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经济经济
《人类货币史》货币是如何诞生、发展的?未来将出现哪些新形式?
铛铛铃2025-08-22【经济】2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人类货币史》。
货币是人类最为成功的发明之一,也是人性最有力的体现。只有人类才会用劳动交换货币,才会建立精巧复杂的银行体系。货币协助并鼓舞人们进行贸易,让人乐在其中,并成功塑造我们的社会和经济。
货币的历史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就跟随加拿大作家欧瑞尔的笔触,来了解人类货币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本书看起来比较严肃,内容引经据典,非常专业,但是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并不是那么客观,更多是倾向于愤世嫉俗的奥地利学派的看法。所以阅读的时候,你需要对作者所讲述的关于货币的客观历史,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关于货币的观点,要有自己的判断。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我对这本书的解读,将围绕货币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货币发展的第一阶段——货币的起源;
第二个要点是金属货币时代;
第三个要点是金本位货币时代;
第四个要点是信用货币时代;
第五个要点是数字货币。
先来看书中首先讲到的货币发展第一阶段——货币的起源。
说到货币的起源,人们往往都会想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货币是从物品之间的交换所衍生出来的。比如说在原始社会,我今天去打猎,猎到一头牛,而你正好采集了一些果子,如果我们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就可以进行交换。但如果我不想换果子,想换一把斧子,可能就没有办法与你交换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中介商品,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货币就应运而生了。
这个观点看起来非常的顺理成章,唯一的问题是,考古证据似乎越来越不支持这个观点。从古老的考古证据来看,人类最早期的社会,就已经有了抽象的货币概念。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而苏美尔人的货币,就不是以物物交换为基础的,而是以债务网络为基础的。
什么是债务网络呢?有一首歌叫做《爱在西元前》,里面有句歌词:“用楔形文字写下永远”,这里的楔形文字就是苏美尔人的文字。现在出土的楔形文字都用来写什么呢?写的很多都是苏美尔人之间的债务往来,也就是用一种统一的货币单位“谢克”来记录人们的物物交换,这就是债务网络。
也就是说,远在6000年前的古人就已经知道,用一种抽象的货币概念来记录物物的交换,这也验证了关于货币本质的一种说法:“money is memory”,意思就是金钱即记忆。在这里,货币的概念是为了方便记录才诞生的,而不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的媒介。
但是苏美尔人的这套系统还是有缺陷,因为靠记录确实不太方便。首先不是每个人都会写字,大部分情况下,每次交易都需要一个记录员在旁边,如果记录员不在或者记录板丢了,那么交易就没办法记录了。于是一种分散式的交易方式就诞生了,人们不再统一记账,而是以每个人自行保管不易伪造的交易凭证的方式来进行交易,这个交易凭证自然就是货币了。
交易凭证用什么来铸呢?当然是金、银、铜这些贵金属。这就到了我们接下来要说的书中讲到的另一个货币发展阶段——金属货币时代。
在这个时代,无论中外,货币的价值都是由贵金属本身所决定的。我们知道,挖掘贵金属本身就是一件需要花费很多资本和人力的事情,那么花费在这个程度上,就决定了金银的交换价值。最终社会形成一个协调均衡,只有很少的人去专业挖矿,大部分人还是从事生产。在考虑了风险等因素之后,单位劳动生产力的粮食和单位劳动生产力挖矿所产生的收益会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人都去挖金子了,结果导致市场上金子多了,而粮食因为没人种,就会变得相对的贵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就会有很多人不去挖,而去种粮食,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粮食和金银之间的稳定均衡。
然而时间长了,政府发现用金银做货币用着也不是很顺手,因为市场上金银的数量根本就不是政府能控制的。政府可以组织人去挖矿,但是我们知道挖矿在今天都很随机,古人更不能够精准地控制今年挖多少,有多少会投入到市场当中去,有多少可以存起来。结果就导致在古代的时候,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谷贱伤农是因为粮食在大丰收之后,贵金属相对稀缺了,粮食的价格就会降低;而谷贵也伤农,是因为粮食产出少了,而交给官府的税是不能少的。
在欧洲也是一样的,一旦开始打仗,政府的国库就马上捉襟见肘,怎么办呢?想增发都变不出金银来,只有一个办法,把铁和铜之类的金属掺杂到金银里,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发出足够多的货币来流通。但是老百姓也不是傻瓜呀,碰到这样的铸币,老百姓怎么办呢?他们就会把质量比较好的、老的货币给藏起来,然后把自己手里政府发行的质量比较差的、新的货币给花出去。这样一来二去,市面上流通的全都是大量掺有杂质的劣等货币,好的都被偷偷的藏起来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非常流行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个说法的由来。
金属货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持久,但是不抗剪、不抗切,更不抗磨。比如说银币,你把它磨一圈,然后拿出去用,面值是不变的,购买价值和原来是一样,但是你却能偷偷的存下一些银子,等存到足够多,你就可以把它们铸成新的银币。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很严重,中国古代一些铜钱的周围都带有一圈凸起的环,叫“郭”,这个凸起的设计开始并不是为了美观,其实就是为了防止磨钱。因为这个凸起的一圈相对比较窄,一旦被磨掉,人们就可以很方便地识别出来这是磨过的铜钱,从而拒绝交易。
其实这些都是金属时代货币贬值的方式。东汉末年董卓当政,是因为当时袁绍和曹操等关东诸侯在讨伐他,董卓财政紧张,就把汉朝的五铢钱铸得非常非常的轻,一麻袋钱换一麻袋米,在董卓时代就是活生生的现实。三国时期呢,刘备政权也曾经在经济窘迫的时候铸造“当百大钱”,来变相的掠夺民间的财富,而老百姓对这种大钱的回应也很简单,就是尽量的抵制使用这些货币,回到以物抵物的时代,来减轻自己受到的剥削。所以这种铸大钱的方式往往就是饮鸩止渴,是以打击民间经济活力为代价的。
总的来说,金属货币对于政府而言,调控起来不顺手,贬值还容易被抵制,所以货币的体系依然需要进一步改变。那么如何进行改变呢?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书里介绍的金本位货币时代,来看一看这种改变。
为了更好的调控货币体系,有必要把央行从财政分离出来,这方面的先行者之一就是英国。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正是英格兰的央行。这个央行比较特殊,是以公私合营的形式成立的,它对两方面的责任进行了区分。首先,政府提供规定货币价值的官方印记,通俗来讲,就是政府对英格兰银行的信用进行了背书;而英格兰银行的私营部门,用自己的贵金属储备作为货币的后盾。也就是说,英格兰银行用这种方法在币值稳定和供应充足之间保持一个平衡。就像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说的:“尽管流通中的纸币的数量超过了铸币,但是英格兰银行和英国政府一样稳定。”而英国也就渐渐的向现代金融体系逐步迈进了,也随之诞生了最早的准备金制度。
那么准备金是什么呢?这和货币乘数这个概念有关。比如说我找银行借了100块钱,然后我把这个钱又存到了银行里去,这就意味着银行还可以拿这笔钱再贷给另外一个人,于是我和那个人的账户里面都有了100块钱。如果没有准备金的话,银行就可以不停的反复的这么来回的操作,以100元的成本就可以衍生出无限的货币供给。如果单独看经济流通,这似乎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任意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去银行取这100块钱,银行就没有办法了,因为其实市场上只有100元的实体钞票在流通,而一旦银行还不起,就只能破产。
为了避免这种用一点点本钱无限借贷的情况,央行就规定了法定准备金率这个制度。比如说法定准备金率是20%,那么那就是每接收100元的存款,银行只能拿出其中的80元钱去放贷,而贷的那个人如果又把钱存到了银行里,银行就只能拿这80块钱的80%,也就是64元去放贷。这样每一次银行能够拿出来的钱都比之前少,信用创造的能力就受到了限制,但是银行因为无限的创造信用而破产的概率也就减少了。
在货币史上,除了英格兰银行的建立,还有一件非常标志性的事情,那就是约翰·劳在法国的货币改革。法国的路易14被称为太阳王,但他好大喜功,留下一屁股的债撒手西归,接手的法国摄政王觉得头很大,要打仗同时还要和英国进行全球争霸,而国库里实在没钱了,怎么办呢?摄政王的姐夫向他极力的推荐了约翰·劳这个人。约翰·劳的金融改革构想,用他自己的话是这样说的:“我设计的体制会震惊欧洲,人们会惊讶于这些变革给法国带来的好处。”
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成立了一家银行,叫兴业银行(法兴银行,现在依然是法国的主要银行之一),它发行的钞票大获成功,钞票实际价值甚至高过票面价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有国家背书的纸币实在是比金属货币方便太多了,它本质上不能分割,自然也不存在价值随着磨损或者其他原因有所下降,而且又非常容易携带。后来兴业银行被国有化,成为皇家银行,以王权为担保发行纸币,这也是欧洲大陆第一次让纸币成为了法定货币。至于准备金什么的,当时没人在意,大家都看到因为大量纸币进入流通系统,法国经济突然之间就有了生气,约翰·劳也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问题在于,约翰·劳的货币体制完全依赖于王权来赋予纸币信誉,而王权的信誉度虽然很大,但并不是无限的,有时候甚至还很脆弱。约翰·劳发行的纸币因为没有准备金和贵金属储备作为背书,属于无限发行的一个状态,后来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贬值,约翰·劳本人也流落异乡,潦倒而死。
不过客观上来看,约翰·劳设计的体制和后来美国的体制已经非常接近了。美国和欧洲相比,如果要说自然储备,根本谈不上物产丰富,尤其是在贵金属矿产方面,并且美国也没有王权,想用国王的信誉担保发行货币也行不通。那么这个时候美国人怎么办呢?阴差阳错的,美国人被逼着发展出来一套更加现代的货币体系——信用货币。
具体来说就是美国通过发行自己的国债,以及用自己未来的税收作为抵押,来发行货币。这种用国家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发行货币的方式,就已经到达了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阶段——信用衍生阶段。早期的信用衍生依然是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所以也称之为金本位时代,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二战以后。二战后美国搞了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欧洲国家的货币和美元挂钩,而美元和黄金挂钩,后来随着欧洲的经济发展,美国黄金外流严重,美元兜不住了,不得不和黄金脱钩,进入了纯粹以国家信用担保的时代,也就是信用货币时代。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货币发展的新阶段——信用货币时代。
关于货币的本质,除了上面所讲的“money is memory”,还有另一种说法是“money is trust”。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愿意接受人民币、美元、英镑和欧元等作为货币呢?当我们试图用自己的劳动力或者产出来交换的时候,我们直接换来的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纸张,而我们之所以接受这样的交易,是因为我们相信其他人和我们都一样,很大概率也愿意接受它,让我们最终能够换来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我们凭什么相信其他人和我们一样呢?以前我们相信黄金白银,因为黄金白银开采困难,数量有限,而在现代社会,这个信用是通过印刷货币的国家以税收、储备、外汇等一系列的资产来保证的。因为公民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认可这种货币可以纳税,那么就意味着即便其他人不接受,至少还有缴税这样一种途径,通过这种途径,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就和这个国家本身的信用就联系到了一起。
从历史上看,凡是不接受或者仅仅有限度的接受自己印刷的货币来缴税的国家,这种货币往往就会变得一文不值。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就是很好的例子,短短几十年间,纸钞就贬值的几乎成为了事实上的废纸。
在信用货币时代,政府和央行对货币控制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经济疲软的时候,央行和政府可以采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拉动经济,而经济过热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收紧银根,让经济软着陆。
但是信用货币时代也有自己的一些缺陷。前央行行长周小川退休之后就警告过中国需要警惕“明斯基时刻”。依据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信贷的创造会在经济扩张时期增加,这会抬高资产价格,而资产又是后续贷款的抵押物,如此信用循环就会夸大经济扩张,表面上看诸事顺利,但是前提是你得对堆积如山的足以扰乱市场的债务视而不见。在某些时刻,债务变得不可持续,资产价格停止上涨,投机的贷款者就无法偿还这个债务,整个过程开始逆转,陷入经济衰退,快速收缩的信贷供应又一次夸大了衰退的严重程度,这就是明斯基时刻。
中央银行的作用正是要控制这一个过程不要发生,但是中央银行的力量受到了限制,因为大多数的货币供应是由私营机构和商业银行提供的,中央银行只能对这些机构产生间接影响。衰退时期也有放松条件的倾向,如量化的宽松,而不是撤回扩张时的经济刺激。这些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除了总体债务水平高涨之外,还造成了一个信贷繁荣和危机的循环。曾经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其实也和信用货币的特点有关。欧洲央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财政的分支,没有任何国家或者强大的中央政府的支持。欧洲有一个统一的央行,然而其财政的功能被各个国家分别去掌控。兰德尔·雷等经济学家曾经警告过,这一安排意味着欧盟成员国要用外国货币操作财政政策,想要寅吃卯粮,就得结外债。欧元比金本位更加灵活,因为欧央行能够通过调整货币供应解决通胀或者通缩的问题,然而金本位拥有一个安全措施及个股,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暂时的退出金本位,但是欧元要做到这一点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国家货币已经不复存在,想要重新发行国家货币,还得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并且获得欧盟的认可。所以一旦经济危机来袭,欧洲国家发现自己无法从货币政策方面来应对,只能任由危机的蔓延。
总的来说,信用货币体制有好处也有危机。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数字货币的概念变得广泛的认知,因为时间线延伸到了当代,和我们息息相关,《人类货币史》这一书的作者在讲述这个阶段的货币史的时候加入了更多自己的立场和倾向,这一点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加以辨别。
作者非常的看好数字货币这样一种形态,他认为未来在本地、国家、区域和全球范围内,我们会有一系列的重叠货币,一些货币由国家管理,其他的由公司管,或者说开源管理。一些货币将会是开放的,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去选择使用或者不使用,另一些货币呢,是封闭的。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未来是一个开放式、多元化的货币共存的时代,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大胆的预测了。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数字货币是潮流不假,但是不是政府就能够开放货币的发行权呢?至少目前没有这个趋势,相反,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如何设计自己的数字货币。当然这里说的数字货币就是数字加密货币,因为没有加密的法定货币我们现在已经在使用了,比如我们在使用支付宝、微信和国际转账的时候,也没有用到任何物理上的货币,都是空对空,在电脑或者手机上操作一番,自己和对方账户上的数字都发生了改变。事实上,支付宝和微信以及国际转账的操作只是把支付方式给数字化了,但是其记账的方式和银行的对接方式还是传统的借贷关系,而真正的数字加密货币是用区块链加密算法来规定发行量的。英国央行尝试发行的rs coin的原理正是如此,用中心化的、央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区块链来发行,由央行背书的和英镑可以等价交换的货币。如果这种发行方式推广正式进入流通领域,那么拥有银行牌照的企业或许都可以有资格用专属的保密服务器保存一部分的分布式的账本,而银行系统内部的数字货币用转账的类比比特币的方式来完成,自然也就保持了所有银行的分布式的账本的一致性。
这么一套系统的收益是不言而喻的,金融体系的昂贵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信任的稀缺,数字加密技术从加密算法上保证了信任,让很多的行为可以自动化执行,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其次,围绕着新的数字货币可能会有很多的商业机会。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会让央行和政府继续增强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和执行效率。现在现金依然游离在体系之外,是监管很难达到的区域,而数字货币普及之后,交易的透明化意味着数字现金的交易也处在了监管的摄像头之下,这就对如何立法保护消费者和公司权益,界定国家的监管范围,毫无疑问也是一个挑战。
当然,很多新生事物的诞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往往不是预先就设定好的,也会有很多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如果说加密数字货币以现在原生态的方式就可以直接取代现行的经过了千锤百炼的货币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至于未来货币制度将如何发展,又将出现哪些新的形式,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你启发。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儿了。以上由我讲述的内容基于2017年3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人类货币史》,希望我的解读能让你对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货币有耳目一新的认识,愿好书陪伴你成长。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