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第五项修炼》在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对复杂性和变革的关键能力
铛铛铃2025-08-02【励志】19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们要聊的书是《第五项修炼》,全名叫《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这本书是管理学里非常经典的著作,甚至被《金融时报》列为史上最伟大的五部管理学著作之一。它的作者彼得·圣吉,也被《商业周刊》评为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还有人说他是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大师。
书里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命题:一个组织能不能在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它能不能比对手学得更快更好。所以作者提出了学习型组织这个概念。那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呢?它不是说公司经常安排大家去培训、上课来学业务知识,而是说组织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能力,而且大家在一起合作时,能够在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一起创新试错、自我成长。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组织。但这目标听起来挺难实现的,要怎么做才能打造这么有学习能力的组织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聊这本书的核心观点:第一是《第五项修炼》里的五项修炼到底是什么;第二是为什么第五项修炼特别重要;第三是怎么把它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我们先来聊第一部分。《第五项修炼》这个名字让人好奇,那前四项修炼是什么呢?这些修炼要解决什么问题?其实这五项修炼,就是回答我们开头提的那个问题:怎么才能打造一个高效学习的组织。作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修炼五个方面,分别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听起来有点抽象,我们接着来看一下每个修炼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说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这部分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如果一个组织想要特别有学习力,那首先得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学习力。那让一个人具备学习力的第一步是什么?就是你得有学习的动力。自我超越,就是说你要有那种不断想让自己突破、提升的愿望,有热情和动力去学。比如你觉得自己的专业技能还不够,管理能力也不够,正是因为有这些不满足,你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精进自己。可你问很多人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可能会说,我想让室友搬出去,我想少加点班。你看他们只是说了自己不想要什么,却没说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所以要从安于现状、逃避问题转变到自我超越、不断精进,这个就是我们要修炼的第一项能力。
接着是第二项修炼,心智模式。心智模式这词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指的是我们每个人看待世界时有一套固定的方式、想法。在不同人的大脑中,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是不一样的。而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自己心智模式的影响下产生的。举个例子,你对零售行业的看法和马云对零售行业的看法肯定不一样,这就是因为你们两个人在这个领域的心智模式不同。李笑来曾经讲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心智模式对人的影响,他说,什么是笨呢?笨就是每次都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你看,为什么人总是重复同样的行为,原因就是心智模式没有变。所以不管再怎么努力也没大改进。如果想要真的改变行为,提升学习能力,其实得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只有理解世界的方式变了,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有所进步。所以一方面要有自我超越的动力,另一方面还得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心智模式,做到这两点,我们的学习能力就有了初步基础。这时就到了第三项修炼,共同愿景。这个角度就不一样了,是从团队的层面来说怎么样建立学习热情。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得心往一处使,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团队才有干劲。所谓人在一起是团伙,心在一起才是团队,不然大家各干各的,团队就内耗严重。很多公司会在墙上贴着企业愿景、共同目标这些标语,但最后往往变成了空口号,和我们每天做的事没什么关系,这样当然无法激发大家的热情。所以作者说,如果想让共同愿景真的起作用,必须是每个人发自内心认可并支持的。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沟通,建立共识,甚至找出过去没想到但每个人都认同的方向。这确实需要花很多心力,但如果一个团队在长期竞争中没有共同学习的热情,那代价会更大。所以,共同愿景就是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第三个修炼。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当大家对愿景达成了共识后,还需要实现愿景的能力。可现实中我们常遇到的情况是,团队里每个人智商都超过120,但凑在一起,整个团队的智商却不到60。第四项修炼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团队学习是要让每个团队成员都能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交流思考问题的方式,互相启发,这样团队才能快速进步。前面说的这四项修炼听起来挺多的,而且内容也复杂,要真做起来还真需要点耐心和时间,否则也不能叫修炼了。但其实这些修炼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很清晰。这四项修炼实际上是在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要明确愿景,激发热情,对个人来说,就是要有自我超越的动力,对团队来说就是得有共同愿景;第二个问题是要让大家学会反思和学习,对个人而言,就是要意识到自己的一些思维定势,并且能够反省和改进,对团队来说,就是让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这四项修炼就像是个人和团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一个方法。你可能觉得前面这四项修炼讲的已经挺全面了,如果团队能做到这些,那肯定是很厉害了。那为什么还有第五项修炼呢?这就到了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什么是系统思考呢?其实它是一种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传统的教育让我们把大问题拆成小问题,这样可以让问题看起来简单一些,但也让我们丧失了一种从全局看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问题的某个部分,而看不到整体,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的因果关系迷惑。而系统思考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限,告诉我们世界是互相关联的,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只有具备了这种系统思考的能力,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想法。所以,虽然系统思考是第五项修炼,但它其实是前面四项的基础,你系统思考得越好,前四项修炼的效果也就越明显。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叫《第五项修炼》。
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系统思考。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第二个话题。刚才提到,在建立学习型组织时,第五项修炼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我们不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生活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比如说,公司里经常会看到各部门互相扯皮的情况,市场部门抱怨生产部门完不成销售任务是因为产品没做好,生产部门又说是设计部门设计的不好,设计部门责怪市场提的要求不合理,大家都觉得问题不在自己,而是在别人身上。还有工作中遇到那种看起来努力但不积极的人,你说他不努力吧,他确实尽职尽责完成了所有任务,但你说他努力吧,又感觉不到他的积极性,因为他只做自己份内的事,从不多做一步。这样的人还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因为他认为我拿多少工资就做多少事,这有什么问题,我已经把本职工作做好了。这些问题从表面可能是沟通问题,也可能是个人态度问题,但如果往深了挖,其实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系统思考的方式。很多人把组织看成一台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上的螺丝钉,而懂系统思考的人,则把组织看作一个生命体,这种差别很大。把组织当机器管理,就意味着每个人只管自己那部分,其他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就与己无关,所以各部门才会互相扯皮,那个员工也只会做份内的事。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缺乏系统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问题:第一,她特别短视,只看到简单的因果关系,问题来了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第二,他的视角非常局限,只关注局部,看不到整体。而系统思考正是要打破这两个问题,帮助我们改进。
举个例子吧,1933年,美国正处在经济大萧条中,数千万人失业,银行倒闭,人们恐慌的排队取钱。当时罗斯福总统怎么解决的呢?他没有简单的让大家相信政府,而是通过广播向全体美国人解释银行的运作方式,银行不是把钱放在保险库里,而是用这些钱去给企业贷款,让经济运作起来。他的这段解释,让大家明白整个金融系统的运作机制,重新建立了对银行的信任。结果第二天,很多人又把钱存了回去。罗斯福没有从具体的问题入手,而是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解决问题,这就是系统思考。同样的,在很多历史事件中,杰出人物都是用这种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的。你看,这就是为什么系统思考这么重要,它不仅仅是一个修炼,而是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前面说到,前者的思考停留在表面,而后者找到了战争背后的规律,这就是思维的不同。思路决定出路,认知的高度决定行动的效果,而系统思考就是提升我们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公司在竞争中能用这种思路来考虑问题,整体竞争力就会大大提升。所以第五项修炼中的系统思考很重要,能带来很大的帮助。
那么怎样掌握和应用系统思考呢?我们先来聊聊方法。锻炼系统思考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找关系,这个找关系可不是人际关系,而是分析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比如为什么汽车能跑起来,一般的想法是踩油门加速,这是一种找原因的方式,但用系统思考看会更复杂一些。我们把汽车当做一个系统,里面有车速、油门和刹车三部分,油门越大,车速越快,刹车越紧,车速越慢,这就是在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论分析什么事,都可以从中找到系统的运作方式。你可能会问,难道每件事都要找关系吗?其实不用太担心,因为所有关系大体分为三类: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反馈。正反馈就像你踩油门,车速变快,两者正相关;负反馈是起稳定作用的,比如刹车和速度,踩刹车速度就变慢,是负相关的;延迟呢,是指一件事情发生后,另一件事情过一段时间才会跟着发生,比如洗澡时,热水龙头打开后,过了几秒钟才出热水,这个过程就存在一个延迟。延迟在系统思考中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我们大脑的认知,当行动和反馈之间有延迟时,学习就会变得困难。比如垃圾袋丢弃后,几百年后才影响环境,这种长时间延迟让我们很难重视,而老师频繁考试就是为了给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习更有效。所以,系统思考、理解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把它们用到公司、生活等各种场合,都会有很多帮助。
不过新问题来了,即使理解了这三种关系,还是感觉每件事都需要大量分析,这工作量不小。其实你做多了会发现,世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很多看似不同的事情,其实背后有相似的系统模式。就像数学里的加减乘除和公式,正反馈、负反馈、延迟就像数学中的基本运算,而系统思考中的公式就是系统的基本模型。掌握这些模型,我们就能更快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在各种模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增长极限模型和转移负担模型。增长极限模型的意思是,事情顺利发展时,快速增长往往会带来副作用,可能让系统发展减缓甚至逆转。比如,你因擅长演讲而走红,邀请不断,但如果演讲太多,就没时间学习新东西,最终失去新鲜感和观众的喜爱。在生活中,恋爱也是如此,刚开始,两人关系越来越好,随着互相了解越深,缺点也暴露出来,可能导致关系恶化。这时,系统思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问题,不是只在表面上少说几句,而是调整心态,理解彼此。同样,当发现演讲收入减少时,不是加大营销或降价,而是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内容,推动系统健康发展。系统思考让我们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第二种常见的模式叫转移负担,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通常是见到什么就解决什么,但问题的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只是因为它难以解决,所以我们会先处理表面上比较简单的部分,把困难的部分搁置一边,这就是转移负担。举个例子,假如工作压力很大,为了缓解压力,很多人选择喝酒,这就是一种转移负担的方式。其实真正的问题可能是需要提升工作能力,但因为提升能力很复杂,大家就选择了简单的方式喝酒。再比如在工作中,一个新手没做好任务,老员工或经理看到急了,自己动手把工作完成了。这么做并没有解决新员工的能力成长问题,只是暂时完成了任务,这也是一种转移负担的模式。这就像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转移负担模型是由两个负反馈构成的,一个是治标的负反馈,比如通过喝酒来缓解压力,另一个是治本的负反馈,即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花时间来改变。前者容易做到,而后者则比较困难,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更容易的方式。但如果我们能理解系统思考和转移负担模式,就会知道问题出现时,应该追究它的根本原因,选择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当生活中有两条路可选,选较难的那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标本兼治。从系统思考的角度看,就是选择治本的方法,可以同时治标治本,但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因为那只会暂时缓解压力,未来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转移负担模型。
好了,以上就是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了。我们总结一下,五项修炼指的是提升团队学习能力的五个重要方面。从个人角度看,就是建立自我超越,并不断调整心智模式的过程;从团队角度看,就是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这四项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都建立在系统思考这个第五项修炼的基础上。所谓系统思考,不是简单的看局部的因果关系,而是从全局、整体、互相影响的角度去思考。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旦掌握了这种思考方式,就能帮助我们更快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最后,在培养系统思考能力的过程中,要掌握一个方法和两个工具。一个方法是所有事物的关系只有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三种,利用这三种关系能帮助我们思考很多问题。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现成的模型,更快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两个模型是增长极限模型和转移负担模型,需要避免陷入思维陷阱。
到这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聊的差不多了。关于《第五项修炼》,我摘录了几句本书的精彩文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咦,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
二、我们越是用力推系统,系统反弹的力量就越大,这就是系统的杠杆作用。
三、心智模式深植于我们心中,影响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它决定了我们如何解读信息,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如何采取行动。
四、解决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并不是拿出行得通的解决办法,而是把问题的根源看清楚,也就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状与真正的问题之间的区别。
五、团队学习能培育超越个人视角局限,以看清更大图景的集体技能。
好啦,感谢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