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非对称风险》风险共担,应对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 被译为36国语言在全球发行 从

铛铛铃2025-08-07励志17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是《非对称风险》。

作者纳西姆·塔勒布是研究不确定性的专家。他写过的书你肯定听说过,像《黑天鹅》《反脆弱》《随机漫步的傻瓜》等等,都是火遍全球的爆款畅销书。这本《非对称风险》,是塔勒布在2019年出版的最新作品。

你知道塔勒布曾经是华尔街上的明星交易员,他在20多年的交易员生涯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1987年美国股灾、九·一一崩盘、2008年金融危机等等。塔勒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不但在这些灾难性事件中毫发无损,而且还通过提前做,从中大赚特赚。

塔勒布的成功源于他对风险的极端敏感。后来,他把自己对风险与不确定性的长期思考写下来,著书立说,就是刚才提到的那几本。塔勒布在他的代表作《黑天鹅》中,把具有重大影响的意外事件,叫做黑天鹅事件。我们每个人都会受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在《反脆弱》这本书中,塔勒布为我们指明了抵御黑天鹅事件的方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反脆弱性,或者叫皮实性。

在这本最新的《非对称风险》中,塔勒布进一步探讨了触发黑天鹅事件的一个系统性原因,也就是市场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对称的。比如,塔勒布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由系统中积累的非对称风险引爆的。华尔街金融机构普遍采用这样一种投资策略,就是看上去每年有稳定收益,但实际上隐藏爆仓出局的巨大风险。塔勒布把这种行为叫做“压路机前捡硬币”。

那为什么华尔街会采取这种风险极大的投资策略呢?这是因为,银行家们是按年度利润来抽取提成的,而爆仓风险要积累若干年才会发生一次。等到真的爆仓了,银行家也不会把往年到手的奖金吐出来。银行要倒闭了,还有政府来兜底。这就等于是自己赚钱,公众买单。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对称风险。

再举个更明显的例子,塔勒布说,一个商业银行的主管曾经很得意的告诉他,我只发放长期贷款,等贷款要到期的时候,我就远远的离开。你看,这也是典型的非对称风险。塔勒布指出,像这样的非对称风险在人类社会中很常见,这是触发黑天鹅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对抗非对称风险呢?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主要法律和宗教谕令,都是基于对称性原则来对抗非对称风险,从而避免系统性毁灭。所以,非对称风险绝不只是关乎你的钱包的小事,而是关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非对称风险。第一,除了金融市场,人类社会中还有哪些非对称风险;第二,对抗非对称风险要采用利益攸关原则;第三,利益攸关原则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决策工具。

好,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人类社会中有哪些非对称风险。如果你去过巴黎的卢浮宫,你可能会留意到一块黑色的玄武岩石碑,石碑上刻着人类社会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就是大名鼎鼎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王国留下来的。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条法令是这样的,如果建筑师建造的房子倒塌了,并导致房屋主人死亡,那么建造房子的建筑师应该被处死。还有一条法令是这样的,如果建筑师建造房子倒塌了,并导致房屋主人的儿子死亡,那么建造房子的建筑师的儿子应该被处死。以今天的标准看来,这样的法令未免太简单粗暴了。但塔勒布认为,这类法令恰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古老智慧,就是规避非对称风险。你想啊,建筑师和银行家一样,都是专业人士,他们最清楚整个系统中哪里可以隐藏风险,如果他们为了自己多赚钱,而在其中动了手脚,客户根本觉察不到。所以,建筑师必须要和房屋主人承担完全相同的后果,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

你可能看出来了,在银行家和建筑师的例子里,非对称风险是由经济学家常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这是指交易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掌握的信息更多,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有可能出现欺诈行为。这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类不对称风险。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常见的非对称风险,是由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称引起的。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对别国的干涉主义。塔勒布指出,无论是伊拉克、叙利亚还是利比亚,西方的干涉行动,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苦难。在如今的利比亚,甚至出现了血腥的奴隶市场,这是重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这里的问题在于,西方可以动用强权对别国进行干涉,却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当地百姓家破人亡,而干涉主义者却继续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舒舒服服地吹着空调,吹嘘自己成功赶跑了独裁者。塔勒布说,这样的成功就好像是医生为了提高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就给患者体内注射癌细胞。虽然最后患者得癌症死了,但他身体里的胆固醇水平确实提高了呀。可见干涉主义确实是害人不浅。

塔勒布之所以对干涉主义深恶痛绝,也和他的亲身经历有关。塔勒布出生在黎巴嫩,那里紧挨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所以他是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长大的。塔勒布在一次采访中说,对于我的大多数美国同学来说,风险只是一种对自己不利的概率分布,而对于我来说,风险意味着我每天在吃晚饭的时候,不知道白天和我一起踢球的小伙伴,还能活下来几个。正是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塔勒布对风险有一种根植内心的切肤之痛。

好了,除了上面说的信息不对称和权利责任的不对称,人类社会还有一类比较隐蔽的不对称现象,叫做少数派主导。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民主的本质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这么说来,社会习俗应该是由多数人的偏好主导才对。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一桌子人聚会吃饭,都用本地方言聊天,这时候来了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不会说本地话,只会说普通话。为了能让他听懂,结果一桌子人全部改用普通话聊天。这就是典型的少数派主导。塔勒布在书里也讲了一个类似的例子,有一次他去参加烧烤聚会,碰到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犹太人,而且严格遵守犹太教规,只吃符合犹太教规的食品。但塔勒布惊讶的发现,这个犹太朋友在聚会上面随意喝饮料,似乎并没有什么忌讳。看到塔勒布一脸迷惑,这个朋友笑着解释说,这个聚会上的所有饮料,都是符合犹太教标准的。他随手拿起一盒柠檬水,果然在包装底部有一个很小的 U 型标志,这表示这是符合犹太教规定的食物。通过这件事,塔勒布才发现,其实在美国销售的几乎所有饮料,都是符合犹太教规定的,在包装上都有那个 U 型标志,只不过印的非常小,一般人根本就不会去注意。

那么问题来了,犹太人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不超过0.3%,为什么犹太饮料会出现这种一统天下的局面呢?秘密就在于其中的不对称性。犹太人绝对不吃不符合犹太教规定的饮料,而非犹太人可以吃符合犹太教规定的饮料。商家为了避免单独区分犹太饮料和非犹太饮料的麻烦,干脆就把所有饮料都做成犹太饮料。按照塔勒布的估计,只要人群中有3%4%的顽固少数派,那么最终整个群体的人都会服从少数派的偏好和选择。按照这个逻辑,塔勒布推断,转基因食品最终不会被社会接受,因为只要人群中有3%4%的人坚决抵制转基因,那么整个社会就不会接受转基因食品。

你也许会说,就算有少数派主导现象,也没什么不好啊。毕竟既照顾了少数派利益,多数人的利益也并没有因此受损,何乐而不为呢?错了,多数人的利益其实是受损的,只不过损失轻微,难以察觉。比如在饮料的例子中,多数人其实是被暗中剥夺了选择喝非犹太饮料的权利。再举个更明显的例子,你就明白了。2005年时,美国市面上的食用糖价格是全球市场上的两倍。因为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法案,对进口食用糖征收100%的关税。美国消费者每年要多花费20亿美元来购买食糖。为什么这项法案会通过呢?因为这会给美国国内的几家大型食糖生产商带来巨大利益,所以他们有足够的动力,愿意花大笔资金来游说国会。美国消费者虽然每年会多花20亿美元,但是平摊到3亿人头上,每人每年也就多花七美元,不疼不痒,没人会抱怨。实际上,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食糖进口税的存在。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少数派主导的本质就是由少数人获得收益,而把成本分摊给大多数人。

刚才我们讲,人类社会中存在非对称现象,比如信息不对称、权利责任的不对称,以及少数派主导等等。由这些非对称现象导致的风险,就是塔勒布所说的非对称风险。那么该如何对抗非对称风险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述的第二个重点。塔勒布认为,要对抗不对称风险,最好的办法是执行一个规则,叫做 skin in the game ,这也是这本书的英文原名。这句话很难翻译成中文,有人建议为“切夫博弈”,有的建议译为“实盘游戏”,还有人建议为“入局”。总之啊,就是不能置身事外,而要切身投入到一项事业中,为自己的决策担当风险、承受损失。在这里,我采用万维刚老师的译法,把 skin in the game 翻译成利益攸关。比如对华尔街银行家来说,利益攸关就是要让他们自己拿出真金白银,和客户的资金绑在一起进行操作,那他们就绝不会采取之前的投资策略来赚钱。而对干涉主义者来说,利益攸关就是要让他们自己把家搬到被干涉国家去,或者拿出一大笔钱在那里买一栋房子,想必这样,他们在采取干涉行动的时候会谨慎得多。

这并不是开玩笑,现实中确实有大量对利益攸关原则的应用。比如 IBM 的著名 CEO 郭士纳,他把 IBM 从破产边缘拉回来,并成功转型。郭士纳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当中,其中就有一条规定,高级经理必须自己掏钱购买一定数量的 IBM 的股票,才可以获得公司的股票期权。郭士纳相信,高级经理们只有自己真正投入了成本,才能真正关切公司的命运。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在上任之初,就从公开市场上买入了大量的 IBM 的股票。这意味着,一旦他自己的改革不成功,这笔钱也就打水漂了。再比如,国内的天使投资人江南愤青说,他在投项目的时候,要求创业者必须自己付出相应的成本,例如接受远低于市场水平的薪资,忍受很差的办公环境、承受各种资金缺口等等。不愿意付出这些成本的创业不值得投资。这其实就是用利益攸关原则来筛选创业者,过滤掉那些只想吃肉不愿挨打的投机分子。江南愤青还建议,创业者要客观认识自己的项目。如果你是创业者,你去问周围的朋友,我这个项目到底好不好啊?绝大部分人会说好,而且越是关系一般的朋友越会说你好。为什么呢?因为说你的项目好就是一个字的事,它又没成本,而说你不好,还得给出一大堆理由,而且还让你不高兴,不是吃饱了撑的吗?所以作为创业者,你不要问朋友自己的项目好不好,而要直接问会不会给你的项目投钱,或者辞职跟你一起干,这时候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反馈意见。同样的,如果有投资圈的朋友向江南愤青推荐项目,江南愤青会问对方,你自己投不投?如果你投了,那我就跟着投点,如果你自己都不投,我为什么要去投?总之,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没有做到利益攸关,那么他对这件事发表的看法,提供的建议,很可能是靠不住的。

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直觉,比如有朋友向我推荐股票,我会直接告诉他,别扯没用的,直接告诉我你买了哪只。但是在面对所谓专家时,这里的专家是打引号的呀,我们却常常忘记这点。专家在做预测分析时,他是没有利益攸关的,你听他的分析,最后赔了钱,只能自认倒霉。

好,刚才我们讲了,对抗非对称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利益攸关原则。一个人只有真正投入成本,承担风险,才能避免站着说话不腰疼,他的意见才值得被重视。实际上,利益攸关不仅仅是一项风险规避原则,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和决策工具。如果没有利益攸关,我们就很难做出正确决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也是接下来我要讲的第三个重点。

都说知识源于实践,这似乎已经成了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我们却常常忘记这个道理。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巨人叫安泰俄斯,她是大地女神的儿子。他仗着自己力大无比,经常滥杀无辜。但安泰俄斯有一个弱点,一旦他不能接触大地母亲,就失去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后来,另一位大力神赫拉克勒专门练就了一招,用来对付安泰俄斯,他把安泰俄斯高高举过头顶,不让他接触地面,然后杀死了他。你可以把这个故事里的安泰俄斯看成是知识,而把他的大地母亲看成是实践。知识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变得虚弱,不堪一击。人类早就明白这个朴实的真理,但问题是,随着现代社会知识体系的膨胀,有能力把问题解释得头头是道的人越来越多,而凭亲身实践去真正理解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少。这其实是知识的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悖论。那些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专家,就好像是脱离了大地的安泰俄斯,是立不住的。可以这么认为,我们从经济学家身上学到的,主要是如何成为一名经济学家,而不是如何赚钱。我们从人生导师身上学到的,主要是如何成为一名人生导师,而不是如何过好这一生。因为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人生导师,他们真正去亲身实践的,只是他们自己的这份职业,而不是他们告诉你的那些事情。

所以,塔勒布在书中引用了一位古罗马哲学家的话,说的人应该去做,做的人应该来说。我们的古代先贤也有这样的教诲,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换句话说,想要获得真正的知识,你不能揣着手站在岸上吆喝,而是必须入局做实盘游戏,进行切夫博弈,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利益攸关。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不是道听途说,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知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模拟炒股时,自己分析的头头是道,收益也很好,可是一旦投入真金白银去炒,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是为什么呢?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译者钟若华博士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非常精辟。他说,人类的决策过程主要是由激素推动的,知识、经验和理性在整个过程中起的作用并不大。我们往往是在做出决定之后,再用智慧去寻找证据,以便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在决策过程常常伴有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额头发冷和主观忽略部分事实等现象,这些都说明了包括肾上腺素在内的多种激素都参与了决策过程。如果决策者本人不承担决策失误的风险和损失,他就不能身临其境地在压力下产生这些激素,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段话充分表明,利益攸关是我们获得真知、正确决策的前提。

不但如此,利益攸关还是我们获得反馈,从错误中学习的前提。没有利益攸关,没有被现实狠狠打脸,一个人就无法从他的错误中学习,因为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他错了,只有现实才能教育他。如果站在系统的角度看,利益攸关可以淘汰掉那些犯错误的个体,这样才能实现系统的进化。说到这,就要提到理性这个概念。塔勒布认为,在利益攸关的前提下,鲁莽的行动会导致自己被淘汰出局,而真正的理性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活下来。这与经济学定义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是不一样的。下面我来给你举几个例子。比如,如果站在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保持冗余是非理性的,因为它意味着资源闲置,效率低下。但是保持冗余可以提高你的生存几率,比如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肺、两个肾,这种重复配置就是冗余,可以用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是大自然的智慧,是真正的理性。再比如,人们普遍具有一种损失厌恶的心理,就是对亏损的反应要比对收益的反应强烈得多。有这样一个游戏,你扔一枚硬币,扔到正面赢150块钱,扔到反面你损失100块钱。现在问你愿不愿意参加这个游戏。按照概率,这个游戏中你的预期收益是挣的25元,那么你应该毫不犹豫的同意参加这个游戏。但实际上很多人不愿意参加,因为失去100元的痛苦比赢150元的快乐还要大。这种损失厌恶的心理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而且很多人还倾向于过分夸大罕见的风险,比如很多人在九·一一事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坐飞机,这也被认为是典型的非理性行为。然而,塔勒布认为,如果站在提高生存几率的角度看,厌恶损失和夸大风险恰恰是一种理性行为。因为现实中的风险和心理学家在实验室里设计的游戏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实验室游戏是概率已知的,而现实中的风险是概率未知的。实验室游戏在理论上可以一直玩下去,不会出局,而现实中的风险一旦爆发,你很可能真的会挂掉。这才是人们厌恶损失,夸大风险的真正原因。这其实就是生活中最核心的非对称风险,如果一个策略有可能触发爆仓,那么无论多么大的收益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塔勒布说,真正的理性就是避免系统性毁灭。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聊的《非对称风险》。来简单回顾一下,人类社会中存在非对称现象,比如信息不对称、权利责任的不对称,以及少数派主导等等。由这些非对称现象导致的风险,就叫非对称风险。非对称风险的背后是公正问题,所以这是一个触及人类社会根本的大问题。塔勒布认为,对抗非对称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利益攸关原则。一个人只有真正投入成本,承担风险,才能避免站着说话不腰疼,他的意见才值得被重视。而且利益攸关不仅仅是一项风险规避原则,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和决策工具。没有利益攸关,我们就无法获得反馈,从错误中学习系统也无法进化。如果从利益攸关的角度出发,真正的理性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避免系统性毁灭。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和决策时,更加理性和审慎。同时,也希望你能将利益攸关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