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大灭绝时代》聆听地球历史上生灵消逝的悲怆绝响,探寻生命存续的警示密码

铛铛铃2025-09-13科普57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给你介绍的这本书叫做《大灭绝时代》。

它的英文书名叫做《第六次大灭绝》。

地球的历史上啊,包括恐龙灭绝在内,一共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而这本书的作者认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无声无息地发生着。

每隔20分钟,地球上就有一种生物灭绝。每隔10分钟,一个天安门广场大小的热带雨林,就会从亚马逊河流域消失。

现在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和后果,可能已经在把我们引向和恐龙差不多的命运。而导致这个结局的罪魁祸首,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就是这本《大灭绝时代》想要告诉我们的。

这本书是2015年第99届普利策非虚构类奖的获奖作品。它的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是美国《纽约客》杂志的记者和著名的科普作家。

多年来,科尔伯特在全球旅行,寻访第六次大灭绝的证据。在这本书里,她追溯了物种灭绝如何在雨林、在海洋、甚至就在你家的后院里发生。这些物种的灭绝中,我们人类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们的离去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大灭绝时代》于2014年在美国出版,随即就引起了欧美社会的热议。有评论人士指出,这部重要的作品足可以跟环保主义开山之作《寂静的春天》相提并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等顶级媒体,也都是把这本书列进了自己的年度书单。

科尔伯特在本书的前言里写道:“如果说灭绝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话题,那么大灭绝就更加如此,但同时又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迷人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生物大灭绝。生物大灭绝呢,指的就是地球生物集中灭绝的事件。判断这大灭绝是否成立,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在200万年的时间内,有75%的物种都灭绝了。

在地球的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五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4.4亿年前,这次大灭绝事件基本上清空了海洋,大约85%的生物都消失了。曾经遍布地球的三叶虫,在浩劫之后一蹶不振。

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3.65亿年前,整个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2000万年的时间里,还伴随着多次灭绝的高峰期。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等等都灭绝了。

第三次的大灭绝是最为恐怖的,发生在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都灭绝了,连许多昆虫都没能躲过。不过呢,“打不死的小强”却躲过了这次浩劫。按照不那么严格的标准来看,蟑螂的祖先一共躲过了四次生物大灭绝,这“打不死的小强”确实啊,是名不虚传。

那相比较而言呢,第四次大灭绝的打击面就小了很多,所以我们提的次数也少。它发生在距今1.85亿年前,当时的地球霸主鳄鱼遭到了重创,很多种类的鳄鱼都消失了。

那第五次大灭绝呢,就是咱们熟悉的恐龙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这也是大部分人最熟悉的一次大灭绝事件,因为恐龙就是在这一次大灭绝中消失的。这次大灭绝,也彻底终结了爬行动物统治地球的时代。

如果说我们对五次生物大灭绝发生的原因进行梳理,就会发现每一次的原因都不一样。冰川运动、海洋退却、地球磁场变化、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地球等等,都可能导致生物大灭绝。

不过呢,不管是什么原因,每一次大灭绝事件也都呈现出一个基本特点,那就是地球上的生态失衡。它的表现啊,可能是大气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海平面发生变化。比如说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时候,整个海平面是下降了超过50米。第三次大灭绝呢,则是出现了海平面大规模上升的现象。

生态失衡会导致一些物种快速的灭绝,那反过来呢,这些物种的灭绝又会导致新的生态失衡,最终生态系统走向了崩溃,生物大灭绝也就到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大灭绝时代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高级生物,存活几率可能不如低级生物。比如说在第五次大灭绝当中,霸主恐龙灭绝了,蟑螂、蜻蜓这些低级生物却活了下来。

好,那在说完前五次大灭绝的共性之后,我们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我们已经处于第六次大灭绝之中了呢?

因为地球的生态系统已经是出现了崩溃的现象。我们现在的生物灭绝的速率,已经是比自然状态下的灭绝速度快了1万倍以上。根据科学家的估算,从工业革命开始算起,到2050年,差不多300年的时间,将有至少1/3的地球物种消失。而我们之前说的生物大灭绝标准是200万年才灭绝75%的物种。

斯坦福大学生态学教授保罗·埃尔利希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人类只是地球生态系统当中的一环,假如整个生态系统崩盘,那么最终人类也难逃灭亡,唯一的区别在于,有的物种早一些灭绝,有的物种晚一些灭绝。

那人类究竟做了什么,加速了物种灭绝呢?我们先来看三件事。

第一件事,物种入侵。这个呀,你可能经常从新闻里能听到,比如说什么美国的河里亚洲鲤鱼泛滥成灾,它们吃掉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唉,导致当地的鱼类因为饥饿而减少。美国人每年要花四五千万美元来治理这些入侵者。有时候人们把这些事当做笑话来讲,但对于当地的生物来说,哪怕入侵的是一枚小小的真菌,都可能会要了它们的命。

巴拿马金蛙,那就是灭绝于不起眼的真菌。巴拿马金蛙是一种相当漂亮又厉害的生物,它通体金色,浑身都有剧毒,一只金蛙皮肤内的毒素,就可以杀死1000只老鼠。巴拿马人把金蛙奉为幸运的象征,他们把它印在了彩票上,就连童话故事的插画里都画着抽着烟斗的金蛙。

这些金蛙在巴拿马原本很常见,仅仅是十几年前,天气好的时候,人们还能在巴拿马中部山林的小溪旁,看见很多很多的金蛙在岸边晒太阳。可是到了2002年左右呢,人们发现巴拿马金蛙是越来越少了。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壶菌的真菌,“壶”就是水壶的壶。壶菌不断感染当地的两栖动物,使得巴拿马金蛙患上了心肌梗塞,最终导致它在野外的灭绝。

那幸存的金蛙被送进了保护中心,保护人员希望呢,他们有朝一日,能把中心里的濒危物种放归自然,让它们在自然中重建种群。但对于巴拿马金蛙来说啊,这不过是个幻想。虽然漂白剂能杀死壶菌,但你怎么对整片森林去消毒呢?

更可怕的是啊,壶菌可不止祸害巴拿马金蛙这一种蛙类,而且它还继续在全世界扩散。壶菌是怎么有能力环游世界的呢?答案不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旅行,带来了频繁的物种入侵。

本书作者把物种在全世界的随意迁徙比作是一场俄罗斯轮盘赌。在俄罗斯轮盘赌当中,两位游戏的参与者,要把一枚子弹随机放入左轮手枪中,然后轮流用枪指着脑袋扣动扳机,那运气不好的就先吃了子弹。

那物种入侵也是这样,进入新大陆的物种,可能由于不适应新环境,或者找不到吃的,那没能活下来,繁衍后代不会带来什么改变。但是活下来的这些物种呢,就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关岛是一个温暖湿润的热带海岛,岛上啊,原本有很多原生的鸟类和蝙蝠,但随着一个狠角色的到来,这些物种是迅速遭了殃。这个狠角色叫棕树蛇,原产于大洋洲,它们也许是在20世纪40年代跟着人类运载军备物资的轮船来到关岛的。棕树蛇开始在关岛大量的繁殖,它的种群密度甚至达到了每100平方米就有一条蛇的地步。它们把所有能吃的动物都吃了,那等人类反应过来,那已经晚了。岛上原来有三种蝙蝠,现在只残存了一种,而且还处于高度濒危的状态。还有一些关岛独有的鸟类,不是灭绝,就是靠着人类的保护才得以存续下来。

那讲完了物种入侵,我们再来看人类干的第二件事,过度杀戮。

地球在不同的时期里,都曾被巨大的生物所占据,比如在白垩纪,很多恐龙重达几吨。在最后一次冰川期末期,世界各地都有巨兽的身影,比如说孩子们很熟悉的猛犸象、剑齿虎以及美洲乳齿象。科学家就发现,很多巨兽的灭绝时间跟人类进入到当地的时间都非常的巧合。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人类要生存啊,必须占据所在地区生物链的顶端。直白点说,人类不能有天敌,所以早期的人类大概用了几千年的时间,以团队作战的方式,把威胁人类生存的大型猛兽都给消灭了。甚至在3万年前,我们还消灭了另一种人——尼安德特人。

早期的人类和其他物种的战争,是你死我亡的生存竞争,但后来人类对其他的物种大开杀戒,就多少有点暴殄天物了。

在冰岛西南50 km处,有一块叫做埃尔德岩的大礁石,这是很多鸟类的栖息地,最后一只大海雀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作者在书中把大海雀叫做最初的企鹅,这种大鸟也好像是穿着黑白色的晚礼服,它们胖乎乎的,长着一双很小的翅膀,和企鹅一样不会飞,但是却是游泳健将。但它们的命运啊,却比企鹅悲惨得多。

其实企鹅的英文名penguin”,在拉丁语的词源意思就是“胖的”,这个名字本来是留给大海雀的,但是后来大海雀灭绝了,“penguin”这个名字就给了现在的企鹅。

大海雀早在500万年前就出现在了地球上,其分布范围曾经非常的广泛,涵盖了北大西洋两岸的广大地区,包括格陵兰岛、加拿大、美国、冰岛,还有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地方。成年之后,大海雀可以长到75 cm高,大约5 kg重,脂肪含量很高,所以啊,没办法飞起来,这就给人类抓捕它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了。过往渔船上的渔民一次可以抓捕几百只,他们或者把肉吃掉,那吃不掉就卖掉。大海雀的羽毛可以用来填充床垫,甚至可以当做燃料。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海雀全身都是宝。

曾经有一名英国船员,记载了自己在纽芬兰看到的猎杀大海雀的场景:“如果你来这儿只是为了获得它们的羽毛,你根本不用费事去杀死它们,只要按住一只,直接把羽毛拔出来就成了。然后你把这只可怜的‘企鹅’扔到水上,漂着一半的皮肤脱了毛裸露着,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慢慢死去。”

杀戮就这样持续了几百年,也许有几千万只的大海雀成了人类的盘中餐。1844年,最后一对大海雀被人类抓住掐死了,它们被以九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商人,两只鸟的内脏被送往哥本哈根皇家博物馆,雌鸟的皮被做成了标本,展示在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人类从16世纪开始寻找新的航路,全球化的序幕被拉开,地球动物的灭绝速度也开始加快。500年间,有超过320个陆栖脊椎动物物种灭绝,剩下的脊椎动物的种群规模,也平均缩小了1/4

接着呢,我们来说说人类干的第三件事,栖息地碎片化。

这个说法呢,听起来有点奇怪,那栖息地都在一个陆地上,怎么就变成碎片了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只老虎需要100平方公里的活动范围,因为只有这么大的范围,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但是人类进来了,在这里盖房子,那里种庄稼,整个生态区被切得七零八落,这样一来呢,老虎就没办法生存了。

类似的,在新闻当中呢,我们经常听到泰国或云南的大象进入村庄踩踏村民,这事呢,反过来想,其实是人类切断了大象的栖息地,大象的生存环境被压缩了,那才会闯入村庄。

自然界保持和强化生物多样性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面积。同样的环境下,面积更大的地区生物多样性越丰富,更小的地方则弱一些。现在人类不断侵占森林,不断切断其他生物的生态区域,物种的多样性就会迅速的缩减。

如果说前面说的这些,是人类对单个物种带来的伤害,那么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人类对整个地球生态施加的剧烈影响。

作者科尔伯特在世界各地走访和调研发现,地球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区域崩溃的迹象。

第一个迹象是海洋酸化。海洋酸化是指海洋吸收、释放大气中的过量二氧化碳,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在第三次和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当中,都出现过海洋酸化的现象。

在意大利南部,有一个名叫阿拉贡岛的小岛,作者发现附近的贝壳类的动物,因为长期遭遇酸化的环境,外壳已经变得破破烂烂,贝壳里的肉都露出来了。原因是这样的,阿拉贡岛位于非洲大陆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岛下面有很多板块挤压产生的裂缝,会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些二氧化碳使得周围的海洋环境变得非常酸。而海水酸度越高,生物的种类就越少。

海水酸化会冲击贝类、珊瑚等生物,同时也会催生许多毒藻类的生长。澳大利亚著名的大堡礁,就是因为海洋酸化,在过去30年里,珊瑚已经减少了50%,预计再过50年,这些珊瑚将会全部停止生长,并且开始溶解。

此外呢,整个海洋会因为酸化改变光线摄入的强弱,改变声音传播方式,海洋中的微生物种群也会受到影响。微生物灭绝,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的鱼类将要饿死。

你可能要问了,海洋酸化是海底板块挤压引起的,那与人类何干呢?人类从工业革命开始,燃烧了大量的石油、煤炭,又砍伐了大量的森林,导致植物不能够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这两者加起来,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后,就贡献了5000多亿吨的碳。这些碳只要跟海水接触,就会溶解进海水,导致海水的PH值不断下降,也就是说,海水在不断地酸化。

在这呢,提供一个数据,1885年,也就是差不多120多年前,海水的PH值是8.2,但由于我们的碳排放总量一直在增长,所以预计到2100年,PH值会降到7.8

PH7.8是什么概念呢?科学家按照这个酸碱度的水平,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发现,尽管有小部分生物可能可以更好地适应,但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会完全陷入崩溃。

然而呢,海洋酸化只是生态迈向崩溃的迹象之一。海洋酸化还有一个“邪恶兄弟”,叫做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的排放带来了更温暖的天气,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预计会上升2~4度,这会让大多数的冰川消失,北极熊会因为找不到休息的冰盖,只能不断游泳,最终活活累死。而一些低海拔的岛屿和沿海城市,则将被海水淹没。

人们总以为,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威胁的是喜欢寒冷的动植物,然而,气候变暖对于热带地区的生物来说,冲击甚至更加剧烈。作者在南美洲秘鲁以东的安第斯山脉,甚至看见了树木“爬山”的现象。全球变暖推动当地的树木,以平均每年2.5米的速度向山上爬,其中有一种叫做鹅掌柴鼠的树木啊,特别的来劲啊,每年呢,都会向山上挪动30米。

树木当然不会真的爬山,但是越来越高的气温,正在迫使这些热带植物的种群,不断向山上移动,在更高的海拔处求生存。然而,山顶的面积比山腰和山底小很多,所以随着面积的减少,植物变少了,而植物的数量与规模,又会影响到动物的物种数量。

热带地区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地区,秘鲁境内的一个普通公园大小的区域,拥有的树木种类是加拿大北部的50倍。一旦热带森林的生态系统被打破,地球物种灭绝的高峰期就会到来。

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38%52%的地球物种将会灭绝,总计数量会超过100万种,这其中包括1/4的哺乳动物、1/5的爬行动物、1/6的鸟类等等。

52%的灭绝率,这已经是非常接近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数值了,但这个数值还不是终点。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才20万年,但是已经对地球产生了无法消除的影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保罗·克鲁岑发明了一个概念叫“人类世”,意思是地球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世。

就像在白垩纪的地层里,我们发现了恐龙大量灭绝的证据,几百万年之后,人类对地球的改变、对生物的灭绝,也将会留下非常明显的地层学印记。

可是直到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随着核武器的发明和引爆,人类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对地球的破坏力。1962年出版的环保纪实文学《寂静的春天》曝光了农药带来的危险,从此拉开了环保主义社会运动的帷幕。

从那以后,各国开始反思人类行为,建立自然保护区,拯救各种濒危动植物的行动。此外呢,从保存生物基因的角度出发,人类还创立了冷冻物种库。

作为一种智慧的生物,人类也许可以找到逃离第六次大灭绝的方法,比如改造大气,甚至火星移民。但在当下,我们已经在无意间决定了,哪条演化之路要继续走下去,而哪条演化之路要永久关闭。

无论未来的结果如何,人类所制造的第六次大灭绝,仍将决定着生命的发展进程。

好的,《大灭绝时代》就为你解读到这里,精华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