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经济经济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从宏观周期中收获趋势红利,循环往复的繁荣与崩溃,做好应对经济

铛铛铃2025-08-02经济19人已围观

简介

你好,

今天我们要聊的书是《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那些我们经常碰到,但又好像躲不开的经济起伏。回望18世纪的欧美,资本主义刚起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频繁的经济动荡。但奇怪的是,每次危机后,经济总能重拾增长。这种周期性的起伏,引起了无数经济学家的关注。他们发现,哪怕没有明显的外来冲击,经济似乎也会自己上演这种循环。随着对经济周期理解的加深,学者们从试图躲,转为探讨如何与之共存。他们希望通过弄明白这个循环的规律,来避开风险、捕捉机遇。

今天我们聊的这本书,就是对过去300年间,人们对这个话题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可以大致分成五个部分。前三部分回顾了经济周期的历史,第四部分则总结了推动经济周期现象的主要动力,以及我们如何应对。最后一部分,讨论了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各种资产价格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下面这三个问题,来深入这本书的精髓。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周期,它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第二,推动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第三,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应对经济周期?

好,那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吧。

什么是经济周期?在我们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关于农业的经济循环就已经有所记载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记录了一个12年的农业周期模式,涵盖了从丰收到欠收,然后是干旱直至饥荒。在《淮南子》和《盐铁论》里也有提到相似的周期描述。

西方经济学中,周期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1662年的英国,用来描述农业的循环,和我们中国的古代记载颇有共通之处。但是,当我们谈论经济周期时,其实指的并不是农业的丰收与欠收这样的简单循环,而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波动。美国经济学家米切尔在1913年出版的《经济周期》一书,对经济周期给出了定义。他说,经济周期包括扩张、衰退、收缩和复苏这四个阶段,持续时间从一年到12年不等,并且不断循环。这里需要我们注意两点,第一,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是没有固定的;第二,它影响的是整个国家经济的活动情况。和早期的农业周期不同,经济周期反映的是更复杂的经济整体波动。

那么这种整体波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记载显示,在18世纪的荷兰和英国,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这些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危机,但之后都能迎来新的增长期。让我们重点看看这几个关键词:18世纪的荷兰和英国,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这些国家,都是当时世界上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书中作者提出,经济周期的形成,需要成熟的市场体系和信用货币制度的支持。大意是说,只有在商业和货币交易占据经济主导地位,而且使用的是得到国家背书的纸币时,一个国家的经济才能形成互相关联的整体,并产生普遍的经济波动。

好的,前面我们解释了经济周期是什么,这其实指的是市场经济中经常能看到的一种大规模、有规律的经济波动。看似简单的概念,但人们花了超过一个世纪,才形成了对它的清晰理解。让我们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想象一下,全球经济是一台庞大的、复杂的机器,这台机器里面满是转动的活塞和齿轮,发出隆隆的声响,我们自己就在这台机器内部生活。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人们对这台机器的运作并不太了解,但是他们能感觉到机器不时的摇晃,这些震动会打乱他们的生活。你想,如果你住在这样一台机器里,机器突然震荡起来,你会怎么办?你可能会想方设法防止这种震荡发生吧。这正是当时人们在经历经济危机时的反应,他们在想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震荡,或者至少如何逃脱它。

一开始,许多学者认为,经济的起伏是由外部的打击或者是政策上的失误引起的,所以他们认为,只要能弄清楚是哪些具体因素导致了经济危机,再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可以了。他们确实发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货币供给、利率、货币流通速度等金融方面的因素,还有投资、储蓄、消费和生产等实际活动方面的因素,以及公众信心、非理性、恐慌等心理方面的因素。但是这些理论通常是零散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系统。作者指出,这是因为当时的学者还没意识到,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即便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这种震荡还是会发生。

但是后来有了一个拨乱反正的克莱门特·朱格拉。这位法国经济学家在1862年出版的《论德、英、美三国经济危机及其发展周期》这本书中,第一次用过去的经济数据来论证,那些经济危机其实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经济体内部不稳定性、周期性出现的现象。朱格拉的这个创建,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经济波动背后的规律,这在经济学史上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人们从那时候开始意识到,经济周期确实存在。用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话说,朱格拉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而之前的人们仅仅是在周围海岸发现了一些小岛。

在科学研究中,当某个现象出现时,可能会有很多研究者描述并讨论它,但这并不算真正的发现。真正的发现发生在,当有人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个现象背后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朱格拉将他的理论公之于众之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在研究经济危机,在他之后,他们才转向了更广泛的经济周期这个研究对象。朱格拉不仅提出了周期性这个概念,还进一步通过数据研究,将经济周期分为上升、爆发和清算等不同阶段,并指出,一个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大约为九到10年。当然,也有学者持有不同看法。现在经济学界,对经济周期持续时间的主流观点,主要分为三种,短周期大约四到5年,中等周期,即朱格拉提出的九到10年,以及长周期1820年。经济学家在追踪经济周期时,会选择不同的指标,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观点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周期越长,就越难以把握其中不明确和难以理解的细节。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预测经济周期的准确度,会随着周期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也就是说,预测的周期越长,其准确性就越低。

好,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经济周期,以及它是如何被发现的。下一步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驱动了经济周期。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学者们原本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一些特定的冲击或失误引起的,认为这些是可以避免的。但朱格拉的工作让我们意识到,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有周期性的,经济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似乎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宿命。朱格拉的观点,当时给了主流思想很大的冲击,尤其是他在1862年的书里写道,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换言之,他觉得萧条的到来,事实上表明经济在正常运行,如果没有萧条,反而说明有问题。朱格拉的这种看法,和当时流行的观点正好相反,反映了经济学家们数百年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经济周期是市场内部自发形成的,还是由外部因素推动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朱格拉所代表的学者倾向于认为,即使没有外部冲击,经济周期也会自发地继续存在。繁荣时期自然会埋下萧条的种子,而萧条又悄悄地为下一次的繁荣做准备。就像我国的古话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进入20世纪下半叶后,经济学家开始更多地强调外部因素的作用。例如,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影响,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生产率的变动,还有人强调政府采购的影响等。他们认为,这些外界的冲击,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经济的各个方面,最终导致经济整体波动。

回顾学者们对经济周期形成机制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尽管问题复杂,各种看法五花八门,但所有学者共同认可一个事实,有某种系统性力量在背后驱动着经济危机的循环。作者从各种研究成果中,提炼出了五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分别是利息支出、资产价格、房地产建设、资本开支和库存水平。利息支出被视为与货币相关的因素,而其他四个则涉及经济运作的实质内容。不必深究每个因素是如何单独影响经济的,我们重点要理解的是,他们共同对经济周期的驱动力量。我们可以把全球经济想象成一台运转的机器,那么这五个因素,仿佛是推动机器运作的五根大活塞,它们以不同的速度上下运动,当所有活塞同时到达最低点时,就会对机器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经济进入危机状态。接着活塞又开始各自活动,引领我们进入新的经济周期。

特别要指出的是,作者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甚至称其为经济周期之母。房地产的巨大影响,几乎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的。全球大多数的经济危机,都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有关。那么,房地产为何对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作者通过分析数据和进行计算,帮我们理解了这背后的逻辑。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全球变动性资产的总额,达到了全球GDP4~5倍,其中房地产占了大概一半。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价值约为全球GDP的两倍。而拿中国来说,2020年住房市场的价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大约为14倍。资产价值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们手头的财富,财富的涨跌又会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有研究显示,资产价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比例,大约是4%。想象一下,在经济景气时期,房价从原来GDP的四倍涨到五倍,但之后又跌到了原价的80%,这种财富损失对实际的GDP增长,会造成大约4%的负面影响。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作者这么计算只是为了展示,由于房地产市场庞大的规模,和它与我们实际财富的密切关联,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整个经济状况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房地产市场还有一种多重放大效应,比方说,房价的波动会影响到房地产开发和建设活动,而这些正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比我们先前估计的还要大。作者还引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篇研究,显示,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对经济的打击要比股市的低迷更加严重。《房地产周期百年史》的作者霍默·霍伊特,通过研究芝加哥过去103年的房地产交易数据,发现,房地产市场有1820年的周期性波动。历史上每一次房地产的危机,都伴随着整体经济的衰退。这与我们之前讨论的长周期,或称之为房地产周期是一致的。通过这些参照,我们在分析房地产周期时,可以参考作者提到的一些经济指标,例如可变价值资产总额与GDP的比率。如果这个比值在上升,可能预示着经济的繁荣,如果这个比值在下降,可能暗示着经济衰退的趋势。作者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预测经济衰退的具体方法,就是观察新建房屋的数量。如果房价已经比之前的低点上涨了40%55%,而新开工的房屋数量增长缓慢,或已经开始减少,这可能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即将结束。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当你发现申请贷款变得更困难,首付要求提高,房贷利率不断攀升,那么房价可能也快达到顶点了。如果你认同这种看法,不妨把它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好了,以上就是《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这本书里的主要内容了。我们来回顾一下吧。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国家里普遍存在的经济波动,它具有整体性和周期性的特征。人们最初研究经济周期,其实是为了逃避经济危机带来的恐惧。初期学者们相信,经济危机是由特定的外部冲击或失误造成的,而且认为这些是可以避免的。但朱格拉的研究让人们意识到,危机的发生有其周期性,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学者们现在关注的,不再是怎样逃离经济周期,而是如何与之共存。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是,经济周期分为几种不同的持续时间,短周期是四到5年,中周期是朱格拉提出的九到10年,长周期则是1820年,后者通常与房地产市场关联紧密,被称为房地产周期。房地产市场因其庞大的规模,和与人们财富的密切联系,被誉为周期之母,对经济整体状况有着重大影响。

那么,既然经济周期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对于国家层面来说,最让人头疼的是经济的萧条期。早期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即使不采取干预措施,经济自身也能够恢复增长。但也有观点认为,人为的干预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帮助它摆脱低谷。在西方经济学界对于是否应该干预,学者们的意见分歧很大,争论不休。不过,无论是哪种观点,都认为,经济的根本恢复力量,源自于市场自身的运行机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经济周期似乎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里,我们仍将生活在一个由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体系中。这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与经济周期共存。

对于个人来说,了解经济周期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帮助我们冷静、理性地对待经济的波动,认识到繁荣不是永恒的,衰退也不是什么灾难,他们是经济循环的两个相伴的面。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意识到经济周期的存在,我们就不会指望牛市永不结束,也不会过度担忧熊市的长期存在。在投资中,智慧在于能够在繁荣时未雨绸缪,在衰退时保持耐心和勇气。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对经济周期总是短暂记忆,在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人们容易忘记经济周期的存在,但在衰退和萧条的时期,对经济周期的关注却迅速增加。因此,对经济周期的研究本身也有一定的周期性。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记得,在我们所处的经济大机器中,周期的力量总是在那里,哪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未必能完全弄懂它的运转逻辑。面对这样的力量,我们最好始终谦逊和审慎,因为历史一再证明,每当人们以为自己战胜了经济周期的时候,往往就是周期力量再度来临的前兆。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了。关于这本,我摘录了几句本书的精彩文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货币必须不停的周转,否则就不能给市场这部机器添加机油,萧条也会随之发生。

二、从繁荣到萧条周期的不同阶段是,静止增长、信心、兴旺、激奋、发展过快、震荡、压力、停滞,再次进入静止而告终。

三、当出现暴跌的时候,许多人相信我们再也恢复不了了,而当出现繁荣的时候,有些人认为这种景象会永远持续。

好啦,感谢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