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伴生》对动物的同理心,如何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影响人类的健康?_ 孤独、暴力、陪伴
铛铛铃2025-08-07【励志】767人已围观
简介
《抱怨的艺术》读书笔记
大家好,我是毅然,欢迎来到我的频道。我将在这里为您精读1000本好书,本期为您解读的书是《抱怨的艺术》。
在生活的纷繁复杂中,抱怨似乎常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行为。
然而,当我们深入研读《抱怨的艺术》这本书时,会惊喜地发现,抱怨并非一无是处,它其实蕴含着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掌握好抱怨的艺术,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成为我们沟通与进步的有力工具。
一、书名变迁与抱怨的意义
这本书曾以《不委屈自己,不伤害他人的说话之道》之名进入直播间,其冗长的书名让读者难以记忆。而当作者提出改为《抱怨的艺术》时,出版社从善如流。
新书名简洁易记,更具吸引力。其英文原名 "The Sweetty Wheel" 及“滋滋叫的轮子”,与中文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抱怨,将问题深埋心底,那么他的需求很可能永远无法被他人看见,甚至还容易憋出病来。因此,抱怨这件事既有其功能,也有其方法。
二、不抱怨的世界的反思与建设性抱怨
曾经风靡一时的《不抱怨的世界》,随书附赠紫色手环,旨在提醒人们减少抱怨。
然而后来发现能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这是因为,如果总是不抱怨,人很容易成为“地型人格”。
“地型人格”的人往往什么都不说,全憋在心里,最后可能憋出内伤,甚至患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病症。本书的作者则认为,有问题就要说出来,但怎么说却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说完之后给自己惹来很多麻烦,而是要更有建设性的抱怨,从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三、书中精彩案例分析
作者在曼哈顿租房的故事
作者在曼哈顿租了一间价格昂贵的公寓,租下后他发现窗外有一块空地。
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这块空地显得格外突兀。他向朋友提及此事,朋友断言这里很快就会成为工地,因为曼哈顿不可能有空地闲置。果然,没过多久,这个地方就开始施工了,每天电钻声、打桩声此起彼伏,吵得作者无法入睡。尤其作者是一名作家,很多时候都在家写作,这让他觉得这房子根本没法住了。当作者和其他住户去找业主投诉时,业主却表示那块施工的地不是他们的,他们只能保证自己这栋大厦没问题,而且隔壁施工符合法规,到规定时间才施工,不到点不施工,所以基本上没有赔偿的可能。
大楼里很多人去找业主谈判闹事,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作者给业主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没想到业主回信表示这封信写得非常好,不仅同意给他减房租,还可以给他延长租期。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将剖析这封有效抱怨信的结构,为我们揭示其中的奥秘。
女孩在酒吧的抱怨遭遇
书里有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和男朋友去酒吧,男朋友总是盯着别的女孩看,女孩很生气地说:“你不要再看了!”结果两人闹掰了,男孩提出分手。女孩跑到洗手间,一边补妆一边哭泣,内心难过至极。旁边站着一位也在补妆的女士,女孩便向她抱怨:“男人都是混蛋!”然而,这位女士却冷冰冰地回了一句:“我怎么知道你不是混蛋?”说完就走了。
女孩感到特别难过,本想找人倾诉一下,却没想到反被人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去找别人倾诉时,结果却很糟糕,这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抱怨需要讲究对象和方式,否则不仅无法宣泄情感,还可能受伤。
四、抱怨的作用
宣泄情感
很多人抱怨是为了宣泄情感,但如果抱怨的方式不佳,有时候甚至会遭受打击,连宣泄情感的目的都无法达到,反而会让自己受伤。
作者为此提出了一个抱怨的安全指南,列出了我们在抱怨之前应该搞明白的几件事:首先,我们要考虑倾诉的对象能否理解、支持,我们不能见人就说,否则很容易被怼;其次,我们要思考倾诉对象的处境是否适宜表现理解和支持,比如,去医院探望朋友时抱怨医院停车难,会给生病的朋友带来更大的压力,他很难对你表示同情;最后,我们要确定抱怨的话题是否与倾听者有关系,如果倾听者根本不理解这件事,那么你跟他说再多也没有用,比如,很多大人喜欢跟孩子抱怨自己的配偶,这是很糟糕的做法,因为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大人的世界,也无法帮上忙。
社交功能
社交润滑剂:就像英国人见面爱说“这鬼天气,最近天气太糟糕了”,我们现在也常常一见面就抱怨天气,比如“北京最近真热啊,北京怎么变成火炉子了,这么热”。
在开始谈正事之前,先抱怨一顿天气,能够在这件事上产生共振,拉近彼此的距离,起到社交润滑剂的作用。
建立社交形象,展现自我:很多人会在朋友圈抱怨“现在头等舱的餐食真的是越来越难吃了”,这其实是在用抱怨的方式立人设,展现自己的品味和生活态度。
提供对比,以便评估形势:曾经有一个演员演舞台剧,发现假发做得特别不好,经常进到嘴里,表演完后,他向后台的人抱怨:“嘴里含着假发唱,实在是太痛苦了!”而那个人却说:“我很期待能够戴上那顶假发。”这就是通过抱怨形成了相互的对比,让演员意识到自己至少还有演出的资格,而别人可能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寻求解释,产生沟通的可能:很多事情如果不抱怨,就可能没有机会挽回,很有可能就这么过去了,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抱怨了,说不定能够解决问题,进而让大家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作者并不倡导构建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因为如果大家都不说、不沟通、不交流,那只会产生更多的误解,人们没有必要这样。
五、人们不善于投诉的原因及后果
不善于投诉的原因
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多人觉得抱怨这事太费劲,还要写信什么的,但他们却乐于将对产品的不满情绪向平均8~16个最亲近的人倾诉,比如不喜欢一个杯子,未必会写封信去投诉,但会跟周围的人说这个杯子不好用,让他们别买,这种倾诉虽然也浪费精力,却没有任何实际的回报。
不知道该向什么地方或什么人投诉:很多人懒得或者找不着可以投诉的地方。
害怕被报复:担心投诉后会遭到对方的报复。
坚信即使投诉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认为自己的投诉不会被重视,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善于投诉的后果
一直不抱怨会产生黑暗情绪,可能导致人走向极端,要么完全不抱怨,要么在网上大放厥词,甚至造谣中伤。
而且还会陷入一种自我实现预言的心理机制,当你认为抱怨没用的时候,他可能真的就没用,这也和习得性无助相关,觉得说了也是白说,做事时努力程度就不够,当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选择放弃,然后说:“你看怎么样,我说的吧,做不到!”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主人公不断地给政府写信,想要在监狱里建一个图书馆,政府的人看到是监狱里的犯人写来的信,根本就不管,但他一年一年的坚持写信,最终打动了政府,这也说明,当一个人变得更容易拒绝别人时,往往意味着他内心的壁垒变得越来越高,就像作者自己现在找他谈事情的人很多,他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拒绝,但很多时候真架不住有人天天说、天天问,最后还是会帮忙,这也说明人的壁垒很容易被坚持冲毁。
另外,如果把很多郁闷的事都放在心里,容易得抑郁症。
六、抱怨的责任与态度
当有人抱怨一件事的时候,一定有人需要对这个问题负责。比如有一个叫比尔的人,他们家的有线电视信号不好,他给有线电视公司打电话,结果工人来了两次都没修好,比尔很失望,很生气,说不管了,投诉两次了都没用。作者认为,比尔把过失归咎于有限公司的无能,却忽略了自己的不作为。当一件事发生了,其原因一般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我们需要判断这个因素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比如是这两个工人的能力问题,还是整个公司就没有能修好这个东西的人,有没有可能有好的工人,只不过是派来的这两个不好,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归因产生了问题,也会导致我们不知道该找谁来为这件事负责。因此自身的态度很重要,悲观者永远正确,因为悲观者预言的事一定会实现失败,很容易悲观者预言了失败,最后失败了,所以说悲观者永远正确,但只有乐观者才会前行,乐观者可能会错,可能会受到挫折,但只有乐观者才能够前进。我们不能陷入无效抱怨和过度攻击这两个极端之中,而要合适地、有建设性地让抱怨发挥作用,甚至良好的抱怨能够带来心理疗愈的功能。
七、抱怨的具体方法
日常抱怨疗法指南
选择简单易解决的抱怨:我们应该先从容易解决的抱怨开始,比如消费投诉或人际间的抱怨,这是获得有效抱怨技能的最好训练。
选择能轻松评估效果的抱怨:例如要求退款成功了,或者要求别人不再骂自己,这些都很容易评估是否成功,接下来可以继续进行一些更有意义的抱怨。
抵制不良诱惑: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抱怨之上,抱怨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建立更好的关系,而不是为了获得快感,如果发现自己所有的快乐都来自投诉成功,那人生可能会变得很糟糕。
选择抱怨的时机
有一个糟糕的案例,一个叫乔安娜的女士是婚礼专家,在自己的婚礼上,由于她很专业,就给所有人布置任务,包括桌上桌花的高度,但当她穿着白纱走进会场时,却发现桌花都高出一截,她在仪式结束后,宴会还没散的时候,就把执行公司的人叫来痛骂,结果执行公司的人态度很强硬,直接回骂了她,气得她痛哭着跑开,离开了自己的婚礼。作者认为,在表达不满之前,我们应该确定自己究竟希望通过抱怨得到些什么,有些抱怨不值得提出,而另一些抱怨不应立刻提出,可以稍后再处理,如果我们非常想要发泄一下,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小心地宣泄一下情绪,然后继续融入活动中来,比如在补妆的时候跟伴娘抱怨两句,然后再回来继续婚礼。抱怨总是伴随着危险,我们需要讲究时机,不能沉迷抱怨,偶尔为之就好。
抱怨的成分表
别在愤怒的时候写信:古人云“极怒时莫与人书,极喜时莫与人物”,生气的时候写信,容易祸从口出,一旦寄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当航班被取消或延误时,很多人会对柜台工作人员大喊大叫,甚至拿凳子砸人,这是不理智的行为,因为柜台的人根本决定不了航班能不能起飞,他们的愤怒往往来自内心信念,比如“我要赶到那个地方去看我女儿的体育比赛,我女儿今天踢球,我必须去看,如果航班不飞,我就看不了,这件事我没法接受”。同时,人在愤怒时还会有生理反应,如肾上腺素飙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鼻孔张大等,以及行为反应,如拍桌子、大喊大叫、摔东西等,生理反应很难处理,除非是得到高僧整天练习正念,否则绝大部分人一旦生气,一定会出现生理反应,我们能够调整的部分是行为反应和内心信念,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对内心信念进行重构,这样我们的投诉才有可能变得有效,情绪才是正常的,比如我们可以避免老师想象糟糕的情景,放慢语速,装出笑脸,将糟糕的情绪埋于心底,而不是展现给我们要投诉的人,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对处境的看法,降低处境对我们情绪的影响,进行重新评估。
把抱怨做成三明治:抱怨的时候要像做三明治一样,先说中听的话,引起对方的注意,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讲道理的人,然后提出实质性的投诉,讲出具体的要求,最后以一个积极性的陈述来收尾,作为助消化剂,让对方难以直接驳回我们的投诉,提高对方伸出援手的动机。
例如作者给房东写信,先表达自己对居住的喜爱和感激,再提出噪音问题和降租要求,最后表示感谢和愿意签署弃权声明书;在叫史蒂夫回应妻子的抱怨时,让他先暂停观看节目,转过头看着妻子的眼睛,引起他的注意,然后认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在向演出主办公司退票时,先承认是自己的错,再说明特殊情况,请求对方帮忙。这里还有一些小细节要注意,比如最好一次只投诉一件事,核心层及三明治的中间层非常重要。
处理复杂投诉:当遇到复杂投诉时,要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解除对方的疑惑,比如,作者在处理奈飞光盘未收到且账号被冻结的问题时,先向邮递员询问情况,然后投诉邮局,再给奈飞写信,附上投诉信,让奈飞知道他不是骗子,从而解决了问题。
获得陌生人的帮助:投诉或抱怨时,经常需要陌生人帮忙,要让陌生人愿意帮忙,第一,微笑很重要,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微笑;第二,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第三,礼貌;第四,清楚简洁地表达你的需求;第五,最好不带情绪,良好的投诉可以增进感情,比如,用户对app的投诉处理得当,可能带来续费,餐厅重视投诉可减少损失。
八、特殊抱怨的处理
亲密关系中的抱怨
夫妻间的抱怨和批评值得研究,《幸福的婚姻》的作者戈特曼曾提过一个婚姻走到末日的四个征兆,本书作者补充了第五个:第一个是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批评,而且是人格层面的批评;第二个是防御;第三个是退避三舍和无动于衷;第四个是末世伴侣;第五个是对于极其重要的抱怨充耳不闻。
作者遇到过一对夫妻,查德和米莱尔,他们的关系非常紧张,作者让查德看着米莱尔的眼睛,说出自己的想法,查德终于发泄出了心中的压抑,而米莱尔却用厌恶的语气回应,作者判断这两个人肯定过不下去,后来作者跟查德轻声交谈,让他知道自己的痛苦是可以被理解的。作者认为夫妻之间抱怨有几个技巧:第一个是要保持眼神接触,很多夫妻在家里对话时没有眼神接触,其实互相盯着,一分钟可能就会流眼泪;第二个是表示真诚的关心和同情;第三个是在必要的时候,用去世和幽默来抵消抱怨;第四个是夫妻最好能够拥有坚实的感情基础,培养和拥有共同的爱好,这样更容易修复关系,解决抱怨。
青少年的抱怨处理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经常会唠叨,这会让孩子要么怒火爆发,要么在心里蒙上一层偏见。
作者认为,对青少年不停的唠叨和责骂是无效的,还会有极大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孩子怒火爆发或者抑郁,这种情况被称为“要求退缩”,沟通一方不停的提要求,另一方不停的退缩。
父母应该坚持二八原则,80%的时间和孩子们积极或中立的交流,只留20%的时间给命令或抱怨,成为青少年的倾听者,在引入自己的信念、要求、标准时,要倾听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实在要抱怨,也要把量控制在20%以内,让家庭充满爱、尊重和欢笑。
男性和女性友谊中的抱怨
男性间的友谊偏向于活动指向型,而非言语指向型,男人之间建立友谊不靠说很多话,而是一起做事、运动或处理问题,当一个男人向她的男性朋友抱怨时,可以快刀斩乱麻的谈论问题,比如你说“我的哥们站到我这边来,我们是好兄弟”。
女性间的友谊比男性的要复杂,2009年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让女人在短短的20分钟时间里向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女人诉说私事,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亲密程度令人惊叹,女人社交时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抱怨谈话上,这能够让女人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紧固。
九、消化他人抱怨及电话投诉
当别人向我们抱怨时,无论同意与否,都要先听完对方的抱怨,耐心倾听很重要,然后表示理解,问对方“我理解的对不对,你看我说的对不对”,让对方确认并表示理解,最后承认感受,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要承认他的感受,告诉他“我知道你很难过,我知道你觉得很受伤,我知道你感觉到不被重视”等,这三步做完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对方进行沟通。书里还有一张专门讲电话投诉,在电话里咆哮是没有用的,因为客服人员基本上是整个公司里最基层的员工,他们只能记录反馈,作者总结了公司处理投诉的八个步骤:感谢反馈、了解感谢原因、致歉、负责并承诺、处理、询问信息、纠正错误、询问满意度、确立原则或制度。
如果我们要给别人投诉,可能没那么幸运,这时候就需要知道谁是真正主管这件事情的人,想办法让接线员把电话转到主管部门,或者查询上级主管部门的电话,在反馈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相互理解,对接线员态度好一点,柔和一点,让别人愿意帮自己。
十、抱怨与社会改变
作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抱怨来改变社会,如果一个社会里大家都没有抱怨,就没有进步,比如印度电影《厕所英雄》,讲述了印度很多家庭没有厕所,女性只能结伴在天不亮时去户外上厕所的问题,通过这部电影,可以号召大家关注这个问题,让更多人了解印度女性所面临的困境,还有渐冻症冰桶挑战,就是为了让大家关注了解渐冻症这种疾病,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和倡导,原本没有多少人关注渐冻症,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看到了渐冻症患者的存在,张艺谋导演拍了一部电影叫《第20条》,让我们重视对于见义勇为者的公正待遇,这些都是微小的抱怨,但很有可能会引起巨大的改变和转折。同时,作者强调赞美与抱怨同样重要,甚至赞美有可能比抱怨更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发现亮点,在别人做对的事的时候给予他正向反馈,这个正向反馈能够起到的作用,有可能比抱怨或者投诉的效果更好,这也是我们在讲领导力课程的时候提到的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的区别,我们倡导大家要多用正面反馈,少用负面反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无论是赞美还是抱怨,作者都认为发声比沉默更有力量,如果你吃了哑巴亏,遭受了损失,感受到了不公,但是却从来都不说,那这个社会就没有改进的可能,所以作者倡导大家既然学会了抱怨的艺术,就要迈出这一步,在生活当中找到那些可以改善的地方,通过抱怨解决问题,同时拉近我们和对方的距离,这就是有效抱怨的艺术。
《抱怨的艺术》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重新审视抱怨这个看似负面的行为,抱怨并非一无是处,只要我们掌握好方法和时机,抱怨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它可以帮助我们宣泄情感,建立社交关系、解决问题,甚至改变社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满,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沉默,认为抱怨没有用,或者害怕给自己惹来麻烦,但是,正如这本书所告诉我们的,抱怨是有艺术的,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让别人了解我们的需求,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对某个项目的进展不满意,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建设性的方式向领导或同事提出我们的看法,我们可以先肯定大家在这个项目上所付出的努力,然后再提出我们认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这样的抱怨不仅不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反而会让大家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在家庭中,抱怨也可以成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如果我们对配偶的某些行为感到不满,我们可以先表达我们对他的爱和关心,然后再提出我们的困扰,我们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紧张的气氛,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抱怨,理解他的感受,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抱怨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如果我们看到某个公共设施不完善,或者某个政策不合理,我们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向相关部门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用理性的方式表达我们的诉求,让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这些问题,从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当然,抱怨也需要有节制,我们不能让抱怨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不能让抱怨塑造了我们的性格,造成共同反刍行为,不停的反刍那些糟糕的事,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抱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知道,抱怨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抱怨来解决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抱怨的艺术》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它让我们认识到,抱怨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而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沟通工具,只要我们掌握好抱怨的方法和时机,我们就可以让抱怨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抱怨的艺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好了,今天我又陪您读完了一本书,希望您可以关注易然的频道,并且为我点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们下期再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