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少有人走的路》于自我蜕变中探寻心灵归处的觉醒之旅
铛铛铃2025-08-30【励志】2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为您解读的书是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你的身边是不是有经常莫名其妙生气发火的人?是不是有遇到事情就逃避、推卸责任的人?是不是有整天发牢骚、总是指责抱怨的人呢?那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有没有可能改变?《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会带给你答案。
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此我不能置评。但是我却在每天的生活、工作中,经历着身边那些心智不成熟的人带来的困扰。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这无法回避。
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其中最大的一项。
成年人一定就成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成熟和年龄真的是无关。数不清的成年人在遇到难题时选择逃避和推脱,他们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中一样,以为这样做问题就可以自行消失。然而呢,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可会做出这样选择的,何尝没有我们自己呢?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可以让你读懂自己、发现自己,从而成为更好自己的有意义的著作。这本关于痛苦、爱和成长的著作非常吸引人。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我们内心深处拒绝成熟、规避问题、逃避痛苦的根源进行了科学而系统的总结。书中的很多观念在看完之后呢,会让人恍然大悟:为什么有的人会拖延棘手的工作,为什么有的人习惯性隐瞒真相等等等等。
这本书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医生,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在如何让心智成熟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名病人。以其人生智慧和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三部曲,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
接下来呢,我们会从三方面来解读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收获:第一,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第二,如何成为更称职、更有理解心的父母;第三,如何让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本书,探索书中的秘密、成长和完善自己。
首先呢,我们来说说作者要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收获: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未来的自己比现在的自己要完美、要幸福,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明天都比今天更好。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作者给出了答案。
首先你要了解人生中遇到的问题,首要方案就是自律。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鲁迅先生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鲁迅自幼聪颖勤奋,12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有一次啊,鲁迅父亲病重,因家穷无钱,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当东西,再到药店买药,到书屋的时候,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生气的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鲁迅没有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座位上。第二天,他早早赶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刻了一个“早”字,暗暗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典当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儿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进,并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
单单是自律还是不够的,我们也要及时地处理问题,否则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也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让自己更好的方案,那就是正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人生的难题,它们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眼前,阻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努力解决问题,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从而让自己更好。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面对问题,聪明者不因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而是迎上前去,直至将其战胜为止。
今日头条曾经的CEO张一鸣,在面对棘手问题时的勇气就可圈可点。2014年,今日头条确认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后,有媒体起诉头条侵犯版权,新京报也发表社论跟进,一时之间,侵权问题被推向舆论顶峰。张一鸣没有逃避问题,主动找到极客公园的创始人张鹏,希望传统媒体出身的张鹏能帮自己解答疑惑,并迅速召集全公司能帮得上忙的人开会,商量谁可以做些什么。并且在纷争之后,张一鸣开始深度学习,了解版权相关的事宜。张一鸣的积极应对,帮助今日头条顺利度过了危机。
当你正视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还需要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这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很多人能客观地观察外在世界,却不能以缜密的眼光观察自我。因为反省内心世界经常是痛苦的,所以很多人逃避反省,生活在自欺欺人的状态中,从而失去了总结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实际上,自我反省虽然是痛苦的,但其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它带来的痛苦。托尔斯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生活很不检点,整天醉生梦死。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真反省,制定了详实的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后来成为了19世纪俄国最负盛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但如果你是自律的,能够正视和解决问题,也常常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那你未来的每一天必然会比前面的每一天更加优秀、更加出色。
现在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将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收获:如何成为更称职、更有理解心的父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几乎每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够比自己更出色、更优秀,有更光明美好的前途。但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父亲或母亲,你不能做一个充满理解心的父亲或母亲,让孩子成龙成凤的概率有多大呢?恐怕你自己也没有信心。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从孩子身上,我们会发现孩子与父母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父母宽厚忍让,孩子就不会计较;父母孝敬老人,孩子耳濡目染也一定孝顺父母。所以父母的德行影响和决定孩子的品行,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一直是在模仿父母的。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你就先成为什么样;你想让孩子优秀,你就先成为优秀的父母。这句话一语道破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示范作用,言传身教。你希望孩子守时,你就不能迟到;你希望孩子温文尔雅,你就不能大呼小叫。
我曾经听到一位母亲沮丧地抱怨过:“我真难过,女儿怎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我不想活了。”让她失去活下去勇气的是,女儿逃学和社会青年混迹一处,因打架斗殴被拘留。但她忘记了,女儿每天回家,看到的就是她在和一些骂骂咧咧的人在烟雾缭绕中搓麻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在无声无息地改变着孩子的行为,也在无声无息地导向孩子的未来。缺乏自律的父母,他们为孩子树立的是反面的榜样,孩子怎么可能往优秀的方向成长呢?
另外呢,作者告诉我们,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要采取谨慎积极的态度,同时他们也要允许子女指出自己的错误。在指出孩子错误时,绝不能发泄情绪。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一位充满智慧的妈妈是如何指出孩子错误的。
这位妈妈带孩子从超市购物出来,因为忘记买一样东西,让孩子在门口等着又返回超市。孩子遇到邻居呢,就和邻居一起回家了。妈妈出来找不到孩子,大惊失色,到处寻找,筋疲力尽,最终一无所获的她伤心地回到家里,却看到女儿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智慧的妈妈没有发泄自己的情绪,对女儿大呼小叫,而是了解了经过。妈妈和颜悦色地和孩子说:“咱们说好,你在超市门口等妈妈,你却一个人跑回来,这是不讲信用的。如果你和别人一起时也如此,就会失信于人,慢慢的大家就不会再相信你了。”听妈妈这么说,女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不再这样了。这位妈妈就做得很棒,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不是为了表达不满,而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这也是作者提出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者告诉我们,在指出孩子错误时,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要给予对方爱的指导。这就要求父母有自省心,对孩子充满着爱,而且真心想帮助孩子。当然要给予孩子指导和帮助,就要沉下心多了解他们的问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这需要父母的智慧和对孩子的理解心,而这样的智慧和理解心,来自把足够多的时间用在分析孩子的问题和解决家庭危机上面,来自真正学会自律和自我管理,积极面对一切问题。
当你足够自律、有能力自省、对孩子充满爱,愿意指出孩子的问题,并给予他们爱的指导和帮助,你就会成为更称职、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同理,你也将收获更优秀、更美好的孩子。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将帮助我们的最后一点: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幸福啊,从来就不是自私的。中国有几句老话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给别人铺路,也是给自己铺路。在你帮助他人心灵成长时,也可以滋养我们自己的心灵,从而更多感受到幸福。所以让生活更幸福,最简单的一点就是爱,爱别人,爱自己。
《史记·留侯世家》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张良曾经在下邳一座桥上遇到一位粗布短衣的老者,老者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下桥去取。张良见他年老,忍住气把鞋子拾回来,老者又让他给自己穿上,张良更为气愤,但想到老者让他拾来了鞋子,便跪下给他穿鞋。老者含笑而去。不久,老者又返回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定五日后,天明十分,老地方再见。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老者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与老人约却来得晚。”说完便离开,并约五天后再见。又过了五天,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老者又先在那里,再次生气离开。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者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随即将《太公兵法》送于张良。后来,张良运用《太公兵法》所学的知识,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刘邦封张良为留侯。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相信你的身边这样的案例也有很多。
爱是幸福的基础,但作者也告诫我们,人不应被情感所奴役,也不能把情感压抑得荡然无存。真正的活力与热情,离不开深刻而真挚的情感,所以人不应该刻意压抑情感,让生活变成一潭死水。作者告诉我们,感情是人生活力的来源,它让我们体验到人生的乐趣,满足自我的需求,我们应该尊重感情的价值。不过,作为感情的主人,不能够被感情所奴役,让人生变得浑浑噩噩。
真正的爱需要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恰当处理好自己的感情。一位姑娘在恋情遭到父母的反对时,她选择结束这段感情,但同时也封闭了自己。后来这位姑娘患精神分裂症,多次在外面忘记回家,冬天时冻掉了双脚。这位姑娘先是压抑了自己的情感,放弃了所爱,后来又没有能管理好自己的感情,失去了健康的心理。所以,要有爱,但仅仅有爱并不够,还需要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恣意放纵、漫无节制的情感,绝不会比自我约束的情感更为深刻。
作者传达给我们的观点是这样的:爱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情感,必须适当的约束,坚持自律,使爱具有更大的力量。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成长,让我们体验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我们非但不会成为清教徒,而且会生活的比任何人都快乐。
今天的分享很愉快,最后呢,我还想和大家再一起回顾一下:如果你是自律的,能够正视和解决问题,也常常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你未来的每一天必然会比前面的每一天更加优秀、更加出色;如果你是一个拥有自律心、能够指出孩子错误并给予爱的指导的家长,你的孩子未来的每一天也必然比前一天的每一天更加优秀、更加出色;如果你愿意爱别人、爱自己,不拒绝感情,也不被感情奴役,你未来的生活也必然一天比一天幸福。
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论点,比如:要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就要尊重事实,也需要保留部分真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这本书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并成为更好的自己,引渡我们过上崭新、宁静、幸福而丰富的生活。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感谢您的聆听,我是应由,下期读书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