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理财理财
读懂巴菲特的投资逻辑
铛铛铃2025-08-30【理财】17人已围观
简介
这期的读书会呢,要给大家带来的是《读懂巴菲特的投资逻辑》这本书。
其作者马红漫呢,是被誉为最专业的财经媒体人。他不仅仅是知名财经自媒体“财经马红漫”的创始人,还是上海交通大学中汽院企业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身兼同济大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他,还作为经济学博士、财经主持人等身份活跃在荧屏当中。经常关注财经方面消息的听众们,应该都听说过他。
市面上关于巴菲特的书和文章呢,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几乎对全世界所有的投资人而言,“巴菲特”这三个字恐怕是无人不知。国内稍微关注财经和投资的读者,都应该非常熟悉传说中的股神巴菲特,都知道巴菲特名下的那家叫做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无论是交易所里巴菲特手拿可口可乐的新闻报道,还是关于那顿价值连城的午餐的猜测,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有关于巴菲特的书籍和文章呢,更是数不胜数。这样一个似乎被大家研究透了的人物,还有什么值得写的呢?这么一个“坑”,为什么马红漫还要往里跳呢?
今天呢,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读懂巴菲特的投资逻辑》这本书,看看马红漫笔下的巴菲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启迪。
我们一共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本书。
第一个方面,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巴菲特的人生和他的投资逻辑。要想真正地读懂巴菲特,就需要了解他的人生细节,从而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能够进一步深入认知巴菲特的六个投资法则。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在美国的奥马哈市。了解美国历史的听众都应该知道,美国在1929年出现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在两年的时间里,美国近70%的人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巴菲特几乎就是伴随着这次危机降生。当时巴菲特的父亲是一名赫赫有名的证券从业人员,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他们家庭的经济情况受到了严峻的威胁。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可能受到父亲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开始攒钱进行股票投资。
巴菲特12岁的时候,就带上了自己的姐姐一起买股票。当时两人一共花了差不多120美元,买了三股的股票。后来这只股票暴跌,小巴菲特被套牢。等到解套的时候,他立马全部抛掉进行止损,结果这只股票最后又涨到200多美元,让小巴菲特后悔不已。从这个故事里呢,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巴菲特12岁的时候,就体会到了被套牢的痛苦,同时呢,他还体会到了一种带别人一起投资却投资失败的愧疚感。所以日后巴菲特在自己的投资逻辑里,总会提到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投资绝对不能亏损,因为亏损会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痛苦。
青年的巴菲特有着非同一般的求学经历。他一开始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求学的,但是在这个享誉世界的商学院,巴菲特待了两年就离开了。退学之后的巴菲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学业。接着巴菲特又申请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也正是在哥伦比亚大学,他成为了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的弟子。
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也遇到了自己未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查理·芒格。这位老先生现在已经90多岁了。在和查理·芒格的合作过程中,巴菲特不再大量地投资公司,而是把自己重仓的公司控制在十家之内。与此同时,他遵循着一条习惯,也就是巴菲特常常提到的不熟不投,意思就是遇到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行业,就不去投资。所以巴菲特在选择投资的公司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产品线简单、管理层是他熟悉的公司进行投资。同时他也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会为了赚钱去跟风投资那些当下风头正劲的企业,而是让自己先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如果遇到不懂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把这种商业模式带入到自己能理解的模式中去考虑,让不熟悉变成熟悉。
好,我们简单了解了巴菲特的成长之路呢,也知道了他的一些投资理念。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看巴菲特的投资法则。
第一条是管住自己的手。在进行投资之前呢,首先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要有自知之明,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虽然巴菲特说他非常了解自己能力的边界,但其实他也有高估自己能力的时候。比较出名的案例就是巴菲特投资了他并不熟悉的科技行业,他购买了IBM的股票,最后浮亏了10.8亿美元。当时巴菲特没有看到的是,类似亚马逊等等为代表的云计算服务正在冲击IBM。可见,如果对不了解的领域盲目投资,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就容易吃亏受损。
巴菲特的第二条准则是寻找好公司。那什么是好公司呢?第一个标准就是能够持续盈利。举个例子,巴菲特在对吉列剃须刀的投资当中呢,一是认为吉列刀片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呢,就是看准了企业的管理层有面对市场的决心,以及开发升级新产品的能力,这是这家公司产品能够盈利以及持续盈利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评估一家公司,需要知道企业是否有自己的护城河,是否有足够的权威性,是否有健康的运营能力和稳健的财务状况等等。只有把这一切都了解清楚了之后呢,我们才能耐心地选择等待机会。
巴菲特的第三个投资方法就是规避风险。这样子呢,这很好理解,首先就是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大家第一要务就是要克服自己的赌性,要把握自己价值投资的核心。重点在于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和自己可承受的损失。
巴菲特的第四和第五个投资法则呢,可以联系在一起,就是要读懂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了解公司的管理层。这两项其实都是针对公司而言,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公司运转的情况。
巴菲特的最后一个投资法则,简单来说就是股票应该何时买、何时卖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何时买入的问题。对于巴菲特而言,他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买入情况的预设,它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公司确实非常好,任何时候买入都是对的;第二类,就是好公司突然出现了负面消息,然后你买入,这肯定错不了;第三类,就是公司目前不符合你的条件,但你可以等到它符合的那一天选择买入。这就是巴菲特对于买入时机的三个情况预设。
那么如何选择卖出的时机呢?其实做投资最难的不是买入,而是卖出的时机。巴菲特认为,如果一家企业一直保持不错的竞争优势,那就没有必要卖出。如果一定要卖的话,一般来说只有三种情况:一是你需要钱去投资比手头这家公司更好的企业;二是牛市当中市场太狂热,导致公司估值已经到位,你需要卖出;三是当企业失去了自己持续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你可能需要考虑卖出。
你学会了吗?
那再简单讲述了巴菲特的成长经历以及拆分了他的六个投资法则之后,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方面。为什么国内巴菲特信徒读了那么多关于巴菲特的书,却没有赚到钱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我们第二个部分要讲的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差异。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证券市场。美国的证券市场是什么样的呢?美国证券市场的历史悠久,同时呢,总体市场的发行规模和交易量都很大。在美国有三大股票交易所,一个叫做美国纽交所,一个叫做美国证券交易所,一个叫做纳斯达克,每一个体量都很大。美国市场规模大、品种多的特点,使得公司无论大小都有公开融资的机会。另外让人很羡慕的是美国的转板制度,这意味着企业能够在美国多层次市场当中可以无缝连接,这是A股资本市场最大的一个空白和欠缺。在美国,你投资的上市企业不行了,直接降级,降级之后还可以降级。反过来,如果企业资本的净值、总市值、利润任意一项在一定规模上就可以进行转板了。
美国的股票交易没有涨跌停的限制,也没有T加一的限制,股票可以随时买卖。另外呢,美国股票市场还存在场外交易的制度,比如说四点钟收盘之后,还有很多证券公司提供场外的电子交易,一直到晚上。所以美国的交易经常会有所谓的盘前和盘后交易价格的说法,这是我们A股市场中没有的。
美国市场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这是美国资本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同时呢,为了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经常在联邦法律的框架内,针对不同的监管对象,制定非常详细、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配套出台各种文件来解释相关的法规。像纽交所、纳斯达克这样的交易所,除了提供交易平台,也有责任维护市场秩序,所以交易在美国的市场责任和权力要比我们A股大得多。
上面我们主要讲的是美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巴菲特就是在这样历史悠久,同时呢,又受到严格把控的市场内进行投资的。那么中国与美国的投资市场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呢?
首先是中国资本市场受到政府政策调控的影响比较大,比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在中国政府政策的推出和执行效率很高,往往可能在一年内就能够在市场上看到立竿见影的影响,这是美国投资市场无法比拟的。
第二个差异就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经济形势。虽然我们的经济走势趋于平缓,但中国仍然有着很庞大的消费群体,这就意味着只要企业产品做得好,肯定会有机会发展起来。另外呢,中国的工业制造产品线是全世界最完善的,因此中国未来在微观层面的投资里会有重要的发展机遇。
第三个方面是通过第一和第二两个部分,我们知道了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也知道了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之间重大的差别。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我们无法照搬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那么下一步要如何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放到A股市场中来操作呢?我们第三个方面的重点,就是要讲作者融会贯通之后的巴菲特的A股生存法则。书里分了三个阶段,入门阶段、进阶阶段和大师阶段,用一种渐进的方式来阐述如何接近巴菲特。
我们先来看看入门级的A股生存法则。在A股的实践过程中,你的投资标的应该是你有了解、能看得懂商业模式的公司,贯彻不熟不投的理念。其次,对于产业的选择,主要着眼于产业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长期稳定性两个方面。其中稳定性是巴菲特特别看重的因素,因为如果你打算持有它10年或是15年以上,你就必须选择一个处于稳定发展中的行业。而企业的选择,巴菲特则习惯从稳定的行业中选择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
其次,A股的入门生存法则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读懂财报,这会让我们避免最基本的风险。我们可以找几张财报一个一个地去看,然后尝试对公司的基本面做出分析,也可以去看看高手的分析,或是做相关的咨询。在实践与参考学习之下,你的分析水平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那当我们知道了如何看企业之后,要如何才能判断买入价格低于其价值呢?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啊,要知道价值投资的根本就在于两个字——价值。我们要知道这家公司值多少钱,才能确定现在的股票价格是否值得买入。简单说就是这家公司未来某个时间点能够赚到的所有的钱,比如说10年之后能赚到的所有的钱是一个亿,那你就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做一个贴现,贴现到现在,意思就是把这一个亿扣除掉这10年里会发生的利息和通货膨胀等等带来的货币增值,你就可以测出它的内在价值,从而可以利用这个内在价值来对比现在的这家公司的估值,一旦估值低了,就是你入手的时机。虽然内在价值很难测算,但作为投资人,即便再难,我们还是需要想方设法尝试去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进阶级的A股生存法则。第一点就是长期持股,耐心等待。举个耳熟能详的案例,巴菲特1986年开始用6亿美元买入了9900万股吉列公司的股票,帮助吉列公司挡住了投机者的恶意收购。从那以后,巴菲特就没有做过任何事情,而是静静地去持有这些股票。巴菲特持股不动,16年之后,因为宝洁公司的并购,他手中的股票大涨,巴菲特持有的股票总值超过了50亿美元。这样来算的话,平均每年的收益率达到了14%。
第二点是要做基本面的信徒。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技术面,技术面是指行业常说的量价分析,简单点就是看K线图,看趋势和成交量,以及两个指标基础延伸出来的各种指标。技术面可能对于我们确定短期内的买点和卖点有一定的参考,但是在这之前呢,基本面才是前提,基本面解决的是我们买还是卖的问题。所以啊,基本面才是价值投资的根本。
第三点就是要耐心等待买入价格的出现。关于买入,巴菲特有两个核心点,一是这家公司的价格确实被低估,比如出现了大幅下跌或是大熊市的时候,这肯定是最好的买入点;第二个就是这个股票的未来趋势一定是向上的,未来的业绩能够继续提升,以至于净资产能够不断增加。之前作者也提到了买入的几个关键点,我们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待这样的时机。
最后呢,我们再来说一说大师级的A股生存法则。首先是如果判断失误就要及时止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账户,相同的金额的钱,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的分量是不一样的。比如你丢了100块和出去花了100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多投资人很容易把每一只股票视为一个单独的账户,一定要保证每一个账户都要盈利,却不去看总账,一味地关心个股的亏损,好像割掉很心痛,这是止损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A股中,什么样的股票应该下决心去止损呢?有这么五类:第一类是有可能被技术进步淘汰的行业,比如说胶卷;第二类是在一个所谓赢家通吃的行业之中,投资的公司属于行业之中的小公司,比如互联网行业,一般都投老大,老二老三根本活不下去;第三类就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第四类是达到景气顶点的周期股;第五类就是那种有会计欺诈问题的公司,这样公司应该敬而远之,比如说大名鼎鼎的獐子岛。
那今天的读书会就到这里了,你学会了吗?
股神巴菲特在全球范围内有无数的追随者,每个人都试图尝试用巴菲特信仰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财富,但是却很少听到这些追随者们能够复制巴菲特的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呢,作者认为很多人可能只是买了书做做样子,没有认真地读。
第二个原因,作者觉得很可能是没有人读懂巴菲特,要把巴菲特的投资观念与他的人生细节贯穿起来,理解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三个原因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时候你觉得你理解了,等真正操作的时候,又发现很难去用巴菲特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于是巴菲特越来越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你读过他、了解他、追随过他的理念,但却无法为你的投资带来改变。
《读懂巴菲特的投资逻辑》这本书将以上种种问题的精华汇集于一本书里,既有微观层面的巴菲特人生细节和投资理念的剖析,又有宏观层面的国家投资环境的对比,还将巴菲特的投资法直接融入到本土读者熟悉的A股市场当中,既有理念阐释,又有实践印证和指导。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让投资人能真正触及到巴菲特的好书。
好了,今天的读书会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