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经济经济
《财富的起源》不能错过的新经济思想重磅力作,回答关于财富的终极问题,理解复杂时代
铛铛铃2025-08-02【经济】19人已围观
简介
你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财富的起源》。这本书作者是埃里克·拜因霍克,他可是牛津大学新经济思想研究所的掌门人哦。为什么会有这么个书名呢?因为这本书给出了一种相当独特的解释,解答了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财富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你知道吗,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人类的财富可是经历了一场爆发式的增长。如果我们把人类漫长的250万年进化史当成一个时间轴,那这200年,就是这个历史时间轴的最后一小节。也就是说,在历史的某一个瞬间,财富就突然涌现出来了。而且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在南美某个原始部落,人们的生活水平停滞在1.5万年前人类祖先的水平。作者算了一笔账,估计纽约市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是那个部落的400倍,相差两个数量级。这还是挺在意料之中的,可让人吃惊的是,这两个经济体之间商品数量的差距。原始部落只有几百种可交换的商品,而纽约市却有几百亿种,不同的商品差距竟然高达八个数量级。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数量和种类上的“寒武纪大爆发”呢?这里的“寒武纪大爆发”,指的是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地球突然涌现出了大量生命物种。这种生命的大爆发,是生物系统自然演化的结果。那么财富的大爆发,难道也和生命大爆发有点相似,是一种系统演化的结果吗?这就是本书要给我们解答的问题。
当然,作者的野心不仅仅止步于此。其实作者的最终目标是颇为宏伟的,他想要拆解那座屹立百年之久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大厦,然后重新搭建一座崭新的理论框架。他把这套框架称之为复杂经济学。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复杂经济学,可谓是经济学科一次重大的范式转变,有点像当初量子力学对经典物理学所产生的冲击,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经济的认知方式。
王阳明曾说过,圣道不传的原因在于后人有圣心,其说本已完备,非要另立一说。以圣治就是说前任的学说本来已经很到位了,但后人读到后感觉不对,非要另外创出一种说法。《财富的起源》这本书到底是因为作者有圣心,还是他真的洞察到了主流经济学所忽略的关键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下。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给你详细阐释书中的主要观点,看他是如何从复杂经济学的视角来解释财富的起源。第一,作者认为主流经济学在100年前就跑偏了,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这是为什么?第二,对于经济周期、股市崩盘等老大难问题,复杂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新视角?第三,为什么说财富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进化出来的?
好的,让我们先聊一下第一点。为什么作者觉得主流经济学在100年前就开始偏离了正轨,陷入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回溯到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还只是一种哲学思想。当时斯密等古典经济学者自认为是哲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更谈不上科学家。那时的经济学只用到了相当简单的数学,亚当斯密也从未用数学来论证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究竟如何实现财富的最优配置。然而,后来的经济学家对这种状态并不满意,他们希望经济学能更科学一些,最好能够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经济现象,就像物理学家能用数学公式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一样。最早尝试这么做的,法国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1872年,瓦尔拉斯发表了一本巨著,名为《纯粹经济学要义》,这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也就是边际革命的开始。马尔萨斯将经济体视为一个封闭系统,其中财富的数量和种类是固定的,这些财富被随机分配给了具有不同偏好的人,他们通过交易来实现经济的均衡状态。作者认为,主流经济学就是从这个点开始走偏的。为什么呢?问题在于“均衡”这个概念,这是瓦尔拉斯从当时的物理学那里借用的一个概念。根据《牛津物理学词典》,均衡是指系统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各种力影响和反应相互平衡,因此不会发生静变化。比如说,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系统中,各种能量不再相互转化,我们就说这系统达到了均衡。瓦尔拉斯把这个概念拿到经济学里,认为经济就像一个封闭系统,在某个价格点,供给刚好等于需求,这时候市场就平静了,经济也就实现了均衡,资源就得到了最优配置。然后呢,后来的主流经济学家们沿着瓦尔拉斯的思路,往均衡模型里加了越来越多的数学工具。本书的作者认为,边际理论对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引入了数学,这样经济学家们就能用漂亮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复杂的经济现象,让经济学看起来比其他社会学科更科学。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样做的代价是相当高昂的,甚至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首先,经济学想要变得和物理学一样精确,就意味着经济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像物理世界中的物体一样,行为模式是一致而可预测的。可是怎么可能把现实世界中千差万别的人类行为变得可预测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瓦尔拉斯提出了经典的“经纪人假设”,就是假设每个人都是绝对自私、绝对理性的。我们都知道,实际上人类既不是完全自私,也不是完全理性的。或许你会说现实世界中也没有绝对的直线,但我们可以抽象出一条来近似模拟现实啊,那为什么经济学就不能抽象化人类行为呢?可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抽象化人类理性,而是在于错误地理解了人类的属性。实际上,人类有两种认知模式,一种是归纳法,一种是演绎法。人类最擅长的是第一种,就是从已有知识中总结认知模式,再把这种模式运用到新的知识中去,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喜欢听故事的原因,因为故事里包含了丰富的认知模式。而计算机擅长的是第二种,也就是演绎法,就是给定一些前提条件,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得出新的结论。在真实世界里,大部分人其实都是用归纳法做决策,但你瞧经济学却假设我们人类和电脑一样,用的是演绎法来做决策。两种决策方式都是理性的,但结果可能差别很大,这就是为啥经济模型难以解释真实的经济现象。更有趣的是,经济学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模一样的绝对理性,这可就意味着通过学习来进步是不可能的,这明显是个荒谬的想法。
其次,主流经济学把经济看成一个封闭系统,只研究有限资源怎么分配,却不探讨新增财富从何而来,把这个关键的经济问题当做系统外部因素处理,这显然是个大缺陷。更糟的是,经济系统真的能当成一个封闭均衡系统看待吗?在瓦尔拉斯那个时代,物理学家还没找到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定律说,在封闭系统里,熵会不断增加。“熵”就是那个火字旁加上商业的“商”,这意味着系统会变得越来越混乱无序,等混乱达到顶点时,系统就不再有任何变化,就达到均衡了。显然,如果瓦尔拉斯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他就不会把经济系统看成是封闭均衡系统。其实经济系统必须是个开放系统,能量和物质不停的流进流出,才能创造新的秩序、结构和模式。
总而言之,作者觉得100多年前的边际革命,让主流经济学走上了错路。主流经济学的均衡模型完全不符合经济真实运作方式,而主流经济学对经纪人的假设,则是对人类决策方式的误解。这些缺陷让主流经济学不仅无法很好地解释重要的经济现象,比如财富的起源和经济周期,也无法有效地预测经济。为了解释经济模型和真实世界的巨大差异,后来的经济学家不得不不停的修修补补边际理论,提出创新理论、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等等,但这些都无法弥补这个理论框架的根本性缺陷。实际上,从瓦尔拉斯发动边际革命到如今,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没怎么大变。相比之下,物理学的理论框架一直在不断演进,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相对论、量子力学、混沌理论、复杂理论等等,一路迭代更新。以当代物理学家的眼光看,经济学家感觉他们就像是从100年前穿越过来,还死守着那时的物理模型不放。是时候给经济学建立一个新的理论大厦了,这就是复杂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的分歧。
复杂经济学将经济视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复杂是说这系统里的行为主体很多,适应则是指这些主体有适应性,也就是他们能互相学习,调整自己的行为,整个系统在不断演化前进。比如说蚂蚁群就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单个蚂蚁的智商虽低,远不是经纪人那种理性个体,但他们通过简单的信号互动,却能完成复杂的任务,比如建立有组织的进攻和防守等等。还有像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大脑的神经系统、生态系统、互联网系统等,这些都是复杂适应系统。若将经济看作是复杂适应系统,你会发现之前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变得可以解释了。比如经济周期,按照主流理论,经济繁荣时价格上涨,人们减少消费,经济就不至于过热,而经济萧条时,价格下跌,人们增加消费,经济就不至于崩溃。通过价格机制,市场那只看不见的,就像个恒温器,能把经济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不应该发生大的波动。嗯,实际情况显然与此不符。而复杂适应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它是个动态系统,能形成正反馈。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麦克风离音箱太近,就发出刺耳噪音,这是声音在两者间反复放大,形成正反馈。正反馈是个加速放大和自我强化的循环,导致系统呈指数级增长或者指数即崩溃。经济周期就是经济体中正反馈的结果。例如,人们对未来感到悲观,减少消费,生产相应减少,就业下降,于是人们更悲观,进一步减少消费,最终导致经济严重萧条。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机制失灵,靠市场本身的力量拉回经济均衡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许你会说,不管是萧条还是泡沫,终究不可能无限持续,经济学家只能告诉我们风雨过后大海会平静,这样他们设定的任务就显得太容易、太无用了。政府的干预其实就是通过恢复市场信心,中断经济恶性循环。别忘了,正反馈不仅仅有负面效果,实际上它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突破增长的边界。我们都知道,主流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递减规律,生产者的投入边际收益递减,消费者的消费边际效用递减。正是这递减规律,让生产者无法无限制投入,消费者也无法无节制消费,所以供需才能保持在均衡状态。但在某些情况下,正反馈机制可以打破递减的枷锁,比如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越多,人类的知识储备越大,每个新发明的收益也越大,对技术的投入就是个典型的递增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收益能打破主流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实现爆发式增长。
好的,咱们刚才谈到了主流经济学不太能解释经济周期,同样的,对于股市崩盘也有点捉襟见肘。按照均衡理论,股市本应保持在一种平静状态,除非有什么新消息传来,才会打破这个均衡。也就是说,如果突然发生股市崩盘,那肯定是因为在股市之外发生了什么大事,比如受到了某个重大新闻的冲击。有时候这种解释说得通,比如说911事件,确实引发了美国股市的动荡,但有时候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拿1987年美国大股灾来说,当天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大新闻事件。《纽约时报》头版新闻当天关注的是对美元贬值和贸易逆差的担忧,这种标题放在任何一天都差不多。那么怎么解释1987年的股灾呢?实际上,只要把股市看成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即使没有外部消息,股市本身的运行也可能产生波动。股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交易者,他们并不是完全理性的经纪人,而是有着不同心智模式和投资策略的人。这些人在市场上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策略。至于哪种策略在特定时间点会赚钱,这和股票本身的价值关系不大,而更依赖于市场中其他人采用了什么策略。在这个高度互动的过程中,股市时而平静,时而波动激烈,泡沫和崩盘也时有发生。事实上,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完美的模拟这个过程,从而证明股市本身的运行就足以导致股灾。
再进一步看,如果股市是复杂适应系统,那么金融市场上一个最重要的假设——随机游走理论就是错的。主流经济学认为,股票价格是随机游走的,根据数学定律,随机数据应该呈现中型分布,也就是一条中间高两边低的曲线。主流金融理论和风险评估模型都是基于这种曲线的。按照这些模型,像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这样的事情,要等到宇宙寿命的几十亿倍时间才可能发生一次。而实际上呢,同等破坏力的崩盘事件每隔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问题出在哪里呢?如果股市是复杂适应系统,这说明股票价格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市场中所有交易者相互博弈的结果。这导致股票价格的分布不遵循中型曲线,而是遵循另一种特殊的分布,叫做利率分布。与中型曲线相比,利率分布更容易出现极端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股市的实际波动比传统理论预测的要大得多。
好的,这一块我们刚才聊到了,如果咱们把经济看成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那么之前许多主流经济学解释不了的现象,比如经济周期、股市崩盘,一下子就能说得通了。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待解决,就是一开始提到的财富的起源问题。从复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财富究竟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一直牢牢关注两个重要议题,其一,财富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其二,财富是如何被分配的。亚当·斯密对于财富从无到有的创造非常关心,他的《国富论》可以直译为《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我们对亚当·斯密的答案也并不陌生,就是通过劳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社会的财富。然而,仅仅依靠劳动分工,似乎不足以解释过去两个世纪人类财富的急剧增长。财富的创造显然还有其他渠道。然而,从边际革命开始,主流经济学只专注于研究财富的分配问题,却不再深究财富的创造问题。主流经济学家将财富的激增归因于经济系统之外的因素,比如技术进步等。这个问题似乎超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也使得财富的起源这个经济学上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成为一个未解的谜团。作者认为,如果经济学不研究财富的起源,那就好像物理学没有大爆炸理论,生物学没有进化理论,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它以复杂经济学为我们带来了对财富起源的一种新解释。这本书得出的结论是,从复杂经济学的角度看,财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进化出来的。
复杂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进化系统。这里要注意说,经济是一个进化系统并不是打个比方,而是指经济系统和生物系统共享一套进化算法。理论上,这套算法可以在任何媒介中运行,可以是碳基,可以是硅基,也可以是语言文字等等。进化算法的本质在于,在一个巨大的可能性空间中进行筛选的过程。这听起来有点抽象,我们来进行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一下,你现在手里有一套乐高积木,里面有500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你能用这套积木拼装出多少不同的设计呢?大约是十的120次方。如果把每种设计排列在一起,那整个宇宙都装不下。当你在这个比宇宙还大的设计陈列室里浏览每个设计时,你会发现,其中99.99%都非常无聊,毫无章法,只是偶尔会出现一座宏伟的城堡,或者一艘精美的宇宙飞船。不过你可能需要花上百万年,才能碰到一个稍微有趣点的设计。这样的搜索方法实在是太低效了,而进化算法就是帮你从这个庞大的陈列室中可靠、快速的找出那些好的设计。换句话说,进化就是一种从草垛中搜索细针的算法。具体来说,进化算法要对每一种不同的设计进行编码,在生物系统中,这个编码是 DNA ,在经济系统中,这个编码就是不同的商业计划。然后需要解读者来读取编码,在生物系统中,解读者是生物体,而在经济系统中,解读者是企业。最后还需要一个仲裁者,这就是生物体和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选择环境。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你就可以启动进化算法的搜索了。
现在设想一下,你突然来到了一个未知的区域,地势低的地方很危险,你必须尽量往上走,待在尽可能高的地方。然而,周围一片漆黑,你什么都看不见,只能感觉到地形高低的变化。你该怎么做呢?你只能向四周随机迈出一步,如果感觉地形变高了,就继续往这个方向迈进,如果感觉不到变化或者地形变低了,那就退回,重新尝试一个方向。通过这种方式,最终你能来到一个局部的最高处。但请注意,只是局部这片区域里,可能分布着很多高矮不一的山峰,你很有可能只是来到了一座小山丘的顶部。在这个局部的顶峰,你往任何一个方向走都是下坡,所以你没办法再通过原来的方式找到更高的山峰。这个时候你就必须抛弃原来的策略,进行大胆的随机跳跃,看能不能恰好跳到一座邻近的山头上再进行探索。不过这样的跳跃风险很大,很可能失败,但是只要有足够多像你这样的探索者,就一定能找到高峰。其实这就是进化的算法,进化通过一步步的渐变和随机跳跃式的突变,来快速搜索整片区域里的高峰。作者形容进化就像一个赌徒,但是是一个赢面很大的赌徒。经济系统和生物系统都使用了这样一套进化算法,因此它们都是进化系统。
你可能会有疑问,生物系统的进化是盲目随机的过程,而经济系统中,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进步,都是出自人类有目的的设计,这两者能是一样的吗?其实设计是否有目的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系统能否出现足够多的变异,而且能够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和放大,从而创造出更具适应性的新事物、新知识和新增长,这才是进化的本质。进化算法可谓是自然历史中的巨大推手,不仅促成了寒武纪时代的物种大爆发,也在现代社会引发了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巨大增长。在这个意义上,作者强调财富并非创造而来,而是一种进化的产物。进一步而言,经济系统并非单一的进化过程,而是三种进化过程相互影响的复杂结果。首先是物理技术的进化,像是蒸汽机、计算机等的不断涌现,其次是社会技术的演进,涵盖货币、股份公司、破产制度等的创新,最后则是商业设计的发展,包括商业战略和管理方法等等。作者认为,正是这三种进化过程相互交织,推动了当今社会财富的大爆发。
好,今天我们深入讨论了如何从复杂经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财富的根源。作者认为,19世纪末的边际革命让主流经济学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导致经济模型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新的经济分析框架,也就是复杂经济学。主流经济倾向于将经济看作封闭、静态的线性系统,而复杂经济则将其视为开放、动态的非线性系统。主流经济学扎根于早期物理学的均衡视角,而复杂经济学则汲取了生物学的进化思想。从复杂经济学的视角看,很多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如经济周期、股市崩盘以及财富的增长,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财富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一种经济系统的进化产物,正是进化算法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财富大爆发。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了。关于这本书,我摘录了几句本书的精彩文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一、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本身是不可逆的。二、现在偶然的观察都能证明,我们整个的经济生活都依赖于低商材质——布料、木材、瓷器、铜,这些都是高度有序的结构。三、尽管产品和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创造秩序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秩序都有经济价值。四、经济是复杂性方面的一个奇迹,因为没有人设计它,也没有人运营它。五、只有提高生产力,才能提高国家的人均财富。
好啦,感谢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