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周期》揭示少数赢家的秘密!_ 市场投资的智慧

铛铛铃2025-08-07管理587人已围观

简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听书致富,祝大家听书愉快。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周期》。

 

  在投资中,人们常常会想,如果能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好了,一切就可以尽在掌握。其实,正如我们生活中的季节变换,经济和投资市场,也同样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如果洞悉了其中的奥秘,事情的发生就好像历史重演,在一定程度上你就拥有了上帝视角。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就是一本关于投资周期研究的佳作。

 

  本书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是美国著名的专业投资人,他也是畅销书《投资最重要的事》的作者,喜马讲书之前也解读过这本书。股神巴菲特非常欣赏,他曾说:“我会第一时间打开邮件并阅读,就是霍华德·马克斯的备忘录,我总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他的书更是如此。”

 

  1995年,霍华德·马克斯创立了知名对冲基金公司——橡树资本,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200亿美元,曾创下22年平均投资业绩19%的成绩。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50多年间的平均业绩也是19%,可见两位大师的长期投资业绩都非常辉煌。

 

  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丰富的案例和他自己的投资经验,从基本面、心理面和市场面多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多种经济和金融周期的特点、原因以及影响,并深入剖析了各类周期背后的驱动因素,如供求关系、心理因素和政策干预等,为读者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周期应对指南,相信可以帮你更好地认识周期、应对周期,进而更好地把握投资机遇。

 

  桥水基金创始人、畅销书《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盛赞本书说:“这是一本投资人的必读书,书中讨论的主题周期非常重要。”下面我将分三个部分,为您解读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周期是什么;第二部分,有哪些常见的周期类型;第三部分,我们该如何应对周期。

 

  我们先来讲第一部分,周期是什么。说到周期,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可能是物理中规律的无线波形,每次都有相同的幅度和频率,周而复始。或者是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四季轮转,年年岁岁无穷尽。在这些模式下,我们看到的周期特点是重复的且极其规律的。但经济、市场、人类行为不可能如此规律,它们的周期是怎样的呢?本书作者认为,并非持续显示出前后高度一致性,才能被称为周期,周期不一定必须周而复始,周期也可以是围绕长期趋势,或者一个中心,产生的上下波动,这是本书所讲周期的基本形态。作者比较认可剑桥词典中对周期的定义,周期是一组事件,按照一个特定的顺序发生,一个接着一个,而且这种顺序经常重复。

 

  了解了周期的基本概念,那么周期为什么会出现呢?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向均值回归的规律,想象钟摆摆到最高点,自然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平衡位置回归。当周期极度偏离中心点时,周期的参与者,往往也会推动其回到正常水平,这种回归性就是周期运动中的自然规律。比方说在股票市场中,当股价被极端低估或极端高估时,人们通常都会认为此时处于非正常状态,这种共识的力量,会将股价从极端状态拉回到正常状态。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拉动力量,基本面变化等其他因素,也会推动股价回归正常水平。比如,经济过热催生泡沫,非理性繁荣导致股价崩盘,也是向均值回归的一种力量和表现。这个问题后面我们还会想到,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向均值回归的力量和规律会导致周期产生,也可以称之为物极必反或者中庸之道。

 

  第二个原因是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人类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其决策和行为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人类的心理状态,往往会随着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发生变化。在经济繁荣时,人们往往倾向于乐观冒险,愿意消费和投资,进一步推动经济继续增长。然而,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人们会变得谨慎、保守,减少消费和投资,进一步导致经济活动减缓。这种心理和行为的周期性变化,加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自然规律和人类行为,这两个原因共同作用,使得经济活动呈现出周期性。

 

  那么,周期有什么特点呢?作者认为主要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因果性、均值回归性和极端性。我们先来讲第一个特点,因果性。周期中的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一个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引发其他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网络。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人曾问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问他是否可以解释一下,昨天波斯尼亚发生的事件。基辛格回答的第一句话是,这要从1722年讲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事件是一串连锁反应,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在分析周期时,理解这一特性非常重要,向前追溯分析才能找到驱动周期前进的动力。再比如分析次贷危机时,经常从2007年危机前夕的房地产市场狂热说起,但要观察完整周期,要继续向前追溯到2004年,当时布什政府宣称,要让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并放松了买房门槛,创造了大量买房需求,房价开始上涨。再往前看,还有2001互联网泡沫破裂、911袭击等一系列事件,导致美国经济出现一波衰退,为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路向西刺激经济,这些也为后面的泡沫埋下了种子。你会发现,越刨根究底,向前追溯,你对周期的理解就会越深入透彻,这就是周期中的因果性。

 

  第二个特点,均值回归性。正如前面在讲周期出现原因时讲到的,各种经济指标、市场表现往往不会持续保持在极端位置,周期的参与者,往往会推动其回归到中心点或长期趋势,这一点既是周期出现的原因,也是其特点之一。

 

  第三个特点,极端性。周期的波动类似钟摆,从中心点向极端位置摆动的能量,也会让它反方向摆回中心点,并且在中心点停留的时间,远远短于在极端位置的时间。也就是说,虽然周期会向中心点回归,但处于非平衡位置的时间,要远远长于处于平衡位置的时间。例如,从1970年到2016年,作者股市投资的年平均收益是10%,如果我们把平均收益加减2%作为正常水平,也就是8%12%,这47年里,处于正常水平的年份只有三个,少得惊人。换句话说,平均每16年才能遇到一年正常的股市。

 

  好,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我们从整体角度了解了周期的定义、周期产生的原因以及周期的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有哪些与投资有关的周期类型呢?作者在书中讲了,与投资相关的九种常见周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基本面相关的,包括经济周期、信贷周期、政府调节逆周期和企业盈利周期;第二类是与心理相关的,包括情绪周期和风险态度周期;第三类是具体的不同投资领域的周期,包括不良债权周期、房地产周期和市场周期,这里的市场周期主要指股市周期。这九种常见周期类型之间互相影响,同时又有所交叉,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我将重点介绍,其中与股票投资密切相关的三个周期类型,分别是信贷周期、心理周期和市场周期。

 

  第一个是信贷周期,它指的是金融机构信贷活动的周期性波动,也就是市场上资金的充裕程度,包括贷款门槛和利率高低等。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房贷、车贷,企业为扩大经营申请的银行贷款,这些都属于信贷。我们以房贷为例加以说明,如果房贷利率下降,或者银行降低了放贷标准,贷款人就可以借到更多的钱,这就是信贷市场的宽松。反之,如果房贷利率上调,或者银行提高了放贷标准,能借到的钱就会变少,这就是信贷市场的收紧。在经济的不同阶段,信贷市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在繁荣期,不管是企业盈利情况,还是个人收入前景都很好,贷款风险看起来很低,金融机构认为有利可图,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因此,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让信贷市场变得宽松。但此时金融机构的乐观使得他们不顾风险,就像《经济学人》杂志所说的,最坏的贷款出现在最好的时候,恰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况。然而,当一些悲观信号出现,比如前期放贷开始出现损失,会打击金融机构的信心,使他们畏缩,戒备风险意识提高,进而采取提高利率、提高贷款门槛等措施,信贷周期进入低谷,企业借不到钱,债务到期后也无法滚动融资,导致债券违约和企业破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收缩。2007年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低谷期发展到极端情况,周期会再次反转,原理与前面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作者认为,应对信贷周期,最重要的是识别信贷周期达到顶点时的情形,此时一切都欣欣向荣,投资者热爱冒险、渴望投资,借款人很容易借到钱,信贷窗口大开。但越是在这种时刻,你越要警惕,信贷周期可能已到达顶峰,如果盲目加入这场狂欢,可能会损失惨重。比如,在互联网泡沫中,电信公司非常容易借到钱,能够大力发展业务,疯狂建设光纤网络,远远超过当时的实际需求,其中很多光纤到十几年后还在闲置,而当初投资到这些项目里的资金,可能永远都收不回来了。但同时作者认为,当情况急转直下,信贷处于恐慌收缩的阶段,最容易出现买到物美价廉好资产的投资机会。以上就是信贷周期的主要运动过程。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都有着密切联系。比如信贷会放大经济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有时经济指标只有一点波动,但企业盈利或亏损的程度却很大,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使用了杠杆,从而放大了企业销售收入对盈利的影响。举个例子,假设你投资100万,成立了一家公司,第一年利润20万,第2年利润下滑只有10万,如果这100万都是你自己的钱,利润下降幅度就是50%,但如果开始的100万里,有50万是你向别人借的钱,利息是每年5万,那每年的净利润都要再减去5万利息,此时第一年和第2年的利润,分别是15万和5万,下降幅度就变成了约67%,大于没有借钱情形下的50%。可以看到杠杆放大的盈亏程度,这也是书中提到的九大周期类型之一,企业盈利周期的部分内容。

 

  进一步的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企业盈利波动虽然大于经济总体情况的波动,但相对于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还是显得温和许多。作者认为,投资者的心理波动,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重要周期,心理周期。心理周期指的是投资者的情绪像钟摆一样,在贪婪和恐惧、乐观和悲观之间来回摆动。书中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投资者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读,并作为自己的投资依据。研究发现,当投资者乐观时,会把所有消息都解读为正面,看到经济数据强劲的报道,会觉得经济向好,股价会上涨,看到经济数据疲软的报道,又觉得央行会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利好经济和股市,还是觉得股价会上涨。当然,在投资者悲观时,所有消息都代表着股价要下跌。作者认为,其实数据和事件都没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投资者如何解读,而解读的结果,会随着投资者心理的变化而改变。心理周期的变化,会引起风险偏好的周期性变化。当投资者情绪乐观时,他们更容易贪婪,愿意承担高风险、追求高回报,往往采取激进的投资策略。当投资者情绪悲观时,他们更容易恐惧,更加谨慎并降低风险偏好,可能减少对风险投资的需求,往往采取保守的投资方式。这也是书中提到的九大周期之一,风险态度周期的部分内容。因为大多数投资者都有跟风心理,也就是羊群效应,投资者心理变化和风险态度变化,导致的结果是,市场情绪往往在贪婪和恐惧、信任和怀疑之间来回波动,非常容易走极端。以上就是信贷周期和心理周期的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这些了解,我们再来做个综合分析,看看集各种周期于一身的市场周期,主要指股市周期究竟是怎么回事。作者认为,股市主要受到两类因素影响,分别是基本面和心理面。基本面就是企业收益和现金流,心理面是投资人对基本面的感觉,特别是他们的乐观程度和风险偏好。简单来说,股市周期也无非是起起落落,我们重点看看股市周期顶点的情况,这也是投资中尤其需要关注的。当股市周期达到顶点,经常会出现泡沫,但并不是所有的大涨都是泡沫,作者认为,如果市场上出现了买入,价格再高也不会赔的声音,代表了非理性投资心理的蔓延,这时你就要警惕泡沫是不是出现了。比如20世纪60年代,市场疯狂追捧漂亮50股票,漂亮50是当时投资者热捧的50只成长股的集合,包括施乐、 IBM 、柯达、惠普、可口可乐、雅芳等明星公司,这些公司盈利稳定,财务指标良好,投资者普遍认为,这些公司绝对不会出问题,不管你用什么价格买入,只要坚持持有就一定能赚钱。此时,投资者的买入不再基于理性分析,而是基于狂热的情绪和从众心理,于是漂亮50涨疯了,1968年,他们的市盈率高达80倍至90倍,市盈率就是股价和每股收益的比值,是一个常用的股价分析指标,市盈率80~90倍,意味着股价估值过高。然而,当投资者的热情冷却下来,股价就急转直下,1973年,这些股票的股价,只有其每股收益的1/81/9,而且其中一些公司后来甚至破产了。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也是相似的情形,投资人又说出了那句熟悉的话,电子商务股票什么价格买都没关系。之前我们说漂亮50股票的市盈率太高,但公司起码还是赚钱的,有盈利才有市盈率,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根本没有这个指标,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盈利,但投资人依旧乐观,没盈利也没关系,不影响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投资人认为,既然不能用传统方法估值,那就打破常规,用市销率代替市盈率,市销率是股价和销售收入的比值,有的公司甚至连销售收入都没有,没关系,那就再用其他能代表潜力的指标,比如消费者访问网站的次数等等。此时投资已不再理性,互联网公司的股价,在互联网将改变世界的口号中高歌猛进,但结局是留下一地鸡毛,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世界,但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大多数都没活下来。作者用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他认为出现价格再高也不会赔的声音,是出现泡沫的原因,也是泡沫的标志。

 

  总而言之,市场周期能够集中展现各种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对企业盈利周期产生影响,进而助长投资者的乐观情绪,这种乐观情绪会影响心理周期和风险偏好周期,使得人们的投资更加激进,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反之亦然。以上就是信贷周期、心理周期和市场周期的主要内容。此外,作者还认为,个人的成败也是有周期的,成功本身孕育着失败的种子,当然,失败中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杂志封面诅咒,指的是体育明星登上杂志封面,成绩往往会下降,再也拿不到冠军,企业家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业绩就会大幅下滑。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成功往往会让人觉得自己很聪明,自信是件好事,但如果自信过了头就不一定了。另外,成功带来的名利容易降低人们奋斗的动力,又或者仅仅是过去的好运气没有了。反过来,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更常见,我们可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之后的成功打下基础。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更能戒骄戒躁,行稳致远。

 

  好,以上是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我们重点了解了三类周期,分别是信贷周期、心理周期和市场周期。另外,个人的成功和失败也是有周期的。上面讲了这么多关于周期的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周期,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第三部分,讲讲如何更好的应对周期。作者认为,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看透未来的能力,因此不要试图预测未来,而是要仔细判断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并以此做出投资决策,这才是应对周期的关键。作者建议,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主要指关注市场的估值水平,通过评估资产的价值是否被低估或高估,来判断周期的位置。举个例子,在分析股票时,市盈率就是个常用的估值指标,以泡沫为例,前面讲到在互联网泡沫中,漂亮50的市盈率高达八九十倍,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估值水平过高的情形。但我们不能只凭估值判断,每个泡沫刚开始时,都有一些真实的利好消息,此时的股价上涨有基本面支撑,问题出在人们后来太乐观了,高估了经济情况和企业盈利能力,这时就需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应用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侧重于观察其他投资人的行为,如他们的买卖决策、情绪波动等,来判断当前的周期位置。周期进入极端位置时,会出现极度的乐观或悲观情绪,以周期顶端为例,此时人们把每个事件都解读为利好消息,过去的正常水平被忽视了,如果有人表现出担忧或质疑,他大概率会受到其他人的鄙视,被看作一个缺乏想象力的老古董。真正的投资高手,可以抵抗住外界的影响,理智客观的分析,既看到有利消息,也能看到不利的消息,不过于情绪化。比如20世纪末,道琼斯指数已经处于历史高点,但人们并不觉得估值过高,反而觉得当时的股票风险太低了,低到不需要提供过去那么多风险溢价,还有上涨空间,这就是泡沫的特征之一,投资者普遍乐观看涨。其他可以注意的情况还有,投资人行为轻率,无忧无虑,根本不考虑风险,投资人愿意高价买入,尽管如果按基本面分析,当前价格已经很不合理了,人们相信股市是永动机会,永远不停的涨下去等等。

 

  现在我们从理论上知道了,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判断周期位置。然而,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作者也对实际投资给出了一些小建议。第一是可以等待市场进入极端情况时,再采取行动,在极端情况下,市场往往存在较高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但同时也更可能准确判断周期的位置。第二是应该敢于在市场下跌趋势中买入,作者形象地把这种行为称作抓住跌落的小刀,要放弃最低价买入的愿望,因为只有真正反弹,才知道哪里是底部,底部是难以预判的。第三是,我们还应该避免过于关注市场短期的波动,而要努力抓住一生中可能只出现一次或几次的周期。做个简单总结,应对周期的关键是判断估值水平和投资人心理,周期的钟摆到了什么位置。如果估值过高,投资者心态过于乐观,股价一路飙涨,此时你反而要远离市场,不要买入甚至卖出。当估值水平很低,市场上充斥着悲观言论,这时反而可以买入,就像1979年《商业周刊》杂志封面故事的标题是《股票已死》一样,市场上都是唱衰的声音,但随后仅过了3年,也就是1982年,美国股市就开启了历史上最大一波牛市。当然,逆势买入的前提是,你要有能力甄别优质资产,比如作者本人就是投资垃圾债的专家,垃圾债就是信用评级很低,风险很大的债券,需要很强的资产筛选能力。如果选中合适的资产,可以获得很高的回报,这时危机就会成为机会。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说起来简单,大家都知道应该抄底,但怎么知道现在就是真正的买入时机呢?没准儿只是大跌的前夜,买进去就会被深度套牢。可以说这是投资人共同的困境,哪怕像作者霍华德·马克斯这样的投资高手也不例外。他认为研究周期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首先,通过研究周期,我们能够判断事件发生的概率,但这不代表我们知道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其次,就算判断对了周期位置,如果投资过于超前于时代,和错误没有区别。比如你看到有泡沫,没有跟风买入,但可能在好几年里的投资业绩,都远远落后于别人,这对投资人是很大的考验。最后,确定周期位置非常困难,作者本人在50多年里,也只不过做出了四五次主要周期判断。因此,如果你做不到,也不要对自己感到失望。既然发现周期、利用周期是非常困难的,研究周期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周期的极端性,提高判断正确率,也就是摒弃大部分无效信号,只在最极端情况下做出判断,比如互联网泡沫中高到离谱的市盈率,以及乐观到极点的投资人情绪。另外,一旦进入市场,就要做好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准备,投资就是时时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做出选择,是人性在冒险和保守之间的博弈,周期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市场低迷时更加大胆,在市场繁荣时更加谨慎,更合理的安排投资决策。

 

  到这里,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就给你介绍完了。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了解周期并不是为了准确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在。在应对周期时,我们要改变思维,摒弃对未来的无谓猜测,通过研究估值和观察其他投资者的行为,研判当前所处的位置。另外,在机会出现时,要敢于抓住跌落的小刀,大胆买入。最后,研究周期很有用,但也没有那么神奇,判断周期非常困难,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你做不到,也不要失望。

 

  好,以上就是《周期》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市场运行存在着起伏和循环,通过这本书,相信你能更好地理解投资中的周期概念,并将其中的方法和原则应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降低风险。投资是长期过程,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理性和耐心,努力战胜人性的弱点,才能够在周期的起起伏伏中获得回报。

 

  好,《周期》这本书就为您解读到这,恭喜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关注,请订阅听书致富的频道,点赞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这个宝贵的知识,让我们共同将智慧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再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