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逆转》弱者反败为胜的策略,重新审视逆境中的潜力和机会,寻找独特策略,勇敢打破常
铛铛铃2025-08-02【励志】18人已围观
简介
你好
今天我们聊《逆转》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
也就是说,这本书讲的是弱者如何战胜强者
再拓展开来,就是当我们遇到巨大的困难时,应该怎么克服,如何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逆转》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集中体现了三个核心观点
第一,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你的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成为你的有利条件
第二,想要打败强大的对手,就不能按对手的套路,必须采用非常规手段
第三,从长远来看,优势往往会被劣势击败,大公司终将败给小公司
咱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你的不利条件有时候反而会成为你的优势
我们就从一个书里的故事开始
主人公叫加里·科恩
这位兄弟从小患有失读症
什么是失读症呢?简单说就是阅读有障碍,大脑处理文字的方式有问题,读书比别人慢很多,记不住单词的拼写
科恩得了这种病,可想而知,老师们自然不太喜欢他,所以他也不喜欢老师,甚至还攻击过老师
同学们都把他当成白痴
为了不被当成白痴,科恩时不时会搞些搞怪的事,扮演小丑
因为他觉得小丑的地位比白痴高一点
科恩的妈妈最大的愿望是,他能拿到高中文凭
这个他做到了
但他还有个更大的理想,想当股票交易员
可他根本不知道该找谁
有一次,科恩偶然遇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从纽约世贸大厦走出来,正要打车去机场
科恩走过去说:“我也去机场,咱们拼个车吧”
就这样,他获得了一个跟这个人聊一个小时的机会
巧的是,这个人真的是某金融公司的大人物
而且他们公司下周正好有个股票、期权交易员的职位
科恩大胆地问:“您看我能不能到你们公司工作?”
那人问他:“你懂期权吗?”
科恩其实根本不知道期权是啥
你可能猜到了,科恩最后真的拿到了这份工作
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阅读障碍,而华尔街的交易员可离不开各种文字材料
他并没有试图治好失读症,而是把劣势转化成了优势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有人做过实验,让受试者做一套需要高度专注的测试题
如果把试卷印的很难看,比如字体很小或者不常见,读起来很费劲,受试者反而会更加专注,成绩也更高
失读症患者读书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读得慢,他们被迫深入思考,这反而让他们理解得更透彻
像科恩这样的人,因为读得慢,所以他学会了用最少的阅读量去理解事物,善于抓住本质和要点,还能清楚地解释给别人听
一旦记住的东西很难忘掉
所以失读症患者中经常出人才
而且科恩还有个一般失读症患者没有的优势,他善于表演
为了不被当成白痴,他从小就扮演小丑
所以在出租车上,他的演技让那位金融精英相信了,他对期权很了解
于是他得到了面试的机会
下车后,科恩赶紧买了本齐全的,恶补知识
他的阅读速度是六个小时读22页
他花了近一周才读完
但这足以让他通过面试
因为读得慢,他必须完全理解一段话才能继续,这也让他一遍顶别人十遍
结果上班第一天,他就开始告诉别人怎么买卖期权了
柯恩现在在干嘛呢?他已经成为了著名的高盛集团总裁
作者意图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优势和劣势并不是绝对的
你的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就是你的有利条件
你可能会说,这只是个例子,成功人士大多是先天有优势的
可《逆转》这本书里还真的有统计数据支持这个观点
比如有人研究那些进入大英百科全书的历史名人,发现1/4的人在十岁之前就失去了父母之一
在15岁之前,单亲的比例是34.5%
在20岁之前,这个比例是45%
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中,年轻时失去父母之一的比例远高于普通人
所以单亲家庭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困难,但对那些没有被击倒的人来说,他们被迫更早自立,反而因此更强大
作者认为,劣势不仅能转化成优势,还能带来精神上的好处
比如在二战期间,德国对伦敦的轰炸,英国政府担心市民会恐慌,逃离城市
可轰炸真的来了,造成了很大损失
结果人们不但不恐慌,反而淡定的很
空袭警报响着,老百姓该干啥干啥
甚至有人在日记里写,他们简直爱上了轰炸,觉得自己怎么炸都炸不死,产生了一种兴奋感
所以说,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一定条件下,劣势可能成为优势,而优势也不一定一直是优势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个观点
想要打败强大的对手,就不能按对手的套路,必须采用非常规手段
书里有个例子,国王对老板的女儿安佳丽,他小时候喜欢篮球,加入了学校的女子篮球队
可球队很弱,队员们身体素质一般,技术也不好,对篮球也不是特别热衷
但安佳丽想赢球,想拿全国少年联赛冠军
他就找他爸爸帮忙想办法
他爸爸不是篮球教练,但他分析了篮球规则,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点
一般球队进球后,另一方发球时,防守队伍都会退回自己半场,让对方从容运球过来
他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为什么要放弃75%的场地呢?
所以他决定让球队全场紧逼,从对方发球开始就逼抢
结果对手根本过不了半场球,基本一直在自己队的篮筐下面
他们不需要学复杂的战术,只要拼命逼抢就行了
对手、观众甚至裁判都觉得他们是在耍赖,说这样对提高球技没帮助
但安嘉丽的爸爸不管这些,他只想赢球
结果他们真的拿到了全国冠军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对手比你强很多,跟他们按常规打法硬碰硬是没戏的
你只有剑走偏锋才有可能取胜
不按套路出牌,是你处于劣势时必须做的选择
再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故事
1963年,民权运动一度陷入困境
马丁·路德·金需要组织一场大规模游行,但只有22个人愿意参加
他决定鼓动中学生罢课、参与示威
他们还用了各种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连蒙带骗,把很多人吸引到公园
当天,现场乱哄哄的,警察带着高压水枪和警犬来维持秩序
警犬扑向了一个黑人学生
这一幕被记者拍了下来
照片上的警犬凶猛,警察冷酷,孩子则显得无助
第二天,这张照片登上各大报纸的头版,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和谴责
民权运动因此迎来了转机
很多人批评马丁·路德·金利用孩子、不按常规
但如果不这样,他还能怎么办呢?
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和沉默的民众,他必须采取非常规手段
由此看来,强大的对手通常具备经验丰富、资源雄厚等优势
如果只是按照常规手段与他们对抗,往往会陷入他们设定的局限之中,难以找到突破口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非常规手段尤为关键
打破对手的预期,出奇制胜,不仅能够在战略上赢得主动,还可以扰乱对手的计划,使他们无法轻易应对
比如,在商战中,强势品牌可能已经牢牢掌握了市场话语权
按照常规的市场打法,很难撼动他们的地位
然而,通过差异化创新,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或是运用前沿技术进行颠覆,往往能够意外打开局面
这种非常规手段的运用,不仅限于具体战术的创新,还包括思维方式的转变
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框架,利用对手未曾预料的角度或资源,形成一种无法预知的优势
这种兵行险招的策略虽然带有一定的风险,但正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才有可能在面对强敌时,获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好的,我们刚刚讨论了《逆转》这本书的第二个观点,现在进入第三个观点
优势最终会输给劣势,大公司也必然会败给小公司
你可能听完这些会觉得以弱胜强,似乎只能依靠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而且不是所有弱者都有这样的机会
所以弱小最终还是会被强大者统治
但其实你不必这么悲观
在商业领域,有个著名的说法是,大公司迟早会败给小公司,优势只是暂时的
从长远来看,处于劣势的一方,最终会战胜拥有优势的一方
为什么作者能如此肯定呢?让我用大家熟悉的诺基亚和苹果的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局
大家都知道,一个曾经在手机界称霸的巨头,被一个更新潮的公司打败了
但如果仔细分析这两家公司的竞争环境,其实诺基亚并不像大家常说的那样,死于傲慢或固执,而是他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果
诺基亚作为当时全球手机市场的老大,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风头一时无两
大家为什么都选诺基亚?用过他手机的人都知道,因为它的质量实在太好了
人们甚至开玩笑说,诺基亚的手机可以用来砸核桃,出门戴着还能防身,简直就像砖头一样耐摔
这就是它最大的卖点
为了让手机摔不坏,诺基亚在键盘、屏幕等技术上下足了功夫
这些技术不仅让他成为了市场的王者,还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然而,后来乔布斯带着苹果出现了,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他发现未来的手机不再是越坚固越好,而是要变成能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的掌上电脑
为了实现这些,手机必须要有更大的触屏,键盘则得彻底取消
而这个时候,手机到底结不结实、摔不摔坏,反而变得不再重要了
苹果一下子改变了大家对好手机的定义,诺基亚原来的优势反而成了他的绊脚石
诺基亚之所以没能跟进苹果的智能手机战略,并不是因为他们反应慢或者缺乏创新决心,而是因为他们的成功,建立在手机要坚固耐用的基础上
这样的优势让他们每年赚得盆满钵满,没理由冒险去追逐一个不确定的新领域
即便后来诺基亚也开始做智能手机,但由于心思分散、投入不够,根本无法与全力投入的苹果竞争
所以以弱胜强的关键在于,找到如何让对手的优势变成劣势
小公司通过颠覆式创新,让大公司的优势不再重要,最终击败了巨无霸
类似的故事在科技行业中也发生过
在七八十年代,大型计算机使用的都是14英寸的硬盘,容量在300~400兆之间
尽管今天看来这些数字很小,但在当时,这已经是最先进的技术了
而 IBM 是这个领域的巨头,几乎所有14英寸硬盘的制造商,都是它的供应商
然而后来市场上出现了八英寸的硬盘,这种新技术容量小得多,只有10~40兆
当销售员带着八英寸硬盘,询问 IBM 是否需要时,IBM 表示不需要,因为他们更关心更大的存储容量
于是,14英寸硬盘制造商选择放弃这个技术,而一些小公司抓住机会,开始为小型计算机生产八英寸硬盘
尽管小型计算机当时市场还很小,但它们对体积的要求较高,因此八英寸硬盘反而适合
随着技术的进步,八英寸硬盘的容量逐渐提升,最终也能满足大型计算机的需求
14英寸硬盘逐渐被淘汰
这个故事和诺基亚的故事很像
14英寸硬盘制造商并不是愚蠢,而是他们基于当时的高利润,选择了理性决策
然而,正是这种理性,最终导致他们被颠覆出局
类似的情景在硬盘行业发生了多次,5.25英寸硬盘淘汰了八英寸硬盘,随后3.5英寸又淘汰了5.25英寸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公司虽然拥有优势,但这种优势会随着市场环境和技术的变化,而变成束缚
而小公司因为没有这些包袱,反而能够灵活应对,抓住机会实现逆袭
所以书中提到的这个观点,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优势和劣势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即便是今天的强者,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也会被那些曾经不起眼的小对手打败
看起来优势是占上风的,但实际情况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往往更有机会进行创新和颠覆
当你处在强势地位时,反而容易被现有的成功模式限制住,难以适应新的变化
而处于劣势的小公司灵活,敢于冒险,反而更容易找到突破口
所以说,处于劣势的一方,只要找到让对手的优势变为劣势的方法,就有可能逆转局面
好了,关于《逆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聊的差不多了
总结一下,作者认为,所谓的优势与劣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
真正决定成败的不是我们眼前的条件,而是我们对变化的理解与应对
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或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时,或许正是这些所谓的劣势,给了我们重新审视问题、颠覆现状的机会
成功从来不是依赖固定的优势,而是源于我们是否敢于突破现有的框架,敢于拥抱不确定性和变革
弱者未必永远是弱者,强者也未必永远居高不下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抓住那个瞬间,找到逆风中的方向
因此,无论你处于怎样的境地,都不要轻视自己的潜力
也许当下的劣势,正是你未来最强有力的武器
突破的机会,总是留给那些能从不利局面中,看见新希望的人
希望这本书不仅带给你知识,更启发你去思考
当面对不利时,我们是否有勇气用不同的视角去寻找机会
或许逆转命运的力量,正藏在那些我们从未留意过的角落里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