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你的灯还亮着吗》穿透困惑的20个思维透镜:照亮问题本质的觉醒之旅
铛铛铃2025-09-08【管理】604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聊的这个读后感呐,就是来自于《你的灯还亮着吗》这本书。这个听名儿啊,你别觉得晕,或者说像我最开始的时候,我寻思这又是一本心灵鸡汤类的书,讲成功学呀、自我激励呀、提升啊这些玩意的。实际上看完以后才知道,这是一本讲如何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书。你看,这个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方法论的书。
那书里边有一句话特别经典,咱们可以先拿出来分享一下,先放到前面来说。书里边这么说的:“无论什么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都是交流的问题。”这个就是所有问题的本质。你这样一看啊,生活中我们的那些烦恼啊,往往来自于对问题的困惑,因为我们不了解问题是什么,就没有办法去正确地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困惑。
那一旦我们解决不了问题呢,不管是生活呀、工作呀,好多时候都不明不白的,甚至一塌糊涂,然后有的时候生一肚子闷气,慢慢的就不知不觉陷入了问题的怪圈。
那这本书啊,老郑也特别怕它讲一些大道理、纯理论啊这些玩意。不是,它都是从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出发,继而引发人们的思考,通过这些例子去明确问题到底应该由谁来解决,然后再确定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儿,最后决定到底你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整本书的一个核心。
这本书的作者呢,一共有两位。一位呢,是唐纳德·高斯,他是纽约州立大学托马斯·沃森工程学院的系统科学教授,他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大型公司的改革。那第二位呢,叫杰拉尔德·温伯格,他是软件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之一,也是美国计算机名人堂的代表人物。温伯格啊,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总共撰写了30多本书籍和数以百计的论文。在西方国家,甚至说全球,温伯格都拥有大量的忠实读者群。这些忠实的读者啊,阅读了温伯格的每一本重要著作,甚至给他专门建了一个网站,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组织,那就跟我们现在这个歌迷会、后援会一样,只不过人家那里面是讨论和交流大师的重要思想。可以说吧,温伯格近年以来推出的每一本新书,那都是万众瞩目的。
这本书啊,一共分成了20个章节。那今天呢,老郑从四个方面好好跟大家伙唠唠我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受。这分别就是问题来自于哪里、问题是什么、由谁来解决问题,以及怎么解决问题。
那好,接下来咱们就开始今天的分享。咱们先来说一下一个小故事,这是一个真事儿。在瑞士,日内瓦的湖边的群山里边,好多山嘛,一条隧道刚刚完工。虽然这个隧道里边照明条件非常好,可是总工程师呢,总想提醒那些进入隧道的司机,你呀,先把车灯打开,以免万一隧道里停电了,黑乎乎的,你再出点啥事,那不挺危险的嘛。于是呢,就做了一条警示标志。那总跑高速的书友啊,对这种标志应该很熟悉了,对吧?那我们到哪都是啊,前方隧道限速多少啊,请开灯。哎,总说这个。他那套也是说前方有隧道,请开启大灯啊,就这么一条警示标志,入口前面呢,就给他挂上了。挂完这牌子,隧道也如期开通使用了。
那为什么要修这条隧道啊?因为你从这个隧道开出来以后,往前再走个400米左右,就到了全世界景色最迷人的一处休息区。人们就在这里边可以尽情地欣赏美景、活动身体,或者吃一份有滋有味的野餐等等,非常好的地方。可是啊,隧道开通以后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每天至少得有十多位游客回到车里前发现,唉,他开车出隧道以后忘关灯了,车灯一直开着。晚上要走前儿,对不起,你没有电了,打不着火了,只能说求助警方或者用拖车把车拖走,非常麻烦。这些人呢,怨声载道的,气呼呼地回去以后就告诉朋友们就别去那破地方,去了以后就走不了啊,等等一直抱怨。
那这个时候啊,这个我们躲不开的问题出现了。那你说这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呢?绕了一大圈儿,问题回到了工程师这里。他们想了好几种解决方案,书友们可以跟着一块想,你说怎么能解决这事啊?咱一块想。那他们是咋想的啊?比如说在这个隧道出口的地方写上关闭车灯,你出来了嘛,就别开了。可是你这样的话也有问题,什么问题呢?比如说你如果是晚上开车,开到这了,人让你关闭车灯,你说你懵不懵?这大晚上你干啥要让我关车灯啊?唉,人们会迷惑。
再或者说呢,干脆这样,我在这个景观景区这个地方安上充电桩,你要是没电来到这充电去。但这有个问题,充电桩安上以后,它维护的费用会很高,没事还得去充电、保养,维护很麻烦。那如果说充电桩有一天出故障了,唉,它不能正常工作了,对不起,人们的抱怨会更多,对吧?你说那怎么办?这也没人维护,这么的吧,找人维护吧,你授权给一家私人公司,让他们出人去管这个充电桩,这不就完了吗?可是如果你找这家公司来经营的话,你就意味着人得挣钱呀,对吧?那你这个景区就变成商业化了,商业化赚钱,卖门票卖啥的。那好多到这儿来的游客可能就不太愿意了啊,这原来不花钱,现在到你这还得花钱,那烦人。你说这也不行,那怎么办呢?
呃,要不这样,在这个隧道口,我这个出口那个地方,我再立一块牌子,写什么呢?如果是白天而且车灯亮着,唉,请把车灯关了;如果是晚上,车灯关了,唉,那请打开车灯啊。就滴了嘟噜一大堆。我相信呐,不管司机是谁,你要是把这么一大串标语都给他读完,我估计你这车都找不到冲哪去了,开湖里都有可能,那把那条鱼撞死都是有可能的,是吧?所以这也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那我说了一大堆啊,他们想一大堆啊,不可行。我不知道书友当中有没有聪明的人想出来,诶,你看这个应该怎么办?一句话能给他解决掉是吧?那最终呢,这事儿是怎么解决掉的呢?就是啊,在隧道尽头的地方放了一块标志牌儿,上面写的什么话呢?“你的灯还亮着吗?”没错,就是咱们这本书的书名,就用这一个小小的提示语,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
那在这个例子里边,我们就能发现这个问题的解决者很清晰地描述了问题,找到了问题的源头,也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所以这个问题才得到了解决。而这个就是作者心中完美的问题解决法。
那咱接下来啊,就好好讲讲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啥。咱们先说这第一部分,问题都来自于哪里。这我们都知道,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对吧?你要想找到问题的核心呢,需要先了解问题的背景。那我们生活当中啊,大多数的问题其实是现实和理想的差异造成的。你比如说我就想变得美、变瘦、变漂亮、变帅,对吧?可能呢,在脑海里会幻想一个自己,哇,那家伙个儿也够高,身体肌肉块也强,或者女孩那曲线也OK,皮肤也特别好看,漂漂亮亮的。那我们在脑海里想着这个,就等于戴着这个面具在生活一样。可是在现实当中啊,我们很有可能是肚子也起来了,个也没有想的那么高,也没有想象中的皮肤那么好,对吧?好多时候都是中等身材、中等身高和中等长相,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既没有出众的外貌,也没有什么明星的气质。换句话说,你把我扔人堆里,你估计一眼也找不着我,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那么这两者间的差距啊,就促使你主要是想解决一下这个问题。那你看有差距我就解决它呗,解决了我就变成那样了。那你一旦这么想了,哎,问题的来源就出现了。
那这里边有个小故事啊,大家听一下。说有一家洗车间,挺高的,一共得73层。每一次职员等电梯的时间特别长,你想它70多层,就算中间没有人摁电梯,那一趟下来得多长时间,对吧?尤其是你要赶上什么早高峰、晚高峰,大家都上班、下班的时候,你就别想了,一趟两趟你都排不上。那可能有的书友就说了,你看你这嗑唠的,早点去呗,对不对?你早点出发不就把这个避开了吗?你就是懒呗,你不想去。不是那样的,像你这么想的人大有人在,都这么想了,你提早来,它依然堵,所以你上班有时候还是要迟到。
那这种情况多了以后呢,唉,这大厦里的这些租户啊,抱怨的声音就特别大,特别多,然后他们就催促这个物业,说:“你先能不能多开几个电梯,你这老高楼,就整这两个,你不扯淡呢吗?”那老板不同意啊,那我多开电梯不得花钱呐,对吧?这一年这大厦的费用就这么多,是不是我还得多花钱,那花钱干啥?然后这一听,老板这么说,好嘞,哎,租户都说了,行,你不加是吧,不加我走。忒有意思了,写时间不有的是啊,非得在你这儿。他这一说要退租,那老板说:“行,嗨,你退租了,我大厦人就少了,人少了就不挤了,不挤不就不用开电梯了吗?那我这样也能解决电梯时间长这个问题了,对不对?你至于空下来的租金呢,那好,谁不走,我就从谁身上找回来,哎,我没啥损失。”那多交物业费或者说每月的租金你上调一点,我这亏空就补上来了,对不对?你看我多好。
可是啊,问题就出现了,这是等待电梯这个问题的本质所在吗?那正常一点的想法是什么?就是如果说等电梯的时间长了,那就缩短等电梯的时间呢,对吧?刚才咱们绕了一大圈,得不得的,对吧?那其实都是在圈子外面去想解决问题。那你说我们怎么进到这个圈子里边去解决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呢?
对吧,实际上啊,就刚才咱说的理想和现实嘛,对吧?现实是啥呀?等电梯时间太长。那理想是啥呀?我想缩短这个等电梯的时间。那行啊,咱们就把这个现实给它变成理想不就完了吗?那么这种情况下,问题的解决方向呢,就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改变电梯的速度,就你别那么慢,刷刷你快一点。第二个,改变人们的心,就你等电梯时间长常无所谓,关键是什么?你焦虑啊,你闹心呐,你抱怨呐,你这个迟到你扣工资啊,是不是这些情况。
那这个大厦的工作人员呢,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啊,这老郑看来这个虽然解决了办法,但是我也得抨击这种做法太烦人了。我跟你说,他就在这个电梯等电梯嘛,电梯门的前面呢,唉,安装一个镜子。这人们在抱怨的时候啊,他不自觉的就会注意到镜子,你说那镜子里有啥?那就是自己嘛,还瞅自己抱怨时丑陋的嘴脸,这个自然而然的,哎,他下意识的就收敛了一下,抱怨呢,说出口的啊,说出口的抱怨就少了一些。
那这个想法出来以后呢,就跟大家的脑洞像打开了似的,就有人说了,说这,那你光放镜子也不行,你这样吧,你在前面再放几个笔,对不对?大家伙无聊的时候呢,可以在上面写写画画,反正呢,有点事干,这就不显得那么时间漫长了,对吧?分散一下注意力呗。然后别人一听,哎,你这个行啊,这相对论运用的不错嘛,是吧?然后他就照着做了,把镜子也放上了,笔也放上了。一开始的时候啊,效果还行,可是你时间一长呢,你就那几支笔,那几个镜子已经不能满足大家对于等待时间长这个问题的怨念了。真的,你糊弄一会儿行,你这一直糊弄能行吗?
所以很明显,这里边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改变人们心态的问题,这解决不了,这不等于隔靴搔痒嘛,对不对?你这是不解决实际问题。这里边还有一个更科学的解释是什么?就是表面上你看大家觉得等电梯的时间长啊,比较闹心,但实际上你要细究啊,不同的人对电梯快慢的理想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唉,一分钟算是短的,但是你放在有的人身上,一分钟他绝对是长的,你说你怎么办?甚至更夸张一点,咱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来的早啊,很早,距离上班呢有很长一段时间,那这个时候呀,等一等无所谓了,不差这一会儿啊,等一分钟就一分钟,2分钟也等得起嘛,对不?但是同样一分钟,如果你快要迟到了,这一分钟决定了你的全勤奖能不能保得住,我告诉你,这一分钟无论你咋过,你都觉得长,这就是我们说的不同的人对于自己的理想值定义是不一样的。
那咱们接着说回这大厦啊,他们这种矛盾一直这么胡整的话,肯定是越演越烈,一直没解决。那直到有一天呢,这个大厦的电梯呀,进行了年检,这肯定得检查一下。那这个电梯的工程师呢,他就发现了,说这个电梯运行的比正常的出厂的设置要慢很多,说这是为啥呢?一顿找,最后发现啥呢?哎,在这个电梯的运行的线路里边,有一只死老鼠啊,这只死老鼠就导致了电梯的运行缓慢。那因为发现了这只死老鼠,唉,工程师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了。这样以后呢,电梯的速度变快了,唉,然后把这个信息呢告诉所有的大厦里边的工作人员,那不管是心态上还是实际上,电梯确实变快了,这才是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所在。
这也就是我们开始前说的哈,说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先要了解它的背景,就是你对这个问题要正确的理解得到,这问题为啥发生啊,怎么回事,你要弄清楚,你才能想办法去着手的解决它。你像这里边就是嘛,说电梯就两个情况,诶,电梯快一点,然后要不然就是这个,呃,改变人们的心态啊,就觉得说啊,电梯快一点不可能,那你怎么就不能问问技术员,你这玩意儿正常一程多长时间呢?汽车三成没人下来多久啊,为什么我测试这么慢呢,对不对?你参考个值就对比出来了嘛,懒嘛,就想解决人这块的问题,让大家不合计,你说你这不是一叶障目吗?它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对吧?
而除了我们说的这个理想和现实之外的这种差距哈,我们有的时候呢,也会把问题归于天性,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问题很遥远啊,觉得我们无力解决。那当我们把问题归于某一个具体的人或者真实的行为当中啊,就很容易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时候啊,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自己,所以你看呢,如果说我们觉得这问题很遥远啊,归于天性啊、宇宙啊、洪荒啊,你想这些,那你解决不了。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我们把它归到某一个具体的人呐,真实的行为当中啊,我们就往往很容易解决掉,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根源在我们自己身上,那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和控制得了,那你当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那以上呢,就是老郑为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就是问题呀,都来自于哪里。那其实我们分析了很多问题之后,都可以发现,它主要是来源于现实和理想上的这种差距,就是以前我们总说的,哎呀,这个计划没有变化快呀,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你计划呀,就是你脑子里想的,变化呢,就是现实,他俩之间不一样了,那就出现差距,问题就出现了。
那这里边我们要注意的一点啊,如果说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人,你一定要清楚,每一个人对于理想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那假设说现实都一样,比方说等电梯那事儿啊,大家都上不去,大家都觉得慢,哎,这就是现实,不管你多不同,诶,在这个现实面前,大家都一视同仁一样。可是理想就未必了,对吧?咱说了,呃,有的人觉得一分钟无所谓,有的人就不行了,对吧?这就是每个人的个体对于理想的定义不一样。所以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啊,就要想着去找到问题的来源,你只有找到真正的问题的来源,它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那你说刚才我们说了啊,说这个人是这个问题的主体,那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是谁来解决呢?是我吗,是自己吗,对吧?这是我们第二部分要聊,由谁来解决问题。
有的人说啊,说这世上有三件事儿叫什么呢?他的事儿、我的事儿和天的事儿。所以呢,相应的,谁的事出了问题,唉,谁就自己个儿去解决去,唉,这最合适了。你的事你不解决谁解决。
那老郑说一个我身边朋友的事啊,这我这哥们呢,他自己家的小区啊,一直是停车的问题很闹腾,为啥呢?那车位不够啊,车太多了。那为了这车位呢,就这个小区的业主之间呐,邻居之间呢,或者说物业,这就经常会吵吵,唉,就经常会闹。那有一回呢,我这哥们儿就回来挺早,他呢,就把这车呀停这个小区里边了,哎,结果呢,没过一会儿,这个物业就上来敲门了啊,有个新来的物业保安他也不认识那个我这哥们的车呀,就问他:“你有没有什么停车的证明文件啥的,你给我拿出来看看,你把车停那儿了对吧?”这哥们找半天没找着啊,完了就跟那小伙说说:“你去查查物业资料对吧,我都住好几年了,怎么能没有呢,对吧?我就是现在也不,我收拾的,平常我媳妇收拾的,我就她没在家,我也找不着。”完了,人家这小伙儿呢,新来的啥也不道,对吧?结果他俩就沟通一大通,啥结果没有啊,两面都挺生气的。我这哥们儿就这气坏了,叫他跟他说说明天啊,等你领导上班,你自己问去吧,别在这问我,人轰走了。
那又过了几天呢,这小区里啊,就因为车位这个问题,哎,就爆发了这个小冲突了。就有一个车主啊,把自己的车呢,停在了一个固定的车位里边了啊,那个固定的车位,说实话,我那哥们也盯很久了啊,就想,哎,拿过来,结果呢,也不知道人家是车主是搬家还是说出去了,对吧?经常早上起来,你看那位置都是空的,结果好巧不巧呢,今天人家车就回来了。你看一回来一看,这怎么的,我这咋还停个车呢?把那保安叫来,你你怎么整的,这不是我的固定车位吗?你怎么让别人顶呢?完了,那保安说你稍等,他就联系这个临时停车这人了啊,你下来你挪一下。那人家不爱挪呀,对吧?他说你我都好几年了,凭什么我不能有这个固定车位。那为了这事儿呢,中间还发生了点这个肢体冲突啊,这闹得挺挺严重的。
最后没办法,这个保安呢,就把这个固定车主啊,另外找个地方让人停。那经过了停车这事儿呢,就听这哥们说啊,我也在合计哈,说你说这都住了好几年了,你说你这停车的问题怎么就一直没解决呢?这是物业不作为呀,还是这个停车费你太多了,别人不愿意交啊,或者说是你其他的原因呢,对吧?你看着都有问题,其实你细想吧,又都没啥问题。
那我们可以尝试啊,用一些找到问题本质、背景啊,唉,这些方法去看一下。那它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停车位的实际数量和希望都停进去的车的数量出现了差异啊,车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停车位的数量,那你这个是硬性条件,这是本质问题,你说你怎么解决的?你说那物业说我这地方我也就这么大,你让我再把别的地方都开成停车位,我也开不了,那怎么办?
那好,先第一步要解决什么呢?你要让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你不能自己握着长子,对吧?大家还以为你看那还有地方呢,那怎么能停车呢,你凭什么不让我停啊,等等。你让把这问题拿出来,让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呀?好,你挑个日子啊,你把这个车位啊,公布出来,比如说我这小区啊,就有100个车位对吧,现在呢,我们就摇号啊,公开的摇着谁,唉,你你先报个名,报个名我们就摇,你摇着呢,这100个你就停园区里好吧,多长时间再换一次也行啊,一年呢,半年都行,但我先推出这个想法来啊,放在这先解决这100个进去是吧?那你剩下的怎么办呢?比方说你剩下还有100台车,你这停哪去,停道边呗,小区外边不行啊,你停着,交警真罚你啊。那好啊,那你物业就要出面,你就要去跟交警大队沟通啊,你跟人家商定啊,你看这怎么办,或者说业主呢,也要去参与进来,大家一块解决这个问题,说我这事没办法,你能不能给我画个车位,你这样的话呢,我停着我就不挨罚了,对不对?这样把剩下100辆车也给他解决。
那在这两件事都解决了的基础上呢,同时严格控制外来车辆进入小区是吧?你订好这100台车,好,外边来30台,停了不走了,那恭喜你,剩下本小区那30台,你不还得干仗吗?所以,一环套一环的,一步又一步的都要去解决。
这种情况下,就是如果为了改变局面,就要试着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哪怕只有一会儿,那也行。就好多时候啊,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哎,都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都希望是别人的事啊,不是希望了,我们就以为他就是别人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蛇不知自毒啊,蛇不知道自己是有毒的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是不是问题就会很好解决呢?答案是一定的,因为开始我们就说了嘛,自己还能看得见、摸得着、控制得了啊,别人不行啊。所以说你要是归到自己身上,这问题呀,有的时候就相对好解决一些。
那么你说如果这问题你自己也归纳完了,但是这问题就放到他身上了,确实是他的问题,你说怎么办呢?无能为力了吗?也不是,有两个方向,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第一个就是你要让对方体会到这个问题是真的存在的啊,这不是假的,或者不是那个编造出来的啊,它是真存在的。你比如说咱刚才说停车难那个问题,你就让能解决问题的人亲自来体验一下,对吧?你跟交警聊,你说我这怎么怎么的,实际情况啊,小区现在不让进了,我这都停道边,那就堵道,你把人领过来,你要实地看一下,你看这车在这堵不堵、挡不挡,再量一下,实际上能不能划车位啊,影不影响正常交通,你把这些请过来,哎,反而就把这问题抛到桌面上,大家都认可了,这种情况下呢,你和他就站在同一战线上,这个问题啊,相对就会好解决一些。
第二个方向呢,就是要启发别人去发现问题,就像咱们那个文章开头一样啊,就是要启发我们去思考。你比如说咱说隧道那事,你还记得吗?唉,呃,出口的时候告诉你,“你的灯还亮着吗?”当你被问到的时候,你就会主动的去思考,并且做出判断,诶,我灯亮了,哎,亮着亮了,你怎么办?采取下意识的行动关了他。你看,这样不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吗?
那以上啊,是老郑跟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就是由谁来解决问题。我们有句老话叫“县官不如现管”,是吧?就是你官再大,你也比不上这个啊,具体管事的这个人。所以说呢,解决问题啊,就要找对人,就解铃还须系铃人。有的时候光凭一腔热血,这就事不行,脑子一热那不行,有的时候是费力又不讨好。
那知道了方向以后啊,咱们聊聊第三个部分,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解决问题啊,首先啊,就是要解决面对问题的心态,就是你要先问问自己说,你是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如果你真的想去哪里的话,实际上是没人拦得住你的,除了你自己,对吧?如果说你要真想解决问题的话,那也没有人能拦得住你,你一定能解决。可是在现实生活里边,呃,确实有很多人发现了问题,结果呢,却是回避、逃避,唉,他不想解决,找很远。那你问他的时候呢,嘴还挺硬啊,我想啊,没能力啊,或者说谁谁的事跟我没关系,哎,都这话。
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比方说啊,你把这个问题扔给了一个人,你也就他能解决就扔给他了,你希望呢,唉,他能帮着你把这事给解决的掉。可是啊,如果你不能够给到人家想要的东西的话,你光把问题给他,那对不起,他会追着你要他想要的。结果这么说有点绕,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啊。比方说你跟这个爸爸妈妈说了,你说这个周末呀,我这个朋友来我家这个玩啊,那个,呃,冰箱里呢,能帮我放点东西呗,是吧?你们出去买啥哈,帮我堆一点,哎,但是你呢,刚把这话呀,说到这啊,你还没交代其他的事呢,你可能觉得这事挺简单嘛,玩嘛,对吧?对不起,你父母可能转过头忘了忘啥了呢,这冰箱里呀,是多放一点水果啊,还是多放一点啤酒啊,对吧?而且呢,人家也不在乎,虽然这可能是你在乎的啊,但对不起,人家不在乎干嘛呢?他问你了啊,这来的这都谁呀,大学同学啊,同事啊,男的多,女的多呀,几个女的啊,等等等等等等一大堆。为什么呢?因为他想让你早点结婚啊,让你处对象啊,你单身啊,你父母这个时候要的是啥?要你赶紧找对象,你要的是啥?周末朋友来了,冰箱里放点东西,你们俩都要解决这个问题吧?你父母的解决方法是啥?哎呀,有女孩这老多是吧?哎,那这样,冰箱里多放点水果,少放点酒吧,唉,干脆酒也别放了,那显得他这天天爱喝酒啥不好,那找不着对象。你看结果来的是一帮臭老爷们儿,你看咋整?一帮臭老爷们儿在那吃果盘,你不觉得很诡异吗?这个画面。
你看,这就是老郑要和你说的哈,如果说有一天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哎,这真有一人他正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抛给他之前,你心里多想一步,你是不是也是人家解决问题的一个点或者一个答案呢?如果是,赶紧把答案给人家,如果给不了,你换个人解决吧,或者你自己来吧,对吧?你就别把人掺和进来,要不然你这事儿啊,就办的很夹生。
那可能有的书友就说了,他说你这种情况我也遇着过,那简单呐,我谁也不问,我自己买不就完了吗?我求这个,求那个的,费那个劲,对不对?太史老师告诉你哈,你即使真的想到了这个解决的方案,对吧?但你可能没注意到,你每种解决方案都有可能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额外后果。啥意思呢?比如说你今天来这一帮朋友,咱说了都大老爷们儿哈,唠嗑,本来你父母亲意思意思吧,陪一下朋友们也觉得得这个客气,客气到人家了,爹妈在屋里唠嗑,这一说唠唠唠啥,你这有对象没啊,你想为啥,你这你妈想找你处对象嘛,那肯定问媳妇有没有,还有那有没有,那有那有没有,哎,有,哎,你们啥时候结婚呢?哎,我们啥时候结婚?哎呀,对,早点结婚要孩子吧。结果你一哥们说了,哎,不行,我想丁克啊,我不想要孩子,我跟我对象说了,怎么那么地也不想要孩子。结果你爹妈一听,好家伙,这思想太新潮了,沟通不了啊,你跟时间长了,你不该跟我孩子带坏了吗,对吧?他这不婚不育了怎么整啊?好,等你这帮人走了以后,唉,他再跟你俩再一顿教育,以少跟他来往,怎么一大堆来看,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所以说这个时候啊,你首先你要对自己要忠实,就是你为了忠于自己,你必须在接近一个解决方案,甚至说一个问题的定义之前,你就要考虑相关的问题,比如说道德的问题呀等等这些问题。然后呢,你抛掉那些感性的因素,这样的思考啊,永远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其次呢,你还要思考的是解决问题的视角,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就好像我们总说那个鱼啊,他总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有的时候呢,子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就很难找到问题,所以你要适当的跳出来看一看。咱举个小例子啊,比如说我拿张纸,我现在刷刷在上面画俩圆,然后我问你,我说是啥,你说这这两个圆,我摇摇头,我说那不对,完了我就告诉你,我说我画的这是俩鸡蛋,完了你又说了,你说行,那就说俩鸡蛋吧,谁家鸡蛋长你这样啊,完了你说完了同意了吧,我又摇头,我说不是啊,现在又不是鸡蛋了,这俩乒乓球,我这可不是在抬杠啊,你先不用动手是吧?我其实是在讲一个道理,就是我看到的东西和你看到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啊,尽管它在纸上,那就是两个一样的圆嘛,你干俩圆,我干俩圆嘛,但咱咋理解,那可不一定了。因为这件事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个太主观、太主观的事了。如果你不加入条件限制的话,那就太主观了。
那你说放在工作当中啊,其实也是一样啊,老郑这一点是深有感触,就有的时候我们和客户去沟通啊,就问他需求啊,然后呢,回来做了一个brief啊,就把这个需求给记下来。那这个时候我们头脑里的东西和客户想要的东西,其实就已经不一样了。你再拿着这个brief去找策划呀,找市场再沟通,他再理解一遍又不一样了。可是你看所有人都以为说brave最好啊,白字黑字儿啊,那你认字儿我也认字儿,你写完我看完是这意思对吧?那我觉得你按照我这个brief做就对了,但其实啊,这里边是有差异的。那有的时候这差异影响不大,唉,一说也就过去了,但有的时候它是致命的,对吧?你毕竟那只是一个brief,是个文档,它不是最终的实物。你在客户的角度来说,唉,你看我把这需求跟你讲清楚了,做不到,那可不是我的事啊,那就是你无能嘛。而你会怎么想啊,你看当你面写的,写完你也确认了,怎么又不认了呢?啊,这吃了亏怎么全让你占了呢?你说呢?
到这儿啊,可能有的时候会问说,那要按这么讲的话,那我们永远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沟通啊,对不?那不成了虚无主义了嘛,对不对?其实老郑说的啊,是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如果你不了解客户的业务,或者说你不熟悉它的行业规则,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更严谨的方式去询问和确定需求,否则你只是依赖于落在纸上的文字和那些标点符号啊,那对不起,那里边有数不清的陷阱,你一个个填吧,填累死你也填不完。
所以说好多公司啊,对于这样的情况呢,他们都尝试怎么去做啊,就是说开始啊,这brief还是要有,但是呢,它只算一个初步的文档啊,最初级的这个。但是在合同签下来以后啊,确定合作,就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干嘛呢?去确认这个需求啊,这有个很长的过程。那这个过程怎么走呢?是你和客户一起走这个过程,最后呢,把大家走的这个过程的结果转化成你最终的设计或者你最终的产品。所以说好多公司,你看好多岗位呢,那个网友都发,哎呀,做PPT累死了,天天一个又一个的做,为什么?因为他要用PPT把这个操作的流程啊,都给他模拟出来,干嘛呢?让客户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在正式开工以前,或者正式实施以前,需要向客户进行最终的汇报,再次明确和确认。那尽管这样做呀,还是很花时间,但是你相对于搞错了需求啊,白干了,你这么算起来,这还是最合算的。
所以你看啊,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按照以下的方法呢,来思考一下问题。比如说,第一个,想出至少三个可能出错的地方;第二个,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提问,你比如说,哎,这图中的圆是啥呀?啊,有可能是个一元硬币,还有可能是个乒乓球,再或者是个月球,对吧?你看到的层次不一样,对问题的定位也就不一样;第三个,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假设;第四个很重要了,就是保证团队对问题的认知是一致的,你不能说销售觉得是这样的,策划觉得是那样的,设计觉得是那那样的,那你这活咋干?
那以上呢,就是老郑给大家分享的第三个部分,就如何解决问题。第一个,首先要学会面对自己的心态,然后呢,对自己要忠实,接下来呢,我们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视角啊,要跳出问题看问题。
你其实读完这本书啊,老郑感触是什么?就是你说什么是真正的专业呢?那过去啊,我一直以为就是有了专业技术啊,那就是专业了嘛,那还怎么叫专业,对吧?你现在来看,那远远不够啊,这个有技术的人呐,其实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啊,就是把这个专业当一个锤子握手里了,看见啥都想上去先砸一下再说,对吧?但很多问题他不是光用锤子你砸一下就能解决的。所以说啊,一开始你把锤子亮出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开始你要多问自己几个相关的问题,有的时候啊,思考比榔头、比锤子要好用得多。那最差,最差你也是考虑明白再用锤子砸嘛,对不对?
所以我们说啊,多样化的思维会让我们以简洁、有效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而不是迷失在那些快速搞定事情的方向上啊,大家都觉得说,哎,他很快能把这事解决,对不起,问题千千万,一个完了还有下一个,一个老问题就结束了,还有个新问题,你能一直快下去吗?所以啊,面对问题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有一套良好的方法,科学的方法,这比什么都重要。
那好,感谢大家的收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