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慢思考》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的代表作 教我们如何在一心多用的时代

铛铛铃2025-08-07励志577人已围观

简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依然的频道,祝大家享受愉快的听书时光。今天要为您解读的是《慢思考》,它的副标题是《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8万字,我会用18分钟左右的时间为您讲解书中的精髓,也就是在一心多用的时代,如何保持专注和高效的工作状态,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每个人似乎都想成为多面快手,仿佛这样才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不落后于他人。例如,每隔几分钟,我们就会打开手机,浏览各种信息和八卦。看到网络上的各种学习平台,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第一时间就选择报名学习。上下班的路上,还总是一边打电话一边开车。然而我们没有发现,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一天结束后,总会有一种失落和愧疚感涌上心头。这天看似很充实,可很多该做的、想做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去做。可睡一觉之后,我们又会重复这种生活。明明很努力,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也许我们缺乏的就是这个时代最需要养成的一项能力——专注力。

  很多人觉得专注力并没有那么重要,而最大限度的多任务并行工作,才是高效的工作方式。但如果了解大脑的工作环境,就会知道专注力有多重要了。大脑最喜欢的工作环境是一次只做一件事,那些看似一心二用能完成的工作,要么会心不在焉,要么会频频出错,还会大量消耗能量。

  本书的作者特奥·康普诺利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荷兰自由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也是多个跨国公司的顾问。他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神经学到企业管理等。他擅长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整合,并以简明、有趣、实用的方式向大家普及。他的其他著作还有《压力:亦敌亦友——工作和家庭中的压力管理》。本书主要为我们介绍在信息超载的时代,大脑是如何思考的,哪些行为影响了我们的深入思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变得专注而高效。

  下面来详细讲述书中的内容。第一个重点是关于大脑的惊人真相,大脑是如何思考的。从原始人进化成现代人,历经了几千万年,我们每天都在用大脑思考和工作,但未必了解它的组成结构以及运行方式。人类大脑可以算是已知宇宙里最复杂的物体,虽然在各种节目、比赛里,机器人屡屡从速度和准确率上打败人类大脑,但即便整个万维网、所有的服务器、网络接入点、主干网、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及连在网上的每一台电脑,加起来还是比大脑简单和原始得多。可以说大脑里每一个神经元,每一个都算是一台小型计算机。如果想发挥大脑的最佳潜能,让大脑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工作机制。我们的大脑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这三个脑像三个好朋友,大部分时候能亲密无间的分工合作,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工作。但某些时候,也会因为各自特点和分管区域不同,而出现竞争和矛盾。

  先认识思考脑,思考脑在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比反射脑晚得多。如果将工作的快速发展视为思考脑诞生的标志,那么可能直到200万年前,现代智人才拥有了发育完善的思考脑。而反射脑存在的历史已经超过5亿年。也许在我们的祖先进化成现代智人的过程中,某个猿人想到用火击退野兽、取暖、烤熟食物,或者住在海边的猿人把棍子一端磨尖用来抓鱼,就在这一刻,思考脑才慢慢形成和发育完善。这也是我们和其他动物得以区分的根本原因。因为拥有了聪明的思考脑,我们才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即便基因方面最像人类的黑猩猩,也只能用非常原始的方式进行思考,大部分行为处于模仿状态。思考脑的特点是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同一时间内无法有意识地专注于多个想法,一个以上的任务就会让他分心和疲惫。就像玩杂耍抛接球的小丑,手里永远是扔出一个球,再接住另一个球,大部分球在空中飞舞,他只专注手里的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和家人一起吃饭时很难听清同时和自己说话的两个人说的内容,和别人聊天时接到电话也很难兼顾两者,只能向一方说抱歉,停止一个任务的运行。很多人自以为可以在多任务之间灵活切换,但其实只是在很短时间内频繁切换和跳转多种工作,这会让工作时间变长、效率变低,也会消耗更多能量。

  接着认识反射脑,反射脑是大脑里最原始的脑,掌管常规的、不需要思考的事物。正因为有了它,思考脑才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完成更困难的工作。反射脑把我们经常做的一些工作变成习以为常的习惯和技能,一旦学会就不会遗忘,比如阅读、骑车和开车。所以有些人所说的一心二用和多任务工作,有时是因为两项任务中有一项是反射脑能完成的常规性工作,比如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聊天,但这是交通法规不允许的;或者一边刷牙一边听英语广播。不过不能说所有这类工作同时并行都不会出差错,但确实比两个都需要思考脑的工作容易完成很多。然而反射脑的缺点是,因为它能迅速对任何环境做出快速反应,所以很容易犯下错误,比如锚定偏见,如果和某人讨论一笔数百万的交易,在讨论一笔20万的支出,会对后一笔支出很快做出决定,反之则会更慎重,思考该不该花那笔小钱。光环效应会普遍高估成功人士的能力,低估他们的运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失败者则有相反的错觉等。

  最后,认识存储脑,存储脑的工作就像一个图书管理员,接收、整理和存储大脑每天吸收的信息、数据,以及大脑冒出的各种想法,然后判断是该舍弃还是存在长期记忆力。思考脑和存储脑是相辅相成,保持平衡的,其中一个开始工作时,另一个就会进入休息状态。与比尔·盖茨共同创建微软的西蒙·佩吉曾经提到西式3B创意时刻就是洗澡、洗澡和睡眠,这说明一刻不停的工作并不是最高效的工作方式,大脑同样需要休息、整理和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状态。

  第二个重点是,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哪些因素在不自觉地摧毁我们的大脑。在上一章,我们了解了大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运行工作方式,如果能根据大脑的优势和劣势好好利用它,就能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工作和进行其他活动。但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和环境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它的优势和劣势,就像给大脑套上了无形的锁链,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第一点是随时在线,虽然科技发展让我们能随时随地在线,便于联系沟通,但很多人把这种随时随地变成了无时无刻。调查显示,有68%80%的手机用户,会时不时检查有无新信息、提醒或电话,哪怕手机根本没有震动或铃声。人们每天打开社交网络的频率是每6分钟一次,即便社交平台上没有重要工作和信息等待处理。这种随时在线的状态不仅出现在生活中,很多公司和管理者也要求员工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保持在线。这种看似和时间赛跑的高效工作状态,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其实不是好主意,因为它会导致信息超载,大脑无法及时处理和储存信息,更无法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和决策。从长期来看,保持随时在线只会让工作效率更低,也会减弱人们的专注力。

  第二点是多任务并行,有研究表明,公司雇员只能不受干扰的在一个主题上坚持11分钟,而且这11分钟还会被切割若干个3分钟的小任务。一旦人们在工作时受到环境或自身内在的干扰,就需要花费25分钟才能回到原来的任务中。可见,大脑并不擅长多任务并行的工作模式,它还会对我们的智力、生产力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会发生交通事故,一边看书一边和他人闲聊,很难记住书里的内容和知识点,无法进行深入阅读。

  第三点是低水平压力,面对巨大压力时,我们更需要休息,因为人体不是为应付长期慢性压力而设计的,但我们却容易做出相反的举动,比如压缩睡眠、休息时间,减少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时间,以为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就能解决问题、应对压力。

  第四点是睡眠不足,研究表明,一个晚上的睡眠不足,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情绪。14天较轻度的睡眠不足,一个晚上睡六个小时或更少,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相当于两天两夜完全不睡。缺乏睡眠会损失大脑的许多潜能,专注力和创造力还会影响情绪。当睡眠不足时,思考脑无法继续控制冲动的反射脑,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更加原始、夸张,碰到负面情绪更容易出现过激反应。比如,长期处于压力和睡眠不足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会缺乏耐心,公司管理层对员工的管理会更严苛、不民主。

  第三个重点是如何解放我们的大脑,帮助它在大量的信息里高速运转。第一个解锁秘诀是离线思考,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完全脱离网络社交不可能,但我们可以离开爆炸式的讯息和虚拟社交,世界依然能正常运行,我们也不会缺失重要的东西。要做到离线思考,首先要找出一天当中最适合自己离线的时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好的时间是清晨,经过一整晚的放松和休息,大脑完全放空,相对清醒。有些人认为自己更适合晚上工作和学习,但从科学角度来说,白天因工作和社交会消耗大量能量和精力,晚上自控力和专注力相对变弱,所以清晨比晚上更适合离线思考或工作。另外,周日晚上可以抽几十分钟时间彻底离线,用于计划下一周的工作和学习计划。在离线时间里,把手机放在书房外面静音或关机,如果有阅读习惯,选择没有上网功能的电子书或纸质书,比在手机上阅读能更好地抵抗外界干扰,速度更快,也不容易感到疲惫。

  第二个解锁秘诀是批量处理,因为大脑不喜欢多任务并行的工作模式,所以批量处理任务的效率远远高于整天零打碎敲的工作模式。我们可以一次完成一个任务,或相对完整的一部分,拒绝所有干扰。比如工作时间里预先计划一个小时写报告,这一个小时就完全用于写报告,不接收邮件,也不开展其他工作。把密切相关的任务划分到同一批次,比如准备公司晚会,把写邀请函、打电话、布置会场等相关工作放在一起做。把不相关的任务、邮件和琐事丢到另外一个批次,这些常规性和不重要的工作可以放在一起完成。

  第三个解锁秘诀是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要让大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创造力,必须保证每天有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当然,有15%的人不必睡那么久,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为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设定两个就寝闹钟,晚上一号闹钟响起时,应尽量保证自己彻底离线,这个时间段离上床睡觉1.52个小时。2号闹钟响起时,启动睡前流程和仪式,比如听轻音乐、泡脚、喝杯热牛奶等。还要警惕午睡时间过长,如果有午睡习惯,尽量保证在20分钟左右。

  第四个解锁秘诀是科学应对负面压力,要妥善应对压力,需要知道自己早期警告的信号,并在此之前及时采取行动。可以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高,因为每个人的耐压能力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自己。压力太大就像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掉。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比如公司对员工、父母对子女,都应该帮助他们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鼓励和支持他们战胜压力。安排休息恢复的时间,压力有时是因为超负荷工作,出现这种情况就让自己暂停工作,放缓步调。适当的放松和休息不是偷懒,而是积攒更多能量,走更远的路。

  说到这里,今天要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回顾一下要点。首先,我们讲到了大脑的组成部分和工作机制,思考脑帮助我们深入专注思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反射脑反应速度极快,掌管常规工作;存储脑配合思考脑工作,在他休息时整理归纳信息。大脑的三个部分相辅相成,协调工作才能让工作效率最佳,身心愉悦。然后我们讲到了忽视大脑各组成部分的优势和劣势,会给自己套上无形的锁链,比如快节奏生活中熬夜、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等,这些违背大脑运行模式的行为会增加负担,让工作低效、生活节律紊乱。最后我们讲到了解开大脑锁链的方法是慢思考,在追求效率和快的时代,速度是大脑最大的敌人,我们应该顺应大脑发出的内在信号,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律,适当离线工作。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内容总结,恭喜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感谢大家对依然的支持,希望大家通过本频道增加认知,运用知识实现到财富自由,让人生更美满。如果你喜欢这类内容,请订阅我的频道,并给依然点个赞,谢谢。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