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经济经济
《购买时间》从各个维度深入分析,为什么西方国家会出现经济、金融危机。
铛铛铃2025-08-22【经济】18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购买时间: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如何拖延危机》,一本在2012年写成的、解读经济金融危机的书。
从时间上来看,这本书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做了深刻解读。这本书的最神奇之处在于,它触及了西方社会根深蒂固的弱点和缺点,对金融危机的解读角度非常独特。我们在2020年读起来,仍然会惊叹于作者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因为他几乎完美预测和解释了2020年新冠病毒引发欧美社会正在经历的经济金融危机。
对于经济金融危机,西方经济学家都有固定的分析模式。他们往往会这么做:先来个数理模型,再代入具体参数,然后推导出一个数学结果;或者用各种各样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给出完全不同的解释和政策建议。历史上,各国每次经历金融危机,都会有不同流派的西方经济学家给出迥异的分析,而这些分析常常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说回到《购买时间》这本书,它还有个优点,那就是你完全不会在其中读到其他作者那些关于危机解读的陈词滥调。作者的分析高屋建瓴,一针见血,特别对我们的胃口,特别容易理解。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作者所属的理论学派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于20世纪上半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持续时间最长、包含著名人物最多、影响最大的流派,被称为后马克思主义。通过吸收、继承和重建马克思主义学说,侧重从文化和上层建筑方面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多方面的批判。
下面我要向你隆重介绍《购买时间》这本书的作者沃尔夫冈·施特雷克。他生于1946年,是科隆大学社会学教授、科隆·马克思普朗克社会学研究院院长。在此之前,他曾经先后任教于德国法兰克福、明斯特和柏林,以及美国纽约,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担任过社会学和工业关系学教授。另外,施特雷克还是大名鼎鼎的社会经济学促进协会的荣誉会员、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以及欧洲科学院院士。这位施特雷克教授啊,学问基础深厚,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大师阿多诺的学生。
《购买时间》这本著作中采用的批判理论,折中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和后马克思主义的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出了自己对政治与经济的哲学洞察。
上面介绍了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接下来呢,我就为你详细说一下《购买时间》的内容。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个要点,层次递进地说明了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危机不断加重的本质原因。
第一个要点:经济金融危机的本质,其实是欧美西方国家的合法性危机和执政危机。作者的角度独特,将历史回溯到西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过程。当年为了和苏联竞争,西方国家普遍实行高福利措施,后续越来越难以为继。无奈之下,部分西方国家政府采用负债方式来维持高社会福利,从而引发了危机。
第二个要点: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对危机推波助澜。作者考察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发展情况,发现西方经济越来越偏向于实体经济衰弱、虚拟经济盛行的局面。制造业外包,导致西方国家的劳工境遇越来越差,超级企业的发展凌驾于西方政府控制之上,使得西方国家的裁员和税收遭遇重重危机。
第三个要点是面对危机,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了三种方法去解决危机,分别是:一、国家通货膨胀;二、增加国家债务;三、对个人开放、全面金融化,以增加个人债务,推动发展经济。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暂时延缓危机,但却为下一次危机的爆发做了积累。
好,下面让我们对这本书进行重点解读。原书涉及很多欧洲非主流经济学理论,字句读起来有些晦涩,但总体上来说,作者希望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危机。本书分三个步骤来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危机的本质,然后解读什么在对危机推波助澜,最后分析了西方政府用以延缓危机的三种手段。
首先,咱们来看看作者的第一个主要观点:经济金融危机的本质,其实是欧美西方国家的合法性危机和执政危机。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2010年欧洲爆发欧债危机,西方社会经济金融危机不断爆发。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为什么危机屡禁不绝呢?很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去探讨危机、反思危机,总结危机的相关文章可谓浩如烟海。但是啊,大多数的讨论仅仅局限在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上,而为什么正常金融秩序会崩溃,演变出危机来,很少有人来到这个崎岖的小路,探讨危机的真正本质。
作为社会学家,沃尔夫冈·施特雷克在《购买时间》这本书开头就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他试图从更宽广的角度、更高的利益来剖析危机。他认为,今天西方社会的现实是,金融危机早已不只是金融问题,甚至也不仅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它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施特雷克师承的法兰克福学派,倾向于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而全面的批判。在庞大的经济周期中,作者对国家、企业家和劳工三者的关系做了考察,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回溯了19世纪的德国历史,面对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推出了最早的社保制度,希望政府和企业出点钱来压制工人运动,让劳工阶层也能从社会财富中分一杯羹。没想到将近200年过去后的今天,欧美国家的社保福利制度会发展到如此地步,高昂的成本已经令各国政府无法承担,难以为继。
在二战结束以后,面对冷战局面,欧美国家更是推动了社保福利再上一个台阶。说白了,社保政策的核心就是给予本国国民可观的社会福利,换取社会稳定、寻求执政的合法性,彰显民主制度的优势。欧美的社会福利政策在作者看来,其实是社会契约型的政策承诺,用高福利换取超稳来赢得冷战的胜利。但最大的问题是这样:高成本社会承诺要想一直维系下去,就必须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大家都知道,从经济角度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作者所在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西方社会已经进入晚期,资本主义将会面临全面危机,不止存在于经济领域,也将蔓延到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国家行政系统效率低下,已无法维持大众的信心。在社会文化产出中,思想文化也陷入全面堕落萧条的状态。总结来说就是,晚期资本主义面临四重危机,包括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和动因危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欧洲国家悄悄启动了剧烈的社会和经济转型。在作者看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精英们已经无法支持当初为了和平和社会稳定而实行的沉重社会责任,急于从这种责任中脱身。在国家、企业家和劳工三者关系中,企业家找到了东亚各国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工来进行生产,并将资金转向金融领域,转移产能、努力扩张、频繁借贷,将更多利润用来向金融精英,也就是实力阶层去支付红利。欧美国家的劳工的就业和福利也就愈发无处依靠。这样,西方国家构成了对二战后社会承诺的初次重大违约。战后人们普遍坚信的资本主义国家高福利、高就业的社会契约已经坍塌。
为了避免造成严重的合法性危机,西方国家开始出面承揽责任,主动推行通货膨胀战略,广泛启动负债战略,用通货膨胀和高负债来维持高福利的社会契约。而西方国家根本承担不起整体废除福利政策体系的政治后果。之前由企业承担的福利负担,逐步变为政府承担,日积月累之下,必然会发生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
以上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第一个要点。作者作出论断:危机的本质其实是西方国家的合法性危机和民主危机,并特别强调,上世纪70年代是欧美西方国家最重要的社会改革时期。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一同到来,西方国家纷纷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实行经济自由化、取消资本管制、公共部门私有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等措施,深刻地改变了欧美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为今天的经济金融危机打下了伏笔和基础。
下面我们要聊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对于危机的助推作用。新自由主义学者曾告诉人们,自由市场经济是通向最高效率、快速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坦途,能使所有愿意勤奋工作的人享有繁荣富裕。但实际情况是,在当前的西方社会,仅仅依靠努力工作和遵守游戏规则,未必能通往成功或者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如果单纯靠努力工作,欧美国家的工人是远远无法跟亚洲、非洲的工人相竞争的。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像一个漏斗,把最近几十年西方创造的财富大部分漏给了欧美西方国家少数财富精英,而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社会不平等现象愈发严重。西方社会正在经历着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化,这其实让劳工阶层的状况更加恶化。通过信息革命之后,固定期限、长期雇佣的方式逐渐减少,更多的临时工、非正式用工变得更加普遍。例如,UBER打车的司机已经不是企业员工,只是参加UBER平台的志愿者,UBER对于广大司机没有任何责任。企业家、资本家获取劳动力的成本很低,很容易甩掉临时劳工。
而伴随全球化生产,欧美国家的劳工已经不是资本家需要担忧的对手,甚至不是企业家、资本家关注的对象。个人与个人、家庭与家庭、地区与地区之间收入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在作者所在的欧元区,这种剪刀差还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作者所在的德国从国际化获得了更多好处,而南欧国家,例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等,工业实力相对差,只能承受德国先进工业产品的倾销。
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很多所谓的铁锈地带,例如美国的底特律、法国的东北部、比利时的南部等地,曾经辉煌的工业经济在今天江河日下,传统制造行业衰败了,但新兴的服务行业却吸纳不了这些传统行业的劳工。
另外,随着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化,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但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心已经从实体经济转向了虚拟经济,经济正在高度虚拟化,并最终将走向泡沫化。少数金融垄断寡头大发其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导致全球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金融市场急剧膨胀,金融部门逐渐成为脱离于实体部门的独立存在,资本家的利润也越来越多的来自金融渠道,而不是来自商品生产和贸易。
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危机每次的爆发都是通过金融危机的方式剧烈而突然爆发。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自由化的经济发展,对于不断减少的政府限制和管制,政府和政党的功能都萎缩了。过去几个大政党相互竞争、争奇斗艳的局面不复存在,政党更多以联盟党派的面貌出现,成员数量减少,对选举的参与度降低。
而且从198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的工会组织逐渐消解,全世界范围内的罢工频率大大降低,劳工逐渐没有集体力量的保护,成为了孤立无援的个体。这意味着,战后民主的参与和高收入的再分配机制正在逐步遭到解体,这也是作者开头所说的所谓西方政府合法性危机和民主危机的具体表现。
刚才介绍了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对于西方国家和经济的损害,下面我们就聊聊第三点,看看西方国家是如何试图解决危机的。面对重重危机,西方国家通过一些自身调整,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走出经济低迷的困境。作者把从70年代到本书出版的40多年细分为三个阶段。根据他的分析,在这三个阶段里,欧美国家陆续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危机。
在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用通货膨胀的手段来应对危机,最重大的事件是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胀水平达到了战后和平时期的最高值。国家通过强制通胀的手段缓解危机,这就是施特雷克所说的“购买时间”。随之而来的是布雷顿森林美元体系的解体。1973年,美元不再盯住黄金,不再提供固定兑换比例,各个西方主要国家货币进入自由浮动体系。70年代,美元脱离黄金后大幅贬值,这也是美国在将滞胀危机通过贬值手段通过层层传导机制转移给其他国家的行为。
从短期效果来看,通货膨胀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内部矛盾,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回避的,这也为之后更大的经济和民主危机埋下了祸根。
在《购买时间》的第二阶段,为了缓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副作用,政府开始增加负债,这导致国家负债规模急剧扩大,国债负担越来越重,传统的财税国家逐步转变为负债国家。随着公共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债积累的越来越多,危机已迫在眉睫。政府不得已采取施特雷克提到的第三种手段来“购买时间”,也就是向更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发放私人贷款,同时将金融产品的触手伸向过去并不起眼的低收入人群,希望通过私人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这导致了国家负债向私人负债的转移。
位于这三个不同阶段里的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不同的经济问题,被分别称为财税国家、债务国家和整顿国家。作者施特雷克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危机时在时间上是有先后顺序的,运用了通胀、国家负债和私人负债三种手段。但由于这些手段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因此三个阶段的特征也会在不同时代穿插出现。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整顿国家的初期,国家债务规模确实有过一定程度下降,但随着新危机和问题的爆发,国家债务规模再度增长,这在2008年以后的美欧国家中尤为明显。危机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很多经济学家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其实一直没有解除,只是被安上了不同的危机名字,也就是说,2008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欧债危机其实一脉相承。
对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手段,通货膨胀和增加政府债务,由于都有国家级别的经济数据统计,很多人还是可以感觉到的。但是第三个阶段手段的使用却是非常隐秘的,每个人深陷在金融的陷阱里面,却还在充满崇拜地看待金融这件事,金融似乎带上了神秘的光环,也成了普通大众的甜蜜陷阱。
现代金融资本凭借政治经济的主导地位与核心力量,像毛细血管一样在社会生活中全面扩张和深度渗透,迫使每个人不断接受金融化的生活方式,采纳金融化的思维理念。每个人的日常消费、日常交往与日常观念,都深深地打上了金融的烙印。如果一个人被金融工具压垮了,他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金融的压迫,反而却会责备自己没有学好金融知识。
作者对于全面金融化的程度感到非常忧虑。首先,满足个人日常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如水、粮食、农产品、土地、空气、环境等资源,在被实际消费之前,都已经被金融垄断资本所掌控,并转化为全球期货交易市场中的标的物。除此之外,其他社会物质条件,无论是住房、养老、教育、医疗,还是旅游、影视、健身休闲,都通过资产证券化、结构化等金融创新工具,被牢牢地固定在金融资本的价值链条上。
拿汽车来说,对于美国三大汽车厂而言,最赚钱的环节不是生产汽车和卖汽车,而是汽车消费贷款,为购车者提供金融服务。美国三大汽车厂本质上已经成了金融集团。作者感慨啊,在他小时候踢足球和体育锻炼,就是小孩子在街上玩的游戏,基本上一分钱不花,但是现在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人们每玩一次不同的体育运动,就要换上一套完全不同的衣服装备。小时候人们去附近的城镇看当地足球队比赛,但是现在英国和西班牙的顶级足球比赛吸引着全球几亿电视观众观看,很多足球俱乐部已经成了上市公司,球迷们不但可以买球票支持球队,还可以通过买股票的方式来支持。
作者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历史的必然。归根到底,导致危机爆发的是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受监管、野蛮生长,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去根绝金融衍生品的繁荣和膨胀。作者在书中的结论已经很清楚了,晚期资本主义一定会呈现出金融化的特点,无论是触发膨胀的财税政策,还是国家债务、私人债务的扩大,都必须依赖于强大的金融市场。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助推了金融市场做大,最终导致晚期资本主义呈现出诡异的特征,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虚拟经济蓬勃繁荣,实体经济却陷入长期停滞而无法自拔。
人们常说,是欧美国家的高福利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导致欧美不断出现经济金融危机,但是作者完全不同意这个观点,这是错怪了人啊。在作者施特雷克看来,欧债危机的发生不是因为被过度民主误导的劳工从公共资源中索取过多高福利导致的,原因是那些从资本主义经济中获利最多的企业家和资本家交税太少、付出太少。
在新自由主义主导下,富裕民主国的国家负债增长同时伴随着国家税收的停滞。高速增长的经济全球化为大型企业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之门,让他们得以把赋税义务转移到相对更加宽松的国家,缴纳很少的税务。著名的案例是美国苹果公司在欧洲市场的运营。欧洲国家的消费者购买苹果手机、苹果音乐,这些庞大的收入被转移到了欧盟避税圣地爱尔兰科克,这座城市在爱尔兰最低税率仅仅为0.005%,而欧洲其他国家却无法收到税收。因此欧盟向苹果公司追讨了130亿欧元的税务欠款。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强者有可能躲避赋税义务,而人民大众则必须承担全部的赋税义务。而民主国家为了维持正常水平的福利支出,只有依靠通货膨胀、国家负债、私人信贷扩张等手段,用这些货币幻象来掩盖本应是由盈利者承担的相应社会成本,从而维护其政权合法性。
好了,《购买时间》这本书讲的差不多了,接下来为您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在《购买时间》中,作者施特雷克根据自己所属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基础,对于西方社会的制度的缺点做出了深刻的剖析。虽然作者主要的论据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2010年开始的欧债危机,但是我们今天读这本书仍然可以获得许多教训和经验。
面对越来越难以为继的高福利社会制度,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采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战略方向来鼓励经济发展。为了努力消除社会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也为了维持民主体制,西方各国政府被迫使用了通货膨胀、国家债务和私人信贷市场扩张的三种方法。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与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却仅仅只能起到延缓危机发生的作用。欧美西方国家的隐患和危机非但没有得到清除,相反还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危机,2010年到2012年爆发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始终处于危机的阴影之下,目前还想不到新的手段来延缓、阻止危机。读者可以看到,到今天,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而引发的经济金融危机,实际上正是在重现本书中分析的种种现象。作者施特雷克在2012年出书,当时他的观点跟大多数传统经济学家的分析不一样,8年后,我们在全球经济现状中再去验证,作者鲜明独特的观点只会更加佩服作者的独立立场和冷静思考。
再来回顾一下刚刚讲过的,本书最重要的三个要点。首先我们讲到了西方经济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合法性危机和民主危机。接下来我们又讲到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对危机的推波助澜。最后我们讲到了西方政府运用三种手段来拖延危机,包括提高通货膨胀、增加政府债务和加大私人贷款业务,促进经济。《购买时间》这本书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看成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应对危机、处理危机的历史。晚期资本主义就像是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只能通过各种治疗措施延缓死亡的时间,却没有办法完全痊愈。欧美国家不断“购买时间”来延缓和拖延危机,这也就是本书名字《购买时间: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如何拖延危机》的由来。
本书于2015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出版,文字版笔记在音频下面。希望我的推荐能帮助你读懂这本书,看清危机的本质,躲避危机带来的风险,减少损失,在更大程度上把握好自己的财富。愿好书伴你成长,开阔你的眼界,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