底消灭对手。可是就在他们积极为打击易贝出谋划策时,200278日,媒体报道说,EBAY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ayPal

我们的作者埃里克·杰克逊也是通过媒体报道才得知了这一惊天消息。接下来的工作就变得流程化了,彼得·蒂尔向公司进行演讲,宣布了这一消息,易贝的CEO也出现在会场,仿佛彼此之间从未发生过战争。

媒体记者说,彼得·蒂尔和马克思·列夫琴没有经受住金钱的诱惑,而我们的作者埃里克也感慨万千。一周后,埃里克和彼得·蒂尔共进午餐,他问彼得为什么会出售公司,彼得·蒂尔的解释是:“我们希望PayPal成为互联网上的货币,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PayPal的用户数量,而易贝拥有4600万用户,我确实认为这么做可以让我们处于最佳位置,以统治世界。”此外,他也提到与易贝进行的持久战争只会让每个人都精疲力竭。

正如同和X.com的合并一样,PayPal与易贝的合并也并不顺利。PayPal的工作流程灵活而快速,但易贝的工作习惯沉默但缓慢。易贝员工的年龄普遍更大,经验也更丰富,但他们却很少做决策。总的来说,这是两家有代沟的公司。

而就在收购的最后一刻,易贝再次失信,他们本来承诺保留PayPal的管理团队,但还是派来了一位高级总裁担任CEO,彼得·蒂尔在同一天宣布辞职。

彼得·蒂尔的离职导致了PayPal的大量人才外流,而易贝没有对此采取任何措施。20036月,我们的作者也离开了PayPal,轰轰烈烈的创业故事至此曲终人散。他们成了巨头企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他们因PayPal而形成的紧密组织却一直没有停止运转。这些PayPal当年的核心员工被称作“PayPal黑帮”,现如今赫赫有名的一些企业,例如领英、特斯拉、SpaceXYouTube,都是由PayPal当年的核心成员创立的。彼得·蒂尔成了许多企业的投资人,他们仍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这便是我为大家介绍的第三个要点,也就是PayPal从上市到被收购的过程。我们看到他们应对媒体的指责、无端的起诉以及政策的限制,最终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了被易贝收购。我想与其说是PayPal团队放弃了理想,不如说是现实的残酷让这些优秀的人才不得不低头妥协。

以上的内容便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支付战争》这本书的核心要点。借助这本书,我们回顾了PayPal这家杰出公司的创业历程。一开始他们信心十足,网罗了非常优秀的人才加入团队,梦想有朝一日能够改变世界。到中期,他们与竞争对手X.com合并,强大之后却遭遇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与巨头易贝长期为敌。后来他们好不容易辛苦上市,却面对着不计其数的法律问题和政策监管。最终,在与易贝持续斗争了两年多之后,这家生机勃勃的创业公司终于做出了同意被收购的决定。他们为期4年的创业史活力四射,却又跌宕起伏。也正是出于这一点,《支付战争》这本书并不像常规的商业作品,反而更像一本精彩的小说。

读完《支付战争》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它是一名前线士兵的战争手记。作者埃里克·杰克逊是PayPal的首任营销经理,对于市场、对于竞争,他的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所以我完全理解埃里克在本书中所流露的对PayPal难以割舍的感情,对主帅彼得·蒂尔那份无法掩饰的崇敬。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身在前线的缘故,埃里克虽然呈现了许多战争的细节,但却无法呈现对战争全局的深刻思考,这是本书的一点遗憾。

这本书也引发我个人的一些思考。我想PayPal之所以能走到最后,不得不感谢易贝。在他们与易贝的竞争过程中,易贝其实是守住了很高的道德底线的。虽然他们也用了一些小聪明的手段,但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平台封杀PayPal。要知道PayPalEBAY的依赖非常之大,只要封杀PayPal,这家公司不会撑过三个月。反观我们国内的创业环境,你封杀我,我封杀你,那是一件多么正常的事啊。假如易贝像中国的大公司一样,早早便封杀了PayPal,那么我想美国的科技历史也将会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写,扎克伯格不会得到彼得·蒂尔的投资,创办FacebookYouTube、特斯拉、SpaceX等一众公司的命运都可能被改变。

所以我认为,只有当大公司给小公司以机会,哪怕是竞争,也保持相对平等的竞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国家真正的创新力量与商业力量。这是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思考。

我对《支付战争》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里了。以上我讲述的内容是基于20155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希望我的推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愿好书能够陪伴你成长。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