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菊与刀》以文化双生花为钥,解锁日本民族矛盾性格的深层密码
铛铛铃2025-08-30【历史】18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菊与刀》。
在美国所有全力以赴的战争中,迄今为止,日本是难以琢磨的敌人。只有了解他们的行动,才能与之对抗,并赢得最终胜利。这是《菊与刀》第一章开篇部分的一段名言。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研究日本文化的名著,却是出自一个美国人类学家之手,他的名字叫做鲁斯·本尼迪克特。
那么,本尼迪克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
1944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日本和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美国需要制定战后对日德的政策。德国与美国同属于西方文化传统国家,制定对德政策相对比较容易。日本则是东方国家,美国对它十分陌生,了解日本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美国政府组织了各方面的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就是其中的一员。
此书实质上是鲁斯·本尼迪克特为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作的报告,目的在于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后来的历史证明,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作者的预想一样,而他的这份研究报告,也成为为政府出谋划策的经典之作。
那么,作者为什么拿“菊与刀”去描述日本呢?它们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在日本文化中,樱花虽然是日本国花,但是菊却是日本皇室的家徽,代表着日本的繁复之美。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武士刀狂暴、锋利,剖腹往往被视为暴力之美。这两种充满强烈对比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体现了该民族的脾气,实在让人难以琢磨。同时也包含了日本皇室集团和武士阶层对日本文化的巨大影响。
正是由于日本人的这些性格特征,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才使日本这样一个区区小国有胆识、敢顽抗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创造了二战后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日本这一不足38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以何种方式成为经济强国的?在如今的国际社会,它能够以强国自居,其原因何在呢?究其根本就在于日本独特的民族性。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角度来解读这本书,为您解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
第一,在日本民族和日本文化当中,“菊与刀”这两种看似距离遥远的双重特性,体现在哪里?
第二,是什么造就了日本文化“菊与刀”完全矛盾的特性?
第三,作者在书中大量提及的耻感文化,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方面。在本尼迪克特眼中,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美国人在与日本人的正面交战中,发现日本人与自己存在巨大差异。美国人对日本人许多不寻常之举,觉得匪夷所思。比如面对战争,日本人向来奉行不投降主义,如果失败了,他们认为只有以身殉国,才不会玷污军人的荣誉。即使不幸被俘,他们也会采取自杀的方式,让自己免受侮辱。可是在战争中绝不向敌人投降的日本人,却因天皇的意旨,在停战宣言后就立刻放下了武器,大开城门,彬彬有礼地迎接外国的记者和士兵。这些拿着短枪登陆的外国记者,甚至可以轻松地去逛街买小商品。日本人的这种宁死不降和轻松停战的强烈对比,让世界各国大跌眼镜,看起来充满违和感。
这种矛盾还体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日本人的克己修行是非常严苛的。比如战争期间,在寒冷物资匮乏的防空洞里,日本人会通过做广播体操来驱逐寒冷与饥饿。正如封建时期,武士咬着一根牙签抵抗饥饿,在行军时绝对不允许睡觉,他们认为在行军中睡觉是一件浪费时间和不必要的事情。就连吃饭也要尽可能地快速。他们为了锻炼意志,在黎明前出去,坐在冰冷刺骨的山溪瀑布之下。冬夜在无暖气的日本式屋子里,甚至将冰水倒在自己身上,并且根据日本人的观念,被迫断食是测试一个人坚强程度的绝好的试金石。
但同时,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一样公开鼓励人民追求肉体上的享受。他们从不认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一件罪恶的事情。对于享受这件事情,日本人肯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无论是富豪还是贫困的贫民,他们都保持在傍晚洗热水澡的习惯,全家人都如熟透的虾子一样,静静享受傍晚舒适的时光。睡觉是日本人另一项坚持的享受,睡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与缓解疲劳和恢复精力都无关的事情,睡眠就像工作中的一部分,在任何地方、任何空闲的时间,他们都可能选择睡上一觉。
同样的,在两性关系上,他们也是毫不避讳的。他们可以公开地去和一些艺妓约会,并且认为这是生活中正常存在的一部分,而他们的妻子甚至会为他们付账单。这让我们很难把这些毫无顾忌、享受生活的日本人与那些忍冻挨饿、极力克制自己的人联系在一起。但日本人却很好地把这两种状态融为一体。“菊与刀”文化内涵的圆融,使日本人被贴上了双面人的性格标签,矛盾性、双重性成为描述其民族性的经典词汇。
“菊与刀”兼具柔美与刚强,是一组对立矛盾的事物,却在日本文化中共存。在这样一种刚柔并进的文化模式下,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张力。日本人更关注现实现世的此岸世界,而不是形而上的彼岸世界。日本人可以为群体完全牺牲个性,在社会生活中只充当符号的功能,但如果个人的欲求与人生的最高目标相冲突时,他们又随时准备着放弃享乐。这一性格特征容易让他们进入极端,然而这也是成就日本发展的有利因素。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与这种独特的民族特性不无关系。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呢?让我们从第二个角度再来看看日本。
本尼迪克特认为,严格的等级制度、独特的报恩文化、婴儿和成年人受到教育的断层,是造成了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
日本是一个讲究等级的国家,在这个国家处于最高地位的就是天皇。等级制的森严,使得日本人明白自己的位置,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但自己如此,要求他人也是这样。日本人认为,每个人都应忠诚于自己的上级,即使是最低等的贱民,如果安分守己,不做越级之事,也同样是值得尊重的。
我们再来说说日本的报恩文化。一般我们对于帮助我们的人,会说一声谢谢就可以了,但是日本人却对别人的帮助感到不安,他们常常说:“这可如何得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我接受了你的帮助,对你的恩情我无法回报,这样会让自己不安。每次的节日赠礼一定要记录在册,下次过节仔细斟酌送回礼,而且价值一定要更大。甚至陌生人请喝一瓶饮料,也会造成受赠者的压力,害怕自己没有机会偿还。在他们的观念里,受恩等同于负债,最难还的就是人情债,他们希望自己能在欠人情和报恩之间得到平衡,否则内心会一直自责。一旦日本人决定报恩,那基本上是毫无原则的。最明显的就是报答皇恩,对于整个社会,天皇的恩惠是不可计量的,所以要用一生尽忠来回报天皇,无论天皇做什么都是对的,说什么都要服从。在中国,我们会说皇恩浩荡,但前提是这个皇帝要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日本人报答皇恩就是要忠,而不管天皇品行如何。所以在中国,暴君往往会被推翻,朝代更迭更不稀奇,但是日本的天皇却能一直存留。
最后,婴儿和成年人受到教育的断层,也是造成日本文化双重性的原因。日本人在幼儿时是父辈们手中的宝,可以无拘无束,公开表达自己的感情。当入学几年后,他们才像成年人那样被要求谨慎生活,做什么都要彬彬有礼,小心客套。随着日本孩子年龄的长大,他们被迫承受的锻炼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直到今天,还有日本儿童光腿在大冬天锻炼身体的事情存在。青年期以后,日本人总是高度紧张,把自己的个人要求埋葬在群体的期望之中,努力为自己的门庭、家乡和国家增光。这让成年的日本人承受了非常沉重的压力。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这也与这种对成年人过度压抑的社会环境有关。正是这种婴儿和成人教育的不连续性,才使日本人形成双重性格,既可以沉浸于安逸享乐的生活中,同时也能不计一切去承受极端的义务。
那么最后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第三个角度,书中多次提及的耻感文化是什么?
“菊与刀”似乎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日本就是不为侵华战争认罪。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在许多中国人的脑海里。为什么日本在1931年到1945年期间,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那么深重的苦难,在中国实行极其残酷的三光政策,一次南京大屠杀就杀死了30万中国人,把活生生的中国人用作细菌战、化学战的实验品,却至今不肯承认战争罪行呢?甚至日本首相还要到供奉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去参拜。而德国却早就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其残害的国家和人民认了罪。
本尼迪克特给出了部分答案,他告诉我们,欧美国家属于罪感文化,人做错了事情,无论别人是否知道,他们都会产生一种罪恶感,他们通过内心的忏悔来赎罪。而日本则属于耻感文化,他们不太看重事情的是非,只是看重事情给自己带来的羞耻感。如果别人不知道,不去羞辱自己就可以,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罪行没有暴露,就不必懊恼,坦白忏悔只能是自寻烦恼。因此耻感文化中没有坦白忏悔的习惯,没有祈祷赎罪的仪式。所以日本人很注重社会对自己行动的评价,因为日本人极端自尊,在乎名誉,害怕失败被侮辱和讥笑,所以他们认为一个知耻的人就是有德之人。当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之后,他们想的可能是先掩盖错误,避免让别人知道。日本人经常自杀,大家觉得这是因为日本人性格压抑,行为拘谨所导致的心理变态,这其实并不全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是想用自杀的方式来洗脱侮辱,赢得他人的好评,用自杀这种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名誉。
所以这本书读起来甚是有意思的原因,就是作者在阐述对待同样一件事情,美国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时,我们会发现,两方的情绪都可以理解,甚至有些心理活动,都确确实实在我们身上发生过。这就感觉像是同时照两面镜子,审视着两个同时存在,却又不同的极端的自己。
讲到这里呢,这本《菊与刀》就全部解读完毕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日本这种“菊与刀”的民族性格,究竟有什么影响?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种矛盾的民族性格,对日本的现代化既有利也有弊。首先,他们的服从、牺牲精神有利于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而且还有利于克服现代社会过度平等、自由带来的混乱。然而,这种服从和牺牲精神,也有可能被野心家所利用,制造本民族或者其他民族的灾难。
其次,他们的放纵、反抗精神也有利于打破固有的规范,促进发展和创新,也有利于使集体和社会保持活力。但这种自由也易于变成无政府主义的狂欢,从而成为集体的放纵和发泄,法西斯主义无疑就是这种造反情绪的产物。
最后,当今在世界多元化的形势之下,21世纪的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不可避免地要妥善处理与几个主要大国、强国的关系。如何与捧菊又挥刀的日本人相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菊与刀》出版至今70多年了,它已成为人类学的一本经典著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是客观深入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佳作。许多以往注意到,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文化现象,在书中得到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令人有犹如醍醐灌顶之感。日本学者川岛武夷评价此书,认为书中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全貌,认为该书对日本人来说,仍是一本颇具教训的书。
值得称道的是,鲁斯·本尼迪克特从未踏上过日本国土,却能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国家,做出如此精准犀利的分析,其学术功力可见一斑。诚然,当今的日本在飞速发展变化着,其民族、性格和文化也在不断演进,书中的某些分析,可能已经失去了时效和准确性。书中对日本文化模式的描述是否完全正确,如果你有兴趣,自可以从许多相关的论著中去体会。不过读一读这本书仍然是大有裨益的。中国有一句话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无论你站在高处还是站在低处去思考日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日本这个民族进行剖析。更好地了解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中国来说,如何对待这个从2000多年前就与我们紧密联系的国家,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菊与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日本的了解,更是对自我的反思。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是泥巴,下期读书,我们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万历十五年》一个王朝的兴衰
- 《枪炮、病菌与钢铁》探寻自然力量如何左右人类文明兴衰沉浮
- 《丝绸之路》穿越千年时光,揭开文明交融与帝国兴衰的宏大史诗
- 《人类群星闪耀时》于历史长河中定格改变文明进程的璀璨高光时刻
- 《菊与刀》以文化双生花为钥,解锁日本民族矛盾性格的深层密码
- 《未来简史》穿透科技迷雾解码人类文明的进化新航向
- 《今日简史》 穿透当下迷雾,解码人类在技术洪流中的生存突围法则
- 《巨浪下的小学》 以灭顶之灾叩问文明底线,在废墟与泪水中打捞人性至善的永恒锚点
-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以辐射尘封的沉默证词,在末日废墟上奏响人类文明的永恒忏悔与
- 《耶路撒冷三千年》 以圣城石阶丈量文明碰撞,在血火交织的信仰褶皱里镌刻人类永恒的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