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高效能人士的底层思维与问题解决法则
铛铛铃2025-09-08【管理】737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呢,叫《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
这本书的作者呢,是高杉尚孝。他曾经任职于美孚石油、麦肯锡、摩根银行东京和纽约的事务所,之后呢,接任了美商信息顾问公司的总经理一职。他在美国工作了12年之久,现在呢,是高杉尚孝事务所的代表人。
作者根据他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啊,就发现说,一个人呐,就算是拥有工作当中所需要的全部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可是呢,一旦被不断加大的心理压力给击垮了,那就非但无法发挥出完全的实力,还根本呢,拿不出实际的成果。所以啊,如何提高面对压力时的韧性,才是你发挥实力的必要条件。
那这本书和老郑之前分享的《抗压力》那本书啊,其实都是在讲高压下如何处理情绪的,也都是以压力著称的日本同仁们写的。那《抗压力》呢,它的侧重点呢,是教我们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来应对这些情绪,而这本书啊,《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呢,它的侧重点呢,是从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告诉我们,处理情绪的关键是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两本书的角度呢,方向不一样,但都对我们提高抗压能力啊,有非常好的帮助。
这本书啊,一共分成了总论篇、理论篇和实践篇三个大的篇章,而他讲述的核心呢,就是要处理好工作情绪,是精英的重要专业精神。情绪带来的相关的问题啊,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你学会思考的技术。
那老郑通过对这三大篇章的总结和归纳哈,我们今天会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什么是心理韧性,为什么在高压下有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增加自己的心理韧性。
那好,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分享啊。
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是心理韧性。
在我们现在的职场生活里面,大都有来自各个方面的无形的压力啊,这个是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也不分等级的。你比如说这个公司裁员、人事变动、业绩考核等等吧,这都是压力的一种。那面对这种种的压力呢,我们是否能够积极的应对啊,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因为你一旦处理不好呢,就很容易让自己一蹶不振了。所以这个时候啊,适应环境的能力、自我的抗压能力,它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那我们其实都知道啊,说这个情绪啊,是伴着我们这个思维而产生的,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呢,它就决定了一件事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也就是说情绪上的这种困扰啊,心理的这种压力呢,是自我偏差的思维模式造成的。作者就认为说,职场当中啊,好多人现在最需要的业务技能,往往就是心理韧性,也就是在压力条件下,提升抗击打的这种能力。
那心理韧性差的小伙伴啊,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那些玻璃心啊,就是很容易碎的玻璃心,会因为一些小事呢,引发出非常负面的情绪啊,气急败坏的做事情呢,有这种情绪在,也非常容易虎头蛇尾。而心理韧性强的人啊,就我们也有这个俗称叫打不死的小强。哼,这一类人呢,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能够在压力下,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呢,更容易去把握住机会。
那书里边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啊,他说有一个员工,正处在这个关键的任职考核期,领导呢,就给他委派了个任务啊,让他带一个这个项目团队,要求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的研发工作。这老板呢,也为了这个鼓励,就拍拍他这个肩膀,就跟他说:“你好好干啊,这次干好了就给你升职,我相信你以你的能力一定没问题。”但是你想啊,这光有胡萝卜,它也不能让他就完成任务,对吧,你画个饼,他也不是说看着你画这饼,他就能把事干成。
这个小组的情况啊,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每个成员的水平啊,参差不齐,然后这个项目时间呢,又赶,任务又重。最初啊,还能靠着老板这个鼓励去挺这么一段时间,后来呢,连他自己都动摇了,说:“我这能按时完成任务吗?”每天上班前他都这么问自己。那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啊,他就逼自己加班,也逼自己团队里的成员呢,加班。平时啊,为人温和的他,唉,现在呢,动不动就这个开始跟项目组成员发火,天天就拍桌骂娘,对吧。随着这日子一天天过去呢,自己的身体呢,又开始不舒服了,头晕呐、恶心呐、状态不在呀等等这些。直到项目汇报那天,这个人干脆就病倒了。
那这个员工啊,就是属于心理韧性差的这一类啊,可能会因为突发的这种压力,导致了一种叫上班如上坟的这种情绪啊,最终呢,向压力屈服了。
作者认为啊,导致向压力屈服的原因,就是由于坏的负面情绪,导致了这个坏的行动,进而呢,产生了逃避啊、攻击啊、自我封闭啊、自我否定等等吧,一系列这种消极情绪。大家没听错啊,老郑也没说错,是坏的负面情绪啊。为什么呢?因为与之相对的是战胜压力,对吧。那什么叫再生压力呢?就是在压力的条件下,通过好的负面情绪选择好的行动。
那到这可能有的时候我就懵了哈,这个负面情绪还有好的,还有坏的吗?那不都是坏的吗?对不对。实际上是有的,你比如说啊,我们那个担心被领导骂怎么办呢,我们就好好去准备我们的汇报演讲。那因为我们感到了这个悲伤,所以呢,我们就找几个朋友啊,找一些朋友和自己呢,吃饭呐、聊天啊、唱歌啊等等,然后在情绪到了的时候呢,再跟他们分享我们自己的经历等等。这些情况都是在好的负面情绪作用下,最后呢,得以选择好的行动的这么一些例子。在这些情况当中啊,人们就合理地战胜了压力,提前的准备、协商、分享、反省,这都是可以很好地改善状况的,这种行动。如果我们能够采取积极的这种好的行动呢,那就可以提高带来好结果的概率。也就是说啊,我们有机会把自己的实力呢,如常的发挥出来。
那提到这个心理韧性的时候啊,高杉尚孝还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专业的情绪处理能力。这是一种啊,能够不被一时的什么面子啊、得失啊,左右自己的一种反应,它是一种啊,更客观地看待压力,进而呢,做出适当的情绪反馈的能力。作者呀,甚至还给他出了一个公式,叫做强大的职场竞争力,等于良好的心理韧性加上专业的情绪处理。意思就是说啊,让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呢,更专业,拥有的心理韧性啊,更强,这样我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呢,就会越大。
以上就是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部分,叫什么是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啊,是指在压力的条件下提升抗击打能力,进而呢,顺利完成我们的工作所需要的管理思维和情绪的技能。心理韧性差的人呐,就是我们说的玻璃心啊,很容易出问题啊,一点小事就开始发情绪了,气急败坏的做事也虎头蛇尾啊,这事情也做不成。那心理韧性强的人呢,就是在压力下可以很好地处理情绪,他们也更容易把握住自己的机会。
那了解了心理韧性啊,我们再来聊一聊,为什么我们在高压下会有这种负面情绪呢?
那作者也是提到了,他说要让自己的心理韧性能够变强,首先得弄清楚说,为什么我们在压力下,就一定会产生负面情绪呢?作者认为啊,关于情绪,人们有两个比较典型的认知误区。第一个是情绪很难被控制啊,第二个呢,是性格不一样,遇事的反应呢也不一样。这乍一听啊,这没什么毛病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吧,但是他为什么被称为情绪误区呢?
我们可以先说说第一种情况,就是这个情绪很难被控制,对吧。大部分的小伙伴啊,可能都会认为说情绪这玩意儿,你这说来就来,这谁也控制不住他,对吧,你上来以后你怎么控制它。用我们常说的这种网络语言,就是说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对吧。其实不是很多情绪啊,他虽然来的很突然啊,但是他是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来做出正确反馈的。这就和这个逻辑分析能力是一样的,这个情绪的控制力啊,只要在正确的方法下,你坚持训练也是能够得到提高的。你看老郑有一段时间就非常迷恋一个武侠类的情景剧,叫《武林外传》哈,里面有个经典的片段嘛,里面有个女侠叫郭芙蓉,每当他要打人的时候,他都在那嘟囔说:“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这样不好。”他就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然后他自己知道,那怎么办呢,每次要揍人之前,他自己先嘟囔一下啊,有的时候就能忍,就忍过去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控制方法,这有没有用咱先不提啊,至少呢,你能给自己留下一个这个缓冲的时间,不是对吧。
那第二种情况呢,就是我们说这个性格不同,反应也不同,对吧。那很多人就会认为啦,说这个性格不同啊,你对待压力的反应,自然而然他也是不一样的嘛。你看有些人性格温和,你无论什么情况呢,他都不着急啊,也不生气。那有些人呢,天生这个性子就躁,一言不合就发火,对吧。那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你给点压力他就崩溃了,他就在那抑郁了,对吧。其实你仔细想想看啊,人与人之间的性格,他虽然是有不同的,但是并没有什么最好的性格和最坏的性格呀,对吧。那既然没有最好的性格和最坏的性格,那为什么在做起事的时候呢,会有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呢?所以作者就说啊,无论你是哪一种性格,你都可以正确地对待压力,并且呢,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你不能把说性格不同,反应不同当成一种借口,对吧。这个情绪的控制能力啊,是可以后天提高的,你不同的情绪反应呢,等同于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啊,掌控情绪、抵抗压力,就是要学会如何思考。
那么,什么样的错误的思考方式,会导致压力下的负面情绪呢?那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呢,我们先不妨给这个错误的思考方式啊,下个定义。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啊,那有的人呢,就会坚持这个人性本恶啊,好多人都会坚持这个,他不认为人性本善,他坚持的人性本恶,他们就会认为啊,无论对方做出什么样的事,或者说出什么样的话,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人肯定在使坏呢,他肯定是坑我挖坑要埋我。”你知道,那这其实就是一种错误的思考方式嘛,因为你判断他是不是坑你,是不是害你,你是要有事实依据的哈,你一定不能是靠自己的主观臆想啊,你这种思考方式很容易制造这种问题,不仅是对自己,也可能是对对方。
所以作者就说了,说你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你得出来这种认知呢,也是不一样的。作者认为啊,错误的思考方式就是指在不加判断的时候,武断的就得出对一件事的看法。那换句话说呢,就是我们在外部环境的刺激和我们的情绪反应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叫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啊,其实就是心理学当中说的 ABC 理论,他呢,就是描述遇到外部刺激和做出反应过程的一个心理学理论。A 呀,指的就是外部刺激啊、诱发性的事件,比如说这个领导批评啊、别人的嘲讽啊,或者说很糟糕的这种结果等等这些。B 呢,就是思维方式,指的就是你如何解读外边来的这些糟糕的刺激,对吧。C 呢,就是事情的结果,最终的行为和情绪,就是指啊,你最后做出的反应,你的情绪呢和行为。
那 ABC 理论呢,认为说,情绪 C 并不是由外部刺激 A 直接决定的,而是由你的思维方式 B 所引发的。那这一点呢,我们之前在《抗压力》那本书里啊,也提到过相似的观点啊。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一下这个 ABC 啊,比如说这个啊,你去给一个客户提案啊,本来你兴致很高,因为你对自己准备的东西很有自信啊,就是非常高兴。可你进屋呢,发现这气氛不对啊,对方这个板着一张脸啊,就跟你欠了多少钱似的,然后你还没说话呢,他就非常不耐烦的和你说啊:“那个谁呀,那个那个你呀,我这时间非常紧啊,一会儿还有很重要的会,要不是你们张总求我,我是肯定没时间见你们的,有啥事你商量说吧。啊,你别耽误我事。”完了当头一下子,那赶紧的吧,你着急呀,把电脑打开,然后准备连这个投影仪要放 PPT 完,人家又说:“你先别费那事了啊,我正忙着呢,你这有啥你赶紧说就得了啊,别整那没有用的。”妥了,这一大堆负面信息,沟头照脸的就砸过来了。那这是什么?这就是 A 呀,就是我们说的外部刺激。那正常人的反应是什么呢?一定先思考啊,对吧,他为什么这样啊,我接下来怎么办呢,对吧,这个思考呢,就是 B ,就是说我们的思考方式。那这时候就有意思了,对吧,有的小伙伴他有脾气,对吧,心想这这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这咋一上来就下死手呢,对不对,你这样我还不伺候着呢,然后来几句硬话给他怼回去啊:“领导啊,你要是忙,那我们改天再来呗,对吧,你不耽误你忙大事了啊。”然后转头走了,人很潇洒,对吧。那当然也有的小伙伴啊,就被人家镇住了,然后这就磕磕巴巴的,就在人家这个冷嘲热讽的里边去讲自己方案,最后啊,你没讲几句,也让人家给终止了。那还有的小伙伴他可能就比较有经验了,他马上就,就外部信息一来马上干嘛,笑呵呵的说:“哎呀,那感谢领导给机会,这个我们今天来的时机啊,可能也不太对,你说正好赶上您这有急事,那就这样,今天咱就不看资料了啊,你就给我3分钟时间,我就捡那个重点的和你这个汇报一下。你说今天来这么急啊,其实也有原因,就是因为您之前提给我们的问题啊,我那边想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点子啊,非常好好的方法,这不大家伙都挺兴奋的嘛,就因为这个才急忙忙的就赶过来了。那行,那下边我就挑重点讲讲我们的方法啊。”你看,这就是当外部刺激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给出的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关键呢,就是中间那个思考方式。
在这个例子里面啊,第一种思考方式,那就是反射,对吧,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对吧,这是被情绪左右的非常严重的,根本就没有过多的思考在里边,完全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一种思考方式,这明显就是不成熟嘛。而第二种呢,恰恰相反啊,在这里边他思考的是过多过杂了,可是呢,都没想到点子上哈,完全的被情绪给控制了,上一个呢,是被控制的很严重,这个好,完全被控制,一直在想说对方为啥这么做呀,那我是哪儿也不做不对呀等等,他把大量的精力啊,都想到这上面了,他根本没去想什么,我接下来用什么方法,这是什么?这是明显的经验少嘛,经历的少。而我们说的第三种啊,它往往就是在一些行业内的高手身上,经常能见到,这一个是因为他们经历这样的事情比较多,见得多了嘛,肯定有方法,还有一个就是他没有正确的思考方式,那就是在情绪之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那在这个例子里边,他这个思考方式就很清楚了,对吧,他把领导的这些负面情绪啊,先都过滤掉,情绪之上嘛,对吧,然后他找重点信息,重点信息是啥啊,“我是严谨啊,没工夫听你讲,你说时间紧,没工夫听我讲,可是你还坐在那呢,你还在这见我一面呢,”那就说明啥,有机会,只不过呀,你给我的时间比较少而已,少没问题呀,少可不等于没有啊,对不对,那剩下的问题就是,我在这么少的时间里,我能不能够把我要说的这件事给说清楚。你看这样一步一步的分析下来,马上就能决定自己用什么样的行动,来应对这样的情况。就算最后你没谈成,那你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也做到了能做的一切,那没有人可以因为这样的事情去责怪你了,对吧。
所以啊,我们说有的时候在高压的情况下,我们产生这种情绪失控啊,或者说我们控制情绪能力非常弱呀,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性格,也不在于我们这个情绪的这个反应方式,而就是在于我们平时啊,就是这个思考方式,就是我们说的这个 B ,所以我们说啊,在很多时候我们在面临高压的情况下啊,导致我们这个情绪失控啊,或者我们这个情绪控制非常弱,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性格,也不在于我们这个情绪的反应方式,而是在于平时我们这个思考的过程 B 呀,特别快,太快了,以至于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它发生,他就做出了这种肌肉的啊,应激这种相应的反应了。所以我们就要注意了,当我们受到这种外部刺激的时候,先不着急去救出反应,一定要延长自己的思考时间去锻炼它,直到我们能确定说,每一次情绪反馈的这种行为上之前,一定要加一个思考。练成这样以后,我们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那解决了这部分问题啊,作者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说他发现呢,所有的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一个坏的思维方式,他们呢,都对应了一个相同的规律,这个规律啊,就叫做必须型思维方式。这个必须型思维方式啊,在职场当中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啊,也是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就是说,如果一个绝对化的要求啊,没有被实现,那结果呀,往往就是极端的不满,而且呢,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
说是在一家大公司里工作的小 A 啊,他陷入了这个无论如何也要通过晋升考试啊,绝对不能落榜的这种必须型思维方式下了啊。在对自己进行绝对的要求情况下呢,小 A 尽管很努力了,但是很不走运,最后啊,还是没有通过这种晋升的考试。那绝对应该发生的事呢,没发生,绝对不该发生的事呢,反而发生了,也就是没通过考试嘛,没当上官啊,没升级,这种情况对小魏来说,就造成了这种难以承受的悲剧了。为此呢,他的意志就变得非常的消沉,此外啊,因为他对自己提出了这种绝对的这种要求,所以不难想象啊,他在出结果之前,一直承受着这种巨大的不安,导致他身体呢,也出现了问题。因此啊,只要像小 A 那样,就抱着想尽一切办法,绝对要通过晋级考试,绝不能失败的这种必须性思维方式,那你在结果出来前呢,承受巨大不安的这种可能性,势必会极大的增多。那结果出来以后呢,如果不如人意,像刚才例子里说的那些不安呐,压力呀,这些负面的情绪,马上就会成倍地变成真实的情绪,让你最后难以承受。而人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呢,就在于此。
那这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就为什么在高压下有负面情绪。作者就认为说,对于情绪,大家普遍存在两种心理误区,一个呢,是认为情绪很难控制啊,二呢,是性格决定情绪的。而作者认为说,尽管人们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决定情绪的不只是性格,更多的是对外部刺激的思考方式。而且呢,他还进一步提出了 ABC 理论,通过心理学的这种理论去帮我们证实了,当外部刺激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做出反应之前增加思考,而且要用正确的思考方式,来帮助我们做出最合理的回应。那最后呢,也要注意一种叫必须型思维方式,你不要给自己一个绝对化的想法,因为你这种绝对化的想法呢,往往是让自己在走极端啊,不能做那样就只能这样,你这样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那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如何增强心理韧性啊。改变心理韧性呢,实际上我们刚才说了,就是改变思维模式嘛,进而呢,去改变我们的情绪和我们的应对方法。那刚才我们提到了说必须型思维方式啊,是一种不符合逻辑的、不符合事实的,能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的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我们在工作、生活里,最容易遇到的一种思维方式。那增强心理韧性的第一要义啊,就是要将必须型思维方式,转变为愿望型思维方式,把绝对的事情变为相对的愿望,你这样就会更符合逻辑,也更能够调动热情和积极性。
那听到这,老郑可以跟大家举个例子哈,你个感受一下,咱们一起感受一下。比如说老板跟我们说了,说今天我们必须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老板跟你说,今天我们最好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你们觉得哪个更给力啊,我估计大多数书友可能会说了,那肯定是必须怎么样怎么样给力啊,多霸气呀,那才是领导,你整个最好怎么样怎么样,这个感觉这个软软的哈,没有什么鼓舞士气的这个力量在里面。其实啊,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啊,我们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那只不过是你自己不能够接受罢了。绝大多数的事情啊,所谓的必须呢,他最后往往都有一些替补的方案,只不过有时候啊,他会有一些损失,但是你有损失也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啊,所以说用必须和绝对来要求,这是不合逻辑的。
其次呢,必需性思维的方式啊,也不符合事实,因为凡事它都有多种可能性,而且有很多事啊,根本就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自己根本控制不了你。比方说这个一个月之后要交稿,好吧,你就干吧,干到最后一天怎么办,电脑坏了,数据都丢了,虽然这有一定的偶然性啊,但是确实很多情况,我们是没有办法控制和预知的,那你怎么能够要求必须要实现呢。所以作者就说了,说你老是强调什么凡事必须要怎么滴,这是不符合事实的。用必须这个方式去思考问题,往往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华山自古一条道,对吧,你做不到那就完了,也只有这一条道。
那书里面也举了个例子啊,说假如说你是老板,你在制定这个年度营销计划的时候,你会怎么和你的下属去讲呢。比如第一种方法说,明年我们一定要完成500万的营销业绩,否则公司将无法实现下一轮的融资。那第二种说法呢,明年我们要争取完成800万的营销业绩,如果能完成,就可以实现下一轮的融资,然后全员加薪。那是不是第二个更有调动性一些,无形中会增加员工的这种信心呢,而且会让他更有主动性啊,压力啊仍然是存在的,但是愿望型的表述呢,它更容易调动员工。同时啊,你还可以因为这个去制定超额的计划。
那具体点来说哈,我们怎么能够从必须型就变成了愿望型呢,作者给了五个执行步骤。第一个是要肯定你的愿望,或者说这个目标啊,它是有重要的价值。第二步要去否定绝对的要求啊,它不是必须要实现的。第三个,你要考虑多种结果的可能性。第四个,现实的评价坏的结果发生的情况。第五个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最好的结果。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五步在现实当中是怎么运用的啊。说老张是一家企业的老员工了哈,工作兢兢业业的啊,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当然也没什么毛病。这一天呐,公司的这个李总,当着部门所有的员工的面,狠狠的就批评了老张:“老张,你给我的报告里面有两处基本的计算都出错了,你开会的时候,我当着公司所有部门经理的面,我被老总狠狠地批评了,拜你所赐,我的脸都丢尽了。我告诉你啊,你今天必须把这给我改好,你开什么玩笑,你又不是新员工了,这些你还用我教吗?”老张只能赶紧的说:“哎呀,真对不起,对不起,我马上走了,马上走了吧。”然后呢,他其实怎么样,其实老张心里非常不开心,对吧,当着部门新人的面,他脸还丢尽了,你这个时候如果说新来的小王还凑过来问,欠儿,欠儿的说:“你咋的了,怎么回事啊?”欠不欠,你说老张很生气,就只能说:“我也不知道咋了,对吧,我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呢,”然后就带着情绪开始工作了。而这呀,只是一次小的积累,你随着时间的延长,当类似的事情反复发生的时候啊,老张的情绪就慢慢累积到一个点上,那最后早晚都要爆掉的。
那老张和李总的这段对话,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那当中呢,就出现了好几处坏的负面情绪,张总的愤怒对吧,老张对自己犯错的罪恶感,这都是必须型思维方式导致的。李总之所以会有坏的负面情绪啊,那是因为他认为说,对于一名老员工而言,你绝对不应当在重要的场合,你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啊,他无法接受。那老张对自己的罪恶感呢,也是来自于说,唉,我是一个老员工,我绝对不应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那老张反过来对李总的愤怒呢,又是因为他认为,你说你跟李总作为领导,我是一个老员工,咱俩认识这么久了,你绝对不应该在公众面前批评我啊,对不对。所以这三个负面情绪啊,都是认为别人必须或者自己必须要做某些事,而一旦发生了不可接受的结果呢,那马上就会出现极端的情绪。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必须型的,转化成愿望性的思考方式呢,我们重演一遍这个故事啊,就是面对这个李总的质疑和提问的时候啊,老张的思考过程呢,应该是这样的。首先,肯定李总的这个要求是很重要的啊,应当承认专业的人员呢,确实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其次呢,要否定绝对的要求,也就是说,尽管专业人员把所有的细节都做,很重要,但是呢,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永远保证这个要求可以实现,对吧。第三,你可能是老张昨天晚上这个啊,为了出这东西啊,熬夜啦,工作很疲惫,导致说一个小疏忽啊,出现了这个问题呢,那以后再有这样的工作呢,那就打出提前量,别再熬夜了,保证自己的这个精神状态饱满就行了吧,对不。第四个,即使有一次犯了这个简单的低级错误,它也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嘛,你尽管可能给这个李总,造成了不好的印象啊,有的时候啊,可能也会造成损失,但是呢,仍然可以想办法去弥补嘛,退1万步讲,如果损失无法弥补了,那就自己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嘛。最后呢,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啊,我们就能够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把自己带来的损失呢,尽可能最小化,同时啊,采取措施让以后减少,甚至说避免类似的错误再犯。
那老张要是按照这样的思考方式,再一次复盘这个场景,可能对于负面情绪给他带来的影响,就会降到了最小。
那以上呢,就是这本书的第三个部分,就是如何增强心理韧性。作者说了说,要把必需型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愿望型的思考方式,从你必须完成向你最好完成去转变。同时呢,要增加心理韧性,你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你要肯定你的愿望,或者说目标是有重要价值的;第二,要去否定绝对的要求,它不是必须要实现的;第三,要考虑多种结果的可能性;第四,现实的评价坏的结果发生的情况;第五呢,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最好的结果。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这本书啊,他从思维方式和认知的角度,让情绪管理的方法呢,变得有迹可循。作者也提出了说,思考方式的不同,情绪处理的方法呢,也不同,那带来的结果呢,自然而然也就不同。那这里面的关键呢,就在于自我思维方式的一种转变。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啊,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对外部刺激的一些看法,它其实也直接决定了我们最后的发展方向和结果。所以呢,想成为职场中的精英啊,人生管理的高手,那第一步就要从情绪管理开始。
那好,今天的分享啊,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收听。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