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学习的本质》怎样更高效地学习?
铛铛铃2025-08-23【励志】20人已围观
简介
人的大脑究竟是如何学习的?
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促进学习呢?
说起学习,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困惑,那就是我们虽然在学校里经历了很多年的学习过程,但是在走入社会后,却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懂得应该如何学习。比如,当我们在工作需要学习PPT的制作,或者商务谈判中的方法方式时,那些曾经在学校中用得顺风顺水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好像不那么管用了。我们不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吃力,而且学习所取得的效果也并不是那么好。很多人呢,都因此而丢失了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的教育体制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往往是知识,而不是学习的能力。比如,我们会为了学习一个语法难点,去做很多考试题;为了论证一个物理公式,要做很多细致的推算练习。但是这些语法公式和学科的知识,在应试教育结束以后,并没有用武之地。虽然学校的首要目标任务是引导我们学习,但是在考试任务的压力下,学校里的老师们关心的重点,却是要教给学生知识以应对考试。如何学习这件事本身,并不是学校教育体制关注的重点。
但是啊,这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即使我们离开学校,我们也必须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时候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我们今天为你分享的这本书中,我将介绍人究竟是如何学习的,什么因素会促进我们的学习,又有什么会阻碍我们的学习。
今天要解读的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来自于安德烈·焦尔当教授。他曾经担任过欧盟委员会的教学研究专家,这个人非常厉害,他是瑞士日内瓦大学的教授,也是生物学与教育科学双料博士。他专注于学习教育环节中关于学习本质的认识,并且致力于对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模糊知识进行澄清。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学习的本质》,就是安德烈教授在他研究领域的代表著作。
好了,介绍完《学习本质》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那么下面呢,我就为你来讲述书中的具体内容。
在《学习的本质》这本书中,我们有三个重要观点可以与你分享。
第一个重要观点:我们的大脑究竟是怎样帮助我们学习的?大脑是我们学习的唯一路径,要想了解我们是如何学习的,必须知道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转的。
第二个重要观点:好的学习机制既包括正确的学习动机,也包括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学习能满足我们自身的不足,并能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变化,而且这样的发展变化正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学习是自然会发生的。
第三个重要观点:我们如何规避假装学习的陷阱。
好,我们接下来谈一下第一个重点内容:大脑是如何运作来让我们进行学习的。
大脑是我们人类学习的核心器官,这一点呢,在今天已经人尽皆知。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虽然我们大脑的重量大约只有1.35kg,但是它却是人体最发达的器官之一。它拥有1000亿个神经元,以及更多的支持细胞,它们的数量仿佛银河系中的星体那么多。而正是这些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元网络,使得我们人类的大脑具备了多种技能。在大脑的学习机能中,学习能力是我们人类出生后才具备的一种能力,它需要借助多个脑区域的共同运作才能存在。这些脑区域会对信息进行解码,并且将各种信息结合起来。当一秒钟有成千上万条的信息在神经细胞中进行交换时,学习能力才可能存在。
那么,大脑中的学习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结构。在我们的大脑中,学习是由构成脑的不同结构、次结构互动的结果。因此,影响我们学习效果的也是这些脑结构。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的生理学家麦克林找到了影响我们大脑学习的五个重要脑结构。
第一个是最基础的基本脑,它负责对所有接收到的信息,或者是发往身体的信息进行交汇。
第二个是中脑,它是一个中继站,负责对情绪、记忆和个人活动的实施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呢,是丘脑,丘脑的区域构成了一种感性记忆,它会将愉悦或者是不愉悦的印象记录下来。大家要注意,丘脑会参与动机形成并控制着情绪,它们在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个是皮层,它是处理外部信息的主要场所。
第五个是额叶,它帮助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并联想到后果。换句话说,这个区域在我们对事物的意识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它还使我们建立自我认知,意识到自己的身份。
对于大脑来说,大脑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和调节。每一种脑结构的运作,都依赖与它相邻的脑结构。因此我们会发现,对于学习非常重要的几个环节中,记忆不能在没有中脑的支持下运行;前额叶协调着学习者的意向性,而学习者的情绪是化学物质的释放所带来的感受,及其化学物质即为神经递质。当我们被一些不常见的、有趣的、未知的事物所吸引时,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这种神经递质开始产生突触传递时呢,学习就发生了。
而通过对大脑学习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生物学的角度,人的一生大脑可以保持充满活力的状态,即使对于那些年纪很大的老人,他们其实也可以不断地进行学习。因为在大脑的动力机制中,重要的不是年龄,而是愿望和动机。始终受到激励的老人,完全可以长时间保有学习能力,除非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的大脑不能再接受教育时,这时候大脑才会不再开始学习。
另一方面,大脑的学习机制也很好地说明了我们为什么会有学习困难的感觉。这是因为学习本身是神经元连接的重新组织,在制造新连接的同时呢,大脑需要解除抑制其他连接。虽然这些旧的连接因为其有效性而得到保留,并制造了某种认知或情感上的平衡,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困难所在。
那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讲完了这本书的第一个重点: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学习的。我们发现影响大脑学习的是大脑的脑结构,而这些脑结构呢,来自于神经元网络的整体工作。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会刺激大脑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分享的第二部分内容:好的学习机制既包括正确的学习动机,也包括正确的学习方法。
很多人在谈到学习动机的时候,都会把它与学习目的等同起来,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比如我们因为学校考试、职场升职这类的学习,它只能算作是学习目的,而不是学习动机。一般来说,学习目的或许能让学习者开始学习,但是想要使学习作为一种持续的状态,就一定要靠正确的学习动机来实现了。学习动机是一种心理欲望,如同我们在饥饿时想吃东西一样,它能够使被动、强制性的学习行为真正转化为一种主动、内在的需要,使学习成为一种完全的乐趣与享受。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动机呢?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学习动机理解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学习兴趣这个词好像只在儿童教育领域被频繁地提到,今天我们这里谈到的学习兴趣,或者说学习动机,就是针对所有学习者而言的。根据安德烈教授的观点,学习动机的产生来自于学习者的需求。我们说,其实婴儿生来就有潜在的学习动机,也正是因为婴儿生来就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其实婴儿时期是人们飞速学习的一个阶段,而此时的学习动机正来源于婴儿对于食物、睡眠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除了生理需求外呢,安全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增长能力的需求、尊重需求、归属需求,这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正是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推动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对于学习者而言,我们需要找到自己期望的存在状态,即想要做什么,想要知道什么,这就是我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那么,相信接下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定是:我们应该如何引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在这里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增强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我们需要建立对自我的正面感知。用通俗的话来讲呢,就是要让学习者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中,安德烈教授发现,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强弱,是和他的自信程度成正比的。比方说,在同一个班级里呢,那些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自信满满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中有更强的主动性。对于老师、教授的课程内容,他们会以自己独创的方式吸收、接纳,也更愿意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而那些对自己能力水平不够自信的学生呢,则往往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学习的热情不高。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动机的强弱并不在于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本身,而在于学习者对自己能力水平的看法与评价。所以,那些天赋一般但乐观自信的学生,往往会比天赋不错却不太自信的学生具备更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相对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想要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第一步就是要充分地相信自己能够应付面前的学习内容,并不断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我一定可以学得很好。”
第二种增强学习动机的方法呢,就是建立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正面感知。换句话说就是认识到学习内容的用处和价值。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大学课堂上呢,那些打算毕业之后从事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的学生们呢,会在专业课上打盹儿、玩手机。尽管有些专业课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聊,那是因为这些学生知道呢,课堂上讲的知识并不会对他的职业生涯有太大的帮助和意义。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学习内容的用处和价值,学习者才会丧失学习动机。所以想要增强学习动机,最好要在开始学习之前,在脑海中罗列出一个清单,关于什么的清单呢?就是关于你将要学习的知识究竟会对你产生哪些帮助和用处的清单。如果你的学习用处清单只有升学升职这样的简单字眼的话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那将会是一个对你的学习动机帮助极小的无效清单。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用处清单才是有效清单呢?举个例子,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呢,你需要做大量枯燥单调的材料练习,来应对三个月后的英语考试。这个时候你的学习用处清单除了包含应对口语考试这个短期用处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加入更多更有趣、意义更长远的用处。这样一来呢,就能够激励自己把学习行动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比方说,如果正在准备口语考试的你是个电影爱好者,未来还有去英国旅行的规划,那么你就可以在自己学习用处清单里加入“为明年去英国自由行做知识储备”或者“为达成不带字幕看英文电影这项技能而努力”这样的条目,从而让口语材料练习这件事变得不再那么功利和无聊。
最后一种增强学习动机的方法,就是让成果反哺动机。这个方法也同样很好理解,当你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或大或小的成就时,这些成就会帮助你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使你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增强你的学习动机。因此,作为学习者呢,一定要善于发现自己的进步,善于捕捉自己的优势,并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来点奖励,让自己真正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比如说,连续两天保持每天两小时以上的自学时间,就奖励自己一条心仪已久的连衣裙。这样一来,获得奖励的成就感就会进一步推动你把自学这件事坚持下去。
好,刚刚呢,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三种增强学习动机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这几种方法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相信一定会给你带来不小的改变。
但是,有了正确的、充足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的学习就能够顺利开展了吗?当然不是。在我们最开始提到的大脑的学习机制中呢,我们说过,学习的困难来自于大脑需要不断地用新的连接去代替旧的连接,这个过程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以及处理信息的效率。因此,我们需要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让大脑感觉到学习过程是更有意义的一个过程。
我们提到的第一种学习方法呢,就是小组学习方法。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时代,两人合作学习就已经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而现代教育家的一系列实践研究也充分说明了,学习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是没办法在独自学习中获取的。举个例子来说吧,关于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功与过,不同的学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会认为呢,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功绩卓越;而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秦始皇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这是个不合格的皇帝。总之,一个人的看法毕竟是单一的、有局限的,而多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就可以很好地弥合每个人思维上的漏洞和不足。学生们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观点上的分歧,进而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而辩论对于学习者而言呢,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进步机会。试想,如果你想要在一场辩论中获胜,驳倒对方,是不是先要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而要想使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就需要你去搜集并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呢,再筛选整理出其中能够支撑你观点的信息作为论据。这本身呢,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除此之外,想要说服对方,就必须要先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论方式,从而找出对方语言逻辑上的漏洞,这也就是辩论的突破口。我们都知道,在某个问题上呢,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一种视角,就往往很难去转换到另一种视角看问题。而辩论的准备工作,就恰好为这种视角上的换位思考提供了空间。这一点啊,非常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
我们接下来谈到的第二种学习方法呢,就是有关记忆和迁移的记忆能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一项重要的工具。在这里,我们把广义上的记忆分为三大类。首先呢,是获得性记忆,这种记忆更多表现在生物学上,例如药物成瘾、细菌免疫力还有过敏,这就都属于这类记忆。第二种记忆呢,是反射性记忆,我们通常情况下几乎认识不到这类记忆的存在,但实际上,我们的饮食、运动都要靠反射性记忆来完成。而第三种记忆呢,是再生性记忆,负责再现物体、人物、事件,这种记忆才属于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记忆类型。第三种记忆又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依靠短时记忆,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少的信息,并会很快将它忘记,就比如一行电话号码或者是一条地铁路线。而长时记忆才是和我们的学习息息相关的一种记忆类型,各种知识信息都被妥善而系统地储存在我们的长时记忆中,一旦有需要就会被调用出来。教育学家将这种记忆的调用称作迁移。单纯的记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能够将储存在大脑里的记忆灵活地提取并运用,才能够让记忆发挥价值。
你可能会有疑问,记忆都记下来了,怎么可能不会用呢?这里说的运用,不但指应对考试,也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的时候学生记住了课堂讲的知识,也能够在考试中写对答案,可是到了日常生活,却没办法灵活运用,这就是典型的死记硬背的后果。俗语里的“死读书”“读死书”,说的就是这样一类不懂得迁移的人。比方说我们很早就在物理课上学习了很多有关电流的知识,我们知道电流的大小和电压、电阻相关,但是在生活当中,当我们需要更换汽车上的充电池时,很多人会因为害怕触电而小心地不去碰接线柱。事实上呢,不要说电池已经没电了,即使有电,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电阻,碰到接线柱的结果,也只能是感觉到微弱的电流,对人体根本没有损害。这就是典型的迁移能力不足的表现。迁移能力的不足呢,还会使学生在考场上出现明明背过这道题却还是不会解的情况。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够提升学习者记忆迁移的能力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课堂知识付诸实践。不单要让学生记住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习怎样在实际中运用知识。举例来说吧,“哑巴英语”现象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知识迁移障碍。学了很多年的英语,背了很多单词,也过了很多考试,却依然在老外面前开不了口,这是许多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通病。而这个通病的解药呢,就在于把课堂知识迁移使用到课堂以外的地方,比如积极参与各种英语演讲、辩论、比赛、结交语伴,用英文进行日常对话交流,有条件的话呢,还可以去国外游学,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让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再只限于应付考试,而是实实在在的沟通交流。
总而言之,学习者在实际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呢,需要弄清楚情况,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各种观点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而这些呢,都是简单的课堂教育所没有办法提供的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和经历,也对学习者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
好了,以上呢,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二部分内容:我们应该怎样掌握正确的学习动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些学习方法我们平时都在用啊,但是为什么好像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第三部分内容:我们一定要规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假装学习的陷阱。
假装学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一个故事来了解,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最喜欢讲述的普朗克斯基的故事。普朗克是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得奖之后,他每天奔波于各个学府及社交场合演讲。他的理论讲了一段时间以后,给他开车的司机听得烂熟,就对他说:“教授呀,你每次都讲一样的内容,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动的,我都听熟了。这样吧,下次到慕尼黑就让我替你讲吧,你也歇一歇。”普朗克同意了,于是慕尼黑的演讲台上是司机,而普朗克坐在车里。司机登台,对一群物理学家洋洋洒洒地大讲了一番,讲得跟普朗克一样非常完整的内容。演讲后,一个教授请教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听完问题,司机笑说:“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这样吧,我让我的司机回答一下。”查理·芒格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另一种是表演。许多人并没有掌握什么知识,而是像普朗克的司机一样,只是学会了表演,这样的表演呢,就像是假装在学习。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假装在学习的状态呢?这是因为大家多数追求的都是学习的形式,而并非学习所能获得的结果。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两种这样的行为。首先,在我们的学校教育阶段,我们经常遇到的最为传统的讲授法中,教育者传递的是知识信息,学生的学习就是简单机械的记录和接收。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的获取是通过一个随时待命的、空白的、始终专注的大脑来进行,学习结果等同于教育者传递的直接结果。这里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仅有信息的发出和接收的线性关系,所以很容易滋生表演。教师们侃侃而谈,将知识信息复述得完整周全,这样的表演很容易让教师产生学习结果圆满的错觉,给予表扬,也就是鼓励此类表演。在多次的刺激反应之后,不懂装懂、记清楚就行,成了学生们实质上学到的本领,这样的假装学习成为学生的必备基本功。
其次,在我们的自我学习阶段,我们会参加大量的培训式学习。这种学习呢,经常会提到实践性教学,也就是建立在训练基础上的教学,目前相对流行。这其中,对训练方式的研究、训练项目的细分、训练结果的跟踪等,都成为教学实施的核心部分。结果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我们会在培训的场所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问题一出就反应,任务一说就行动,好像很熟悉、很擅长,实际上这是由于训练的频数、强度,特别是参训的意识决定的,而能够在瞬间反应、更多调用惯性思维,仅此而已。这实质上就是一种表演,在其他同学的观众效应下,假装成为必须,因为训练要结果,要看到成绩,学习异化为一种隐形竞赛。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避免这样的假装学习呢?首先,真正的学习要建立在对旧有知识的消除基础上,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旧知识不能形成和谐共振,新建构的知识可能再成为空中楼阁。其次,我们需要在更多类似的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只有实验室的完美情境,能够排除突发因素干扰,创造纯粹的学习空间。
说到这儿呢,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就来简单地总结一下今天与你分享的内容。我们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精髓内容是人究竟是如何学习的,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促进学习呢?我们一共为大家分享了三部分重点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大脑是怎么样学习的,影响我们大脑学习的,大脑中各个重要的脑结构,以及构成脑结构的神经元网络。当我们被一些不常见的、有趣的、未知的事物所吸引时,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这种神经递质开始产生突触传递时,学习就发生了。
其次,我们说到了我们应该如何获取正确有效的学习动机,以及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呢?学习动机的产生来自于学习者的需求,正是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推动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对于学习者而言,我们需要找到自己期望的存在状态,即想要做什么,想要知道什么,这就是我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此外,我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两种学习方法,一是小组学习,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沟通、辩论与合作,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第二是迁移,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得学习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脑海里,更能够随时随地被调取使用。
最后我们谈到了什么是假装学习,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假装表演,而并不是真正的在掌握知识。避免假装学习,需要将真正的学习建立在消除旧的知识体系上,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避免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
在我们为大家分享的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当下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金斯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学习型社会的含义在于,当今世界和我们前辈留给我们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认识需要被重新构建,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学习已经不再是个人在学校的教育就能完成的事情了,它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创新的社会生命源泉。我们必须超越过去学校提倡的那读、写、算的学习能力,变得既能处理有组织的信息,又能处理不确定和不可预料信息。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如何学习变得非常重要,我们身上需要建立一种对知识的开放性,一种对困难的、不熟悉的知识的好奇心,学习将在社会动力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就在音频下面的文稿里,恭喜你啊,又听完了一本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