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经济经济
《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被美国《Money》杂志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选股人 _
铛铛铃2025-08-07【经济】19人已围观
简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听书享富,祝大家享受愉快的听书时光。
今天,我要介绍给你一本激动人心的书——《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邓普顿是《纽约时报》评选的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之一,他的投资生涯长达70年,在20世纪后半期的美国投资界,始终是备受关注的明星。
1912年,邓普顿诞生于这个世界,年轻时候就是个学霸,在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成绩优异。毕业后获得罗兹奖学金,又前往牛津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26岁那年,邓普顿正式进入投资领域。1938年,在纽约创办了自己的证券咨询公司,用十多年时间就成为了全美十强的佼佼者。1954年,邓普顿在加拿大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只基金,仅仅在之后的38年里,这只基金就增长近200倍,资产达到213亿美元,这还只是邓普顿庞大基金家族中的一员。
邓普顿非常早就开始从事全球投资,他的眼光非常独到。在50年代,他就已经注意到了日本市场的机会,并在60年代开始大规模布局。后来,邓普顿又是最早发现韩国和中国市场的美国投资者。《福布斯》杂志曾称赞他是全球投资的先驱。
这位投资巨匠不走寻常路,喜欢与众不同。比如1939年二战爆发时,普通人都在逃离股市以规避风险,但邓普顿却借钱入市。再比如,70年代美国股市低迷,1979年8月,《商业周刊》刊登了一篇名为《股票的死亡》的封面文章。在那个时候,邓普顿却入市,并预言大牛市即将来临。还有2000年的斯达克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巴伦周刊》甚至嘲笑巴菲特不懂网络股,认为他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邓普顿却在这个时候融资做空。令人惊讶的是,每当邓普顿与别人背道而驰时,最终他总能赚得盆满钵满。1939年那次,他买的股票赚了四倍;1979年,他准确抓住美股大牛市的起点;而2000年他做空纳斯达克,更是成为了封神之作。
你可能会好奇,邓普顿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这本书将为你揭示谜底。本书的作者是邓普顿的侄孙女儿和孙女婿,两人与邓普顿是至亲,并在他身边工作多年。他们在书中详尽披露了邓普顿一生中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以及他取得成功的秘诀。
本书内容精华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邓普顿是如何进行逆向投资的;其次,它是如何进行全球投资的;最后,他是如何应对股市泡沫的。这些宝贵经验和故事,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位逆袭投资大师的智慧。
首先,我们来谈谈邓普顿是如何进行逆向投资的。逆向投资及反向操作,别人不买的时候他买,别人都在买的时候他卖。这一策略的关键是要买到最便宜的股票。邓普顿从小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这一招。邓普顿的父亲哈维是一名律师兼投机商,他的办公室正对着小镇的法院。当时农场的收入较低,一些农场主会将农场抵押出去,借钱用于其他生意,但一旦失败,抵押的农场就会被拍卖用来还债。通常情况下,拍卖的起拍价相对于市场价有一定的折扣,因此吸引了不少买家。如果几个买家同时对某个农场感兴趣,他们就会进行竞价,最高价者即可获得该农场。在每次拍卖时,老哈维总是站在二楼观察,从不亲自下场竞拍,因此大多数时候只是旁观者。但一旦某个农场无人出价,老哈维就会立即飞奔下楼,因为这种情况下,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买下农场。
后来,在邓普顿的投资生涯中,他借鉴了老哈维的这一套路,他将自己称为便宜猎手,终其一生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最便宜的股票。不论是在60年代买进日本股票,80年代买进美国股票,还是2000年买进韩国股票,邓普顿的决策动机只有一个——便宜。例如,在2004年,邓普顿购入了两只中国股票,分别是中国移动和中国人寿,最后赚取了十倍的回报,他买入的原因仍然是因为它们便宜。
股票市场的机制与农场拍卖相似,当许多人争相购买时,只有出高价才能买到,而要想买到便宜的股票,只能在没有人竞价的时候出手。但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并非傻子,一旦出现便宜的股票,为什么会轻易让给别人呢?换句话说,我们要在大多数人疏忽的情况,发现机会,买到便宜的股票。邓普顿告诉我们,有三种情况可以做到。首先,股票出现问题,行业前景不佳、公司增长缓慢,或者经营不善、负债累累,或者遇到官司或负面新闻等。如果问题确实是个实锤,那么众人不买理所当然。然而,有些问题只是暂时的困扰,投资者对其产生了过度反应,此时,如果对公司的长远前景有信心,这就是捡便宜的好时机。举个例子,某家公司的一座新厂可能要推迟投产,消息发布后几周内,股价下跌了30%。虽然新厂推迟,可能会影响下个季度的销量增长,但公司业务依然强劲,资金充裕,计划推迟只是暂时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股价下跌30%,显然是过度反应。邓普顿打了个比方,就像手被纸片割开了一个小口子,贴张创可贴就能治愈,但是有些人却惊慌失措,跑去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投资者要迅速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利用别人的鲁莽,找到机会捡到便宜股。
第二种情况是,股票的价值尚未被市场发现。比如在60年代,某家日立公司的股票看起来普普通通,但邓普顿发现,该公司拥有许多独立子公司,收益并未纳入日历的财务报表,如果将这些子公司的收益算上,日立公司的收益将是现在的四倍。毋庸置疑,这是便宜的股票。邓普顿相信,日立公司隐藏的这部分价值,迟早会被市场发现,因此他果断买入。随后,日本改革了财务制度,将这些子公司的收益合并入日立公司的报表,到了那时,市场才意识到日立公司隐藏的价值,股价大幅上涨。
第三种情况是市场遭遇突发事件,陷入极端悲观。突发事件可能是政治事件,如政府更替、谈判破裂,也可能是经济事件,如石油禁运、金融危机,还可能是战争或恐怖袭击,如海湾战争、911事件等。这些突发事件会引发股市的急剧下跌,但这种下跌在短期内通常会见底。举例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股市下跌了12天见底;朝鲜战争13天;海湾战争50天;911事件五天;肯尼迪遇刺仅一天。换句话说,即使这些突发事件性质非常严重,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短暂的。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市场最为悲观时,逆向买入往往能买到最低价。邓普顿有一句名言,最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最佳时机。
邓普顿在生涯的早期,就展现出了他敢于冒险的天性。1939年,美国经济在大萧条后持续停滞了整整10年,而欧洲战争的威胁又笼罩着市场。在这种忧虑与恐惧的氛围下,美国股市在仅一年的时间里,暴跌了49%,成为一幕真正的股市灾难。就在这年的9月1日,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闪电战,战争正式爆发。人们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将迎来黑暗的时期。此时的股市犹如无人出价的拍卖会,而一直在旁观的邓普顿,则毫不犹豫的投身其中。他几乎是闭着眼睛,购入价格在一美元以下的股票,每只股票买入100股,完全不顾行业和公司报表,其中大多数股票他之前甚至未曾关注过。4年后,尽管战争还未结束,但邓普顿的冒险得到了成功,他获得了三倍的回报。购买的104只股票中,只有四只出现了亏损或倒闭。
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刻,邓普顿看准了另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股票前景可能会逆转。比如在1939年,所有人都预计战争将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然而,那些在悲观中抛售股票的人们,却忽视了一个关键点,战争将为美国公司带来大量订单。换言之,尽管全球经济可能衰退,但美国公司有机会在战争中获利,而邓普顿看到了这个转机。进一步深入分析,为什么邓普顿专门购买一美元以下的股票呢?因为这类低价股票通常属于亏损企业。那时候,邓普顿研究了美国内战和一战的历史,发现在战争期间,盈利企业需要缴纳高额的税款,而亏损企业则不需要。他推断,美国政府在这次战争中会采取类似政策,因此,亏损企业在战争中的实际增长反而会更高,他们的前景逆转的幅度更大。
好了,捡便宜的三种情况我们已经讲完,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衡量股票的便宜程度呢?邓普顿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他找出同一行业、同一领域的股票,计算他们的财务指标,然后比较这些数值的大小,从而判断哪只股票更便宜,以及它相较于其他股票有多便宜。通过这种方法,邓普顿成功地寻找到了那些隐藏价值的便宜股票,为他的投资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普顿的三大衡量股价的指标,现在我们来逐一介绍。首先是市盈率指标,市盈率是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可简单理解为,投资一种股票所需的回收周期。例如,市盈率为20,意味着需要20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通常情况下,市盈率越低,股价越便宜,但这并非绝对。市盈率存在一个缺陷,其它只依据过去的收益数据,没有考虑未来收益增长。举个例子,假设有两只股票,第一支今年的收益保持不变,而第二只翻倍,尽管目前两只股票市盈率相同,但第二只更便宜。为弥补市盈率指标的不足,邓普顿提出了动态市盈率,用股价除以每股未来收益来计算。它采用了5年后的预测收益,首先根据股票过去的收益增长速度,预测未来平均增长速度,再根据该增长速度计算5年后每股收益,最后用当前股价除以5年后每股收益,得出动态市盈率。邓普顿认为,动态市盈率小于五才算便宜。
其次是PEG指标,它是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长,PEG的数值越小,股价被低估的可能性越大。举个例子,邓普顿在60年代,考察了日本的伊藤洋华堂,其经营大型商场市盈率事实,而美国的西弗维商场同期市盈率只有八。尽管伊藤洋华堂市盈率较高,但邓普顿认为它更便宜,为什么呢?因为伊藤的增长率高达40%,而西弗维商场只有15%。通过计算PEG指标,伊藤洋华堂的PEG数值是10÷30,等于0.33,而西弗维商场的PEG数值是八除以15等于0.53,显然伊藤洋华堂的PEG数值更低。
最后是市净率,计算公式是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净资产代表公司的重建成本,因此,市净率从重建成本的角度来衡量股价水平。例如,市净率为五,表示用公司当前股价可以重建五个一样的公司。市净率较大,意味着资产的溢价高,股价较贵。相反,市净率较小,说明公司相对便宜。在70年代末,美国股市的市净率跌至一,这样的低数据,仅在1932年大低谷时出现过。邓普顿由此判断,股市整体处于历史上最便宜的时期,他抓住机会抄底,事后证明,那个时候正是美国长期牛市的起点。比较市净率时,还需注意通货膨胀对资产数据的影响。例如,一家5年前开业的公司,市净率为十,但市净率计算的净资产是5年前的数据,若在过去的5年里,通货膨胀率达到10%,则考虑通货膨胀,实际市净率减小为六。在考虑3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后,邓普顿发现70年代末的实际市净率比1932年还低,进一步坚定了他的信念,股价便宜。
好了,这里我们已经介绍了三种衡量股价的指标,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股价足够便宜,一种是并购,即公司在股票市场收购其他公司的股票;另一种是回购,也就是公司从股票市场上买入自家的股票。通常发起并购的是同行或竞争对手,而发起回购的是公司内部人员,他们对公司的了解远远超过外部投资者,若愿意拿出真金白银购买股票,往往是股价便宜的信号。邓普顿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就是在衡量股价时,最好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他认为,一旦某种方法被广泛使用,其效果会逐渐减弱。举个例子,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曾提出一种方法,即当股票的市值低于公司库房里存货的价值时,该股票就是值得购买的便宜股。这确实是寻找便宜股的有效途径,然而,随着投资者认识到这一点,寻找这样的股票变得困难,因为便宜的股票很容易被抢购一空。其次,采用多种衡量方法的原因是,每种方法都有误差,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确保我们找到真正的便宜股。
邓普顿的全球投资精髓仍然是买便宜股,他之所以眺望全球,是为了扩大搜寻范围,找到更多的便宜股票。例如,上世纪60年代,邓普顿投资日本股市,因为他看中了日本股票的便宜。当时日本股票的市盈率比美国市场低了80%。然而,大多数美国基金经理却有偏见,认为日本是战败国,生产的是一些廉价的日用消费品和低档纺织品,所以对日本经济和股票持谨慎态度。但实际上,日本从50年代中期开始产业升级,逐渐转向生产照相机、缝纫机、半导体、收音机、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美国的2.5倍。邓普顿对这一背景有深刻认识,因此相信现在便宜的日本股票,未来将带来丰厚回报。果然,从1959年到1989年,日本东证股票指数增长了36倍,而那些迟迟意识到日本变化的投资者,到80年代才开始重视日本股票。
再举个例子,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海外投资者纷纷撤离亚洲股市,但邓普顿却选择相反行动,大手笔投资韩国股市,他依然看中了韩国的股票便宜。金融危机过后,韩国股票价格几乎腰斩,市盈率从平均20倍下跌到十倍以下。此外,韩国与泰国等其他国家的债务问题不同,韩国面临的是大部分负债在短期内到期的周转问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韩国实施援助后,邓普顿相信韩国将很快复苏,因此再次逆向投资。两年后,邓普顿的投资增长了267%。
在美国基金界,邓普顿较早开始进行全球投资,并取得了显著的收益。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成就,关键在于克服了海外市场信息不足的困难。当时,美国的基金经理很少关注海外投资,除了政策限制外,最大的障碍在于缺乏对外国法律政策的了解和外国公司数据的研究,信息不足确实容易导致投资失误。比如,一家外国公司的股价看似很便宜,你决定买入,但你可能不知道,当地政府对该公司的产品实施了价格管制,其收益增长困难,所以股价看似便宜。面对这种情况,邓普顿采取的解决办法是,主动寻找和挖掘各种信息和数据。他提倡多以盎司工作原则,认为成功的投资者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愿不愿意投入额外的时间去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比如多读报告、调查公司、阅读文章等。这些额外的努力可能成为重要的转折点。例如,在80年代,他研究墨西哥电话公司时,发现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不可靠,便亲自统计了墨西哥的电话总量,估算了总的电话费用,从而核对了该公司的数据。这需要大量的工作和调查,但完成后,他断定该公司的股价确实非常便宜。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么多工作太难,邓普顿也推荐另一种省力的方法,他说,如果你没那么多时间投入,或者不想过分深入研究公司,最好还是买一些指数基金,虽然他们可能没那么便宜,但是比其他许多股票要好。
全球投资涉及一个特殊问题,汇率风险。投资外国股票需要先兑换外币,然后购买股票,最后再赚取收益后,再将外币兑换回本币。如果在投资期间外币贬值,那么收益也会相应减少。为了规避这种风险,邓普顿为他投资的国家设定了两个条件,第一,负债率低,储蓄率高;第二,大力投资工业,推动出口增长,保持贸易顺差。这样的国家货币相对较为稳定,汇率风险较小。
邓普顿的全球投资策略至此结束,他的方法依然是寻找便宜的股票,在购买外国股票时,需要做更多的信息收集和研究工作。当然,你也可以委托给专业的基金,同时要注意选择那些货币较为稳固的国家。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讨论如何应对股市泡沫。邓普顿有一句名言,牛市是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这句话描述了一轮牛市的完整过程,当大多数人还处于悲观情绪时,牛市正在酝酿,这是逆向投资者购买的好时机。而当市场经历悲观、怀疑,发展到乐观和兴奋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争相购买股票,牛市也即将结束,此时,逆向投资者应该卖出股票,退出市场。仅仅退出市场,只能保证我们不遭受损失,有没有方法让我们获利呢?邓普顿确实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做空,即先卖出股票后再买入,当股价处于高点时先卖出,等股价下跌后再买回,从中赚取差价。做空时不需要实际持有股票,可以借股票来卖出,这也被称为融券。邓普顿最经典的做空操作,是在2000年初做空美国纳斯达克科技股。
在90年代,纳斯达克的网络科技股经历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股价涨了十倍,100倍的明星股比比皆是。到1999年12月,纳斯达克的整体市盈率攀升至创纪录的151倍。当时,媒体上到处都是对网络新经济的赞美之声,市场正处于最兴奋的购买热潮中。而邓普顿认为,纳斯达克的牛市即将结束,市场即将大跌,于是决定做空。他选择了那些上市不到六个月,涨幅超过三倍的股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股票呢?因为当时许多网络科技股并没有盈利,创始人唯一的赚钱途径,就是在上市后卖掉股票套现。而纳斯达克市场规定,新股上市有六个月的禁售期,在这段时间内,创始人不得出售自己的股票。邓普顿推断,一旦禁售期结束,如果股价大幅上涨,那些创始人就会迅速套现。而邓普顿之所以将做空时机定在2000年初,是因为在2000年第一季度,有接近1000亿美元的限售股套现即将实施。他认为,这样规模的套现,可能会成为纳斯达克股价下跌的导火索。综上所述,购买债券操作简单且更为稳妥。
到这里,本书的精华内容就呈现完毕。简要总结一下,第一部分介绍了逆向投资的基本原理及买入便宜的股票,我们可以通过市盈率指标、PEG指标、市净率指标,以及公司并购、回购等市场现象,来判断股价是否便宜。第二部分介绍了邓普顿的全球投资方法,强调要积极收集信息,自行进行研究分析,或者选择通过专业基金间接投资外国股票,但要注意汇率风险。第三部分为您介绍了做空和债券投资这两种方法,让我们在泡沫破灭的时候仍有机会获利。
逆向投资者就像一名猎手,在资本丛林里执着地寻觅各种便宜股,要成功捕获猎物,唯一办法是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在别人沮丧卖出时果断买进,在别人疯狂买进时明智出手。邓普顿说,这需要极大的毅力,但收获也最丰硕。
好了,邓普顿通过本书向您展示逆向投资的方法,教您如何在股市中游刃有余。至此,本书的解读到此结束,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关注,请订阅听书享富的频道,点赞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这个宝贵的知识,让我们共同将智慧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