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解码宇宙》手持探寻秘钥,开启解锁宇宙深邃奥秘的壮阔之旅

铛铛铃2025-09-13科普566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解码宇宙》,

副标题是《新信息科学看天地万物》。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大多数人的认识当中,信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可能是一段新闻、一串数字、一篇文章,或者一堆名字。但这些只是信息很小的一个方面,它包含的远远不止这些。事实上,宇宙中的每个电子、每个原子、每个细胞都挤满了信息。信息论描述了地球上的全部生命,甚至描述了整个宇宙的物理结构。热力学定律、相对论、量子力学都是一种信息论。可以这样讲,信息塑造了宇宙。这本书正是从信息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宇宙万物,并向我们传达一个核心观点:宇宙或许就是一台庞大的信息处理计算机。

本书作者查尔斯·塞费是一名科普作家,他是耶鲁大学的数学硕士,同时又是纽约大学新闻系教授。数学的专业知识,加上新闻学的流畅文笔,让物理学中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领域,清晰而透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什么是信息;第二,信息论对物理学领域有什么影响。

首先,什么是信息?

1948年,一位只有32岁的工程师兼数学家,他发现了信息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信息可以被测量和定量。啊,这可是一个划时代的认知,也是信息论的基础。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正是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啊,也许你没有听过香农这个名字,但是你一定听说过比特币,比特这个词就是由香农创造的。比特其实是信息度量的基本单位。香农在用比特创建信息论时,立足点却是出奇的简单。在他看来,信息的本质就是问与答。

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二选一的问题,比如说你是男的还是女的啊,灯开着还是关了,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等等。回答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个符号来表示,比如零和一,用这两个数字代表是或否、对或错、男或女、红灯或绿灯。零和一能回答全部二选一的问题啊。零和一组成的这套答案就是二进制数字,一个数字代表了一个比特。回答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比特的信息。

那么,如果问题复杂一些,比如说回答一个四选一的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就需要四个比特呢?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名特工,去刺探敌人情报,得知敌人会在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四种交通工具当中,选择一种方式出行啊。现在你要用信号灯来传递情报,你会怎么样表示这四种信息呢?第一种方法啊,准备四盏灯,汽车挂一盏,火车挂两盏,轮船挂三盏,飞机挂四盏。这种方法比较直接,但是呢,也比较麻烦。我们呢,还有第二种更为聪明的方法,只准备两盏灯,每盏灯上加一个绿色镜,使它可以发出红光或绿光。那么可以这样表示:红红代表汽车,红绿代表火车,绿红代表轮船,绿绿代表飞机。怎么样,如果一个问题有四种答案,那么两盏灯,每盏灯各自红绿二选一,就完全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相当于有两个二选一的问题,只需要两个比特。同样,如果一个问题有八种答案,那么三盏红绿灯,也就是三个比特,就能够区分这八种可能。以此类推,不管一个选择题有多么复杂,不管它的答案有多少种可能性,只要答案是有限的,我们就都能用一个比特串来回答。

你可能玩过这样一个游戏,在心里边默想一个在一和1000之间的数字,我只需要问你十个是或者否的问题,就能够推算出你心里想的数字是什么。比如这个数大于500吗?否啊,这个数大于250吗?否。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提问,保证我会在十个问题以内得出正确答案。每一个是或否的问题都会给出一比特信息,都会减少答案的不确定性。区别1000种可能性,只需要十比特信息。这是不是大大低于你的预计呢?

香农发现,一个有N种可能性结果的问题,需要的比特数等于以二为底N的对数。也就是说,如果比特数是X,那么它能区分出的可能性等于二的X次幂。这一公式威力巨大,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是有限的,只有十的80次幂那么多啊。我们可以在整个宇宙当中任选一个原子,然后利用这个公式就可以算出,找到这个原子需要多少个比特信息。计算结果啊,保证是令你大吃一惊,筛选整个宇宙的原子,只需要266个比特。

然而,我们生活当中可不都是做选择题,经常会有开放式的问题,比如我问你,法国的首都是哪里,这样的问题呢,也能用比特来回答吗?答案是完全可以。法国的首都是巴黎,英文是PARISPARIS这个单词呢,可以看作为一串是或否的问题答案。英文字母有26个,我们要找到任意一个字母,就相当于在1~26的范围内,用是或否的问题来筛选排查。根据刚才的公式,需要提问五次,那么每个字母就可以用五比特来表达。PARIS有五个字母,拼出这个单词就需要25个比特的字符串。说得更直白一点,一切信息、一切答案、有限的问题,都能够用零和一组成的比特字符串来表达。

以上就是信息论的主要观点,信息从一个抽象概念变成了一个物理实体。在电脑当中,正是这些简单到只有零和一的字符串,构成了今天高度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信息论为科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堪称是人类思维的一次开天辟地的革新。不过这还不是信息论的全部功劳,信息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和物理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已经远远地突破了香农最初的设想,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真正的革命。

下面我们就来讲第二部分,信息论对物理学领域有什么影响。这里讨论了三个物理学中麻烦的悖论,击破这些悖论的武器正是信息论。

第一个领域,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中有一个分支叫做热力学,热力学有三大定律,我们这里呢,就说说热力学第二大定律。它是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如果没有外来能量施加作用,混乱和无序度只增不减。比如冷水和热水混在一起会变成温水,不会说一半冷一半热。这种无序的程度叫做熵,因此这一定律也叫做熵增定律。而这个定律呢,可以说是物理学中最无懈可击的定律之一了。可是电磁理论的发现者,大科学家麦克斯韦,却偏偏为这个定律招来了一个妖魔,给热力学第二定律戳了一个大窟窿。麦克斯韦提出这样一个思想实验,有一个充满气体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个无摩擦的光滑阀门,关上阀门可以把容器一分为二。盒子里面有一个妖魔,他可以操纵这个阀门啊,让冷热原子分开。比如说左边过来一个冷的原子,妖魔就打开阀门,让它移动到右边,左边过来一个热的原子,妖魔就关闭阀门,不让它过去。这样盒子会保持一边冷一边热,盒子中的熵逆向运转,而且由于阀门光滑无摩擦,也不耗费任何能量。这个悖论呢,叫做麦克斯韦妖。妖魔的妖哈。这个妖魔呢,不管是人还是机器,如果有一天他被制造出来,不消耗任何能量,就能够使熵减少,那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从此无法再约束宇宙秩序了。

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很多年,直到信息论亮出了降妖的宝剑。我们先来看一看“祛妖”的第一步啊,既然盒子里的妖魔用阀门将冷热原子隔开,那么他就必须首先判断,这个原子是冷还是热啊。也就是说,它需要对原子进行测量,提取信息。这个信息可不是白白得来的,只要你进行信息处理,代价就是要消耗能量。在这个绝对封闭的、漆黑一片的系统当中,如果妖魔不消耗能量,不付出代价,只坐着干瞪眼儿,而是根本无法判断原子冷热的,自然也就不能够将它们有效隔开了。紧接着还有“祛妖”的第二步,我们可以把这个妖魔看成是一台电脑,给他编入一个程序,命令他开关阀门。这台电脑先测量原子是冷是热,在磁盘上写下一个比特的测量记录,然后根据这个记录来执行程序,决定阀门是开是关。信息论说了,信息是一种物理实体,电脑的存储量是有限的,如果存满了,就得删除一些文件,腾出新的空间。删除记录的过程当中,它就会向外界释放能量,从而产生更多的熵。所以妖魔不可能不付出代价,就让熵减少,他先是要获取信息,然后要储存信息,最后要删掉信息,这些信息处理过程都需要付出代价,要么是妖魔消耗自己的能量,要么是增加了熵。信息理论打败了麦克斯韦妖,捍卫了热力学。

走出经典物理学,我们迈向第二大物理领域——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理论的基础之一。他告诉我们,用不同的观察视角来看,同一个物体得到的答案往往不同。比如,对于一个高速运动的物体来说,它的时间变慢、长度变短、质量变重。狭义相对论跟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样,堪称是一个完美的理论。但是,物理学家们有一个比建立完美理论还要过瘾的事,那就是击破一个完美的理论啊。狭义相对论同样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检验和质疑,其中最麻烦的就是谷仓内的标枪悖论。想象一下,有一名运动员手持一根15米长的标枪,向一座15米长的谷仓跑去啊。这座谷仓有一个前门,一个后门,门上安装了感应器,当标枪完全进入前门时,前门就会自动关上,同时后门自动打开。现在,运动员以光速80%的速度向谷仓跑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按照狭义相对论,高速运动的物体长度会缩短,运动员本人和一位原地不动的旁观者,会经历完全不同的景象。在运动员眼里,他以光速80%的速度奔跑,相对的谷仓就以光速80%的速度向他冲来。在运动员看来,高速运动的谷仓长度会缩短,从15米缩短为9米,标枪比谷仓长,所以标枪还没有穿过前门,枪头就会砰的一声撞到后门。而在一位旁观者眼里,谷仓静止不变,缩短成9米的是高速运动的标枪,当标枪全部进入谷仓时,前门关闭,后门自动打开,这时枪头离后门还有6米远呢,运动员毫无阻碍地就跑了出去。好啊,这下可抓到了爱因斯坦的弱点了,同样的事件,运动员和旁观者一个看到了碰撞,一个看不到碰撞,狭义相对论自相矛盾了啊。如果说你觉得听得费解的话,可以去看看听书笔记当中的示意图。

现在信息论又要大显身手了,这个悖论忽略了狭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信息传播不能超越光速,这正是解决悖论的核心武器。谷仓前门的感应器必须给后门发送信息,才能够让后门开启,信息是一种物理实在,传送信息需要时间。在原地不动的旁观者眼里,缩短成9米的标枪进入谷仓之后,前门关闭,同时向后门送出一条信息。然而枪头在前面已经有9米远,并且以80%的光速向前飞奔,这相当于枪头在和信息赛跑,并且呢,领先9米。枪头会在信息到达后门之前就撞到门上了。而且不论标枪的长度和速度怎么改变,因为信息传播不能超越光速,它永远也跑不过枪头。也就是说,后门并不能够收到开门的信号,旁观者同样会听到砰的一声撞击。这样运动员和旁观者也就意见一致了。这条信息传播不能超越光速的原则,在理论上消除了悖论,但是它是不是真的符合实际情况呢?实验证明,超光速的光波确实存在,它难道不能用来传递信息吗?答案是的确不能。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让超光速的光脉冲传送一个比特,让这数脉冲变量代表一,变暗代表零,再让普通光束也传送一比特,看看超光速脉冲是不是比普通光传送信息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虽然普通光跑的比超光速脉冲慢,但是信息探测器却首先接收到了普通光传递的信息,超光速脉冲携带的信息出现了失真,探测器呢,总是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接收和分辨信息。即使脉冲中的光子本身快于光速,可是信息传播却怎么都不会快于光速。如果说超光速脉冲像一架飞机,那么它携带的信息就好像是托运行李,尽管飞机落地,可是行李总是要等半天,才能够出现在传送带上。狭义相对论巍然不动。

说完狭义相对论,我们再来看一看下一个物理领域——量子力学领域。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并称为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量子是物质的最基本构成单元,或者说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所有的微观粒子,包括原子、电子、光子,都是量子的一种表现形态。量子世界有一个诡异的特征,叫做状态叠加。在我们日常世界里,一个物体只能有一个状态,比如一只猫,它要么是活的,要么是死的。而在量子世界,一个粒子可以有无数的状态同时存在,它能实现全部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用一个量子来传送信息,那么它同时既是一又是零,这个诡异的现象就是量子的状态叠加。尽管这种叠加效应让人难以理解,但是呢,它已经被多次观测到了。在微小的量子世界,这的确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现象。可是,为什么宏观世界就不能够有这种叠加状态呢?毕竟宏观世界就是由无数微观的量子构成的呀。啊,对于这个问题,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再次为物理学带来了一个麻烦的悖论,这个悖论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定谔的猫。我们呢,可以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个实验。

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还有一瓶毒药,毒药上有一个信息接收装置。这时我们向这个盒子里发射一个电子,这个电子有两条路径可以走,一条路是死胡同啊,从这个路径通过,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用零来表示,另一条路通向毒药的信息接收装置,当装置探测到电子时,就会自动释放出毒药,盒子里的小猫立即死去,用一来表示。那么盒子里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根据状态叠加效应,电子将同时通过两条路径,零和一将会同时出现,因此,毒药既释放又没释放,小猫既是活的又是死的。一个宏观生物,怎么会同时又死又活呢?啊,而且更为离奇的是,只要没有人打开这个盒子,这种叠加状态就能够一直存在。一旦有人打开盒子观察,这只猫就会立刻选择其中一种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要么生,要么死,好像杀死猫的就是信息的提取行为,致命的关键不是毒药,而成了信息。这只又死又活的猫一直困扰着物理学家,解决这个悖论的关键呢,还是信息。我们刚才说到,量子的叠加状态最怕被人看啊,怕被人测量,这并不是说观测这个动作本身改变了叠加状态,而是观测这个动作带来了信息的传递。当一个原子被人观测时,就一定会有光子或者是其他粒子与这个原子发生碰撞,这就干扰了原子的叠加状态,同时那个碰撞它的粒子,则获得了关于这个原子的信息,信息从原子身上流到了周围的环境,这种信息的流动就是叠加状态坍塌的原因。

那么如果装猫的盒子一直不被打开,没人去观察猫的死活,那猫真的要处在又死又活的叠加状态当中吗?不要担心,猫的死活早已经被决定,即使人类不去观测,也有其他的观测者,这个神秘的观测者时时刻刻观测着天地万物,获取他们的信息,并且散播到环境当中,这个观测者就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就在不断的进行测量,这也是解决薛定谔的猫这一悖论的关键。我们的地球受到来自太阳光子的照射,当太阳光子撞击到一片树叶后,反射进入我们眼帘,我们就会看到树叶,但是不管我们的视网膜是否接收到这个信息,树叶的信息就存在于那里,太阳光照射着树叶,其实就是一种自然测量。当风吹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这使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撞击树叶,形成声波,也将树叶的信息散播到环境中,光粒子和空气粒子就是自然界的探测器,我们只不过在接收已经储存在这些粒子中的信息而已。如果让太阳和所有恒星熄灭,宇宙中没有光子,那依然不会阻挡自然界的测量,太空还饱含宇宙线和中微子,它们一样会穿过那片树叶,并且反射回来,信息仍然在向环境流动。如果我们把这片树叶从整个宇宙当中彻底孤立起来,锁到一个绝对零度的真空盒子里,又会发生什么呢?根据量子力学的真空涨落效应,粒子与反粒子可以在真空当中不断的无中生有,所以要屏蔽一个物体,使它完全不被自然界测量是不可能的事情。研究显示,一个物体越大、越松散、越热,它的信息向环境泄露的就越快,这就是微观的量子世界与宏观的经典世界之间的根本区别。对于一个小小的原子来说,获得它的信息难度较大些,它的叠加状态持续的时间也就较长些,只要它保持不受其他粒子干扰,就会快活的处在叠加状态,但是一只猫就不同了,它包含着亿万个原子,既庞大又温暖,不知要与环境发生多少次粒子碰撞,早在人们打开盒子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对猫进行了测量,猫的信息早已经散播到环境当中,它早就选择了生死,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捕捉一只处在叠加状态当中的猫,这就是对薛定谔的猫的解释,这只猫再也不必又死又活了。

信息论告诉我们,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没有根本的差别,它们之所以表现的如此不同,是自然界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不同。宇宙呈现出的千姿百态,正是自然界中的信息在各处流动的结果。从以上三个悖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论对三大物理学领域都进行了不可思议的修补和完善,物理学中这些最基本的定律,实际上都是关于信息的定律。我们可以大胆地做一个预言,或许信息就是宇宙中的最高定律。这么说并不夸张,时至今日,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中还有大量的未解之谜,就拿薛定谔的猫来说,叠加态的电子被看了一眼,就随机选择了一种状态,那么另一种状态到哪儿去了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对多元宇宙的争论,这也是探索宇宙结构的终极话题之一。问题的关键依然是信息,信息论是对多元宇宙最有利的解释之一。量子计算的奠基人之一多伊奇就说,多元宇宙的结构就是由信息流决定的。信息是塑造我们宇宙的利益,宇宙就像一只洋葱,有一层一层的薄膜贴合在一起,每一层就是一个独立的宇宙,一个电子在一个宇宙当中选择了A路径,在另一个宇宙里选择了B路径,只要这两层宇宙膜贴合在一起,那么这个电子就好像是同时处在两个地方,也就是状态叠加。当我们对电子进行观测,提取电子中的信息时,就把两片薄膜彼此剥离了,薄膜上的观测者也一分为二,每个宇宙薄膜当中的人只能够看到自己所在宇宙当中电子的路径。

作者在全书中都贯穿着这样一个观点,宇宙本身就是一台庞大的信息处理器,信息塑造了整个宇宙,它往来不绝,川流不息。既然宇宙是台计算机,那么它同样有零件老化、算不动的那一天。物理学家计算出宇宙这台超级计算机从诞生以来,已经执行了十的120次幂的操作次数,它的工作已经进行到差不多一半儿,在剩下的十的120次幂的操作全部执行之后,可观测宇宙中的所有生命都会灭绝,我们的信息会散落在没有生机的宇宙里,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论,它可能是解开宇宙终极奥秘的钥匙,也孕育着终极毁灭的萌芽。也许,这正是信息作为宇宙中最高定律的力量所在。

好,这本《解码宇宙》就为你解读到这儿,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