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经济经济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穿透日常表象,用理性逻辑洞察世界运行法则
铛铛铃2025-09-08【经济】38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咱们聊一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
那为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呢?啊,经济学,你说这多枯燥啊,多神秘呀,多玄幻呐,是吧?这多难学呀!
你看我们最近哈,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个叫《奇葩说》的节目,原来叫《奇葩说》,现在叫《奇葩大会》,就是马东他们整的那个,是吧?那里边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叫薛兆丰,教授嘛,对吧?人家出过书,也四处讲课。
那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呢,他不管是什么观点、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困扰着我们人类的这些疑难杂症哈,他都尝试着用经济学的方式去给大家解读。好多人都觉得,哎,眼前一亮啊,原来是这么回事。
因为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吧?你不管是政治啊,还是思想啊、哲学等等这些东西,我们用经济学这种基础去思考呢,实际上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
那当然了,这是宏观的啊。从老郑的角度来说呢,还有一个,你要不学点经济学呢,容易上当受骗啊。我们举个小例子啊,说这也是一个故事,老郑听来的。
以前呐,这个村里有这么一个砍柴的人啊,每天上山就砍柴。但是砍的柴呢,虽然不多啊,但也够用了。这日子要是就这么过下去,也就那么回事了。可是偏偏呐,跟他不远,这城里呢,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啊,人家发展了嘛,经济腾飞了,进步了。
那城里人呢,就来到这个村儿里了,就想给这个村里啊装上煤气和电。那你有了煤气和电以后呢,这砍柴人实际上就不用砍柴了,对吧?你天天在家待着多好啊,一拧电钮,诶,灯就开了;一拧开关,哎,煤气就来了。你说你天天起早贪黑砍柴多危险,对不对?那么累。
那作为报答呢,呃,他们要求是你要提供上好的木材给城里人,干嘛呢?做家具啊,你就别烧了,你把那木头给我,我去做家具去。那考虑到自己能够享受到的这种便利呢,这砍柴人就默许了,说:“那你来吧啊,你就伐木吧。”吱嘎吱嘎就开始伐木。
没过多久,这山上的树呢,基本上就砍干净了,啥也没有了。这砍柴人就看着空空如也的大山呢,心里总觉得有点空落落的,但是他还不知道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原因就是他并不知道有一个词儿叫做机会成本。
那就是说为了要得到某些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那你为了煤气和电,你放弃的是什么?整片森林呢!你原以为自己享受到了城里的新玩意儿,对吧?你却付出了昂贵的代价。那不懂经济的他呢,就这样一次性的、廉价的卖掉了自己的森林。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在生活、工作里边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啊。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一下比较啊。我们开篇就说了,说这个经济学这概念太抽象了。那很多人都说:“你看我数学就不好,一看那个曲线、那个图表啊,哎,我这脑袋就疼,是吧?你那经济学估计比那数学更复杂,是吧?你就算它很实用,我也听不懂啊,听着闹心。”
所以啊,现在市面上的好多经济学的书籍呢,都打上了快文化的标签。你比如说什么啊,“30天教你读懂经济学”啊,“什么你必须读的经济学”等等吧,就一大堆这样的书。而这本书啊,不同于那些散装的经济学书,这本书被称为是经济学入门的良心读物,常年位居于美国亚马逊的经济类榜首,被称为美国国民的经济学读本。
那书中呢,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那些公式啊、图表啊,也没有什么难懂的术语啊,更没有什么一些枯燥的实证啊。没有,作者反而举了很多生活里的例子,唉,通俗易懂。那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子里边儿,我们不知不觉的就学习到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那这本书的作者呢,是托马斯·索维尔,他是杰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也是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那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啊,还有大名鼎鼎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还有乔治·斯蒂格勒,还有加里·贝克尔等等等等一系列大师。
那即便我们不知道作者的大名啊,那你也许听说过罗永浩极力推荐的《美国种族简史》这本书,那托马斯·索维尔啊,也正是这本书的作者。
这本书呢,一共分成了七个部分。今天啊,老郑将从两大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精彩内容,那分别是什么是经济学,以及如何使用经济学。
那好,接下来咱就开始今天的分享。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什么是经济学。大家也不用慌啊,说这个,这这就纯理论的。不是,老郑今天争取啊,抽丝剥茧的、通俗易懂的,咱把这个概念呢,说清楚,把这个技术打牢了以后,下一部分在我们实际的工作呀、生活里边的那些应用,唉,就会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那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一本书里边啊,作者首先抛出了经济学的概念。那你说啥是经济学?我们可能就认为,经济学就金钱呗、财富呗,是一堆数字的组合呗,对不对?但是在经济学家的眼中,金钱或者说货币,它仅仅是为了完成生产而人为创造出来的工具。所以呢,他不能将金钱和财富划上等号。
那有的书友就说了:“这不开玩笑吗?说这有几个亿,那不就等于有财富吗?怎么就不能划上等号呢?”作者说啊,真正的财富,是指所拥有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我们举个小例子啊,你像我们都想成为亿万富翁啊,没有人不想,对吧?但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是这个亿万富翁的头衔吗?印名片上啊,报纸上刊登前这么介绍你,“亿万富翁谁谁谁”,仅仅是要这个头衔吗?其实不是,是我们能够用金钱购买的服务或者说商品。
那这里边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了,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比方说你在市中心有别墅,对吧?这价值千万的豪车啊,吃法餐、坐游艇,开直升飞机等等这些,对吧?精神层面的呢,你可能要买一些艺术品,对吧?我可能要做学校,我要做公益,我要做慈善,我要救这个,我要帮那个,是吧?等等这两方面的事情,物质的精神的都要做。而这些才是我们成为亿万富翁以后真心想要的,对吧?
我相信不可能有时候就是夸张,得到一个亿以后,然后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宅起来,是吧?一个月就花1500块钱,然后在这吃泡面,然后天天打游戏,你不可能吧?所以我们就说嘛,这个金钱呀,它只是一个实现上述梦想的工具,它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那就相当于我给你一个亿啊,把你放到深山老林里与世隔绝,我觉得你也受不了,是吧?
那可能还有一些书友会说:“那不对,我们有些老话,对吧?穷在闹市无人识啊,富在深山有远亲。那你看看人家说了嘛,富在深山有远亲嘛,对吧?我告诉你啊,那是因为那个山那还不够深,你真正走到与世隔绝的地方,我给你100个亿,愣在那儿,我估计还没有几个果子,没有那个一亩地让你更觉得踏实,因为有吃的。”
那现在我们知道了,说既然这经济学和这个金钱呢,它不对等,那你说什么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啊?那英国杰出的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他就曾经给经济学呢一个经典的定义,他说这经济学啊,是研究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的使用的学问。你看啊,稀缺资源使用的学问。那从这个定义里边我们就可以看出,稀缺是经济学的核心。
那你说啥是稀缺呢?本书的作者索维尔就说了,稀缺啊,是指个人需求加总之后大于现存的资源数量。那简单点说就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现实呢,却没有办法保障所有人的需求。而真正想实现那种按需分配,是吧?你要啥给你啥,那是共产主义,那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们才能做到。而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还得按劳分配,对吧?你必须得付出劳动啊,你才能换回来这东西。你尽管有无穷大的欲望,但是现实制约了你啊,对不起,你不能都要啊,你也要不了。那还有那么多人都有需求呢,对吧?现有的资源就这些,存量就这点,你多拿了别人就没有了。那这种来自于现实的约束,就是稀缺性的真正内涵。而我们经济学啊,研究的就是这些资源的使用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它不能教我们如何挣钱,也不能教我们如何经营企业,或者说预测股市的活动。经济学只是教我们在面临取舍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选择。
那知道了稀缺性啊,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就是经济学里探讨的第二个问题,什么呢?价格。这个市场的运行啊,依赖于价格机制。那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啊,是不是能取得成功,则是依赖于他们是不是拥有知识,以及拥有多少知识。
那作者就说啊,说知识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之一。那比知识更稀缺的是什么呢?是对知识的洞察力。我们所处的世界啊,价格、利润、亏损等等,这些是构成商品市场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能够提前获得商机。你提前获得商机了,那在竞争里边儿,在经营里边,你就能够占到更大的优势。
前两天啊,老郑也看到了,说这个马东啊,参加许志远的一个采访,就提到了,他说这个49年以前啊,这个全中国这些人呢,这个识字率就是5%啊,就不到5%。你说这100个人里就能认识字的,也就不到五个啊,90多人就不认识字。你说不认识字,那你说你对知识的传承就没有意义,你就不懂好多知识。所以说那个时候你要说有一些知识啊,你说它稀不稀缺,他当然稀缺了。那那时候要是文化人,那都是很受敬佩。
那到我们现在呢,这60多年过去以后呢,这个识字率达到了多少呢?经过我们这个义务教育啊,这个普及呀等等这些,现在的识字率达到了90%以上。那你说,哎,那你看,你说了吧,知识是稀缺的,现在不是稀缺了吧,没有用了吧?我们刚才说了,知识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没错,这是第一步。唉,49年以前这种情况没错,是吧?那比知识更稀缺的是什么?是对知识的洞察力。现在是90%以上的人都认字了,都知道了,是吧?谁都能出来写本书,谁都能出来跟你说点啥,谁都能教育教育你啊,“这不对啊,你不应该这么干,你等等等,怎样”,完了你有时候你会觉得啊,“这人说的有道理”,有人觉得你想想好像不那么回事。这是什么?这是你缺乏对知识的洞察力呀。
那对知识的洞察力又变成了稀缺的资源了。所以我们说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呢?我们就是想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得那种洞察力,然后能够比别人更早的获得那些商机,占据更多的优势嘛。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啊,就我们学这个经济学,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啊。我们开篇就说了,它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那经济学它本身,它就是一个权衡取舍的这么个过程。你生活本身呐,他并不会询问我们说:“你要啥呀,你不要啥呀。”没有这事儿,对吧?但是他干嘛呢?他给我们提供选择,哎,他不出声,他把选择都给到你。那经济学呢,就是试图教会我们,哎,在这么多的选择里边,哪一个是最正确的,你选哪一个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他教的就是这个。
那接下来我们具体的、详细的、系统的聊一聊,这个学习经济学的几个原因呢。你比如说第一个,我们学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呢,它就有助于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种世界,能够解决掉我们的一些疑问。你比如说,那为啥在市中心租房这么困难呢?为啥明星挣得就比咱们多呀?为什么找工作和高考都分大小年啊?
再比如说啊,经济学的一个常见的思维啊,是考察经济决策产生的激励,而不是只考察其所追求的目标。简单点说吧,就是你不要只关注那个旗帜上的美好蓝图啊,而要关注具体决策后造成的结果。
那我们学习经济学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它能够让我们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去。你在日常的生活里边,我们要做出许多的决策啊,不断的来做这种。你能决定你在学校学习多少年啊,什么时候走上社会。那当你成家立业以后呢,啊,你要分配你的工资多少用于支出啊,多少用于储蓄等等。这些观点呢,会给你提供一个关于如何最好地做出这些决策的新角度。
另外啊,索威尔也提出了说,做这个经济决策呢,不一定非得是什么事都跟钱有关系啊,啥你都涉及到金钱,不一定。你比如说当这个救援队到达灾区以后,面对众多的伤员,如何有效率地展开医疗救助,如何分配有限的药品和人力,这就是经典的经济学问题。那经济学呢,就是一个权衡取舍的过程,咱们再强调一遍啊。
那以上呢,就是老郑为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内容,什么是经济学。作者说了,经济学是研究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用的学问,而稀缺性是经济学的核心。你无论是商品啊、资源啊,还是知识啊,稀缺性构成了商品世界的基础。
那好,我们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经济学这个理念哈,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部分,我们如何使用经济学呢?
之前咱们讨论过,说这个稀缺性是经济学的核心,那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价格和稀缺性的关系。这个稀缺性啊,是指需求大于供给,对吧?就是供小于求啊。你比如说城中心有这一块地,它这就是稀缺资源嘛,因为你把它用了就没了嘛。它可以用来干嘛呢?盖住房,也可以盖商场,是吧?甚至还可以种菜、种树啊,干啥都行,这就是具有不同的用途。那到底应该用它来建啥呢?那建什么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呢?这恰恰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
那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啊,老郑在这跟大家举个例子。你比如说啊,郭德纲有句话说:“这个啊,只有一个地球,请爱护地球。地球上只有一个郭德纲,请爱护郭德纲。”他在说啥?他在说的恰恰就是这种稀缺性。而这句话放在谁身上也是如何的,那这世界上只有一个老郑啊,你们要善待老郑。那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你,那应该善待你,这都是对的。
那如果我们把自己看成了一个稀缺性的资源的话,那我们应该怎么考虑我身上这种稀缺性更稀缺的东西呢?比方说时间。你比如说我认为我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那我做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啊,对吧?那做事情是不是要时间?时间过去了就回不来,时间算不算稀缺资源呀?他不能无限供应你吧?长命百岁不能吧?哎,那好,他稀缺性的。那在你有限的这10年、20年事业打拼的时候,你应该打出一片什么样的天下?你应该帮助到多少样的人?你应该研究出多少样的产品,去改变这个世界,去改变那些让你不安分、让你难受的那些境遇。这些恰恰就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稀缺性的一种做法。
我们说回到这本书的本身啊,其实啊,不同的经济体呢,它有不同的做法。你比如说啊,由政府统一分配的,或者说按劳动量分配的,就是按劳取酬嘛,对吧?你就说多劳多得,或者说按年龄分配等等吧,这些呢,都是由一个机构来统一负责分配的。可是在市场经济下,是不需要任何机构来分配的,是不需要的。你只要用价格就能够保持整个分配有秩序地进行。
那价格呢,是通过供需关系来影响这种资源的分配的。那当一件产品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价格怎么样就会高嘛,对吧?你比如说我现在就想买土豆,买不着,我走过好多市场,买不着。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平常比如说五毛钱一斤,现在我说了,他给我五块,你买不买?你不买,旁边那人买走了,没办法呀,你知道你亏,你得买,因为你的需求大于供给了嘛。这个时候价格就高了。
而实际上啊,市场里边的价格呢,它并不是卖方凭空捏造或者说随意设定的数字。老郑说,土豆那个就是举这么个例子啊,虽然你可以给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啊,定任何价格,你别说卖50,卖55万都行,你随便定。但是只有其他人愿意支付这个价格,才会成为经济事实,对吧?你说这一斤土豆原来五毛,现在你卖这个五块,我说你卖50,这啊,这我还都能接受,你挂你卖,我告诉我卖5万,那我可能我就不买了。一旦我不买,虽然说价格是你定的是吧,但是没有人会支付你,那这就不会成为经济事实。
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看出来了,如果我们创业啊,做个企业啊,卖个产品啊,这并不取决于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价格,而是取决于有多少消费者需要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以及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其他的生产者,就我的竞争对手嘛,他们的售价到底是怎么样的啊。人家都卖一块八,你这边卖170,你说你能卖出去吗?你肯定卖不出去啊。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啊,更系统的理解这个概念哈。牛奶大家都知道了哈,它可以用来生产酸奶和奶酪。那如果说消费者他更喜欢喝酸奶,那商家干嘛?他就会多生产那个酸奶嘛,对吧?你愿意喝我就多生产嘛。那么原料牛奶呢,大部分就都会用来去生产酸奶,这没得选了。这就是价格引导稀缺资源获得有效利用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
那如果说这情况复杂一点呢,比方说你的消费者比较矫情,是吧?他又想喝酸奶,又想吃奶酪,你这咋整?那么不论消费者购买的是酸奶还是奶酪,你间接的实际上就是在购买那个原材料,什么牛奶嘛。那这种情况下,什么东西价格会上升呢?牛奶啊,对吧?你这两块需求量大了嘛,牛奶的价格就会上升。牛奶变贵,那消费者购买酸奶和奶酪呢,就会减少,因为牛奶贵了,原材料贵了,酸奶和奶酪就会涨价啊。消费者觉得贵了就不买了,销量就下来了。
而同理呢,这条线条上还没完事。牛奶变贵了,那你养奶牛就挣多了,对吧?因为奶挣钱呢,养奶牛。那杀牛的就会减少,进而啊,像牛皮呀这些的供应就会减少啊。牛皮的价格呢,就会上涨。什么牛皮包啊、牛皮鞋呀,这些价格由于成本的上涨也跟着上涨了。这样一来,价格的影响就从一个奶酪和牛奶一步一步地蔓延到整个经济体上面。
所以你看呢,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经济是一环扣一环的,蝴蝶效应在这里边是非常容易实现的。那这也在告诉我们说,看待经济学的时候,你不能说割裂的、独立的啊,就是微观的来看这事儿,你要有系统的、宏观的这种概念,你才能把握住这个经济的意义。
其实啊,不光是普通的商品啊,你像这个劳动力也是通过价格来分配的。这个工作任务呢,总是比我们的工作时间多啊,人家我们说了嘛,就是活永远干不完,工作永远干不完,有无数的活等着你,对吧?所以说劳动力呢,在这种情况下,它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那好多行业都说招人难招嘛,对吧?那劳动力越强,为企业提供的价值越高,工资的水平呢,也就变高。你比如说一些啊,特殊的技能啊,你会的人非常少,但是在这个市场需求量大的时候呢,企业就非常愿意付高工资招聘这样的人才。
那除了劳动力呢,价格啊,还能够作用于像企业啊、政府啊、资本啊等等,都能作用到他们身上。你比方说企业吧,企业总是偏向于生产那些利润比较高的产品,挣钱嘛。那这就使得原材料这种资源向着高利润产品进行倾斜。我们刚才说牛奶的例子啊,就这意思。
那企业的规模经济呢,也能够大大的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你比方说我们说这个造汽车,是吧?你说我这厂子我成立了啊,这公司我成立了,我呢就做一辆汽车,你说这台车你得卖多少钱,你才能够本?先别说你挣钱啊,而且这时间你说你用多久,是吧?就俩工人在当当拿钱的班子,是吧?手工造出来,这车造出来还不得几千万呢,是不是?
可是如果说你有汽车生产线的话,我估计也就是你别说这一两个月把这车造出来了,是吧?你可能说一天你就造出一台来,一天就造出一台,而且同时能造出好多台。这样的话你一台车的成本就很低了,低到什么程度呢?你可以正常放假了,6万、7万、16万、17万,唉,就变成市场上的商品,大家就可以购买你这辆车。
所以我们说呢,企业有的时候这种规模经济啊,它能够大大的降低你的生产成本,但这只是针对生产型和流动型的企业啊,这是针对这个是有效的。你比如说一些高科技的、高知识含量的这种,你这个就很难了,因为你很难做到规模经济,你那个要做的实际上就是你的稀缺性了。
那还有一个例子啊,我们之前提过说,这个为啥明星挣的钱比咱多呢?这个其实就可以归结于劳动力的范畴。真的,这个劳动力啊,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商品。你看我们都知道有一些明星,我们把它叫做流量明星,对吧?而且这些人呢,片酬老高了,你听着都吓人。为什么?是因为他们的人数很少啊。你细品一品,比如说全中国有几十万的演员,对吧?你能匹得上流量明星的,你一只手都能数过来,他们人数非常少。培养这么一个优秀的明星演员呢,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呀、成本啊,包括什么演技经验的积累呀,知名度的打造、宣传呐等等的,需要耗费好多资源。所以呢,相对于需求而言,优秀的演员供给是不足的。而明星演员在市场上呢,能够为电影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使得公司呢,愿意为他们的超高片酬买单。
那娱乐业的市场那么大,对吧?从事娱乐行业的公司那么多,那这些公司为了利润,都希望能签到流量明星啊。那流量明星又那么少啊,公司要签他们的又这么多,就自然而然导致了这种戏剧性啊,导致了片酬的水涨船高。而我们说的就业市场也是这样,你看,报酬呢,也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而不是劳动者个人的价值。你像有的时候我们说这个工程师啊,相比于快递员啊,这工程师呢,更加的稀缺,原因是什么呢?是工程师所需要的这个培养时间呢,要比快递员呐要长。所以呢,工程师的报酬要比快递员高。
可是啊,在某些情况下,你举个例子,春节了,放假了,是吧?大家都回家过节了,没人送快递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在这坚守岗位送快递,那他的报酬就会高很多,甚至在这个时候完全有可能超过工程师啊。那你看我们知道了,说这个价格啊,它既然会这种随时的波动,那么能不能用一个外力,把它限制在一定的价格区间呢?你就别跌起来没头,涨起来没边儿,是吧?我给你限定住一个区间呢,你比如说政府的价格管制之类的做法。
表面上看啊,说这种做法呢,似乎符合了大众这种道德需求,是吧?但实际上它却会违背经济规律,使价格丧失了配置资源的功能,最终呢,办了坏事。那价格管制会导致两种结果,比如说设置最高价,你会导致什么短缺。而你设置最低价呢,会导致过剩。
你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啊,尤其是在古代啊,在古代的时候,那更是这样发生。哪个地方发生这个灾害了,什么蝗灾呀、洪水呀、干旱呐啊,或者饥荒啊,这些。那朝廷呢,这往往都会从人道主义出发,就限定的这个粮食的最高价,然后呢,去打击那些囤积居奇的商人,你就是囤着粮食就不卖,饿死多少人你也不管,唉,等价格上来,你再大赚一笔那种人,我就扫你是不是?
那实际上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商人们因为无利可图,他们就不愿意把粮食运到灾区去。而灾区的存量呢,就是先到的人会把粮食买走,后来的人他就买不到粮食了。所以你就引起了粮食的短缺,因为你不够了嘛。那就造成很多人实际上是得不到粮食而挨饿的。
而在另一个方面呢,那些救济的粮食,尽管是价格很低,对吧?因为限定了最高价嘛。可是由于运输商他也无利可图啊,挣不着钱,所以呢,人家也不愿意接单。那就造成了啥呢?一边有大量挨饿的人,一边是大量的粮食堆积在港口腐烂。那很多情况黑市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
所以这种情况大家翻一翻这个历史书哈,里边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啊,每个皇帝、每个朝代都有这个概念,一有灾年就这样。那当然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情况了啊,我们现在足以是各种高科技手段呐,各种有效这种统筹啊、安排啊,我们可以完全解决这样的问题。好多例子已经开始证明了哈。
那说完了设置最高价哈,我们聊聊这个设置最低价。这个典型的案例呢,就是有的一些国家的一些农业保护的这种法律法规。你比如说有的时候哈,我们这个大家经常会调侃说,这韩国人实际上啊,吃不起肉,但我们吃顿烤肉经常吃,他们就基本上吃不起啊,吃一顿家伙很不容易了,对吧?那为什么实际上主要的原因呢?是因为韩国的农业保护导致的。
因为这个韩国啊,他对养殖的农民啊,给予了大量的这种补贴,并且设立了什么呢?最低的保护价。那对农民来说,这种保护价呢,会使他们失去减低成本的动力。那就你不管我怎么做啊,不管我怎么地,你最终政府给我那价肯定是按那时候收我,那我就有保护了,我就不怕了,有底了,对吧?再加上一些关税的保护,韩国的肉类啊,价格是居高不下的,它就导致了消费,如果你非得要吃肉,对不起,花高价去吧。他们不是吃不了啊,往往是因为吃不起,因为它太贵了。
那接下来我们说说企业与经济学的一个关联。那对于经商的人来说,说盈利呢,显然是梦寐以求的事,而亏损呢,那就是个噩梦啊,谁也别碰着。可是经济学啊,并不是企业管理。从整个的经济体系的角度,以及经济学的关注的焦点,那配置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来看,利润和损失,它在维持和提高整个人类的生活水平方面,是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的。
那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亏损呢,会让一家企业对业务做出什么改变,放弃那些不受人们欢迎的业务,或者说改革自己的技术,使用成本更低的生产方式。你像这个洛克菲勒的发家史啊,它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19世纪60年代,石油的主要用途呢,还只是用于生产煤油啊,提炼的过程当中呢,产生的副产品汽油并没有多少价值。有些企业啊,干脆就把汽油呢排放到河里去了,就不要了。你说败不败家?你去当时啊,很多企业都因为亏损而倒闭了,你卖柴油你就能卖多少钱,对吧?
可是呢,洛克菲勒他通过改革成功,哎,他就活下来了,并且呢,成为了一代传奇。那洛克菲勒呢,他不仅找来这个科学家去研究以石油为原料的新产品,比如什么油漆呀、石蜡呀、凡士林啊等等的一系列的产品,哎,丰富了产品线,不用扔河里了,它有价值了。而且呢,它采用的油罐车运油,相比于其他同行都在用的那些油桶,它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那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啊,他因为不需要靠卖煤油收回所有的成本,所以它煤油的价格呢,也就降下来了。那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原本非常贵,那煤油对吧?你像1865年的煤油啊,每加仑是58美分。那到了19世纪70年代呢,它这个价格降到多少了呢?每加仑八美分啊,就仅仅是个零头。那个58现在是八美分,你看就是个零头。原本富人才用得起的东西,中产阶级也能在晚上点亮房间了。那人们的生活呢,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其实啊,就是一句话嘛,亏损使得企业不得不谋求改变,通过降低成本或者降低价格,要不你就改良自己的技术,重新达到自己利润和支出的平衡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受益的往往是消费者本身。
所以我们开篇就说了,说看经济学,你不能割裂的看啊,你不能单独的、微观的看,你得系统的、长期的,然后宏观的来看这件事,你就能发现在某一阶段的得失,实际上对全局的影响,可能是带来更大的提升。
那我们了解了这个经济学啊、稀缺性啊,在企业的经营啊、生产啊、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那你说他能不能再形而上一些啊,和精神层面联一联,比如说企业的品牌哈,他和经济学有没有啥具体关系呢?
作者认为啊,企业的核心卖点它不在于商品,企业卖的呢,还有品牌和文化啊。你比如说这个运动鞋啊,你选择耐克,还是一些不知名的杂牌子呢?我们不是说杂牌子质量就不好啊,对吧?因为我们知道好多这个鞋子质量完全不输大牌嘛,就是经典那个耐克气垫那个事啊。但是品牌总是意味着好质量,对吧?杂牌的却未必明白了吧?所以我们乐意花更多的钱,哎,买那些有牌子的,因为它品质好嘛,有保障嘛,就买这个。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啊,就是好多年以前,好多年以前,老郑第一回去韩国去这个旅游去啊,然后就在那个明洞那个地方去逛逛,饿了吧,就想吃点饭。然后你瞅着这满大街韩国字,我一个我也不认识啊,我啥我都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东西,我也不敢进去点呐。你万一点完以后你不爱吃怎么办?这时候我突然间发现一家肯德基,哎呦,我当时这个亲切呀,我说我可下看到一个我知道咋回事来了,蹭蹭蹭我就进去了啊。
虽然说进去以后我比较傻眼,因为我在国内吃的这几常吃的这几样东西,那一样没有啊,全是符合当地的这个产品。但是我至少我觉得,我知道它就是汉堡,是吧?哎,那是可乐,人家加上薯条,那是鸡翅,我就全明白。这是口味的问题,我但是我都能做得了。这首先就是对我来说,是一种口味上的一种啊,熟悉感的这么一个保障。唉,我心里就挺开心了。
那即使是在最坏的情况下,比如说不开心吃坏了,你也可以去起诉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它跑不了啊,是吧?那全球都有嘛,你你都跑不了。那在这一点上呢,不仅是我们明白,消费者明白,那给人肯德基也明白,公司也明白,对吧?而且当地那些经销商呢,也明白。所以说呢,他们就不会让你发生这样的事,尽量不让你发生这事。这种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倒霉啊,所以他不会这么干。
那反过来,如果当时我进了一家我不熟悉的,或者说你也知道嘛,在国内我们就是同比价嘛,啊,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手续啊,在那开的,对吧?尽管是在景区,可是说实话我还是有这个顾虑,因为一旦出了问题给我整预案去,我找谁赔我啊?啊,语言又不通,你再把我领出去了,我可能都找不到那家店了,怎么办?
所以作者说说品牌呢,它是一种保障,正是品牌的力量在激励着生产者为了质量和价格进行竞争。毕竟啊,品牌是能够传递给消费者最直接的信息。可是这个品牌的价值呢,它并不是恒定的啊,一成不变,不是的。品牌的价值呢,取决于我们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的了解程度。
我们以这个买车为例哈,你比如说,当我们老郑身边就有这么一哥们儿吧,那家伙简直了啊,就是兴趣爱好简直非常广泛啊,就是这个,他为了这个有一段时间去买二手车,甚至干了件什么事呢?他去报名学了一个二手车评估师,考了个证下来啊,甚至考完这证,就有一些二手车公司要请他过去上班了,他都啊,兼职都找着了哈。他其实就为了买辆二手车,你不管是改装啊也好啊,你当然还还是说这个选择这种二手车的这个角度也好,他特别痴迷这个事,特别愿意干这个事,他就很懂。所以呢,他经常会买一些这个二手的车呀,啊,或者有一些名气不是很那么大的,你甚至不理解,有些牌子你可能没听过,哎,他就告诉你说这车不错,哎,怎么怎么样,他就会买这个啊,或者给自己的二手车公司帮他收购这样的这样的车。
而且很多时候因为他专业嘛,他很懂,他就很有把握的用低廉的价格,哎,就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这样的车。可是对没有这些知识的而言呢,比如说老郑对二手车一窍不通,那对我来说,这个时候我选择买一手的哈,新的这个名牌的这种车,可能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对我来说有保障。
那另外呢,这个品牌呀,它在迫使生产者为什么为产品负责,让好的产品呢得到回报,让不好的产品者呢,就让他丢掉,消费者也没人选,他用这个去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你比如说麦当劳啊,我们刚说肯德基肯定得说一下麦当劳嘛,对吧?虽然说这俩人没付广告费,但是得提一下哈。比如说麦当劳,他革新了汉堡、奶昔、薯条的质量标准。那麦当劳的模式呢,也被竞争者学习,可是这麦当劳呢,他也投资了土豆的生长、加工和种植的工艺,建立了对供应商的管理制度。那这些呀,最终反映在市场上,就是整个汉堡包连锁产业都变得干嘛?都变得非常的类似。你不管是国产呢,还是这个,这个啊,跨国的这些大的是卖汉堡包的,你看他装修啊,你看他什么,这名字都差不太多是吧?都是差不太多这种情况。
那你这么做好不好呢?相比于若干年前是没有这些店的,就是因为你把整个连锁产业都变得有标准了,所以整个行业都得到了发展,他们都变得比以前更好了。这就像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啊,他在这个《汉堡统治世界》里边就提到的这么一个观点,他说麦当劳让整个社会变得理性,也推进了社会的现代化。这背后的驱动力量其实就是品牌的力量。
那当然了,你这个虽然说我们说这个品牌它是无形的,对吧?但是品牌可能是一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据估计啊,你像可口可乐公司,它的这个市场价值呢,超出其有形资产价值1000多亿美元,其中有700亿美元是来自于品牌价值。那对可口可乐而言呢,为了保持自身资产的金融价值,可口可乐有充分的理由来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那最后呢,作者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违反常识的经济学知识。你比如说,最低工资可以提高就业率吗?答案是不能的。那为啥呢?在最低工资法下的失业率往往比自由市场上的更高。那些能力水平较低的人,会因为这个干嘛失业了。你比如说啊,一个人他为公司带来的是1000元的价值,那公司干嘛呢,给他支付1000元的薪水。如果这个时候最低的工资标准是1500元,那么企业呢,他就不会花1500雇佣一个只能带来1000元价值的人,因为这亏本嘛,他不能干。他呢,就直接雇佣能给企业带来1500元价值的人,甚至是2000、2500就给开1500,这种是有可能的。如此一来,那能为企业带来1500元价值以下的人怎么样就都失业了。
而在这一点上啊,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呢,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你像新加坡,它没有最低的工资法,失业率呢,保持在2.1%这么一个水平线上。加拿大呢,在过去的5年间,在多个省啊,去实行较高的这种最低的工资标准,结果他有三个省的失业率超过了10%,其中纽芬兰的失业率呢,高达了16.9%。所以你就看吧,设定最低的工资啊,并不能够提高就业率。
那最后呢,经济学和人生有什么关系?我们这家上到最高了,对吧?承受风险,这是经济学给人生上的第一课。在经济学里啊,许多东西是要通过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具备自己独有的价值的。那发现时间的价值,是经济学的又一个重大的贡献。
老郑开篇跟大家说过了嘛,刚才讲过了,对吧?如果我们把自己看成是稀缺性的资源,那我们身上的时间,或者说我们的生命,它就是更稀缺的一种方式。那懂得对未来时间的投资,也许是经济学告诉我们的最有用的一种财富积累的方式。那投资的关键就是让人们学会为了更好的投资未来,你需要对当前的价值做出权衡。
你比如说啊,有这么一个画家,他只用了5分钟,唉,就给游客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这种画像,然后呢,跟着游客说了,你给我100块钱吧。游客说:“你太贵了,干哈呢,景区你就这么贵啊,100块钱。”画家是这么说的,说:“你看我画你这幅画呢,我用了5分钟,不长,可是我为了能画出这幅画,我用了20年05分钟。”
所以呢,正确的认识投资回报,合理的规划我们的人生,那么从现在开始努力积累,才能在未来获得最大的投资价值。
以上啊,就是老郑为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内容,如何使用经济学。作者呢,介绍了几种观点,比如说,价格与稀缺性有很大的关系,用价格为指导呢,能够让社会更有效率地利用稀缺资源。再比如说呢,品牌的经济价值是大于商品的。还有啊,设定最低的工资标准,反而呢,会造成失业率的增加。那最后呢,一个违反常识的就是,不只是利润会给企业带来好消息,有的时候亏损同样可以。那刚才我们讲到洛克菲勒那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就我们都知道啊,说尽管这经济学呢,诞生的历史它不太长啊,但人类的经济活动啊,却一直在持续着、延续着,人类社会呢,也不断的从经济活动和劳动生产里边获得收益。那经济学的完善和广泛的应用,它都让我们人类社会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财富的巨额增加。这也正是托马斯·索维尔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的,要学会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取代我们人为的臆想,去合理地解释种种的社会现象,进而呢,协调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制造出更加丰富的商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故事经济学》用故事重构商业逻辑,驱动价值增长的底层密码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穿透日常表象,用理性逻辑洞察世界运行法则
- 《牛奶可乐经济学》用生活小事解码经济运行的隐形逻辑
- 《魔鬼经济学》用反常识数据拆穿世界运行的隐秘逻辑
- 《小岛经济学》 以荒岛求生为镜,洞见宏观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与人性密码
- 《错误的行为》 以反常识实验戳破理性神话,在人性迷宫中重构行为经济学的真实图景
- 《门口的野蛮人》 以资本铁骑踏碎商业神话,在并购风暴中揭秘华尔街丛林法则下的权力
- 《金融的本质》伯南克领衔美联储十八年,揭秘货币权力如何驾驭经济周期与危机风暴的终极逻辑
-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用20个核心法则洞见经济世界的底层运行逻辑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本让非经济类专业学生打败经济学家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