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经济经济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是如何统治世界的?
铛铛铃2025-08-22【经济】2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向你推荐一本很棒的历史书。
书名是《布雷顿森林货币战》,副标题是“美元如何统治世界”,作者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国际经济专家本·斯泰尔博士。
在今天回顾60多年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以及会议幕后的那些谈判和斗争,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如今的中国和1944年时的美国,有不少相似之处。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则被巨额的战争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则成了最大的债务国。同时,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未来充满期望,也越来越有信心去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就像当年美国挑战英国一样。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今天的中美关系和当年的英美关系,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国虽然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但持有的都是以美元计的债券,作为谈判筹码,债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中国来制约美国,仍然带有问号。另外,经过两次大战,那时的英国基本已经被掏空,其首都伦敦被炸得面目全非,基本只剩下一副空架子。而今天的美国还不至于如此落魄。
如何以史为鉴,从美国和英国的谈判博弈中学到经验教训,从而智慧地处理中美关系,是我们很多有识之士都应该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下面就让我为你好好介绍一下这本书。
对于那些对金融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让我先为你简单说一下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盟军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眼看日本和德国快要投降了。因此,盟军各国开始考虑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
为什么国际金融秩序很重要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用什么货币结算?如果发生收支逆差怎么办?在二战中,像英国这样的国家欠下了巨额债务,接下来怎么解决这些债务?这只是几个问题而已,各国政府需要解决一大堆类似的难题。
在这里需要向你稍微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在二战以后,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金本位制,各个国家将自己的货币和黄金以一个固定的兑换率锁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在这样以黄金为中心的货币系统中,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基本是固定不变的。从1800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00多年里,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基本一直在一比4.86左右,当中有一个小的波动,即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在那段时间里,英镑兑美元汇率涨到一比十左右,但是在南北战争结束后,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又恢复到一比4.86。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贸易秩序被颠覆,贸易量急速下降,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暂时终止金本位。4年后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很自然的,大战结束以后的各个国家又逐渐回到金本位,开始慢慢恢复国际贸易。
1925年,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决定回归金本位,将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再度固定在一比4.86左右。但是由于英镑被极度高估,该金本位制度风雨飘摇。这主要是由于英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花费太多,欠下了巨额债务,国内产生了高速通胀,高通胀导致英镑的实际购买力大大下降,因此大家纷纷用英镑去换取黄金,导致英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大幅度缩减。这个时候的英国政府,其实已经无力再维持英镑和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了。
1926年,英国的煤矿业发生大萧条,失业率急升,矿工进行了大罢工。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大萧条。在这一连串事件的打击下,英国经济陷入衰退。1931年,英国政府宣布放弃金本位,允许英镑贬值。
接着到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政府又开始忙着动员打仗,国际贸易再度迅速萎缩,没有什么人有闲情逸致去关心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
因此,到了1944年,眼看二战快要结束时,各国政府齐聚美国的布雷顿森林,讨论如何重建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来自44个二战同盟国的730名代表参加了该会议。虽然有44个国家参加了该会议,但其实会议的主角只有两个,那就是二战爆发前的世界金融旧秩序的代表英国,以及二战结束后的世界金融新秩序的主导者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也可以被看作英美两个国家关于未来世界金融规则的一场谈判和角力。
英国派出的会议代表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美国的代表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德克斯特·怀特。
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之前,有两个历史背景值得一提。
首先,美国已是世界老大。美国是两次大战中唯一一个本土没有受到过攻击的国家,同时,美国在二战临近结束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当时任何一个国家。由于战争,大部分的政府都负债累累,唯独美国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在当时拥有世界上约3/4的黄金储备。因此,从布雷顿森林会议中讨论出来的任何国际货币体系,都会以美国为中心,即使英国极力反对,也基本无济于事。
其次,各国都看到了英国在1925年到1931年间不成功的金本位经验,因此希望吃一堑长一智,建立一个比金本位制度更好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一套新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和黄金可以自由兑换,兑换价固定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同时,世界其他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都以美元计价和交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就相当于黄金,世界各国政府在积累了以美元计的外汇盈余后,可以拿着手中的美元向美国政府交换黄金,这也是“美金”一词的由来。
现在回头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从此之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外汇储备中的主要货币。
布雷顿森林会议可谓是英国的伤心事。当时的英国谈判代表凯恩斯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也被称为凯恩斯计划。他提出,国际清算同盟发行一种全新的统一国际货币,名叫“班克”,货币的分配份额按照二战开始之前的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这个计划实际上主张恢复多边清算,取消双边结算,暴露出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意图。
根据斯泰尔博士的研究,事实上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前,美国政府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草案的95%的内容,该草案也被称为怀特计划。所以,英国代表是否参加会议,来了以后的谈判过程,基本上都是过场性的。凯恩斯理想中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有趣的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前夕,华尔街有一批银行家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一份方案,以英国政府拒绝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为条件,向英国政府提供至少30亿美元的贷款。华尔街银行家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原因在于,以怀特计划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主要颠覆的对象有两个:英帝国主义和华尔街银行。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国际间的货币和信用体系主要由美国政府的财政部以及美国政府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就是IMF说了算。但是凯恩斯否决了华尔街银行家们的提议,这背后有不少复杂的原因。其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原因是,凯恩斯觉得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布雷顿森林会议说服怀特和美国政府,将自己的计划或者自己计划的一部分融入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如果可以达成这个目标,凯恩斯将被载入史册,成为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奠基人。
可惜凯恩斯失算了。本书的作者斯泰尔博士基于他的研究认为,事实上,美国政府想要瓦解英帝国主义,用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想法是蓄谋已久的。
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第1776号案,又称租借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与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关系的国家政府。基于租借法案,美国政府开始向英国、前苏联、法国、中国等二战盟国提供大量的战备物资援助,其中向英国提供了大约价值314亿美元的物资援助,算上通货膨胀,这笔钱相当于今天的4000多亿美元。
在斯泰尔博士看来,租借法案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国力,直接导致了英国的破产。早在二战爆发前,美国政府就对英国在全球建立的殖民体系有诸多不满。因此,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有一个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战略目标:寻找机会把英国苦心建立的殖民帝国彻底瓦解。毫不夸张地说,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成立租借法案时,将英殖民帝国瓦解,并建立一套新的国际安全和贸易秩序的目标就已经在计划之中了。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前,美国的谈判代表怀特和他的上司,也就是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确立了通过此次会议建立新国际秩序的四大目标:
一、和平肢解大英殖民帝国;
二、争取让苏联成为美国的和平盟友;
三、德国会被去工业化,重回农耕时代;
四、基于国际间的短期贷款,建立一套新型的多边贸易系统。
如今回过头来看,上述四大目标,只有第一个目标,也就是和平肢解英殖民帝国得到了实现。至于其他三个目标,前苏联在二战结束迅速和美国陷入冷战,东西方的对峙持续了50年左右,一直到前苏联解体才宣告结束。由于冷战的发生,德国成为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不仅没有被去工业化,反而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迅速重建,并成为继美国之后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而国际间贸易和清算的基石——布雷顿森林体系仅仅维持了不到30年,就在1971年就宣告寿终正寝。
我们现在来具体看唯一一个实现的目标,看看美国是如何和平肢解大英殖民帝国的。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美国谈判代表怀特成功地让英国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极大让步:
第一,英国废除了英属殖民地的特别优待政策;
第二,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值;
第三,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作为新的核心。
作为交换,美国政府向英国政府提供了价值37.5亿美元、年息2%的长期贷款,来帮助英国延缓偿还因租借法案欠下的债务。这笔贷款一直到60多年后的2006年才完全还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租借法案开启了大英帝国破产的序幕,而布雷顿森林会议则彻底宣布了英殖民帝国的崩溃。当然,从英国政府的角度来说,在二战时被德国步步紧逼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如果不通过租借法案寻求美国的支援,那么英国可能会很快就向德国投降了。两权相害取其轻,这其中的苦涩滋味大概只有英国人自己能够体会。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另一个产物是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时的设想是,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帮助众多国家进行战后重建,向他们提供长期贷款;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维系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汇率制度。
一个可能让人感到有点奇怪的地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刚成立的时候,美国拥有绝对优势的投票权重,但是该组织的总裁却总是由欧洲人担任。在IMF建立初期,美国的投票权重高达35%,远高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来该比例逐年下降,截至2018年年底,美国的投票权重为17%左右。作为IMF中说一不二的老大,美国为什么要把该组织的领导位置拱手让给欧洲人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当时美国的一桩政治丑闻。本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设让美国政府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的谈判代表怀特担任IMF的总裁一职,但是时任联邦调查局,也就是FBI局长埃德加·胡佛向杜鲁门总统上交了一份非常长的机密报告,并在报告中指出,哈里·怀特很可能是苏联间谍。
哈里·怀特到底是不是苏联间谍,一直到今天都存在争议,成为了一桩悬案。但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杜鲁门总统不可能让怀特担任IMF总裁,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给他一个IMF美国代表的虚职,隔离到一个没有实权、与世无争的位置上。
问题在于,怀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美国英雄,如果怀特在IMF担任二把手,就很难找到另一个美国人去做他的上司。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美国政府提出一个看似宽厚的方案,那就是世界银行的总裁职务由美国人担任,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一职则由欧洲人担任。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对当时的来龙去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我特地采访了本书的作者斯泰尔博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收听我和斯泰尔博士的访谈录音,做更多详细的了解。
在访谈中,我特地问斯泰尔博士有什么建议要和广大的中国读者朋友们分享。他想了想,说道:“人生有风险,许愿需谨慎。”
在斯泰尔博士看来,美国政府致力于推翻英殖民帝国建立的世界贸易秩序,并获得了成功,但是他觉得美国本来没有想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因此美国后来成为了世界警察,有点阴差阳错、无心栽柳的感觉。而当上了世界警察的美国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有很多他们本来没有想到的责任和成本需要美国政府承担。
举例来说,美国的货币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成为了世界货币,美国政府可以借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行美元债券,通过借钱增加自己的消费,用几乎无成本印发的纸张换取其他国家提供的实打实的产品和服务,向全世界人民征收铸币税。但是这也让美国深陷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的泥潭无法自拔。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寅吃卯粮,过度透支自己在未来的购买力。如果哪一天美元不再被全世界其他国家接受,那么美国就会面临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
为了维持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国需要维持高昂的军费支出,以保证世界贸易体系继续围绕着美元转。这些成本可能一开始连美国政府自己也没有完全预料到。
站在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师知识渊博,殚精竭虑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但是这个体系从被设计出来的第一天起,就注定带有先天缺陷和生存风险。
具体来讲,美元是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使用的基准货币,而美元和黄金以一个固定的汇率挂钩。在这种美元和黄金的双本位制度下,如果美国有贸易顺差,那么全世界都会面临美元流动性和储备的短缺,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而如果美国发生贸易逆差,那么这将威胁到世界各国对于美元的信心,并动摇美元和黄金之间自由兑换的承诺。也就是说,不管是顺差还是逆差,都可能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甚至威胁体系的存活。
事实上,后来的历史发展确实顺着后面一条路径不断推进。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积累了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因此世界其他各国不停地用他们贸易顺差积累的美元向美国兑换等价的黄金。这个趋势一直持续,使得美国国内的黄金储备急速下降。
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刚刚签署的时候,美国的黄金储备大约可以覆盖所有流通美元的55%左右,而到了197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只能覆盖22%左右的美元。过低的黄金储备以及越来越多的美元严重威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定海神针,那就是美元和黄金的自由兑换。也就是说,美元和黄金从此脱钩,任何人不能再用美元兑换黄金,美元的币值不再由黄金背书,而纯粹取决于美国政府的信用。这一决定代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完结,世界货币体系从此进入没有任何实物资产背书的纯纸币时代,这也被称为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各国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毫无忌惮地自由印发本国货币。由于不受任何背书资产的限制,政府在理论上可以印发无限量的纸币。而根据历史经验,如果政府印钞的数量不受限制,则有引发高通胀甚至是恶性通胀的风险。
2008年,次贷问题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因为当时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央行为了应对危机,发起了好几轮量化宽松,通过增加几倍的货币供给来挽救濒临崩溃的银行和保险系统。这种做法的利弊一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还是充满了争议。一方面,海量的货币供给确实扶大厦于将倾,对银行系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另外一方面,这种只救大银行而不顾其他实体经济的做法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急速扩大,在某些资产类别中形成了价格泡沫。由于央行提供了大量廉价甚至是接近免费的货币供给,导致普通老百姓在银行中的存款利率超低,回报甚微。而那些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喜欢承担风险的冒险家们则可以以极低的利率获得大量资金,继续他们的冒险游戏。
这种副作用对于英美社会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还有待我们做更多的观察研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上两代霸主的权力转移过程。强权国家争取世界的主导地位,成为世界规则的制定者,本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成本最小化,尽量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过渡,是我们很多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美国和英国在1940年代的那场交锋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推荐能给你带来价值。
以上我讲述的内容基于2014年4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布雷顿森林货币战》。我是武志坚,我提倡基于证据主义,坚持理性投资。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下一篇: 《超级聊天术》闲聊力就是生存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