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学习之道》美国公认经典学习书,从平庸到卓越
铛铛铃2025-08-23【人文】2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给你推荐的这本书,名字叫做《The Art of Learning:学习之道》,作者是年少成名的国际象棋大师乔希·维茨金。
在统治了青少年国际象棋领域数年以后,乔希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传统武术太极拳,最终他获得了太极拳的世界冠军头衔。
你可能会好奇,他是如何在两个专业跨度如此之大的领域获得成功的呢?乔希曾经很风趣地回答道:“我的强项其实并不是下棋,也并不是太极拳,我的强项其实是懂得学习的艺术。”
故事从乔希六岁时在纽约市华盛顿广场公园与棋牌骗子博弈开始,到年少成名,不得不应对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给他带来的名利压力,以及在推手世界锦标赛上与台湾劲旅战斗人员保持紧密的战斗。学习的艺术,在不足300页的叙述中,囊括了一个非凡竞技者的人生经历。这种开挂般的人生经历,使得这本书的内涵远远超越其他同类书籍,成为众多名人推崇的经典学习书。
这本书本质上并不像那些成功学书籍那样讲究方法论,而更像是以自传的形式,乔希向读者讲述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出的学习方法的书。
乔希有一个人生信念,就是任何的成就,即使是冠军水平的成就,也是由自身的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这种生活哲学可以激发创造性、有韧性的成长。书中他并没有过度关注或者吹嘘自己的成就,而是系统地揭示他独特的学习方式,讲述如何产生点子、遇到挫折时如何适应,怎么把控心态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表现。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作者这种系统而非鸡汤的学习理念,反而是当下的人们最为需要的。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年少成名的象棋天才;接着是成年后,作者对禅宗道教哲学的兴趣,向太极冠军努力的阶段;最后一部分为作者归纳自己多年经验的阶段。
故事从乔希六岁在公园跟人进行奇异对决开始,他几乎赢得了第一局的比赛。之后在几个月的公园对决过程中,国际象棋大师布鲁斯·帕多菲发现了这个年轻的天才,并且成为了他的第一个导师。结合了布鲁斯教练的专业指导,以及与街头象棋骗子们斗智斗勇的狡诈风格,乔希八岁时,就成为了美国青少年年龄段水平最高的棋手。
然而,他火箭一般的排名上升趋势,却在国家冠军比赛的决赛阶段骤然停止。决赛失利后,他选择了一段海外旅行,并且强化了自己坚定的必胜信念,最终获得象棋生涯里第一个冠军。
大多数人,尤其是高度积极的人,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错误的。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使少数人达到巅峰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达到那个最高的人生目标,那么尝试的意义是什么?
这里呢,作者借用了卡罗尔博士的研究理论。卡罗尔以区分智力的两种思维方式而闻名,他提出了两个概念,即智力实体理论(英文是 integrity theory of intelligence)和智力增量理论(英文是 incremental theory of intelligence)。
你可能不了解这两个概念,但很多人从小接受并且相信智力实体理论。这些人呢,会经常说“我是个好学生”或者“我数学不好”等等,认为技能是根深蒂固的能力。相反,那些接受智力增量理论的人则会说“我做得很好,是因为我投入了很多时间”或者“我应该更加努力才行”。他们明白,任何概念、技能都可以逐步学习和掌握。
在教育过程中,当孩子们把成功与努力联系起来时,他们就会发展出所谓的掌握导向型反馈。而那些认为自己天生是聪明、愚蠢、善良或坏的孩子,则会有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倾向。
曾经有过实验,研究人员首先确定每个孩子属于哪种智力理论,然后呢,给他们一系列的数学问题。第一个简单的问题,每个孩子都解决了。接着第二个问题,他们被问了一个超出他们能力水平的问题。接下来的第三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一样简单。然而,符合智力递增理论的孩子更容易处理最后一轮较难的问题,而那些符合智力实体理论的孩子却陷入了泥潭。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被观察到。当那些认为自己是高智商的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产生了两种可能性:要么他们开始避免做任何可能挑战他们的事情,要么呢,他们最终承认自己并不能像天才一样掌握所有的事物。在前一种情况下,他们从不挑战自己,只是停止学习;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他们会在自己给予的压力下崩溃,且很难重建信心。
很多做父母的人会这样告诉孩子:“你真是天生擅长阅读。”或者“没关系,你只是不擅长数学而已。”这样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把成功和失败与自己的天赋联系起来。所以呢,为了帮助儿童发展智力递增理论,父母可以这样说:“你的阅读能力真的很好。”或者“没关系,只需要再努力一点,你会在下一个数学测试上做得很好。”孩子们只需几分钟,就能为各种特定的情况发展出一个智力递增的方法,这是至关重要的。
乔希解释说,通常能力的增长是以牺牲以前的舒适或安全为代价的。所以那些为远大目标而奋斗的,最终会发现,追求卓越过程中的那些经验教训价值连城,远远超出了眼前的奖赏和荣誉。因此,这就是本书中一个重要的核心之一,即便是我们在向自己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我们仍应把这种观点牢记心中,继续前进。
实体与智力的递增理论之间的差异,是乔希如此迅速地提高自身技能的原因。大多数年轻的棋手开始接触国际象棋之初,就去学习复杂的棋谱模型,这样他们以优越的战术迅速碾压对手,赢得比赛和荣誉。相比之下,乔希的老师是从一个棋子一个棋子开始教授的。当乔希还在学习围绕每一个棋子的原则时,他的对手们正在学习如何用复杂的策略快速赢得胜利。在年轻的国际象棋联赛中,这种捷径是有用的,但是一旦棋手年龄稍大一些,比赛的性质也随之改变,因为对手们也掌握了同样的复杂棋局,并且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书中又讨论了卓越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首先,世界级的水平要求一个人发展出一种能表达他们自身存在的核心风格。乔希提到,他自己的本性是在混乱中狂欢,所以他的这种风格也表现在了他的棋风上。他能将比赛从对手喜欢的方式引导到一个更混乱的情况,然后在混乱中利用他所熟悉的技巧来获胜。
第二,在庆祝成功和沦落到结果为导向的心态之间存在微妙的相互作用。只关心胜利的人啊,是注定会失败的。然而,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假装并不关心结果,避免挑战自己的借口。短期目标和竞争是有用并且必要的工具,享受胜利是没有错的,但前提是要我们持续关注获得成功的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乔希用一句非常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这个过程:“当我们努力工作并取得成功时,我们应该被允许纹玫瑰花。在我看来,关键是要认识到,玫瑰的美丽在于它们的短暂性。”
关于获得卓越的第三点,同样是精辟的。我们在阻力中获得成长。乔希把他的成功归因于一个不断跌入未知的状态,每天在阻力中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概述这三个获得卓越的基本组成部分时,乔希还提到了另外两个他获得世界级成就的因素。首先,他强调了他是如何为了战胜成年人而进行训练,使得他拥有了其他孩子不具备的技能,所以当他面对自己的同龄人时,他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其次,他提到了在比赛中平稳的心态,即使是在他13岁刷新了国际象棋大师最小年纪的历史之后,仍然很平静。他说道:“我永远不会忘记1990年赢得全国小学组象棋大赛冠军后,走出比赛大厅的那一刻。该赛事有1500多名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地的实力最强的年轻棋手。我刚刚赢得了一切,但是一切都显得很正常。我站在会议大厅里环顾四周,没有欢乐,没有天堂,大门的开放世界仍然和前几天一样。”
1993年,乔希代表美国参加世界锦标赛,当他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时,突发的地震使他从这种状态脱离,这也引发了他对绩效心理学的兴趣,并深刻理解了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以达到高水平表现的三个步骤:
学会随遇而安,不受随机意外事件的干扰,而这也是99.9%的人挣扎停滞的地方;
学会利用这些事,使其对自己有利;
学会通过创造自己的地震,就像头脑风暴一样,这样呢,你的心理过程就可以激发出爆炸性的灵感,而不需要外界的刺激。
为了说明这一点,乔希谈到了他自身的一个心理问题。每当他听到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在他下棋时啊,这首歌曲的曲调就会在他的脑子里循环,打断他的思路。他越想集中注意力,不受干扰,歌曲就越响亮。这种耳朵虫的经历,想必很多人都有过。于是呢,乔希一边学习国际象棋,一边用收音机播放音乐,歌曲范围从僧侣圣歌到邦乔维的摇滚。他教会自己把注意力分散到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而不是与之抗争。
同样的道理,当某些对手隐秘的作弊时,他明白了,解决办法不在于否认我们自身的情感,而在于学习利用他们来发挥我们的优势。乔希强调,心理韧性是一个高水平人最关键的特征,应该不断培养寻求挑战,而不是回避挑战。
第二个步骤,学会利用不利的事件使其对你有利,这可能是非常困难的。通常,一个人的第一个错误并不是灾难性的,但在心理效应下会导致更多的错误。比如当一个棋手在对决中占据上风,那么他会不停的尝试利用这个优势来获得比赛的胜率。但是当这个棋手在落子时犯了一个小失误,也会使得对手借机扭转局势。这时最常发生的事,之前占优的棋手在心理上仍然认为自己还处在主导地位,即便是他现在应该采取措施来补救,但却还是固守自己之前占优的战术,不愿意承认双方已经在同一起跑线上了。赢与输的区别往往是微乎其微的,不仅仅是因为高水平的人对细节的谨慎,也因为他们会将小错误转化为新的创造,他们在不确定性中感到舒适,甚至茁壮成长,摆脱了螺旋下降的心理负担,而将这些阻碍和错误转化成了灵感。
成年以后,乔希阅读了捷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这使得他开始了禅宗哲学的旅程,这也很快让他发现了老子的《道德经》。我们知道,道教把重点放在与外在表现相反的内在本质上,寻找位于内心深处的心流。这趟禅宗的旅程,把乔希带到了著名的太极道学大师威廉·C.C.陈的工作室,他能像骑手阅读棋盘一样阅读人体,找出他学生最紧张的地方。经过几个月的仔细细心的练习,乔希被邀请参加推手课。
推手的基本原理我们听起来很熟悉:不要与对手发生冲突,而是要与他的能量混合,顺从于他,以柔克刚。在过程中用力量来摧毁对手,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但是要掌握推手,必须要做一个损失投资,这是一个通过不断地被对手推倒,来学会规避错误的方法。作者写道:“我一直相信任何一个学科的学生,都能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他都会在自己的领域中产生质的飞跃。”
追求卓越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深度大于广度,深入微观的细节,以了解是什么组成了广度。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被记忆中花哨的动作所影响,成为了所谓的没有任何价值的花架子、动作收藏家。而乔希呢,却是从最小的动作学习,逐步简化每一个步骤,花费数周数月来精益求精,比如出拳到几寸不等,偏差毫厘。微妙的内化和细化,要比学到东西的数量重要得多。这是一项比其他训练更能磨练技能的战术。他不能用一种神秘的技术驱使我们走向顶峰,而是对一种基本技能的深刻掌握,所以深度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刻都大于广度,因为它能为我们隐藏在潜能中无形、无意识、创造性的成分打开一个通道。
乔希在全国太极锦标赛前七天,右手骨折了。他的医生告诉他,他的情况不能参加比赛,他决定违抗医生的命令,开始只用左手训练。这时他发现,一直以来他依靠右手做了太多事情了,而现在呢,他却不得不教他的左手去做同样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左臂开始本能地做到了他之前从没想到的事情,比如用肘堵住对手的另一只手。
因此,逆境不应仅仅被视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需要被克服和征服的路障,而应该成为个人学习系统中有用和重要的一部分。毕竟,挫折能帮我们平衡在良好表现前停滞,还是继续提升自我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普遍可见的悲伤事实,就是表现优异的人很难长久维持这种平衡。
正如作者所写,外在和内在训练之间的起伏变化,或具体和抽象、技术和直觉的重要,适用于所有领域。但不幸的是,内在的训练往往被人们忽视了。伟大和平庸之间的区别在于,能够在不断增加的紧张感下平静自如。可持续的高水平表现,来自于合理应对压力和规律的恢复。许多高水平的人总是表现出无时无刻不在全力冲刺的状态,但最顶尖的却是那些融合了规律性复苏的人,因为复苏本身就是一项关键技能。身体复苏的越好,我们的表现就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让你在劳累和放松之间获取平衡。当注意力无法集中时,试着深呼吸、快走或者冥想一会儿。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后,会有助于我们更有韧性,同时也能让你在潜意识中的创造力迸发出来。
好消息是,练习休息周期的次数越多,身体就越不需要休息。运动员经常采用间歇训练来提高身体恢复能力,他们可能会在固定的自行车上设定阻力,直到心率到达一定的阈值,然后呢,把阻力降下来,直到心率低于设定的范围,循环往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肺功能将会更强,恢复的时间则会更短。身体调节如此,心理调节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还没有开发这种能力,我建议你花几个月的时间,把它作为你的训练焦点。
情感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个不可否认的部分,但我们很容易被他们以错误的方式影响。很多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用遏制的方式来镇压情绪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力量,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和让情绪失控一样无益而无效。一种更好的处理情绪的方法是,承认他们并使用它们。好比说,如果我们要走一条荆棘路,我们并不必铺路,穿双凉鞋就好了。
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书中提到的达到精英级你所必需的三个步骤:
学会与外界的干扰和谐共处,利用这些干扰作为灵感的启发;
学会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创造自己的干扰源。
乔希在书中说道:“首先,我们培养柔软区,我们与自身的情绪共处,观察他们,与他们合作。如果他们动摇到了我们扬帆的航船,就要学习如何让它们飘走。如果他们正在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我们则要学习最大化的利用他们。然后,我们将我们的弱点转化为力量,直到不再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此,我们的游戏将变得更加尖锐,使恐惧警醒我们,让愤怒转变为专注。”
好了,《学习之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就与你分享到这了。总结来说,作者乔希·维茨金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中成为世界冠军的学习过程,正是对他所使用方法的一个明确的验证。相比于其他有相同成就或是更高成就的人,它提供了一个详实的、精确、细分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自传叙述。这是一本缜密而深刻的书,尽管去阅读它吧,那些想要真正获得启示或者提升的人,往往都会想要更多的信息。
以上我讲述的内容基于2017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学习之道》第二版,希望我的推荐能帮助你更好地读懂这本书,愿好书伴你成长。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