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全景再现以色列跌宕起伏的建国历程

铛铛铃2025-08-23历史2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以色列作家丹尼尔·戈迪斯创作的《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以色列建国史的书。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犹太民族几千年的颠沛流离,以及他们为了独立与和平所做的努力和斗争。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由犹太民族建立的国家。自1949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便一直与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等诸多中东国家冲突不断,直到现在,这里似乎依然不大安宁。70年的建国史,并没有带给犹太人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与稳定。

那么你一定想问了,犹太人为什么非要来到中东地区建国呢?为什么他们的到来,会遭到诸多邻居那么强烈的反对呢?他们又是怎么和这些邻居相处的呢?如今他们的关系怎么样?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在这本书里,作者除了详细介绍犹太人的建国史,还介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对于这个古老民族与新生国家反复变化的态度,以及中东其他国家与他们的相处方式。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也看到一个向往和平的国家。

作为一位出生在美国纽约的犹太人,作者丹尼尔·戈迪斯拥有一个传统的犹太家庭。39岁那年,他跟随家人移民到以色列,目前任教于耶路撒冷的沙勒姆学院。这种移民经历,让他对于以色列历史的研究有着一份既能入乎其内,又能超脱其外的客观与冷静。《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之所以被称为一部极具启发性的历史书,也正是由于丹尼尔能够以这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一段历史。所以该书一经出版便深受好评,并于2016年获得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

接下来呢,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部分,来重点向大家介绍这本书。

第一部分:犹太人为什么一定要回到中东来建立以色列国。

第二部分:犹太人的建国之路。

第三部分:建国不是终点,和平才是真正的心愿。

我们先来了解第一部分的重点内容:犹太人为什么一定要回到中东地区来建立以色列国呢?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啊,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犹太人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这就不得不提到圣经了。圣经里有一段记载,是上帝耶和华让亚伯拉罕到他所指示的地方去。这位亚伯拉罕是犹太人的祖先,上帝指给他的这块土地叫做以色列地,所以犹太人也就一直认为,以色列地是上帝给他们的应许之地,这块土地本就应该是属于他们的。

亚伯拉罕来到以色列地以后,在这里由一个家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民族。若干年以后,他们受困于埃及,便有了那个非常著名的出埃及的故事,讲的是摩西带着以色列人离开奴役他们的埃及法老重返故土的经历。但当他们真的回到故土以色列地以后,却发现这里早已被七个不同的民族所占据。为了夺回故土的拥有权,年轻的大卫国王带领着以色列人,经历了连续的战争与政治改革,最终在这块土地上重新建立了他们庞大的帝国。

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国王,又在著名的圣地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座圣殿,这里也成了以色列人的精神家园,直到今天。但所罗门并不是一个好国王,他大兴土木,对民众征收高额赋税,这些举动最终导致了帝国的政治动乱。公元前928年,帝国分裂成两大王国的12个支派,而外患也在此时袭来。位于以色列地北部的亚述王国正在崛起,他们开始不断对外吞并土地,驱逐这些土地上的居民。对于以色列人而言,他们也成为了被驱逐的对象。当年的以色列帝国分裂形成的12个支派里,有十个支派被驱逐得不知去向,唯有两个支派幸存了下来,发展成了后来的犹太民族。

在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亚述王国的军事力量逐渐衰弱,而巴比伦王国却开始变得强大。他们在公元598年入侵了犹太国,杀死了国王,圣殿被洗劫一空,犹太人沦为奴隶,全部被驱逐到了巴比伦王国。那么,这些被驱逐到巴比伦的犹太人后来怎么样了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犹太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归故土。

犹太人在巴比伦被奴役了几十年里,始终都没有放弃过重回故土的愿望。很快他们的机会就来了。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国的居鲁士国王在与巴比伦的战役中获胜,他解放了这些流散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使得他们最终又回到了以色列地。而在此后将近400年的时间里,这块土地事实上一直都被希腊所统治着。直到公元164年,一群犹太人发起了反对希腊人的起义,并最终获胜,他们在以色列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犹太国,重修了圣殿,开始了又一次的政治独立。

只是好景不长,仅仅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强悍的罗马军团便来了,他们再一次烧毁了犹太人新的圣殿,将耶路撒冷洗劫一空,屠杀了大量犹太居民,活下来的犹太人也不得不被迫流散。为了割断犹太人与这一地区最后的联系,罗马人将原来的以色列地改名为叙利亚巴勒斯坦,这也就是今天巴勒斯坦名字的来历。自此,犹太人的主权再次结束,2000年以来,他们一直生活在其他民族的统治之下,再没有卷土重来的时候。

那么是他们已经忘记了以色列地吗?没有,犹太人从未忘记过以色列地。2000多年来,无论任何一个地区的犹太人,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曾经的以色列地,现在的巴勒斯坦。这就是宗教的力量,也是我们最后要讲到的犹太人一定要回到中东去的根本原因。

犹太人最大的传统是在宗教仪式和节日上让历史重现。他们每天都有三次朝向耶路撒冷的祷告,每一次的祷告里都会念叨:“赞美你上帝,你以仁慈重建了耶路撒冷。”他们在节日里会唱《耶路撒冷再见》,他们甚至在婚礼上,都会由新郎故意打碎酒杯,来提醒所有犹太人耶路撒冷被毁的历史。在这样的宗教仪式里,他们让一代代的犹太人记住了耶路撒冷,即使从未见过那个地方,犹太人也会知道,只有那个地方,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总有一天,他们要回到那里去。

搞清楚了犹太人为什么一定要回到中东来建立以色列国这个问题以后呢,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部分的内容,那就是犹太人的建国之路。

要讲犹太人的建国之路,我们首先要找到促使他们想要成立自己的国家的原因,这就不得不提到犹太人在欧洲恶劣的生存环境。进入19世纪以后,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欧洲,种族主义也开始发展,这让反犹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犹太人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受到当地人的鄙夷与刁难,他们被政府指定生活的区域,并且严格控制可以接受教育的人数。最重要的是,政府会纵容欧洲人对犹太人的暴力活动与集体迫害,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欧洲层出不穷。

19世纪60年代,罗马尼亚爆发对犹太的集体迫害;10年之后,乌克兰的敖德萨又一次发生了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到了20世纪初期,留在欧洲的犹太人生活似乎能有所改变,尤其是在西欧,犹太人开始冲破格都的阻拦,大量涌入欧洲大陆的城市,并且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很多犹太人开始在欧洲的经济、政治、科学和艺术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重新招来了欧洲人对他们的反感,反犹情绪再一次充满欧洲,针对犹太人的暴力活动也再一次爆发。其中最为激烈的是1903年发生在俄国的基希涅夫的集体迫害,有5万多犹太人成了这次暴行的受害者。

而比俄国基希涅夫集体迫害更为惨痛的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民族的大屠杀。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精神失常的犹太人在巴黎杀害了一名德国官员,因此德国联合奥地利,同时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大规模暴力活动,多数的犹太家庭和犹太会堂被毁,2.6万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很多人后来惨死在那里。这场暴力袭击史称碎玻璃之夜,它成为欧洲人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起点,自此以后,将有数以百万的犹太人丧生。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犹太人必须寻找一条活路,而建立一个犹太国便是不二的选择,这已经关乎到所有犹太人的生死。接下来呢,我们就来看一看犹太人的复国梦。

要讲犹太人的复国梦,就必须要提到西奥多·赫茨尔。这位出生于西欧的犹太人,成长于19世纪末期的赫茨尔,亲眼目睹了犹太人在欧洲生活的艰难。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匈牙利民族主义者吉奥·佐伊·斯托提出了一个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建议,那就是犹太人应该建立自己的国家,到那里生活,到巴勒斯坦去。这是匈牙利驱赶犹太人的口号,但却给了赫茨尔警示,他开始寻求建立犹太国的各种支持,并且出版了一本叫《犹太国》的书。在这本书里,赫茨尔呼吁犹太人需要一个国家,他们也能够建立一个国家。正是因为这本书,激起了无数欧洲犹太人的复国梦,赫茨尔也因此成为复国运动的领导人,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开始响应他。

18978月,犹太人召开了第一届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大会起草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纲领,确定了这个新组织的目标,以及犹太国的国歌。会议之后,赫茨尔便去往巴勒斯坦,开始对当时最关键的政治人物进行游说,以确保能让更多的犹太人离开欧洲,来到巴勒斯坦。同时,他于1902年出版了《新故土》一书,在这本书里呢,他将巴勒斯坦描绘成犹太人新的家园,这对于那些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来说,无疑是绝望之中看到的希望。接下来呢,越来越多的欧洲犹太人开始迁往巴勒斯坦。

接下来,我们来看犹太人是如何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在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以前,欧洲的犹太人曾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巴勒斯坦。第一次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移民潮,大约有3万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他们大部分都是俄国人。第二次是在1904年至1914年之间,大约有4万犹太人从东欧来到巴勒斯坦。第三次移民潮发生在一战之后,大约有3.5万犹太人从欧洲来到巴勒斯坦。

这些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以后,首先诞生了复国主义的标志性制度——基布兹。这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体系,所有的东西,包括食物、土地、经营所得的利润,都由集体成员共有,就连孩子都由集体抚养长大,睡在基布兹的儿童之家,而不是父母的家里。紧接着呢,他们在雅法古城的北边建立了第一个犹太区,这就是著名的特拉维夫城。犹太人在这里兴办教育,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民主机构。这一切都让巴勒斯坦的原住民阿拉伯人感到非常愤慨,这是当地人和外来者之间的矛盾,从那个时候起,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便开始以各种武力试图驱赶从欧洲来的犹太人,这后来也成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长期冲突的原因。

虽然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不断袭击与破坏,但犹太人还是迎来了他们的好运气。1916年,大卫·劳合·乔治当选英国首相,他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认为,犹太人就应该生活在巴勒斯坦,所以一战胜利以后,英、法、意大利和日本在圣雷莫会议上首先是将巴勒斯坦划归为英国统治,同时承认了犹太人可以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自己的犹太国。

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阿拉伯人不会轻易让犹太人在自己已经占有的地盘上建立国家,他们一边以越来越激烈的暴力活动来限制犹太人的发展,一边转向争取英国人的支持。此时二战已经结束,英国正陷于经济危机,而阿拉伯的石油这个时候起了关键作用,为了避免引发阿拉伯人的反抗,英国人对犹太人的态度开始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们严格限制欧洲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这让无数的犹太人再一次无家可归,犹太人的建国梦眼看又要成为泡影了。

但事情在这一时期又有了转机,战争让英国人损失惨重,不得不减少海外的开支,所以1947122日,英国宣布将巴勒斯坦的命运和建立犹太国的事宜全部交给了联合国。这对犹太人来说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们积极争取美国和苏联两大巨头的支持,同时开始游说包括海地、利比里亚、菲律宾在内的多个国家,不分昼夜的工作,取得他们对犹太人处境的同情,恳请他们的帮助。

终于,在19471129日的联合国大会上,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方案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和十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该决议将巴勒斯坦55%的土地划分给了犹太人。1948514日,犹太人宣布独立,他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国家,他们给这个国家所取的名字就是以色列。

但国家的建立,远没有带给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安宁,从建国那一日起,这个国家就伴随着接连不断的战争。所以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介绍第三部分的内容:建国不是终点,和平才是真正的心愿。

正如后来的以色列总理贝京在建国那一日所说,他知道战争即将来临。是的,没有错,建国的喜悦还未散去,犹太人就迎来了接连不断的战争。第一场战争就是以色列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从联合国投票结束开始,一直持续到1949年。一开始只有巴勒斯坦参与,到最后发展成为包括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和埃及五个阿拉伯国家共同参与的战争。这些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要把新建立的以色列犹太国赶出中东。

在这场战役中,最值得一说的是争夺耶路撒冷。虽然在联合国的分治决议里,耶路撒冷既不属于以色列,也不属于巴勒斯坦,但双方却谁都不愿意放弃这座城市。这场战争打得惨不忍睹,结果是犹太人失去了耶路撒冷,但阿拉伯人在这场战争中也没有尽占便宜。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场战争事关荣誉,而对于犹太人来说,事关生死,所以双方都有野蛮行径,几十万犹太人和阿拉伯居民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最终,联合国不得不出面,要求双方签订了停火协议,这场历时两年多的战争在1949年的719日全面停火。

然而到了1967年,因为水利工程中的水源问题,以色列和叙利亚发生了冲突,很快埃及响应了叙利亚,紧接着,约旦和埃及也都和叙利亚签署了共同防御协议,几个阿拉伯国家很快联合起来,以色列再一次面临生死存亡。此时的以色列已不是建国初期的以色列,他们早已具备了应对战争的能力,在得到阿拉伯国家准备联合作战的消息以后,他们先发制人,先是偷偷袭击埃及,摧毁了几百架埃及战斗机和13个空军基地,导致埃及23个雷达站的防空设施无法使用。同时他们又积极联络约旦国王侯赛因,让约旦撤出了这次对以色列的袭击。接下来,犹太人占领了被巴勒斯坦控制了10年的耶路撒冷老城,又用两天的时间击退了埃及军队。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有六天,所以又被称作6日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不仅击退了阿拉伯人的进攻,还使得领土得到了大面积扩张,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全都成为了以色列的领土,以色列成了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国家。战争的胜利和领土的扩张,除了为以色列带来短暂的和平以外,也让以色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防军将领被奉为英雄,他们开始享受这种胜利带来的荣誉,一改前一辈人的谦逊与简朴,变得有一些妄自尊大了。

但那些阿拉伯国家可是一点也没有放弃想要收回被以色列占领土地的心思,并且时时打算把犹太人从中东赶出去。巴勒斯坦的民族主义正在觉醒,他们发起了一场收复土地的运动,阿拉法特正是这一运动的领导人。此时的叙利亚则争取到了苏联的支持,一夜之间,成为了人均拥有武器最多的阿拉伯国家,并且致力于消灭犹太复国主义者侵略行动的一切踪迹,这对以色列实在是个坏消息。而埃及此时为了恢复民族尊严,收回被以色列占有的土地,也于1973年同叙利亚签订了共同进攻以色列的协议。

但如此险峻的外部局势,却没有引起以色列军方的高度重视,他们一直沉浸在以色列战无不胜的错觉之中,直到1973106日,这一天正是犹太人的赎罪日,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对以色列发动进攻,这场战斗持续了16天,头五天对于以色列人来说犹如噩梦,直到得到美国的支持以后,战事才有所转机。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双方的损失都异常惨痛,尤其是对以色列人来说,巨大的伤亡让他们难以接受。1022日,联合国安理会出面干预时,以色列首先宣布了接受停火的条件,这便是令许多以色列人对于土地和平的设想全部破灭的赎罪日战争。

除了战争,让以色列人感到永无宁日的,还有那些来自阿拉伯人接二连三的武装袭击。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武装袭击从一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建国以后,这种袭击变得越来越激烈,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复兴以后,以阿拉法特为领导的暴力组织,他们喊出的口号便是“赶走犹太复国主义者政权,解放我们的土地”。从20世纪60年代起,巴勒斯坦暴力组织对以色列的袭击规模不断升级。

19655月,以色列一辆农场卡车、一辆化学品运输车和一个基布兹的居民遭到袭击,造成多人受伤。19713月,类似的袭击再次不断发生,造成大量以色列人员死伤。19729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冲进奥运村,劫持了正在参加比赛的以色列运动员,经过交火,11名以色列人遇害。1976年夏天,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又劫持了一辆飞往巴黎的班机,扣押了100多名人质,其中多为以色列人。像这样的暴力活动持续不断,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一直威胁着以色列人的生命安全。2001年,他们甚至对以色列采取了自杀性炸弹袭击,有100多以色列人遇难。

面对袭击,以色列政府也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甚至以归还土地的让步方式,来希望达到和平谈判,但阿拉法特却从未停止过对以色列更新一轮的暴力活动。事实上,以色列人是向往和平的,他们也一直在为这和平做着积极的努力。早在1967年的时候,以色列就与埃及签订了第一份和平条约,到1994年,以色列和约旦也实现了和平谈判,但与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却从未成功。尤其是2005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选举以后,宣誓要灭亡以色列的哈马斯政权当选,这是一个决心要灭亡以色列、拒绝停止冲突的政府,对于以色列来说,和平进程的希望之光因为哈马斯政权的上台而彻底熄灭了。

好了,到这里呢,《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基本就讲完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首先,我们从圣经里知道了犹太民族最早生活的地方就在中东。接下来呢,我们了解到了从19世纪末开始,犹太人在欧洲恶劣的生存环境,使他们迫切的需要回到中东,在那里他们历尽艰辛建立了自己的犹太国。最后我们讲到了建国以后,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世界接连不断的战争与冲突。

在结束这篇解读书稿的时候,我想说的是,对于和平的向往,不仅仅只是犹太人的愿望,更是所有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愿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再经历战争的苦难,愿世界永远充满和平。

以上我讲述的内容基于20189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希望我的推荐能帮你读懂这本书,愿每一本好书都带你上一个小台阶。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