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耶鲁大学极力赞誉的《思考如何超越思考》教你轻松而愉快地学会事半功倍的思考方式 _
铛铛铃2025-08-07【励志】36人已围观
简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听书享富,祝大家享受愉快的听书时光。今天,我将为你们解读《如何超越思考》这本书。这本书探讨了让我们思考更积极的方法。虽然我们常说要动动脑筋,但大家都懂,脑子不是随叫随到的。你就算对着镜子说“我要更专注、更有创造力”,脑子也未必会配合。但好消息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点亮大脑的神秘开关。大脑不是个独行侠,它和我们的身体状态、周围环境息息相关,也和我们与他人的互动有关。所以,这本书告诉我们,大脑的界限并不是思考的边界,只要找对方法,我们就能用外部因素来唤醒大脑更强大的思考能力。
这本书的作者是科普作家安妮·墨菲·保罗,她深入研究了心理学和脑科学,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激发思考的绝妙方法。我觉得这本书对于那些渴望激发思考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连漫威坎格老师都对这本书竖起了大拇指,还亲笔为中文版写了推荐序。在本期音频中,我们将从中学习一些能够激发我们思考的良好方法。我整理了书中的方法,总结成了三个大类:通过行动激发思考、通过环境激发思考、通过社交激发思考。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个探讨一下这些方法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探讨通过行动激发思考的方法。以前,我们往往认为思考是大脑的事情,将大脑比作一个指挥中心,发出指令,身体便服从指挥。但是事实上,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大脑不仅指挥着身体,身体也能指挥大脑。比如,在行为经济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研究者邀请两个测试者,让他们假设有100元钱,然后决定如何分配给两人。测试者们不能讨价还价,只能接受或拒绝。有些人贪婪地选择自己留下99元,只给另一个人一元。假如我是另一个测试者,可能会感到愤怒,拒绝这个方案。但如果我们冷静分析,只看自身,不考虑他人,面对的选择是接受得到一元,不接受一分钱都没有。理性分析下,我们应该接受这个方案。科学家设计实验,旨在探究有多少人能像理性经纪人那样,做出合乎逻辑的选择。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受情绪影响,尽管被告知应理性选择,只有25%接受。不过有趣的是,经常冥想的人接受率超过50%。换言之,与普通人相比,时常冥想的人更有可能做出理性选择。
一项有趣的研究来自剑桥大学,研究者邀请曾在伦敦证券交易大厅工作的金融交易员参与测试,测试要求他们不用手触摸,仅凭感觉描述心跳情况。结果显示,在这些交易员中,能准确感知自己心跳的人,通常盈利能力更强。此外,研究表明,从事金融行业时间越长的交易员,感知心跳的准确性也越高。科学家尚未得出最终结论,但肯定的是,身体和大脑之间的联系超乎我们想象,大脑不仅控制着身体,身体也能影响大脑。通过一些动作,我们可以激活大脑,使其更加积极。
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不在久坐,而是站立工作。相比于坐着,站立时我们更容易进行一些小动作,例如摇晃手臂或移动身体重心。虽然这些动作幅度不大,但研究表明,这些低强度的动作足以刺激大脑的活跃度。对学生来说,在使用站立式课桌时,他们的参与度更高,执行功能也得到了增强。而对成年人而言,站立式办公桌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研究还表明,站立工作比坐着多消耗13%的能量,因此有助于减肥。
另一种激活大脑的方式是玩弄一些小物品。科学家们通过社交媒体邀请人们描述他们最喜欢的玩弄物品,结果发现,人们普遍喜欢可揉、可转动和搓的小物品。为什么玩弄小物品有助于思考呢?科学家们提出了两个解释。一种观点认为,这些小动作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促进更加灵活和创造性的思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简单、重复的动作不会过度占用认知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外界干扰,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手势是一种常见的小动作,它们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思考。演讲教练常告诉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不同的手势传递着不同的情感,而善于运用手势,能够使听众更愿意接受我们的观点。事实上,手势不仅影响着他人,也影响着我们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能够正确运用手势,我们的思考和学习将变得更加轻松。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擅长利用手势进行学习,他们用手指数数,但手势并非仅限于此。研究发现,儿童在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时也会运用手势,有时候,他们的新想法会首先通过手势表达出来。
或许你听说过关于儿童成长的研究。1995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上小学时,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学习词汇的能力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强。这一现象曾被解释为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接受过更好的教育,因此他们的语言更丰富,句子更复杂。研究者估计,在入学前的这几年,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要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听到3000万个单词。这种词汇量的差异,对他们未来的表现产生了影响。但是现在研究者的观点正在改变,他们发现,两类孩子的表现差异不仅仅是因为词汇量的差异,还可能与手势的差异有关。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会做出更多样的手势,更善于用手势表达抽象的概念和含义,孩子往往会学习并擅长利用手势来思考。有研究者发现,14个月大的孩子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90分钟内做出的手势表达了13种含义,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同样时间内做出的手势则表达了24种不同的含义,几乎多出一倍。换言之,更擅长手势的孩子也更擅长学习和思考。
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成年人。研究人员发现,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掌握了新知识,他的手势比语言更能说明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手势与他的语言不一致,那么他可能还没有真正理解,只是口头上表达了解。只有手势和语言一致时,才能说明他真正理解了。此外,研究表明,手势还可以通过视觉和运动线索来加强言语输出,增强记忆力。因此,这本书建议在学习时可以边做手势边学习,这往往会更快地学习需要记忆的内容。如果给每个术语编一个手势,利用手势来记忆也会更快、更牢固。
你可能会问,有时候需要保持端正的坐姿,比如在开会或听课时,不能随意活动,也不方便做手势,那么还有什么动作可以帮助思考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在使用IPAD等电子设备,连续操作屏幕要比离散操作效果更好,学习效果也会更好。简单来说,拖动动作比点击更能促进思考。更好的方式是找一张纸和一支笔,用书写和绘画的方式来促进自己的思考。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就特别喜欢这种方法。有记者来采访他,费曼就给记者展示了许多自己的笔记。记者问他:“你是在脑中完成工作,然后记录在纸上吗?”费曼说:“不,这不是记录,真的不是,这就是工作。你必须在纸上工作。”
到这里,让我们来做个总结。身体与大脑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密切。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大脑是指挥中心,而身体只是听从大脑的指示,可是实际上这种影响是相互的。通过一些小动作,比如站立工作、玩弄小物件、运用手势思考、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改变点击方式为拖动,甚至在思考问题时用纸笔记录或画画,都可以帮助激活大脑。这些小动作被研究者归纳为低强度活动。更进一步,进行散步等中等强度活动,可以增强大脑的专注力,而像跑步这样的高强度运动,则能够帮助你释放压力,提升创造性思维。所以,如果你感觉思维僵化了,不妨到楼下转一圈,回来时你会感到更有动力。如果你感到思路枯竭,不妨出去跑个步,也许回来后就会有新的灵感。总之,要让头脑灵活起来,先得让身体活动起来。通常我们会认为休息时应该放松身体,但实际上,当我们要面对各种想法,或者尝试各种可能性时,最好的准备活动就是进行真正的热身。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通过环境来促进思考。刚才我们提到,散步可以提升大脑的专注力,但你可能也有过不同环境下散步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小花园里散步会让人感到更加平静,而在高楼大厦之间行走,则可能会让人感到焦虑不安。科学家猜想,这可能与人类祖先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历史有关。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了数百万年,因此对自然环境更加熟悉,而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我们在城市环境中的大脑需要调动更多的认知资源,这可能导致焦虑和不安。与此相反,在自然环境中,我们的大脑更容易适应、更加从容,因此会感到更加平静。这种猜想得到了一些实验的证明,一些研究者发现,只要一个人在自然环境中呆上一分钟,心率就会逐渐放缓,呼吸会变得更加有规律,大脑活动也会更加放松,甚至眼部动作都会有所改变。对比于欣赏城市景观时的频繁眨眼,我们在自然风光中则少有眨眼的情况。这意味着,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的认知负荷相对较轻。换言之,在城市环境下,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感到紧张,更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如果你希望更专注的学习和工作,就应该让自己更接近自然一些。
令人振奋的是,你并不需要将办公桌搬到植物园中才能见效。谷歌公司的研究发现,靠窗户的员工更富创造力,工作效率更高,甚至睡眠质量也会提高。此外,研究还显示,在室内摆放一些植物,也能提升人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因此,如果你能在工作台上摆放一盆植物,对提高工作效率大有裨益。更有趣的是,书中提到了另一个理论,即通过个性化的物品装饰工作区,也能提升工作效率,因为这有助于营造主场优势的氛围。主场优势一词通常用于体育比赛中,指一支球队在自己的城市比赛时表现更出色,面对本城市的球迷时表现更佳。但是研究表明,我们在工作中也会有主场优势。当人们认为所在空间属于自己时,他们会更加自信、有能力、有效率以及更专注。甚至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商务谈判中,将谈判地点设在自己公司,能够获利60%到160%。有些公司规定办公桌上不准放个人物品,意在让员工更专注于工作,不过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见得有效。在单调的办公室环境中,人们的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因为这样的环境让人缺乏归属感。如果员工可以在公司里看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反而会更忠诚。
目前一些公司流行流动式办公,员工没有固定的工位,可以随便使用办公桌,用完就离开。但是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员工在工作时失去主场优势。办公区工位设置引发了一个常被争论的问题,即开放式环境是否有助于工作,还是封闭式环境更有效。传统的办公区设计往往是一间间封闭的办公室,但有研究发现,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员工间的交流。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托马斯·艾伦最先将这一现象归纳为理论,并绘制了艾伦曲线。他发现,同事之间的物理距离增加时,交流频率会相应下降。例如,工位相距20米的同事,其交流频率仅相当于工位相距2米时的1/4。当两个同事的距离超过50米时,几乎没有日常交流。因此,现在许多公司开始尝试开放式办公区,打破原有的小办公室格局,以促进交流。不过,研究发现,这种方式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尽管交流增多,但创新机会却减少了。这是为什么呢?有研究者这样分析,人们在公开场合中会担心自己的冒险举动会被他人评价,即使他人没有言语上的反馈,自己的挫败感也会更加深刻。因此,人们更倾向于在相对隐秘的环境中尝试不确定的事情。许多研究表明,不受关注且具有隐私感的环境能够增强个人的力量感,从而提高创造力。甚至隐私感对于促进同事之间的沟通也有所帮助。在开放式办公区中,尽管同事之间的交流频率增加,但在公众场合,大家往往不愿意讨论与工作相关的话题,因为担心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在更私密的环境中,大家会更深入的交流。因此,看起来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封闭空间有助于创新和思考,但会降低交流频率,开放空间可以促进交流,但不利于深入工作和沟通。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实现平衡呢?书中提出了一个思路,即创造间歇性合作空间。这种空间结合了私密性和公共性,有利于个人思考和创新,同时也能促进团队间的交流。
那么,让我们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书中提供了三种思路,以利用环境的变化来促进思考。第一种是接近自然,例如在自然环境中散步,选择能晒太阳的位置工作,并在工作环境中增加绿植。第二种是在工作环境中放置个人物品,以激发个人主场优势。第三种是创造间歇性合作空间,既有私密性的工作空间用于激发创新,又有大家定期前往的公共空间来促进交流。
最后,我们探讨一种通过社交互动激发思考的方式。书中提到,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类擅长思考个体,而非抽象概念。举个例子来说明,你会更清楚人的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下面是一个经典的逻辑测试题,考验我们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理解。你面前有四张卡片,正面有字母,背面有数字,两张正面显示D、K,两张背面显示3、6。现在告诉你,如果正面是元音字母,背面就是偶数。请问你需要翻动哪几张卡片,来确认这句话的真假?或许这题听起来让人有点懵,但别担心,很多书中都有类似题目。其实我已经知道解题方法,每次看到这题还是得想一想,甚至写写画画才弄清楚。如果你第一次遇到,不理解也很正常。但如果我用人的情境来问,这题就容易多了。现在有四个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个杯子,里面可能是白开水,也可能是二锅头。两个人的年龄我们知道,一个21岁,一个16岁,但不知道他们杯子里的液体。另外两个人,一个杯子里是酒,一个是水,但他们的年龄我们不知道。如果一个人是未成年,杯子里一定是水,你要问哪几个人,才能确认我说的?对问题变得清晰了,需要问两个人,先问16岁的未成年,看杯子是不是水,再问有酒的人看他成年了没。这个测试告诉我们,面对抽象问题时,将其具体化,特别是纳入人的因素,会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
一种记忆方法是利用这个原理,用故事化数字,即使离奇也更易记。比如圆周率3.14159,换成“山巅十四一壶酒”,记得更牢。没听过这顺口溜,上网查完整版,5分钟背下圆周率的前22位。研究指出,从故事中回忆的信息比从说明文中获得的信息多出50%,这凸显了在独处时通过一些社交元素来激发思考的重要性。而在集体中共同思考则更为重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在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大家聚在一起时,每个人的思考能力都会提升。一些医学院正在尝试新的团队教学方法,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他们利用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帮助医学生学习,通过邀请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模拟病房,并通过解答一系列谜题来共同制定患者的治疗计划。这种合作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集体心流状态。此外,通过身体的同步来促进心理的同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研究发现,让孩子们一起荡秋千,摇摆的节奏同步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随后的任务中合作。虽然成年人不能在开会之前一起荡秋千,但如果大家能共同使用一个物品,也能激发共同思考。比如在大的会议室里共同完成一项设计,张贴各种设计图和文件,共同修改的设计图也成为共享物品,同样能激发共同思考。两个人沟通时,采用身体同步的方式,也能促进思考,一起散步或跑步比坐下来谈更容易深入交流。甚至书中提到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在沟通时能模仿对方的口音,会更容易理解对方的意思。当然,这种方式只适用于比较熟悉的人,面对陌生人则可能带来风险。
综上所述,利用人与人之间行为的同步来促进思考的同步,有助于激发每个人更强的思考能力。集思广益不仅是一种品德,科学证明,它也是一种激发思考的方式。最后,思考如何超越思考,这本书告诉我们,大脑的极限不等同于思考的边界,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身体状态、环境以及人际互动密切相关。只要找到适当的方法,我们就能利用外部因素激发大脑更好的思考。在书的结尾,除了提到了行动、环境、社交等外部因素,作者还给出了三条减轻大脑负担的建议,我将这三条建议分享给你。第一条建议是尽量减少记忆带来的负担,尽可能将信息外化,从大脑移到外部环境中。大脑是高效的处理器,但不是理想的存储器,过多的细节记忆会给大脑带来负担,将想法写下是最直接的方式。第二条建议是减少抽象带来的负担,将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实体数据,转化为实际存在的事物,大脑更擅长处理具体的事物,而非抽象概念。第三条建议是减少静止带来的负担,运动是自然的,而静止是大脑控制的结果,在进行脑力劳动时,应该努力改变状态。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你扩展思维,在思考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开启更加丰富、深刻的认知之旅。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关注,请订阅听书想富的频道,点赞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这个宝贵的知识,让我们共同将智慧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