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强者的逻辑》百万畅销书《自制力》作者高原最新力作! 为你揭示强者与弱者的差异
铛铛铃2025-08-07【励志】529人已围观
简介
大家好,我是依然,欢迎来到我的频道,我将在这里为您精读1000本好书。本期为您解读的书是《强者的逻辑》。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13.5万字,我会用大约27分钟的时间,为你来讲述书中的精髓:如何克服弱点,改变自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强者。
那么,在正式讲解《强者的逻辑》之前啊,我先想问书友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的好工作,它都包含了哪些特质呢?或者说,有这么一份工作摆在你的面前,对你的诱惑有多大呢?这份工作呀,是这样的,朝九晚五,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国家法定假期必修,薪水每年稳中有升,也不用担心被裁员、被辞退,高级写字楼上班,福利好、待遇优,关键是领导和蔼,同事间呢,还挺好相处的。怎么样,听了以后,是不是你理想中的好工作呢?你们会选择是还是否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好对应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强者的逻辑》。作者高原在书中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什么是强者,什么是弱者,强者逻辑与弱者逻辑的区别在哪,由此揭秘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有那么多的人之所以没有成为强者,不是他们比别人笨,也不是他们比别人运气差,而是他们选择了做温室里的花朵,选择了舒适的生活,却不像强者一样去勇于战胜。
在《强者的逻辑》这本书当中,作者高原不仅强调了强者的特质,而且用大量的文字和观点分论述了弱者之所以是弱者的形成原因。所以对于不满足自身状况,有强烈的进取心,想从弱者变成强者的书友们来说,里面那些大量的建议,以及书中那30条强者的生存逻辑,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作者高原是中国图书潜意识类题材最畅销的作家,他在潜能引导、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改变上受到了百万读者的认可,著有《潜意识系》《当世界无法改变时,你为何总焦虑》等畅销书。
好了,介绍完了这本书的基本情况,以及作者的概况,那么接下来我就为你来详细的讲述书中的内容。第一个重点是,想成为强者面临的最大敌人是什么;第二个重点是,为什么说不一样的视角造就了不一样的人呢;第三个重点是要想成为一名强者,你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呢。
好,我们首先来看的是第一个重点内容,想成为强者面临的最大敌人是什么呢?在正式说第一个重点之前,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什么是强者,什么是弱者。强者就是社会上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而弱者就是处于最底层的贫苦老百姓吗?那对于这个问题呀,作者高原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定义的强者与成功人士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他指的强者首先是内心强大,行动效率非常的高,而不是取决于他们事业上是否已经取得了成功。强者并不一定是任正非、马云这样的商界奇才,也不是政府高官或者是社会的上流人士,而是那些有着健康的身体、自信的心态、坚韧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并且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激情的人。那什么是弱,也就一目了然了,没有上述这些强者的特质,缺乏长时间努力,没有长期保持雄心壮志的人。
好,回到开头讲的那道选择题,那份朝九晚五又稳定啊,待遇又不错的工作,是一个好工作吗?大家应该也知道答案了,强者选择的是否。这份工作呀,他没有挑战,没有创新,像一潭死水,适合大妈们养老,并不是强者们的首选。弱者呢,往往会选择是,他会一脸神往的跟你说,这么稳定,待遇又好又没有压力,还不用加班的工作,上哪去找啊,废话不多说,快到我的碗里了。那么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两类人的答案就是截然相反的呢?那这就是强者最大的敌人在作祟了,敌人是谁呢?他是强者的敌人,同时又是弱者最喜欢的朋友——舒适。弱者之所以没有变成强者,是因为一直躺在舒适区,而强者呢,会巧妙地把不舒服的区域拓展成为舒适的区域。
那什么是舒适区呢?作者高原描述说,舒适区是一个我们习惯保持的状态、扮演的角色、相处的人、擅长的工作和态度等,它包括了我们习惯并形成本能的一切事物。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就是说我们没有痛苦、没有压力,也没有风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没有紧迫的感觉,也不需要有危机意识,一切按照老样子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这就是舒适区。在这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寒冷的冬天,早上六点钟,你床边的这个闹钟铃声准时地响了起来,室内黑压压的一片,在这个除了被窝是暖和的被窝以外,都是冰冷的房间,你是把闹钟的铃声按掉,蜷缩在暖和的被窝里继续贪睡呢,还是能够一骨碌坐起来,穿上衣服起床呢?作者高原说,他的一个学生啊,在解决自己为什么总是迟到的时候,给出的理由是,闹钟把她从甜蜜的睡眠中吵醒,那种感觉呀,全身难受,想想再睡10分钟又没有什么问题,于是就继续呼呼大睡。虽然说起床之后他懊恼自己呀,又想安逸投降,但是第二天依旧如此,依旧逃不掉迟到的魔咒。从暖和的被窝里早早的爬起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会带来不适感,有人选择战胜不适,按计划起床,而有的人就会像上面说的这个学生按掉闹钟再贪睡一会。所以说到这你也看出来了,上面这么一件小事,就成了强者和弱者的分水岭。
作者高原认为,所有的不适都可以通过训练和适应,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然后像强者一样考虑问题,并用强大的意志力处理问题。当你原先认为的那些不适,到后面变成了舒适,那么就恭喜你,这就养成了强者的良好习惯。让人不适的东西有很多,除了赖床,还有贫穷、孤独、怀才不遇,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同事间的竞争等等。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每个人在人生的最开始阶段,都有可能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者,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不足,只是不同的是,从出生到上学再到工作,有些人对待事情的态度慢慢的开始转变,从而形成了两类人,一类是强者,一类是弱者。
有一位在写作圈啊,很有名的老师,他就讲过自己的一件事。他大学毕业前,曾经呢,分配到一家传媒集团实习,同事一块去实习,还有好几个同学。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啊,都非常的渴望能够分配到编辑部,可是最后呢,天不遂人愿,他和另外几个同学呀,都没有被安排进这个重点的部门。在分管实习生的公司领导鼓励他们好好工作的时候,他的一个女同学就抱怨说,要我们好好工作,那先把我们分进编辑部吧。唉,领导就无语了。10年之后,这些当年的实习生啊,和那位公司的领导聚在了一起,谈到目前的工作,当年向领导抱怨的女同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抱怨,说,领导,当年你要是把我分配进了编辑部,我现在肯定也是一个作家了。他这个逻辑呀,就是很有问题的呀,仿佛现在这个满地鸡毛的局面,都是别人造成的,而跟他自己毫无关系。转述这件事的这位老师和其他几位同学,当年呢,也没有被分进编辑部,可是并不影响人家现在依靠写作为生啊。那这正是强者与弱者的重要区别。对这位女同学来说,分镜编辑部是她最为盼望的事,也就是她内心渴望的舒适区。在这呢,他认为自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我需求,可以做喜欢、适应、愉快的事。可是结果呢,他没有被分进编辑部,相当于把他给安排进了他的不适区。对于讨厌不适感的弱者来说,表现出来的是抵触和不满,他感觉到的是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已经糟糕透了。而强者呢,他们面临这样的不适,他们会重新定义舒适的概念,把舒适的范畴向外延伸。那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白话一点就是啊,没有分进我渴望的编辑部,那也没事啊,我可以从别的部门先学习,下班之余再好好的打磨自己的写作功底,慢慢的向目标靠拢呗。
人们呀,都渴望得到,并且长时间的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在马云的世界里,安心的当一个老师啊,这并不是他的追求。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当老师工作稳定,也受人尊重,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嘛。但是对于马云来说,我们眼中认为压力过大的电子商务事业,才是他认为的舒适区。那换句话来说,马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追求,并且在自我追求和社会的期待之间找到了那个交集呀。所以说他重新定义了属于他的舒适区,他把舒适区的范畴延伸到了更远,挑战更大的目标。让你痛苦的是,你不逃避,而是主动靠近他,在解决痛苦的过程中,你收获到了成就感,这件原先让你不适的事,就成了你的新的舒适区,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你就不会再感到痛苦,而是驾轻就熟。所以,在舒适区得到扩展之后,意味着你已经打破了这个最大的敌人,你会发现有一个特别大的变化是什么呢?那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啊,提高了。而弱者之所以成为弱者,他没有战胜安逸的勇气,不敢迈出这一步,去承受风雨,去克服不适。
作者高原在书中啊,就列出了战胜舒适的四个步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别是哪四部。第一步,无事可做时,给自己啊找点事做,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啊,该做些什么,你就可以读读书啊,也可以跟同事交流一下工作内容,或者去做一些你生活里要优先处理的事。第二步,改变对舒适的定义,杜绝追求安逸的心理根源。我们都该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啊,这个舒适呢,是危险的,他是我最大的敌人,会让我变得安逸,安逸会让我失去上进心啊,失去我想完成的目标。第三步,扭转依赖,主动从温室中跳出来。弱者追求稳定,而强者却对稳定不屑一顾。弱者渴望去事业单位、去国企,在20岁的时候,就能够看到60岁退休的样子。而强者就不屑于铁饭碗,他们呢,就喜欢挑战丰富精彩的人生。第四步,让不习惯变成习惯。对你来说,早起不习惯吗,那么就试着让自己早,并且坚持下去。工作之外做些有价值的事,不习惯吗,那也试着做起来。有句话不是说吗,下班后的两个小时,你用在了什么事情上,就能够收获什么样的自己吗。
好了,上面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想成为强者面临的最大敌人是什么。舒适是强者最大的敌人,强者善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把不舒适的体验看作是让自己变强的途径,所以收获到了更多的改变和成长。弱者满足于现状,只愿意追求安逸的生活。
好,那说完了这个,咱们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要点,为什么说不一样的视角造就了不一样的人。视角不同啊,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感受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自然也会不同。首先,我们要谈到的是如何看待苦难。《强者的逻辑》这本书当中讲了这么一个例子,在美国旧金山,有人呢,就找了一些喜欢炒股票的人做测验,埃里克和达斯琪作为两位资深的股民被选中,他们要完成一个任务。那这个任务是什么呢?由这家负责测验的公司为每人啊,提供1万美元,让他们去买自己精心挑选的股票,并给他们30天的时间,到任务期满之后,要把1万美元归还给公司,这中间如果有盈利的话,那就归埃里克和达斯琪亚他们个人所有,但如果亏了钱的话,唉,不好意思了呀,等于他们自己要贴钱补足这1万美元。好,这30天呢,很快就过去了,埃里克买的微软股票下跌的很厉害,亏了5000美元,埃里克呀,不停的抱怨、唠叨说啊,自己运气实在是太差了。而达思琪呢,亏损了7000元,可人家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他说啊,现在股市价格波动这么大,再过几个月一定有场雪崩,这么看来我运气还不错呀,还能够留下3000块。哎,大家听出来了吗?这就是面对苦难时,反映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了。
其次,我们如何看待挫折。遇到挫折的时候,弱者往往是先哭一会,然后再不停的抱怨啊,或者打个电话向亲戚朋友求助。强者就会冷静地观察,思考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可是抱怨有用吗?咱们用例子来说话。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位好朋友,是一名汽车的生产商啊,叫艾顿。艾顿提到他曾经经历的贫穷而苦难的童年之后,丘吉尔十分惊讶的表示,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提到这些。而艾顿的回答却非常有深意,他说:正在经历苦难的没有权利诉苦,把苦难变成财富,战胜了苦难后,保证自己不再受苦才是明智之举。你看这艾顿的话,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就想反问自己了,别人在倾听你的苦难的时候,会真的同情你吗?只有在成功之后,你云淡风轻地讲出这些往事,才会令别人对你肃然起敬,赢得他们发自心底的尊重。
再次,我们如何应对不利的情况呢?在应对不利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学会转念。哎,那这什么是转念呢?转念啊,就是转换想法,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目前不容乐观的情况,在现实的环境中找一些有利因素,以激发自己的信心。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名秀才上京赶考,他已经考过好多次了呀,每次都是榜上无名,他决心再去考最后一次。到了京城,住进了客栈以后,一天晚上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里,他梦到自己呀,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呢,是下雨天,她戴了斗笠,还撑了一把雨伞,第三个梦里,她跟自己最心爱的表妹爱背靠背的躺在了一起。秀才感觉这可不是一个好梦啊,他六神无主,是不是预示着我这次又要名落孙山呢?啊,不多想了,赶紧找个算命先生啊,给解解梦吧。算命先生阿一拍大腿说,读书人呐,你还是别考了,赶紧回家吧。你想啊,这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撑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躺在一起了,还背靠着背,这不是没戏吗。哎呀,这秀才一听,更加觉得心灰意冷了,回到客栈收拾东西,真的准备打道回府了。老板见到了,纳闷来,哎,不是还没考试吗,怎么就急着回家了呀?问了情况才恍然大悟啊,她说,我倒觉得这次啊,你一定得去考试。为什么呢?你看啊,这高墙上种菜,这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雨伞,这不是有备无患吗,跟表妹背靠背躺着,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快要到了吗。哎呦,这秀才一听啊,哎呀,高兴坏了,精神振奋的去参加考试,结果呢,还真的就考上了。
那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其实意思啊,很明显,非常的简单啊,在不利的情况面前,如果你还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不懂得转念,那你不就是自讨苦吃吗?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自我预言实现。哎,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凡是你认定这件事是坏事,最后发生坏事的概率往往是最大的,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会指挥我们的行动,去实现这桩坏事,来兑现大脑的判断。所以啊,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就相当的重要,要像强者一样啊,哪怕听到了坏事,也可以做到一分钟内神色不变、镇定自若。苦难、挫折、不利的情况,这些都可以统称为一个词,叫做逆境。逆境对于弱者来,就是绊脚的石头啊,恨不得一脚踢开却又踢不动。对于强者来说,他的脑子里想的是,为什么要说这石头是块绊脚石呢,它不就是我正在四处寻找的垫脚石吗?
作者高原认为,逆境啊,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些,在顺境的时候意识不到的问题。所以面对逆境,先不急于痛恨,而是换个视角,对命运怀有深一层的理解能力。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人们常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这个准备呀,包括能力上的,也包括心态上的。每个人都会碰到逆境,同样,每个人面临机遇的概率啊,也是差不多的,只是有些人抓到了机遇,而有些人永远的错过了。
那么如何转换视角,塑造强者的心态,作者高原在书中有一个分三步走的建议。第一步,记住一个公式,那就是成功等于意愿乘以方法乘以行动。第二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第三步,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自己设定上限。还重点解释一下第三步啊,有些人在遇到很大的阻碍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暗示自己,哎呀,不行了不行了,我最多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那也通过很多的案例表明,当一个人设定上限的时候啊,他最后能够达到的结果,顶多是这个上限的50%,甚至还不到。
综上,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解释一个道理,那就是不一样的视角造就了强者,也衍生了弱者。我们在面对逆境的时候,不该怨天尤人,应该从认知上转变我们的视角。好,那通过以上这三个步骤啊,锻炼造就了一副强者心态,让自己慢慢摆脱弱者心理,从而变得强大。好了,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
下面要为你说的就是本书的最后一个重点,要想成为一名强者,你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意志力是强者取得成功的基石。在强者的逻辑里,要做一件事,只要你坚信它是正确的,那么就要坚持到底,并且在第一天和第100天是同样的努力,同样的投入,而弱者的逻辑明显啊,就有投机的成分了。第一天投入的精力呢,是100%,到第100,可能已经下降到10%了,甚至已经彻底的放弃了。那这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同样的一件事,或者同样的一份工作,每个人给出的结果不一样呢?因为他们对意志力的理解不同。强者认为,所谓坚持是为了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弱者坚持做一件事,很可能只是拼命地寻求别人的认可。如果一个人不甘心被固有的,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束缚的话,不甘心衣着慢吞吞又毫无新意的节奏,被动的推着走,那么他就会为自己制定一个具备长远价值的目标,找到恰当的策略,即使筋疲力尽,也要保持奔跑的姿势。
强者习惯做艰难的决定,而不是躲在惬意的温柔乡里犹豫不决。作者高原在《强者的逻辑》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他说起自己曾经做过一个最艰难的决定,那就是跟一个家境特别优越,还十分爱他的富二代分手。而这么好的一个金龟婿,这不是一般女孩子梦寐以求的吗?唉,为什么还要提出分手呢?这个女孩的理由是她有梦想,她想做一番事业,她有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实现。而这个富二代男友呢,只要她天天待在家里听听音乐,赏赏花,或者呢,去看看戏剧,去奢侈品店买买买,就是不舍得她出去工作。两个人的分歧这么大,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的女孩就提出了分手。尽管因为这个别人不理解的决定,他不得不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议论和诧异的眼光,所幸的是,结局呢,是美好的,女孩没有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因为她后来真的就成了事业型的女强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一个痛苦的决定肯定是轻松的,因为逃避了做决定的责任,可是这其实只是暂时的享受,后面你可能需要承受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强者会快刀斩乱麻,而弱者呢,就习惯于犹豫不决,很有可能就会落得个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的结果。
强者高度自律,不断地创造高效。什么是自律呢,就是以积极而又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解决不痛苦的事,当然不能算是自律。比如说吃大餐、看电影痛苦吗,不痛苦啊,需要自律吗,不需要啊,每天早起跑步痛苦吗,对很多人来说啊,这当然痛苦了,需要自律吗,需要啊,不然的话怎么能够坚持下去呢。早年喀山世锦赛前,孙杨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七岁下水,平均每天游3千米,12岁成为专业运动员,平均每天游13000千米,从七岁到现在,他至少训练了5000天,地球一圈才4万多公里,这么一算,它已经相当于绕着地球游了一圈多了。同样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八枚金牌的菲尔普斯,曾经幽默的调侃过自己,他说:每次啊,在训练之后,感觉自己的双腿酸软的就像煮过了的意大利面,如果再加点番茄酱,就可以拌着吃了。他更是在他的自传《水面之下》中谈到,从雅典到北京这4年里,我只休息了两天,4年休息两天哈。作为我们普通人,一个月休息两天,都会觉得累的受不了了,难以想象这些强者在背后的付出以及努力呀。孙杨和菲尔普斯一样,他们的身上都散发出了自律的光芒,这是来自于《强者逻辑》里的一道耀眼的光。
核心优势,这是强者制胜的法宝。核心优势是人与人竞争中能够取得胜利,突出自身条件的一项重要的能力。那么,什么是自己的核心优势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那最重要的优势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拿一张纸,再拿一支笔呀,在纸上记录我们的优点啊,有多少就写多少,在写出来的这些内容当中,找出自己最满意的那个优点,它就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或者称为关键能力。这份能力是我们得以和别人竞争的一个动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强者一般会具备哪些关键的能力呢?作者高原列出了八项能力,他们分别是质疑权威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逻辑分析的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无畏的勇气、富有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丰富的联想能力。
唉,那有人可能就会问了呀,这些能力我都没有,那我是不是就成不了强者了呀?唉,其实啊,并不是。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著名的古文,叫《伤仲永》,他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讲的是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啊,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人叫他认过字,可是他五岁就会写诗,而且诗的这个文采和利益呀,让那些整天只知道读书的人都自叹不如啊。于是有人就开始巴结他老爸,也有人花钱买他写的这个诗。仲永的爸爸想啊,这可是件好事啊,以后我可以不用再辛辛苦苦的种地了,我就用儿子的这个事赚钱得了。于是他每天啊,带着小仲永四处拜访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却从来没有想过让仲永学习深造。等到仲永成年,已经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再也看不到昔日神童的影子。当然,他的父亲也不可能利用这个神童儿子,再获取什么利益了。
好,那我为什么要提这个故事呢?这当中啊,正蕴含了《强者逻辑》里备受认可的一条真理,那就是天赋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系统化的训练才更为重要。所以说,为什么有一些天赋平平的人,反而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而那些聪明能干的人,却早早的就被淹没在了平凡的世界里了。与勤奋的努力和正确的系统训练比起来,这天赋推动成功的力量显得就有点弱了。这同时也告诉我们,其实每个弱者都是有机会成为强者的,不要再找什么我不成功,因为我没有天分这样的借口了。
好了,说到这,我们今天聊的内容也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点。第一个重点是想成为强者,我们要面临的最大敌人是什么,答案就是舒适。长久地处在舒适区,会消磨我们的进取心,让我们满足于现状,从而失去上进的潜能。第二个重点是为什么说不一样的视角造就了不一样的人,同样悲苦的处境,在弱者眼里看到的是命运的不公,是不幸,但是在强者的眼里是机遇,是提升自我的途径,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结果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第三个重点是要想成为一名强者,你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强者有顽强的意志力,能正确理解坚持的含义,强者能在短时间内做出艰难的决定,并且会快速的执行,强者高度的自律性,使得自己具备了更优秀的能力,强者懂得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别人做不到的,自己要努力做到,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做的更好。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你还会担心在通往强者的道路上,被人远远的给抛下吗?
《强者的逻辑》这本书啊,通过大量的实例逐一论证作者高原提出的每条论点,对于那些急需改变自己,突破自己的人来说,这是一面镜子,可以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提高。没有永远的强,当一个人没有了进取心,没有了乐观坚持的心态,没有对自我的要求,他们仍有可能成为弱者。同样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弱者可以通过主观意愿,系统化训练而成为强者。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沦在生活当中。大部分人啊,都具备强者的潜质,却选择了像弱者一样,把舒适作为人生的追求。就像对幸福的理解,强者认为的幸福,是把一个又一个烦恼变成甜美的果实,而弱者呢,往往认为安逸的生活才是。
好了,今天我又陪您读完了一本书,感谢您的陪伴,希望您可以有所收获,希望您可以关注毅然的频道,并为我点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们下期再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