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今日简史》 穿透当下迷雾,解码人类在技术洪流中的生存突围法则

铛铛铃2025-08-30历史15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今日简史》。

20世纪末,中国的大学生们被告知,英语、电脑和驾照,是进入21世纪的三张门票。而到了现在,这三张门票已经成为人人都具备的基本技能,不再是稀少的重要因素。这似乎与20世纪末最初的设想并不相同。那现阶段的21世纪,实际面对的是怎样的情况呢?这就是这本《今日简史》向我们呈现的。

本书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还是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得主,被誉为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他从宏观角度切入的研究,往往得到颇具新意而又耐人寻味的观点,著有畅销“简史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今日简史》更被誉为2018年最值得阅读的图书之一。在比尔·盖茨公布2018年最爱的五本书中,《今日简史》位列其中。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到中国的企业家、微信之父张小龙,小米创始人雷军等,都对该系列书籍赞赏有加,称其观点新颖独到,极具思想深度。

如果说作者的第一本书《人类简史》讲述了人类的过去,第二本书《未来简史》探索了人类长远的未来,那么这第三本书《今日简史》就是真正把目光聚焦当下,展望不远的未来,探讨我们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革命,可谓21世纪生存之难。

前面我们聊到英语与驾驶方式与预期设想的不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玛雅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与2012年现实的偏差。大家可否还记得玛雅古国的五大预言呢?五大预言的前四个都已经实现了,而第五个预言预测,20121221日将是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回想当年那些预言,人们不免感慨唏嘘,世界既没有像玛雅预言那样毁灭,却也没有完全按照科学家预计的那样,仅仅只是产生范围较小的太阳风暴。那么当下这个世界,我们面临的真正威胁是什么呢?今天的解读,就从21世纪我们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开始说起。

作者在《今日简史》里,把当下人类面对的最大问题总结为生态崩溃、科技颠覆和可能的核战争。这三个问题其实并不新鲜,对生态崩溃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科技颠覆是上本书《未来简史》的主题,而核战争的威胁,相信大家也并非不了解。那么这三大问题究竟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呢?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这三个问题带来了共识、技术和组织三大挑战。

为什么这样说呢?面对生态崩溃和可能的核战争,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组织上如何进行创新,联合所有国家的力量来共同面对。同样的,科技颠覆需要我们人类提升对自我的认知,不被未来科技所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上和共识上的挑战。

那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共识挑战。我想你可能碰到过一些需要做抉择的场景,比如说要看哪一部电影、购物时要买什么东西、感冒时选择哪种药物,甚至是要和谁结婚,这些其实都是大脑与身体之间达成共识的过程。作者在书中表示,在过去,绝大部分人都相信所谓的共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定权,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项。然而在书中,作者却告诉我们,未来人工智能可以为每个人做出更好的选择,甚至比个人认为最好的选择还要更好。比如说,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看什么电影时,借助于人工智能,就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影片,并且你会发现,人工智能所选出的片子,确实十分合自己的胃口。那么在未来,新的共识可能是什么呢?作者的答案是算法。

什么是算法呢?这里所说的算法并不是数学上的计算方法,而是做出一个决定所需要的方法和步骤。过去几个世纪,我们是听权威的,最近几个世纪,我们开始听自己的,然而作者说,未来我们又返回到听从权威的时代,这个权威就是算法。举个简单的例子,未来当我们在抽烟的时候,算法可能会时时向我们展示身体细胞癌变的情况,如果我们还继续抽烟,算法可能就会把你的行为转发给我们所投保的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也会因此提升保费,甚至是取消我们的医疗保险。当面对诸如此类的各方面代价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选择算法为我们所做的安排。可以说算法成为了新的共识。当然作者也表示,算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

除了共识挑战外,人类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技术挑战。具体来说,技术更多的是指对于人类自身的研究水平。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焦虑,为什么会感到快乐,这些都是以往大家可能会忽视的。作者认为,我们现在在研究人工智能方面投入了太多的精力,但是在人类自身心智上所投入的远远不够。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像我们不会放心让一个八岁的孩子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人类可能就会成为那个八岁的孩子。过去我们人类沉迷于制造人工智能工具,但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的问题知之甚少。21世纪,人类关注自我心智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话题,就像我们提到的,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八岁的孩子。而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更好地应对技术挑战,科学家们也加快了人类大脑运作的研究步伐,相信未来我们将会对自身的心智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第三个挑战就是组织挑战。在人类历史上,其实一直通过类似于组织这样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原始社会存在的部落,当今社会的国家等等。那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呢?作者在书中谈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们面临的问题远远超过了部落所能够处理的范围,因而产生了国家这种组织形式。这就有点像特朗普所推崇的美国优先策略,人们一直相信,在国家这种组织形式可以解决一切难题,但是在作者看来,今天我们所面对的生态恶化和科技颠覆这些全球范围内的难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应对。比如说即使本国政府把碳的排放量降到最低,但是如果其他国家不进行合作,那么最终还是会导致全球的海平面上升,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因而现在需要的是组织上的创新,作者在书中表示,全球化的协同合作是唯一出路,但目前反对全球化的思想浪潮依然存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尴尬又有危险的时代。

简单来说,面对人类当下面对的生态崩溃、科技颠覆和核战争三大问题,我们需要共识上的创新来达到延续大多数人的目的,需要技术上的创新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并且变得更好,我们同时也需要组织上的创新来解决全球范围内的大问题。共识、技术和组织,可以说是解决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重大问题的关键。

上面我们讲到了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共识挑战、技术挑战和组织挑战。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看一下在21世纪最贵也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在古代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呢?你可能会首先想到土地,古代的大多数政治斗争本质上也是为了争夺土地的所有权。我们再把视线放到现代,你会发现机器和工厂的地位逐渐的变高,对机器和工厂的控制权慢慢变得比土地更重要,而政治斗争的重心也转为对机器和工厂的争夺。而到了21世纪,你会发现数据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机器和工厂,可以说,谁拥有了数据,谁就拥有了未来。所以在现在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数据。

在《今日简史》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父亲收到了商店邮寄给他女儿的孕妇用品,这令父亲很气愤,将商店诉诸法律,可最后父亲发现女儿竟然真的怀孕了。原来是商店通过商品销售,发现这位女儿经常购买孕妇用品,从而推断出女儿怀孕了。从这个例子可以发现,大数据可以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任何角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注册或者只需要填写个人手机号码、邮箱等就可以免费使用的软件,那这些软件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怎样盈利呢?答案就是通过数据收集,再把数据转卖给广告商,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这些数据远比单纯广告赞助来得更有价值,不仅可以进行数据转卖,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用户使用分析,从而获取更多用户的数据。可以说在数据时代下,我们已经不仅仅是智能平台的用户,更多的成为了智能平台的商品。

作者表示,从较为长远的角度来看,只要数据巨头们获得了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掌握绝大多数人,甚至可以达到操控绝大多数人的程度。具体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通过各种软件从大脑传送到智能平台上,平台将会更加了解每个人的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数据为每个人做出选择。这就像淘宝购物平台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推送,在通过淘宝进行购物时,你会发现淘宝首页会有不同时期的推荐商品,而这些商品恰恰是我们这一阶段所想要购买或者已经购买完的,这其实就是来源于淘宝平台对于我们浏览商品的数据分析。沿着这一思路,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更深意义上的数据掌控,智能平台可能破译大脑背后的深层机制,重新打造生命。那面对如此强大的数据控制,谁应该掌握它的所有权呢?是个人还是整个人类?大数据所有权的归属,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难以回避的话题。

以上我们讲到的是作者认为21世纪最贵也最重要的资产是数据。在了解了21世纪的三大挑战和大数据控制之后,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未来我们人类会怎样,我们都会干什么。那么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不远的未来我们人类都在干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终结者》《黑客帝国》这两个影片,在这两个影片中,讲述了计算机开发超级智能最终毁灭人类的故事,这也正是我们现在越来越担忧的问题,人工智能越来越厉害,那以后我们人类还存在吗?都干嘛呢?在《今日简史》中,作者谈到了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其实呀,不光是人工智能在发展,我们人类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作者告诉我们,不必过于担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作者认为,随着基因工程的改造和医学再生的发展,我们人类的寿命可能会延长到120岁以上,寿命的延长意味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能会比现在延长很多,而未来的就业市场很有可能呈现的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携手共进,而非竞争与对立。比如说无人驾驶汽车的使用,虽然不再需要司机进行驾驶,但是在无人驾驶汽车的维护和远程控制上,同样需要人类来进行设定和整体控制,这同样会带来很多的工作机会。再比如说,在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举国上下进行的基本都是农业产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可以说是几乎占据了人口的大部分,但是随着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从事农业的人数在不断减少,那如果站在当年来看这个问题的话,大多数的人就将面临着失业的危机,但实际上并没有,我们只不过是失去了旧的工作,获得了一份新的工作而已。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可以说这种生产革命与21世纪的人工智能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因此,在作者看来,人工智能与我们人类之间并非竞争关系,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人工智能的运用和维护上。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的就业市场,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合作可能会远远超过单纯的人类工作或单纯的人工智能生产。

此外,作者在书中也谈到了关于孩子们的教育。作者表示,未来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东西也需要做一些改变才行,未来要教给孩子们的更多的是拥抱未来的能力。为什么这样说呢?现阶段孩子们接受的更多的就像教育和大家在过去几十年中曾经接受的教育一样,都是集中式教育。所谓的集中式教育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就是集中时间学习20年,然后用于工作。并不是说这种集中式教育存在问题,而是说人工智能在带来全新就业市场形势下,人类往往需要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学习,就像是这样的过程,比如说20岁走出校园,然后工作10年,30岁时再进入校园学习。因此,正如作者所说的,过去听大人的,被认为是安全选项,但是想在未来的社会更好的生存,需要的是教给孩子们拥抱不断改变的未来的能力。作者在文中将这种能力表述为4C,也就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四个词分别是沟通、批判性思考、合作和创意。

好了,那这本书呢,到这里内容已经聊的差不多了,现在我来为您总结一下前面为您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提到了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三大挑战:技术、组织、共识,这三个挑战是解决我们面对生态崩溃、科技颠覆、核战争的钥匙,所以这三大挑战成为我们人人所谈论的话题。

其次,我们谈到了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在21世纪,最贵也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是数据。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不是单纯的用户,而成了数据巨头们的商品。到了21世纪,数据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机器和工厂,可以说,谁拥有了数据,谁就拥有了未来。

最后我们谈到,在未来我们人类都在干嘛呢?在未来一辈子从事同一份工作或者同一领域专业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人工智能的运用上,同时需要做的是教给孩子4C发展。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这样说道,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情,曾经所谓的稳定未来越来越少见,终身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为更好地应对未来而应有的态度。这本书之所以被誉为2018年最值得阅读的图书之一的原因就在于,它立足于21世纪现实,直面当今的三大挑战,同时对于我们当前需要关注的大数据霸权、人工智能与人类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解读,给我们展现了更开阔的眼界和对当今以及未来更深刻的思考。

好了,那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我们整编经典读书会再会。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