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悖论》于逻辑迷宫中探寻,解锁悖论背后思维碰撞的奇妙密码

铛铛铃2025-09-13科普59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为你解读的书是《悖论》,副标题是“破解科学史上最复杂的九大谜团”。

悖论是指同一个命题能推导出两个对立矛盾的结论。在科学发展中,一个理论提出后,有时会演绎出看似荒谬的结果,这时候悖论就产生了。悖论分为两种,一种叫真悖论,这种悖论是无法解决的,比如“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一种悖论叫认知悖论,这种悖论乍听上去十分离谱,或者极度违背直觉,但事实上却漏掉了一些微妙的因素,只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就可以破除悖论。这种认知悖论正是本书重点要讨论的悖论。这些悖论就像是冰山的尖顶,底下隐藏的是一套庞大的知识体系。

本书介绍了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悖论,它们横跨古今2000多年,涵盖了牛顿物理、热力学、相对论、量子物理等范畴,串联起了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本书作者吉姆·艾尔-哈利利出生于伊拉克,是国际顶尖的物理学家,他是英国萨里大学的教授,也是知名作家及节目主持人。他曾被授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还分别被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物理学会授予迈克尔·法拉第奖和凯尔文奖,以表彰他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贡献。

在这本《悖论》中,艾尔-哈利利打破了一般科普读物由简入繁的惯例,他先抛出一个个令人费解的悖论,再以充满趣味的方式刨根问底,带着我们了解悖论之后的科学知识。下面我会分为两组,来为你解读其中七个重要的悖论。第一组是动物主题,用四个跟动物相关的悖论,介绍物理学的四个发展领域;第二组是相对论主题,将集中讲解三个跟相对论有关的悖论,来深入了解相对论的神奇。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这场烧脑的破解悖论之旅。先看第一组有关动物主题的悖论。在物理学发展中,科学家用思想实验创造了四只动物,代表了四个最著名的悖论,它们分别是芝诺龟、拉普拉斯兽、麦克斯韦妖和薛定谔的猫。有人将它们合称为物理学四大神兽,它们分别对应着微积分、经典力学、热力学、量子力学四大板块,见证了物理学从古至今的发展。让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四只神兽的来龙去脉。

第一个悖论,芝诺的乌龟悖论,也叫阿基里斯悖论。这个悖论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是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来的,说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善于奔跑的英雄阿基里斯与乌龟赛跑,乌龟被允许先跑100米,阿基里斯在后面追。然而,当阿基里斯追到100米时,乌龟已经又往前爬了10米,阿基里斯再追10米,乌龟又爬了一米,阿基里斯再追一米,乌龟又爬了0.1米。就这样,乌龟一直领先,它总能在自己和阿基里斯中间制造出一个距离,虽然这个距离在不断缩小,但是永远存在,阿基里斯永远都追不上乌龟。

这个悖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而要走完这1/2,就要先走完1/4,要走完这1/4,就要先走完1/8,如此循环下去,这个人永远不能到达终点。这个结论显然与事实不符,可是乍看之下,它完全合乎逻辑,问题出在哪呢?

在古希腊时代,数学还没有形成无穷大的概念,而这个悖论的症结就在于,无穷多的数字相加之后,总和却不见得是无穷大的。在悖论中,芝诺将整个路程分成了无穷多个路段,但是将这些无穷多的路段加在一起时,无穷就会变成有限了。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加八分之一,一直加下去,看似无穷无尽,但总和等于一。这个悖论的破解,被看作是微积分思想的前身。

微积分是一套数学工具,是由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两人发明的。微积分分为微分和积分两个部分,它们互为逆运算。微分是将一个整体拆解成无数微观的部分来研究,反之,积分就是将无数微观的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在芝诺的乌龟悖论上,芝诺只做了微分而没有做积分,只看到了一段路程可以无限拆解,却没有看到它们的总和有限,所以错误地判断了比赛形势。这是对芝诺的乌龟悖论一个最直观的解答。

但是人们的讨论并没有止步于此,这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悖论,在当今最尖端的物理学——量子力学中得到了新的解答。在悖论中,芝诺将路段进行了无穷次分割,这种做法虽然在抽象的数学上成立,但是在物理学上却是行不通的,因为分割单位小到一定程度之后,量子效应就开始出现了,也就是微观粒子将呈现出与宏观物体完全不一样的性质。在微观的量子世界,粒子是不能无限分割的,它存在最小的单位,而且时间与空间在量子尺度也变得模糊起来,无法以宏观的方式精确测量。这就意味着,芝诺悖论从前提开始就是错的。我们成功解决了第一个悖论。

时间来到1814年,第二只神兽降临了,名叫拉普拉斯兽。拉普拉斯是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曾经是拿破仑的老师,被誉为法国的牛顿。拉普拉斯和牛顿一样,是决定论的支持者,即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物理计算得出答案。他提出了拉普拉斯兽的假设,是说有这样一只神兽,它能清楚地知道宇宙中某一时刻所有粒子的位置和状态,因此它能根据经典力学定律预测出未来的一切。换个说法,如果拉普拉斯兽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具备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并掌握宇宙的全部信息,那么人类就能通过这台超级计算机推算出宇宙的未来。于是悖论就出现了,未来变成了命中注定,从宇宙到我们个体的人生,一切都是预定好的,只是我们计算能力有限而已。更可怕的是,人类将没有自由意志可言,因为拉普拉斯兽能掌握你大脑中所有神经元的运动,那么它就能推算出你的所思所想,这显然不可能。

我们可以从逻辑和现实两个方面来破解这个悖论。在逻辑上,由于拉普拉斯兽就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之中,是宇宙的一部分,那么它在计算时所造成的影响,比如释放的热量,就成为了干扰宇宙状态的新的因素。如果神兽将这些因素也纳入计算,便又会产生更多的干扰因素,如此循环。所以,除非神兽能跳出我们的宇宙之外,否则它对于宇宙信息的掌握就是不完备的,因此永远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

在现实中,不要说去预测宇宙,即使预测一个简单的模型,人类恐怕也无能为力。1886年,法国科学家庞加莱在研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时发现,尽管只牵涉到三个交互作用的星体,都不可能精准预测出所有的运动模式,因为哪怕初始条件出现极小的误差,也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被逐步放大,这就是天体力学中著名的三体问题。它的特点是,人类无法预测三体问题所有的数学情景。三体问题反映了混沌理论的思想,就是说一个微小的因素,可以带动整个系统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仅仅是三体问题,人们都无法解答,而宇宙中光是已知恒星就有700万亿亿颗,要预测宇宙,真是天方夜谭。

而当今的量子力学彻底否定了人类预测未来的可能性,因为量子具有测不准效应,它只能用概率描述,而不能精确测量,这是大自然在微观世界的法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未来,哪一种未来得以实现,完全由我们当下的举动来决定。拉普拉斯兽就此被铲除。

在拉普拉斯兽被扼杀后不久,19世纪中期诞生了物理学一个新的分支——现代热力学。1871年,热力学催生了一只新的神兽——麦克斯韦妖。麦克斯韦被认为是牛顿之后、爱因斯坦之前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是站在了麦克斯韦的肩膀上。”麦克斯韦构想出了一只妖精,能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宇宙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是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如果没有外来能量施加作用,混乱和无序度将只增不减。比如将冷水和热水混在一起,会变成温水,不会一半冷一半热。这种无序的程度叫做熵,而要使熵减少,回归有序,就必须消耗能量,比如要把温水重新变回冷水或者热水,就必须消耗能量去加热或者制冷。

麦克斯韦提出这样一个思想实验:有一个充满气体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个无摩擦的光滑阀门,关上阀门可以把容器一分为二,盒子里有一只妖,它可以操纵这个阀门,让冷热原子分开。比如左边过来一个冷原子,妖就打开阀门,让它移动到右边,左边过来一个热原子,妖就关闭阀门,不让他过去。这样盒子会保持一边冷一边热,盒子中的熵逆向运转,而且由于阀门光滑无摩擦,也不耗费任何能量。这就意味着,如果麦克斯韦妖是一台超级计算机,有一天它被制造出来,不消耗能量,就能让无序变有序,那么人类将制造出永动机。

现代科学研究中曾掀起过一阵永动机热,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永动机的研发,但是他们都失败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相信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唯一不会被推翻的定律。”一定有哪个环节消耗了能量,而未被我们发现。科学家们总共耗时超过一个世纪,与这个悖论搏斗,终于找到了降妖的宝剑,它就是信息。

我们分两步来降妖。第一步,既然盒子里的妖能将冷热原子隔开,那么他就必须首先判断这个原子是冷是热,也就是说它需要对原子进行测量,提取信息。这个信息可不是白白得来的,只要你进行信息处理,代价就是要消耗能量。在这个绝对封闭的、漆黑一片的系统中,如果妖不消耗能量,不付出代价,只坐着干瞪眼,是根本无法判断原子冷热的,自然也就不能将它们有效隔开了。

接着还有降妖的第二步,我们可以把妖看成是一台电脑,给它编入一个程序,命令它打开阀门。这台电脑先测量原子是冷是热,在磁盘上写下一个比特的测量记录,然后根据这个记录来执行程序,决定阀门是开始关闭。由于电脑的存储量是有限的,如果存满了就得删除一些信息,腾出新的空间。物理学中有一个兰道尔原理,是说每擦除一个比特信息,都会导致一定的热量耗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电脑会不断发热。所以只要麦克斯韦妖删除记录,就会耗散热量,向外释放更多的熵。所以妖不可能不付出代价,就让熵减少,它先要获取信息,然后要储存信息,最后要删除信息,这些信息处理过程,都需要付出能量和熵增的代价。科学家终于打败了麦克斯韦妖,捍卫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只物理学神兽,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定谔的猫。它是在1935年,由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构想出来的。量子力学有一个诡异的原理,叫做状态叠加,它是说一个微观粒子可以有无数种状态同时存在。现在将一只猫和一个放射性原子装在一个密闭盒子里,一旦原子衰变,释放出的粒子就会触发开关,释放毒药,毒死小猫。那么盒子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根据状态叠加效应,原子可能同时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两种状态,那么猫就既是死的又是活的。更加离奇的是,只要没人打开盒子看,这种叠加状态就能够一直存在,一旦有人打开盒子观察,猫就会立刻选择其中的一种状态出现在我们眼前,要么生,要么死,好像决定猫生死的,就是我们打开盒子看的那一眼。

这只又死又活的猫困扰了科学家很多年,解决这个悖论的关键在于,要解释状态叠加为何在猫身上会失灵,因为猫也是由亿万个微观粒子构成的呀,为什么不能也处在叠加状态呢?这是因为一个物体越大越热时,它受到环境的干扰也就越大。什么意思呢?量子叠加状态最怕被人看,怕被人测量,这并不是说人的意志在左右其中,而是观测这个动作本身干扰了叠加状态。当一个原子被人观测时,就一定会有光子或其他粒子与这个原子发生碰撞,这就干扰和破坏了叠加状态,造成叠加状态的坍塌。

在自然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光粒子、空气粒子,太空中还有宇宙线和中微子,他们时时刻刻与天地万物进行碰撞,并交换信息。对于一个小小的原子来说,它与其他粒子碰撞的概率较低,叠加状态持续的时间也就较长些,只要它保持不受其他粒子干扰,就会快活地处在叠加状态。但是一只猫就不同了,我们前面说过,一个东西越大越热,受环境的干扰就越大,相比于一个粒子,猫既庞大又温暖,早在人们打开盒子之前,猫就不知道要与环境发生多少次粒子碰撞了,叠加状态早已坍塌。因此,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捕捉到一只又死又活的猫。

以上我们讲完了第一组悖论,科学家们用了2000多年时间,扑杀了物理学四大神兽。在这四个悖论的求解过程中,发展了微积分、经典力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你可能发现了,在这条物理学发展的脉络中,还缺了重要的一块——相对论。下面我们就来讲第二组悖论,看看相对论中有哪些有趣的谜题。

爱因斯坦在1905年和191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在当时堪称是石破天惊,人们觉得太过离奇,因此相对论简直就是诞生悖论的温床。其中有三个悖论最为著名,分别是谷仓内的标枪悖论、孪生子悖论和祖父悖论。

先来看第一个,谷仓内的标枪悖论。要解答这个悖论,首先要理解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基本效应——尺缩效应,尺寸的尺,收缩的缩。它的意思是说,高速运动的物体,在它运动的方向上长度会缩短。比如一艘10米长的飞船,在高速飞行时,我们看到它的长度可能会缩短到5米。

现在想象一下,有一根标枪和一座谷仓,标枪和谷仓的长度一样。一名运动员手持着标枪朝这座谷仓跑去,谷仓有一个前门,一个后门,门上安装了感应器,当标枪完全进入前门时,后门就会自动打开。现在运动员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谷仓跑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里要解释一下,任何运动的物体都不能达到一倍的光速,因为光速运动的物体质量无限大,所以我们这里说的都是接近光速。

我们说回谷仓,运动员本人和一位原地不动的旁观者将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在运动员眼里,他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奔跑,相对的谷仓就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他冲过来,谷仓的长度就会缩短,所以当标枪还没有完全进入前门时,枪头就会砰的一声撞到后门。而在一位旁观者眼里,谷仓静止不动,接近光速运动的是标枪,标枪的长度就会缩短。还记得我们说,后门是要标枪全部进入前门才能打开的吗?因此,在旁观者的眼里,当接近光速运动的标枪进入谷仓时,后门自动打开,枪头就不会碰到后门,运动员毫无阻碍地跑出去了。同样的事件,运动员和旁观者一个看到了碰撞,一个看不到碰撞,狭义相对论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如果你没听懂,可以看看听书笔记中的示意图。

这个悖论忽视了狭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信息传播不能超越光速,这正是解决悖论的核心武器。谷仓前门的感应器必须给后门发送信号,才能让后门开启。在原地不动的旁观者眼里,当缩短的标枪完全进入谷仓后,前门关闭,同时向后门送出一条信号,也就是说,当信号被发出的时候,已经落后枪头一整杆枪的距离了。因此信号跑不过枪头,后门并不能在枪头到达之前收到开门的信号,旁观者同样会听到砰的一声撞击,这样运动员和旁观者也就意见一致了,狭义相对论岿然不动。

从这个悖论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有趣的推论。根据尺缩效应,当一个人高速运动时,从他的视角来看,要走的距离就会缩短,这不免让人想到星际旅行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实现光速飞行,那么遥远的星际征途会不会也变短呢?完全可以,如果你能以0.99倍光速航行,100光年的距离将会缩短成14光年,如果达到0.9999倍光速,同样的距离将缩短到只剩一光年,如果达到0.999999999倍光速,那么100光年的距离两天就能完成。这可没有违反任何物理定律,然而代价就是你的时间变慢了。虽然你只用了两天,但地球上仍然过了100年,你发出的平安抵达的信息,将在出发后的200年才能送回到地球。这也是狭义相对论另一个重要的效应,叫做时间膨胀,是说运动的物体时间会变慢。

为什么会这样呢?狭义相对论规定光速永远不变,可是当你以接近光速飞行时,你看到周围的光线速度应该相对变慢才对,要想保持光速不变,那么变慢的只能是你的时间。只有你的时间变慢,才会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在加速运行,看到的光才会具有原本的速度。这种时间膨胀的效应,就引出了我们要讲的第二个悖论——孪生子悖论。

想象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哥留在地球上,弟弟驾驶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进行为期一年的星际往返旅行。当他回到地球的时候,兄弟俩的年龄会出现什么差别呢?从哥哥的视角看,高速飞行的弟弟时间变慢了,弟弟飞行了一年,老了一岁,可是地球上的哥哥已经老了十岁。现在悖论来了,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我们刚才是以哥哥的视角来观察,如果以弟弟的视角观察会发生什么呢?弟弟可以说并不是他和宇宙飞船在动,而是地球正往反方向以近乎光速远离飞船而去,那么时间变慢的应该是哥哥,哥哥飞行一年回来的时候,是弟弟老了十岁。那到底是谁的时间变慢了,谁变老了呢?

有许多已发表的科学论文声称这个悖论否定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时间根本不会变慢,否则这个悖论就没法解释。但是正确答案是,变老十岁的是哥哥,弟弟的时间变慢了。那为什么反过来就不行呢?差别就在于飞船具有加速度,而地球没有。要解释这个问题,狭义相对论就不够了,这是因为狭义相对论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就是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但是现实世界中显然没有那么多惯性系,而是有很多的加速运动,这个时候狭义相对论就失灵了,所以狭义相对论才是狭义的。这时就要用到广义相对论。

前面说到狭义相对论中,运动可以让时间变慢,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里找到了另外一种让时间变慢的方法,那就是引力。实验证明,引力越大的地方,时间流逝越慢。位于海平面附近的时钟,要比位于山顶的时钟走得慢一些。引力跟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呢?引力等效于加速度,这可是爱因斯坦想到的令他毕生最开心的点子,他发现加速度可以模拟引力。我们在坐过山车向下俯冲时,有过失重的体验,这是向下的加速度抵消了引力,而在攀升的飞机又会有身体加重的体验,这使向上的加速度强化了引力。

爱因斯坦指出,所有引力对空间与时间产生的效应,都会出现在加速中的物体上,也就是说加速度会使时间变慢。现在我们可以平息孪生子悖论了,弟弟之所以比哥哥年轻,是因为他承受了加速度,飞船在起飞、折返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加速度,因此飞船与地球之间就不能互相视为是惯性参考系,也就不能做对称的比较。此时引力对时间的影响就开始凸显了,以接近光速做加速运动的飞船,等效于受到了更大的引力,所以弟弟的时间将过得更慢,孪生子悖论得到解决。

关于这个悖论还可以衍生出更有趣的探讨,如果弟弟完成一年的太空之旅回到地球,而地球上已经过了10年之久,那不就等于弟弟进行了一趟时光之旅,提前进入了9年后的未来吗?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时光旅行。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快进到未来,发现并不喜欢眼前的一切,那有什么办法能重新回到过去吗?这个问题将引领我们前往最后一个悖论,也就是本书中唯一真正的悖论——祖父悖论。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够回到过去,并且在祖父遇见祖母之前就将她杀害,那么你的父亲就不会出生,那么你也不会出生,但假使你从未出生,那你的祖父就不可能被杀害,那么你终究会出生,你出生了就会回到过去杀害祖父,这个论证会不断沿着自相矛盾的循环绕圈圈。这是一个经典的时光旅行悖论,我们到底能不能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呢?

这件事最大的不合理之处,就是违反了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假如你回到了5分钟前的过去,遇见了当时的自己,于是就有两个你同时存在,在那一刻,宇宙凭空增加了一个额外的你的质量,宇宙的平衡就被打破了。但是不是说这个悖论就算破解了呢?还没有。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理论物理学出现了一个最引人入胜的离奇构想,叫做平行宇宙。这个构想认为,我们的宇宙之外,存在着无穷多个共存与重叠的宇宙,每一个宇宙都对应着一种事件发展的可能性。按照这个猜想,时光旅行突然成为可能了,你可以回到某个平行宇宙的过去,一旦抵达那里,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过去,因为他已经不再属于你的过去,这里发生的事件并不需要跟你原来的宇宙保持一致。即使你在这个宇宙里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也不会妨碍你在原来的宇宙里顺利出生。智能守恒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因为构成你的能量与质量只是从一个宇宙移动到另一个宇宙,而众多个宇宙的智能总和并未改变。

现在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到底怎么才能回到过去呢?广义相对论里还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快捷方式,这就是虫洞。虫洞是一种假设性的时空结构,它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并且由爱因斯坦首先提出。虫洞就像大海里的漩涡一样,它会形成一个时空漩涡,漩涡的内部通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或者连到另一个平行宇宙里,它是一条有可能让我们进行时光之旅的时空隧道。

但是,不管是平行宇宙还是虫洞,目前都无法证实。对于这个悖论的探讨,全部停留在猜测的范围。因此祖父悖论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真悖论。我们不知道未来是否真的能找到虫洞,穿梭到平行宇宙之中,但如果真能实现的话,肯定会有未来的时光旅行者来造访我们的时代才对,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来没见过他们。也许他们去了别的宇宙,也许未知的物理定律不允许时光旅行,也许他们早已经混到我们身边,却保持低调。关于这个悖论,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上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这些悖论仅仅是科学长河中最著名的几个,他们大多数得到了圆满的解答,但是像祖父悖论那样悬而未决的难题,依然在科学界大量存在。作者在本书末尾还列举了24个最引人瞩目的科学难题,并将它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我们有生之年有可能得到解答的难题,比如人类的寿命是否有绝对的上限,我们有朝一日能否具备预测地震的能力;第二种是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宇宙是什么形状,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有什么;第三种是连科学恐怕都无法回答的难题,比如究竟是我们发明的数学来描述宇宙,还是数学公式本来就存在,只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些有趣的问题未必都能找到答案,但谜题本身就是科学家脑力激荡的乐园。好,这本《悖论》就为你解读到这儿,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