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请远离消耗你的人》让对的人带给你滋养 _ 你与身边人,决定了你过怎样的人生 _
铛铛铃2025-08-07【励志】487人已围观
简介
大家好,我是依然,欢迎来到我的频道。今天要为大家精读一本投资经典书籍——《穷查理宝典》。
一、作者
查理·芒格简介
查理·芒格出生于1924年,是一位智慧的老人。他是巴菲特的合伙人,两人都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奥马哈,他们合作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绩斐然。查理·芒格在公司中处于第二位,他非常谦虚,他曾说,董事会让他坐在台上,是为了显得巴菲特没那么老,因为他比巴菲特大六岁。他们每年都会举办股东大会,全球众多朝圣者会怀着崇敬的心态,去聆听这两位睿智老人的分享。通常巴菲特讲的较多,讲完后经常会问芒格,而芒格最经典的回答就是:“我没什么好补充的。”有一次股东大会,芒格有事没来,巴菲特就捡了一个硬纸板的芒格形象,放在旁边,讲完后按录音机播放:“我没有什么好补充的。”这个段子让大家欢笑不已,巴菲特自己也很喜爱。他们亲密合作了50多年,直到今天,93岁的芒格仍在不断研究公司进行投资,他是一个极为勤奋的人。
二、《穷查理宝典》这本书
《穷查理宝典》是他人所写,查理·芒格自己亲自撰写的部分极少,主要是人类误判心理学的25条。该书的其他部分,是编者将他多年来的讲话编辑整理而成,还采访了他的许多朋友。所以最初我不太愿意讲这本书,因为它不像其他书那样,有清晰的脉络和体系,而是将各种智慧分散在大量讲话当中。
三、查理·芒格与巴菲特的相识过程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虽都在奥马哈这个小地方,但之前未曾蒙面。有趣的是,芒格小时候在巴菲特爷爷的杂货铺打工,却没遇到过巴菲特。后来芒格二战期间入伍,当兵结束后去了加州理工上学,之后又到了哈佛法学院。35岁那年,巴菲特要筹建自己的基金公司,在募资时遇到一位医生,医生推荐他认识查理·芒格,说两人很相像。后来他们在一个饭局上见面,相谈甚欢。从此,查理·芒格以律师身份成为巴菲特的合伙人,并逐渐停止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专职与巴菲特一起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四、查理·芒格的个性特征
一、爱读书
查理·芒格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一本书。他有句名言:“只要手中有书,就永远不会觉得浪费时间。”他曾说,自己认识的聪明人当中,无一不是热爱阅读的人,比如他的搭档巴菲特和好友比尔·盖茨。他的座右铭是美国小孩看的绘本《小红母鸡》里,“那我就自己来吧”。他认为通过读书,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单一学科的解决方案,在面对复杂世界时是不足够的。他上过加州理工和哈佛法学院,但他觉得,这些教育并未提供太多有价值的东西,而童年时读的绘本,却让他领悟到要靠自己读书学习。
二、谦虚
芒格始终认为自己天分并不特别高,他只相信勤奋和学习,认为自己能够不断学习和改变,这才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三、简朴
查理·芒格非常富有,他的财富,比哈佛大学建校以来收到的捐款还多两倍。他有私人飞机,但基本都给老婆孩子坐,自己出门则坐大飞机的经济舱。他认为大飞机安全,而且能在上面安心读书就足够了。
四、幽默感
别人问他会不会弹钢琴,她说不知道,因为没试过。这种回答很可爱。他还常常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概念,比如把不会数学的人比作踢屁股大赛里的独腿人。他批评华尔街贪婪的人时,会用粗俗但很管用的比喻说:“往大便上放葡萄干依然是大便。”他总能用幽默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体现了他的智慧。当一个人的智慧超过所拥有的需求时,幽默就自然产生了。
五、坚毅和勤奋
这些都是他身上显而易见的特质。
五、多元思维模型
在查理·芒格的观念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多元思维模型来解释世界。他强调,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运用它,不能只依赖几种。大多数人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使用单一的学科思维模型,比如经济学,但这种以一概全的方法并不明智。他认为,要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需要借助多种学科的知识,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与其他领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发掘这些关联,就得跳出单一学科的框架,融合不同学科的关键理论。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等等。据查理·芒格所说,他个人掌握的思维模型多达100多种,它不是依赖大学教育,而是通过自学各种学科汲取精华。比如生物学中的进化论,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像腾讯的一些项目就是自下而上,通过内部创新诞生的,这源于生物学思维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各种思维模型在生活实践中相互渗透,灵活运用,便能产生 la poloser 效应,这是一种多元思维的综合效应,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和创新。虽然要求每个人立刻掌握100多种思维模型,不现实,但至少要学会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比如数学,因为它在复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概念。如果要创业或经营企业,会计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工程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也是查理·芒格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可以自己主动去学习。
六、投资观念
一、能力圈理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对待投资极为谨慎,将事物分为可以投资的、能看但不能投资的以及不能懂的三类。例如高科技行业就被他们归为不能懂的领域。在科技繁荣、泡沫经济时期,大家都嘲笑巴菲特过时了,跟不上时代步伐,但巴菲特坚持不盲目跟风,因为他知道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他们强调要清楚自己能力圈的边界,而且能力圈是可以扩大的,巴菲特也一直在探索新领域,比如 IBM 和比亚迪。所以首要的是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圈,然后再行动。
二、耐心
查理·芒格认为,一生中重要的投资可能只有三四次,每次需要数10年才能获得丰厚回报。巴菲特曾用打卡纸比喻,投资就像一个月的考勤卡,每当投资一次就打一个孔,一生中只能打20个孔,这只是一种比喻,强调要慎重选择,股票长期持有,不要轻率行动。对于新入市的投资者来说,频繁买卖往往会被误导,以为短期操作能带来收益,但最后会发现,大部分费用都付给了经纪人和政府。因此,耐心和谨慎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三、投资策略的转变
查理·芒格加入公司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策略开始转向伟大的公司。他们专注于投资那些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的伟大公司。此外,他们还强调安全边际的重要性。当你以某个价格购买一家公司时,如果这个价格正好处于盈亏平衡点上,再低一点就会亏损,那说明你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如果即使股价下跌30%,你仍能获得收益,那就意味着你有足够高的安全边际。因此,在投资时不能只看价格便宜,价格必须低到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在他们的投资生涯中,曾有一段时间效益特别糟糕,公司盈利只有0.3%,但他们能坚定持有,因为他们明白安全边际的重要性,只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就能应对市场的波动。芒格深感投资中构造安全边际至关重要,他相信人的理性在投资决策时常常不够用,人们容易冲动,可能导致误判,所以他主张使用投资清单来帮助自己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芒格的投资清单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改进,在投资清单中有几个重要原则,比如要了解投资目标的当前价格,成交量和交易行情等信息,关注公司经营、年报披露时,及其他可能影响投资的因素,考虑是否有随时退出投资的策略,还要考虑用来购买股票的资金是否有更好用途,以及手头是否有足够流动资金,或是否需要借贷。
七、人类误判心理学
一、奖励和惩罚的超级反应倾向
例如,一个朋友打高尔夫球找教练,教练按时间计费,可能故意减缓教学进度。后来朋友改变激励机制,一次性支付2万块,让教练在最短时间内将他训练到指定水平,教练教学变得更高效,朋友水平也显著提高。查理·芒格说,几乎所有人的行为都会受激励机制影响,面对销售人员时,要思考他们的动机,若只为高额提成推销产品,则需谨慎对待。
二、避免不一致性的倾向
人们宣誓时会避免言行不一,因为不一致会带来内心痛苦,所以日常生活中,人们更注重保持言行一致。比如买了车或房子后会找优点,这是因为人类有避免不一致性的倾向,一旦做出选择,就会为其找正面理由,以保持内心平和。
三、回馈倾向
水门事件中,员工先提极端主义,被拒后再提稍好的建议,部长就同意了,这是因为一方让步时,另一方也会潜意识退让。还有电视节目教观众识破推销员轨迹,也是利用回馈倾向。当踏入4 S 店或房产销售中心,销售人员端来茶若喝了,就可能觉得有回馈异物,心理防线被打破,所以专家建议不要轻易接受。而如果想向别人推销东西,也可以先帮忙或让步,让对方感到有回馈义务,从而更容易接受要求。
四、简单联想的倾向
在超市里播放法国音乐时,人们倾向买法国葡萄酒,放德国音乐则倾向买德国葡萄酒,这是因为人们大脑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简单联想,从而影响决策。这种现象甚至会导致以怨报德,比如一个人困难时受助,后来却可能怨恨帮助者,因为见到帮助者就会联想到曾经的痛苦。
五、自视过高的倾向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前20%,这显然不可能,说明人们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面试时,面试官也容易犯这种错误,导致招聘结果不够准确。
六、厌恶剥夺的倾向
买房时,人们可能因担心房价上涨,舍不得卖现有房子,错失更好投资机会。比如房子旁边有树,买房时若有树会觉得不错,若买房后邻居种树,则可能抗议,因为人们讨厌失去。在股市中,人们也不愿意割肉,宁愿等亏钱股票涨回来,这是人类不愿意失去的天性。
七、社会认同倾向
实验中,电梯里其他人都背对着门站立,后来的人也会跟着备战,这就是社会认同倾向的力量。像陪孩子写作业,大家知道小学成绩和上没上好大学没那么重要,但还是坚持,甚至付出极大代价,是因为无法忍受、得不到社会认同。了解人类误判心理学的人和不了解的人行为方式不同,像芒格这样的人明白,这是潜意识中不由我们掌控的力量。
八、压力影响倾向
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因洪水被关笼子,遭受巨大压力,性格发生巨大变化,对主人态度冷漠,对曾经热衷的事物失去兴趣。查理·芒格思考,人类社会中传销受害者,邪教和恐怖组织改变人的价值观等现象,都是因为在强大压力下,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可能被彻底颠覆。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人性的复杂性。
九、权威影响错误倾向
查理·芒格坐飞机时,总会选择不坐在驾驶员旁边,他建议巴菲特也这么做,因为当大人物坐在驾驶员旁边时,驾驶员操作往往会出错,这是权威影响在作祟,提醒我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误导。
十、重视理由的倾向
查理·芒格指出,给员工布置工作时,若不给出充分理由,他们可能误解或不做,因为人们做任何事之前,都会寻求理由的合理性。比如有人在复印机前排队、插队时,只要给出一个理由,哪怕只是要复印两份资料,其他人也会默许,这就是人们希望得到合理解释的表现。
八、书籍推荐及总结
虽然芒格并非心理学专家,但他通过观察和经验,总结出了这些有趣的观点。我强烈推荐大家购买此书,并深入阅读这25个倾向。对于这些心理学的深层原理,大家可以阅读更专业的心理学书籍,来深入了解。芒格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全新视角,来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通过阅读《思考快与慢》,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决策和判断能力。读完《穷查理宝典》后,我深受启发,为大家推荐几本同样优秀的书籍,包括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他的经典地位不容忽视,《枪炮、病菌与钢铁》,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故事,对理解社会发展和世界格局有重要意义,也对查理·芒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有《自私的基因》,揭示了基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教养的迷思》,从教育角度探讨了成长与发展过程。这些书籍涵盖不同领域,展示了查理·芒格广泛的知识涉猎和独特见解。希望大家能铭记,这位93岁仍勤奋工作、慷慨捐赠的老人,他靠多元思维模型、勤奋学习、诚实政治品格和对人类心理的深入判断,成为了智慧的查理·芒格。他的言行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阅读收获,也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关注,请订阅毅然的频道,点赞并与朋友分享知识,让我们共同将智慧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美好未来,我们下一本书再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