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彼得.林奇国家新闻俱乐部珍贵演讲】全文中文解读。演讲含金量极高,值得每一位股票
铛铛铃2025-08-07【管理】544人已围观
简介
大家好,我是依然,欢迎来到我的频道,我将在这里为您精读1000本好书。本期要和您聊一聊股票投资史上的传奇人物,人们第一想到的是巴菲特,但在巴菲特之外,价值投资流派还有另一位璀璨的超级巨星,他就是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他在1977年至1990年间管理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规模从原先的1800万美元,以平均每年成长75%的惊人速度飙升到14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掌管麦哲伦基金上千只股票投资的彼得·林奇,之所以为传奇,也不仅在于基金规模之大、买卖股票之多而已,论起投资绩效更是世界第一,平均年报酬率达近乎30%。这种近乎魔幻的技巧,其实来自独特的投资理念。
1994年,彼得·林奇在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了一场珍贵的演讲,这是这位投资大师为数不多、较为完整的阐述其股票投资理念的公开发声。在本次演讲中,他用幽默且真诚的方式,阐述了散户如何在股市中赚钱、选股背后的简单数学,以及他在股市多年历练的宝贵经验。演讲含金量极高,值得每一位股票投资者深度学习、反复聆听。请相信你聆听这篇演讲的时间投资将会很快因他对你决策力的影响而获得回报。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些我这些年在股市的经验,从我还是新手开始,一直到我管理麦哲伦基金,这些经验一直陪伴着我,我认为他们很实用,对其他投资者也会很有帮助。
我觉得在今天的美国,小股民们已经被各种媒体影响,觉得他们自己在股市里没有任何机会,那些大的机构和投资者有各种电脑、各种精英、各种金钱,他们的优势太大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一旦人们陷入这样的误区,觉得自己全无希望,他们的投资行为就也会朝着绝望的方向发展,这周买股票,下周买期权,这周买智利的基金,下周买阿根廷的基金,这样的投资行为,自然会带来相应的投资结果。我觉得这是很悲哀的。
我认为大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在股市里做得很好。我认为这些大型机构对于股市的掌控,对于股民来说其实是件好事,这些机构使某些股票长时间低迷或高涨的原因,这对于对某些行业十分了解的人来说,是件好事,不是坏事。这也是今天我想分享的对我而言,在股市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知道你到底在买什么。
我非常惊讶,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说出他们为什么要买那些股票,没法在12分钟内说清楚决定买那些股票的理由。我听过最离谱的答案是,我买它是因为它一直在涨啊。这竟然就是他们买那些股票的唯一理由。在我看来,如果你没法在12分钟内跟一个十岁小孩说清楚你买那只股票的理由,你就不应该买它。这个问题至少80%的股民都有。
举个例子,大家喜欢买这样的股票,这些公司的特点是简单,产品很有针对性,也很容易理解,产品包括拥有依照 SRM 高速缓存、双精度浮点运算的处理器,以及针对其进行优化的编译器,16 G 双核内存、双重扩散金氧半场效电晶 TV 处理器、真空荧光显示屏、16 G 内存、 UNIUS 操作系统,经 west 统测试的每秒百万级别峰值蝴蝶运算能力、超高带宽,这也非常重要,十六千兆赫兹双金属化通信协议、异化向兼容外围总线框架、高精度时刻背以及15纳秒的时钟周期。如果你投资的产品,都充斥着这种垃圾的描述,你永远都不会赚到钱,永远不会。总有人会推出更多或更少的 vex 桶,更多或更少的百万每秒浮点运算,而你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区别,但人们就是喜欢买这些听不懂的垃圾。而我会在邓肯甜甜圈上赚到钱,因为我能理解甜甜圈是什么,即使是金融危机,我也不需要担心,每次我去那买甜甜圈都能看到很多人,我也不需要考虑什么低价韩国进口商品,因为我知道甜甜圈是什么。你可能会觉得好笑,但邓肯甜甜圈给我带来了10~15倍的回报,因为我能理解他的生意,你如果不理解自己所投资的,就肯定会赔钱,这就是投资最重要的原则。
人们其实是很在乎自己的钱的,比如要买一个冰箱或者微波炉,他们会去看其他消费者的测评,想要买车时,他们也会询问周围人的意见,买房之前,他们会仔细的研究,去怀俄明州或加州旅游之前,会查查旅游指南,去欧洲旅游会看看米其林指南,但对于买股票,大家会因为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就在当天决定要把自己半辈子的积蓄都投进去,然后还要抱怨,为什么老子总是赔钱,抱怨那些使用机器交易的投资机构,这只能怪他们自己买之前没做任何研究,连财报都没看过,怎么会不赔。这是大众自我安慰的普遍方式,一旦在股市赔钱,就抱怨散户在市场上没机会,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定势了。
我一直在尝试说服这些人,告诉他们其实是有方法的,股票上涨也是有原因的,比如可口可乐,他们有一个神奇的数据,很容易记住,32年来,他的每股的收益上涨了30倍,股价上涨了30倍,伯利恒钢铁的股价比30年前跌了一半,股票和彩票不是一回事,每只股票背后都有一家公司,如果公司经营的好,股票就会涨,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大家都太分心了,首先总有人想预测股市,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人能预测股市,然后还有人想去预测利率,如果有人能连续三次成功预测利率,他们现在已经是亿万富翁了,而地球上亿万富翁少之又少。我在波士顿学院学习时,就用三段论法研究过利率,利率是无法预测的,不然现在肯定有很多亿万富翁了,也没有人能预测经济,在座很多都还记得1981至82年,当时的优惠利率是20%,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我不记得身边有人预测到了当时的情况,没人预见到,那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期。
我想说的是,能预测股市当然是很有用的,能预测道琼斯在某天会是几点,或是市场何时会衰退,或是利率何时会到12%,这些都将会对我们帮助很大,但没人能做到,所以我经常说,如果你花14分钟学经济学,那么你浪费了12分钟的生命。要明确的是,我这里所谓的预测,指的是预测下一年经济在宏观上的浮动,像是 M 1、 M 2这样的经济指标,这些不同的 M 经济学对我来说,就是像关于废钢价格一类的讨论。当我拥有汽车股票时,我会关心一手车的价格,一手车价格上涨通常就是个很好的迹象,当我拥有酒店股票时,我会关心酒店相关产业的情况,当我拥有化学股票时,我会关心乙烯的价格,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事实。再比如铝储备连续五个月下降,这个信息也可能会有用,我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当我拥有房地产股票时,我会了解住房负担的情况,这些都是事实,经济事实和经济预测不一样,经济预测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艾伦·格林斯潘是个很诚实的人,连他都会说利率无法预测,他可以告诉你短期利率在接下来六个月会怎么变,但你如果问他利率在3年后会怎么样,他会说:我也不知道。所以连美联储都做不到的事,你作为投资者怎么可能做到,所以我觉得大家都该去研究一下历史,它很重要,会给你很多启发。历史会告诉你,市场总有跌的时候,而且有时跌得很惨,这数据算起来也很简单,在本世纪的93年里,市场出现过50次超过10%的跌幅,意思是93年里有过50次大跌,也就是平均每两年一次10%以上的跌幅,我们委婉地称它为市场修正,意思是你会迅速赔的血本无归,但我们叫它市场修正。刚才说了,93年里有过50次大跌,平均每两年一次10%以上的跌幅,而在50次的大跌中,15次跌幅超过25%,也就是我们说的熊市,所以93年里有过15次,25%以上的大跌,每6年一次,你只需要知道这个就够了,时长肯定在某时刻会跌,你如果没准备好迎接大跌,你就不要买股票,大跌其实是好事,你如果看中一只股票,它的股价从14块跌到了六块,这就很美好,前提是你看过公司的财报,他的表现很好,你预计它的股价会涨到22块,那么14涨到22已经很不错了,六涨到22就太棒了,大跌就是你的好机会,而大跌肯定会发生,虽然没人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总有人时候说他们预测到了这次大跌,但他可能已经预测53次了,只要你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就能利用好市场的波动,我觉得这是重点之一。
另一个重点是,什么时候投资都来得及,人们总是很着急的去买股票,我们拿一些公司来举例,沃尔玛在1970年的10月上市,上市前已经有了15年的优异表现,财务状况也很好,你可以等待10年,假设你是一个极其保守的投资者,你不确定沃尔玛这家公司到底行不行,你担心他的店都开在小城镇,覆盖范围也只有7~8个州,你想继续等待,看它能不能扩张到更多的州,你即使等到沃尔玛上市10年之后再投资,今天也会收获35倍的回报,你如果在他刚上市时就投资,你会获得500倍的回报,但你即使晚10年再入场,也能获得超过30倍的回报,你也可以在微软上市的3年后入场,然后获得十倍的回报,我对软件是一点都不懂,但如果你很了解,你就知道微软一定会很成功,无论硬件市场的竞争谁是赢家, compact 、 IBM 或是某些日本的电脑,他们都得用微软开发的 miss stars 系统,所以买微软应该没错。所以我再强调一遍,股票和彩票不是一回事,每只股票背后都有一个公司,你只需要持续的关注市场,什么时候投资都来得及,人们总是抢着买股票,电话交易时都在喘气,这真的没有必要。
想要赚钱,你得在某些方面有点优势,大部分人其实都有某些优势,只是他们都浪费掉了。举个例子,拿 smith klein 这家公司来说,他们开发了一款叫太味美 cake made 的药,假设当太味美还在临床试验阶段时,你没买他们的股票,当太尉美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或柳叶刀杂志时,你也没买,但当太尉美刚上市或者上市一年时,你买了,你可能是从家人口中听说了这个药,或者你自己是药方护士,你知道了太味美对于治疗溃疡有特效,更赞的是你得持续吃这药,如果停药,溃疡还会复发,所以不会出现你花几块钱吃这药,病就康复了的情况,这对于公司来说实在是个好产品,但即使你在制药上市的两年后,再买这家公司股票,你还是能获得5~6倍的回报,想想看,成千上万的病人和护士都知道这个药,但他们却跑去投资石油和钻井公司,很无奈。3年之后,英国的一家大药厂 BRAXO 发明了一种叫单味的 SANTC 的药,在当时是一种改良过的更好的胃药,你如果当时能看到这个药,会卖的很好,买了公司的股票现在能收获三倍的回报,所以这辈子你只要能投对几只股票就够了,而他们都在你的行业范围内。
再比如你在汽车行业工作,过去10年你都在卖车,你卖的是别克或丰田,当克莱斯勒的小型货车 mini one 上市时,你发现他们的店里挤满了人,你如果在小型货车上市一年,买克莱斯勒,现在能得到十倍的回报,福特的金牛座特鲁斯汽车,当时是20年以来最棒的设计,福特的股价因此涨了七倍,所以你在汽车行业,只需要每隔十几年买几只股票就够了,即使初始资金只有5000或1万,你也不需要很多涨五倍的股票,就能在退休时变得富有,在你的行业内就有很多优秀的股票,这一点也让我很困惑,这些股票都在向你招手,你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人们在自己行业中优势巨大,比我有优势的多。
在铝业工作的朋友,他们注意到铝的存量连续六个月下降,但铝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大,今天在美国,连凯保龄球馆的许可都很难拿,更别说你要开一个炼铝场了,所以当铝的供给量不足时,肯定没法一下建起更多的炼铝场,当你看到这个趋势时,你会想:等一下,这不是赚钱的好机会吗?一个行业无论是从差变到中等,中等变到良好还是良好变到优秀,股价都会上涨,在自己的行业里,能赚到钱的方式太多了,无论你是商家还是顾客,每个行业都有职业、钢铁行业等等,虽然不是每周都有机会,但只要你在行业内,就总会等到业界发生转变的时候。
又比如出版业,转变总会发生,看到人们白白错过这些机会,真的替他们可惜。我还想讲几个我遵循的投资原则,很多时候,大家都等股价下降到某个数,然后买入,毕竟都跌了这么多了,还能再跌到哪去,我记得宝利来从130美元跌到100美元时,大家说这是个很好的公司,只要跌破100美元就要大量买入,于是很多人在他跌破100美元的时候买入,已经从135美元跌到100美元了,现在买太划算了,一年之后,股价跌到了18美元,尽管公司没有负债,但股价实在太高了,于是跌的很惨。我在 final 里工作的最初一两年,也做过类似的事,凯撒工业,当时股价从26美元跌到了16美元,我想都已经跌到16美元了,还能再跌到哪里去,于是我们当时以14美元的价格买入,那是凯撒工业上市以来的最大一笔交易,毕竟已经从26美元跌到16美元了,还能怎么跌,我记得当它跌到十美元时,我还打电话给我妈,跟她说都从26美元跌到十美元了,不会再跌了,然后我看着它跌到六美元、五美元、四美元、三美元,还好这一切都发生的比较快,否则我现在可能还在做球童,或者在超市卖菜,所有这一切都在短时间内发生,当股价跌到三美元时,我觉得这看起来完全没道理,因为凯撒工业拥有40%的凯撒钢铁,40%的凯撒铝业,32%的凯撒水泥,还拥有凯撒通信、凯撒沙石、凯撒工程、 jeep ,他们有这么多的生意,负债却是零,我早年学到一点,这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新知识,那就是当负债为零,你想破产都很难,真的很难,如果有人能做到这样的事,那会是个成就,他们没有任何负债,以每股三美元的价格估计,整个公司价值7500万美元,而这个价格当时只相当于买一架波音747,我觉得肯定是哪里有问题,我虽然在16美元的时候买入还有点早了,但分析之后发现,他们其实没什么大问题,经过分析发现,他们把手上所有的股份都分发给了股东,把凯撒水泥、凯撒铝业、凯撒钢铁的所有公开股份都分发到了各自公司的股东手里,然后把其他的生意都卖掉了,这样算下来,他们每股的价值实际上是50美元,仅凭它的股价从26美元跌到16美元,从16美元再跌到十美元,就盲目买入,那么当它跌到九美元的时候,你会怎么办?跌到八美元呢?七美元呢?这就是大部分人的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买这只股票,一旦股价下跌,他们就束手无策了,要抛硬币做决定吗?还是先出去走两圈,冷静一下,你要怎么办?求助精神科医生吗?没听说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过以心理精神为投资主旨的基金,他们帮不了什么,我也尝试过祷告,啥用也没有。所以,当你不了解自己投资的公司,就会出现这类问题。
另一种想法是,总有一天它会长回来的,这种想法也行不通,比如大家觉得美国无线电公司 RCA 被通用电器并购之后,肯定能回到他1929年时的高峰,又比如以前双面针织的潮流也一去不返,包括我们用过的软盘或者是系列的电报,大家说他们总会回来的,但他们可能真的回不来了。
另一个经常听到的错误观念是,三美元这么便宜,再亏也亏不了多少吧,人们会问我,我看上一只三美元的股票,应该不会亏多少吧,这个嘛,可能要在纸上好好算一算,如果你邻居以50美元的价格买了2万美元,你以三美元的价格也买了2万美元,然后股价跌到零,你和你的邻居亏的一样多,所以买三美元的股票,你最多能亏多少,答案是:你投100万就可能亏100万,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要先研究这些股票,股价从100美元跌到三美元,并不代表你买了就不会亏,你去看那些通过做空赚了很多钱的人,他们不会傻到去做沃尔玛、嘉德堡或是强生这样的优秀公司,他们做空的股票,都是已经从80美元跌到七美元的那种,他们当然也可以在16美元或者22美元时做空,但如果股价跌到七美元以下,那么最后跌到零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这时公司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但基本上没戏了,于是他们会在每个价位上做,六美元、五美元、四美元、三美元、二美元、一美元、0.25美元,但你光想卖,没人买也不行啊,总得有人愿意接啊,你会问,都跌成这样了,还在买入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那些心里想着三美元这么便宜,再亏也亏不了多少吧的人。
&ememsp;接下来这个也是大家经常在讨论的话题,时间快到了,好吧,那这个就不说了,时间有限,大家待会都还有事情要做,我要强调的是,不要太过依恋于某只股票,每只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别像对待你的孙子一样对待他们,你需要足够了解他们,并当公司的基本面变差时,要果断地跟他们说拜拜,你需要记住的原则是,股票是不会知道你拥有它的,这能帮你突破认知,你需要对他们足够的了解,只要他们一直这么好,就不要卖出,我手上表现最好的股票,都是在持有的56年之后,而不是在持有的五六天之后,所以你要做好准备,长期持有。
再来聊一聊股票投机,要尽量避免投机,我买过大概30次的投机股,没有一次是能回本的,而让我亏得最惨的那些股票,是所谓的儿女股票,你们肯定会喜欢这种故事,有人会打电话给我说,彼得你好,家人都好吧,我想跟你聊一下国际魔鬼叉子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每股只要一美元,他们会压低声音对你耳语,我根本都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要么是他们周围所有人,都迫不及待要去买这只股票,因为机会实在是太好了,要么是觉得,如果电话那头有证监会的人能从轻发落,本来两年的刑期可以减到六个月,这种儿女股票千万别买。
我最后想说一点,你如果投资了股票,就要知道,它不可避免的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世纪50年代,二战帮助我们摆脱了经济萧条,当50年代经济衰退到来时,大家都说我们会很快重回经济萧条,大家都在担心经济萧条,也在担心核战争,当时的核弹头威力,可能还不足以毁灭西弗吉尼亚的一个军,而现在从苏联解体后分裂出来的那些带斯坦的国家,他们拥有的核弹头数量足以毁灭这个世界。在我小的时候还兼有辐射避难所,以及各种防护演练,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吗,你需要趴在桌子底下,我一直觉得这么做好像没啥用,人家从你头顶扔炸弹,躲在桌子底下能挡什么呀,50年代是除了80年代之外,本世纪最佳的买股票时间,但人们出于对战争和经济的担忧,错过了这个机会,还记得那次油价从四美元涨到40美元吗,有人就说只要油价涨到100美元,经济就要开始萧条了,3年之后,还是同一群人拿着更高的工资,又说只要现在的油价从十美元跌到四美元,经济萧条就要来了,还记得日本说要征服世界的时候吗,这些人又说经济萧条要来了,又过了两年,大家又开始担心日本经济要崩盘了,这是我听过最夸张的论调,明明日本有着20%的储蓄率,优秀的劳动市场以及强大的生产力,大家却说他马上要崩盘了,日本都上人们的祷告清单了,让我们今晚为特蕾莎修女、残疾儿童和日本祷告,真的太夸张了,还有就是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还记得吧,巴西、智利、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陷入还债困难的危机,然后这些国家说我们无法履行偿债义务了,大家马上说经济萧条要来了,这波还不仅仅是萧条,而是大萧条,一定要在萧条前面加上听起来才够严重,这些国家我现在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他们了,当时他们被叫做欠发达国家,或是不发达国家,这些称呼都不够政治正确,你不能说他们欠发达或不发达,你得说他们是新型国家,我那天还听说,对肥胖者的政治正确称呼,是有横向障碍的人,所以总会有让你担心的事情,能帮你在股市里生存的是你的胃口,而不是你的大脑,你只要知道你在八美元进场,在16美元离场就够了,不要去管那些繁复的数学计算,什么曲线、下方面积、二次方程、微积分,谁真的在算哪些缺陷,谁就真的处在市场缺陷的下方,在股市里,你真的不需要这些,你只需要知道,总会有令你担心的事情发生,你需要排除哪些噪音,专注于拥有好公司,你就肯定能获得很好的收益,我想说的就这么多,来回答一些大家的问题吧。
提问一:你在进行资产管理时,会考虑国会和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吗?
彼得·林奇回答:我不会花任何时间来关注政策的变化,我也不考虑亚洲某些国家会有什么动作,我只参考事实,比如经济下滑,这是个我可以参考的事实,比如最近这个医疗改革法案,让很多医药股票价格下跌,而我会说,强生60%的盈利都来自海外市场,他们在医药生意上也拥有很多的专利上的垄断,而泰诺目前只占总销售的5%,海外市场空间还很大,为什么股价会从58美元跌到36美元,这些医药公司早就完成了与海外政府的合作,接受了当地政府的药品价格管控,这些都是我看到的事实,虽然我觉得今年这个医改法案很有可能通过,结果最后没能通过,影响了医药股票价格,但我觉得即使法案通过,医药股的价格也会反弹,所以我不会考虑政府现在或未来的政策,我只考虑当下的经济状况,以及我持有公司的状况。
提问二:报纸上每日的金融新闻报告,对投资者有用吗?
彼得·林奇回答:这些在报纸上,或是公司提供的报告,质量都提高了很多,10年前公司都不提供中期资产负债表,他们以前每年提供一次资产报告,现在是每个季度都会提供,告诉你他们库存多少,收支都有哪些种类,现在主流的报纸还会详细分析不同的基金,纽交所现在有2500家公司和5000家基金,基金是公司的一倍,这些报纸会告诉你这些基金具体是做什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报告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但我还是要强调,如果你买了汽车股票,你就不该去关注报纸的金融板块,每周二、三,报纸上都有关于汽车的专栏,他们会对各种新车进行测评,告诉你哪些好哪些不好,你如果买汽车股票,你就应该看那些专栏,你也不该每天打四次电话给股票经理,询问价格,这没什么用,早上起床去看今天的股价,没有任何作用,做这些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你要看的是公司每个季度的财报,如果你在零售业或者餐饮业投资,你会关注塔可、钟、麦当劳、玩具、反斗城这些公司,又或者崩背 candy 或者 radio shark ,你会注意到 radio sharp 在全国到处都是,每个一线城市都有25家以上的店面,能够继续发展的空间就比较小了,虽然之前的20年他的表现一直很好,这些才是值得去考虑的因素,不要去考虑当下的各种细节,要去关注这些公司三到5年后的发展潜力,也要注意公司发展变化的各种迹象,一旦迹象出现,你就该转场了。
提问三:你对于今天市场出现的波动会担忧吗?我们能做什么来减缓波动的影响?
彼得·林奇回答:我太喜欢市场波动了,我记得在1972年市场暴跌,塔可钟从14美元跌到一美元,他们没有任何债务,也没有一家餐馆关门,我从七美元开始买入,之后持续买入,直到它跌到一美元,后来在1978年,塔可钟被百事可乐以每股42美元收购,那是我们那年最大的一笔交易,我觉得如果不是被收购的话,股价到400美元都有可能,所以我觉得市场波动是很好的,期权交易在市场中很重要,不是说市场今天涨80点,明天跌80点是好事,这对于大众来说是不好的,但这些期权交易,能让市场每天波动的范围缩小,这是很重要的,市场总是会上下浮动的,人性12万年以来并没有什么变化,市场的涨跌都很正常,肯定会发生的,我觉得如果你了解自己所持有的股票,这将是很好的机会,如果你实在不了解,那就买基金吧,不断往里面加就行,从历史数据看,公司平均每年利润增长在8%左右,公司的利润大概在9年左右能增长一倍,而股票市场也是大概每9年增长一倍,所以我们今天的市场,在3700~3800点左右,我能肯定的是,长期来看,市场肯定会再涨3800点,但我不确定短期内市场会上涨还是下跌400~500点,市场会在未来八至9年内翻倍,然后在那之后的八至9年再翻倍,因为公司利润每年增长8%,这些增长会最终体现在股市上。
提问四:现在是10月,传说中的股市灾难月,你觉得接下来这一个月会发生什么?道琼斯指数何时能到4000点?
彼得·林奇回答:10月一直是一个特殊的月份,还记得1987年,我对当时的市场感觉挺好,觉得不会有大问题,卡罗琳和我计划去爱尔兰的高尔夫球场度假,我们计划先去一个球场,然后顺着西海岸再去其他球场,我们是周四启程的,当天市场跌了55点,其实还可以接受,第二天,因为时差的关系,当我们在爱尔兰当天的行程结束,回到旅馆时,中午的市场已经下跌了112点,我跟卡罗琳说,如果下周一市场继续跌,我们可能就得回去了,我们在 大家好,我是依然,欢迎来到我的频道,我将在这里为您精读1000本好书。本期要和您聊一聊股票投资史上的传奇人物,人们第一想到的是巴菲特,但在巴菲特之外,价值投资流派还有另一位璀璨的超级巨星,他就是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他在1977年至1990年间管理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规模从原先的1800万美元,以平均每年成长75%的惊人速度飙升到14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掌管麦哲伦基金上千只股票投资的彼得·林奇,之所以为传奇,也不仅在于基金规模之大、买卖股票之多而已,论起投资绩效更是世界第一,平均年报酬率达近乎30%。这种近乎魔幻的技巧,其实来自独特的投资理念。
1994年,彼得·林奇在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了一场珍贵的演讲,这是这位投资大师为数不多、较为完整的阐述其股票投资理念的公开发声。在本次演讲中,他用幽默且真诚的方式,阐述了散户如何在股市中赚钱、选股背后的简单数学,以及他在股市多年历练的宝贵经验。演讲含金量极高,值得每一位股票投资者深度学习、反复聆听。请相信你聆听这篇演讲的时间投资将会很快因他对你决策力的影响而获得回报。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些我这些年在股市的经验,从我还是新手开始,一直到我管理麦哲伦基金,这些经验一直陪伴着我,我认为他们很实用,对其他投资者也会很有帮助。
我觉得在今天的美国,小股民们已经被各种媒体影响,觉得他们自己在股市里没有任何机会,那些大的机构和投资者有各种电脑、各种精英、各种金钱,他们的优势太大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一旦人们陷入这样的误区,觉得自己全无希望,他们的投资行为就也会朝着绝望的方向发展,这周买股票,下周买期权,这周买智利的基金,下周买阿根廷的基金,这样的投资行为,自然会带来相应的投资结果。我觉得这是很悲哀的。
我认为大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在股市里做得很好。我认为这些大型机构对于股市的掌控,对于股民来说其实是件好事,这些机构使某些股票长时间低迷或高涨的原因,这对于对某些行业十分了解的人来说,是件好事,不是坏事。这也是今天我想分享的对我而言,在股市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知道你到底在买什么。
我非常惊讶,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说出他们为什么要买那些股票,没法在12分钟内说清楚决定买那些股票的理由。我听过最离谱的答案是,我买它是因为它一直在涨啊。这竟然就是他们买那些股票的唯一理由。在我看来,如果你没法在12分钟内跟一个十岁小孩说清楚你买那只股票的理由,你就不应该买它。这个问题至少80%的股民都有。
举个例子,大家喜欢买这样的股票,这些公司的特点是简单,产品很有针对性,也很容易理解,产品包括拥有依照 SRM 高速缓存、双精度浮点运算的处理器,以及针对其进行优化的编译器,16 G 双核内存、双重扩散金氧半场效电晶 TV 处理器、真空荧光显示屏、16 G 内存、 UNIUS 操作系统,经 west 统测试的每秒百万级别峰值蝴蝶运算能力、超高带宽,这也非常重要,十六千兆赫兹双金属化通信协议、异化向兼容外围总线框架、高精度时刻背以及15纳秒的时钟周期。如果你投资的产品,都充斥着这种垃圾的描述,你永远都不会赚到钱,永远不会。总有人会推出更多或更少的 vex 桶,更多或更少的百万每秒浮点运算,而你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区别,但人们就是喜欢买这些听不懂的垃圾。而我会在邓肯甜甜圈上赚到钱,因为我能理解甜甜圈是什么,即使是金融危机,我也不需要担心,每次我去那买甜甜圈都能看到很多人,我也不需要考虑什么低价韩国进口商品,因为我知道甜甜圈是什么。你可能会觉得好笑,但邓肯甜甜圈给我带来了10~15倍的回报,因为我能理解他的生意,你如果不理解自己所投资的,就肯定会赔钱,这就是投资最重要的原则。
人们其实是很在乎自己的钱的,比如要买一个冰箱或者微波炉,他们会去看其他消费者的测评,想要买车时,他们也会询问周围人的意见,买房之前,他们会仔细的研究,去怀俄明州或加州旅游之前,会查查旅游指南,去欧洲旅游会看看米其林指南,但对于买股票,大家会因为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就在当天决定要把自己半辈子的积蓄都投进去,然后还要抱怨,为什么老子总是赔钱,抱怨那些使用机器交易的投资机构,这只能怪他们自己买之前没做任何研究,连财报都没看过,怎么会不赔。这是大众自我安慰的普遍方式,一旦在股市赔钱,就抱怨散户在市场上没机会,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定势了。
我一直在尝试说服这些人,告诉他们其实是有方法的,股票上涨也是有原因的,比如可口可乐,他们有一个神奇的数据,很容易记住,32年来,他的每股的收益上涨了30倍,股价上涨了30倍,伯利恒钢铁的股价比30年前跌了一半,股票和彩票不是一回事,每只股票背后都有一家公司,如果公司经营的好,股票就会涨,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大家都太分心了,首先总有人想预测股市,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人能预测股市,然后还有人想去预测利率,如果有人能连续三次成功预测利率,他们现在已经是亿万富翁了,而地球上亿万富翁少之又少。我在波士顿学院学习时,就用三段论法研究过利率,利率是无法预测的,不然现在肯定有很多亿万富翁了,也没有人能预测经济,在座很多都还记得1981至82年,当时的优惠利率是20%,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我不记得身边有人预测到了当时的情况,没人预见到,那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期。
我想说的是,能预测股市当然是很有用的,能预测道琼斯在某天会是几点,或是市场何时会衰退,或是利率何时会到12%,这些都将会对我们帮助很大,但没人能做到,所以我经常说,如果你花14分钟学经济学,那么你浪费了12分钟的生命。要明确的是,我这里所谓的预测,指的是预测下一年经济在宏观上的浮动,像是 M 1、 M 2这样的经济指标,这些不同的 M 经济学对我来说,就是像关于废钢价格一类的讨论。当我拥有汽车股票时,我会关心一手车的价格,一手车价格上涨通常就是个很好的迹象,当我拥有酒店股票时,我会关心酒店相关产业的情况,当我拥有化学股票时,我会关心乙烯的价格,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事实。再比如铝储备连续五个月下降,这个信息也可能会有用,我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当我拥有房地产股票时,我会了解住房负担的情况,这些都是事实,经济事实和经济预测不一样,经济预测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艾伦·格林斯潘是个很诚实的人,连他都会说利率无法预测,他可以告诉你短期利率在接下来六个月会怎么变,但你如果问他利率在3年后会怎么样,他会说:我也不知道。所以连美联储都做不到的事,你作为投资者怎么可能做到,所以我觉得大家都该去研究一下历史,它很重要,会给你很多启发。历史会告诉你,市场总有跌的时候,而且有时跌得很惨,这数据算起来也很简单,在本世纪的93年里,市场出现过50次超过10%的跌幅,意思是93年里有过50次大跌,也就是平均每两年一次10%以上的跌幅,我们委婉地称它为市场修正,意思是你会迅速赔的血本无归,但我们叫它市场修正。刚才说了,93年里有过50次大跌,平均每两年一次10%以上的跌幅,而在50次的大跌中,15次跌幅超过25%,也就是我们说的熊市,所以93年里有过15次,25%以上的大跌,每6年一次,你只需要知道这个就够了,时长肯定在某时刻会跌,你如果没准备好迎接大跌,你就不要买股票,大跌其实是好事,你如果看中一只股票,它的股价从14块跌到了六块,这就很美好,前提是你看过公司的财报,他的表现很好,你预计它的股价会涨到22块,那么14涨到22已经很不错了,六涨到22就太棒了,大跌就是你的好机会,而大跌肯定会发生,虽然没人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总有人时候说他们预测到了这次大跌,但他可能已经预测53次了,只要你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就能利用好市场的波动,我觉得这是重点之一。
另一个重点是,什么时候投资都来得及,人们总是很着急的去买股票,我们拿一些公司来举例,沃尔玛在1970年的10月上市,上市前已经有了15年的优异表现,财务状况也很好,你可以等待10年,假设你是一个极其保守的投资者,你不确定沃尔玛这家公司到底行不行,你担心他的店都开在小城镇,覆盖范围也只有7~8个州,你想继续等待,看它能不能扩张到更多的州,你即使等到沃尔玛上市10年之后再投资,今天也会收获35倍的回报,你如果在他刚上市时就投资,你会获得500倍的回报,但你即使晚10年再入场,也能获得超过30倍的回报,你也可以在微软上市的3年后入场,然后获得十倍的回报,我对软件是一点都不懂,但如果你很了解,你就知道微软一定会很成功,无论硬件市场的竞争谁是赢家, compact 、 IBM 或是某些日本的电脑,他们都得用微软开发的 miss stars 系统,所以买微软应该没错。所以我再强调一遍,股票和彩票不是一回事,每只股票背后都有一个公司,你只需要持续的关注市场,什么时候投资都来得及,人们总是抢着买股票,电话交易时都在喘气,这真的没有必要。
想要赚钱,你得在某些方面有点优势,大部分人其实都有某些优势,只是他们都浪费掉了。举个例子,拿 smith klein 这家公司来说,他们开发了一款叫太味美 cake made 的药,假设当太味美还在临床试验阶段时,你没买他们的股票,当太尉美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或柳叶刀杂志时,你也没买,但当太尉美刚上市或者上市一年时,你买了,你可能是从家人口中听说了这个药,或者你自己是药方护士,你知道了太味美对于治疗溃疡有特效,更赞的是你得持续吃这药,如果停药,溃疡还会复发,所以不会出现你花几块钱吃这药,病就康复了的情况,这对于公司来说实在是个好产品,但即使你在制药上市的两年后,再买这家公司股票,你还是能获得5~6倍的回报,想想看,成千上万的病人和护士都知道这个药,但他们却跑去投资石油和钻井公司,很无奈。3年之后,英国的一家大药厂 BRAXO 发明了一种叫单味的 SANTC 的药,在当时是一种改良过的更好的胃药,你如果当时能看到这个药,会卖的很好,买了公司的股票现在能收获三倍的回报,所以这辈子你只要能投对几只股票就够了,而他们都在你的行业范围内。
再比如你在汽车行业工作,过去10年你都在卖车,你卖的是别克或丰田,当克莱斯勒的小型货车 mini one 上市时,你发现他们的店里挤满了人,你如果在小型货车上市一年,买克莱斯勒,现在能得到十倍的回报,福特的金牛座特鲁斯汽车,当时是20年以来最棒的设计,福特的股价因此涨了七倍,所以你在汽车行业,只需要每隔十几年买几只股票就够了,即使初始资金只有5000或1万,你也不需要很多涨五倍的股票,就能在退休时变得富有,在你的行业内就有很多优秀的股票,这一点也让我很困惑,这些股票都在向你招手,你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人们在自己行业中优势巨大,比我有优势的多。
在铝业工作的朋友,他们注意到铝的存量连续六个月下降,但铝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大,今天在美国,连凯保龄球馆的许可都很难拿,更别说你要开一个炼铝场了,所以当铝的供给量不足时,肯定没法一下建起更多的炼铝场,当你看到这个趋势时,你会想:等一下,这不是赚钱的好机会吗?一个行业无论是从差变到中等,中等变到良好还是良好变到优秀,股价都会上涨,在自己的行业里,能赚到钱的方式太多了,无论你是商家还是顾客,每个行业都有职业、钢铁行业等等,虽然不是每周都有机会,但只要你在行业内,就总会等到业界发生转变的时候。
又比如出版业,转变总会发生,看到人们白白错过这些机会,真的替他们可惜。我还想讲几个我遵循的投资原则,很多时候,大家都等股价下降到某个数,然后买入,毕竟都跌了这么多了,还能再跌到哪去,我记得宝利来从130美元跌到100美元时,大家说这是个很好的公司,只要跌破100美元就要大量买入,于是很多人在他跌破100美元的时候买入,已经从135美元跌到100美元了,现在买太划算了,一年之后,股价跌到了18美元,尽管公司没有负债,但股价实在太高了,于是跌的很惨。我在 final 里工作的最初一两年,也做过类似的事,凯撒工业,当时股价从26美元跌到了16美元,我想都已经跌到16美元了,还能再跌到哪里去,于是我们当时以14美元的价格买入,那是凯撒工业上市以来的最大一笔交易,毕竟已经从26美元跌到16美元了,还能怎么跌,我记得当它跌到十美元时,我还打电话给我妈,跟她说都从26美元跌到十美元了,不会再跌了,然后我看着它跌到六美元、五美元、四美元、三美元,还好这一切都发生的比较快,否则我现在可能还在做球童,或者在超市卖菜,所有这一切都在短时间内发生,当股价跌到三美元时,我觉得这看起来完全没道理,因为凯撒工业拥有40%的凯撒钢铁,40%的凯撒铝业,32%的凯撒水泥,还拥有凯撒通信、凯撒沙石、凯撒工程、 jeep ,他们有这么多的生意,负债却是零,我早年学到一点,这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新知识,那就是当负债为零,你想破产都很难,真的很难,如果有人能做到这样的事,那会是个成就,他们没有任何负债,以每股三美元的价格估计,整个公司价值7500万美元,而这个价格当时只相当于买一架波音747,我觉得肯定是哪里有问题,我虽然在16美元的时候买入还有点早了,但分析之后发现,他们其实没什么大问题,经过分析发现,他们把手上所有的股份都分发给了股东,把凯撒水泥、凯撒铝业、凯撒钢铁的所有公开股份都分发到了各自公司的股东手里,然后把其他的生意都卖掉了,这样算下来,他们每股的价值实际上是50美元,仅凭它的股价从26美元跌到16美元,从16美元再跌到十美元,就盲目买入,那么当它跌到九美元的时候,你会怎么办?跌到八美元呢?七美元呢?这就是大部分人的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买这只股票,一旦股价下跌,他们就束手无策了,要抛硬币做决定吗?还是先出去走两圈,冷静一下,你要怎么办?求助精神科医生吗?没听说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过以心理精神为投资主旨的基金,他们帮不了什么,我也尝试过祷告,啥用也没有。所以,当你不了解自己投资的公司,就会出现这类问题。
另一种想法是,总有一天它会长回来的,这种想法也行不通,比如大家觉得美国无线电公司 RCA 被通用电器并购之后,肯定能回到他1929年时的高峰,又比如以前双面针织的潮流也一去不返,包括我们用过的软盘或者是系列的电报,大家说他们总会回来的,但他们可能真的回不来了。
另一个经常听到的错误观念是,三美元这么便宜,再亏也亏不了多少吧,人们会问我,我看上一只三美元的股票,应该不会亏多少吧,这个嘛,可能要在纸上好好算一算,如果你邻居以50美元的价格买了2万美元,你以三美元的价格也买了2万美元,然后股价跌到零,你和你的邻居亏的一样多,所以买三美元的股票,你最多能亏多少,答案是:你投100万就可能亏100万,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要先研究这些股票,股价从100美元跌到三美元,并不代表你买了就不会亏,你去看那些通过做空赚了很多钱的人,他们不会傻到去做沃尔玛、嘉德堡或是强生这样的优秀公司,他们做空的股票,都是已经从80美元跌到七美元的那种,他们当然也可以在16美元或者22美元时做空,但如果股价跌到七美元以下,那么最后跌到零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这时公司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但基本上没戏了,于是他们会在每个价位上做,六美元、五美元、四美元、三美元、二美元、一美元、0.25美元,但你光想卖,没人买也不行啊,总得有人愿意接啊,你会问,都跌成这样了,还在买入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那些心里想着三美元这么便宜,再亏也亏不了多少吧的人。
&ememsp;接下来这个也是大家经常在讨论的话题,时间快到了,好吧,那这个就不说了,时间有限,大家待会都还有事情要做,我要强调的是,不要太过依恋于某只股票,每只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别像对待你的孙子一样对待他们,你需要足够了解他们,并当公司的基本面变差时,要果断地跟他们说拜拜,你需要记住的原则是,股票是不会知道你拥有它的,这能帮你突破认知,你需要对他们足够的了解,只要他们一直这么好,就不要卖出,我手上表现最好的股票,都是在持有的56年之后,而不是在持有的五六天之后,所以你要做好准备,长期持有。
再来聊一聊股票投机,要尽量避免投机,我买过大概30次的投机股,没有一次是能回本的,而让我亏得最惨的那些股票,是所谓的儿女股票,你们肯定会喜欢这种故事,有人会打电话给我说,彼得你好,家人都好吧,我想跟你聊一下国际魔鬼叉子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每股只要一美元,他们会压低声音对你耳语,我根本都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要么是他们周围所有人,都迫不及待要去买这只股票,因为机会实在是太好了,要么是觉得,如果电话那头有证监会的人能从轻发落,本来两年的刑期可以减到六个月,这种儿女股票千万别买。
我最后想说一点,你如果投资了股票,就要知道,它不可避免的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世纪50年代,二战帮助我们摆脱了经济萧条,当50年代经济衰退到来时,大家都说我们会很快重回经济萧条,大家都在担心经济萧条,也在担心核战争,当时的核弹头威力,可能还不足以毁灭西弗吉尼亚的一个军,而现在从苏联解体后分裂出来的那些带斯坦的国家,他们拥有的核弹头数量足以毁灭这个世界。在我小的时候还兼有辐射避难所,以及各种防护演练,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吗,你需要趴在桌子底下,我一直觉得这么做好像没啥用,人家从你头顶扔炸弹,躲在桌子底下能挡什么呀,50年代是除了80年代之外,本世纪最佳的买股票时间,但人们出于对战争和经济的担忧,错过了这个机会,还记得那次油价从四美元涨到40美元吗,有人就说只要油价涨到100美元,经济就要开始萧条了,3年之后,还是同一群人拿着更高的工资,又说只要现在的油价从十美元跌到四美元,经济萧条就要来了,还记得日本说要征服世界的时候吗,这些人又说经济萧条要来了,又过了两年,大家又开始担心日本经济要崩盘了,这是我听过最夸张的论调,明明日本有着20%的储蓄率,优秀的劳动市场以及强大的生产力,大家却说他马上要崩盘了,日本都上人们的祷告清单了,让我们今晚为特蕾莎修女、残疾儿童和日本祷告,真的太夸张了,还有就是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还记得吧,巴西、智利、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陷入还债困难的危机,然后这些国家说我们无法履行偿债义务了,大家马上说经济萧条要来了,这波还不仅仅是萧条,而是大萧条,一定要在萧条前面加上听起来才够严重,这些国家我现在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他们了,当时他们被叫做欠发达国家,或是不发达国家,这些称呼都不够政治正确,你不能说他们欠发达或不发达,你得说他们是新型国家,我那天还听说,对肥胖者的政治正确称呼,是有横向障碍的人,所以总会有让你担心的事情,能帮你在股市里生存的是你的胃口,而不是你的大脑,你只要知道你在八美元进场,在16美元离场就够了,不要去管那些繁复的数学计算,什么曲线、下方面积、二次方程、微积分,谁真的在算哪些缺陷,谁就真的处在市场缺陷的下方,在股市里,你真的不需要这些,你只需要知道,总会有令你担心的事情发生,你需要排除哪些噪音,专注于拥有好公司,你就肯定能获得很好的收益,我想说的就这么多,来回答一些大家的问题吧。
提问一:你在进行资产管理时,会考虑国会和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吗?
彼得·林奇回答:我不会花任何时间来关注政策的变化,我也不考虑亚洲某些国家会有什么动作,我只参考事实,比如经济下滑,这是个我可以参考的事实,比如最近这个医疗改革法案,让很多医药股票价格下跌,而我会说,强生60%的盈利都来自海外市场,他们在医药生意上也拥有很多的专利上的垄断,而泰诺目前只占总销售的5%,海外市场空间还很大,为什么股价会从58美元跌到36美元,这些医药公司早就完成了与海外政府的合作,接受了当地政府的药品价格管控,这些都是我看到的事实,虽然我觉得今年这个医改法案很有可能通过,结果最后没能通过,影响了医药股票价格,但我觉得即使法案通过,医药股的价格也会反弹,所以我不会考虑政府现在或未来的政策,我只考虑当下的经济状况,以及我持有公司的状况。
提问二:报纸上每日的金融新闻报告,对投资者有用吗?
彼得·林奇回答:这些在报纸上,或是公司提供的报告,质量都提高了很多,10年前公司都不提供中期资产负债表,他们以前每年提供一次资产报告,现在是每个季度都会提供,告诉你他们库存多少,收支都有哪些种类,现在主流的报纸还会详细分析不同的基金,纽交所现在有2500家公司和5000家基金,基金是公司的一倍,这些报纸会告诉你这些基金具体是做什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报告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但我还是要强调,如果你买了汽车股票,你就不该去关注报纸的金融板块,每周二、三,报纸上都有关于汽车的专栏,他们会对各种新车进行测评,告诉你哪些好哪些不好,你如果买汽车股票,你就应该看那些专栏,你也不该每天打四次电话给股票经理,询问价格,这没什么用,早上起床去看今天的股价,没有任何作用,做这些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你要看的是公司每个季度的财报,如果你在零售业或者餐饮业投资,你会关注塔可、钟、麦当劳、玩具、反斗城这些公司,又或者崩背 candy 或者 radio shark ,你会注意到 radio sharp 在全国到处都是,每个一线城市都有25家以上的店面,能够继续发展的空间就比较小了,虽然之前的20年他的表现一直很好,这些才是值得去考虑的因素,不要去考虑当下的各种细节,要去关注这些公司三到5年后的发展潜力,也要注意公司发展变化的各种迹象,一旦迹象出现,你就该转场了。
提问三:你对于今天市场出现的波动会担忧吗?我们能做什么来减缓波动的影响?
彼得·林奇回答:我太喜欢市场波动了,我记得在1972年市场暴跌,塔可钟从14美元跌到一美元,他们没有任何债务,也没有一家餐馆关门,我从七美元开始买入,之后持续买入,直到它跌到一美元,后来在1978年,塔可钟被百事可乐以每股42美元收购,那是我们那年最大的一笔交易,我觉得如果不是被收购的话,股价到400美元都有可能,所以我觉得市场波动是很好的,期权交易在市场中很重要,不是说市场今天涨80点,明天跌80点是好事,这对于大众来说是不好的,但这些期权交易,能让市场每天波动的范围缩小,这是很重要的,市场总是会上下浮动的,人性12万年以来并没有什么变化,市场的涨跌都很正常,肯定会发生的,我觉得如果你了解自己所持有的股票,这将是很好的机会,如果你实在不了解,那就买基金吧,不断往里面加就行,从历史数据看,公司平均每年利润增长在8%左右,公司的利润大概在9年左右能增长一倍,而股票市场也是大概每9年增长一倍,所以我们今天的市场,在3700~3800点左右,我能肯定的是,长期来看,市场肯定会再涨3800点,但我不确定短期内市场会上涨还是下跌400~500点,市场会在未来八至9年内翻倍,然后在那之后的八至9年再翻倍,因为公司利润每年增长8%,这些增长会最终体现在股市上。
提问四:现在是10月,传说中的股市灾难月,你觉得接下来这一个月会发生什么?道琼斯指数何时能到4000点?
彼得·林奇回答:10月一直是一个特殊的月份,还记得1987年,我对当时的市场感觉挺好,觉得不会有大问题,卡罗琳和我计划去爱尔兰的高尔夫球场度假,我们计划先去一个球场,然后顺着西海岸再去其他球场,我们是周四启程的,当天市场跌了55点,其实还可以接受,第二天,因为时差的关系,当我们在爱尔兰当天的行程结束,回到旅馆时,中午的市场已经下跌了112点,我跟卡罗琳说,如果下周一市场继续跌,我们可能就得回去了, 我们在爱尔兰待了整个周末。
周一市场暴跌508点,我的基金从120亿跌到了80亿,这总算引起了我的注意。短短两天就跌成这样,这再过一周,我的基金可能就不存在了。而我几乎什么也做不了,因为爱尔兰的中午12点,是纽约时间的早上七点,所以当时周一的市场还没那么早开。于是我们还是决定先出发去打高尔夫,后来就边打着球边看着市场崩盘。我后来还是赶了回来,但确实我什么也做不了。股东们打电话过来问:“林奇现在在干什么?”他们说:“林奇现在正在打第六洞,他本来可以平标准杆的,现在球被困住了,这一波估计要超标准杆三杆了。”股东听了当然不开心,但我确实也无能为力。最后我还是回来了,能够与大家共患难。
我在管理麦哲伦的13年里,表现一直很稳定,市场跌了九次,基金也跟着跌了九次,一次都没错过。因为你要记住,如果你投入1000美元,你最多会亏掉1000美元,我就遇到过好几回。但是一旦你投对了,你就能赚5000美元、1万美元、2万美元,这意味着你都不需要投两个中一个,只要投四个中一个就行了。一旦投中,你知道这家公司表现很好,就应该继续追加,或者不要过早的卖掉,这也是很糟的策略。所以你可以在投中的股票上赚到更多的钱。
那我现在要扔个硬币,预测一下市场何时能到4000点,看看是今年还是明年。人头面向上表示市场明年会涨,所以就明年吧。这是我对市场唯一的了解。
提问五:下面这位提问者打算每年为四岁的女儿投资1000美元,作为她以后的教育基金,这钱投在什么地方最好?另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你目前最看好的股票是哪些,为什么?
彼得·林奇回答:第一个问题很重要,给四岁、14岁、74岁的人做投资,策略应该是不一样的。你要考虑当市场下跌时要怎么应对。每当我面对像今天这样多的观众提问,他们当中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短期投资者,我从来没见过有谁举手的,大家都觉得自己是长期投资者,直到市场开始下跌。我还记得1990年,那年比1987年可怕多了。87年市场虽然暴跌了,但公司的经营却还是很好,公司都开始回购自己的股票,生意也没受太大影响,我们能顺利渡过难关。但90年,科威特被入侵,海湾战争爆发,银行系统处在十分窘迫的境地,接近崩溃,所有公司的生意都放缓了。我们还派了5000士兵到沙特,准备跟世界第四大的部队展开战争,他们据说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军队,这将是场艰难的战争。当时的一个建议,把他们围困在城里足够长时间,让他们不攻自破。如果我们那么做,那估计现在那5000人还在50度的炎热天气里傻等。我认为布什根据当时的情报,勇敢地做出了进攻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那段时间真的很可怕,而一些人吸取了87年的经验,坚信这个国家在未来的五到15年会变得更好,获得了坚持带来的回报。所以我建议去买小型成长基金,或是股票和债券混合的平衡型基金,并且每年固定往里面追加投资。那么在10年、20年、30年之后,他们的回报绝对会令你满意。股票比货币市场或者债券强太多了。你想想看那些大公司,比如麦当劳或者万豪,他们绝不会聚在一起说:“我们生意这么好,要不然我们发行一点夫妻债券吧。”那些债券持有者肯定超级忠诚,现在利率是8%,要不然我们涨到9%。像ADP这样的公司,他们的业务使工资单连续32年每年利润增长率都是两位数,这期间发生了经济衰退、战争,以及国会和法院的各种变化,这些都不影响他连续32年持续增长。这些才是中流砥柱,强生连续32年增长,纯正零件连续42年增长,爱默生电器连续38年增长,这些公司在世界其他地方都非常少见。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投资基金,因为买基金就等于买了这些好公司。
另一个问题是啥来着?哦,我现在看好的股票。我认为现在金融类的股票很有吸引力,纽约化学银行、旅行者集团、花旗集团、波士顿银行、富力金融、SHERMIT、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些都是近期价格回落的好公司,他们最近的财报都挺好,价格比市场平均要低一半,甚至一半。另一个就是周期股,我觉得周期股的春天要来了,钢铁、纸业、铝业、化工,这些行业都将是周期股里的主角。很多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也开始复苏,比如巴西,这些都有据可查。印度也是,我去印度考察过,那里的经济也好了很多。欧洲刚经历了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一波衰退,现在在西欧有1800万人失业,但情况也慢慢开始好转。日本经济估计也要触底反弹了,需求会持续增加,铝的价格现在是30年的最低点,定的价格现在几乎翻了一倍,箱纸板的价格也是这个趋势,所以接下来这些周期股会很好。汽车股票现在也超便宜,市盈率只有四到五,经济在完好的趋势稳步发展,这是我最近考察过一些公司后得出的结论。住房价格现在也很合理,可能比起3年前还差一点,但在过去的20年间已经算是很好了,汽车价格也很合理,耐用消费品价格也是。我们也听说,国内近期工作岗位的增长,上一波的经济衰退,我们损失了180万个工作岗位,我们现在新创造了580万个工作岗位,光是过去19个月,就增加了450万个工作岗位。不幸的是,我们损失了60万制造业的岗位,到现在我们只找回了10万岗位,但总的来说,能找到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个趋势我觉得还会继续下去。
关于整个80年代,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电视媒体宣传,在80年代前,500强的公司抹掉了300万的就业机会,300万岗位,但同样在80年代,有210万的创业公司诞生,假设每个公司只有十名员工,那就是2100万岗位了。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工作机器,所以实际上是这210万的创业公司在80年代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90年代也是一样,这些500强公司还会再继续减少300万岗位,然后我们听到的就都是,今天S公司裁员5000,明天Y公司裁员5000,你在亚利桑那州买个沙发,都能在报纸上看到东北部有公司在裁员,这是正常现象,这些大公司必须通过裁员来提升竞争力,确保生意能正常运转。在过去的两年半内,就有1750家公司上市,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好的事,筹集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纽交所总共才2500家公司,新上市的就有1750家,这些钱意味着更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更多的工厂、更有效率的设备,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实在是太好了。我觉得这对于银行来说也是好消息,很多人从50年代就开始关注银行系统了,现在是多年以来第一次,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中出现了更多的投资,之前出现最多的是各种抵押贷款、证券以及贷款,这是1951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投资,他们的贷款也只有20~50个基点的利率,整个银行系统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不明白在这种环境下,大家为什么还担心事业危机,我真的搞不懂。我还没遇到过一个在银行或企业里的人,是喜欢经济衰退的,这种人很难找。现在经济情况好转,我觉得非常好。
提问六:说到银行,你对银行被允许发行基金感到担忧吗,以及其所产生的各种管控上的疑惑,比如银行里存的钱还是否保险,还是部分保险?
彼得·林奇回答:我觉得银行被允许发行基金是好事,因为他们会卖很多我们复杂的基金,这是很重要的。但认真地说,人们需要意识到,当他们投资债券基金,债权也会有涨有跌,波动幅度不比股票小,即使你买的是30年的债券基金,也有可能短时间损失25%至30%,大家必须要知道这一点。很多人对于市场太无知了,看到的全是今天百时美施贵宝涨了2~3块,或是道琼斯指数涨了多少,他们没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是如何运行的。有些人会因为提前退休,而收到一笔45.5万的提前退休金,他们对投资毫无经验,不知道什么是债券,什么是股票,但因为税的关系,他们得在30~60天内做出投资决定。这些人因为对股市毫无经验,最后都悲剧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帮助更多人去了解市场,了解股市的波动。我不建议所有人都应该买股票,我建议,如果你想要买股票,你就得做些功课,这些功课能让你表现更好。你如果懒得做功课,你就该把钱存银行或货币市场,不做功课,不想赚更多,就别来股市玩了。盲目把自己半生的积蓄投入股市,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好不容易攒下了五到6万,给小孩读大学的钱,想在明年入学之前,把钱在基金里放上一年,这种投资对谁都没好处。所以,无论是银行投资经理,还是证券交易委员会,都应该尽力的把这些理财产品的特点给人们解释清楚,人们只有了解这些产品,才能正确投资。关于产品的信息,对人们帮助越大。富达今年年底会发布一项关于退休研究的报告,我们走访的1600位退休人员和300位专家,借由研究数据来教导他们退休后该如何正确理财。我们当然不会在研究里直接提到复杂,可能会有少许暗示,但研究的宗旨,我们想帮助更多的人。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在主推这类的研究,这样的事情做得越多,对社会帮助就越大。
提问七:证券交易委员会最近提出,所有基金都需要提供风险评级,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这是第一个问题。然后你对最近提出的股东权益提案怎么看,提案要求企业和市场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和交流。
彼得·林奇回答:关于第二个问题,我对第一个问题不是很熟悉,但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参与公司的运作。公司确实应该公开员工的薪资,公开拥有的股份,但我们不应该参与公司的决策,比如是否收购某家公司,或者是否开设新厂。当你过度参与公司的运作,你会发现这其实非常复杂,很多好公司做过很多你从来没听说过的决定,因为这些决定都是不去做什么,不去做是他们能做的最好的决定。如果他们一直处在鼓动的强压之下,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公司的运行也会受到影响。很多在未来五到7年拥有美好前景的公司,他们做的一些决定,可能在短期看来都不是最好的,如果我们作为局外人,不断的在旁指手画脚,最终公司就会由委员会接管,结果也将会是委员会式的平庸结果,这对于任何人都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公开必要的数据还是很重要的,比如人们有多少期权或期权总量,薪资如何,有多少股票,直到最近公司才开始发布总裁给股东们的信,告知这一阶段公司都发生了什么,以前都没有,信里的信息还是很宝贵的。你可能想不到,公司会花很多时间在这些信上,对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文件,这些对股东帮助都很大,包括每个季度的财报也是。还有就是我以前也强调过,每个人都有权利和公司直接对话,这不是什么大公司才享有的权利,只要你拥有100股的公司股票,就能与公司内部人士直接沟通,大部分人都不会好好利用这一点,公司都很乐意和股东们交流。关于基金在数字和性质上的风险评估问题,我觉得这还是很可能实现的,虽然有些评级可能会令人困惑,我们又持续关注这件事,但我认为人们有理由知道,某些专门投资5000万销售额以下小公司的基金,风险肯定要比专门投资大公司蓝筹股的基金要大,然后长期债券比中期债券风险要高,中期债券比一年债券的风险要高,这些都是大众需要了解的信息。
提问八:你觉得今天房地美的股票和期权怎么样?
彼得·林奇回答:我也买了房地美,我觉得这两家公司都很棒。我经常把股市比作,很多人喜欢研究国际象棋,这是个对初学者极其不友好的游戏,因为一个卓越的棋手能连胜一个好的棋手1000场,所有的步法都被研究过了,主要还是看实操的技术。打扑克牌或者桥牌则不一样,因为有很多不确定性,你可以每张牌都打的完美,但依旧输掉比赛,你可以一整晚或一整月都打的很好,但依旧输掉比赛。与其他游戏相比,股市跟扑克就很像,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问题是啥来着?哦,房利美。房利美就像是一个27张牌的梭哈扑克,游戏期间各种反转,比如时值12年前,他们在休斯顿的情况很糟,很多人当时只付了5%的房屋首付,带着全家老小到那里工作,工作结束之后,就直接搬去奥克拉荷马或者阿拉斯加,因为跟当地社区也没啥联系,根本找不到人,当时的情况就很糟糕,每天的损失大约100万美元,这个数字很好记。最后他们发现生意本身没问题,房屋的成本很低,但如果能拿出一小部分钱来,确保房屋和贷款的责任,同时还能保证房价足够的低廉,那么这生意就会更好了。另一件事是,某年加州和东北各州的房产价格下跌,然后他们开始研究法拍房的各种事宜,这些事件时常在发生,你如果一直持续关注,那么每年你都有低价买入的机会,总有事情发生,比如大家担心利率会降低,所以利率真的降低时,他们的股价也跟着降,后来利率又回升了,他们的股价又继续跌,但房利美和房地美仍然是好公司,我觉得他们都是很好的股票,他们未来虽然不会翻个两三倍,但其价格已经被低估25%了,所以未来5年值得拥有。
提问九:如果你的成功归结经常陪着女儿逛街,寻找投资股票的机会,那我们这些单身汉该怎么办?
彼得·林奇回答:我觉得人们抑郁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周末没跟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周末都喜欢读各种报纸杂志,感觉自己像个经济学家,然后就变得很抑郁,然后周一还要带便当到公司去吃。我觉得单身汉们应该在周末租一个12岁的小孩,这些孩子根本不关心,像臭氧层空洞之类的,令我们非常抑郁的事情,或是那些拿着400万年薪的二垒手和游击手,连让一垒手出局都做不到。我建议你周末租一个12岁小孩去逛街,看看她她都喜欢买些什么。我的孩子们喜欢body show,所以我买了他们的股票,我觉得是不错的股票。我大女儿玛丽喜欢in taylor,她会穿着他们的衣服去咨询公司工作,所以当时股价合适,公司生意也不错,我觉得也是个不错的投资。我妻子卡罗琳在三个孩子出生前,他对购物就很擅长,他差一点就拿到了购物的黑袋,后来因为孩子的原因,他没能继续购物的事业,但他真的很擅长,他也曾给我一些很好的启发。你要么依靠伴侣,要么就只能靠自己。我之前有一笔很有趣的大投资公司,叫做HANS,他们生产紧身裤很有价值的股票,后来被consolidated force收购,现在还是他们最有价值的一个部门,那是我最大的一笔投资,垄断了紧身裤的市场。紧身裤这么流行,我知道早晚会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果然,COSORRAH后来推出了NO nonsense系列,我有点担心,不确定这个新产品是不是真的更好,于是我跑到超市买了62条不同类型的NO nonsense,不同颜色,不同规格,他们都好奇我家里住了群什么女人。我把她们带到办公室,叫同事们拿去穿,无论男女,但要告诉我这些紧身裤到底怎么样。然后同事们三周以后给我反馈说,没有hands的好穿,这就是我做市场调研的方式。基于这次调研,我决定继续持有fins,最终证明它给我带来的回报率非常惊人。
以上就是为您解读的彼得·林奇的演讲内容,如果您觉得这个视频让您有所收获的话,请关注易然的频道并为我点赞,谢谢,我们下期再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