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批判性思维》美国大学思维课程经典教材,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铛铛铃2025-08-22【励志】18人已围观
简介
我要推荐的书是《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这本书是美国很多大学批判性思维课程采用的教科书,非常受欢迎。英文版迄今再版多达十次。这本书对如何训练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何清晰地思考和写作,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如果读者能按书中内容认真实践,必定能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者。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会接触到太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和不同观点以及立场的碰撞。很多人不能恰当地甄别这些信息,或是看到某些观点深感赞同,但面对其他问题,却还是无法将类似的观点表达出来。很多人人云亦云,甚至上了某些软件和传销的当,或者是被人煽动成为了网络暴民。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人们缺乏批判性思维,不能或者是不愿意谨慎地思考信息、问题和他人的观点。而学习和训练批判性思维,是摆脱这种状况,使自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问题和事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轻易受到情绪、舆论或是他人影响的一个有效方法。而这本书正是介绍批判性思维的一本专业书籍。
尽管它是一本大学教材,但书里并没有太多的理论,而是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本书绝大多数内容都浅显易懂,阅读它不需要很多的预备知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也会对批判型思维的学习和应用方法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而剩下的,就是自己去实践这种思维方式了。
接下来,我将选取书中的三个问题,为你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是介绍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比如什么是断言、什么是论证等。第二个是批判型思维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第三个是违背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常见推理谬误。
先来看第一个要点,一些批判型思维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这是我们进一步学习这种思维方法的必要知识。
第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断言。断言就是那些真或者是假的陈述,比如“地球绕着太阳转”“世界上的国家不超过100个”“外星人曾经到访过地球”。这些陈述中第一个是真的,第二个是假的,而第三个是真是假,我们尚不知道。它们都是断言。而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任务,就是检查和评估某些断言的真假,以及不同断言之间的关系。这些断言中的某些可能对我们无关紧要,而另一些则和我们息息相关,比如“今天出门应该带伞”“应该辞掉现在的工作跳槽”“我们应该废止死刑”。思考这些断言是否为真,就涉及到了我们的第二个概念——论证。
简而言之,论证就是为一个断言的真或者是假提供理由。论证其实很常见,当我们想和领导或者老师请假时,我们就需要提供一个论证,说明为什么我们不上课或者是上班。“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而天气预报经常是准确的”,给出这样的理由,我就为自己今天出门应该带伞这个断言,提供了一个论证。
论证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前提和结论。前提,就是我们的理由,这些理由本身也是一个或一系列的断言,而结论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断言。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论证。当我们对一个断言,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或是复杂的断言的真假作出判断时,我们就需要给出论证。
一个好的论证,首先它的前提得是真的。如果前提都不为真,那么即便结论是真的,这个论证也不是一个好论证。很多时候,一个论证的前提为真,需要另一个论证来提供支持,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论证的链条,一个论证的结论作为另一个论证的前提。另一方面,好的论证需要结论和前提必须是相关的。“因为今天下雨,所以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也是一个论证,但显然并非是一个好论证。但很多时候,坏论证并不会这么明显,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训练才能识别出来。
一般来说,好的论证分为两类:演绎和归纳论证。演绎推理的最典型例子,就是三段论,比如“苏格拉底是人,人都会死,所以苏格拉底会死”。而归纳论证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我们自己观察到的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于是我们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乌鸦都是黑的。演绎推理具有逻辑效力,如果前提是真的,那么结论就必定是真的,这个论证可以证明结论。而归纳推理并不能证明结论,也许世界上恰好有一只乌鸦不是黑色的,而我们没有观察到。归纳只能支持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归纳了足够多的例子,这个论证就可以具有很强的效力,尽管这仍然不足以证明结论。
对于批判性思维而言,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识别和给出论证。在实际使用中,演绎推理很少会写出全部前提,人们可能会说“因为苏格拉底是人,所以他会死”,这也是一个演绎论证,尽管并没有写出全部前提。而对论证学习来说很重要,也很基础的一步,就是学会识别他人的论证,整理他人论证的结构和内容,判断论证是归纳还是演绎,其前提是否能够支持结论等。我自己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补全论证中常被隐去的前提或结论,再去看这个论证是否合理。
举一个例子,人们可能经常在网上看到类似这样的讨论。甲发表了一些经济方面的言论,乙评论说:“如果你不了解经济学,就不要发表这样的言论。”甲回应说:“难道我评估一台冰箱还要自己能制冷吗?”我们姑且不论甲的那些关于经济学的具体言论,仅考虑两人的评论。乙的评论是这样的:“如果你不了解经济学,就不要发表这些经济学方面的言论。”这个说法需要补全其论证,因为乙意图表达的是甲不该发表这样的言论,因此乙的整个论证是这样的:“甲不了解经济学,而如果某人不了解经济学,他就不应该发表经济学方面的言论,因此甲不应该发表这样的言论。”这个论证明显是一个合理的演绎论证,而它是否是一个好的论证,取决于这个论证的前提是否正确。这个论证的第一个前提,是甲不了解经济学,是乙通过甲的具体文本得知的,这个论证并没有被详细地给出,可能甲的某个说法并不符合经济学知识,而如果甲了解经济学,他就不会给出这样的说法,因此说甲不了解经济学,这也是一个好的演绎论证。
以论证的另一个前提,是“如果某人不了解经济学,他就不应该发表这样的言论”。对于这个前提,乙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论证,但甲对于这个论证采取了一种特定的解释方法。甲回应乙说:“难道我评价一台冰箱还要自己能制冷吗?”这时甲意图攻击的点是乙论证的第二个前提。这时甲的完整论证是这样的:“我自己不能制冷,但我仍然可以评论一台冰箱,而冰箱能够制冷,因此如果我不能做某件事,我就不能评价能做某事的东西或者是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而在乙看来,第二个前提的论证是这样的:“如果某人不能做某事,他就不能评价它,而甲不懂经济学,所以甲不应该对经济学加以评论。”而甲关于冰箱的言论表明,这个论证的前提是假的,因此实际上乙的这个论证是错的。甲也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演绎论证,更进一步,甲可能为他的那个前提,即“某人不了解经济学,就不应该发表相关的言论”,提供了其他的论证,而不引入这个前提,比如说说明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学科,如果缺少专业训练,就无法评论。乙可以指出甲原来言论中的一些错误,这时乙采取的就是一个归纳论证,因为甲的某些说法是错误的,而这些错误是由于甲不了解经济学导致的,因此人很可能还会因为不了解经济学并评论经济,犯下大量的错误。当然,大量错误的言论不该发表,因此某人在不了解经济学时,就不该发表相关言论。在这个论证中,乙没有用到甲攻击的前提,而是使用其他方式论证了他的结论。而如果甲仍然坚持他的冰箱的例子,那么甲对乙的回应就是无效的。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合理地回应,甲乙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虽然两人在评论时都只有一句话,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其中的内在逻辑是非常复杂的。而学会如何分析这里的论证,就是批判性思维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我们根本无需担心缺少实际的例子,随便找一篇逻辑很好或者是很差的文章,找出文章的某个段落或者是其中的几句话,找出作者意图表达的断言是什么,然后尝试找出作者为了论证这个言论给出的论证是怎样的,它隐藏了哪些前提,是归纳还是演绎论证,他的论证前提是真的吗,是大家公认的还是从其他论证得出的,这些论证的前提足以支持他的结论吗。一开始这样的思维训练,可能会让人觉得很困难,这时可以尝试慢慢写出来,完成后可以尝试找专业的人检查,或者是在没有思路时寻求帮助。经过一定量的训练,分析问题和论证的能力必然会越来越强。
而分析论证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把这种分析用于自己做出断言,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断言的时候。
以上,就是介绍了本书的第一个要点,我们介绍了断言和论证,以及对如何分析论证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个要点,我想介绍批判型思维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它是我们在训练和实行批判性思维时所需要做到的。
第一个原则,是清晰的思考和写作。我们需要避免模糊或者歧义,这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民间科学家”,也就是俗称的“民科”,这个概念被广泛讨论。“我们应该反对民科嘛?”不同的人经常会给出不同的回答。而一个常见的原因在于,一些人认为,所谓“民科”,就是指所有没有在学术圈内学习和工作的人,他们中的一些完全可以凭借自学,达到一定水平,并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另一些人认为,“民科”应该是指那些明明没有受到足够教育,还每天想着用初等方法推翻公认科学结果的人。如果人们意识到,“民科”可能有这两个不同的意义,他们也就不会就这个问题产生争论。实用、清晰的概念,不仅仅可以使我们再将想法传达给他人,减少被误解的可能,也可以令我们自己在思考时,防止很多的错误发生。
另一个原则是对证据的重视和能够调整观点立场。曾经有人问罗素先生:“如果你死后去了天国见到上帝,你会对他说什么?”罗素是一位著名而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回答道:“我会告诉上帝,您给我的证据太少了。”一个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必须要能根据证据调整自己的立场。譬如说,如果有理由认为某个公众人物做了恶,我们当然就应该批评他,如果之后又出现了足够证据,表明该人是被陷害的,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必须能调整自己的立场。不要觉得这就是墙头草,恰恰相反,因为有了新的理由、新的证据,我们就可以给出新的论证,并发现之前论证的错误。在这时,我们的结论也就可能出现180度的转变,而这正是表明我们对自己的立场是认真审视的。如果我们甚至不愿修改自己的立场,那么批判性思维就毫无作用,因为任何这样的思考,都不会真正的改变我们。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学会判断不同证据的可信度。证据来自权威书籍或媒体的报道,还是道听途说,显然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时候,对于公共事务和公众人物,我们作为普通人,不可能获知其全部信息,此时,判断各种消息的来源以及可信度,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们要学会听取不同的信息来源,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判断。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对他人的观点、立场和论证的宽容和尊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敞开固有的偏见和已有的立场,去审视不同的意见,去看到他人的观点和立场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他会持有这样的立场,他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怎样的论证,这些论证是否合理和充分等。在这一时期,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试图说明他人是错的,而自己是对的,如果抱着这样的目的,那么偏见就在所难免。甚至于我们可以像参加辩论赛那样,尝试为那些自己并不赞成,甚至是反对的观点做辩护,考虑他人对这些辩护会做什么攻击,而自己又可以如何维护这些观点。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考虑那些自己立场的反对者,会如何攻击自己的立场,自己又能如何辩护。在这样的思维拔河中,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我们甚至可能发现,自己原来的立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论证,结合上一条,我们甚至可能需要改变自己的立场。我想这正是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所在。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必须依赖他人提醒,或者和他人辩论才能更好地思考,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反思自己的立场和论证,反思自己的断言和观点是什么,我为什么做出这个断言,我的理由是什么,我如何给出这个断言,做出一个论证,我的论证合理吗,持有不同立场的人会如何反驳我的论证呢,我如何回应这些反驳,他们可能会为他们自己的观点给出怎样的论证,而我们又可以从什么角度反驳这些争论等。这些思考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而且也不需要多余的道具或是空间,任何闲暇时间,都可以对一个可能是从别人那里看到,而自己又很赞同的观点,进行以上提到的思考。它们未必会产生直接的实际效益,但对于思维本身却是极好的训练。
这就是我想分享的第二个要点,即介绍一些具体的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和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要点,一些常见的推理谬误。
一种常见的谬误,是稻草人谬误,也就是歪曲、夸大、解释他人的观点,然后去攻击这个被歪曲的观点。事实上,他攻击的并非是他人实际的观点,而是一个假想的稻草人。比如说张三说了:“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李四就回应:“不考试怎么检测出学生的成绩,没有高考,还有什么公平可言?”李四的说法,就是典型的稻草人谬误。张三只是认为考试作为唯一的目标对学生不好,李四就把这个观点夸大为张三认为不应该考试。这时,李四的论证虽然是正确的,但这个论证的结论却不违反张三真正持有的观点。
另一种常见的谬误,是错置举证责任。当有人提出一个观点,结果被人质疑后,他将举证的责任丢给质疑者,而非自己。譬如说,有人认为上帝存在,而他仅有的理由是别人无法证明上帝不存在,这就是错置举证责任。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的理由主张上帝存在,而他又坚持上帝存在,那么举证责任就在他那一边,而非那些不相信上帝存在的人。他必须对上帝存在作出论证,而非让其他不相信上帝存在的人论证上帝不存在。
还有一种谬误,是滑坡谬误,一种常见形式是:如果允许X发生,Y就会随之发生,而我们当然应该反对外发声,而事实上没有理由表明X会导致Y。譬如说,“如果允许堕胎,就自然会允许杀死婴儿,最后连杀人都是无罪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滑坡谬误。事实上,即使我们同意堕胎,也当然不会同意杀死婴儿。或者譬如说,“如果你不信神,不相信作恶会入地狱,你就会无法无天,作恶多端”,而事实上,无神论者也可以诉诸其他的约束,无论是法律、道德还是其他。
除了以上介绍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常见推理谬误,比如说赤珠情感、非黑即白、人身攻击、错误归因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
了解这些常见的谬误的目的,不在于记住都有哪些谬误,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到底一个谬误应该算在哪一类的。真正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常见的谬误的考察,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它,在论证和推理时可能犯下的错误。同时,我们也要在自己给出论证时,避免犯下这些谬误,谨慎的反思自己给出的论证是否充分合理。
以上,是为你讲述的本书的最后一个要点,及一些常见的推理谬误。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这本书中我想介绍的内容到这里那就差不多了。我们稍稍的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
首先,我们讲到了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断言是表达意见或信念的陈述,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而如果判断断言的真假,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任务所在。论证则作为一个断言提供的理由,它是批判型思维的最重要的因素。论证分为两类,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其中,演绎论证如果前提为真,那么结论就一定为真,相比之下,归纳论证并不能证明结论,它只能支持结论。而修辞方法不属于论证,它仅仅具有心理说服力,而没有逻辑效力。
紧接着,我们又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基本原则,比如清晰的定义概念,根据证据而非其他来决定立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反思自己的观点和论证等。
最后,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推理谬误,比如稻草人谬误、错置举证责任谬误、滑坡谬误等。我们不仅要善于识别这些谬误,也要尽量避免自己犯下这些错误。
批判型思维是一种通用的思维方法,不仅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在工作、学习和科研中也是适用的。但它绝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取代专业知识和专业思维方式。如果有人和你说量子力学的话题,而你恰好对此没有深入了解,那么最好的选择是保持谦虚的态度或者是沉默。认清自己的不足,也属于批判性思维的一种。
曾经有人问我:“你们说批判性思维,是不是要批判这种思维自身,而独立思考,是不是就不要相信书上的任何知识?”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训练批判性思维的例子。他们弄混了思考的方法和目的。所谓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是我们的方法,而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理而深刻的思考和看待问题,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们不是为了批判性思维而去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批判型思维也不能像学自行车或者是学游泳一样,是一种可以一蹴而就的能力。相反它是一种习惯,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断精进。没有完美的批判性思维,我们总是可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它既需要我们去学习批判型思维的方法,也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去实践这些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克服思维中常见的懒惰、偏见等不良习惯。
当你真正习惯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就根本不需要去刻意地提醒自己,这样的思维方式会自然融入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中,你所看到的世界和自己,也可能会大大的不同。但同时你也就不会满足于此,而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
我的推荐就到这里了。以上内容基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一书,希望我的推荐能帮助你理解这本书,愿每本好书都带你上一个小台阶。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